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早教的目的是超过别人吗(致QQYOU) [打印本页]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9-6-21 12:32
标题: 早教的目的是超过别人吗(致QQYOU)
为了不歪楼,我单独开贴.
原贴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hp?tid=162849&extra=page%3D1
原帖由 qqyou 于 2009-6-21 12:08 发表

这个问题我不记得出处在那里了,所以在这里回答一下,下一个问题我大约记得是在那里,我去找找,试图说的更明白一些吧,就不在这里回答了,免得老易说我歪了他的楼。

首先要说一下的是,我在你说的那个问题的帖子里,如果用了勇士和乌龟的例子说明问题的话,那也是和老易一样是在用一种比喻的方法说事情,如果拿早教和赛跑严格的去比较,肯定会出现很多说不清楚的问题的。

拿勇士和乌龟去比较,仅仅是说明早教不是最终成功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早教的有的会成功,有的不会,有一些早教了半天,最终还是被晚跑的人超越了。这里面还不包括那些用了错误的早教方法的人。

所以绝不能说早教的孩子肯定能成功,也不能说晚教的孩子就追不上了。

我的观点是,孩子在最适合他学习某一项东西的时候开始学习最合适,效率也最高,比较事半功倍,这一点估计老易和我的观念会比较接近的。

我的另一个观念是,学校教育孩子的东西,我不会提前去做,学校不教给孩子的,我回去给孩子弥补一下。


QQ这里有个假设,早教是为了超过别人,所以才会说"有一些早教了半天,最终还是被晚跑的人超越了。"
当然不可否认,很多家长就是这个心态,这个心态是否正确我不想讨论,先假定是错误的.但是也有很多早教不是为了超越别人,而是为了超越自我. 我认为早教是为了超越自己,而不是别人
用一种心态来完全否定早教是不可取的.
对于某一个单独的个体来说,有可能是勇士,也有可能是乌龟,不管是勇士还是乌龟,如果正确的提前起跑,后面的是肯定追不上的.当然QQ也说这个比喻有些问题.

"孩子在最适合他学习某一项东西的时候开始学习最合适,效率也最高,比较事半功倍,这一点估计老易和我的观念会比较接近的。"这一点我也是很赞成的. 但是孩子是不同的,学校教育是一刀切的,学校教的东西的时候,不一定是孩子最合适最有效率的时候.QQYOU用自己的经历告诉过大家,他本人是在小学就把中学的数学"自学"完成的.也就是说,这万万全全是超前学习.
而现在QQyou却又"学校教育孩子的东西,我不会提前去做". 这就是僵化教条了.

我一直说"早教(四声)"不是"早教(一声)",就是要找到孩子最合适,效率最高的时间点和方法,对起进行引导和培养,而不是一味的,不让起提前接触学校教育能够接触的内容.
作者: hq1966    时间: 2009-6-21 12:44

  抢个沙发等QQ


作者: happy_99    时间: 2009-6-21 13:09
坐在椅子上等QQ……
作者: 木兰花慢    时间: 2009-6-21 13:34
那我就坐板凳了.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6-21 15:17
抱歉,中午在陪孩子做一些事情,所以没有来及时回复。

一来就看到好几个坐沙发看热闹的,哈,我批评你们一下,我知道你们对于这些问题都有很好的个人看法,也都有很多闪光的东西,不拿出来说说,仅满足于搬着板凳看热闹是太不应该啦。

僵硬说的早教的目的这个题目太大了,到底是超越别人还是超于自己大约都不重要,但一定是会以一个明确的的标准为前提的,如果连标准都没有,那就没有办法讨论了。

比如我在一个帖子里说过,奥尼尔18岁开始学打篮球,但因为他的身体条件和天赋,他成了篮球大师级人物。同样也有很多孩子从小就练篮球,比如我们那些体校里的的,最终也不过是个普通人吧。

