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平庸没法给我带来平安和快乐 [打印本页]

作者: 老易    时间: 2009-6-26 17:42
标题: 平庸没法给我带来平安和快乐
南方周末:如果你儿子真的平庸,你真的不会觉得失望吗?

龙应台:我其实也诚实地在问自己,思考了之后我自己觉得,天呀,如果我的孩子能够平安而且快乐,不管杰不杰出,我都已经很感谢了,所谓的“成功”好像真的不重要。事实上,这种情形已经发生了,很多我台北、香港的朋友,他们的儿子女儿都在哈佛、剑桥读书,顶尖的优秀,我的儿子还在寻找人生的意义和方向,而且并不以“杰出”作为人生志向。以“不能输在起跑点上”的逻辑来说,他已经差一大截了。但是那一次的“阳台夜话”,我整理了自己的思绪,是的,我可以接受我的孩子“平庸”,重要的是他们在人生里找到意义。
---------
下面该老易聊几句了。

如果有人问,老易,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平安与快乐。

以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为指针,平安和快乐这几个字,基本上把金字塔的五个层级都照顾到了。
人生就此圆满了。人生还有什么可追求的呢?

试问这个地球上,有几个人不在追求平安和快乐?

上至达官显贵,下至贩夫走卒,有几个人不是在追求平安和快乐?

许多人有一种偏见,就是认为那些勤奋努力追求杰出者,都是忘记了人生要义,
迷失方向,利欲熏心的人。事实恰恰相反,这些人往往才是最知道人生要义的人,
因为他们知道,他们之所以必须努力工作、追求杰出,正是为了获得平安与快乐。

没有成功,没有经济的保障,怎么获得平安?

家人或者自己生病了没钱治,生活能够平安、能够快乐吗?
为了谋生去挖煤,去采矿,生活能够平安,能够快乐吗?
生活在底层被人欺负,生活能够平安,能够快乐吗?

如果这个世界能够轻轻松松获得平安,获得快乐,谁会去自虐式的拼命工作呢?

这是一个公平的社会,你少年时没有勤奋努力,你中年时,你自己,你的家人就可能承担不平安,不快乐的后果。

人生的意义和方向还要寻找吗?不就是平安+快乐吗?

只要“平安和快乐”就可以了。。。

这句话好像把平安和快乐看得无比轻飘,好像只要放弃理想,追求,就可以唾手可得一样。

这种思维方式,无非是为自己的平庸找借口,找托词,找一种心理平衡而已。

甘于平庸本身就是一种赌博。

你要赌自己和自己的家人不生严重的病,

你要赌自己的老板永远认可自己的平庸,

你要赌自己的配偶永远欣赏自己的碌碌无为,

你要赌自己的孩子永远不用花自己额外的钱,

你要赌各种消费品的价格永远那么平稳,

你要赌人生没有任何意外,

你要赌周围的人对你友好没人欺负你,

甘于平庸,而又渴求平安与快乐,多半会形成变异的人格,

你必须谨小慎微,不敢得罪别人,因为一旦得罪别人,有钱有势的人会让你很难看,
你的小小的快乐就会不翼而飞,成天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

你必须节衣缩食,不敢更多消费,因为一旦超出开支,你的可怜的温饱就可能荡然无存。

你必须天天祈祷,防止自己生病,因为一旦生病,你的整个家庭财政可能就此崩溃,你的快乐就会荡然无存。

这种廉价的平安,脆弱的快乐,其实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平安,真正的快乐。

所以,努力工作是我获得平安与快乐的唯一选择。

而努力工作又何尝不是一种快乐?

如果孩子想明白了这个道理,努力学习何尝不是一种快乐?
沉溺游戏,虚掷光阴何尝不是一种痛苦和煎熬?

我在童年,能够深切感受到这种煎熬。
这种煎熬来自母亲工作的辛苦,
她没说什么大道理,只说,你将来要是有出息,妈妈就不会这么辛苦了。

这句话就像刻在我心里一样,每当,我由于人性的弱点,
贪玩,浪费时光,母亲的话就会敲打我。

母亲不是一个专制的人,但是,她只要一个眼神,我就有芒刺在背的感觉。

小小的我,没法挣钱,但是,起码我能给家里省钱。

我没上过一次补习班,没请过一次家教,没择过校,没交过一分额外的学费,

如果,我是一个顽劣的孩子,妈妈在繁重的工作之外还要为我的学习与学费操心,
我现在,就很可能看不到一个如此健康,开朗的妈妈。
那将是一种多么沉重的悔恨。而这种悔恨,我愿意用我全部的快乐去交换。

平庸在我的字典里永远是个贬义词,人可以平凡不可以平庸。
平凡只是状态,平庸则是平凡的状态加上庸碌的心态。

这种庸碌的心态是我最为鄙夷的东西。

在我从小形成的意识中,我的庸碌多一分,母亲的辛劳就多一分,
而现在,随着牵挂的增多,我的意识上又可以加上,如果我的庸碌多一分,我所爱的人们,
他们的平安与快乐就会减少一分。而我自己,失去平安与快乐的危险又会增大一分。

每天,当我通过勤奋工作又进步了一点点,又与庸碌远离一点点的时候,我的内心由衷的感到充实与快乐。

其实,这不这是我们苦苦追求的人生意义本身吗?
作者: 欢喜宝贝    时间: 2009-6-26 18:15
终于坐了一次老易的沙发!

