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小羽同学的语文胡乱读 [打印本页]

作者: secretgarden114    时间: 2009-5-16 07:18
标题: 小羽同学的语文胡乱读
      这学期,小羽学校开始要求背古诗了,他们汉语老师给发了一张卷子,有20首唐宋诗,老师说了,背完这张卷子再到老师那里换更多的古诗卷子,看谁背得多。我大概看了一眼,好像就是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里作品,都很简单,于是抽空就让儿子读一读。不过想让小羽同学死记硬背什么东西是不太可能的,鉴于以前他读《论语》的教训,我还是由着他胡乱读了,只要他喜欢,怎么读都行。为这个古诗胡乱读我准备了这些材料:
      1.小学生必备古诗80首,宝贝听故事里下载。
      2.儿童古诗flash99首.rar,
http://www.rayfile.com/files/4f9200a1-419d-11de-a3e8-0019d11a795f/
      3.唐诗三百首,忘了哪里下的了,如果有人要,我再找。
      4.唐宋名家诗词故事-唐诗篇[mp3]70集,rayfile,
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hp?tid=146718&extra=page%3D1
  【原创Ray永久】唐宋名家诗词故事-宋词篇[MP3],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hp?tid=151985&highlight=%CC%C6%CB%CE%C3%FB%BC%D2%CA%AB%B4%CA%B9%CA%CA%C2

    文本我都打印了,书桌上放几张,我的手袋里放几张,随时准备献宝 ,一般是晚上临睡前或者上学时在车里用一用,每次让儿子读一首诗,也就五六遍。他读第一遍时,我会给他正音加几句解释,解释很简单,一般是关键词和作者介绍 ,这么过一遍,他读第二遍的时候就轻松加愉快了。

     音频和动画呢,flash我曾经在早晨他起床前放过,也不知道他听进去多少,可能我看得比他要多,他好像没有主动要求看这个动画。用得最多的还是那个唐宋名家诗词故事,我把它拷进手机里,吃饭和坐车的时候听,儿子有一阵子特别迷这个,他也就是听个热闹,对诗人有点感性认识,知道一下这些诗词大家的逸闻趣事。听过以后,我们一家三口七嘴八舌地八卦一下,抒发一下各自的感受,他爸对诗人们的特殊性格比较感兴趣,王勃不通世故人情,一生倒霉,李白大大咧咧,胸无城府,晚景也很凄凉,这些人的坎坷遭遇经常让他叹息,小羽则对诗人们小时候的神童表现很感兴趣,听的很入迷,他可能觉得诗人一定都是神童出身吧。

     总之,小羽同学读古诗不是那么正儿八经的,随时随地见缝插针地来那么十分八分钟,感兴趣了,我就给他多讲几句,再听点故事,来点扩展,不感兴趣了,就停几天。


[ 本帖最后由 secretgarden114 于 2009-7-20 06:33 编辑 ]
作者: secretgarden114    时间: 2009-5-16 07:34
这个楼 还会继续一段时间,不定期汇报进度,先扔个砖头,欢迎妈妈爸爸都来谈谈自家宝宝读古诗的经验、体会
作者: 珊珊妈    时间: 2009-5-16 07:56
真巧,早上睁开眼睛珊珊就和爸爸比赛背古诗呢,就是必背古诗80首里面的。珊珊老要超过爸爸,可珊珊爸爸这方面也是强项。所以每次小家伙总是无可奈何。
作者: 漂亮的小汽车    时间: 2009-5-16 10:10
丁丁五岁半会背二百三十首,
我个人比较喜欢这类东西,所以一有机会就会给他讲一通,
内容有古代的例如唐诗,宋诗,乐府诗,诗经,文言文
现代的主要是毛泽东的诗词我比较喜欢,气势恢宏,乐观向上.

学得最短的一首是易水歌,
最长的一首是长恨歌.
背得最快的是小池,二遍.
最喜欢的古诗是山亭夏日(总问我,妈妈你怎么不问我山亭夏日呢)
第一首文言文是拨苗助长

我教是比较杂,有时看了卧虎藏龙,射雕英雄传,也把里面的诗教给他.(潇洒江湖一剑仙,青冥宝剑胜龙泉......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金庸根据元曲改的)

以前是乱背,没目标,近期订了计划(500道古诗,一百首文言文)选用教材中学古诗文500首,文言文必读等.

没给他看过古诗方面的碟片,只听过论语三字经等.
一直都是我用一张大白纸写出来,读熟悉了
把诗内容按他喜欢的方式胡乱编个什么就讲了,
特难理解的字词讲一两个.
非常简单.

记得丁丁学到一百一十多首时,
因为在教他奥数,我把华罗庚写的两粒豆的诗打出来给他看,
看完让他按诗讲故事.
结果讲得八九不离十.愿意做相传代复代的豆.
看来真的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 本帖最后由 漂亮的小汽车 于 2009-5-16 10:11 编辑 ]
作者: dtxxm    时间: 2009-5-17 15:41
现代的主要是毛泽东的诗词我比较喜欢,气势恢宏,乐观向上.
同感
作者: 黑陶    时间: 2009-5-17 23:38
给楼主补充一个,唱唐诗mp3,也不错呢。

儿子这学期也是要求背古诗,范围相同,俺是给他先听歌,听两天之后,拿出诗来大体一介绍,他连背加唱就过了。然后听作者的故事,加深印象。
诗和歌本就不分家不是?
作者: jianhong727    时间: 2009-5-18 09:57
唱唐诗mp3这个能具体介绍一下吗?谢谢
作者: 黑陶    时间: 2009-5-18 12:38
记得也是在论坛上下的呢,童音,很亮,曲调很美的。
作者: 黑陶    时间: 2009-5-18 12:41
搜了一下,不知这个是不是
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 ... =%B3%AA%CC%C6%CA%AB

我有的是160首,共182M, 如果不同,大家又需要,再考虑上传。
作者: 漂亮的小汽车    时间: 2009-5-18 13:08
丁丁有专门的古诗记录笔记,
记录着他背过的诗。
一本一百首,现在已经是第三本了。

对于已经背过的笔记,
我会按一个月, 二个月,三个月,六个月,一年的频率给他复习。
一般是利用去幼儿园的路上,
一般三天也就是三个来回就可以复习完一本。

复习时我说名字和作者,他来接下面的内容。
孩子一直没有意识到这是背诵,
只是能接住妈妈的话,
自己觉得很好玩,很本事。

按熟悉程度分为五星,四星,三星。
复习就时就有重点,
五星一般二三个月才复习一次,
而四星或三星则每次复习时都要进行,
升级为五星后就改为二三个月一次。
五星进行过二三次后就不再复习了,
打算一年一次就可以了。

写了朝天子,喇叭
念了二三遍,
稍加提醒就能顺下来了。
有了背唐诗的底子,
背起元曲来,真是小菜一碟。


昨天给他讲了地球的半径,周长。
写出了毛泽东的送瘟神(一)(二)(计划之外)
孩子已经念过一遍,意思也明白了十之六七,
打算七天连念七遍,
估计周日他就能背诵下来了。


所以背诗绝不是仅仅记住,
关键是锻炼了孩子对文言的敏感度,
有了背诗的功底,
以后在文言文学习中,
相信孩子一定会事半功倍的。

当然,在锻炼了能力的同时也记住了诗词,
不是两全起美吗!

他多久能背下来一首诗,
我从来都不计划,
就是读,读熟了他就脱口而出了,
可能这就是幼儿园阶段背诵的好处吧
没有时间要求,
不象上学后背诵课文。

[ 本帖最后由 漂亮的小汽车 于 2009-5-18 13:13 编辑 ]
作者: woodhead    时间: 2009-5-18 13:56
看了小汽车的文章,佩服一下妈妈!
作者: 漂亮的小汽车    时间: 2009-5-18 14:29
原帖由 woodhead 于 2009-5-18 13:56 发表
看了小汽车的文章,佩服一下妈妈!


不用佩服,主要是妈妈想以后偷偷懒!
作者: chenpeter    时间: 2009-5-18 19:15
原帖由 漂亮的小汽车 于 2009-5-16 10:10 发表
丁丁五岁半会背二百三十首,
我个人比较喜欢这类东西,所以一有机会就会给他讲一通,
内容有古代的例如唐诗,宋诗,乐府诗,诗经,文言文
现代的主要是毛泽东的诗词我比较喜欢,气势恢宏,乐观向上.

学得最短的一首 ...

丁丁现在几岁呀!丁丁好厉害啊!既然有这么好的基础,让丁丁试着写写诗歌。我认识一个小朋友今年上四年级了,他从小的时候家长没有刻意的教过他,也能背很多诗词之类的东西。七岁的时候开始自己写诗,开始的时候也是乱写,但是在后来可就语出惊人了!
这里有一首是他上二年级写得诗:
                                    绝句. 题画
                                聚宝盆下群虾欢,
                                溢红焰上独蝶闲。
                                水流叶舞虾尾摆,
                                风静含直蝶翼弹。

这个小孩的作品有很多都被刊登到《新歌诗系列丛书》里。

最后期待丁丁诗歌作品哦!
作者: secretgarden114    时间: 2009-5-18 19:46
趁热打铁,今晚我们小羽又读了一首《春夜喜雨》,诗很简单,但看的是flash,小动画做得挺美的,尤其是读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时,两艘小船悄无声息地划出来,船上有点点烛火,哎呀,画面美极了,儿子乐得反复地点诗句的红字,看着注释,体会着江船火独明的美好意境。小家伙读了五遍,第一遍跟读正音,有点磕磕绊绊,第二遍好点了,第三遍、第四遍就开始油腔滑调了,又拿出来他惯用的小羽读诗法,语速飞快,音调抑扬顿挫,唱歌一样,可惜是现代节奏。
我敲字的时候,他正在旁边看少年报,一会儿读“细菌电池”,一会念“克隆骆驼”,非要和我分享,弄得我总是分心,以至于这些文字不成样子,大家凑合着看吧。我以身作则勤奋更新,金凤凰们快快飞来吧。

