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真笨,假笨与潜能开发 [打印本页]

作者: 老易    时间: 2009-6-8 19:13
标题: 真笨,假笨与潜能开发
有些孩子,下棋的时候一点看不出笨来,但是,学习的时候却笨得一塌糊涂。
如果下棋也笨,学习也笨,不妨称之为真笨,
如果下棋不笨,学习笨,不妨称为之假笨。

我们看下棋与学习有何不同?

下棋(电游)是一种游戏,会调动孩子的好胜心,胜负的刺激会激发大脑中多巴胺的分泌,会让孩子乐此不疲。
学习很枯燥,枯燥的学习会抑制多巴胺的分泌。同时,也许会促进一种让人产生痛苦,烦躁的化学物质的分泌。

用我的电池理论来分析一下这件事。

有的孩子,对于痛苦的耐受力强,感觉不到什么痛苦,所以学习时能够坚持比较长时间。
有的孩子,对于痛苦的耐受力弱,对痛苦敏感,于是,学习如同炼狱,很容易放弃。

因此,一个人的学习天赋,不仅仅是智商这一个参数,还包括对于枯燥事物的耐受性这一点。
有时间我写篇论文,题目就叫耐商。

其实情商某种意义上接近耐商。下面讲一下情商最初的研究理据。

上世纪60年代,美国的心理学家做过一个著名的“软糖实验”。实验者将一群4岁的孩子留在一个房间里,发给他们每人一颗软糖,然后告诉他们:“我有事情要出去一会儿,你们可以马上吃掉软糖,但如果谁能坚持到我回来的时候再吃,就能够得到两块软糖。”有的孩子迫不及待地吃掉软糖;有的孩子一再犹豫,但还是忍不住塞进了嘴里;另外一部分孩子却通过做游戏、讲故事甚至假装睡觉等方法坚持下来。20分钟以后,实验者回到房间,坚持到最后的孩子又得到了一块软糖。

实验之后,研究者进行了长达14年的追踪。他们发现,到中学时,这些孩子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那些坚持到最后的孩子在学校里表现出很强的适应能力和进取精神,而没有坚持到最后的孩子则比较固执、孤僻,很难承受挫折与压力。这个实验表明了这样一个事实:那些更善于调控自己情绪和行为的孩子,拥有更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更大的未来成功的希望。

情商这个概念中的自控力方面借用了这个实验。实际上,情商也是一种天赋。有些孩子控制力强,有些孩子控制力弱,控制力强的更成功。

情商讲的是控制,控制也是一种忍,是忍住诱惑。耐商讲的是忍耐,是忍耐枯燥或者痛苦。

从学习的角度,情商可以让学生专注。耐商则可以让学生深入。

一个典型的学习不好的学生,就是一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不肯深入钻研。虽然从智力上来说不差,有能力完成,
可就是耐商太差,坐不住。

如果这个学生再是个缺乏自尊心,上进心的主,这几者加起来,基本上可以给这个孩子定性,就是没什么出息。

老易最怕遇到这类学生。但偏偏这类学生的家长喜欢登门造访。也难怪,没问题找我干什么?

怎么办?

有若干思路。

第一个思路是:尽可能让枯燥的学习变得趣味一些。
第二个思路是:尽可能让学习过程程序化,规律化,减少学习的复杂性,从而减少孩子的烦躁。
第三个思路是:提升孩子对于痛苦的耐受性,也就是提高耐商。

前两者相对而言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可第三条比较复杂,耐商是一种天赋。后天可不可以锻炼?
有些人冬泳,有些人长跑,但,能够坚持下来的我估计都是耐商比较高的,耐商比较低的是很难坚持的,
即使坚持下来了,环境一变又要反复。当初我们在石家庄陆军学院军训长达一年,叠被子都是棱角分明,
可一回到北大,原形毕露。所以这种天生的东西是很难练的。

军队还好,因为比较强调外在的行为,比较容易用制度严格要求。

但是学习这件事,很难用一个制度性的东西来约束。即便能够让学生做到早起晚睡,
可是,学习过程中呢?孩子做了一道题,偷工减料,不求甚解,很难监督。

如果孩子以“我笨”或者“我不感兴趣”来归因,那就更麻烦了。尤其是前者,整个一个我是笨蛋我怕谁的
滚刀肉架势,老师最头疼的就是这种学生。

如果孩子的自尊心强,又非常上进,进取,这种孩子如果耐商低,可以通过自律来自我提升,
同时,这种孩子也可以通过灵活的学习方法调节学习中的枯燥。自主学习是欧美最近比较流行的学习理念。
但是,这种方法的实行必须有个前提,就是这个孩子有较强的进取心和自律意识。否则,让那些毫无进取心
的孩子搞自主学习,只能是一塌糊涂。

