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小孩快3岁,经常出手打人和捡东西放嘴巴该怎么引导
[打印本页]
作者:
judy.lee8
时间:
2009-6-9 17:26
标题:
小孩快3岁,经常出手打人和捡东西放嘴巴该怎么引导
对于儿子,我是有愧疚的,在他二个多月的时候我就回公司上班(3个月产假已休完,我也不太适应婆家的生活,实际上到现在我都还有一点不适应,之后周末有时间就回家,也有几次没回家的)
,
每次回家都被儿子感动,那么小小的人,每天看到我就笑得很开心,好象会认人一样,知道我是他妈妈.就这样,一直到他9个月的时间,我终于在家附近找了一份工,因为离得近,每天走路上下班,但是因为自己没带小孩的经验,公公是一家之主(现在也是),很多事情自己没主权,所以小孩还是公公婆婆教育得多,我有时带出去玩都不怎么让,说外面乱,怕小孩出什么事情,我现在还记得第一次带儿子去超市,两天后儿子感冒了,被公公婆婆,爷爷奶奶指责的够创(现在也是,只要小孩有什么不舒服,他们都是指责你之前干了什么事情引起的,让人心里很难受
,
当然我知道他们是为小孩好
,
是对小孩好
,
是爱小孩
,
但是心里有时很难接受下来
)
.
一直去年年底
,
为了小孩
,
我只有多同他们沟通
,
沟通不了
,
我认为对的也不听他们的了
,
所以当小孩那次再感冒时
(
只有一些发烧
),
我坚决不让他们带去打点滴
,
我说我自己能弄好儿子
,
不用他们插手
,
我现在还对那次的事情记忆犹新
,
家里的爷爷奶奶
(
住楼上
),
公公婆婆
,
大叔大娘
(
住对门
)
全出来指责我
,
说我舍不得钱
,
让孩子受苦
,
打点滴多好
,
烧马上就会退下
,
小孩不受苦
,
大人也轻松
”,
公公就大声说
:”
你舍不得钱我来出
.”
我本因为老公会在我这边
,
可惜很失望
,
更失望的是老公说的话让我更难受
,
你不让小孩打点滴
,
小孩出事情你能负责
?
你负责得起
?”
那是我心里的凉意无法形容
,
难道我要害小孩
?
我只能反复强调
,
医生说不一定打点滴
,
因为不到
39
度
,
可以通过药物退
,
实在不行可以再去医院
,
而且每次生病打点滴
,
让小孩没一点抵抗力
,
你们也看到了
,
从一岁后
,
每月的这个时候小孩都感冒
.”
最后因为我的死命抗争
,
小孩没被带去打点滴
,
但是家里每个人都对我很不满
,
因为我挑战了他们的权威
,
好在我向公司请到假
,
让我自己有时间可以照顾小孩
,
就这样
,
第四天
,
儿子一点事情也没有
,
又是生龙活虎一个
,
才没被他们再说
,
自己也放下心来
.
之后再碰到小孩的事情
,
只要是对的
,
我就坚决按自己的去做
,
不再象以前
,
总是按他们的走
,
一些坏习惯也想帮儿子改过来
,
这中间感到自己真的改得很辛苦
,
因为我只有早上和晚上才有时间在家
,
儿子其他的时间还是爷爷奶奶带得多
,
就比如拿我改正他学小孩吐口水来说
,
我在的时候不让吐
,
儿子说小弟弟可以吐
,
他为什么不可以
,
我只能说
:”
不能乱吐口水
,
特别不能向东西和别人吐口水
,
小弟弟还小
,
不懂事
,
不讲礼貌
,
乐乐比较大
,
会懂事也要讲礼貌
,
这样才更多人喜欢
,
因为他是个懂事又有礼貌的孩子
”,
这样扭了差不多
1
个多星期
,
这种现象没有了
.
但是另一个坏习惯又来了
,
因为他喜欢看天线宝宝
,
是超喜欢的那种
,
看到天线宝宝总是滚地
,
到处乱滚
,
他也学样
,
不管在那里
,
他都滚
,
刚开始我不知道
,
只是感到每天回去他衣物总是那么脏
,
好多印洗不掉
,
有些衣物只穿两次
,
就难看的不行
,
就因为他乱坐地方
.