[ 本帖最后由 secretgarden114 于 2009-5-18 20:01 编辑 ]

[儿童古诗flash75首]38 春夜喜雨-00001.jpg (16.97 KB, 下载次数: 7)

[儿童古诗flash75首]38 春夜喜雨-00001.jpg

作者: 珊珊妈    时间: 2009-5-18 22:17
珊珊每周一次背古诗的课,今天读的是长歌行,我只希望她能记住“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就行了。读诗就由老师监督了,没给她弄音频、动画之类的。每周一次校本课,由校长太太亲自教弟子规。我抽空给她读读散文、童诗之类的东西。珊珊读诗真是没啥可记录的,细水长流,我就偷懒放在你这儿了,免得开楼不好打理了
作者: 漂亮的小汽车    时间: 2009-5-19 14:03
标题: 回复 #13 chenpeter 的帖子
丁丁现在五岁零二个月,没到五岁半。
今天早晨复习长恨歌,
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指出一一对应的字词,
又接着在别句里找,

我觉得当孩子背记诗记得熟了,
大人稍加点拨,
他会自己总结出许多东西。
可能熟练到一定程度会升华吧。

丁丁没写过诗歌,
看过几首儿童诗,不多。
但他会用诗的形式编迷语给我们猜。


我想
在孩子小的时候把值得记的东西放一些在他头脑里,
对他以后会有帮助的。
作者: 小臭乖    时间: 2009-5-19 20:04
我家小朋友六岁,刚刚背完唐诗三百首(大概二百六十首左右),现在正在从头复习,我们室利用早上起床后得十几分钟复习的,下一步准备背古文观止。
利用早上还背了一些散文,象朱自清的《春》和《荷塘月色》;贾平凹的《池塘》、冰心的《笑》;徐志摩的《雪花的快乐》等
作者: 漂亮的小汽车    时间: 2009-5-19 22:05
标题: 回复 #17 小臭乖 的帖子
建议老舍的<猫>小朋友非常喜欢.
作者: 心香如意    时间: 2009-5-22 08:11
我已准备了唐诗三百首,先带拼音打印了20首,让他每天早上上学时在路上啃读一下,如果坚持下来,应该是很有收获的。。。
作者: 漂亮的小汽车    时间: 2009-5-22 10:09
5月18日给丁丁写了毛泽东的七律送瘟神(一)(二)
今天早晨丁丁背着说了一遍,
就走过去把纸摘下来。
4天只读了四遍,
一遍只用二分钟。
幼儿的无意识背诵能力真的超强。


过程是这样的,
先打印出来,字大一些,贴在墙壁上。
第一天,我读一句,他跟读一句,一起看着。二分钟不到。
第二天,我先讲血吸虫,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然后一起看我读一句,他读一句。
第三天,我讲了瘟神是什么,华伦是谁,顺便又讲了舜尧(他以前听过舜尧禅让的故事)一起看我读一首,他读一首。
第四天,我们一起看了对称的几句,然后他自己读(一),(二)。
第五天,早晨,告诉我已经能背下来了,背诵后,自己揭了纸。
作者: Adeley    时间: 2009-5-27 10:00
跟着漂亮的小汽车家的小弟弟学点宝贝吧!

昨晚也让丫头背了《易水歌》。发现自己背课不充分,讲不出为什么叫《易水歌》(此为其一)。问丫头听说过荆轲没有,丫头说没听说过,试着解释,却发现自己除了“荆轲刺秦王”五个字外基本上说不出什么来。
作者: secretgarden114    时间: 2009-7-20 06:42
这个楼好久没更新了,惭愧。暑假来了,准备把小羽的语文学习都放在这个楼里,杂七杂八的什么都有。主要分这么几大块儿:
1.论语复习。《论语》都快忘光了,用这个假期复习一下,继续进行解读。前天复习了第一章。
2.古诗朗读。准备了焦晃朗读的唐诗宋词。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 ... hlight=%BD%B9%BB%CE。因为小羽读古诗词没有感觉,就那么随便读,也享受不到朗读的乐趣,所以增加了这个内容,希望技能解决朗读问题,又能多背一点古诗。
3.买了《亲近母语:日有所诵三年级》,准备读一读美文,画点好词好句,该抓他的作文了,不读一点这方面的读本,写作文的时候用词就不够准确传神。
作者: 泽楷妈    时间: 2009-7-20 15:24
支持更新,学习再学习。
作者: secretgarden114    时间: 2009-7-21 06:14
实践证明,把语文学习时间安排在晚上是错误的,安排在小羽滑板散步回来以后就更是大错特错了。
昨晚我们母子散步回家已经将近20:30,不得了了,再不拿书就该睡觉了。我急忙摧着小羽继续复习《论语.学而第一》,读了五遍,他的哈欠可不只五次,读的还无精打采的,像霜打的茄子。经我一声棒喝,他才精神了一点,开始认真读。可是读着读着他就玩起了花样,手里拿着铅笔,背一段用笔画一下,读完五遍之后,这一章都被他画满了,也就证明他都背下来了。天,以前他就能背的呀,我被他搞得哭笑不得。

古诗朗读:《山中问答》。这是比较短的一首,为了不耽误他睡觉,还是少读一点吧。

山中问答(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杳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

焦晃的声音低沉,有磁性,又充满着沧桑感,听着真有味道啊。这首诗再让小羽一读,哈哈,味道就全变了,这小子嗓子尖细,还嬉皮笑脸的,怎么读也读不出这种味道来。
作者: secretgarden114    时间: 2009-8-15 05:15
这个楼开得有点名不符实了,眼看孩子就要开学,这个中文学习始终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我都不好意思更新了。盘点一下,这段时间,就背了几首“疯狂背古诗”里的诗,焦晃朗诵诗只在早晨放一下做起床曲了。坚持得最好的也就是复习《论语》了,最近每天都读一点,但进展很慢,才读到第三章。最近还翻出了尘封已久的古典音乐CD给孩子在音响里放一放,现在放的是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小羽听了说:着曲子咋这么耳熟呢。天,这些CD在他七八岁的时候天天放啊。
作者: 33leo    时间: 2009-10-30 16:43
哇,现在的小孩太厉害了!!
作者: secretgarden114    时间: 2010-1-5 17:22
再来更新竟然是寒假了,惭愧呀惭愧。小羽的语文是该抓一抓了,这几年都在放羊,没太管,结果他的语文能力真是不太乐观。阅读量不说了,很大很大,但读的书多不等于语文能力高,他的语文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写起作文来,词语贫乏,平时看的那些好词好句不知道都跑到哪里去了。看看他的平时测验,错字、错词也是比比皆是,基本功不扎实。基于以上的情况,我想在假期给他补补。初步打算分这么几个步骤:
1.字词句章训练,以萤火虫快乐语文系列书为主,书比较多,我还要筛选一下。因为小家伙比较讨厌做题,所以我就弄一些有趣的练习吸引他一下。
2.古文观止学习,这个是受咱们园地里zty先生的影响,学几篇试一下,以诵读为主,解读为辅。这个不敢太强求,看小子的接受能力
3.论语复习,一二年级已经通读过几十遍了,如果再不复习就要彻底忘光了,所以也要安排时间。
作者: secretgarden114    时间: 2010-1-5 17:31
今天早晨有点时间,于是《古文观止》上场了。怕儿子一看古文就反感,我就哄着儿子说:“儿子,妈妈给你讲一个历史故事好不好?”儿子最喜欢听故事了。于是我就给儿子讲了《郑伯克段于鄢》,这篇短文我当年学过,讲个大意还是没问题的,但是讲的过程中,这小子总是问东问西,左打岔右打岔,所以我讲了半小时才讲完。讲完故事,我很严肃地告诉儿子,从今以后,咱们每天都要抽出时间来学这些经典的历史故事。儿子不怕我骂,就怕我严肃,呵呵。
接下来就是放音频,白云出岫朗读版,主要是正音。儿子拿的是大字体的原文,可以很方便地在上面注音。接下来就是妈妈版的朗读,让儿子看看老妈我的朗读功力,最后才是儿子上场。
作者: 土拨鼠妈妈    时间: 2010-1-5 18:28
在语文楼里潜水很久了,1122爸爸的楼、欣欣妈妈的读书楼、各种语文资料等等等等,潜水越久,越感到语文如烟波浩瀚、无边无际,字、词要抓,句子要抓,阅读要抓,要背诵美文,要阅读古诗文。。。。。。,剪不断,理还乱啊。偷懒的想法,最好小羽妈妈能先理个头绪,我就跟在后面学习了,
作者: secretgarden114    时间: 2010-1-5 20:06
我这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自己琢磨着来。我以前的打算是,字词句章不教,都交给学校了,我只管给他找书看,最重要的是要给他打好古文基础。现在看有点不行了,学校教的汉语太简单了,再加上孩子学得也马虎,所以我多少要给补一补。

今晚,趁着有点时间,我们娘俩一起读一读“萤火虫快乐语文系列”,挑了三本书,
一本是<成语奇趣屋>,完成了1-4页,第一页是看图写成语,儿子一看这种成语之间夹着小图的题就乐了,抢着做完了,做完之后还造句,大部分造得不错;二是看字型,猜成语,也很简单,造句也顺利.
第二本是<词语万花筒>,第一页是一加一还是等于一,其实就是把意义相同的两个字组合成词,比如温和暖.儿子做得不错,当然这个是有点简单.
第三本是<文字变装秀>做了第一页部首躲猫猫,第一个类型是欢乐列车,就是把相同部首的字写到同一组列车上,挺好玩的,儿子找了三种部首,挺顺利.

