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余秋雨这次又惨了 [打印本页]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6-9 21:16
标题: 余秋雨这次又惨了
最近各报纸都在报道“文化大师”余秋雨捐款被质疑的事情,看起来他这次要惨了,除非他能拿出捐款的收据来。

这些人说谎说惯了,没想到至此麻烦又要来了。

下面是新浪转载新民网的报道

余秋雨被指假捐款20万续:四川3机构无捐款记录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09日17:40  新民网
余秋雨

  【新民网·独家报道】被指假捐款后,余秋雨(blog)委托上海九久读书人公司发表声明,称20万捐款已经通过九久捐出,用于三所新建学校的图书馆建设。6月9日,新民网记者从四川省民政局、慈善总会和红十字会了解到,这3个地震时的捐款机构均无余秋雨的捐款记录。
  ·回放
  余秋雨自称捐了20万
  据消息称,2008年5月14日,余秋雨率领其担任名誉董事长的九久读书人文化实业有限公司全体员工捐款共6万元,捐入上海慈善基金账户。另外,该公司还将同时捐献3000册总价值10万元的图书,送给灾区学校的孩子们。该公司董事长黄育海先生同时表示,他们将在灾后积极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联系,捐款20万元,在本次受灾最严重的汶川地区捐建一所“秋雨九久希望小学”,让在灾难中失去了校园的小学生们重返校园。
  5月23日,余秋雨发表名为《就汶川赈灾捐款答记者问》的博客,以记者提问的方式点出自己“给四川捐款一次就高达20万元”,他还表示妻子马兰已向红十字会报名要去灾区做义工。
  ·质疑
  学者萧夏林批余秋雨假捐款
  2009年5月25日,曾在2003年与余秋雨打过名誉权官司的《北京文学》杂志的编辑萧夏林发表名为《文化首骗余秋雨的大爱至善——假捐款真诈骗》的博客,并5月31日发表《余秋雨20万假捐款“真相调查”》的博客,引发众人一片哗然。
  萧夏林指出余秋雨所谓的捐款实际上是商业炒作,“余秋雨及他所担任名誉董事长的某文化公司,实际捐款最多只有6万元”,并认为余秋雨“是中国大陆第一真小人伪君子”。
  同时,萧夏林还质疑了余秋雨及九久读书人公司去年被不少媒体所报道的关于“为灾区建造两所希望小学”的承诺。他表示,并没有看到任何其捐款20万的报道,“我们谁也没有看到余秋雨建设‘秋雨九久希望小学’、‘99书友希望小学’的任何消息。”
  此外,萧夏林称,如果捐款了就要拿出证据。
  ·回应
  余秋雨否认假捐款一说
  对于此番质疑,余秋雨在博客撰文称有四个“咬余专业户”一向浪费精力对其进行造谣,而有关捐款的事情也是此四人所为,并暗示自己可能要对他们进行“揭露”。
  6月8日,余秋雨担任名誉董事长的九久读书人公司发表了正式声明。 声明称:“针对某些人的诬陷,事实会说明一切,同时保留采取法律手段的权利。”九久读书人称,去年“5·12”地震发生两天后,余秋雨先生决定捐款20万元用于灾区学校重建项目,委托九久公司代为联系安排。后公司找到相关单位,决定将捐款用于三所新建学校的图书馆。
  对此,萧夏林在接受采访时称,这则声明更证明了余秋雨是假捐款。目前声明中的内容与去年对余秋雨捐款的报道有诸多不符,去年说他是第一时间捐款,并且是捐建“秋雨99希望小学”,此外书友还将捐建“99书友希望小学”,现在变成了捐建3所图书馆。
  ·调查
  四川捐赠机构无余秋雨捐款记录
  新民网记者在“99网上书城”网站上看到一则赈灾声明:1、99“汶川震灾专门帐户”从今日起关闭(2008年5月15日12:00-2008年6月6日12:00),之前99网上书城承诺此期间每个网站订单捐出1元钱活动到此结束。帐户中所有金额将与99网上书城其余善款一起投入灾后小学重建,现正在选择合适和可信任的相关机构。2、99网上书城承诺捐献的3000册图书,将在捐资建成的学校建立图书馆,让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绵延不绝。3、震灾之初,99网上书城董事长黄育海率全体员工共同集资60,000元人民币,已捐入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帐户,为灾区人民贡献一份爱心。
  6月8日,新民网记者从上海慈善基金会了解到,去年赈灾时期,上海九久读书人文化实业有限公司捐款金额为60292.4元,并没有以余秋雨为名义的捐款。
  随后,新民网记者在四川省民政局和慈善总会的网站上公布的捐赠人信息中,并未看到以余秋雨或上海九久读书人文化实业有限公司的名义捐的款项。
  6月9日,新民网记者又致电四川省红十字会,宣传部刘部长表示,并未查到以余秋雨或上海九久读书人文化实业有限公司的名义捐的款项,在“匿名”捐款明细中,最高仅为10万元。
  刘部长表示,如果余秋雨是“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联系”捐款,那么一定是会进入四川省红十字会、民政局、慈善总会的账户上的,但这一定会有捐款凭证的,比如收据、荣誉证书等。(新民网记者 徐媛媛)