所以,在加强前两个思路的基础上,对于第三个思路,我打算采用迂回的方式。
就是激发孩子的自尊心,进取心和上进心,靠孩子自身的力量去战胜自我,挖掘自身的潜力。
许多人总把潜能开发挂在嘴边,实际上他们并不知道真正的潜能藏在哪。这些人一说潜能开发
就说提高智商多少多少,什么过目不忘,照相记忆之类,这都是蒙人的。

其实潜能开发很大程度是针对这种智商不错,耐商低的孩子。因为耐商比较低,压抑了其本来具有的智商的
发挥。潜能开发就是把压抑的生产力解放出来。我们的改革开放其实就是这个思路。

所以千万不要扼杀孩子的自尊心。

有了自尊心,进取心,才有可能提升耐商,开发潜能。如果一个人毫无自尊与进取,可能神仙拿他都没办法。

总结一下:

我们看到一个学习不好的学生,首先要仔细弄清楚他学习不好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是智商低吗?基本思维能力差?无论下棋,游戏还是学习都不行?
是情商低吗?抵御不了游戏的诱惑,学习时三心二意?
是耐商低吗?对于枯燥的学习没法深入,浅尝辄止,得过且过?

如果智商比较低,那是真笨,许多特殊教育,
如果后两者,尤其是耐商比较低,那是假笨,当然,也需要特殊教育。

我们现在一般只对智商比较低的开办特殊教育课程,
但对于耐商低的却放在普通班里混着学,
实际上,耐商低的也需要特殊教育,如果仅仅是普通的教育,
是没法让耐商得到提升,改善学习效果的。

[ 本帖最后由 老易 于 2009-8-30 20:43 编辑 ]
作者: ciscotang    时间: 2009-6-8 20:39
如何提高耐商呢?全靠激发自尊心吗?
作者: 老易    时间: 2009-6-8 21:44
标题: 回复 #2 ciscotang 的帖子
三个思路。前两个是解决外因,第三个是解决内因,而且是用迂回的方式解决。
作者: lusea01    时间: 2009-6-8 22:26
深刻的分析,自己和同学当年学习时的状况,孩子们的学习状态都飘进脑海,对号入座对找原因了.谢谢!
作者: shanlon    时间: 2009-6-9 00:49
挑挑骨头吧
"如果下棋也笨,学习也笨,不妨称之为真笨,"

但是如果下棋笨,学习也笨, 但是武术玩得很好呢?

但是如果下棋笨,学习也笨,武术也不行,但是唱歌很好呢?

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

个人认为, 基本上没有什么人是真笨的, 关键是有没有找到发光点, 是否在发现闪光点之前就给贴上了真笨的标签?

所以千万不要扼杀孩子的自尊心。
这句话是很赞同的, 但是有很多父母和老师都是在干扼杀的事情..........
作者: kevinrn    时间: 2009-6-9 08:47
"激发孩子的自尊心,进取心和上进心,靠孩子自身的力量去战胜自我,挖掘自身的潜力。" 非常同意这点.
作者: 文心妈2001    时间: 2009-6-9 09:04
分析得非常有道理,很受启发。但是操作起来还是不太容易,能不能说得再详细点?
作者: woodhead    时间: 2009-6-9 10:27
所谓真笨,大约指的是智商较低。真笨的孩子当然是很少的。正如智商超群的天才也是很少的。
学习也是一种能力。老易说的三种思路,其实第三种倒是最重要的。一个人具有了战胜自我的勇气,具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做什么都会成功,就像那个打工皇帝唐骏。
老易提出耐商这个概念,我觉得可以讲,但是本质上还是情商。
作者: happy_99    时间: 2009-6-9 10:44
呵呵,小易提理论,俺来落实措施

没有耐商?

磨刀吧,找把锈锈的刀,让孩子磨来能杀鸡,耐商也就磨出来了。

不信?

