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
z' U
这个“德”字,它是由“彳”、一个“十”、一个“四”、一个“一”、一个“心”来组成的。古人在造字的时候,就把这个德的内涵全部地包容在其中。这个“德”,你看右边上面是个“十”,下面是个“四”,再下面是个“一”,下面是个“心”,那边是个双人旁“彳”& z# N- r: ]/ F; U
这个整体效果意思是什么呢?就是要有十种善心、四种行为准则、一心一意地去做,去实践,为家庭、为民族、为别人而奉献这才是真正的德! / E$ Z2 t9 L2 h. E( C4 }% e9 E
十善心0 x# [/ R- \% c! X4 l ]& G
- D: \( \/ i4 g% s' q" g
那么这个“十善心”包含哪十种心呢?十种心,很完整地把我们如何建造道德灵魂包含在其中。5 _0 D' w/ H m9 W. B
( H; [4 O/ j: k/ P0 u2 Q. {
忠孝心。那就是说要忠于国家、忠于我们的民族,这是根本。要为国家和民族服务,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利益,这才是真正的“忠”,是大忠。要去掉自己的私心、欲心,这样才能够符合这个忠的本意。在家庭、在学校我们要有孝心,要做到对父母要孝,对我们的老师要尊敬。老师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三大责任,责任重大,为我们辛勤地付出,所以我们对他们要尊敬。所以像古代我们的祖先,就将这个忠孝方面——你要对天、地、师、君、亲都要表现出这种忠孝。
好善心。我们的好善心,那就是说人人都要树立起这个好善心。这个善,就是见人之危我们要扶助和帮助;见物之危也要救活解脱。这两点,就是对人、对动物、包括对植物都要有这个善心才行。不要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痛苦、或者动物的痛苦、或者植物的痛苦之上,那才是善。见到别人困难和危险的时候,要主动去扶助、帮助使人脱困那才叫善。. t6 r: a& o! `' e. s
这个“善”字,上面是个“羊”,下面是个“口”,那就是说你看这个绵羊很善良温顺的,它的那个性格就是一种优良的品质,我们要把它上升为一种仁德来进行尊崇。就是说将自己的心建立在帮助别人获得快乐上面,这就叫“善”。3 G' P$ a" [) _' G6 o' h: t
9 ~" p" j Y+ |; W7 [
慈悲心。很多人认为这些东西是不是宗教啊?不是。实际上它是做人的根本。《老子·德道经》当中就说了这个社会的发展——直接谈到了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我们人类的发展离开了道治社会以后,德治社会离失了以后,就进入了四个阶段,就是仁治阶段、义治阶段、礼治阶段和现在的智治阶段。
所以这个平等心要牢牢地在我们心中树立起来,不要有人我之分,大家都是一体,都是尊贵的生命。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要强加给别人,这就是平等心。
A6 i. n. H$ n6 g! D' K
博爱心。就是这种爱要真正地、非常地博大、非常地精深爱自己的民族、爱自己的祖国、爱自己祖先的优秀文化、爱我们祖国美好的前途。在家庭我们要爱父母,要爱兄长、兄弟姊妹;在学校里面要爱老师,单位里面要爱同事。这种爱没有界限,也没有高低贵*的区分,是表现的流自心灵深处的爱,要把这种爱逐渐地扩大、培养,注重培养这种博爱心。由于这种爱它能够使我们心胸变得开阔,各种五德的能量能够进入我们的心灵,打造我们精神状态,所以这种爱值得我们去主动地培养。
y" t
教化心。教化心,就是见到别人有善的行为,你要表扬、你要学习、你要褒扬,而不是讽刺挖苦。就像前面刚才我们提到的很多人,现在见到别人做好事,不仅自己袖手旁观、而且还讽刺挖苦打击,这种现象都是非德的表现。" c+ v: a* C: k. `0 z
* ?7 @9 f/ {- Z, F# A, S3 e# v