只能用震憾来形容!

老易的文章必看,而且因为老易等人的精采言论,鼠版成了我一天要进来数次的地方,儿童英语版、亲子阅读版反倒去的次数是日渐稀少啦!

诚如某同学说的,解决了思想观念问题,其它的都好办。感谢老谢,感谢鼠版,提供了思想的饕餮之宴!
作者: 听语漫步    时间: 2009-6-26 18:22
那我就是庸庸碌碌一生的人了
作者: 天问    时间: 2009-6-26 18:34
看来在老易看来,这是一个公平的社会。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6-26 19:11
在老易看来,大多数的人是不可能平安和快乐了。
作者: hq1966    时间: 2009-6-26 19:19

  佩服小易

  但不是人人都有小易的条件
  如果全要求这样
  会活得非常累
  人是不可能上满发条的闹钟一样不停摆去跑的

  况且
  如果有部分人象小易这样
  就更应该容许另部分人无所事事只管享受
  每生产一台挖掘机培养一个操作司机
  就要余出几个使锹使锄的劳动力


作者: 风中白杨    时间: 2009-6-26 19:31
只有深刻体会过的人,才会说出这样的话,只有深刻体会过的人,才能知道说这话出来的人的苦心,痛心,揪心.........


握手老易
作者: 老易    时间: 2009-6-26 20:29
原帖由 听语漫步 于 2009-6-26 18:22 发表
那我就是庸庸碌碌一生的人了


你也不在努力教育自己的孩子吗?这不就是你的工作吗?
作者: qsqsqsqs    时间: 2009-6-26 21:46
老易吃过苦,有前途。但老易似没有读懂龙、龙子以及他们母子间的对话与呼应。他们那叫此地无银三百两。龙不用说了,为子脱离仕途,由此她的专栏文章的感召力增加了多少?龙子那是未入哈佛,胜入哈佛。
作者: lingling0921    时间: 2009-6-26 23:12
猛一看好象老易说的在理,细思量,是这样吗?
当然老易说的是自己,不是我这类的平庸人类,,,,


以前我写的有些内容是有些断章取义,以后呢,看到对自己有启发地,赞一下;不同意见地呢?闪人,,,,

[ 本帖最后由 lingling0921 于 2009-6-27 07:23 编辑 ]
作者: whyouth    时间: 2009-6-27 00:15
原帖由 lingling0921 于 2009-6-26 23:12 发表
猛一看好象老易说的在理,细思量,是这样吗?当然老易说的是自己,不是我这类的平庸人类,,,,
难道我的生活是在赌博吗?赌我不生病,赌领导不辞退我们?
为什么非得要谨小慎微,不敢得罪别人,我的小小的快 ...

不是太同意lingling0921的话,老易高产,贴子众多,新鲜论题,观点也众多,我虽很多不完全赞同,但也看得出来老易是出于好心的,是真心为了孩子,苦口婆心的。
作者: Lppbb    时间: 2009-6-27 00:22
。。。。。


看来这个问题只有从根上谈才能明白,那就是世界观价值观的问题。

这个帖子如果让10岁、20岁、70岁的三个人(姑且不说古人和美国大鼻子了)来回帖,估计易版会辩得更累和哭笑不得。

人是活到老,学到老(不光指专业素质的学习,尤其指世界观价值观的取向),不同社会时代不同年龄阶段认识层次是不同的。

QQ和大家(更不用说易版了)都是巴望孩子成才(否则在这个坛里混啥?),我理解争议是在标准和方式的不同上。

帖子太多,列个提纲给自己整理一下思路,不知两位觉得以下焦点全不全,大家也评下。

1、成才的标准不同(提示:看过本坛一篇文章“教育要有前瞻性”,很受用)。

2、教育的方式不同。(提示:如果孩子看了本贴后体会到他易叔的苦口婆心,他自然像大人一样把压力变为动力了;如体会不到那就只剩下压力了;这时候我们能不能用一些什么好的方式?)

3、关于具体事件认识上的分歧(提示:指的是最近讨论热点网游问题)。
作者: 老易    时间: 2009-6-27 00:44
原帖由 whyouth 于 2009-6-27 00:15 发表