[ 本帖最后由 secretgarden114 于 2010-1-5 20:08 编辑 ]
作者: secretgarden114    时间: 2010-1-7 08:35
昨晚,继续进行《成语奇趣屋》,no.14页,一做题问题就来了。

题型很有趣,就是在空格里填进适当的数字,它们不仅会变成完整的成语,还会成为正确的数学算式。例如:四舍五入--三心二意=一波三折,好玩吧?小羽也觉得好玩,兴致勃勃地做起来,这么一做他才发现,自己原来有这么多不会的成语,有好多都是自己“计算”出来的,人家都是从左到右计算,他呢,实在不会了,就从右往左推算,弄得我哭笑不得。

比如,  小无猜--    见如故=      视同仁,他知道一视同仁、一见如故,但不知道两小无猜,所以就从左到右来推算,结果还真能算对。

说笑归说笑,问题还是很严重地,小羽的成语掌握得太不好了,还要强化一下呀。
作者: secretgarden114    时间: 2010-1-9 09:53
昨晚,继续读《郑伯克段于鄢》,朗读5遍,这几天就忙着正音朗读了,现在再听他的读音,觉得语音语调都好多了,听着顺耳,不别扭了,朗读效果开始显现出来。不过,读的过程中,小羽还是好问多动,他问题实在太多的时候,我就让他读注释,看译文,堵住他的嘴,不然他的思维一发散起来,整个晚上都能给你占了。
     受zty的影响,我也弄了一个教案兼考核卷子出来,想让小羽尽量把文章多消化消化。现在把它贴出来,请同学们给指点一下。


[ 本帖最后由 secretgarden114 于 2010-1-9 10:00 编辑 ]
作者: secretgarden114    时间: 2010-1-9 09:59
文章结构分析

可分成几大部分

1.        第1段交代出场人物身份及亲疏程度。简洁自然,言简意赅。

2.        第2--4自然段:简要介绍段的野心不断膨胀过程,最终导致了“郑伯克段”。这一部分是文章重点,用浓墨重彩描写之。人物塑造非常成功。

庄公为贯穿始终的人物,性格随着事件的发展渐趋丰满,典型对话:姜氏欲之,焉辟害——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无庸,将自及——不义不昵,厚将崩——可矣

3.        第5自然段。史书对这场兄弟之争的评价:段,不弟;伯,失教也

4.        第6自然段。庄公母子和好如初——不及黄泉无相见也的故事

庄公赋诗: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姜氏赋诗: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文章拓展
看《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里的《春秋故事》之《兄弟相残》。
作者: secretgarden114    时间: 2010-1-9 10:04
《郑伯克段于鄢》课文考核


一、生词注音、释义:

1.寤生           2.亟           3.岩邑          4.虢叔             5.叁   

6.鄙             7贰           8.廪延           9昵             10..缮

11.鄢            12.崩          13.不弟          14.成颖           15赐

16.羹           17.遗            18.阙           19.隧          20.泄泄

21.施           22.匮

二、阅读理解

1.        郑武公、武姜、郑庄公、共叔段 四人之间的关系

2.         他们有多少个名字

          武姜:

          庄公:

          段:

3.他们是谁:

        祭仲:

         子封:

        公子吕:

       颖考叔:

三 列出你最喜欢的名句

      1.

      2.




[ 本帖最后由 secretgarden114 于 2010-1-9 10:18 编辑 ]
作者: lpxjj    时间: 2010-1-9 13:39
这个实在太好了,宝贝总不喜欢背,下了让他试试,谢谢你
作者: chnwy1    时间: 2010-1-9 15:00
不由得想起我电脑里下载的80首唐诗。。。
作者: tiantianli    时间: 2010-1-10 23:59
看了小羽奥数楼,受益匪浅,跟过来继续学习。现在每天早上送孩子上学路上就放她们发的古诗词mp3和她们的课文朗读,孩子还比较喜欢,背起古诗来明显速度快了,朗读课文的时候也带感情
作者: secretgarden114    时间: 2010-1-11 05:04
原帖由 tiantianli 于 2010-1-10 23:59 发表
看了小羽奥数楼,受益匪浅,跟过来继续学习。现在每天早上送孩子上学路上就放她们发的古诗词mp3和她们的课文朗读,孩子还比较喜欢,背起古诗来明显速度快了,朗读课文的时候也带感情


说起这个来我就觉得惭愧,奥数楼我很久没更新了,主要是因为他在这方面已经不需要我操心了,用不着我辅导,所以也就偷懒了。古诗也坚持得不好,暑假下载的到现在都没读完呢,寒假到了,我们又有了新的目标,所以这个古诗总是要给别的东西让路,以后还是要见缝插针地安排一些。
欢迎你常来。
作者: secretgarden114    时间: 2010-1-11 05:14
昨晚,抽空又做了一页《成语奇趣屋》,P10:智猜成语。小羽最喜欢猜谜了,这道题正合他意。有两三个他没猜出来,猜完之后我们又互相考了一遍。
1.什么样的人最勇敢——胆大包天
2.什么样的人最畏畏缩缩最可怜——胆小如鼠
3.什么样的腿是最长的腿——一步登天
4.什么样的胃口大无边——气吞山河
6.什么鸟儿在哪儿最显眼——鹤立鸡群
5.哪里的鱼儿命运最悲惨——釜底游鱼
6.何处弄斧不自量——班门弄斧
7.何处学步是笨蛋——邯郸学步
8.哪里捞针是空想——大海捞针
作者: secretgarden114    时间: 2010-1-11 05:26
昨天,当当上买的两个版本的《古文观止》到了,很喜欢。
一本是中华书局出版的,上下册,版式设计是竖排繁体,仿古的四周双边,鸟丝栏行格,疏朗清晰,正文仿宋体,句间评注用双行小字,朴雅精致,这本我用。里面的注释古雅精当,适合父母读。
一本是 岳麓书社的言文对照版。给小羽用的,简体字。纸张很薄,虽然是精装,但用纸、装帧、排版就没那么好了。好在正文字儿比较大,不伤眼睛。注释比较详细,也有译文,可以供孩子参考。
作者: secretgarden114    时间: 2010-1-11 05:40
     一大早起来备课,让孩子学习,自己也不好意思偷懒,事先总要做点功课。今天开始学《周郑交质》。先听了几遍音频,给生字注音。你别说,第二段里真有不少字儿不认识呢。比如这一段:“涧溪沼沚之毛,苹蘩蕰藻之菜,筐筥锜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而况君子结二国之信,行之以礼,又焉用质!《风》有《采蘩》《采苹》,《雅》有《行苇》《泂酌》,昭忠信也。”
       注音之后看注释,先看言文对照版的,然后再看中华书局的,如此反复几遍心里才有点底。说来惭愧,以前我上学的时候读《作品选》是挑着读的,一直偷懒,现在可好了,从头补课了。
      原典弄得差不多了,稍微拓展一下,再看看《东周列国志》里的故事,有了,第五回 宠虢公周郑交质助卫逆鲁宋兴兵  讲的就是这段历史,这里有在线阅读:http://gz.eywedu.com/zhouzhoulieguozhuan/004.htm。讲正文之前小羽要听故事,正好网上查到了一篇比较好玩的白话改编版,在这里:
http://tieba.baidu.com/f?kz=68131268

[ 本帖最后由 secretgarden114 于 2010-1-11 05:43 编辑 ]
作者: tiantianli    时间: 2010-1-11 10:15
天涯上的煮酒论史,有些帖子白话历史还是挺有可读性的,不过有些和我们正史看到的有出入,有些史实之中又夹杂了作者的推论和评价,与我们曾经学过的历史有冲突。如果孩子能正确理解,倒是可以看一下:)
作者: secretgarden114    时间: 2010-1-13 09:20
      早晨复习《论语》时,小羽要求转到读《周郑交质》,可以理解,《论语》都是对话语录,比较深奥难懂,哪有《左传》里的故事好玩呢。
     刚开始,小羽蒙着大被,坐在被窝里要求我领读,眼睛半睁半闭,懒懒地,就是小嘴动动,真是舒服得很哪,颇有一点魏晋名士之风。领读的时候我故意逗他,每次都是连读几句,读到句号才停,他要非常认真地听才能完整跟读,一两遍下来,他竟然跟得很溜。我又换了花样,读到难句的时候,故意读得声情并茂,文采飞扬,小羽的好胜心被激发起来,一读到“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之?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苹蘩蕴藻之菜,筐筥錡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於鬼神,可羞於王公,而况君子结二国之信,行之以礼,又焉用质?”就要求自己背,背下来之后又一声叹息:“又焉用质?这是何必呢。”背到“《风》有《采蘩》、《采苹》,《雅》有《行苇》、《泂酌》,昭忠信也。”时,很注意自己的节奏,读完就会很得意地问我,”背得好吧。“ 哈哈,这小子能背诵了。

     最后,老习惯,复习《郑伯克段于鄢》,第一段可以背诵,后面不行,但很熟练。读的过程中,不时地告诉我,他喜欢“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不及黄泉,无相见也”“这样的名句。读到颖考叔出的”隧而相见“的主意时总是赞叹不已,他还生怕我不懂,很耐心地给我解释”掘地见黄泉“的含义,有意思。小羽的问题挺多,比如他问我,《左传》为啥不叫《右传》呢?我的回答是:“相传,《左传》是左丘明撰写的,如果他叫右丘明的话,估计他那本书就要改名叫《右传》了。”我这样说是不是很不学无术啊。读到“大都不过叁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时,也很感兴趣,总想弄明白先王为啥要这么定规矩呢。他数学好,对数字敏感。

   最后,他又掏出《林汉达历史故事集》之《春秋故事》给我扫盲,因为我太不像话了,连“夹谷之会”“鱼肚肠剑”这样的历史故事都不知道,他要给我讲讲,孔子是什么样的人,人家有多少本事,他不光有本《论语》,(论语不是他写的,小羽这一点没搞清楚),他还会外交呢。有点跑题了啊,我这里提这件事,就是想告诉大家,这套书真的很好,可以给孩子历史启蒙,还有一套适合孩子看的历史书《小学生领先一步学历史》。
作者: sydsgyh    时间: 2010-1-13 10:05
标题: 回复 #43 secretgarden114 的帖子
想请教小羽妈妈,《古文观止》,你们是按顺序学下去,每篇必学吗?我这几天也在自个儿研究,发现前面部分文字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小羽可能以前背过论语,有一定基础,所以上手快。我看1122的记录,他们好象是先学唐宋时期的文章的吧?越越的古文基础为零,他是三国迷,我打算从他特别感兴趣的三国时期的文章读起,如前后出师表。不过,前面的故事好多都是历史故事,孩子可能会比较喜欢,而唐宋朝的,虽然文字上简单些,但好多是散文,孩子又可能不喜欢。你怎么看?
作者: 土拨鼠妈妈    时间: 2010-1-13 19:28
不错啊,小羽的读经已有小成了。我们还在期末复习中,估计今天睡觉至少11点。
作者: secretgarden114    时间: 2010-1-13 20:33
原帖由 sydsgyh 于 2010-1-13 10:05 发表
想请教小羽妈妈,《古文观止》,你们是按顺序学下去,每篇必学吗?我这几天也在自个儿研究,发现前面部分文字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小羽可能以前背过论语,有一定基础,所以上手快。我看1122的记录,他们好象是先学 ...