作者: woodhead    时间: 2009-6-10 09:09
20万对于余也不算什么大数吧。。
作者: xgllpan    时间: 2009-6-10 10:04
都是名人,还有必要搞这种“小动作”吗?何况对他们来说,20万也不是大数目!
作者: editorsome    时间: 2009-6-10 10:11
为什么?还嫌不够出名吗?
作者: shy628705    时间: 2009-6-10 10:14
我对名人没有好感,也没有恶感。只觉得人在世多做一点儿有意的事不是更好吗?虽然我没有捐出几十万,只有一年收入的十二分之一。我觉得的,名人也没有必要作做啊。
作者: wangtutu    时间: 2009-6-10 13:29
文人情怀 2009-06-09 16:06
分类:默认分类
字号: 大  中  

    对不起,忍不住又想说说余秋雨老师了。
    老拿余老师说事儿,我实在有些愧疚。这么多年下来,余老师为我们贡献了那么多泪点和笑料,单靠骂余老师这一项,像连岳这样的人,挣了多少专栏稿费啊,像王小峰这样的人,挣了多少博客点击量啊。所以我决定写这些文字的时候,情感是很复杂的,并不像那些年轻的愣头青一样,只是简单粗暴的愤怒鄙夷,而是,搀杂了些许感激和欣慰。
    之所以欣慰,是因为说余秋雨老师,对我来讲至少是安全的。据余老师自己说,他是一个根本不会上网,也不会看别人怎么写他的人。这句话看来百分之八十九是真的,因为余秋雨这个字眼并没有被过滤掉,这个帖子也没有被敏感掉。我更不用担心他会记仇报复。这一点很重要,要知道,宁肯跟好汉吵架,也不要跟小人说理。
    我想说余秋雨老师什么来着?瞧瞧,客套这么半天,给忘了。
    说一件很久远的事情吧。当年,余秋雨老师与马兰老师百年好合,除了我们所不知道的私房话之外,他还激动地写了许多文字,公开赞美自己的这任妻子。按理说,一个人在被爱情滋润的时候,说一些昏头的话,是最正常的。我们都这么傻过。所以,余老师的这些肉麻文章,我并没有仔细阅读。
    但有一位青年作家不干了。他揪住余老师的一句话大作文章。这句话的大意是,马兰是所有中国女演员中最具文化情怀的。青年作家撰文挖苦:余秋雨凭什么可以这么说呢?在他看来,余老师的这句话有严重的逻辑错误:除非在余秋雨眼中,全中国只有马兰一个女演员,或,全中国女演员的文化情怀,都被余秋雨摸了个底,才知道马兰是其中之最。
    这位青年作家的慧眼当即点拨了我。是啊,谈谈情,结个婚,都惦记着跟全中国的女演员攀比一下,余老师这种虚荣的猎艳心态,是很要不得的。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起来了,我要说的,是余老师对灾区的捐款事宜。
    话说余老师数度含泪之后,携全中国女演员中最具文化情怀的马兰老师一道,为灾区民众捐了二十万元。这条消息迅速铺天盖地蔓延起来,躲都躲不开,我就是在一家报纸上被迫看到的,上面是两口子的答记者问。记者的第一个问题是,哦天哪,你们捐了二十万液,有什么感想。余老师和这个记者一起盘算了一下,得出结论,这二十万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别说全中国的其他文人捐不出这么多钱,就是全中国的企业家,都很少有做到这样的。然后余老师就德艺双馨地发表了一番获奖感言。
    我含泪看了这个访谈,感慨余老师虎老雄心在,就像当年结婚一样,余老师捐个款,都不忘跟全中国的文人攀比一下。
    中国文化界为什么不再出个余春风呢?马上捐个二十一万,再举行个盛大的新闻发布会,发表一通获奖感言,看余秋雨怎么说。我想到这里,替秋雨老师沙盘推演了一下,果真如此的话,估计余老师就会给灾区民众捐若干个LV包包,然后宣布,我捐的物品是全中国文人中最值钱的。不不不,这种做法有些恶俗,余老师这几年写碑文上瘾,他可以祭出自己的这一绝招:免费为灾区写碑文,而这些碑文的文化含金量,则是要以千百亿计了。
    对有些人来说,做件什么事情,无非是想占个由头,占个风头,占个势头。在这一点上,余老师做得非常好。
    现在有人说,那二十万块钱,余老师根本没捐。在我看来,这有百分之六十四的可能性。余老师做这件事情,无非是想占个由头,占个风头,占个势头。得逞之后,那二十万捐不捐的,就真的不重要了。他老人家忘掉也是应该的,要不,怎么能让连岳这样的人挣专栏稿费呢?王小峰这样的人又怎么挣博客点击量呢?
作者: wangtutu    时间: 2009-6-10 13:32
有感余秋雨是“演员”(原创) 2009-06-10 09:16
分类:默认分类
字号: 大  中  