不是太同意lingling0921的话,老易高产,贴子众多,新鲜论题,观点也众多,我虽很多不完全赞同,但也看得出来老易是出于好心的,是真心为了孩子,苦口婆心的。


事情是这样的。有一次我给他发了个短信,说了一些过头的话。
他可能有些生气了。我已经在短信里跟他道歉,争取能够和解。

还是要保持论坛来之不易的和谐局面。
争吵再激烈都可以,别个人攻击。
作者: 皮皮咪1    时间: 2009-6-27 00:58
标题: 回复 #1 老易 的帖子
无法不平庸的时候再说服自己享受平安和快乐吧,但不要对一个人生才刚刚开始的孩子这样说。支持老易!
作者: woodhead    时间: 2009-6-27 07:37
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经历不同,感悟不同,价值取向不同,选择道路自然不同。
支持老易,过有意义的生活。
作者: 细数阳光    时间: 2009-6-27 09:03
来坛子里的每个人,都该是心存友善,心存真诚的为了孩子教育,走上这条道儿,所以我总玩笑的说,我们是革命同志。喜欢这里。大家虽不曾谋面,却彼此都信任,友善,真诚,讨论问题可以,争得面红耳赤也无所谓,但就是得心平气和的,别挽袖子,捋胳膊的。  大热天,咱都稍安勿躁。
     老易呢,这么没白天,没黑夜的发帖子,说出自己对教育孩子的观点也好,方法也罢,无非是想给这里的爸爸妈妈们一种理念,单单为这,咱也得对老易说声谢谢不是。老易也不凡人,也食人间烟火,不定哪天也发蒙一下子,许是浓睡都未消残酒,说出些禁不住推敲的言辞来,咱翻过这一页,往下看,大家依旧结伴而走,多好。大家都是喜欢泡坛子的人,各方风景也都见过了,儿教能一直这么风景独好着。因为大家源自心底对他的喜欢,为了这份喜欢,也为千帆过尽才寻到儿教的不易,咱都容些,容些吧。
作者: wrj777    时间: 2009-6-27 09:12
好文!

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

碌碌无为而过,实际上就是慢性自杀,人的一生其实是很短暂的,当你身在人生的某一时段,就会对人生的意义有不同的体会,孩子、学生、青年、中年、老年、晚年都有不同活着的目的,许多人的目的都是现实的,并没有那么高尚,所以大部分人都只是平凡的人。

我认为活到老,学到老是最好的心态,人的晚年不是在等死,还可以做许多有意义的事情。

[ 本帖最后由 wrj777 于 2009-6-27 09:15 编辑 ]
作者: happy_99    时间: 2009-6-27 09:16
小易对于平庸的痛恨我很赞成,
但说平凡只是一种状态好象有点不准,
说平凡加上某种心态就成为平庸了好象更有点过激了。

平庸者,每天混世,只为讨点工钱糊口,
他们并不会觉得自己在享受平安和快乐,
反而,这样的人多会怨天尤人。

平凡者,居位不高,从业不精,
但他们在自己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
没有做出惊天地泣鬼神的业绩,
但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他们虽有时也羡慕精英们的“呼风唤雨”,
却能平静地享受自己的“平安和快乐”。

所以,不平庸并不等于要出人头地。

再回头来说,
昨天请儿子的三位老师吃饭,
儿子的语文老师提到儿子对他爹的评价:

我老爸是个平凡普通的人,
但他对我的学习和生活都非常负责,
他对他的工作也非常负责。

老师在席上说,
她把这篇文章在全班念了,
并且自己非常感动,
因为她觉得实际上社会上绝大多数人都很平凡普通,
而正是这些平凡普通却又负责任的人值得孩子们去理解和尊重。
作者: HNHu    时间: 2009-6-27 11:28
俺却是只有平庸的时候才觉得快乐平静. 记得当年二十来岁时做了单位最年轻的科级干部, 受到重视, 感觉不知道多不自在. 最后还是一走了之.
现在在家里带孩子, 是我成年后最快乐的时光!
作者: yayafamily2008    时间: 2009-6-27 12:13
不管用何种方式,只要甘于平凡,绝不平庸,人生就有意义!
作者: 小狮子妈妈    时间: 2009-6-27 12:49
有点哲学的味道,没看老易的帖子我没思考过这个问题.我一直遵守着一个原则:每天尽量做好每一件事情.虽然有计划,但不大想下一刻发生什么事情.爬了几层楼,看了几个帖,感觉大家是不是在讨论目标是可遇不可求的,还是可遇又可求的问题.说错恕我愚钝 .人人都有大智慧,看来我是属于平庸的那一类,因为能让我感动,快乐的事情都是一些极其微小的事情.那些要赌的东西,人的一生不是都要遇到的吗?一辈子都碰不上我并不比现在更快乐.如果我的孩子将来平庸,但什么也不能阻挡她感到快乐和幸福,我就心满意足.
作者: hubaichun    时间: 2009-6-27 16:56
看了老易的文章,我觉得自己应该干点啥,育儿本是份内事之一,虽然总泡在儿教论坛,夸夸其谈,可终究纸上谈兵,一事无成,没有摆脱平庸。保障自己方显不足,何况亲人?
咳!青春易逝,人生苦短,岁月催人,愧于长,惭于幼,各位同仁,可有立业之建议?
平凡亦可,只要不平庸。
作者: urlaubgeniessen    时间: 2009-6-27 18:32
赞同12楼Lppbb的说法,这个问题的确要追溯到人生意义、世界观、价值观的层次上了。

甘于平庸本身就是一种赌博。

你要赌自己和自己的家人不生严重的病,

你要赌自己的老板永远认可自己的平庸,

你要赌自己的配偶永远欣赏自己的碌碌无为,

你要赌自己的孩子永远不用花自己额外的钱,

你要赌各种消费品的价格永远那么平稳,

你要赌人生没有任何意外,

你要赌周围的人对你友好没人欺负你,


这是老易对平庸的看法。

但是,不同的人对平庸的看法是完全不同的。

那些能力超凡的人,老易眼里有成就的人,显然,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在工作中,在事业上。他们的担子更重,责任更大。他们生病可能没有时间去看,小病可能拖到大。他们的家人生病,除了金钱和医疗条件,也许他们会分身乏术不能陪伴。常常晚上送儿子上课,时不时会碰到一位年入数百W的高级人才,急匆匆从单位步行去地铁站。回家,大概至少得9点了吧。赚取的大量金钱,对家庭、对自己的身体,不知道能有多少帮助?