回越妈:
你的担忧我也有过,而且犹豫了好几天,唐宋散文相对容易读一些,但篇幅也长啊,而且做妈妈的一样要事先做点功课,不能偷懒。但后来想到小羽对美文好像还没有感觉,所以干脆还是从周文入手,虽然古奥一些,但是篇幅短啊,再难也架不住十遍八遍地读啊,总会读熟的,用时也不多;再说,那些小短篇基本都是历史故事,如果能事先给他讲故事,做点拓展,他说不定不会排斥。我们家小羽接受得还可以,至少比读《论语》积极。你的想法挺好的,越越喜欢三国故事,那就从三国的开始好了,兴趣永远是最好的钥匙,找准了切入点,入门就容易了。咱们一起学吧,互相打气儿,加油。
作者: hbmiaomiao11    时间: 2010-1-14 10:43
小羽妈妈,又一个地方可以学习了!我才买了林汉达故事集,今天我自己看了五篇,很喜欢!
作者: lwgan    时间: 2010-1-14 16:35
不错
作者: tiantianli    时间: 2010-1-15 12:53
小羽妈妈要更新哦,等着学习呢
作者: secretgarden114    时间: 2010-1-15 19:53
原帖由 tiantianli 于 2010-1-15 12:53 发表
小羽妈妈要更新哦,等着学习呢

呵呵,这就来了。最近两天小羽被课外班给累着了,上英语课的时候只打瞌睡,羽爸又开始念经:孩子没有童年了,孩子没有童年了。所以我就没好意思再让小羽按时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怕落下个残害儿童的罪名。尽管如此,小羽还是学了新课文。

石碏谏宠州吁。第一天小羽就是正音和朗读,没有看详细的注解,所以他也讲不出什么有趣的“语录”来。我倒是发现了很多有趣的地方。看了在线版的《东周列国志》才发现,《古文观止》里选的这几段短文就是个引子,后面还有好多离奇曲折的情节呢,前两天我一直泡在网上看,自己也有点入迷。后来又看到一段赏析文章,写得真是有趣,在这里也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看看作者是不是很有幽默细胞。
赏析
  天下父母无不知溺爱孩子有害!但他们只知道有害而已,至于害有多深,害有多大,他们没有真正的了解。更不知宠禄过度是大恶之源。有宠则必有恶,近三千年前,卫国大夫石碏对国君庄公一家发出过最危险的警示!
  卫庄公是那个遥远的时代中最幸福的男人,身为国君,权势的满足自然不必过多夸耀,他的出名也许是因为他有一个历史上有名、美得倾国倾城的妻子。
  庄公的妻子庄姜,是齐东宫得臣之妹,姜姓,因为嫁了庄公,所以叫庄姜。因为生得太美,《诗经》中卫人因其而作《硕人》为证,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千百年来,对中国古代美女的一切泛美之辞莫高于《硕人》中对庄姜的描述…..庄姜到底有多美?
  春秋的时候,一个越国女子在溪边浣纱,手如柔荑,鱼儿见了这么美的女子,忘记了游水,结果沉到水下去了,这个女子好象叫西施;西汉元帝的时候,一个宫女以汉家公主的身份,远嫁到漠北的匈奴,在和亲的路上,天上大雁见到她凝脂般的肌肤,以为是和田的美玉,飞下来想要看个究竟…..这个女子应该是王嫱;三国时期,一个纤弱的女子被赋予了离间奸相董卓和猛将吕布的重任,风仪亭下,秋月当空,女子螓首蛾眉,愁云上锁,掩去了皎洁的月色,她自然就是貂蝉;唐朝开元年间,御花园中,一个宫中美妇,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百花为其她丽色所羞,一个个都低下了头。这是让三千粉黛无颜色的杨玉环!现代的女子,纵然可以在照片上留下千般美丽,万种风情,但是在我们经千年历百炼的文字中,保存下来的对倾国倾城之美的形容,在《硕人》中极矣
  庄姜没有能为庄公生下孩子,但这并不能丝毫影响这个王侯之家的完美,庄公的并不缺乏王国的血脉传人,其中比较出众的是后来即位的桓公和公子州吁。这时的庄公,无上的君权、不尽的财富、极致的美人,和美的宗室,芸芸的子嗣!登高一呼,其意气之盛,举天下之豪杰又有何人能与之相争!然而,庄公身后,即位的桓公,这个庄姜的养子,后来被庄公的另一儿子州吁杀害。而篡位不久的州吁,很快又为卫国有正义感的大臣们送上了西天!天堂到地狱的转变,源自庄公生前对儿子州吁的溺爱!文中讲述了公子州吁,有宠而好兵,公弗禁。文中讲述了大夫石碏对庄公进行了归劝,这次进谏非常有名,足以为天下父母引以为戒!成为教育后代的至上信条!
  石碏的谏言有三。环环相扣,入情入理。深入地分析了由导致灭亡的必然性。其一,骄、奢、淫、佚,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说明骄奢淫逸来源于娇纵溺爱;其二、受宠爱就会变得骄横,骄横就不会安于自己地位低下,地位低下就会有怨恨之心,心生怨恨就不会安分守已;其三,从此以后,地位低贱的就会欺压地位尊贵的,年纪小的就会想办法凌年纪大的,关系疏远的就会找机会离间关系亲近的,新的离间旧的,小的欺凌大的,淫乱的就会破坏有道德的。如此这般,祸事就注定要来了!

作者: secretgarden114    时间: 2010-1-15 20:17
      小羽最近的阅读方向有点新变化,他现在很喜欢看历史书了(青少版),以前可是很排斥的。而且他非常善于在学习的时候旁征博引,有时候都博得没边了,当然了,最后他还是能给你整合一下,每到这个时候我就不禁要惊叹一下,这劲头要是用在高考上,什么名校考不上啊。当然,这时也会显得我这个妈妈“特没文化”,我一般是一问三不知,一考就倒。比如,昨天他抽出一张游戏王卡,叫“死者苏生”,他让我猜上面的图案到底象征什么?我一看是一个“♀”形符号,马上坦白,宣布不懂,请老师公布谜底。小羽嗖地抽出一本书,书名叫《神鬼莫测的埃及人》,原来是《黑暗历史现场》系列之一,正是我去年给他团购的,当时就被他打入冷宫,说啥也不看。原来,那个符号是埃及的一个象形字,是“生命”之意,如果♀两边再各加一个类似的符号,那就是一个古老的埃及护身符,就是“保护生命”的意思。天啊,游戏王卡的制作者太有才了,竟然知道用埃及的象形文字做图案。幸亏我们家小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连玩卡片都能研究出典故来。
作者: tiantianli    时间: 2010-1-16 00:42
兴趣特别重要,我的古文没有强化过,都是老师课上交的内容,所以选了理科之后一度很是讨厌教科书上要背的枯燥年代,干巴巴的史实。反而是现在被口语化的讲述历史吸引,有一段时间就一直泡在煮酒论史里面看故事,写汉朝名将的虽远必诛,写春秋的,明朝的,宋朝的。。。也许不严谨,不过基本历史事件交代的还是清晰的,泡煮酒的时候我就感慨,要是当时历史书是这么写的,也许我选的就是文科了
作者: secretgarden114    时间: 2010-1-18 15:44
原帖由 tiantianli 于 2010-1-16 00:42 发表
兴趣特别重要,我的古文没有强化过,都是老师课上交的内容,所以选了理科之后一度很是讨厌教科书上要背的枯燥年代,干巴巴的史实。反而是现在被口语化的讲述历史吸引,有一段时间就一直泡在煮酒论史里面看故事, ...

