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知识的化学反应 [打印本页]

作者: 老易    时间: 2009-6-5 16:00
标题: 知识的化学反应
经常看篮球比赛的会很熟悉化学反应这个词。

化学反应是指这样一个现象,孤立的五个人,尽管各有特长,但是如果不能紧密形成一个战术团队,
就可能是一盘散沙,球队毫无战斗力可言。

知识也是一样,孤立的知识,如果没有一个明确地将其统合在一起的目标,就是一盘散沙。
不仅形不成能力,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很容易忘掉。尤其对于儿童而言,由于青春期时大脑会对
不常用的神经突触进行无情剪除,这些孤立的知识将会被彻彻底底的忘掉。

我经常强调,那些需要记忆的知识要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少才能紧凑,才容易让这些知识形成一个系统,
一个体系,经常得到复习,照顾。才不容易由于孤立无援而被大脑无情的剪除。

而知识最佳的效能是化学反应后的结晶。就像酿酒,淘金一样。知识在完成提炼“能力”这一伟大使命后,
可以光荣地被遗忘,被剪除。

许多抢跑的孩子,实际上做了大量低效的知识积累工作。
到了一定的年龄,随着遗忘高峰的到来,这点儿优势便荡然无存。

知识的积累不是财富的积累,你积攒了不少金条,藏在鸡窝里,十年后金条还在。
但是知识不一样,你积累了不少知识,十年后,可能荡然无存。

这本来是一个极为浅显的常识,但是,我们往往满足于眼前的成就感。
误把知识当金条,是许多人存在的认识误区。

好的教育应该是一项有积累的事业,是给孩子提供金条的事业。
是给孩子提供那种终身受用的东西。
这些东西不会随着时光的推移大幅贬值,更不会烟消云散。
起码能够保值,如果能够升值更是意外之喜。

我以前写过不少谈天才的文字。我说天才主要是十年如一日的积累。
这个积累,一定是在积累金条,而不是在积累过期作废的东西。

实际上培养一个天才,难点就在于起步那个阶段。
你得清楚的知道,孩子每天正在孜孜努力地积累金条。

给孩子提供这个努力方向,是一件非常艺术性的事情。
需要结合孩子的兴趣能力,需要前瞻到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
需要考虑自己家庭的物质条件,自己周边的社会环境等等,
选择对了,这十年就能造就个很好的人才出来,
选择错了,十年后归零,可能连普通人都做不得。

我看到许多家长的实践,往往在事实类知识的教学上用力过猛。

而那些执着于闪卡杜曼百科的家长,我觉得已经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

当然,我必须尊重各位的实践,但是,对这种缺乏基本教育常识的做法我没法保持缄默。

问题的关键还是,缺乏明确的教育、教学目标。
没有正确的目标就没有正确的行动。没有正确的目标,就没法把知识聚合起来,产生化学反应。
这本来应该是专业机构做的事情,现在要求家长有这么高的修养,的确有点难为各位了。
作者: 长用户    时间: 2009-6-5 16:43
在小学阶段,学校的安排是语文,数学有重压,其它都鬼混,英语居中.在小学语文数学,老师的重压不是
讲好课,而是外买作业每日口算N道,外买作业是中国近代的特色,就是东抄西抄都差不多,拼凑成几元钱
一本,老师和书店都欢欢喜喜.做家长有可能是儿童的唯一拯救人,为孩子做好选择.
学校教育对孩子们的文化课学习有妨碍,主要是对长远学习利益有妨碍.有一个家长的选择:
1.对数学老师申请"每日口算N道"我们不做,"外买作业"我们不做,我们只做基础训练和课本里题.
2.对语文老师申请"外买作业"我们不做,有些作业简化做,但我们增加阅读.
做家长要对儿童保护将来的学习.对老师申请作业不做行吗?好象不行,老师不答应,不爽快地答应.做家长要
考虑哪个受害更大?"舍得"就是有舍有得.时间长了老师也就习惯,认可,满意了.
作者: HMB    时间: 2009-6-5 23:39
我女儿的英语课更是鬼混。
作者: 颜妈妈    时间: 2009-6-8 12:10
理解下来,那些事实类的知识而学了又不能经常复习的,算是过期作废的东西了,哪些是金条呢,盼老易再详谈。
作者: ciscotang    时间: 2009-6-8 20:56
我家小子还不到五岁,已经荡然无存了好多从前记得的知识。
我现在理解,身体和性情才是最根本的。
作者: 刘圣祥    时间: 2009-6-8 22:19
什么才是明确的教育.教学目标?盼老易继续谈谈
作者: 漂亮的小汽车    时间: 2009-6-9 09:44
因为妈妈喜欢玩电脑游戏,所以
丁丁四岁开始玩红色警戒,
一周玩二次,一次三十分钟。现在可以一人对付四家冷酷的敌人。
由此喜欢听战争题材的故事,
喜欢飞机,战舰,坦克,