那就试试吧,反正磨刀不误砍柴工的。
作者: 乐乐520    时间: 2009-6-9 11:05
有些人冬泳,有些人长跑,但,能够坚持下来的我估计都是耐商比较高的,耐商比较低的是很难坚持的,
即使坚持下来了,环境一变又要反复。当初我们在石家庄陆军学院军训长达一年,叠被子都是棱角分明,
可一回到北大,原形毕露。所以这种天生的东西是很难练的。

赞同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6-9 11:05
耐商这种提法俺是不同意的,它建立在每个人都有欲望的基础上。我们国家多少年都是受道家思想影响的,道家的基础就是没欲望、消灭欲望。从历史上看,在古代专制下,国人被训练的绝对全世界耐商第一。

另外把学习等同于痛苦也不甚准确,尽管目前的学校教育确实会让很多人很痛苦,但很多学习还是一个很快乐的事情。

如果说孩子出现学习障碍的原因是因为某些东西他没有学懂,但又不得不继续往下学,因此导致了障碍,这我还是很赞同的。在有一种原因就是孩子被教育了某种不正确的学习方法,当他不能解决更广泛的问题后,导致学习的停滞。这种现象是大量的存在的。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6-9 11:09
原帖由 乐乐520 于 2009-6-9 11:05 发表
有些人冬泳,有些人长跑,但,能够坚持下来的我估计都是耐商比较高的,耐商比较低的是很难坚持的,
即使坚持下来了,环境一变又要反复。当初我们在石家庄陆军学院军训长达一年,叠被子都是棱角分明,
可一回到 ...


那种军训没有作用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军训的时候叠被子时被逼迫的,是在强制状态下做的事情,不是自愿的事情,所以没人逼迫了,不能坚持也是正常。另外叠被子本身是一种形式主义的东西,不是我们生活里真正需要的,也是他不能被坚持的原因。环境变化仅仅是表象,不是本质。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9-6-9 11:19
原帖由 qqyou 于 2009-6-9 11:05 发表
耐商这种提法俺是不同意的,它建立在每个人都有欲望的基础上。我们国家多少年都是受道家思想影响的,道家的基础就是没欲望、消灭欲望。从历史上看,在古代专制下,国人被训练的绝对全世界耐商第一。

另外把学 ...

典型的中文坏习惯--望文生义
我是很赞同此文的,老易的概念是:情商讲的是控制,控制也是一种忍,是忍住诱惑。耐商讲的是忍耐,是忍耐枯燥或者痛苦。并没说消灭欲望。忍耐和控制不等于消灭。
     比如英语学习,虽然有各种有趣的学习材料,但真正学的深入的,还是有耐商的孩子,能不停跟读模仿,忍得住枯燥,。。。所以此文也提醒我们,不要一味的考虑兴趣有趣,还要适当练一练耐商。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6-9 11:27
原帖由 小小小鲸鱼 于 2009-6-9 11:19 发表

典型的中文坏习惯--望文生义
我是很赞同此文的,老易的概念是:情商讲的是控制,控制也是一种忍,是忍住诱惑。耐商讲的是忍耐,是忍耐枯燥或者痛苦。并没说消灭欲望。忍耐和控制不等于消灭。
     比如 ...


你把儿子送到美国的幼儿园去三个月(被是那种华人孩子的幼儿园),保证他的英语水平,尤其是口语水平会超过你。

为什么学英语枯燥哇,是因为你让孩子在哪里死记硬背,学而不用,所以要枯燥和痛苦。

为什么要忍耐呢,忍耐就是因为有欲望,没有了欲望还忍耐个屁呀。为啥要痛苦啊,痛苦是因为达不到欲望,达到了自然就不痛苦了。

国人有一个最好的办法呀,就是我阿Q精神啦。

[ 本帖最后由 qqyou 于 2009-6-9 11:29 编辑 ]
作者: wangtutu    时间: 2009-6-9 11:33
学习不好,不会下棋,去当老板挣大钱了。
学习好,会下棋,有耐商的给老板打工呢。

学习不是痛苦过程,是教育者把孩子搞痛苦的。
因为社会看不起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说孩子笨,孩子才痛苦的。

人的悟性不同,能力也不同,未来的成就也不同。
不能随便断言孩子笨。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9-6-9 11:38
原帖由 qqyou 于 2009-6-9 11:27 发表


你把儿子送到美国的幼儿园去三个月(被是那种华人孩子的幼儿园),保证他的英语水平,尤其是口语水平会超过你。

为什么学英语枯燥哇,是因为你让孩子在哪里死记硬背,学而不用,所以要枯燥和痛苦。

为 ...