       说秋雨先生是演员,我倒觉得挺合适。其实这并不是一个很贬义的称谓。
       在人生舞台上,为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如名、利什么的,表演几下也是情有可原、无可非议。只是秋雨先生好像常常以文化大师、文化圣人自居,说得很响亮,做得却并不怎么高尚,苛求指摘他人颇甚,对自己的要求却并不严格,这就演得有些过头了。本来单凭他的散文就足以赢得读者的广泛尊重了,但他似乎并不满足于此,欲望过盛,染指过宽,张扬过度,难免会弄巧成拙,招惹是非。一个本会受到尊敬的作家,却招来如此之多的责难和骂声,其缘由不能简单归之于他人的嫉妒和无知吧。
      钱钟书、季羡林等大家,之所以广受敬仰,其原因可能也不只是一个“才”字所能囊括的。或许秋雨先生离“大师”真的还有一些距离,仍混同于普通百姓,只是在尽情表演自己,有时即使担当小丑的角色也在所不辞,远没有达到返璞归真的境地。如果真是如此,那我们也就应当原谅和宽容自甘平庸的秋雨先生了。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6-10 14:18
我含泪自顶一次
作者: snowyiyi    时间: 2009-6-10 14:42
何必呢,这么演戏累不累啊?
作者: 良仔的妈妈    时间: 2009-6-10 14:59
哎............
作者: 棠棠妈    时间: 2009-6-10 15:05
唉,不知道说什么好。
作者: tianqunping    时间: 2009-6-10 15:17
看看他这照片多不像个好人啊,老奸巨滑!
作者: viviantong    时间: 2009-6-10 16:37
一直不喜欢这种名人.
作者: saudade    时间: 2009-6-10 23:25
我不喜欢他,很喜欢马兰
作者: pianocrazy    时间: 2009-6-11 06:04
对这类事情大家已经很麻木了,
难怪 qq 感叹没多少人顶。
作者: 结绳记忆之然然    时间: 2009-6-11 09:55
的确很麻木呀,见多不怪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6-11 10:01
现在论坛上这个年龄段的妈妈,难道没有当初的余粉?
作者: whyouth    时间: 2009-6-11 10:14
原帖由 qqyou 于 2009-6-11 10:01 发表
现在论坛上这个年龄段的妈妈,难道没有当初的余粉?

我就招了吧,怀孕时很无聊,曾把余的散文看了个遍,现在那个后悔啊!真恨不得都给吐出来 。看了他的给他吐出来
作者: HNHu    时间: 2009-6-11 10:51
我也招了吧, 我学艺不精, 一直以为那首<乡愁>的作者是余秋雨. 去年他老人家含泪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喜欢错余了.
作者: 小臭乖    时间: 2009-6-11 11:00
不知说什么好,不懂什么事名人
作者: 夏伊    时间: 2009-6-11 13:41
赈灾就是一个作秀场,各色人马粉墨登场。
作者: yhbb    时间: 2009-6-11 17:19
算了,帮你顶一下吧!

