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请允许我送你一朵花
[打印本页]
作者:
jianyangyang
时间:
2009-6-3 11:34
标题:
请允许我送你一朵花
禁止保姆说的话
建议所有妈妈都做一张表格:保姆行为准则(成人带孩子守则),贴客厅里。 若父母上班,保姆成为孩子接触最多的人,她的言行举止、文化修养、心理素质将直接而深远地影响孩子的一切。
所以找保姆不能以“能照顾孩子吃喝拉撒睡,看着孩子不磕着碰着的人”为标准,她还必须是孩子的第二妈妈(爱心充盈,充分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的人。) 没受过严格训练的保姆不能带孩子,甚至不宽容的祖父母也不应该带孩子——素质不高的保姆不仅带孩子是危险的,甚至和孩子接触、对话也是危险的。
“爸爸给你买了新的画画板,你看他多爱你!”
次序颠倒啦,爱不是以物质来衡量的啊。 这样说会培养他养成一个思维,“啊?你不给我买?那你不爱我,我也不爱你。”
“这样,我待会儿打电话告诉爸爸,让他回来揍你!”
请问你是在教他怎么打小报告吗? 家长管理中的“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红脸”应该只是表现在:立规矩的时候让步程度不同。 比如,爸爸说:“你只能再玩五分钟,五分钟后回家!” 宝宝若哭闹不答应,“妈妈和爸爸商量看看,你可以玩10分钟。”
“你给叔叔阿姨表演一个,跳一个舞!”(或者“弹一下琴”)
然后大人在旁边自顾自聊天,敷衍地夸奖几句。 孩子是有自由意志的孩子,不是马戏团成员,去学琴学跳舞也不是为了取悦成年人,你的不尊重会影响她的学习积极性,或者让她急功近利地认为学习只是为了表演,自己高不高兴不重要。 这是不是违反了当初送她去学琴的初衷? 同样,我也反对朋友亲戚爸妈爷爷奶奶——逗孩子的时候建议孩子
“来,给叔叔阿姨笑一个!”
千万别教孩子为了笑而笑
。
“听话!”(你这孩子太不听话了!不乖!)
凭什么要孩子听话?是你的话有道理,还是就因为你是成年人?你高大你就赢? 这样你就是在给孩子性格里添加刚愎自用的因素。
“咱们可得斯斯文文的,不能这样玩儿,多脏啊,弄湿衣服看我不打你屁股!”
孩子自由的童年重要,还是你多洗两件衣服重要? 斯文在于思想与谈吐,和痛快地玩有什么冲突? 海边沙石泥土比起医院走廊和商场转盘的那些华美栏杆来,干净多了!
“你不听话,我就不喜欢你了,爸爸妈妈也不喜欢你了!”
这是威胁,是情感敲诈勒索,他会形成这样的观念:不能说不,不能提出不同意见,提反对意见意味着对方会生气,关系破裂,意味着抛弃。
你怎能怪他有不正确的人生观和思维行为模式?怎么能怪他在与人相处的时候,难以接受不同意见,只要有人辩驳自己,就觉得否定了自己的价值? 允许他们“不听话”,培养孩子的独特性,鼓舞孩子发表意见,耐心地讲道理,平等地协商,就培养了孩子良好的社交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克劳德和唐森博士提出,三岁的儿童应该已经掌握一下处事原则: 1. 与他人建立亲密的感情联络,但不至于因为分离而丢掉自我,放弃自由。 2. 对他人说适当的“不”,而不必担心失去对方的爱。
3. 接受他人的拒绝,而不因此冷落对方。
小时候很讨厌医生检查喉咙的时候叫我说“啊”,然后掏出一个木片对我的喉咙指指戳戳。
泱泱爸说:“每人的喉咙有颗小珠子,发出声音的时候,小珠子会弹出来哦,医生请你张开嘴巴,是要检查你喉咙里的小珠子有没有发炎。”
说罢张开嘴让我看,咦,真的呢!我挠挠头:“可是,说啊好傻啊。”
他又说:“说啊可不是说着玩的,你要‘啊’一声,小珠子才能弹出来,让医生看见啊,要是你小珠子受伤了,就不能说话唱歌了哦……不过你要是不想出声音也可以——有个小办法…… 你看”,他张开嘴做了一个‘啊’的动作,但没有发出声音。:“你看,小珠子也可以弹出来,医生叔叔能检查到,就不介意你是否发出声音了啊”。我检查喉咙的时候,就作个‘啊’的动作,不出声,医生果然没有要我一定发出声音!
