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打印本页]

作者: 水秀风儿    时间: 2009-5-4 13:30
标题: 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数学阅读能力即指阅读数学教材的能力,是数学自学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在现行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了对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也认为阅读数学教材无非就是看看结论,背背公式。
现状一:
在数学课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情形:离下课还有56分钟,老师便会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学的知识在课本第几页,请大家看一下以后,就做课后的习题。于是学生纷纷打开课本,把例题看一下后,便埋头沙沙地做起作业来。教师重视自己要吃透教材、钻研教材,而忽视了学生要阅读教材、理解教材。学生把阅读教材当作软任务,匆匆过场;把做课后习题当作硬任务,认真落实。久而久之,课堂上学生阅读教材成了一种形式,走过场,数学课本成了摆设,成了学生做习题的作业本,失去了教材的自身价值。
现状二:
语文教材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从字、词、句到段、篇,都需要对照教材来理解,教师往往是边讲解边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重视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而数学教材讲究的是准确性和概括性,有一定的条理性,知识之间联系密切。每一课时的知识编排也有一定的顺序,从准备题、例题、试一试到练习,一成不变。对学生而言,没有多少新鲜感和吸引力。但数学教材是完成小学数学目的、任务的重要基础,是教与学的桥梁和中介,培养学生阅读数学教材的能力不容忽视。
现状三:
由于学生缺乏数学阅读能力,因此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学生阅读例题时不会运用自学符号,在思考解题时不会进行旁注,甚至在考试时还要问老师,思考题要不要做,答案要不要写出来。这些都说明学生不知道如何阅读教材,更不懂教材中的思考题对解题的导向作用。
那么,数学课堂上如何合理安排和指导学生阅读,以培养其阅读能力呢?
一、唤起兴趣,激发阅读动机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促使各种感官使之处于最活跃状态,引起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由此可见,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参与学习的前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疑布阵,造成悬念,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探究操作欲望。
如在教学“被3整除的数”时,一位老师一开始就说:“今天,咱们师生进行一次比赛,你们随便给老师一个数字,老师一看就能马上知道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是不是3的倍数。”学生纷纷给老师报数,一个学生还报了个七位数:7285610。老师马上回答这个数不能被3整除。学生不信,偷偷用笔算验证,果然没错。再报,再试,全都答对了。这下子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纷纷要求老师讲出判断的窍门。老师并没有直接说窍门,而是告诉学生:“这个诀窍在数学课本里,只要大家认真阅读这部分教材,我相信你们每个人都能发现。”听了老师的话,学生们立刻打开课本,认真地看起来。由此,激发了学生阅读教材的动机。
一、根据内容,确定阅读时机
所谓阅读时机,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也就是学生想读爱读的状态。许多教师无法确定阅读时机,往往把阅读时机理解为新课讲完后,学生进行课堂作业前的中间环节,意图把教师讲解和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其实,这是对阅读时机的片面理解。那么,如何确定阅读时机呢?它与教学内容有关。一般来说,对于较易理解的,可以安排在讲授前阅读,以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对于较抽象,难以理解的内容,可以安排在讲授过程中;对于知识连贯性、系统性强的内容,可以安排在讲授结束后,以培养学生的概括判断能力。
例如小学数学第二册中,“7加几和相应的退位减法”、“6加几和相应的退位减法”可以安排在讲授前阅读,因为这些知识是已学知识(9加几、8加几)的延伸和发展,难度不大。“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可以安排在讲授过程中,因为这部分知识学生初次接触,数位顺序和计算方法不易把握。“图形的认识”、“相差关系的三类应用题”可安排在讲授结束后,以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概括、归纳,更好地把握教材。
二、指导方法,形成阅读能力
在学生阅读教材时,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如果只是让学生自己阅读,不分析思考,则收效甚微,学生也会感到乏味。久而久之,就会失去阅读的兴趣。因此,教师对阅读方法的指导很重要。
1、确定阅读符号
学生在阅读语文课本时会运用一些阅读符号,那么在阅读数学课本时也不例外。如规定条件用“——”,问题用“
”,重点词用“
”,公式用“
”,中心句用“…………”表示等。下面这些内容可以用这样一些符号: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一年级有学生52人,其中男生有28女生有多少人
此外,教师还要强调学生养成边读教材边进行圈点勾画的习惯。
2、设计阅读提纲
要使学生较好地理解教材,教师还要精心设计阅读提纲,开导学生的思路。在设计提纲,教师要联系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和学生的实际,使提纲真正成为通向学生自学的桥梁。
3、了解阅读效果
学生阅读完后,教师要及时检测阅读质量,了解学生的阅读效果,根据反馈信息来进一步调整讲授重点和关键,做到有的放矢。
三、保证时间,端正阅读态度
阅读不能流于形式,教师要舍得在学生阅读教材的环节上花时间,变教师的讲为学生的读,使学生能充分的阅读,静下心来,思考分析教材。一般来说,这个环节的时间在3—5分钟左右。
总之,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决不可等闲视之,只有当学生形成了一定的阅读技能和习惯,在课堂教学中又有充裕的时间进入最佳的阅读状态,真正实现数学阅读的价值,才能使数学教学与教材有机地溶为一体,达到数学教学的目的。

作者: wyh888    时间: 2009-5-4 14:33

作者: lusea01    时间: 2009-5-20 19:55
很有启发,谢谢楼主
作者: luckyreddouding    时间: 2009-5-21 01:22
谢谢楼主启发
作者: kingguy    时间: 2009-5-21 07:42
谢谢啊,有用啊。。。。
作者: pa07    时间: 2009-5-21 23:12
很有道理,谢谢!!
作者: etjywangmm    时间: 2009-9-14 14:20
很有道理
作者: thunder97    时间: 2009-9-14 15:45
说得很有道理,谢谢
作者: fj2009    时间: 2009-12-10 13:41
说得很有道理,其实低年级孩子数学的差别重要在阅读上
作者: spaceship    时间: 2010-1-26 09:41
很有启发,谢谢楼主
作者: lisading    时间: 2010-2-1 10:21
谢谢楼主分享!!!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