于是我先给他讲前苏联尤里博士(尤里心灵控制法)
爱因斯坦的激光(光棱坦克),简单的相对论(超时空转换)
核武器(核弹),德国先进的制造业(潜艇,坦克)
这是一个个分散的小故事。

再玩几次红色警戒后就可以讲波兰闪电战,诺曼底登陆(红警中的登陆艇)冰岛海战,偷袭珍珠港,轰炸东京,北极护航战,卢沟桥事变。。。讲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漏,朝鲜的核试验。

单独的战役讲过一些后,丁丁从红色警戒中学到一个词并且有很深的认识,“结盟”
就可以讲德国在欧洲的战争,讲日本对亚洲的侵略,讲太平洋战场,讲欧洲战场,讲北非战场。

德国的为什么会有强烈的抵触与反感,讲到一次世界大战。

现在他已经对一战二战有了清晰并深刻的认识,自己拿起地球仪就可以讲个局部战争。
这周准备讲普法战争(为什么一战后法国对德国这样苛刻)。


个人感觉教孩子事实类知识时,要从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
不要孤立地一个一个知识地讲。

同意易版所说少讲事实类知识,但我真的搞不明白应该怎样少讲。
也许若干年后,现在告诉他的“狼群”、“俾斯麦”、“协约国”各个名词等都将被他遗忘,
那么沉淀下来的对历史脉络的把握是不是就是金条呢?
如果这就是金条,那光讲金条也太枯燥了吧?
我是真的不明白。

[ 本帖最后由 漂亮的小汽车 于 2009-6-9 13:25 编辑 ]
作者: 漂亮的小汽车    时间: 2009-6-9 10:02
请易版提供例子:少而精的事实类知识(金条)

以前版主提过我教孩子事实类知识有些过了。
我认为:男孩子就应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晓古今,体格要棒,数理化要好,文学修养得高。琴棋书画学着当玩。

就象我上面所提,二战的知识就属于事实类知识,
从版主观点看,二战可以讲不,哪些应该讲?

对于丁丁以下几方面是我比较重视的:
地理历史天文从小就讲;
数学思维培养从不间断;
计算能力天天要练;
古诗古词古文500首是底限;
阅读无一日中断;
体育项目得精一项,通三项;
画画,围棋学着玩,只当兴趣。



当然,这些只是做为知识能力积累的一个底限,
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能力要发展,
但这里只谈知识。

[ 本帖最后由 漂亮的小汽车 于 2009-6-9 10:08 编辑 ]
作者: woodhead    时间: 2009-6-9 10:54
赞同老易的金砖说,哦,是金条说。十年天才说。前瞻说。情商耐商说。
尤其是“给孩子提供这个努力方向,是一件非常艺术性的事情。”这段,值得大家警醒。
青春期时大脑会对不常用的神经突触进行无情剪除——这句有理论支持吗?记得以前是婴幼儿期的。

做学问就是要打破沙锅问到底——赞扬一下小汽车的精神。。呵呵
作者: 梧桐雨    时间: 2009-6-9 20:57
"给孩子提供这个努力方向,是一件非常艺术性的事情。
需要结合孩子的兴趣能力,需要前瞻到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
需要考虑自己家庭的物质条件,自己周边的社会环境等等,
选择对了,这十年就能造就个很好的人才出来,
选择错了,十年后归零,可能连普通人都做不得。"