就是就是,虽然我读的是文科,但也很反感中学里的历史课,那时侯哪有这么多有趣的历史书啊。时代真的是进步了。
作者: secretgarden114    时间: 2010-1-18 16:08
      到今天为止,《石碏谏宠州吁》全部学完,这两天除了诵读以外,还完成了全文理解和重点句子理解,这些基本上都是小羽自己看书搞定,我在旁边适当地点拨一下,不是不想多讲,实在是怕言多必失,讲错了反而麻烦,自己底气不足啊。

      重点是:骄奢淫逸,六逆,六顺的含义。
     有趣的是,查完骄奢淫逸的注释,小羽沮丧地说:“我骄奢淫逸了。”我忍着笑表情严肃地问:“为什么?”“因为我有时候很骄傲,今天还没有请示妈妈就自做主张买了游泳眼镜,太奢侈了。”
     吃饭的时候,小羽很自觉地站在餐桌旁给我布菜,我感动地说:“小羽真孝顺。”小建插话了:“你怎么不去孝顺你爸爸呢?”哼哼,这小子。。。小羽赶忙去给爸爸夹菜。。。哈哈,把爸爸感动得呀脸上顿时露出慈爱的笑容,好家伙,父慈子孝,六顺中占了两样。

作者: 土拨鼠妈妈    时间: 2010-1-18 20:56
感慨啊!小孩读经其实对父母的压力远大于对小孩的。这几天晚上,我家的在拼命完成老师布置的考前作业,而我则拼命在网上找各种各样的资料给自己打气,越看越心虚啊!光《三字经》,钱文忠教授的,刘宏毅教授的,钱文忠教授的还比较浅见易懂,那刘宏毅教授的,里面讲得有好多我都看不懂。    还有这个《古文观止》,书拿到手一看,我都要晕了,周文和秦文基本不知,汉文后才有眼熟的,六朝文后才倍感亲切。前面部分就靠小羽妈妈的了,跟着你的讲义走!
作者: secretgarden114    时间: 2010-1-21 10:13
      这三天在读《臧僖伯谏观鱼》。必须承认,小羽读这篇短文有难度,文字比较拗口、难懂。读之前我给小羽大概讲了一下这篇短文的内容,是用自己的话编成故事讲的,不然他可能会有畏难心理。
     我是这么讲的:藏僖伯是是鲁国人,当时的鲁国君主是鲁隐公,鲁隐公很喜欢看打渔,就像咱们现在有好多小孩喜欢玩电脑游戏一样,这个鲁隐公看打渔的瘾头很大,动不动就去,很劳民伤财。藏僖伯就去提意见了,他说呀,大王,您要知道君主做事也要有规矩的,不能太随便了。打渔的东西再好玩也不能用来做祭祀用的礼器和打仗用的兵器,您不用这么看重;您的责任是按照法度来统治百姓,做事就要合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嘛。如果您不这么做,天天看打渔,那么就要天下大乱了,您也就要over me了(小羽的口头禅)。藏僖伯看鲁隐公听得还算认真就接着劝,为了百姓拥戴,您一年四季去打猎就要赶在农闲的时候,不要耽误人家种地。(讲到这里,小羽连忙插话,就和人家一天喝三次茶一样,早茶加很多糖,中午茶加糖减半,晚茶不加糖。呵呵,小羽说的和这个也不挨边呀);
       我接着讲:您该做的事情多了,比如每隔三年要搞一次大型军事演习,演习完了去宗庙祭祀一下,然后再摆酒庆贺,做这些事情是为了懂得国君应该懂的礼,用古人的话说就是:昭文章,明贵贱,顺少长,习威仪。这个就和《石碏谏宠州吁》里石碏总结的六逆,六顺差不多,都是国君该懂的道理。大王您想,打猎打的鸟兽有什么用呢,它们的肉不能用作祭祀,它们的羽毛不能打兵器,您以后就别打了。(
小羽又插话了,羽毛可以做箭尾呀,还是有点用的。我说:用处不大,当时的人都用重兵器,穿盔甲,手执刀枪,都是金属材料。)至于打渔呀这样的事情都是各级官吏掌管的,不用您操心。鲁隐公听了有点不好意思,就说:其实我是去边境巡视一下,不是为了看打渔。其实他过后还是偷偷去看了,口不应心呀。小羽问,后来呢?我说,他总这么玩物丧志,以后国家就渐渐衰弱了,最后就灭亡了。听到这里小羽若有所思。
      第一天和第二天都是以诵读为主,因为不熟悉生词,小羽读得没有语感,听白云出岫的音频以后他读得稍微好一点,但仍然读得不顺,毕竟白云的朗读比较中性,感情色彩不够强烈。于是我给他领读,读的时候故意强调一些对仗工整、音韵铿锵的句子,听起来很有感觉,小羽也很受感染,读着读着就来了兴致。这篇文章是藏僖伯的谏言,这位公子长于辞令,读起来不但觉得句子迂回曲折层层深入,词意也层层递进,而且觉得文采飞扬,让人不由得不动心。怪不得鲁隐公也不好当面拒绝他的建议,最后不得不曲线看打渔去了。
      第三天,给小羽又解释了一遍内容大意,然后再让他朗读,这次感觉他读得好多了,有语感,有抑扬顿挫了,显然是因为理解了句子的意思的缘故。

作者: secretgarden114    时间: 2010-1-25 11:52
天开始读《郑庄公戒饬守臣》。
      昨天和今早都以朗读为主,七八遍读下来小羽还是没有语感,不该停顿的时候停顿,该停的地方他又给连上了,无奈之下我只好亲自领读,故意把那些容易读错的句子读得感情充沛、慷慨激昂,给小羽字字珠玑的感觉,这样一来,小羽的朗读果然明显改善,读得顺溜了。
     为了提起小羽同学的兴致,我还得讲故事,昨天讲了郑庄公得了许国之后的故事,给他讲了把许国一分为二,一份给徐叔打理;一份给自己的心腹大臣公孙获管理,这样既能监视许叔,又能落个“知礼”的美名,就像现在的南北朝鲜一样。小羽对这个瓜分许国的故事反应冷淡,也难怪,在他这个年纪你不能指望他对国际风云非常关注。
      我不死心,今早又讲了一个郑国三大臣争夺蝥弧旗的故事。说的是瑕叔盈、颖考叔、子都三人都去抢旗争当伐许主帅。这下子小羽来了兴趣了,一个劲地追问,“颖考叔不是个很孝顺母亲的文弱书生么?他怎么能挥舞这么重的大旗呢?原来是有勇有谋啊,他真是个大力士么?他这样的能人怎么会给子都射死了呢?”我顺嘴又讲了一段颖考叔死后复仇的故事,这都是在《东周列国志》里搬来的。小羽听着故事,嘴张得老大老大。
      明天我准备进攻难点:讲一讲最后一段的“礼”,到底啥叫礼?要联系《论语》里的“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里的礼。

作者: secretgarden114    时间: 2010-1-27 09:31
     今早和小羽开始解读译文。解读之前先读五遍原文,小家伙朗读不错,但还背不下来。
     解读到齐侯、隐公主动把许国让给郑伯时,我给他讲了这三国的强弱和他们之间的微妙关系。
     郑庄公对百里和公孙获的诫饬之辞是解读重点。我费了好大的劲儿才让小羽明白这些漂亮话背后的含义。首先要弄懂庄公对许的安排,分两部分,一是许叔继承王位,偏居于东部边境,由许大臣百里辅佐,不让回京,就是怕他将来翅膀硬了就不听话了;二,庄公大将公孙获驻扎在许东部边境,以便监视许叔。
         其次,庄公对百里的诫饬之辞:假借上天名义,师出有名;曝光自己家丑,以示自己对许没有非分之想;真心话:不但为了许国安定,也为了巩固自己的边防。
       对自己心腹大臣公孙获的诫饬之辞:替对方着想,安排好部下的退路,说明庄公审时度势,很有自知之明。
       最后,分析庄公“有礼”的含义。
       原文是这样的:君子谓郑庄公“于是乎有礼。礼,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也。许,无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可谓知礼矣。”
      这段话说得实在是太妙了,明明是郑伯侵略了许国,但君子却认为庄公“知礼”,而且说的是有理有据,让人不得不服。庄公的御人之术真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了。我呼吁,男孩子们都要读一读这些名篇,不一定什么时候就能用上呢。《古文观止》学到今天,越学越觉得没白学。

作者: secretgarden114    时间: 2010-2-1 17:56
   《臧哀伯谏纳郜鼎》已经读了两天,今天总算读得有点语感了。这几天我偷懒,事先没备课,每次都是和儿子现学,现卖是做不到了 。这篇文章生僻字真多呀,读起来也是诘屈聱牙,别扭得很,不过,读熟之后才发现,此文用词工整,语句对仗的地方很多,读起来铿锵有力,一边读你一边可以想象藏哀伯说这番话时是一副多么大义凛然的样子。小羽自己读时,无精打采,声细如蝇,但和我一起共读就会精神起来,所以每次我都要陪他读得嘴干舌燥。
      藏哀伯是藏僖伯的儿子,父子俩都是很负责任的谏臣。“昭德塞违”是本文的主题,应该给小羽稍微扩展讲一下。臧哀伯所说的,是周朝的成规礼法,用了大量的篇幅,絮絮叨叨讲尊者的层次。但是他所强调的,是这些尊者之所以高贵,就在于他们应该是臣民的榜样!他们的作为,只有符合基础道德规范,才能为社会起到正面的示范作用。而这些基础道德,应该是人性化、为社会公众所认可的。例如节俭、廉洁(拒贿),就这样,他赋予了礼法进步的内涵。并且强调了君王必须以身作则!

————转引自以文会友的博客http://lishaozhou417.blog.163.co ... 511200981484622907/

这几天,小羽一直在听广播剧《东周列国志》,比起读原文来,小羽对听音频喜欢得不得了。听故事就算是是对读古文的一个补充吧,毕竟《左传》的文字过于简短,比其它来,广播剧的内容可要丰富得多。把原文、历史书、广播剧结合起来用,对小羽这样的孩子来说效果更好一些。

作者: 土拨鼠妈妈    时间: 2010-2-2 15:12
好羡慕做老师的爸爸妈妈,孩子放假自己也放假,孩子的假期可以好好利用。我家的昨天才正式放假,结果第一天就去假日小队活动(实质上是玩)去了,今天白天基本上就在家里放羊,准备了一堆课外读物让她自己看。晚上重点在英语三星笔试的准备(没办法,升学压力),因此断断续续《三字经》听钱文忠讲解、背到讲朝代了,得出结论孔孟之道是“迂” ;《笠翁对韵》只背了一冬,开始自己胡乱创造对子应景(要过年了,家里她丑丑的毛笔字写的对联已经准备着了) ;《论语》“学而第一”进行了一半,根据鲸版的推荐结合《我教女儿学《论语》》,兴趣还可以,只是每天跟我讨价还价读的遍数。 这个小羽妈妈的《古文观止》教学讲义就只好先存起来自己学习,期待尽早能用上。
作者: secretgarden114    时间: 2010-2-6 07:12
昨晚开始读《曹刿论战》。因为早晨先听了广播剧“长勺之战”的音频,对这次战争小羽已经印象深刻,所以晚上再读原文就不费吹灰之力,读得顺畅自然 ,真是如行云流水呀 。一边读一边顺便圈出自己心目中的好句,我凑过去一看,原来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我小时侯学这篇短文时,也对这句话印象深刻,看来我这记忆遗传给了儿子呀。儿子还很兴奋地给我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我仔细一听,原来是“转引自”广播剧呀,我这宝贝真是擅长旁征博引。
读完《曹刿论战》,小羽问我:为什么我现在喜欢看历史书了呢?(他把《古文观止》、《林汉达历史故事集》、《小学生领先一步学历史》都称之为历史书。)我答曰:因为你长大了,你成熟了。
孩子睡下后,孩子爸急着找东西如厕,他如厕必看书。找到以后我一看,原来又是《小学生领先一步学历史》
作者: happy_99    时间: 2010-2-6 15:48
一口气连贯读下来,自己唯一的感觉就是:

惭愧有二:
一是当妈没当好,培养孩子对古文的兴趣上简直没做好,别说这样备课,连找点相关的故事帮助孩子理解没都做;
二是当中国人没当好,对自己国家悠久历史中的这些个美丽故事居然如此陌生,啊呀呀,该补的课多了去了。

[ 本帖最后由 secretgarden114 于 2010-2-9 10:49 编辑 ]
作者: secretgarden114    时间: 2010-2-9 10:48
昨晚和今早开始读《季梁谏追楚师》。连续两天小羽都嚷嚷“太难了,太难了。”这篇短文对于小羽的语文程度来说的确是很难。首先是人名难,古人的名字也不知道是怎么起的,读起来太拗口了,季梁、少师还好一点,斗伯比,熊率且比,薳章,看着真不像人名;还有故事情节也弄不懂,刚开始谁侵略谁都没弄清楚。还有,季梁的谏辞虽说是大大地有名,但也是大大地诘屈聱牙,晦涩难懂。比如说这一句:谓其畜之硕大蕃滋也,小羽望文生义,这样解释:祭祀的牲畜硕大肥美,像大大的番茄一样。弄得我哭笑不得。看来要先给他解释一下大概意思,不然他读起来就像念咒,会觉得艰深无趣。上网查了一下资料,没有查到相关的故事,东周列国志我也翻了一翻,也没找到有关章节。讲故事是讲不成了。读后感倒是找到不少,这一篇短小精悍,有点意思。

春秋战国是个英雄辈出的年代,有许多人虽然只出现一瞬也照亮了历史的天空,为后人留下了光辉的形象而永不磨灭。有忠臣良将,也有智士仁人,读着他们的事迹感悟现代的生活,给人启迪无限。这篇《季梁谏追楚师》就这样。
    楚人侵犯随国久攻不下,形成僵持状态,最后只得求和,但他们并没有放弃阴谋诡计,想用自毁形象,示人以弱的方法诱敌而出。但楚国人熊率比说:““季梁在,何益?”,这句话并不是豪言壮语,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而在历史的长河中连小浪花也算不上,但是其中却蕴含着无数次血雨腥风尔虞我诈的斗争,季梁作一个国家的支柱和智慧勇气的象征已经让强大的楚国感到恐惧感到无奈。这句话翻译成白话就是:“咱还是少来这一套小把戏吧,肯定逃不过人家的火眼金睛!”
    这个季梁果然名不虚传,一眼就看出了对方的计谋和企图。并一针见血的指出了问题的关键:“那么强大的楚国怎么会有那么糟糕的军队,肯定是引惑我们出战。”因为他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思维,所以让楚国的计策竹篮打水。如果现代人在诱面前有季梁的冷静和理性,肯定会减少很上当受骗。因为许多骗子的手段并不高明,比如在宽阔的马路上扔一个首饰,在闹市上低价销售一个贵重的物品,或者玩一个简单的赌博游戏,所有这一切都是为勾起路人贪婪的欲望。大家都学季梁告诉一下自己“世界这么大,天上落下这个好吃又大个的馅饼怎么正好掉我头上,肯定又是诱惑和陷阱!!!”那些骗子的计谋也断然不得逞的。
    目光长远的季梁并没有就事论事,还发表了自己的治国方针,其中心观点就是对民诚信对外本分。也就是不骗自己、克制贪欲,当然这也是人在现代社会彻底拒绝诱惑的不二法门了
  —————转引自大学语文系列课程教学论坛
http://www.dyonline.org/dybbs/dispbbs.asp?BoardID=13&ID=4668
看来,小羽还是对描写战争场面的文章感兴趣,比如《曹刿论战》,而对谏言、谏辞不感冒,人家古人说得铺排张扬,义正言辞,我们家小羽却觉得味同嚼蜡,今天读的句子中就记住了“随侯惧而修政”。
作者: secretgarden114    时间: 2010-2-9 10:49
原帖由 happy_99 于 2010-2-6 15:48 发表
一口气连贯读下来,自己唯一的感觉就是:

惭愧有二:
一是当妈没当好,培养孩子对古文的兴趣上简直没做好,别说这样备课,连找点相关的故事帮助孩子理解没都做;
二是当中国人没当好,对自己国家悠久历 ...

happy 前辈要是觉得惭愧,那我就有点无地自容的感觉了。小羽的语文基础很弱,因为不能指望学校,所以我就硬着头皮上阵,能教多少是多少,有时候弄得他还厌学,比如读《论语》,小家伙就很不乐意,现在就读点古文,弄点有情节的美文,看看他是不是接受得更好一点,因为《古文观止》里的《左传》选文,大都和战争有关,儿子最喜欢有打斗情节的故事了,所以想着法子能让他接受一点。说到古文基础我自己也很薄弱,我是学现当代文学的,对古文真是很打怵,这也是现学现卖。
你家的小哥哥真是很优秀,看他读的课外书就觉得他挺有思想的,小羽和他不在一个层次上。
作者: happy_99    时间: 2010-2-9 15:08
标题: 回复 #63 secretgarden114 的帖子
嗯,这个读后感其实很好,一下子让孩子把枯燥的古文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了。
作者: secretgarden114    时间: 2010-2-16 10:05
昨日、今晨读诸葛亮的《前出师表》。
因为最近小家伙热看央视动画片《三国演义》,一集不落全看了,从此以后他就成了诸葛亮的粉丝,为了配合诸葛粉的兴趣,我就给他选了这个《出师表》。
第一次读,小羽就连呼“太难了,太难了,不懂啊,就是不懂。”也怪我事先没有给他来一点背景介绍,于是,就给他简要讲了讲。恰好,他的好朋友家奇也来陪读,他六年级,接受得容易一点。于是两人轮流读, 你一段我一段,几个来回下来就有点语感了。因为小羽之前总嫌太难,所以我就给二小龄童10分钟看注释和译文,之后两人轮流用自己的话来串讲。家奇说:“原来中道崩殂是半路死了,这下我明白了。原来,刘备半路死了,诸葛亮去北伐不放心,就给小皇帝写了一封信,嘱咐嘱咐家里的事。让他亲小人,远贤臣,要这样这样。。。不要那样那样。。。,这个诸葛亮是真操心啊。”小羽插话了:“诸葛亮长得很帅的,英俊潇洒,拿着羽扇,真是风度翩翩。。。。。”得,小羽早就魂游到动画片里去了,压根没想看译文。
今早再读,五遍下来,小羽的语感好多了,在我的影响下,也能读得字正腔圆的。这个时候,小羽早已经重温过动画三国里的出师表出场情景,给我反复演练了几次,我都是被迫看他表演 。原来第22集就有诸葛亮写《出师表》的内容,诸葛亮一遍用低沉有磁性的嗓子低低地吟诵表文,字幕上也很配合地出现此表原文,每到这个时候,小羽就会激动地摁着我看,这是苦不堪言。
哦,对了,还有主题歌里也有出师表的字样,小羽狂迷这首歌,每天哼唱,今早学习时,特意把“只盼来日登蜀道 再续出师表”这两句唱给我听

[ 本帖最后由 secretgarden114 于 2010-2-21 15:34 编辑 ]
作者: secretgarden114    时间: 2010-2-20 10:38
还在读《前出师表》,在这个过程中,又重温了几集《三国演义》动画片,对里面乱七八糟的人物关系,历史事件有了个大致的印象,当然,他对历史名人还是最热衷,对诸葛亮,曹操,董卓,刘关张印象最深。对《东周列国志》广播剧审美疲劳,不要听了。
老规矩,每次都是一口气读5遍。我现在很强调他的朗读,总是不厌其烦地要求他用“心”去读,用“心”去体会。做到这八个字,自然会读得字正腔圆、感情充沛。当然,小羽还小,总是做不到这一点,尤其是一大早刚起床时,总是有点起床气儿,勉强读读地读,也是无精打采,有气无力的。这个时候,我就要施展我的唠叨神功,随便点出一段,请他进入当时的情景去体会。比如,我告诉他,这个出师表是诸葛亮北伐出征前给小皇帝写的表文,诸葛先生不放心啊,对小皇帝是千叮咛万嘱咐,就像我出门前一而再再而三地叮嘱你,不要给陌生人开门,不要看电视,不要聊QQ.对小皇帝也是这样,皇帝也是小孩呀,需要大臣去教导。小羽你读诸葛亮的教导,应该读出他的不放心,他的语重心长,他的赤胆忠心。如果像你刚才这样有气无力地说话,小皇帝能听么,听几句就会跑出去玩了。听到这里,小羽嘻嘻一笑,立马有点精神了,声音高了,感情也有一点了。