直到一个周六回家
,
远远的看到儿子到处在滚
,
边滚边哭
,
婆婆就在旁边
,
也不伸手拿他起来
,
我那个气
,
真不知道怎么出才好
,
要知道那不是房內
,
那是小店
,
地面有小钉和别人乱吐的东西什么的
.
马上加快步划
,
走到儿子身边叫他起来
,
他不愿意
,
还望其他地方滚
,
我当时就气得不行
,
扬起手就往他屁股上重重地打
,
打完就同他说
:
你知道妈妈为什么打你
?
你知道地上多脏
?
而且还有钉
,
弄出血怎么办
.”
儿子就是大哭
,
婆婆在旁边心痛说
”
小孩子懂什么
,
你打他
,
其他的一些妖魔鬼怪都会打的
.”(
婆婆比较迷信
),
我就回答说
:”
妈妈
,
你怎么不拉他起来
,
地面好多脏东西的
.”
婆婆说
:”
他要吃糖
,
不给就滚地
.”
之后我问乐乐为什么滚地
,
跟谁学的
,
才知道他跟天线宝宝里面学的
,
我就同他说
,
天线宝宝是在草地上滚
,
而且习惯也不好
,
乐乐在地面滚
,
地面有小钉和其他人乱吐的口水什么的
,
多脏
,
而且有好多细菌
,
会生病的
,
以后不要再滚了
.”
这样又差不多过了两个星期
,
才慢慢改掉
.
作者:
乐乐520
时间:
2009-6-10 09:29
等下文,上文只说环境
[
本帖最后由 乐乐520 于 2009-6-10 01:31 编辑
]
作者:
judy.lee8
时间:
2009-6-10 09:37
最近这次生病,我上班,没带他去医院,让他奶奶和爸爸带乐乐去的(他不想打针,很想我带他去看医生),病好后他就爱动手,问他为什么打人,他就说就打,因为他生气了。见到其他小朋友很高兴,但是他不知道怎么打招呼,一直都是直接用手去拉或抱人家(教过他很多次,说用口打招呼,但是他一直好象做不到),最近又变得很喜欢把手或其他东西放嘴吧,拿都拿不住(以前也有过,被纠正过来),还喜欢躺地上哭.之前也有高兴或生气动手.可能跟他小时候家人逗他有关系,(<以前生气会打人(家人(总共有差不多二十多个)总喜欢逗弄他,而他总不经意的就出手,因为之前感到他年龄少,好玩,其他家人就不停地引逗他.>.对于他总是出手打人我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就比如他发烧刚退,我因为晚上一整晚照顾他,没睡觉,看到他没事情就想睡下,让他爸爸照顾下他或他自己玩,他先玩了下,我刚刚睡觉,他就跑过来叫我同他玩,我说妈妈累,你同爸爸或奶奶玩可以?他不愿意,就死命拉我头发,我眼泪都出来了,让他放手,让他放手,他不愿意,说我要说:"OPEN",说了都不行,硬是坐起来才放手.为他为什么拉我头发,妈妈会痛的,会生气,他回答是我没同他玩,他生气,就想拉我起来,其他地方拉不起来我,只好拉我头发,让我起来同他玩,因为他这样的行为,我已经好多次受伤,脸有时都被他弄出几条血印,现在我就怕他上幼儿园后因为不知道怎么处理,弄伤其他小朋友,恳请帮帮我,怎样改掉他的坏毛病,万分感谢
作者:
xgllpan
时间:
2009-6-10 10:00
老人带孩子“惯”的很多,是个头疼的问题。有时还会和长辈们发生冲突,其实只是为了孩子们养成一个好习惯。但为了孩子的发展,一定要坚持正确的。事后,给小孩、老人耐心解释一下。
作者:
乐乐520
时间:
2009-6-10 10:12
我给你转很有经验的仔仔妈的分析吧,我很赞同,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首先,先来分清一下有意识打人和无意识打人的孩子
如何区分?
3岁到三岁半以下的孩子打人还处于无意识状态,以上的为有意识状态,这跟孩子的成长环境与孩子的自我意识成熟度有关.