说的真好 说的实际点的就是孩子以后的工作,生存的环境。能替孩子把握未来努力的大方向才是最重要的。

借这里像小汽车问下---孩子知道这么多这样的知识有用吗?他跟其他孩子交流吗?他知道的能给别的孩子讲吗?是不是有点曲高和寡?我觉得这些东西由学校教不是最好吗?现在还是多给孩子讲点童年的故事最好吧!
作者: 漂亮的小汽车    时间: 2009-6-9 21:38
标题: 回复 #10 梧桐雨 的帖子
下一个准备和孩子一起玩的游戏是"文明三"
然后是"模拟城市"

我给他讲故事的原则是,只要他愿意听,我就愿意讲.无所谓多少.

如果孩子拿个地球仪让妈妈讲,妈妈应该讲什么呢?不能总是讲地球是圆的,讲定位,讲气候,讲地势,讲南北极吧,时间长孩子也不爱听.

我想,与其他孩子交流的内容主要不应该是靠家长来教,
而且他们从来不缺少交流的题材,
家长只需要讲一些如何相处的原则就行.

而且看地图,学历史的孩子比比皆是,
上下五千年,世界五千年,经年畅销陪我们渡过童年的读物.
孩子知道这些怎么会曲高和寡呢?

我有中学历史地理全套课本.
春秋战国无数脍炙人口的故事,
在书中二页轻描淡写带过.
高中更是分了文理科.
所以,学校是不会教这些的.

幼儿的故事讲了不到一千也有八百本.,
现在在逐渐缩小幼儿故事比例,
加大少儿故事的比例.
童年的故事当然好,
影响性格,留驻回忆,

今天下雨,有些冷,孩子们没能到院子里玩,
于是在我家里大摆特摆.东面是多美的高速公路组合,西面是几个紧急动员基地,南面是多美火车城市.靠边是多普乐积木搭的公路与保龄球.几乎没有下脚的地方.三个孩子玩得热火朝天,童年应该是这样吧.

我觉得他玩得实在是太多了,
每天别人去补课,他在院里玩,
陪完3岁陪5岁,陪完5岁陪7岁(上小学要写完作业8点半才下楼)
9点多还不上楼.
近来打算规定8点半必须上楼.
作者: 梧桐雨    时间: 2009-6-9 22:51
标题: 回复 #11 漂亮的小汽车 的帖子
"我给他讲故事的原则是,只要他愿意听,我就愿意讲.无所谓多少."
故事的类型,选择是他要求的吗?恐怕是你的选择吧,似有贪多嚼不烂之嫌

“如果孩子拿个地球仪让妈妈讲,妈妈应该讲什么呢?不能总是讲地球是圆的,讲定位,讲气候,讲地势,讲南北极吧,时间长孩子也不爱听.”
地球仪上的国家,符合童趣的故事也不少啊,不是只有历史,植物,阳光,动物好像也不少

“我想,与其他孩子交流的内容主要不应该是靠家长来教,
而且他们从来不缺少交流的题材,
家长只需要讲一些如何相处的原则就行.”
这的看是多大的孩子,

“幼儿的故事讲了不到一千也有八百本.,”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用,讲了这么多,孩子也是伶牙俐齿了,很佩服你。

我们大问题搞错了,你说的童年和我说的童年年龄不符

“我有中学历史地理全套课本.
春秋战国无数脍炙人口的故事,
在书中二页轻描淡写带过.
高中更是分了文理科.
所以,学校是不会教这些的.”
是的呀,学校也侧重了,它也明白不会培养面面俱到的全才,什么功课都是三分课内,七分课外,有的只需要有个了解就行了,

玩的东西太多了,小孩站在一起看蚂蚁都能看一下午,动手、动脑、动口才是现在5岁孩子需要的本领。

我也是觉得你教叮叮的太超前了,事实类的太多了,不过术业有专攻,有些事是不好说的。
作者: 漂亮的小汽车    时间: 2009-6-9 23:53
上周日和两个小朋友们一起去河边玩了一天,
我们一起拦水筑坝,捉小鸟,困鱼.修了带地下暗流的沙堡.
我教他们做了两河流域的沙盘,
然后小朋友们一个修黄河,一个修海河,倒水,终于冲积出了华北平原.
这就是事实类的积累,在现实中有趣的应用.
我觉得挺好玩的,小朋友们也特别喜欢玩,没考虑超前的问题.