作者: 2重性格    时间: 2010-2-25 17:58
我每天在上学的路上让珂背诵古诗,课文,
不会的我就教,感觉效果还蛮好的
作者: secretgarden114    时间: 2010-2-27 14:45
昨天开始读《后出师表》。篇幅有点长,但我坚持让小羽一次读完全篇,这样做的好处是对全文会有一个完整的理解。一气呵成,文意贯通,长期坚持下去,养成习惯就好了。因此,尽管小羽同学叫苦连天,我还是和他一气儿读了五遍,小羽读得还算顺溜,比我想象得好。全文用六个“臣之未解”贯穿始终,读起来情辞恳切、句句在理,我是越读越感动。上学的时候只读过《前出师表》,现在读这个《后出师表》,觉得更感人,尤其是那句“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真是堂堂正气,足以流芳千古。
也许是我很有感情的朗读感染了小羽,他本来无精打采,后来慢慢也有了情绪,随后声音也大了,声调也有了顿挫了。读完以后,小羽对我说:“怪不得,《三国演义》的主题歌有这么一句:。。。再续《出师表》,《后出师表》就是这么续出来的呀。”
作者: secretgarden114    时间: 2010-2-28 16:24
突然想起一件事,就过来记上一笔。昨晚读《古文观止》之前,小羽凑到我跟前突然问:“妈妈,你知道拿破仑是怎么死的么?”我答到:“病死的。”他又答:“错了,拿破仑死于他的贪婪和野心。”我听了这话,顿时一愣,小羽怎么会突然说出这么有哲理的话呢?肯定是从什么书里看来的。于是,我跑到他的书桌前一看,果然有一本《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摆在那里。我拿起书就翻到有关拿破仑的那一章,翻来翻去也没找到小羽同学的那句语录,只有普鲁士王后的一段评语,但并非小羽同学所说的那一句。哈哈,小羽学会品评人物了。
读《古文观止》的时候,小羽还是不能忘怀拿破仑的悲剧,由诸葛亮八到这位悲剧人物,把他的生平大事记给我详细说了一遍,一边说一遍扼腕叹息,“他要是不贪心该多好。。。”
由《古文观止》转到世界历史,这个转身的跨度有点大了,但对小羽来说毕竟是一个进步。虽然他的桌子上还都是《数学侦探》、《哈利波特》之类的童书,但我很享受儿子读书视野的拓展和深化过程。。。陪他读书,看着他成长,没有什么比这件事更让人感到幸福了。
作者: secretgarden114    时间: 2010-3-2 20:05
这两天,小羽迷上了《世纪三国》,这套书分两册,一本是《孔明之三分天下》,一本是《曹操之霸者胜出》。十六开的版本,两本摞起来有砖头那么厚。封底大字写着“以画说三国,以图解战争,大历史看成败,全方位论英雄。”著者的阵容也比较强大,罗伯英潘,获国际安徒生大奖的写实主义插画大师。罗吉甫,研究三国的专家。钟孟舜,据说是台湾漫画领袖。看这三人的组合,你该猜得出来,这套书包含了写实感极强的插画,比较专业而又通俗的文字,还有台湾风格的漫画。现在儿子正看得如痴如醉。喜欢三国的孩子应该会喜欢这套书,当然,如果能看原著的话,这书就不用看了,因为对他们来说,这书有点幼稚了。
都是《出师表》惹的祸,让小羽一下子扩展得没边儿了。
作者: sunbaby020123    时间: 2010-3-2 21:26
啊,小羽妈在这里还有这么个精品楼呀,刚进来看这一页,正是我要学习的内容,太好啦,把你的故事都照搬了

这两天ANDY正听到评书的出师表这一段呢,昨天听到这里时兴奋地拿着他的MP3进来和我说:“妈妈,快听,出师表!”  问他听得懂吗?摇头说:“这一段话我听不懂唉!” 呵呵,这是古文,他现在哪听得懂 希望他和小羽一样的年龄时也能开始学习了

以后得常来学习了,也少不得会经常来请教小羽妈哦
作者: happy_99    时间: 2010-3-4 10:45
尤其喜欢小羽同学的扩展,孩子的知识面就是这样一点点扩大的,而学习的兴趣在这样子的扩展中只会越来越浓厚。

小羽妈妈常来更新哈,我们从这里面学到不少呢。

我们从寒假开始听智圣东方朔,儿子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位风流倜傥、聪明潇洒的山东人,只要有空就会听,常常一个人听着听着还乐得哈哈大笑,借此机会又重温了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常常也会嘲笑我对那段历史的无知以及由此带来的弱智问题。牵牵连连地,对卓文君的故事、成都琴台路的传说又都熟悉一次,而对文君酒的兴衰也顺带点过,一举多得呢。

可惜的是,无论是“林则徐”,还是“东方朔”,评书到后半截,在皇帝面前得志的总是小人,小人总可以那么理直气壮地无理取闹,听着听着就让人憋气,孩子也常常气得不得了,连连说:“唉呀,这皇帝……明明……”所以以前曾经发过感叹:“可能我当了皇帝也没有办法识别出那些小人。”

[ 本帖最后由 happy_99 于 2010-3-4 10:53 编辑 ]
作者: secretgarden114    时间: 2010-3-4 20:24
谢谢各位妈妈,我也没想到《出师表》的魅力这么大,小羽一下子扩展得没边儿了,这不,前几天他爸给他借了几本韩语的漫画版《三国志》,所以从昨晚起他就开始攻读这套书了。本来我是不太赞成给他看漫画的,尤其是四大名著的,但考虑到小羽对韩语书始终兴趣缺缺,也就没拦着他。但是看着他这么入迷我心里有点犯嘀咕,就怕韩国人把咱们的《三国志》给丑化了,他们也真是的,中国的四大名著他们干吗给改编啊。
作者: secretgarden114    时间: 2010-3-9 08:04
开学了,《古文观止》只能在周末或者其他休息时间进行一点儿。昨天读了新内容《齐桓公伐楚盟屈完》。记得以前在广播剧里听过这段故事,不过小羽似乎把这个故事已经忘得七七八八了,现在学这篇短文,还是要从头开始。为了弄明白这段古文说的是啥意思,小羽要求先看看译文。五分钟过去,小羽看得仍然是一头雾水,只是弄明白了是齐桓公带着诸侯们去打楚国,但没明白这几个人物的对话, 那怎么行呢,这篇短文最精彩的部分就是屈完的外交 辞令。我费了半天口舌总算把齐桓公、管仲、楚王和屈完之间的关系和对话给他讲明白了。
一旦明白了大意,读起来就有了语感,于是一口气读了五遍,边读小羽边提一些问题,比如,他问:“为什么不贡包茅会有罪,包茅是什么呀?。。。。还有,为什么,昭王之不复,楚王就让去到汉水边儿去问呢?问谁呢?”你别说,这问题提得还有点意思。读完以后,小羽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屈完的口才真好啊,说出的话多有力量,你瞧瞧人家说: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

作者: secretgarden114    时间: 2010-4-2 19:56
最近比较懒,但《古文观止》并没停止,还在继续,就是进度慢点。这半个月一直在读《宫之奇谏假道》,只在周末读一读,所以始终读得不太熟。小羽对内容大意还是能理解,就是对宫之奇和虞公谈论的晋、虞、虢等国家之家的亲戚关系弄得挺混乱的,搞不清谁和谁更近一点。他对虞公假道给晋的理由十分地不理解,总是问:“晋侯是他的亲戚就可以让路了么?晋侯多狡猾呀,这个人怎么可以相信呢?还有啊,虞公这老头为什么这么相信祭祀呢?祭品丰盛了神灵就能保佑他国泰民安了么?这老头真够笨的了。见识还不如我这个小孩。”
刚刚小羽在看韩语版的《三国志》,看着看着竟然开始给我读韩语的《前出师表》,汉语的古文变成了韩语的白话文听着很搞笑你别说,韩语的《前出师表》真是非常非常好理解,就是大白话。。。当时我就笑翻了。

作者: secretgarden114    时间: 2010-4-8 05:46
上周末开读《齐桓公下拜受胙》,言简意赅,短小精悍,对它的篇幅小羽同学非常满意,每次五遍轻松拿下。对文章内容小羽掌握得还可以,明白大意,也知道“葵丘会盟”这段历史,但对齐桓公非要拜倒才肯接受周天子赐给的祭肉这一点不太理解,他觉得,天子都说了,齐侯年纪大,又是咱的伯舅,而且劳苦功高,所以一切礼节都免,你就乖乖地拿着你的肉好了,也不是什么值钱的玩意儿,可这位齐侯非要来这套礼节,真是死心眼。我费了半天劲儿给他解释这是为什么?解释完了我自己也觉得不满意 。哎,若干年后小羽同学万一再想起这篇文章可能会有新的想法吧。
作者: 小溪流水0    时间: 2010-4-14 20:54
今天才发现你的高楼,拜读学习了!我现在真给孩子读论语,看了1122爸爸的高楼后,才先给孩子学古文观止的,书还没到。希望能在您们的带领下,坚持走下去。

我看到你给孩子看了这么多的书,尤其是历史方面的,我想知道您在哪里了解的这些书呢?我现在很是苦闷的是,不了解有哪些适合孩子的书,我们这里的书店没有这么的书的。从哪里了解呢?谢谢!
作者: secretgarden114    时间: 2010-4-15 07:14
原帖由 小溪流水0 于 2010-4-14 20:54 发表
今天才发现你的高楼,拜读学习了!我现在真给孩子读论语,看了1122爸爸的高楼后,才先给孩子学古文观止的,书还没到。希望能在您们的带领下,坚持走下去。

我看到你给孩子看了这么多的书,尤其是历史方面的,我想知道您在哪里了解的这些书呢?我现在很是苦闷的是,不了解有哪些适合孩子的书,我们这里的书店没有这么的书的。从哪里了解呢?