对付这类人,其实就一个好办法,别理他就行了,粗俗点就是不Niao他就结了。
作者: 逸亭子    时间: 2009-6-11 21:10
余已经承认没捐过了,真是很恶心啊
作者: alapan    时间: 2009-6-11 22:41
这个人没有一点文化人的风骨,一脸的谗媚。
作者: 心香如意    时间: 2009-6-12 08:27
从现在起我已将余秋雨改称余含泪
作者: jymm222    时间: 2009-6-12 10:33
他(包括他主编)的课外读物,真是一本也没买过读过(不是我高瞻远瞩觉悟高,以前是偏科加没钱买书,后来是可读的选择范围广大,还没选到那里);学校课本上如果有,那就读了。

偶尔到过99买书
作者: wangtutu    时间: 2009-6-12 12:08
我倒是觉得余大师的散文还是很好的。
不能因为人家人品差就否定人家的艺术成就。

你看郭沫若如何?
作者: 柳爸    时间: 2009-6-12 12:45
原帖由 wangtutu 于 2009-6-12 12:08 发表
我倒是觉得余大师的散文还是很好的。
不能因为人家人品差就否定人家的艺术成就。

你看郭沫若如何?

我也是这感觉 余的几本书差不多全看完了  有的人用身体当笔作画  余是用把自己当实验品体验中西文化

郭的文章我看的少

打不出标点了    呜   不会是我电脑中毒了吧
作者: wangtutu    时间: 2009-6-13 21:00
五岳散人:余秋雨大师的陨落2009-06-13 11:39:50 来源: 新京报(北京) 跟贴 113 条 手机看新闻 如果只是自做自吃也就罢了,用自己没有过的豪情壮举去指责别人如何如何。以后余大师不但可用“余含泪”名世,恐怕大家回忆起这段往事,“余二十”就会出现在脑海里。

作者:五岳散人
话说余秋雨从去年开始正式走上舞台,在地震时候的表演已经让大家有目不暇给的感觉。没想到正当大家逐渐习惯了这颗演艺界明星的时候,冷灶里竟然爆出个热栗子,余大师的老冤家萧夏林老师爆料云:这一年多以来,余大师支撑其形象的“含泪”、“大爱至善”之外最有利的武器———20万元捐款———居然是假的,其实是那种口惠而实不至的口腔捐款而已。
事情一出,士林哗然。余大师开始并未正式回应,只是抛出了一个“咬余专业户”的名词。按照常人的思考,遇到这种事的话,最好洗脱自己的方式是拿出捐款证明摔将过去,从此无论是谁都不会再“咬余”了,高大的形象马上也就树立了起来。
奇怪的是,就这么简单的一个事情,竟然要等到一周后才有一个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声明。声明承认,原来这一年来余大师无数次叨念过的捐款,至今犹安然地在余大师的户头。只是上个月才开始启动某个鬼才知道是不是去年就说好的项目,“秋雨希望小学”也缩水成了某学校的图书馆,甚至还不是图书馆这么钢钢硬的东西,而是“用于三所新建学校的图书馆”。这个如何“用于”依然是鬼知道,如果再是一堆旧书的话,就是拿大家开玩笑了。就这么个声明,最后居然要“保留使用法律手段的权利”,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其实余大师是否捐赠不应该是质疑大师的理由,甚至他这口水捐赠成为培养自己高大形象的甘露也不是质疑的理由,怀着“大爱至善”而口水捐赠之,亦不是怀疑大师人品的理由。我等普通百姓虽然不能如大师一般口吐莲花、下笔千言,但基本的道理还是懂的,那就是说一套、做一套的人所在多有,不捐又能如何?
只是有件事想帮助余大师回忆一下。就在最近,大师在怒斥某些人时说出“不准继续侮辱中国人”时,曾经下过一个论断,那就是这些人都是“没有捐过款,亲戚与朋友也没有做过志愿者”的那种人———我去大师的博客查过了,该文目前已经不翼而飞,幸好网络是有记忆的,还能从别处找到。
两相对比之下,余大师的面目就实在是很不堪了。如果只是自做自吃也就罢了,用自己没有过的豪情壮举去指责别人如何如何。以后余大师不但可用“余含泪”名世,恐怕大家回忆起这段往事,“余二十”就会出现在脑海里。
正是:含泪去把灾民劝,豪情胜慨二十万,说嘴一年今露脸,全完蛋。 (本文来源:新京报 )
作者: qiong77    时间: 2009-6-13 21:53
实话说余的书真的看得很少,所以,对于我来说他是不是名人,我没感觉。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6-14 10:15
标题: 余秋雨捐款门再掀波澜 据称20万元捐款已到账
2009年06月14日03:01   现代快报   