就像那个实验,是告诉孩子,贰拾分钟以后吃,可以得到两颗糖。。。并没说,一直不吃。。。。控制欲望,并不等于消灭欲望,,,就像出一拳,必须先往后,才能更大力往前挥出。。。
    有苦才有甜,,如果一直不枯燥,总有一天,有趣的也会变成无聊,,,,忍住枯燥,才更体会有趣。。。人家模仿跟读、听写,未必是死记硬背,又一次“望文生义”
    你的提议,去美国幼儿园三个月,,,那么以后孩子没出息时,也可以说你如果生在李嘉诚家里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6-9 12:00
原帖由 小小小鲸鱼 于 2009-6-9 11:38 发表

就像那个实验,是告诉孩子,贰拾分钟以后吃,可以得到两颗糖。。。并没说,一直不吃。。。。控制欲望,并不等于消灭欲望,,,就像出一拳,必须先往后,才能更大力往前挥出。。。
    有苦才有甜,,如果一直 ...


就说那个实验吧,必须要是很小的孩子才可以,如果遇上我儿子,我说给你吃块糖吧,他有时候就说,我不想吃,这实验还如何做呢?

好,不说死记硬背,就说“人家模仿跟读、听写”,不是你自己觉得这是个枯燥的事情么?只是你觉得学英语必须这么学,才这样去要求孩子。但是我在英语版,也看到其他父母使用各种各样的方法,也一样让孩子学英语呢,其中可能就有更适合他们孩子又不枯燥的办法呢。

学了要用是最关键的,把孩子放在国外,他要和小朋友们交流,语言自然进展就快了,在国内没这个条件,也就只有采用其它的方法,但方法不止一种,一定有很多不那么枯燥的办法的。

有苦就有甜是个很奇妙的说法,受了苦一定就得到甜么,也许得到的是更多的痛苦呢,这也未可知。

我们以前学老三篇,有一篇叫做愚公移山,但事实上是那个愚公真的把山搬走了么?不是,搬山还是要靠上帝。其实智叟才是真正的智者。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9-6-9 12:24
原帖由 qqyou 于 2009-6-9 12:00 发表


就说那个实验吧,必须要是很小的孩子才可以,如果遇上我儿子,我说给你吃块糖吧,他有时候就说,我不想吃,这实验还如何做呢?

好,不说死记硬背,就说“人家模仿跟读、听写”,不是你自己觉得这是个枯燥的事情么?只是你觉得学英语必须这么学,才这样去要求孩子。但是我在英语版,也看到其他父母使用各种各样的方法,也一样让孩子学英语呢,其中可能就有更适合他们孩子又不枯燥的办法呢。

学了要用是最关键的,把孩子放在国外,他要和小朋友们交流,语言自然进展就快了,在国内没这个条件,也就只有采用其它的方法,但方法不止一种,一定有很多不那么枯燥的办法的。

有苦就有甜是个很奇妙的说法,受了苦一定就得到甜么,也许得到的是更多的痛苦呢,这也未可知。

...

那个实验是六十年代四岁的孩子,所以还是要看这个事实,在那个年代四岁的孩子,糖一定代表了诱惑。。。而你想到自己的儿子,年代和年龄都不符合,所以不基于客观事实的臆测,不可取
   说到模仿跟读,说实在我还从来没用过,所以和你讨论这个方法,我没有确切的根据,我不好说,但是,这次孩子们的录音,说得最好的那几个,全是跟读训练出来的,这个的榜样已经摆在那里了,我就不多说了。。。。所谓其他父母的各种各样的方法,不好意思的说,我算其中一个 ,孩子对英语确实很有兴趣,上厕所也在看英语小说,但是没有跟读训练,差距就摆在这里,,,这算是我的经验之谈
     受了苦,是否能得到甜,那是另一个问题,这里也有很多咚咚。。。但是不受点苦,只有甜,也太腻味了,例子我就不举了,反正也是我的经验之谈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6-9 12:35
标题: 回复 #18 小小小鲸鱼 的帖子
哈哈,你可太坏了,你自己知道模仿跟读是很枯燥无趣的,都不给自己孩子用,却来鼓吹让别的孩子用,还说有效,真是坏到家了。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6-9 12:37
原帖由 wangtutu 于 2009-6-9 11:33 发表
不能随便断言孩子笨。 ...