前面二战只是举个例子说明事实类知识最好用点带面的方面来学.
而且我讲东西,从来都是问一答十举一反三.(当然要提前备课,或者说宝宝,妈妈也不太明白,晚上我们一起查一下)

赐也闻一以知二,
却希望吾儿也闻一以知十,

希望版主把你的金条让我看看,
多看几条.

想知道版主往自己孩子脑袋时装哪些事实类的知识

这么晚了,妈妈却还在制作小乌龟的MP3,很辛苦的.
不过易版的提议实在很好,妈妈宝宝都喜欢小乌龟.
作者: 颜妈妈    时间: 2009-6-10 07:16
标题: 回复 #13 漂亮的小汽车 的帖子
事实上,我认为易版版所说的金条是某种能力,以某些知识为载体,升华出来的能力,比如说你给孩子讲二战历史,孩子能在你讲的基础上理解并思考某些战争行为给世界带来的影响,并提出自己的观点,这就是一种可贵的分析和独立思考能力。(当然我不确定对5岁的孩子提这要求是否太高了,因为我家的连理解这段历史的能力都没有 ,只是举个例子而已)
但是我并不很清楚如何培养这些能力,还请大家多指点。
作者: 漂亮的小汽车    时间: 2009-6-10 08:29
原帖由 颜妈妈 于 2009-6-10 07:16 发表
事实上,我认为易版版所说的金条是某种能力,以某些知识为载体,升华出来的能力,



厚积才能薄发,
想升华,一定要靠大量的积累才行。
我也想只给孩子积累精华的东西。
但由于妈妈的水平有限,
实在不知道应该积累些什么才是效用最高的。
以前易版提过古典诗词,
这个一直在进行,
但其他的呢?

易版一直提倡用最小投入到最大产出,
怎样才能只给金条呢?
我还是关注金条。
作者: happy_99    时间: 2009-6-10 09:31
小易这个说法很有道理,但小易的文章都是以理论见长,具体的措施呢,还得多看看校长等人的贴子。现在看来,小汽车家的措施也很管用哈,所以,强烈建议:

小易、校长和小汽车们联合起来写点东西,那就理论实践都齐全了。

回头来说这个“金条”的问题。
俺家也没找到金条,但发现了小易说的这个问题,所以在孩子四年级时开始停止购买科学类的书籍。为什么?孩子以前看科普类的书看得很多,这臭小子记性还好,看了不忘,所以,走到哪里,提到什么东西,他啥都知道,进海洋馆去不看鱼,却喋喋不休地告诉你啥鱼游得最快,啥鱼飞得最高……但旁人听见孩子一开口,顿时觉得孩子聪明得不得了,居然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于是乎,对孩子的表扬如钱塘江的潮水滚滚而来,孩子听多了,也就飘飘然起来,更是逮着科普书看个没完。
您也许会说:“这不好吗?很好嘛。”
不,事实上真的不好。这些知识都是属于对记忆力的考查,孩子仅在记忆力这项能力上得到了发展,其他能力却没有任何提高,反而又在性情培养上产生了不良影响,真的是得不偿失。综合考虑后,我们自“可怕的科学”这套书以后,再没买过科普类的书,仅仅是他自己在学校订了“我们爱科学”。

看了小易这个贴子,想了这几天,有点点想法,在这里与大家一起讨论哈。

我觉得小易提到的能力培养,肯定需要在有一定积累以后进行,进行的方式可以是借用生活中的具体事情引导孩子学会运用自己积累的这些知识。举个例子:

前两天去买热水器,老板介绍水管时,说有两种,一种是以铜为内管的,一种是以铅为内管的,后者重。我们当时不能确定究竟哪种重,便叫来臭小子问,他也不知道,因为没有哪本书里讲过这个问题。我想了想,让他背元素周期表来听,他默了默,说:“知道了,是铅要重些,它排在铜的后面的。”