简单的比早和晚意义不太大。但有很多东西晚一些接触,适合于他的年龄的时候接触,进步会比较快一些。

僵硬说我是反对早教的,这个不太确实,因为早教这个词已广泛的很,做法也不完全一样,简单一个反对不可能说明问题。

还举例子,我见过一些孩子,高中的时候才开始学钢琴,但他们进展速度,要比5、6岁的孩子要快多了,几乎半年就开始弹到299了,其实他们也不是什么钢琴天才,他们之所以快,是因为他那个年龄的孩子对于音乐的理解和5、6岁的孩子完全不同,他弹琴的目的也会不同,完全是处于热爱。

可是那时候开始我为什么还会让我的孩子去学钢琴呢?因为我从来不把追求钢琴的技巧作为孩子学琴的目的,也不会为了考级去学琴。让孩子学琴是为了他有一种方法来表达他对于音乐的喜爱而已。

所以我觉得僵硬的超越自己,大约也是和我的想法很接近,不是为了让孩子能达到5年级的水平而去早教,也不是为了孩子能在12岁通过大学考试的水平而去进行早教。

但即使这样,我也不赞成僵硬说的提前一些学习课本上知识的做法,至少我不会这样去让我的孩子做。

所以僵硬会觉得很奇怪,他觉得:“你不就是很早的读完了那些数学课本,而且在学校期间一直适应的都不错么,为什么还会去反对呢?”

我现在就正式回答这个问题。就是因为我个人有过经历,所以我感觉自己了解了一些孩子的心理和行为。经常在网上看到有报道批评那些在开大会的时候睡觉看报纸小说的现象,好像还有一位市长发飙,把他的开会睡觉下属给免职了。但我很赞成那些睡觉的,因为那些会议本身就是照本宣科,原本一点意义都没有。

孩子在学习上也会遇到这个问题,尤其是理科的学习,一个孩子学会的知识,反复的重复对他没有任何意义,他需要的是超越和提高。所以我上中学以后数学课基本是不听的,只是万幸的是遇到了很多明事理的老师而已。如果遇到糟糕的老师,那可就惨了。

实际上僵硬的想法也是有其合理的地方的,早一点孩子学了,上课的时候就不会因为不懂而畏难,会增加孩子的自信心等等,但是也不可以忽略它的负面影响。

那是不是就不应该让小孩子过早接触数学了呢?不是的,蒙氏方法里有不少数学训练,不管他焦距是不是很贵,我个人认为他训练的方式和内容都是可取的。同样数学还包含了很多方面,有很多都是数学课本里搜没有涉及的,让孩子去接触一下也绝对不会有坏处。比如目前在数学版我儿子守擂那个帖子,僵硬是已经看过了的,那里面一个网友不厌其烦的要说那道题超出了1、2年级孩子的理解范围,他的依据就是他作为成人都很难解出来,1、2年纪的孩子就更不可能了。但遗憾的是他不会解,是因为他上学的时候从来没学过这类题的解法,他自己又被学过的套路所制约,不能去开拓思维。所以看到小孩子都可以容易做出的题目他居然不会做,感觉有些恼怒吧。所以我感觉他就是一个应试数学学的大概不错的典型,而他对于数学思维可能还有欠缺。我看到后面僵硬兄给出了那个题的正确方法,说明那道题对于僵硬也是很简单的问题了。这就是会与不会的巨大差别。

所以类似的学校不教的东西还有很多,让孩子去学学那些,也许比让孩子去直接学习学校的课本要好很多,对孩子的学校教育也会有相应的帮助。

有人可能会说,学那些东西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很多学校的知识,怎么办!其实这个很简单,学了就学了,没什么大不了的,4、5岁的孩子学会了惩罚也没什么大惊小怪和可怕的,只要他不是仅仅因为背会了乘法口诀就好。

大家如果留意数学版的我爱飞飞的那篇文字,就会发现飞飞小朋友对于数学加法的理解,在某些方面甚至超出了我儿子他们这些一年级的学生。而且那个孩子不是在做大人给他流的作业,而是依据自己的爱好、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想法在玩数学,甚至涉及了2进制的基本理念。所以飞飞小朋友的数学天赋,我非常的赞赏,这个也绝对不会对学校教育有什么相抵触的。