能力强的人可能没有老板,自己就是老板。然而做了老板日子就好过么,还要看客户脸色、受员工制约、更有其他莫名其妙的各种条件限制,不在其位,老易可知道其中甘苦?这个话题想想就好,不必也不可能展开。

配偶的问题,大概还是人生观相类的人走到一起并携手到底的可能性较大。否则,迟早有一天分崩离析。

养孩子更不是问题了,富有富养法,穷有穷活路。记得LEO有个帖子晒过她养女儿的钱经,那叫一个省——而且人家那孩子,我看养得还真是挺不错。

消费品的价格是水涨船高,好在工资水平会同等上涨,日子过不下去的可能性还是小的。

人生意外不好说,不过既然都是意外了,庸人的我去考虑,不成了杞人忧天么?

“周围的人”,嘿嘿,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人不会超过10个,其他人的想法、做法,真要入我们的心么?

。。。。。。

我有个真实的例子对比,都是我特别亲的亲戚。
两家人。姐弟。
姐姐姐夫都是那年月的高中生,学历在那个年代,算是不错了。工作的时候,姐夫工作不错,有了房,姐夫单位还配了车。家境么,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除了日常开销还能有些节余,做点投资。两口子一辈子就养了一个孩子,还算争气,重点大学毕业,工作也还行,只是可能不符合老易的能人标准,仅仅是挣了些钱,能给父母养老无忧罢了。
弟弟一家,两口子一个初中毕业,一个大概也就上过小学。俩人原来是同事,后来女的下岗,就靠男的一个人工作挣钱。再后来,好容易儿子职高毕业,工作了几年,挣钱始终少,难以糊口,遑论成家。于是一家人商量,拿出积蓄并借贷若干让儿子开上出租车。这活儿是很辛苦,好在孩子肯吃苦,不抱怨。
看到这里,大概会觉得姐姐家生活很幸福了吧?
其实不然。
姐夫对自己孩子的“聪明”抱了天高的心愿,嫌孩子不够光宗耀祖,怨天尤人之余,几次闹到心脏病发。自己又炒股不成,改买彩票“投资”,押注金额曾高达一天一百多。。。结果,身体、心情、家庭,最后统统付诸流水。
弟弟一家呢,前几年房产没上涨前好歹买了套还不错的房子住进去,现在儿子又换了工作,能够享受朝九晚五的生活了。弟弟近两年生了两次大病,住了好几次医院,好在国家有医疗保障,虽不足却也把病治了个七七八八。现在一家人和和美美,日子还在继续。

费这么多时间,这么长气说话,其实是想说,一个人真正的平安快乐,是要求诸内而不是求诸外的。
内心的安乐才是真正的,长久的。
外在的那些东西的确能给人带来荣耀的光环。但在内心深处,如果没有得到真正的满足,人生还不能算是安乐的。
作者: 灼灼亭亭    时间: 2009-6-27 18:47
老易,想必相当年轻。

年轻人有不甘平庸的想法,有热血,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不过,要不平庸,并不完全是个人努力就行了的。

看过很多人,不是能力不强的,不是不努力的,最后,在事业上,也就是个不错,还远远谈不上杰出呢。

希拉里够优秀了,够隐忍了,碰到美国经济危机,碰到人心思变,最后还不是得接受现实。

时也命也运也。
作者: qsqsqsqs    时间: 2009-6-27 21:49
粘贴一段2003年6月27日我的一段电邮,是写给我当时读大学的外甥XX的: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上面一段话见于《论语》。“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和“瞻之在前”都不难理解,但“忽焉在后”怎么理解?孔子为什么会跑到颜渊后面?

由“瞻之在前,忽焉在後”我想到中国成语“瞻前顾后”。对“瞻前顾后”一般有两个解释:1、比喻做事谨慎周密,如屈原《离骚》“瞻前而顾后兮……”;2、形容做事犹豫不决,如黄庭坚“至于万死一生,不敢瞻前顾后。”(上海辞书出版社《精编成语词典》第1040页)

我觉得这两种解释还是大略中性的解释和贬义的解释。参照颜渊说孔子的“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则可对“瞻前顾后”做更褒义的解释。我觉得这也就是指一个人能够采取一种兼顾先进者和落后者的人生坐标。可以说这正是中国“中庸”的人生哲学的精髓。

颜渊的话的意思也就是,当他在学问上、道德上奋勇前进以追赶孔子的时候,往往发现孔子对庸常之人、庸常之事又比他有更多的关注。

因此,XX,不仅要把眼睛仅仅盯着强于、前于自己者,也把眼睛盯着弱于、后于自己者。这可能就是中国式的智慧吧。
作者: 呵呵妈    时间: 2009-6-27 23:38
生活中的大多如此,何必在乎?只要平安健康就好。
作者: xiaoyamama    时间: 2009-6-28 06:07
我觉得其实老易对于成功的焦虑很大一部分是由于社会的低保障造成的,如果大家有良好的保障制度,看病、上学有保障,老人养老也有保障。那么成功的动力还剩下多少?
看看大家的回复,平安和快乐基本是基于经济状况的,可见对于生活状况的评价基本还是钱。
作者: dragonnice    时间: 2009-6-28 08:50
平安快乐四个字看起来简单,其实包含了太多内容.平安就是健康,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却又不可得的东西.快乐,心理上真正的满足和安宁.