近日,《北京文学》杂志编辑萧夏林的一篇博文直指余秋雨汶川地震假捐款,网络舆论几乎呈一边倒之势直扑余秋雨,更有评论认为余秋雨乃是文化首骗。昨日,上海九久读书人文化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育海就此向记者讲述了余秋雨捐款20万修建图书馆的始末。


“捐款门”事件回放

2008年5月23日,余秋雨发表名为《就汶川赈灾捐款答记者问》的博文,以记者提问的方式点出自己“给四川捐款一次就高达20万元”。

今年5月25日和31日,曾和余秋雨打过名誉侵权官司的《北京文学》杂志编辑萧夏林发表博文,质疑余秋雨宣称一次捐款高达20万元并没兑现。

对于此番质疑,余秋雨在博客撰文称,有四个“咬余专业户”一向浪费精力对其进行造谣。6月8日,余秋雨委托其所任职的上海九久读书人文化实业有限公司在博客上正式发表声明,声明称所捐20万用于建都江堰市三所中小学图书馆。

但是,网友质疑的捐款20万的收据、捐建图书馆名字、地址等信息,却一直等不到正面解释。于是,网友得出结论:没有捐款证据,余秋雨就是假捐。

金克林:谣言会不攻自破

昨日,记者联系上余秋雨助手金克林,金克林表示,余秋雨是文化人,不可能作假、做这种没良心的事。

针对网友的质疑,金克林称,“萧夏林曾经和余秋雨打过官司,他的博文完全是疯子般的攻击性语言,根本不可信,相信网友会有辨别谣言的能力,用不了多久,谣言将不攻自破,耐心等等吧!”

记者表示希望他能给出余秋雨真的捐款20万的证据,澄清谣言,金克林则表示,捐款的事情是由上海九久读书人公司操办的,董事长黄育海对此比较清楚。

黄育海:抗震级别要求高,20万元不够建学校

随后,记者致电九久读书人公司董事长黄育海,黄育海向记者讲述了余秋雨捐款20万始末。

去年5月底,余秋雨去灾区就已经和当地有关部门表示要捐20万修建一所希望小学。地震过后,灾区修建的房子抗震级别要求必须能达到10级,20万修建一所这样的学校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公司就和余秋雨商量,准备将20万在灾区建设三所图书馆,分别建在一所高中、初中、小学。目前,图书馆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今年9月学校开学正式开放。

捐建具体项目能有什么收据?

针对网友提出的质疑,黄育海十分愤怒,毫不客气地予以一一驳斥。

质疑一:捐款20万有什么证据?

黄育海:捐款方式有多种,一种就是捐献给红十字会,能拿到相关票据,但是红十字会将钱花在什么地方,我们不太清楚。另一种就是捐建具体项目,余秋雨是做实事的人,于是就捐建项目。这种善事能有什么收据?

质疑二:余秋雨捐的20万是否到账?

黄育海:当然到账了,不到账工程怎么启动?钱确实是余秋雨的,至于是不是版税所得,这个我不太清楚。

质疑三:为什么原先说的捐建秋雨九久希望小学,后来改口说建设三所图书馆?

黄育海:20万捐建一所抗震能力强的学校肯定是不够的,捐建三所图书馆也很勉强。至于三所图书馆20万够不够,九久公司会想办法的。到时候,余秋雨可能也会追加捐赠额度的。

质疑四:为什么不公布捐建图书馆所在的学校名称?

黄育海:因为目前根本确定不了学校的名称,都江堰是重灾区,学校、居民房都在规划、重建。一些学校可能会合并、另建,以前的名字也会随之变更。学校的名称尚且不确定,所以也无法公布图书馆的名字。


那个黄玉海,实际上说了三句真话、一句假话

对于质疑一,他告诉我们除了余秋雨自称以外,那个捐款拿不出任何有效的证据
对于质疑二,20万到帐肯定是假话
对于质疑三,告诉大家,即使有20万捐款,即使不是建希望小学,改口说建图书馆也勉强,也就是说哪怕余秋雨捐了20万,他也是在做夸大的宣传
对于质疑四,告诉大家,那个所谓的学校也是子虚乌有