孩子小,语言能力还处于建构当中.思维快过于语言是这一时期孩子的特性,特别遇到一些事情时不知如何处理,脑里想的是排除别人,不想别人这样做,(有时也会因为不懂得表达自己的喜恶爱好)但是语言又跟不上思维,不懂用何种方式去表达心中的所想:如何才能让别人不再靠近或往前一步(或与喜欢的人和小朋友打招呼),于是动作就出去了。通常对待这种宝宝的最好方式是,用肢体语言把他抱离,防止进一步的动作发展,告之他动作的概念:粗野的行为。并引导正确的做法:鼓励孩子如果不想对方这样子做或是喜欢一个人,可以用语言来拒绝别人或用动作(可用正确的动作示范给宝宝)如:拥抱别人、握握手等表示友好的方式,而不是消极地暗示、指责、重复“打”的概念。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我们可以多鼓励孩子用语言来表达,尽量延迟满足孩子的要求,要他说出来,哪怕是一个字,一个词组.然后才满足他.
这样可以让他有表达自己意思和煅练语言的机会, 有时还可以用当时真实的感受与情景相结合,让孩子知道“痛”的感觉。幼儿园里有些四五岁的小朋友说话还一团一团的。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成人逗弄孩子,孩子不经意的出手,大人认为逗,好玩,不停地引逗孩子.让孩子觉得这个动作可以令到成人有很大的反应.引起孩子的注意.
以上的是无意识打人状态的宝宝。
仔妈:三岁到三岁半以上的孩子已经能有真正打人的意识了,因为随着他的成长,他的体验.经历,模仿对这个打人的概念的掌握.以下讲的都是有真正意识的,有攻击性的打人的孩子。
分析原因:
1.我们说,有攻击性的孩子通常都有一个压抑成长的环境. 比如说:由于父母的育儿知识的匮乏,不理解孩子成长中的特性,不了解孩子成长的规律,心理与需求, 用了父母的父母遗留下成长经验,加上自己成长的经验与观念对待现今的孩子身上, 这不准许,那也不准许,不断干扰与制止孩子的正常探索.
2.父母为了生计,把孩子从小交由爷爷奶奶或保姆带,由于老人的体能关系,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同样对孩子过度的保护,除了制止孩子的许多正常探索与学习外,还大包大揽孩子的生活自理,所谓包办代替孩子的成长,许多资料已证明:由爷爷奶奶带出来的孩子问题多多,对人与社会具有一定的破坏力
3. 夫妻家庭关系紧张, 家庭成员不自觉地在孩子面前任意争吵,甚至于摔东西. 孩子认为家庭的不和是因为他的原因造成的,心里也会积压了不良的情绪.甚至模仿了家庭成员解决问题的方法.
4.受关注度少
父母认为孩子不吵不闹,能乖乖地静下来,不打扰到自己,发现电视可以让孩子安静,或者成人自己不自觉没有规则看电视的习惯,
让孩子形成依赖电视,甚至模仿暴力行为,如:奥特曼,都是孩子喜欢模仿的对象.
5.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心理上的“被遗弃”如再遭到父或母把对对方的怨气洒至孩子的身上,孩子对社会,对父母怨恨的积压.
6.结识不良的孩子,家里没人看管,放任自流,有了模仿的对象.
大多数父母忽略孩子的内在精神世界,在孩子的心理感到不安、烦燥、没安全感、焦虑、甚至是恐惧,担心被抛弃、分离的感觉时,以哭闹,发脾气等方式引起成人更多的关注、宣布自己的不满、宣泄自己的情绪。但是,成人用不良方式回应甚至影响着孩子
这些也是让孩子内心充满有待释放的过多的能量.
总的来说,孩子心中有压抑的能量有待释放.缺乏成人的关注,以打人引起别人的注意或关注.