我支持这句话,楼主的标题实在是应该改一改了。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6-9 13:23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小小小鲸鱼2009-6-9 12:43威望+10算你狡猾,放你一马^_^
小小小鲸鱼2009-6-9 12:43金钱+10算你狡猾,放你一马^_^

哈,你太客气啦,实际上我也赞同你的意见的,尽管和你抬杠。一个孩子学习过程中,肯定有很多要吃苦和克服的东西,不会什么都跟玩似的那么愉快。

但是我认为我们有责任不要把这个过程搞得更加痛苦了,更不赞成说让孩子吃苦和枯燥的学东西是最好的。

智商那种东西,不过是一个指标而已,一种测试得到的结果,门萨俱乐部都是一些智商很高的人,也基本都是一些普普通通的人,他们不过是吧智商当作一种娱乐而非生活本身。

情商是模拟智商概念出现的,不过还没搞一个俱乐部,其价值也不是很大。

再搞一个耐商就更加有趣了。
作者: 老易    时间: 2009-6-9 15:25
标题: 回复 #21 qqyou 的帖子
学习的枯燥性是绝对的,趣味性是相对的。

我们那个时代,家里有个彩电都不得了了,娱乐活动相当有限。打一次电脑游戏就跟过节似的。
现在可好?铺天盖地的娱乐,诱惑,刺激,跟这些东西相比,学习的枯燥性那不是一般的突出,
就算我们能把孩子的课外学习搞得有趣一些,可是课堂学习呢?枯燥的教科书,枯燥的作业,

另外,就像小鲸鱼所说,有些学科,像英语的听说,通过枯燥的重复,反复,跟读等等,
恰恰是最有效的方法。季羡林老先生就说过,学外语的方法很简单,就是最聪明的人用最笨的方法。

所以,学习中,枯燥是绝对的,趣味是相对的。
我在第一,第二个思路中也提到,要尽量增加趣味,减少枯燥,但这只是相对而言的减轻枯燥,
不可能完全避免枯燥,甚至痛苦。孩子,甚至我们成人,总要直面枯燥,能不能战而胜之,
除了先天的耐商和情商之外,还可通过自我调节,自我挑战,自律,自控,自我管理等等方法克服自身的浮躁,
从而真正沉下心去,搞好学习。
作者: 棠棠妈    时间: 2009-6-9 16:13
我现在最头痛的就是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没有耐心了。
从小到现在,他上了无数的兴趣班,见过N多的老师,对他的评价都是:“悟性高,一点就通,就是老开小差,坐不住,爱讲话,不认真。”(唯一例外的是乒乓球教练,只有这个教练夸他练得认真)
要说他还是很有自尊心和上进心的,自己恨不得什么都去学。可是就是自己控制不住的开小差啊。一对一的钢琴陪练,他都可以老师在演示,他在想那些个乱七八糟的不是人的英雄变身打怪兽,把老师郁闷得不行。这次总算弹个他喜欢的《卡门》,自己还练得挺带劲,平常没老师陪根本不摸钢琴。
现在他是一年级,功课对他来说是一件轻松的事,不专心也就算了,大了怎么办?
正如易版说的,枯燥是中国式学习的主旋律,想想头都有些大了。
作者: zhangxinwen    时间: 2009-6-9 17:4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6-9 19:15
原帖由 棠棠妈 于 2009-6-9 16:13 发表
我现在最头痛的就是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没有耐心了。
从小到现在,他上了无数的兴趣班,见过N多的老师,对他的评价都是:“悟性高,一点就通,就是老开小差,坐不住,爱讲话,不认真。”(唯一例外的是乒乓球 ...


如你所说的,孩子一点就通明悟性很高的话,这可是众多家长梦寐以求的么不知道你干嘛还要头疼呢?