对于非科学类的文学语言的东西我不多说,超前好不好很难说,其实一个字学会了,也许更有助于他上课的时候阅读和理解文章,也不太会导致孩子的没兴趣现象。就如同我们对历史了解的不少了,可是听易中天侃历史的时候,还是会很有兴趣一样。

其实僵硬和77都是具备了大智慧的人,所以哪怕他们的方法看起来似乎和别人差不多,其本质也会完全不同。所以关于僵硬会怎么做,我都觉得应该不会有错,因为他有目的、有方法,更可贵的是由他自己的思考,这是很重要的。

[ 本帖最后由 qqyou 于 2009-6-21 21:41 编辑 ]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9-6-21 17:31
标题: 回复 #5 qqyou 的帖子
你码字的速度很快,PF

这帖子有相互吹捧的嫌疑,你那道题我没做.初中数学竞赛(我初二参加初三的),有道类似的题目,不过条件多得多,难得多.时我就是用语言绕的,(不是不会列表,而是玩个性),当然死得很惨.

还是提醒大家,不要听QQ忽悠,什么上课不认真听讲会被老师怎么怎么的.不会的,只要你是优等生,老师才懒得理你呢.只要你不妨碍别人就行了.当然要是不是优等生,你还是认真听讲吧.
作者: bucy    时间: 2009-6-21 18:29
标题: 回复 #5 qqyou 的帖子
多说两句。
    我一直觉得数学超前学习没什么很大回事。小学时我父亲拿着我下学期的数学课本,只花了几分钟我就懂了全部内容。后来初中的一些数学竞赛,老师辅导时其实好多内容也是在讲后面要学的知识。
    但这种方法我认为真是应付应试而已。真正让孩子数学好,强烈的兴趣及自发的探索精神远比让孩子早一点会多一些的数学知识更有意义。所以你那道题,不管是列表也好,划线也好,还是我说的集合(图形)也好,无论方法有多巧妙,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没必要做这么复杂的题目(说复杂也不复杂,无非是条件多一些,大一点就很容易)。有种为了做题而做题的感觉。
    当然我们考虑问题的重心不一样,我考虑的是培养他们的兴趣,你可能在意的是孩子又会了一种好的算法,会做了一类题。。。
作者: hubaichun    时间: 2009-6-21 18:55
进行早教的目的让孩子更好,
目标是要超过别人。
当然,别人也是泛指的平均水平。
孩子不突出一点,成绩不出色一点,劳心费力早教干嘛。
笨鸟先飞,不笨也要先飞。
超越自己只是副产品。

早学一些不是错误,思维锻炼需要一个载体,一个方式,一个素材。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9-6-21 21:02
标题: 回复 #8 hubaichun 的帖子
超越自己是目的,超越别人是副产品
作者: bucy    时间: 2009-6-21 21:06
标题: 回复 #8 hubaichun 的帖子
早教本来就是人人理解不同。所以由此派生的东西每人的出发点也会不尽相同。
作者: 丹芮妈    时间: 2009-6-21 21:39
好像看过pianocrazy 的一个帖子,问坛子里英语好的孩子在英语课堂上做什么,这个问题我再问一次,超前学习了,在学校里怎么安排?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9-6-21 21:45
标题: 回复 #11 丹芮妈 的帖子
超前学习了,在学校里怎么安排?