孩子在背周期表时,仅是为了和同学们比赛谁背得快背得多,并没有想过这表表有什么用。但通过这样一个问题,他明白了周期表的排序与原子量有关系,而且越往后的原子量越大。

这样的事情多了以后,他就会慢慢体会到在生活中应该把学到的知识,积累的这些“化学元素”用起来,让他们发生反应,就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事情。

但是,其实这“体会”也是通过很多事件的经历“积累”起来的。

但是,俺现在发现要逮住这样的机会来让孩子学会运用知识,对俺来说是个极大的挑战,真希望自己能象颀颀妈一样耐心,象校长一样有心,象小汽车一样尽心啊。
作者: annfield    时间: 2009-6-10 09:34
不太觉得易版有孩子。易版的理论是借鉴,观察和思考的结果,有启发性,但是易版缺少实践修正完善他的理论。

引用易版的话“一个体系,经常得到复习,照顾。才不容易由于孤立无援而被大脑无情的剪除。”
所谓的金条该是指能经常得到复习照顾的技能或知识。

再引用一下:“而知识最佳的效能是化学反应后的结晶。就像酿酒,淘金一样。知识在完成提炼“能力”这一伟大使命后,可以光荣地被遗忘,被剪除。”
没有葡萄哪来酒?事实类知识是葡萄。

我其实有点不明白,什么知识不是事实类知识?0-6岁孩子的认识都是通过事实啊,易版确实可以指教一下。

再引:“许多抢跑的孩子,实际上做了大量低效的知识积累工作。到了一定的年龄,随着遗忘高峰的到来,这点儿优势便荡然无存。”
我不觉得优势的不存在是因为之前的积累和遗忘,而是由于没有重复和再积累,这也是版主说的体系需经常复习,照顾。那些孩子只是做了短跑准备而不是长跑。
作者: annfield    时间: 2009-6-10 10:02
小汽车是个特例,她为孩子做了全面准备,很少有妈妈能做到。我倒是挺想建议她将自己的事实类教学出本书的,我想买啊。

我觉得她做的事实类教学就是沙金,符合能经常复习照顾的原则。在有这个的基础上,等孩子到二三年级时可能会对那些地理,历史有自发认识,自己找书,一部分他不感兴趣的被遗忘了,感兴趣的被加强,成为金条,这是的金条还不是九九金,只有在他成长过程中会不断吸收,选择最后才纯金。

其实我认为不是每个孩子不同,孩子小时候基本你给什么他接受什么,是每个孩子的教养者不同。我做不到象小汽车那样费心,做不到“经常照顾复习的原则”,所以历史,地理是有问才答,会重复不扩展,琪也不感兴趣。买的《儿童地图绘本》《环球旅行》都兴致淡淡,只是刚买时看一下。

琪唯一感兴趣的是三十六计,电视里放动画片,然后自己找了书看,有一段时间一直在说,只是幼儿园是没有人和他交流这个的,时间长了,兴趣过了也淡了,现在常说的只有一句“暗渡陈仓”,他的理解是背着别人做事。
作者: 梧桐雨    时间: 2009-6-10 10:29
知识用什么载体出现呢,可以是文理类,可以是行为类,能学以致用的知识才是沉积的金条,学而不用就会大量遗忘,抢跑的孩子知识面很广,根据遗忘规律是会很快消失,这就是不用的结果。

学过“毛遂自荐”能用的孩子有几个?学过“天降大任与斯人的”多,能用的有多少?能把学过的知识用到实际,在从实际中升华就是沉积,而不是大量的灌输,啥是素质教育?啥是应试教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什么都要有个度。

“小汽车是个特例,她为孩子做了全面准备,很少有妈妈能做到”。
能来到这里的家长基本上都是重视孩子教育的,很少有不准备的,只不过是侧重点不同而已。
作者: annfield    时间: 2009-6-10 11:46
你,你,梧桐雨,可别打击我啊!