所以这位董事长,名义上是在帮余秋雨说话,实际上是在帮别人砸余秋雨,可真是够狡猾的。

余秋雨那个助手更坏,他说
文化人,不可能作假、做这种没良心的事。
实际上就是说,余秋雨如果做了假,那他根本就不配被称为文化人。

你说余秋雨这都是交了一些什么朋友哇。
作者: luckyyongwei    时间: 2009-6-14 10:18
文化商人的思路已经非常商业化了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6-18 10:45
看看故事怎么继续往下编,至少已经告诉大家,至今没有捐钱了

都江堰教育局首度开腔回应:捐的是书不是钱

易中天开骂余秋雨,可谓火上浇油,引爆了原本就甚嚣尘上的舆论。但是,面对易中天咄咄逼人的“单挑”,余秋雨一直未作出任何回应,他的助手金克林的电话也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昨天,记者致电上海九久读书人文化公司董事长黄育海,他说都江堰市政府很快将作出书面回应。一个小时之后,记者收到一封由上海九久读书人文化公司转发的电子邮件,这篇长达四千余字的文章是《都江堰快报》记者李崎撰写的一篇报道,名为《余秋雨捐赠学校图书馆乃“君子协定” 实际捐赠金额将突破20万元》。

这篇文章的核心内容是:黄育海说,余秋雨去年地震后公开表示,希望能在都江堰捐建一所希望小学,去年6月初,他来到都江堰,向都江堰党政主要领导和文化部门主要负责人再次表达了这个愿望。都江堰市教育局副局长肖融介绍,都江堰教育局建议余秋雨将本来想捐的20万元捐款改成装备三所学校图书馆,得到余秋雨的认可。经过多次洽谈,双方进一步达成了“君子协定”:三所学校由都江堰教育局负责提供,每所学校一万册图书由余秋雨负责落实资金,九久公司负责配送图书。近日,都江堰教育局选择了蒲阳小学、李冰中学、都江堰外国语学校实验学校这三所学校作为余秋雨捐赠图书的学校。今年“512”地震周年期间,余秋雨再次来到都江堰,再次敲定“秋雨图书馆”援捐事宜,三校每校一万册图书,实际价值超过20万元。

记者随后致电这篇文章的作者、《都江堰快报》记者李崎核实,他说,这篇报道是他的调查报道,即将发表在《都江堰快报》上。记者随后又致电文中提到的都江堰教育局副局长肖融,她表示,李崎采写的这篇报道她都已经审过稿,文章内容她都是认可的。

肖融告诉记者,地震后都江堰市原有的90多所学校合并成60多所学校,目前都江堰市政府正在全力以赴搞好灾后重建工作,正在进行紧张的永久性校舍的建设中,以期在9月1日开学前做好全部的准备工作,迎接孩子们入学。“余秋雨是我国的文化名人,类似余秋雨这般捐赠书籍、文化用品等善举,散播在四川灾区的各个角落,这样的善举很多都不签订合同、协议,一般都是‘君子协定’。”肖融说。

因为校舍尚在修建中,据肖融透露,余秋雨援捐的三万册图书将在9月1日开学前运至都江堰,到时三所学校将举行捐赠仪式,以庆祝“秋雨图书馆”的设立。

作者: wangtutu    时间: 2009-6-18 10:51
作家群陷“捐款门”,纷纷出来作回应

麦家、阿来、杨红樱联合声明:我们是真捐,一共77万

今天下午接到记者的电话,告诉我网上有一篇文章,对麦家、杨红樱和我三个四川作家在5·12地震后发起为重建灾区乡村学校的捐款行动的真伪提出了强烈质疑。

现在觉得有必要对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有一个交待,而不是出具一张基金会的发票那么简单。

地震发生后,我接到人民文学出版社邀请,希望有灾区的作家去参加他们在北京举行的图书义卖活动,而我和麦家一方面人在四川,算是灾区作家,同时,我们两个人都有书在他们出版社出版,于是,就约了麦家一起去北京。路上,麦家告诉我,车后座上的包里有二十万现金,准备捐。第二天,四川作家杨红樱也有意捐款,当时我们俩就说应该把她也拉进来,由我们四川三个作家共同来发起这个行动。