我自认是平凡人,老公也是.没有特别过人之处.我的孩子也没什么天才的基因,从来没有拿出人头地之类的期望压过她.说到对孩子最基本的期望,我觉得就是平安快乐四个字够了.

老易的观点是平庸没法带给他平安和快乐,但是对平庸的定义,可能人人不同吧.就如同金字塔,越顶上的越不平庸,但是那些成就需要牺牲非常多的时间精力,以巨大的代价来换取.就着常识来说,要成就自我,对家庭对孩子是无法不舍弃不割爱的.那即使你达到了金字塔的顶端,区别在哪里呢,多了很多钱,有了很高的地位,你就真的能平安快乐了吗?对于这样的人,我只能说,你是对于权利和金钱有着过人的渴望.
作者: 春晖大地    时间: 2009-6-28 13:41
震撼了!自己时常意识到这一点,可今天又被震撼了!
作者: 老易    时间: 2009-6-28 13:52
原帖由 dragonnice 于 2009-6-28 08:50 发表
但是那些成就需要牺牲非常多的时间精力,以巨大的代价来换取 ...


我很不同意这点。时间和精力,每个人都是一个常数。

有的人,他把时间和精力都用来打麻将,打游戏,而我只是用别人打麻将,打游戏的时间来提高自己罢了。

而且我反而认为,打麻将,打游戏才是对于宝贵时间和精力真正的牺牲。
作者: 老易    时间: 2009-6-28 14:47
原帖由 xiaoyamama 于 2009-6-28 06:07 发表
我觉得其实老易对于成功的焦虑很大一部分是由于社会的低保障造成的,如果大家有良好的保障制度,看病、上学有保障,老人养老也有保障。那么成功的动力还剩下多少?
看看大家的回复,平安和快乐基本是基于经济状 ...


你的这番话其实是说到根子上了。

老易的这段话与其说是写给我自己的,不如说是写给许多年轻人的。

应该看到中国社会的实质,是迫使你不得不努力,奋斗。

平安和快乐不是唾手可得,像欧美高福利社会一样,只要“甘于”就可以了。

中国当然已经有了一个庞大的寄生阶层。但是,对于大多数来说,平安和快乐还是要建立在奋斗,努力的基础上。

这是我写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

其实就我本人来说,我的努力有特殊性。
我大学毕业之后进了电视台,事业单位,干部身份,公费医疗,集资的半福利房,生活上没有后顾之忧。
每天吃吃喝喝,红包,礼品不断。

但是,我觉得这种地方没法实现个人价值。
个人价值这东西说起来挺抽象,可我自己感觉真有这么一种东西。
这可能是天性上的一种东西,想做一些更加重要的事情。是只有自己才能做出的重要的事情。

大家人生观不一样。

主贴这篇文字,其实是写给许多沉溺于游戏的年轻人和孩子们的。
我没敢按照我自己的标准要求他们,如果是那样,就过于苛刻了。

因为人生观不同。

[ 本帖最后由 老易 于 2009-7-5 16:11 编辑 ]
作者: 学而妈妈    时间: 2009-6-28 16:05
人生的事,真的很难讲。

比如希特勒,很上进也很有创造力,比如第一套标准化,第一条高速公路,都诞生在他领导的德国。但是他把自己的意志凌驾于所有人之上,给世界带来的伤害是巨大的。

老子的无为而治,至柔者至钢,是很需要我们深深思索的。

和大自然相比,人类的历史太短暂,也太渺小。

或许一棵微不足道的小草,都比我对世界更有贡献。我又怎敢沾沾自喜呢?
作者: qsqsqsqs    时间: 2009-6-28 18:50
原帖由 qsqsqsqs 于 2009-6-26 21:46 发表
老易吃过苦,有前途。但老易似没有读懂龙、龙子以及他们母子间的对话与呼应。他们那叫此地无银三百两。龙不用说了,为子脱离仕途,由此她的专栏文章的感召力增加了多少?龙子那是未入哈佛,胜入哈佛。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wanyi772009-6-27 09:32金钱+10我很赞同。
wanyi772009-6-27 09:32威望+10我很赞同。
hi52009-6-27 01:58金钱+2我怎么一句也听不懂呀:(
hi52009-6-27 01:58威望+2我怎么一句也听不懂呀:(
lingling09212009-6-26 22:53金钱+2我很赞同。
lingling09212009-6-26 22:53威望+2我很赞同。

回hi5:我想那可能是因为你没有仔细读那篇访谈全文:
http://news.sina.com.cn/c/sd/2009-06-25/104318092190.shtml
http://news.sina.com.cn/c/sd/2009-06-25/104318092190_2.shtml
http://news.sina.com.cn/c/sd/2009-06-25/104318092190_3.shtml