后来每当在医务室看见小孩被父母拍打着:“快,张开嘴巴,说‘啊’!”——比较倔的孩子宁可被拍哭也不出声的时候,我就觉得,啧啧好可怜。
而要是父母从未这样威胁过孩子,孩子从别的孩子那里学,回家和爸爸妈妈说“你不给我买玩具,我就不爱你了!”之类的狠话时候,
你要告诉他:“你爱不爱我,不会影响我的决定和行动,你永远不能这样要挟我,无论你爱不爱我,我都是一样的爱你。”
让小朋友确认爱的首要原则:真爱是无条件的。
“这坏地,坏台阶!奶奶打它,都怪它,坏地,让宝宝摔交”!
这样下去, 我保证你的小孩子八岁之前就学会推卸责任了, 很快很容易。
“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去当卖菜的”叫清洁工人“掏下水道的,扫大街的,扫垃圾的”
叫邮递员“送信的”,叫服务员“端盘子的”“乡下人”等——阶级、种族歧视的语言。
孩子会遇见各种各样的人,而礼貌,只有一种。 “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取决于对方的文化程度和语种,目的只是为了便于沟通。
“我生气了!”“爸爸妈妈生气了!”
这也是威胁。
“你这样不是好孩子!……是坏孩子!
不应该做的事情好好说,没有“好孩子”和“坏孩子”,只有“好行为”和“坏行为”. 你没有权利攻击孩子的人格,即使在教育他矫正坏习惯的时候。
“你有完没完啊,还没个消停了。”
“你有没有搞错?”
“我和你说话,你听不见吗?”
与儿童交流要直接,就事论事。 此类话语,儿童听了不明所以——他们会很疑惑,不知道你说的什么意思,后来……就麻木了, 从开始的惶然无措变成饶有兴致地看你歇斯底里失控的样子。 语言暴力也是暴力。
“你是哥哥,你要让着她!把玩具让给弟弟妹妹!”
以小为原则的话,他可以抢他哥哥姐姐的玩具喽? 这个问题上,很多爸妈有双重标准。 他和别人抢,爸爸妈妈说:“你怎么能不礼貌,抢别人玩具!” 别人和他抢,爸爸妈妈又说:“让给小弟弟玩一下吧,那么小气!” 令宝宝无所适从。 你可以培养孩子照顾弟弟妹妹的自豪与责任感,但是不能强迫他们受着委屈把玩具让给弟弟妹妹,谁先拿到的玩具就归谁,另外一方等待,不要劝说一方分享或者抢,抢到的要归还。
“天天打你,你去给我打回来!”
孩子们之间有冲突时,切忌以仲裁者自居,要知道,孩子们的攻击大多数不是恶意的,只是在用肢体认知这个世界,动不动让自己的孩子认为自己是受害者,那他以后会很努力地去寻找伤害的。“你喜欢天天的玩具,那你拿一件自己的玩具和天天交换着玩,看他是否同意,好不好?”这句话,可以说。
“你看那谁谁谁,比你乖,(聪明、能干等等),你怎么就不能像人家那样!”
现在教他们模仿和讨好别人,太早了一点,先养成不卑不亢的性格,才有能力发展其他。 “让丈夫迅速远离你的最好方法是拿别人与他比”,这个格言对孩子也适用.
“饭饭、脏脏、球球、裤裤、车车”等。
语言能力会下降,教给物品正确的名称,例如“那是一棵梧桐树。”“那是一部别克车”,而不是“那是一棵树树……”
“羞羞脸,真不害羞”“没羞,笨蛋,又尿裤子了,真没出息!”
这不是他的错,孩子的括约肌还没发育成熟,根本没有控制的能力。 另外一句
“你就在这里随便尿吧”也
不对的,尿裤子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而,即使是小孩,也没有随时随地排泄的权利。
我同情那些一时找不到厕所的人,大人小孩都难免碰上这样的尴尬,如果能找到隐蔽的地方,未尝不可。 但排除了这些客观原因后,有很大一部分成人认为孩子光天化日之下制造污物是正常的事情——人来人往的马路边、游人如织的公园里、台阶上……教会孩子要有羞耻心,不是这么困难的事。 前一种方式,过分打击孩子,容易导致孩子的心里压力过大,憋着不肯去上厕所,影响正常的排泄。 后一种呢,让我们反思,怎样培养孩子的羞耻心、隐私感和自我保护意识。
“来,老师教你”或者“你这样做不对,积木不是这样搭的,我教你怎么做。”
孩子可以独立完成一件事情,我们为什么要给他不必要的帮助呢? 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阻止孩子探索、动手做事情,孩子的动手能力会退化噢,也容易落入已有的窠臼,不易创新。
“你怎么就不好好吃饭,每顿要给我吃足两碗/三碗!”