这时,我们三个人的捐款一共就有了四十五万,他们各二十万,我父母兄弟都在农村,负担较多,量力而行,出五万。我们当时就想,不能经手哪怕是一分钱的现金,但要给钱找一个恰当的地方,这时,我想起阿坝州教育局,当夜电邮给阿坝州教育局局长,希望他明确对我们提出的监督学校修建资金流向等事项表示明确同意。他表示:完全同意。之后,我们三个在《北京晚报》和”新浪网”刊出倡议书。

很快,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两位编辑和杨新兰就往这个账户各捐出了两万元,作家出版社编辑王淑丽也捐出了一万元,外经贸大学的教授,作家冯晓虎也捐出了两万元。我的小说德文本的翻译家卡琳、德国驻上海领事馆的德国朋友马克为汶川地震募得的几千元人民币也汇到了阿坝州教育基金会。我们还从广州方面得到了最大一笔捐款,一共二十多万,承批评家谢有顺兄张罗,捐款的人中有诗人舒婷,福建女作家林那北(北北),青年作家张悦然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朋友,不认识的看了倡议捐款的朋友有三位,共六万。

也就是说,捐款主要是四个来源,一是我们发起的那一笔,再是友人舒婷他们那边集中的二十多万,再就是北京那几个朋友的捐款和社会朋友的慷慨。今天,记者们应当从阿坝州教育基金会拿到一个具体的数字,七十七万。

——以上选自麦家博客上阿来的回应,有删节,随后麦家本人又公布了捐款人名单并附捐款凭证

郑渊洁网上晒捐款凭证

今天有朋友打电话来,说有媒体质疑我在今年四川地震中共捐助38万元查无实证。

对于媒体的质疑,我表示理解。作为公众人物,在宣布向地震捐款后,倘若没捐,是品质恶劣的表现。现在将我的捐款捐物收据公之于众,接受公众监督。我提醒诸位公众人物,如果你在四川地震中捐过善款,请保存好捐款收据,或者干脆晒出来。当然,倘若你宣布捐款后没有兑现,你将身败名裂。

我向四川地震灾区的孩子捐助三十三万五千元《皮皮鲁总动员》稿费。中华慈善总会向我颁发的捐款证书和捐款收据,此外,我觉得地震灾区的孩子最需要的是食物,另向四川地震灾区的孩子捐助五万袋干吃面(价值两万五千元)。5月20日下午,我监护这五万袋干吃面从北京启程运往灾区。(有图为证)。

后再向四川灾区的孩子捐赠价值两万元的《皮皮鲁总动员》。我向四川地震灾区的孩子共计捐助三十八万元。

——以上摘自郑渊洁博客 (本文来源: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
作者: swcgj    时间: 2009-6-18 10:56
呵呵,先是20万元,又是3所图书馆,现在又是3万册图书,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6-18 10:59
再看看余秋雨博客里对这个事情的回复

............

接黄育海先生来电,说我在都江堰灾区捐建的三所图书馆,遇到了一点“小伤害”。我一听,以为图书馆工程发生了工伤事故,因为最近几个月成都、重庆一带都有一些“飞来横祸”。育海说,工程进展没有发生任何工伤事故,只是网上有人提出要对这项捐献工程“查帐”。我一听,就放心了。

  我回答育海:网上的事,我从不参与。查帐,若是审计部门来的,当然要热忱接待,但万不可以接受网上查帐。因为我们的捐助没有纳入一般捐助渠道,帐务缺少保护,我听几位经济法官告诉我,现在网上借口“转帐”、“对帐”、“查帐”来实施经济诈骗的事,太多了。

  以一个人的力量独资为灾区捐建三所图书馆的事,这一年来花费了我很多精力,现在总算一切到位,只等工程推进了。让我很感动得是,黄育海先生答应,这三家图书馆开幕后,九久网上书城以后每年还会捐献不少于十五万元的新书增添进去。这就使我的一次性捐建变成了一道延续的长流。现在我总算可以请江苏的大书法家管峻先生为图书馆书写馆名了。我五月初到灾区那些学校去看的时候,发现当地有的教师写在教室墙壁上的字也达到了书法家的水平。

  再过三天,我会到江苏拜见管峻先生,当面提出为三家图书馆题写馆名的要求。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6-18 11:07
余秋雨的这个博客,和前面一个所谓要出笼的报道又要打架了,一个仍坚持独资捐建图书馆,而另一个说只是捐书。

当然了,不包括大家没有把口径统一好的原因。但我还是怀疑,那个黄秋海是在故意害含泪大师啊。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