我一直觉得做到象小汽车这样是很不容易的,备课,每天坚持,很多家长都做不到,所以我一直认为自己做不到是理所当然的。
作者: annfield    时间: 2009-6-11 14:00
这个要顶一下,觉得易版的理论性很强,有启发性,大部分好象很对,但是这个我也想要金条,“少投入大产出”我想要。
作者: 漂亮的小汽车    时间: 2009-6-11 14:41
不是命运带来金条,是金条带来命运。

应该说大多数知识都有成为金条的潜力,就像做菜一样,任何原料都有可能成为一盘好菜,
关键是做菜人的手艺,思路。

简单以英语单词这种知识为例,今天背几个,明天背几个,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今天记住几个,又忘了昨天的,阅读能力不行,口语能力也不行,
这种学习就是典型的没有在积累金条。

如果用正确的方法,让学习围绕着能力的培养,学习最终的结果是形成了能力,
那么,那些不起眼的点滴的知识积累就变成了一种财富的积累。

让孩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想法没错。
但天文的知识浩如烟海,地理的知识也一样,世界上的植物就有成千上万种,
就像孔乙己一样,知道回字有几种写法又有什么意义呢?

知识学习的深度,广度,要有所控制,把握好度。对于五岁的孩子来说,
太深超出理解能力,太广超出记忆能力,都是得不偿失的。

如果由知识激发起阅读兴趣,从中提升了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这是一种有益的积累,而如果教学方式以单向讲述(灌输)为主,
孩子的能力培养体现在哪里呢?



以上不是我说的,是易版在另一个贴子里说的。
作者: whyouth    时间: 2009-6-11 14:50
关注此贴。大家提问很多,还不见楼主解惑啊。
     happy_99 对孩子喜欢读科普书产生的问题,对我们很有用,是个及时不错的提醒,非常感谢。我儿子也是超级喜欢看科普书,没人表扬鼓励他,他像是和其他男生一样,天生的就喜欢看。打击过都没用。
     不过,我觉得happy_99 说看这类书“孩子仅在记忆力这项能力上得到了发展”,我觉得不尽其然。孩子在看的过程中好问,喜欢思考动脑应该也是一项重要的收获吧,其意义远胜于一点知识的积累。比如,看到蚊子吸血,他会思考蚊子吃的是毛细血管的血还是静脉动脉的血(这类问题提的很幼稚,但表明他在思考看过的百科内容,看过的内容,又在生活中激活了) 我们出门玩的很多,跟漂亮的小汽车的尽心的方式不同的是:我很少主动灌输知识点,而都是儿子在观察、体验中提问,我再解答,事实上,绝大部分我无法解答,于是和孩子约定,等回家了一起查资料。
    对于知识,我的作法是:不主动输入,等孩子产生兴趣点,让他自己探索,一起看书、查资料找到答案。我不想把饭菜嚼烂了喂给孩子,我让孩子想吃什么自己找着去吃。当然,我这么做也是有前提的:孩子的天然产生的兴趣点特别多、特别广。(比如化学元素,我们二岁多就涉及了,不是我硬灌的,是孩子的提问涉及了大量这方面的内容)
   老易提出的很多知识孩子懂得了没什么意义以后会遗忘,我也觉得是这样,我们更要警觉,因为咱阅读的主力是科普书(孩子自己的选择,我从不代他挑选阅读的书)不过,我觉得儿子很多看过的知识点忘了也没什么可惜的,因为这些他全经历了自己产生疑问产生兴趣、主动想了解、参与找答案,动脑筋思考问题的过程。过程最重要,是这样吗老易?

[ 本帖最后由 whyouth 于 2009-6-11 15:07 编辑 ]
作者: whyouth    时间: 2009-6-11 14:55
老易给家长提了一个难题:获取哪方面的知识才是有用的。而我在上楼是对老易的理论提出一点:获取的过程、方式是不是也很重要呢?不同的方式应该有不同的结果!
作者: bale    时间: 2009-6-11 15:25
“这么晚了,妈妈却还在制作小乌龟的MP3,很辛苦的.
不过易版的提议实在很好,妈妈宝宝都喜欢小乌龟.”
漂亮的小汽车,不好意思提个请求,硬盘吃紧,我把电脑里下的小乌龟的给删了,在淘宝上买的碟看的,还能否请你做好后上传一下,或者放在纳米盘上,谢谢了。
作者: 老易    时间: 2009-6-11 15:33
原帖由 whyouth 于 2009-6-11 14:50 发表
我觉得儿子很多看过的知识点忘了也没什么可惜的,因为这些他全经历了自己产生疑问产生兴趣、主动想了解、参与找答案,动脑筋思考问题的过程。过程最重要,是这样吗老易?
...