作者:
shy628705
时间:
2009-6-10 10:23
我家的两岁两个月了,真是越来越爱咬人。生人不咬,每每一高兴、生气都咬。问他为什么?说:我牙痒,咬了就舒服。我真不知道如何纠正啊。只有慢慢来了。
作者:
乐乐520
时间:
2009-6-10 10:29
标题:
回复 #6 shy628705 的帖子
可能他在长牙,你可以给他吃一点儿童饼干,以前乐乐也有这种情况的,还有长牙有些小孩会有发烧现象的
作者:
judy.lee8
时间:
2009-6-10 16:25
谢谢 结绳记忆之然然
有一种理念,就是比如说反复强调要孩子尽快改正,可能还是一种强化
先跟宝宝共情,比如打滚,那在草地上,不是草地就不行,在家里滚够了,再外就不想再这样了吧
打人,有攻击性,要以身做则,教孩子正确发泄情绪
作者:
judy.lee8
时间:
2009-6-10 16:27
标题:
回复 #5 乐乐520 的帖子
谢谢乐乐520,我会回家注意观察和找办法
作者:
xinranyixiao
时间:
2009-6-10 23:41
我女儿也有打人的坏毛病,冷不防就打你或咬你一下。我感觉跟我有关系,因为有时孩子不听话怎么说都不行,气极了我就会打她屁股,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的,我挺惭愧的,孩子大点了,懂点事了,不咬我了,就是有时咬爸爸和姥姥,咬姥姥我最生气,因为是姥姥把她从小带大的,慢慢纠正吧,要耐心。
作者:
judy.lee8
时间:
2009-6-11 16:40
昨天又好点,只是早上我们上班带他下楼,他爸爸从我手上接过他,他手上拿一本书,就向他爸爸打去,打痛他爸爸了,他爸爸生气打回他,晚上堂妹找我们借相机,被他看到了他不愿意,也没打人,只是闹,不愿意借,他要玩相机,他说他给弟弟照(他会乱照,喜欢自己照相,也喜欢给别人照),不知道这样是不是慢慢在变好
作者:
judy.lee8
时间:
2009-6-16 14:21
转贴 转自 心似莲花开——在光中相遇
幼儿打人,只有三种理由。兼谈父母如何应对
儿子现在两岁半,从两岁多开始,表现出打人的行为,
嘴巴里也喜欢嚷嚷“要打!要打!”,打阿婆,打饭饭,打老家……啥都可以说来打
一直以来,我在观察儿子的打人行为。
在儿童敏感期里,描述幼儿打人的行为,不是真正意义的“打”,只是表示排除的意思。
通过观察儿子,以及其他身边的小朋友的打人行为,我慢慢地发现,
幼儿打人背后的原因,基本上只有三种:
一、孩子有负面情绪,需要通过“打人”的渠道发泄:
每个人都会有情绪,负面情绪,孩子也不例外。
成人有情绪时候,可以通过和亲人朋友沟通、适当运动、外出散心等等多种方式,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来释放情绪。
幼儿的心智尚在发展中,所能选择的方式十分有限,绝大多数幼儿只能够通过大哭来发泄情绪,同时,会伴有“打”或“摔”的行为。
孩子有负面情绪的时候,“打人”,极其正常,这种行为,可以理解,但并不可以鼓励,
父母可以做的是:
首先,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孩子是个情感丰富的正常人,情绪本身没有好坏对错;
其次,引导孩子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情绪,能够说出自己的感受,本身就已经是对情绪的一种接纳;
再者,明确告诉孩子父母永远爱他,但是,“打人”的行为不可接受,不开心的时候,可以哭,可以和爸爸妈妈说,我们大家一起来商量看看。
例如,毛豆某些事情不能如愿的时候,他会哭,有时也会打人,通常情况下,我会给他几分钟哭哭,如果他愿意,我会抱抱他,等到他哭的力量逐渐安定下来,我就问问他:
“你刚才想玩爸爸的电脑,妈妈不给你玩,你很生气是吗?”——同理孩子的需求和感受,接纳孩子的情绪。
“那你可以问问爸爸:‘爸爸,我可以玩你的电脑吗?’”——引导孩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需求。同时,区分“我的”和“你的”界限,学习尊重。
“下次你想要什么的时候,可以用嘴巴告诉妈妈。”——为孩子在行为上予以引导,让孩子学习,除了哭和打,还可以有其他的方式选择。
“妈妈很爱你,但是,妈妈不喜欢你打人。”——不能接受的是“打人”这个行为,永远都接受的是孩子这个人本身,这两者常常被父母们混淆起来,其实,是本质的差别。