让孩子学的目的不就是学会么,他既然学会了你管他是怎么学的,老易在这里也是鼓吹各种用最小的投入产出最大的效果的学习方法么。

你孩子都做到了干吗还要发愁,应该高兴才是啊,他懂了,自然不去听那些其他的罗里罗嗦的东西啦。

让孩子把简单的计算做一百遍是针对那些没掌握方法的孩子的最无奈的办法,你孩子学懂了,你干嘛还要希望孩子去重复这种愚笨的方法呢。

我说过,一年纪的孩子,如果上课眼巴巴地盯着老师,那这个孩子一定有些问题,因为不符合他们这时候的天性呢。

关于孩子今后怎么办,我不知道你担心什么呢,至少现在还很好,是么?不要拿假想的东西来吓唬自己把。
作者: lingling0921    时间: 2009-6-9 23:57
我自己的耐商就很差,,,,
说什么万事开头难,我怎么觉得开头容易,能坚持到底才是难啊,,,,

我比较同意老易的观点,这是天生的,有些孩子天生就是学习的料,有些孩子天生就不行,这和笨不笨好象没有太大关系,,,,只是大家现在都只注重学习成绩,所以笨和不笨都用成绩做了标准来衡量,,,,

我有一位小表妹,学习非常好。我去观察过她,其实她父母根本不管她,她和外公外婆住一起,她每天一放学,就开始写作业,相当地按老师规定的做,读课本,该读几次就读几次,然后找外婆签个字;自己默写字,错了就再默写;我们要是在边上说话,她就很不高兴,必须屋子里保持安静。那时她问过我几道数学题,我讲完后,她总是再把她的理解复述给我听,让我听听有没有问题。把老师布置的完成后,她就开始玩,看电视,天天如此。
这个例子比较符合老易说的降低学习复杂度,程序化学习过程,养成规律。
另外我觉得她能学习好,就是能发现自己不会的,然后真正地搞明白。
作者: tianqunping    时间: 2009-6-10 15:30
天才跟白痴的距离并不远,不知道天才算笨还是算聪明的?转一篇文章

白痴与天才的距离到底有多远



爱因斯坦、爱迪生、毕加索被后人誉为“天才”,但是童年时代的他们却被说成是“白痴”。最终,他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白痴”与“天才”的距离看起来也就一步之遥。这应该归功于历史和社会给予他们的机会,也应该归功于他们自己善于把握各种机会,但是,也许帮助他们跨过“白痴”与“天才”这一步的最重要因素确是他们的家庭教育。



◆爱因斯坦:父母的鼓励让“白痴”成为物理学家



爱因斯坦小的时候,并不是一个天资聪颖的孩子,相反,当别人家的孩子都开始学说话的时候,已经三岁的爱因斯坦才“呀呀”学语。当比他小两岁的妹妹玛伽都已经能和邻居交谈时,爱因斯坦说起话来却还是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后语,被一些邻居认为是白痴。但是,担任电机工程师的父亲,却没有对儿子失去信心,他想方设法地让爱因斯坦发展智力。父亲为儿子买来积木,教他搭房子。小爱因斯坦每搭了一层,父亲便表扬和鼓励一次。在这种激励下,爱因斯坦一直搭到了十四层。



爱因斯坦长到六岁的时候,语言能力仍然很差。一天到晚也说不了几句话,七岁的时候,父母把他送到学校,但他常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老师们都认为这个学生是一个傻瓜。但是,父亲却鼓励爱因斯坦:“我觉得你并不笨,别人会做的,你虽然做得一般,却并不比他们差多少,但是,你会做的事情,他们却一点都不会做。你表现得没有他们好,是因为你的思维和他们不一样,我相信你一定会在某一方面比任何人都做得好。”父亲的鼓励,使爱因斯坦振作起来。



爱因斯坦的母亲贤惠能干、文化修养极高,她对自己的儿子百般呵护和鼓励。爱因斯坦小时候常常爱提出一些怪问题。如指南针为什么总是指向南方?什么是时间?什么是空间?别人都以为他是个傻孩子。可是,爱因斯坦的母亲却十分自信地认为:“我的小爱因斯坦并不傻,他将来一定是位了不起的大学教授!”



就这样,在父母的鼓励和爱护下,爱因斯坦的智力迅速发展,对科学产生了强烈的爱好,并开始走向科学研究的巅峰之路。



◆爱迪生:母亲的耐心让“白痴”成为发明家



爱迪生从小就特别爱问“为什么”,喜欢对一个问题追根究底问个明白。有一次算术课上,老师教同学们二加二等于四,爱迪生却发问:“二加二为什么等于四?”就这样,爱问问题的爱迪生经常让老师很恼火,因此,老师有时候训他,甚至打他。一时间,好奇的爱迪生却成了学校中的一个白痴典型,被老师和同学嘲笑。