我的一个老同学评论道:

龙的儿子和同学到底是在一个理性、健康、道德的社会和教育机构中成长的,他们思考的东西,他们的状态,与我们的孩子差距何止千万里。

老同学女儿今夏7年级升8年级。我回复道:

正是,说到点子上了。比美国孩子也更成熟,因为美利坚民族至今没犯过大错,因此民族性中反省的东西也不多,这也反映到美国孩子的性格上。龙子是相当成熟的。美国孩子更“简单”一些。中国孩子性格则大多是“幼稚”和“邪乎”的混合——这里说的是有些性格的中国孩子,当然很多中国孩子被修剪得十分整齐,就不说了。
作者: 神武鹰扬    时间: 2009-6-28 21:08
老易挺有思想的,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就是搞了太多的鼓励平庸,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消极的教诲。人生苦短,必展翅高飞,昨天看悬念惊恐片”乘客“好像有这么一句话。

父母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遗传给小孩,大多数人都是排斥冒险,不确定的事,小孩也变得很没闯劲。世界上优秀的民族,族群,都是那些不怕一无所有,勇于冒险进取的,那些闯关东,走西口,主动把自己当猪仔,卖到南洋,美国的福建人,广东人,他们才是中国最优秀的民族基因。那些敢于到新大陆的人拓荒的人,就是比欧洲大陆强啊。

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打下一番天地,成就种种可能,把梦想变成现实,人生才更精彩,我们应当这样鼓励我们的孩子,给他们这样的价值观和信心,天生我材必有用,广阔世界,必大有可为的主人翁意识。而不是说,孩子,努力学好英语吧,再不行,可以当个洋买办,挣点小钱。
作者: happy_99    时间: 2009-6-28 21:35
哦,挣个大大的屋子,有着厚厚的票子,开关拉风的车子,这大概不平庸吧。

回头想想,地球变成现在这个样子,要水没水,要土没土,都快要要空气没空气了,托谁的福啊?不是平庸者吧?不是平凡者吧?

开着奥迪Q7带孩子上学,是不是有资格对孩子说:“看那个骑自行车送孩子上学的人,他/她当初就是没有奋斗精神,不求上进,所以只能骑自行车送孩子上学,你今后一定要努力啊,争取拿F15送我孙子上学哈。”只怕等人人都象有人说的那样奋斗时,孙子们已经没有资源来制造Q7了。
作者: qsqsqsqs    时间: 2009-6-28 22:09
原帖由 qsqsqsqs 于 2009-6-28 18:50 发表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老易2009-6-28 19:21金钱+10还是不大懂
老易2009-6-28 19:21威望+10还是不大懂
wanyi772009-6-28 19:08金钱+10精品文章!
wanyi772009-6-28 19:08威望+10精品文章!

回老易:你提出的平庸、平安和快乐话题很好,也引发了大家很多极好的议论。我只是想提出这样的意见:龙应台的儿子绝非平庸,他和母亲提到他可能会一生平庸,可做多种解释。他可能知道母亲的人生态度及行动极其积极,因此给母亲打预防针,让母亲不要将自己作为他的标杆。也可能他想提示母亲,平庸与否,实际内涵很复杂。但从他实际关心的问题,从他大学专业的选择,从他对母亲议论多于行动的否定……都可看出他绝非平庸青年。但由头复杂,并不能抵销议题的有意义,希望你提出的话题能被更深入的讨论下去。
作者: qsqsqsqs    时间: 2009-6-28 22:47
逐步的,大家的讨论似乎可分成两个层面。一个是谈比较进取的文化与比较不进取的文化以及完全不进取的文化之优劣,一个是谈个人的进取或相反的生活态度。

就前者而言,对认知和改造世界采取进取态度的,最突出的西方文化。这是由复杂的文化因素交织形成的,如工商业的发展,城市法治社会的形成,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改革后的基督教形成的支援,等。儒家思想比较中庸。而佛教则消极。近代世界的形成和发展,完全是西方文化之发展的结果。我们今日所过的生活方式,也完全是西方文化的产物。对此其它民族的文化大多只能消极应对。但最近西方世界尤其是以奥巴马的反省为标志,他们也越来越认识到这种一味进取带来的环境等方面的极其巨大的问题。如此反观中国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其积极意义则比过去更加明显一些。但我想,环境等方面的问题,更多可能还是要依赖科技的继续发展来解决,也就是:进取性的文化带来的问题还只有依赖继续进取来解决。我这里主要是指继续发展科技。但人们生活方式、伦理价值观念方面的调整也会起作用。

就后者而言,我觉得所谓个人的积极进取也好,甘于平庸也好……那只是个人选择问题,讨论这个问题的价值是另外一种。
作者: 君涵妈妈    时间: 2009-6-29 08:58
平庸是难以得到心灵上的快乐的。寻找快乐何尝不是一种智慧的行动。只有智者才能发现快乐,体验快乐。
作者: 学而妈妈    时间: 2009-6-29 09:47
平庸没有一个绝对标准,别人眼中的精英,或许有着内心深处的缺失;而别人眼中的平庸,或许有着自己的充实与快乐,幸福是一种内心感受。

做自己喜欢的事,而不是别人喜欢你做的事,才会有满足感。老易喜欢思考,喜欢阐述见解,这是快乐的事,值得做的事。但对于一个喜欢沉静和默默欣赏的人,非要他多说,他会快乐吗?