二、孩子通过“打人”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界限和所有权:
孩子在成长中,尤其在两岁左右开始,非常向往独立自主,喜欢“我的”概念,
坚持维护自己的物品和界限,这是孩子在建立“自我意识”的关键时期,
但在生活中,我观察到有很多的父母还不明白孩子这一成长规律,
总习惯于去按成人世界的衡量标准,强迫和教导孩子要分享,要大方,
否则孩子就遭到批评和否定。
细心观察一下会发现,这么大的孩子,会去抢别人手里的玩具,
同时,又极其强烈地护着自己的玩具不肯给别人玩。
这就是两三岁孩子成长发展的主要特点之一。
当孩子的玩具被其他小朋友拿去玩的时候,孩子的第一反应通常都是哭、闹、抢,或者打人。
这都是很正常的反应,孩子出于本能的自我保护,有这些自发的行为。
对此,父母可以做的是:
首先,仍是接纳孩子,理解孩子在这一成长阶段的行为特征,和心理需求,理解了孩子,就不会轻易给孩子贴上标签;
其次,尊重孩子保护自我意识的行为,千万不要强迫孩子去“分享”,这样会破坏孩子自我意识的建立,而这正是孩子今后成长中自信、自爱、自尊、自立的学习源泉;
再者,通过事件中的语言和行为引导,让孩子学习我你他的界限区别,既能尊重自己的意愿,同时,学习尊重他人的界限与意愿。
这一时期的孩子,讲诸如“分享是快乐的”这些个大道理是没有什么用的。
孩子需要的,是通过实际的感受来学习。
这种理由下的“打人”行为,是特别常见的,平时毛豆和楼下的小朋友一起玩,互相之间的“打人”冲突,多数都是因为抢玩具引起,在这种情况里,通常我倾向于先同理,再语言引导,表达需要。
例如,毛豆想去玩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想去抢,我一般会拦住他,问问他:
“你是想玩哥哥的车子是吗?”——同理孩子的需求。
“那车子是哥哥的,你想玩的话,要先问问哥哥同不同意。”——让孩子学习建立你我他的界限概念。
“你可以问问哥哥:‘哥哥,我想玩你的车子可以吗?’”——让孩子学习尊重他人的界限,同时,学习用适合的语言表达需求,慢慢的积累这样的学习,让孩子学会以此代替“抢”的本能反应。
如果是毛豆被别的小朋友抢了玩具,他不乐意的情况下,同理之后,我会引导他去表达,去要回来。
很有趣的是毛豆的小玩伴乐乐小丫头,对这一招儿特别接受。
每次她拿了毛豆的玩具,毛豆如果直接去抢的话,俩人就是强烈的一通拉锯战,
如果我让毛豆表达出来说:“这是我的玩具,请还给我”之类的话时,这个小丫头每次都立刻归还,很有趣的经验。
三、孩子想和小朋友交往,通过“打”的方式建立关系:
昨天的经历,让我对这一点的感受特别的深刻。
昨天傍晚,我带毛豆在小区的临时舞台玩,他见到一个大一点的小姐姐,就走过去伸手一推,
我赶紧上前拉住他,当时观察到毛豆不是生气,也没有受到这个小朋友的侵犯,乍看起来就是那样无缘无故地推了人家一把。
我在心里突然想到一点,就试探着问了毛豆说:
“你是想和这个姐姐玩吗?”
毛豆立刻猛点头说:“是!”
我尝试引导他:“那你可以问问姐姐:‘姐姐,我可以跟你玩吗?’”
毛多立刻跑到小姑娘跟前:“姐姐,我可以跟你玩吗?”可惜人家没回答
后来又玩了一会儿,他转头又看到这个小姐姐,又在她胸前“打”了一下。
我再次问毛豆:“你是想和这个姐姐玩吗?”
他的回答依然是干脆的“是!”
然后毛豆指着姐姐胸前说:“这里有土土。”
我恍然:“你是想帮姐姐把土拍掉是吗?”
毛豆点点头,用手又去指指小姑娘胸前的一个黑点点说:“是!这里有土土。”
原来如此啊,呵呵。
如果没有和孩子核对,很容易就会主观地认为,孩子喜欢攻击别人。
我想起之前也观察到过,有的小朋友一见到其他小朋友就出手打,
对此,真不能一概而论地评判孩子没有礼貌、暴力之类的,
小孩子什么都是新鲜的,什么都需要尝试,包括交往的方式。
“打”,也是孩子概念里本能的一种交往表达,只不过,这种表达,需要父母做出适当的引导,而,最根本的,是对孩子的充分理解。
对交往目的的“打人”行为,父母可以做的是:
首先,理解孩子,接纳孩子,充分的理解孩子的行为根源,可以避免过于主观地来下判断,避免给孩子贴上错误的标签。
其次,引导孩子学习用适当的语言表达交往需求,学习尊重他人。互相尊重,也是孩子在交往中需要学习的。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