如果是孩子主动去阅读,这已经是在积累金条的过程中了。
即学习兴趣,求知兴趣。这个过程中记住的东西是副产品。
作者: woodhead    时间: 2009-6-11 15:49
想了想,让他背元素周期表来听,他默了默,说:“知道了,是铅要重些,它排在铜的后面的。”
-----------------------------------------------------------------
好像元素周期表的排序和密度没有关系。。
作者: 漂亮的小汽车    时间: 2009-6-11 15:52
标题: 回复 #25 bale 的帖子
我们以前偶尔看看小乌龟,最近根据易版的推荐,
决定颠覆以前的方法,当作教材来说。

把整篇的文章切成一句一句,或一小段一小段,让孩子跟读,语音会很棒的。
我只做了第一集的五分之一,因为孩子这几天先学这五分之一。


这方法真不错,孩子才读了五六天,第一集五分之一的内容已经能自己看着教材熟练地读下来了。


我制作的可能不是你要的那种吧,我只切了十五句。到PENS OR NO PENS。
还没太弄明白呢。


注:教材----指自己制作的WORD文档。
作者: happy_99    时间: 2009-6-11 17:08
标题: 回复 #27 woodhead 的帖子
木头你说得对,元素周期表里的排位与密度不是对应关系,金属的密度还除原子量外,还取决于原子堆积方式等。看来有必要给孩子纠正一下。
作者: hytan    时间: 2009-6-12 09:06
好贴。还有那么多的人参与讨论。学习中...
作者: Rider    时间: 2009-6-12 12:39
原帖由 happy_99 于 2009-6-11 17:08 发表
木头你说得对,元素周期表里的排位与密度不是对应关系,金属的密度还除原子量外,还取决于原子堆积方式等。看来有必要给孩子纠正一下。


看贴子,学到新知识,真好哇。元素周期表里是按照原子序数排列,原子量也越来越大。
作者: slzzz    时间: 2009-6-16 10:30
难啊 真不知道怎么才能教出能升华的知识来
作者: zhangxinwen    时间: 2009-6-16 12:3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漂亮的小汽车    时间: 2009-6-16 14:05
鬼混,就是和鬼一起玩,唬弄鬼玩。
作者: 学而妈妈    时间: 2009-6-16 23:57
常听人说:知识忘光之后,剩下的就是教育。我想易版说的金条,就是这剩下的教育吧?
作者: 漂亮的小汽车    时间: 2009-6-17 10:17
标题: 回复 #35 学而妈妈 的帖子
有同感,
以古诗为例,
今天早晨问了他一首李白的侠客行
赵客缦胡纓,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前几句流利顺畅,“深藏身与名”他忘记了。
于是从大声说改为小声说:“不留姓与名。”

丁丁古诗背了二百多首,有个别会记串或者忘记,
忘记以后,剩下只有感觉,于是就开始自己编了。

[ 本帖最后由 漂亮的小汽车 于 2009-6-17 10:23 编辑 ]
作者: lymxy82    时间: 2009-7-13 13:31
看到各位前輩的爭論,長進不少,也學到很多,謝謝
作者: cyh730629    时间: 2009-7-13 14:43
看了,思考中......
作者: bdqingqingcao    时间: 2009-8-25 14:10
标题: 回复 #8 漂亮的小汽车 的帖子
我觉得这样教孩子挺好的。孩子在小时候学到什么知识是否用得上,这一点并不很重要,重要的在于培养了他这方面的学习兴趣。即使在应试教育的现在,我们需要更多学数理化,相信您现在的教育会对孩子成年后的事业发展、世界观及个人情商等方面都大有裨益。
作者: yueshgiong    时间: 2009-10-9 09:11
学习了,谢谢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