后来,老师把爱迪生的妈妈找来,当面数落她的儿子:“他脑子太笨了,成绩差得一塌糊涂,总是爱问一些不着边际的问题。我们真教不好你这样的儿子。”爱迪生的妈妈听了,觉得是老师不理解儿子,问题多是因为孩子爱思考,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她相信儿子的智力没有问题,而且,比别人的孩子还要聪明很多。于是,她毅然对老师说:“既然这样,我就把我儿子带回家吧,我自己来教他。”



从此,爱迪生的母亲就当起儿子的家庭教师。对于儿子的稀奇古怪的问题,只要她知道的,她就努力回答;不知道的,她就让儿子去看书。当她发现儿子对物理、化学很感兴趣后,就给儿子买了本《派克科学读本》,她还劝丈夫把家里的小阁楼改造成儿子的小小实验室。



就这样,在这个不怕被问“为什么”的母亲的教育下,爱迪生虽然没有在学校读过几年书,却搞出许多伟大的发明,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毕加索:父亲的赏识让“白痴”成为绘画大师



小时候,毕加索就有着很高的绘画天赋,但却经常搞不懂诸如“二加一等于几”的问题。为此,他成了同学们捉弄的对象,他们喜欢跑到毕加索的课桌前,逗他玩:“毕加索,二加一等于几?”然后,他们看着毕加索呆呆的样子哈哈大笑。就连老师也认为这孩子智力低下,根本没法教,老师经常在毕加索父母面前,绘声绘色地描绘毕加索的“痴呆”症状,左邻右舍也不再为他的绘画天赋叫绝,而私下议论说:“瞧那呆头呆脑的样,只会画几幅画有什么用。”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毕加索是一个白痴。



面对风言风语的议论和嘲笑,毕加索的父亲却始终坚定不移地相信:儿子虽然读书不行,但是,绘画是极有天赋的。毕加索父亲对孩子有真正的理解和赏识,他对儿子说:“不会算术并不代表你一无是处,你依然是个绘画天才。”小毕加索看着父亲坚毅的面孔,找回了一些自信。果然,毕加索总是似乎毫不费力就能绘出才华横溢的图画,也渐渐忘记了自己功课方面的“无能”。



有了父亲的支持,毕加索每天都沉浸在想象的世界里,虽然功课不好,但他却在绘画的天地里找到了快乐,并成为一代绘画大师。



也许,我们讨论“白痴”与“天才”的距离并没有非常实质的意义。毕竟,我们的孩子既不是“白痴”也不一定是“天才”。但是,我们却常常会在生活中做着错把“天才”当“白痴”的事情。

比如,当孩子写作业慢时,您是否怀疑过孩子不够聪明?更有甚者,您是否责骂过孩子?

当孩子没有别人考试成绩好时,您是否做过以别的孩子之长比自己孩子之短的行为?

可能这些行为在您的身上都没有发生过,您知道这样会打击孩子的自尊心。我们需要这样,需要有智慧、需要有胸怀、需要有耐性,去容忍孩子的暂时落后、去等待孩子的“慢慢”成长。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任何教育方法都不可能立竿见影。如果您的孩子长相不够可爱、性格较内向、嘴巴不甜,或者有其他诸如此类的小“毛病”,做父母的不妨以更加敏锐的目光去发现孩子其他的闪光点,诸如孩子文笔很好、舞跳得好,或者想法很独特,并加以鼓励、引导和发挥。只要许以时日,并不断坚持,相信孩子会用自己不俗的成绩,让您感到骄傲和自豪的!
作者: woodhead    时间: 2009-6-11 13:13
楼上所举的这些天才的例子,其实当作不足以当作论据的。
一这是个案。二一个人的成长,变量很多,成了天才了再找几条成才的原因,大多也是臆测。
“在父母的鼓励和爱护下,爱因斯坦的智力迅速发展,对科学产生了强烈的爱好,并开始走向科学研究的巅峰之路。”

爱因斯坦成为爱因斯坦,就这么简单?
作者: runer    时间: 2009-6-12 14:32
我想被父母的鼓励和爱护且被同学们捉弄的对象不仅仅只是这些天才,可成为天才仅仅是。。。。