我经常上“好孩子育儿网”里的“亲子阅读栏目”,泡了几年,了解了不少好书。如果你孩子和小羽年龄差不多,你可以看看我的另一个楼“小羽同学的小书架”,就在语文园地里,里面记录了这几年我给孩子买的大部分中文书,里面都有出处。我买书一般都在网上书店买,本地书店也没什么好书,你也去买吧,书多,折扣也高,当当,卓越网还免运费。
作者: zty1122bb    时间: 2010-4-15 08:24
标题: 回复 #77 secretgarden114 的帖子
小羽读《齐桓公下拜受胙》不由得想到关羽酷爱《左传》。先秦经典非常讲究人的精神追求,甚至有些迂腐,有些矫情,与后世有很大差异,尤其是当今所谓虚无的平民社会,很难理解。阅读《春秋》、《左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幼时不能理解很正常,慢慢来,细细品,渐渐会有感悟的。
小羽读书比我们认真,要好好学习。
作者: 清泉潭水    时间: 2010-5-10 19:39
也许小羽带妈妈去上海
世博。。。。。
回来继续
胡乱读哦
作者: secretgarden114    时间: 2010-6-2 15:43
开学后,小羽学习很累很累,每天6:30才到家,算了,什么都不安排了,除了锻炼身体。家应该是港湾,在学校累了一天回家该休息了。不过,放暑假的时候我们会继续胡乱读。。。。一定,一定。
作者: Daniel妈妈    时间: 2010-6-2 18:47
佩服佩服!!我家孩子除了听听故事,语文别的什么学习都没了。。
作者: wangzp    时间: 2010-6-12 14:08
···········
作者: 小桥流水    时间: 2010-6-15 22:34
小羽妈妈说得真好啊,《古文观止》儿子也很喜欢。《左传》部分,我们才开始读第一篇。因为我自己一窍不通。希望小羽妈妈能多记些, 让我们也能跟着你的脚步走。
作者: 逗逗1123    时间: 2010-6-22 14:35
小羽妈妈真不容易啊,偶这个妈妈严重不合格,想知道这么安排,小羽每天几点能上床啊,有活动时间吗?
作者: 酸菜    时间: 2010-6-22 15:06
佩服+学习
需要学习的太多啦
作者: wangzp    时间: 2010-6-28 14:28
值得臣赞的好母亲,我们向你学习
作者: er00892    时间: 2010-7-12 10:13
唐诗三百首我们去年背的,背的快忘的也蛮快的,有些郁闷,准备暑假把背过的大学,论语,成语,唐诗统统再过一遍.
作者: 羊羊的妈咪    时间: 2011-3-9 13:58
话说,姐姐这楼跨步可着实是不小。翻了一页,一年就过去了.......

小羽现在看萤火虫系列有没有觉得简单呢?这个书我们买了其中3本,她也没用起来。看姐姐在30楼上介绍的不错,又动心了
作者: 羊羊的妈咪    时间: 2011-3-9 14:01
小羽的古文观止读得怎么样了?话说我看小羽读古文,我们也弄了一本放在床边装样子,到现在只读了《岳阳楼记》《阿房宫赋》《爱莲说》和《陋室铭》.......
作者: duliping666    时间: 2011-3-9 15:55
标题: 真是用心的好妈妈,学习了
真是用心的好妈妈,学习了
作者: shelley0000000    时间: 2011-3-10 16:10
丁丁好厉害啊!既然有这么好的基础,让丁丁试着写写诗歌。
作者: secretgarden114    时间: 2011-3-11 14:21
抄袭一点博客内容。

吟诵调大战Percy Jackson

最近我一直迷吟诵,每天放《我爱吟诵》光盘听,听到入迷处自己还跟着吟一吟,大概我的调子不太好听,小羽在旁边总是冷嘲热讽,我吟得有那么难听么,这不是在打击我的积极性么。冷嘲热讽不算什么,后来人家还有意见了,说是我的调子影响他听Percy Jackson了。确实,两个机子一起放音是很吵,这边厢《诗经,木瓜》悠扬婉转,那边厢Percy Jackson在上天入地,哇塞,一般人是没有两者兼听的定力的,在这种状况下我只能忍痛让步,把我心爱的吟诵关掉,没天理呀。

好几个群友都反映吟诵调像鬼叫,拖长声,不好听,想不通好好的诗词为啥要这么鬼叫着读;我老公的评价稍微好一点,说是像和尚念经嗡嗡嗡哼哼哼,他竟瞎说,和尚念经有平仄么,分四声么?不管这帮反对派如何挖苦、嘲讽,我自岿然不动,照样听,照样吟,用老公的话讲,我这是陷进去了,我这劲头要是用来练法论功也能成高级骨干。

我就不觉得吟诵难听,听过陈琴吟诵《木瓜》、《乌夜啼》、《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以后,我就开始到处找陈琴的吟诵和素读讲座视频。光听吟诵调本身你很难领会吟诵之美,只有在完整地听完一堂吟诵课,知道这些调式的来龙去脉,并且跟着学吟之后,你才能真正体会到吟诵诗词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我现在才明白,古人,不对,应该是五四以前的人吟诵诗词歌赋时摇头晃脑、拖长声调是有原因的,人家真的是乐在其中。

啰嗦半天其实我就是想说,诗词、韵文甚至散文都是可以吟诵的,把吟诵方式适当地引入到儿童的古典文学学习那是大有好处的,注意啊,我说的是适当,凡事过犹不及。吟诵有助于记忆,给你一首诗词,吟出来就比干读有感觉,你一边吟,一边找调子,定了调子又琢磨如何给加工一下,让整首诗词听着更流畅更动听,这么三吟两吟你就会情不自禁地沉迷进去,对一首诗你都进去了能记不住么。用陈琴的话讲,语文课就是文化课,文化课也可以讲好,试想,上课有音乐听,有节奏打,有平长仄短可吟,这节课能没意思么,孩子会不喜欢上么。

昨晚我牛刀小试和小羽童鞋共吟了《诗经,卫风,木瓜》,听了两个版本的吟诵调,一个是陈琴的,我比较喜欢;一个是徐教授的,小羽喜欢,说是调子更简单,只有平长仄短,平高仄低,没有尾音的花腔(花腔指的是陈琴的“永以为好也”的“也”字的长长的转折音)。不服老不行,我听音频无数遍,最后离了音频还是记不住调子;小羽只听了三两遍就能吟下来,调子也不错,当然他自己也不太谦虚,总觉得自己吟得好,不肯反复听音频。

对吟诵我是抱着玩一玩儿的心态,没敢奢望真能学会它,这东西太难了,要掌握好诗词格律才行。这几天我在看王力的《诗词格律概要》,每次看几页就停下,看太多了就懵,啥也记不住,需要看一点消化一点。前几天光看“诗韵”这一章就觉得头大如斗,平水韵太多,记不住,古今体诗的用韵也让我眼花缭乱,今早看“诗的平仄”分类也吃不消,种类太多记不住。以后还是分专项,先找一首诗,比如五绝,就光看五绝的用韵和平仄,然后再跟着音频来吟。诗词格律这东西能领会一点是一点。  







[ 本帖最后由 secretgarden114 于 2011-3-12 08:48 编辑 ]
作者: secretgarden114    时间: 2011-3-11 14:23
标题: 看小语名师博客有感及自己亲子共读的一些想法
最近断断续续地一直在看几位小语名师的博客和相关文章,脑子里大体形成了一点思路。

韩老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容易复制。她中高年级的教学内容包括两大块:一是小学语文课本,韩老师只用两周时间就能给讲完;二才是重头戏,上的全是课外内容,也就是海量阅读真正体现的地方。我关注的是她的《论语》、《上下五千年》,以及一些古诗词。教学方法也挺有意思,几句话就可以概况,韩老师自己的总结是:听录音、朗读、简单理解,课堂口头练习(投影显示练习内容),看着挺简单,但其中大有学问,因为我不是语文老师,所以不用抠得太细。在这里我关注的是课堂口头练习这一块儿,准备练习其实就是备课过程,做练习就是学习词语积累、写作积累的过程。韩老师是个实在人,把一些课堂实录都写了,甚至包括一些练习,让仰慕她的人很容易弄清楚她的教学思路。

陈琴老师的博客我也常看,这是一位蕙质兰心而又有悲悯情怀的可敬的老师,她的教学内容我也大致能了解清楚,但她的教学风格是很难模仿的,比如她的吟诵法就会难道一大片,你不懂古诗词格律根本没法教;再有就是她深厚的古文学功底,讲诗词声情并茂,这个咱也学不来,幸好,她总强调学生以“读”为主,并没有让学生过深理解诗词的内涵。对语文课文她在二年级好像要用8周的时间讲完,比韩老师用时多。但我看了她二年级学生的教学进度,阅读量真大呀,课内课外需要下大工夫才能完成。

还有徐东梅和看云的东西我也看,可惜这两位的博客很难找。徐老师在做“亲近母语”这个事业,已经做到教育产业化了,对我来说,可借鉴的东西不多,当然,《亲近母语》这套书我买了,准备给小羽读下去。

那么我从这几位名师身上能借鉴什么呢?

首先,还是海量阅读,其实从小羽一上学我就做到这一点了,家里的书堆积如山,小羽的阅读量很惊人。但是经典阅读这一块儿我做得不好,《论语》、《古文观止》,还有一些诗词断断续续一直在搞,但效果不是很好。最近我重新梳理了一下思路,还是以《古文观止》为主,穿插一些诗词和国学启蒙读物,现在看的是《声律对韵》.

其次,亲子共读方法要调整一下。我和小羽课外读这些东西不像语文老师上大课,不需要弄太复杂的教学方法,但就像韩、陈老师强调的,小学生还是以读为主,朗读不可废。另外一个需要加强的就是练习了,我也准备采用韩老师的口头练习做法,弄些文章填空,口头做一做,另外看拼音写词也得用一下。

作者: zty1122bb    时间: 2011-3-11 14:49
前辈提到的韩兴娥老师,还有陈琴老师的博客确实非常好,应该仔细琢磨。
作者: 泽楷妈    时间: 2011-3-14 07:47
又看到了小羽妈妈的更新,真好。
作者: 宁子妈妈    时间: 2011-4-28 21:17
非常受教!反观我家小朋友,没有精读的安排,海量的阅读感觉对阅读理解及写作的提高不大。另外,有一个小小的问题请教,不知道是否安排有一定的新闻及时事的阅读或是评论?因为,我越来越感觉到孩子似乎生活在真空中。。。
作者: 夜的黑    时间: 2011-7-18 22:11
谢谢啊,,慢慢看。。
作者: chenpeter    时间: 2011-11-18 09:16
大家提到的这些书我也都卖了,论语背了2遍停工了。有时候早上他吃饭时我反复给他读,看他反应不大。这样不知道行不行。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