请参加QQYOU在校版的相关帖子
作者: hubaichun    时间: 2009-6-21 21:46
不能超越自己只有两种情况:静止不动,后退。
实际上对处于快速发展的孩子来讲,超越自己这个说法是没有意义的。
超越自己这样讲是国人喜欢的一种态度---唱高调,好听而已。
实际上是想着超过别人。
中国的目标是本世纪中期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讲的就是几十年后的
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而不是现在的,大家都在发展,才有超越这种可比性。
作者: bucy    时间: 2009-6-21 21:48
标题: 回复 #13 hubaichun 的帖子
你把超越自己想得太简单了。人负面的东西和正面的东西无时无刻都在“成长”、“变化”。
作者: zhf_liu77    时间: 2009-6-21 21:57
早教的目的是有一天可以不教
作者: hubaichun    时间: 2009-6-21 21:58
我的思想变化过程的:没有想----想一想----不想了。
我觉的,许多理论都是夸夸其谈,没有什么实质的东西。
还是老老实实提高自己,赶超别人来的真实。
61英语版那些唯美朗读的孩子们,其父母都是埋头苦干,专心记帖的。
我又想:是不是少一点聪明,傻一点效果会更好呢?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9-6-21 22:02
标题: 回复 #7 bucy 的帖子
你觉得那类题几年级接触呢?
我自己记不清楚了,但肯定是4年级以前,因为我4年级转过一次学,琢磨这样的题是转学前,大概是2年级的概率比较大
作者: bucy    时间: 2009-6-21 22:07
其实我也很实际,一般不爱争论。
作者: bucy    时间: 2009-6-21 22:13
标题: 回复 #16 jiangying 的帖子
我本来也是数学外行。不过我觉得这类型的题感兴趣的小朋友都可以做,有些侦探小说里就有类似的题。不过如果不是为了训练做题的能力,3-4个人可能更适合一二年级的小朋友。因为题目“难度”的本质是一样的。
就象你说的,初中了都有类似题,不过要求更多罢了。
作者: 学而妈妈    时间: 2009-6-22 11:33
原帖由 hubaichun 于 2009-6-21 13:58 发表
我的思想变化过程的:没有想----想一想----不想了。
我觉的,许多理论都是夸夸其谈,没有什么实质的东西。
还是老老实实提高自己,赶超别人来的真实。
61英语版那些唯美朗读的孩子们,其父母都是埋头苦干,专 ...


是的,想和干,哪个都不能代替哪个。我们干着干着,有困惑了,就开始想,也向别人学,学了一段,有了新的想法,再干干试试。
作者: 学而妈妈    时间: 2009-6-22 11:52
关于早教的目的,大多数人都是想最大程度发挥孩子的长处,并且不想孩子贻误时机。于是不少家长开始自己查查资料,看看该怎么教孩子。

当然专家有各自不同的理论,有敏感期的,多元智能的,大脑结构的......各有各的道理。我们只能以自己的理解,有限地吸收一些来应用。超出自己理解和运用能力范围的,只能是视而不见或放弃使用。否则只能是邯郸学步

判断孩子有实力的,可以选择超过别人作为量化衡量指标。而判断孩子能力平常的,也不会拔苗助长,关键在于判断是否科学。

然而不少人的经验表明,对孩子过度关心,还不如充分信任效果好。可能老天已有安排,过多干涉反而不好。就像我家孩子养的蚕,精心护理的两个最早吐丝的(还给搭了专门的吐丝架子),连茧都没结出来。后面忙得没空管的,都结了漂亮的蚕茧,完成了羽化和产卵的过程。

很多人说家里的老大业绩平平的居多,因为父母总管这管那,希望他当好表率,干扰了他的发展。而老二老三由于父母忙得管不过来,而且新鲜劲也过去了,反而得到茁壮成长
作者: 学而妈妈    时间: 2009-6-22 11:58
抱歉,跑题了,变成了“管”还是“不管”,以及该管哪些,不该管哪些。

哪位大侠有空研究一下这个问题吧。就像大家常说的“管是为了不管”!

一直记得这样一段话:"A mother is not a person to lean on, but a person to make leaning unnecessary."
作者: linda523    时间: 2009-6-22 12:01

作者: caibaozi    时间: 2009-6-22 13:39
路过,学习中。。。。。。。
超越自己比超越别人更难
作者: kellyxx    时间: 2009-6-23 07:47
只要大人有时间小孩没意见,多学一点也没啥不好.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