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有时我也常常会思考:这样做到底对不对,怎样做是对的?  就在疑问中,孩子一天天长大,孩子并不是实验品,一切都不能重来。
作者: 小瞌虫    时间: 2009-6-14 10:22
社会都有共性的认识,有形无形的标尺来丈量,
肯定了,再发展个性
现在成年人生活和以前学习不怎么划等,以后不一定吧
作者: kelly0802    时间: 2009-6-14 22:08
学习,学习  
作者: mazizhan    时间: 2009-7-13 10:47
激发孩子的自尊心,进取心和上进心,靠孩子自身的力量去战胜自我,挖掘自身的潜力。" 非常同意这点.
作者: cyh730629    时间: 2009-7-13 15:02
激发孩子的自尊心,进取心和上进心,靠孩子自身的力量去战胜自我,挖掘自身的潜力。家长最应该努力的方向
作者: DTT7580    时间: 2009-7-13 16:49
看到那个吃糖的实验,我想到了我两岁的女儿嘟嘟,她非常爱吃虾,有天我们吃虾,但这虾是前一天打包的,很不新鲜了,嘟看到了当然很想吃,我告诉她这虾不新鲜了,你可以吃,但只能吃一个,如果你不吃,妈妈明天给你买新鲜的,你就能吃好多个了。嘟咽下了口水,居然一只也没吃。我当时挺感动的,这么小的孩子已经学会了忍耐,第二天赶紧买了虾让嘟吃了够
作者: LZsidney    时间: 2009-7-19 17:51
看了吃糖的实验,我家五岁的儿子应该算是耐商比较高的小孩,说到糖他也有过想吃的,偶尔的让他吃一点,但他也问过想吃的,家里放桌上上的也有不少,告诉他吃糖多了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那么根本不用去说什么明天给他买更好吃的他都不会去多看一下,还有就是冰淇淋也是非常的喜欢,有次跟朋友一起上街,朋友的小孩吃了,他没吃,朋友问他为什么不吃,他说他有点咳嗽,等以后好了再吃。
作者: rainflee    时间: 2009-7-21 22:25
我家的儿子在这方面有时有耐性,有时就急得不行,有时想控制下,但效果不大
作者: 方合子    时间: 2009-7-28 08:27
学习!!!!!!!!!!1
作者: kekejia    时间: 2009-7-28 23:27
分析的太精辟了。不得不说好。可是,我们怎么去帮助我们的孩子呢?学习中
作者: snowman0322    时间: 2009-11-26 02:18
标题: 老易快点出书吧
看了这篇文章真的感触很深刻,我自己感觉孩子在一岁半左右父母就要注意下这方面了,我女很喜欢吃鱼肝油,每天吃了一颗还要吃另外一颗,我们采取的方法就是藏起来,因为她看不到就不会闹了,现在感觉这种方法不是很好,应该让孩子明白,什么事情都有它的规律,比如吃这个,一天只能吃一颗。孩子的耐商比什么都重要,比如我自己想学英语,就非要有环境,自己一个人在家,不是想家务没做完,就是上网看看论坛,自己一个人闷头学英语的时候还真不多。其实也是没有建立起规律,如果每天都坚持半个小时的跟读,养成习惯了就好了。希望楼主在这些方面能够更具体:耐商作为情商的一部分,对于1-3岁的婴儿,如果在日常生活培养,我看过斯托夫人培养女儿忍耐力的方法,当然还有刘亦婷书里的方法,希望楼主多给点实际方面的操作方法。谢谢楼主的精彩文章。
作者: 勤劳小蜜蜂    时间: 2009-11-26 16:26
班长的帖子总是能发人深省!
作者: lixingmeibec    时间: 2009-11-29 21:19
吃东西这实验,并不能证明一个孩子学习上的忍耐力。每个人对于每样东西的忍耐是不同的。有的人生来对吃的忍耐强些,有的人生来对吵闹的忍耐强些,等等,很多不一样的。这个实验的论证值得我怀疑,如果有些人生来食欲不强,但另一些人生来食欲不强,再来做实验就不能比较了。所以只能说有些人生来就是适应中国式的教育,是考试高手。

我们现在培养孩子,还是能根据孩子的个性引导才是最恰当。
作者: jim98    时间: 2009-11-30 00:06
标题: 回复 #41 lixingmeibec 的帖子
可以用孩子最喜欢的东西做实验,我觉得是有道理的。我觉得这不是忍耐力,而是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自控能力很重要。
作者: s2203972    时间: 2009-12-4 11:20
哎!想想自己也是耐商比较低的,但是有了孩子之后发现有所提高!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