把孩子吃饭任务包揽到自己身上,剥夺孩子自主权,把吃饭这充满愉悦气氛的活动变得紧张万分,逼着孩子一定要吃到自己认为满意的分量才罢休。 没有哪个孩子宁可饿着自己也不肯吃饭。成人不要剥夺孩子对于吃饭的享受和天生本能的饥饿感。 孩子不能从进食活动中享受快乐,只感觉到精神压力,会厌烦吃饭——而孩子不能掌握吃饭的主动权,就逐渐丧失饥饿感。 让孩子自己吃,别怕他们会把衣服和餐桌弄糟——别端碗到处喂,吃不吃饭是孩子的选择,不是大人的任务。孩子有时吃多些有时少些,只要综合营养平衡,一顿少吃几口没什么。
“这个呀,是天上的神仙,把小宝宝放在了大白菜的菜心里了,然后你爸爸妈妈去捡了回来,就有了你。”
当不能回答孩子的提问时,坦白地告诉孩子“我不知道,咱们去查一查书”,不要编造理由、神话、故事来欺骗孩子。 哪怕他这一刻接受你的理由,将来他了解事实的真相,很影响你的信用度。
关于敏感话题
“男人和女人结婚后就会生孩子?” “男生女生玩亲亲就会生孩子?” “妈妈我从哪里来?” 这些问题,没有严格定义、逐字逐句的标准答案,每一位父母需要根据自己的信仰、理念、文化背景、家庭环境以及对待性别、性教育、性文化、性意识等等的态度,做出相应的反应,跟孩子进行自己认为合适的沟通。 只有建议和原则:
一,
平静地、自然地给孩子最真实、最直接地回答。无论孩子多小,只要他能提问,他就能接受符合他年纪最直接的答案。
(《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小巫) 比如我的做法是,给孩子看一颗黄豆泡水的成长过程,小苗苗一天天长大,比原来体积大上好多倍,宝宝知道自己也是妈妈肚子里一粒小种子,长啊长啊,长了九个月,妈妈肚子盛不下了,在医生的帮助下生出来。而一开始,不是医生切开妈妈肚子把宝宝放进去,而是爸爸通过身上的秘密通道放进去的。这样,他获得足够的讯息就不会再追究——妈妈们也不必提供更多的详情,这年纪他对“性”并不感兴趣,只是想知道宝宝怎么制造出来。 但做好准备, 等他再大一些, 需要了解更多事情时,一旦提问,你会提供确切回答。 二,
最关键的,不在孩子问什么,做什么,而在于父母的态度,态度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性别意识、自我评价、对待性和生育的态度,也影响他的择偶、爱情、婚姻生育和幸福。
(《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小巫) 你认为性是羞于启齿、秘而不宣的事情吗? 当别人或孩子提起关于性别与生殖的话题,你会有很强烈的反应吗? 这反应是发自内心的,还是你觉得如果不这样大惊失色、勃然大怒,别人会认为你不正经? 三,
正确地称呼所有的器官,民间昵称容易给孩子造成混淆,也大多带有猥亵粗鄙的意味,正确的称呼让孩子对自己的身体肃然起敬,给他们科学的、正常的、自然的感觉。
(《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小巫) 让他们觉得这和鼻子眼睛一样,是需要保护、不能随意玩弄伤害的器官。而父母要统一口径,给孩子大相径庭的回答让他们无所适从。 四,
让孩子对此感到愉悦,无论用什么方式沟通,你必须让孩子感觉温暖,感觉自己是爸爸妈妈爱的结晶,爸爸妈妈对孕育自己的过程充满温馨回忆,对自己的性别感到幸福自豪,对自己将来也能做父母感到快乐。
(《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小巫) 孩子迟早会接触这些话题的:“爱情、自尊自爱、自我保护、怀孕、堕胎、流产、避孕 、月经、遗精、性道德、婚姻、婚前性关系、婚外恋、离婚、忠诚、责任、尊重、试管婴儿、同性恋、乱伦、强奸、女性运动、女权主义男女平等”… … 相信每位父母都愿意做好准备,当孩子需要答案时,他们来找你,你不会呵斥、耻笑、回避或者勃然大怒,而尽量提供科学、准确、自然、坦率的回答。以免他们从其他渠道获得不准确的讯息。 若我们的孩子在最渴求性知识的年纪,父母,老师,社会——所有的出版物,都“纯洁”得吓人,为了“保护青少年”自动竖起电网和篱笆,所有康庄大道都堵死,他们只能借助盗版书、盗版VCD、低级笑话等等来了解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理解。 那时他形成“性是极其暴戾、低贱、污秽、不能见人的。”的观念,绝对不是他的错。最严厉的禁制,总带来最无耻的罪恶。 简泱泱2009.04
参考资料:松田道雄《育儿百科》、小巫《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耶鲁大学儿童研究中心家长指南》.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