说实话我觉得老易说的:使家人健康,使生活有保障等等,并不是只有出人头地才能得到,这些是老易给自己奋斗所附加的理由。老易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进取欲望,而不停地努力的。假设老易家人非常有钱有闲,非常健康,他就能闲下来吗?

所以,我同意平庸无法给老易带来快乐,但不同意老易眼中的平庸无法给别人带来快乐。

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漏夜赶考场。尊重每一个人的选择吧。
作者: slzzz    时间: 2009-6-29 10:29
设置环境
每个人都生活在大环境中,又在自己的小环境中长大,所以事情总是多面的。常常想起到底是学富五车的教授快乐还是只识几个大字的牧羊人快乐?有些极端的条件了。但很多事实是村里的粗茶淡饭的人活的寿命比知识分子的寿命长,而且知识层面底的人反而更容易满足,更容易快乐 。找到自己的位置,快乐生活也是一种心态
作者: gajidouma    时间: 2009-6-29 11:21
一句话,人生在世,既要积极进取,也要懂得知足常乐。
作者: janedongying    时间: 2009-6-29 12:55
人生本无意义
说的人多了
就有了意义
作者: mazizhan    时间: 2009-7-13 11:01
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经历不同,感悟不同,价值取向不同,选择道路自然不同。
支持老易,过有意义的生活。
作者: 昭昭找宝    时间: 2009-9-18 13:38
学而妈妈的心态很好
宽容大器,正是我想说得话
作者: snowman0322    时间: 2009-11-26 02:39
标题: 感同深受
老易文笔真切,情感真挚啊,我读的此时更能明白笔下一腔热忱,楼主的很多观点很有独到见解,是真心为了孩子。读经是一个很好的课程,但是我自己放弃了,因为我认为把这么好的时光用来读经,考虑效率不高,而且很难和孩子行成共鸣。但是我相信读经对孩子记忆力有帮助的,当然,对孩子记忆力有帮助的方法更多。认字方面,我也不喜欢超越口语更多的字,只是把口语和认字结合起来,相互促进。掌握生活常用字,我自己在这一过程也发现,孩子对自己生活体验丰富的字,比如说什么摇摇车,记忆更深刻,学起来也更快。还有一点,这些字,也可以结合低幼读物,和阅读衔接。我是一个平庸的人,但是有了孩子,我追求卓越,因为我希望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去教孩子,丰富自己的知识,非常感谢有这么一个论坛,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些方法和理念。因为在实际生活中,重视早教的人太少了,看到大家每天忙与应酬,忙与游戏,忙与吃喝玩乐,甚至有些父亲一个星期和孩子整整沟通的时间都不到一个小时,我感到悲凉。
作者: liangyan1999    时间: 2009-11-27 21:49
标题: 回复 #1 老易 的帖子
努力是要的,
结果如何不必太在意,
在什么处境的人都要努力,然后心态要好。
作者: cailixia    时间: 2009-11-28 15:41
关键是心态,人类是渺小的,怎样过都是短暂的一辈子。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9-12-1 18:08
老易的意思概括而言不外乎:

人生目标:平安与快乐(幸福)
实现途径:努力、勤奋、追求杰出
因此而能:事业成功,所以经济独立,所以人格独立
进而言之,由于意识到“勤奋努力能实现目标”,因此觉得“勤奋努力本身”即是幸福。
--------------------------------------------------------

然而我们知道“勤奋努力”并不能保证人生得到幸福,因为很多人“勤奋努力”的程度不及你一半,却获得了远超于你的现实回报。同时,很多人远比你更勤奋努力却活得极其艰辛困乏。勤奋不一定保证你事业成功,不一定保证你有杰出成就——人格独立与人生幸福如果建基于事业成功与物质富足,那么,这种物驭下的幸福感实际上是我们自己无法把握的。当我们意识到“勤奋努力”并不能保证幸福,那么“勤奋努力本身”还是幸福吗?

“幸福,平安,快乐”不能物化,否则人将失去自主而沦为物质奴才。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9-12-1 18:14
标题: 回复 #49 天高任鸟飞 的帖子
幸福的来源,仅仅是道德自娱。也就是说,你做了你应当做的,因此幸福。
君子易事而难悦,即是此意。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9-12-1 19:08
原帖由 liangyan1999 于 2009-11-27 21:49 发表
努力是要的,
结果如何不必太在意,
在什么处境的人都要努力,然后心态要好。


勤奋和努力来源于一个人的“内在生命力”,这“内在生命力”如果失去正当之方向,则有可能驰骋于偷窃诬妄或纵欲猎艳之类邪僻之事——正当方向由人类的道德感(或义务感)来决定。这“道德感”并非“平时一般人所以为的那种世俗道德感”,“应当”二字很容易写,却极难真正明白其含义。我们很可能一生都未曾体验过纯正的道德的庄严与幸福,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从未“道德地活过”——当你的孩子呱呱坠地时你油然而生的责任感与幸福感,你的家人面临困难时你不由自主的同情感与怜悯感,等等,所谓义不容辞就是道德。

当“义不容辞”涌现,我们听从它的命令而做事(做不做是道德问题,至于具体怎么做,即策略,那是智慧与学识问题),我们就能很容易体会到幸福。一切勤奋和努力,均只能在“此”用功——听从良心的命令。真正有道德实践经验的人,必然知道“听从良心命令”在最初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才有努力与勤奋可言。这是“求之在我”之事,是我可以决定之事。凡是求之在我的事,才可以去努力求。

而一个事件的成功,实际上要靠很多因素和合才可以实现——不仅是主观因素,还要客观因素具备。也就是说,事件的成功(结果)部分地取决于“求之在外”者亦即客观因素,而客观因素不是我可以决定的,但却是“有可能如实认识的”。“真正的道德良心”必然要求我充实自己的学识,拓宽自己的视野,以便如实认识客观世界,从而更好地实现“道德良心之命令”——从这个意义而言,“学习”本身就是幸福的,如果“学习的动力”来源于“你不由自主地想要学习”的话。

客观世界无尽广大,因而人类对科学知识的学习永无止境——这就是道德,是求之在我者——由此而知人类自身(道德与智慧)是永不停止地自发地发展的,“自知”(即道德自觉)是首要的,只有真正自知,才能知他(外在客观世界)。











作者: liangyan1999    时间: 2009-12-2 12:37
道理是好的,就是说得让人第一遍看不明白,再看明白了,又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说话。
为什么不能说得浅显、顺溜、简单一些呢?

你的意思是不是:
1. 干应当干的事,才会有内在动力。
2. 干这种事,自然会快乐
3.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必在意结果。
4. 求知永无止境

或者你有更好的总结?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9-12-9 13:35
原帖由 liangyan1999 于 2009-12-2 12:37 发表

道理是好的,就是说得让人第一遍看不明白,再看明白了,又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说话。
为什么不能说得浅显、顺溜、简单一些呢?

你的意思是不是:
1. 干应当干的事,才会有内在动力。
2. 干这种事,自然会快乐
3.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必在意结果。
4. 求知永无止境

或者你有更好的总结?

...


根据您的总结看来,显然您还是没看明白我那些“不顺溜”却又是“好的道理”到底是什么。

1、我认为“应当”二字是这个世界上看起来最简单而实际上却是最复杂难解的概念。也就是说,99%的人对同一件哪怕极其简明的事,都存在着各自不同的“应当”观念,而且,随着处境变化,他们的“应当观”也会随之改变没有定准——他们其实并不知道什么才是“应当”,他们的所作所为绝大部分其实是在和“真正的应当”在作抵死搏斗,他们基本上只是在欲望与生理机制的驱使下流浪浮沉。

比如,老婆红杏出墙了,她的理由是“老公根本不爱我了”或者“他从不理解我不关心我”之类——她不爱他,是因为他不再爱她。也就是说,她爱他的条件是“他得首先爱她”——“爱”在她的观念中由主动开放态,堕落变质成为“被动交换态”——她甚至一生都不知道“爱”是无条件的,她并不觉得自己终生都只能泥陷在“情感生化反应”的漩流之中不能自拔,丧失自主,断送自由。“爱”只能由责任、承担、怜悯、宽容、拯救、奉献、真诚、接受等等人类的道德实践来显现,她哪里知道,“爱”就是“应当”,人只有通过实现“应当”而证实人的无限自由呢?

对于那些上根之人而言,干应当干之事,其实常常意味着与欲望习气做艰难抗争,即所谓致知。而对于普通人而言,一辈子都可能不知道什么是“应当”,良心是什么都未曾体悟,哪里有机会凭良心去做自我抗争?

2、略

3、正因为“谋事在人”,此正是人之“应当”(道德)挺立处,亦即智慧展露处,怎可将事之成败推诿给“成事在天”之无谓虚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并不能当作一个教条去遵循,预见成事之诸因素而聚集之,是一个人做事之前“应当”做的必要准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正所谓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由此可知“科学知识”实际上是人类道德分内之所涵。

4、“求知”必须源自内省不足(清晰之自知),如此,始真有求知之迫切与正确方向;如此,始真有谦虚可言——真谦虚说白了其实就是一种坦荡胸量,闻过则喜——只有真正做到了“闻过则喜”,才可以确认一个人真正开始“求知”了——闻过则喜是一个标志,否则,“求知永无止境”只是一句人人会说的空话。



我并非要把浅显的话故意说得复杂拗口——我只是尽量用贴切的语言去表达内心细致而真实的体验。因为诚,所以体验得真;因为诚,所以体验得深细。如此,说出来的,才是实事实理。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9-12-9 13:46 编辑 ]
作者: 子云    时间: 2009-12-9 14:27
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 ... D7%C1%EC&page=1

几年前的贴子.

看来老易没变,我也没变,呵呵……
作者: 子云008    时间: 2010-6-26 12:13
标题: 回复 #46 snowman0322 的帖子
在实际生活中,重视早教的人太少了,

同感。身边重视早教的人太少了,他们不但不会认同,还会把你当成异类来鄙视呢!
作者: wojiabaobao_200    时间: 2013-2-12 22:12
学习了,非常感谢!!!
作者: 海浪帆1    时间: 2015-9-30 21:56
甘于平庸本身就是一种赌博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