忠恕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点呢,看起来是儒家的思想,实际上也是道家的思想,是孔子从老子那里、从《德道经》里面学习以后构筑的两句话。
在法国,这句话曾经成为法国的一个抵御他们本国各种错误思想的一个座右铭,作为他们建国的一个座右铭。大家可以看一看历史,看看国外的历史和报道,就知道外国人很积极地运用这些优秀的思想,来帮助他们的国民建立正确的道德理念,有其中的这一句。所以这个忠恕心呢,我们自己要注意培养,作为我们民族的一个精神的重要成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把这一点把握好。: t4 ]$ o& g0 u6 P
3 }3 G0 ]* w; h% D
我们做每一件事的时候,既要想到自己的利益,也要想到别人的利益;要换位思考,这样才能保持前面各种心的建立。4 l# j0 Z, B+ e- [9 v [
勇猛心。勇猛心,也是十德之一、十种善行之一。因为老子曾经说了“上善若水,处下不争。”这个善呢,你把握住好了,你就有了一种韧力,刚柔相济的韧力。那么这个勇猛心,就是凡是当为的,你就要勇敢地去做,而不要为了一己的私利、私心、私欲而畏缩、退避不前。" P& R* R8 M% j) }
" I( K( _# [/ s! D' r) _
想想看,现在在公共汽车上,看到一个小偷偷钱包,我们有几个人能够敢具备这种勇猛心加以揭露呢?没有!坐在一个长途汽车上,上来两三个持刀的歹徒竟然可以将整车上的人所有的钱包都搜得干干净净,这个现象不是很奇怪吗?!一个车子上四五十人居然害怕三个人,这不就是我们缺乏这种凛然正气、缺乏这种勇猛心嘛?!如果有十个人具有勇猛心,那么歹徒能够得逞么?——绝对不能得逞!: q' G) r; y' r$ ^( b* [( U
( e; O, b0 d5 ?, o
所以尽快地恢复道德文明建设,恢复德性的培养,使人们都具备这种心,拥有道德的无私无畏极其地重要,这是振兴我们中华民族的重要方法之一。这个德的内容太丰富了,包含到了我们做人的方方面面,所以我们要全面地把握住她。
四项原则; N% N G0 q& [5 h( f! F0 g) K
下面看看这个四项原则,这个“礼”,不要错误地理解为只是说教的“礼”。这个礼呢,是指的《黄帝内经》里面给我们介绍的“心”,心中要具备这种礼德的能量,我们的心才能产生光明。& N4 R3 v% S: v. e4 b4 _- Q3 Y4 e# @
1 K/ P/ Z" m z
我们中国有句成语——眼明心亮。怎么样做到眼明心亮?这个成语大家会不会解释呢?怎么样才能眼明?真正的眼明,是你具有仁德之性、慈悲之行,你的眼才能真正地明了;所谓心亮,是要我们心中具有丰厚的礼德、仁德和能量,那么你的心才能达到真正的明。
b' w3 z7 y
就像我们有些学者到香港去开国际学术讨论会,他就是专门研究我们的古代文化的。在讨论起《大学》里的一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的时候,我们的国内这位学者闹了大笑话。什么笑话呢?说到为什么古人用两个“明”字来说明这个德,这位教授说可能古人写错了,说是重复了,引起了台湾、香港以及新加坡学者的讪笑。为什么呢?还没有真正进入研究传统道德之门啊!它第一个“明”是指的明确的“明”;第二个“明”,是指心里面真正的亮堂的“明”。这个“明”字,是由一个“日”、一个“月”共同组成,要像太阳和月亮那样将她们的光明无私地撒向社会那才叫真明!, F0 w1 s, x% D
5 p; n9 h! _3 n; `2 w$ D
所以古人在教导我们后代修德的时候,要守住这个心灵的光明,并且用这个礼来加以规范制约,所以这样才有这么四句话“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动,非礼勿行”。凡是不符合道德的、凡是影响我们心中放出光明照亮我人生之路的、凡是阻挡我们智慧开发的所有内容,我们都要自觉地将它拒之于我们的心身之外,不要去接受它,这才叫守住了四项原则,而且要求我们一心一意地去做。5 g% A+ F% j' {7 P! C
一心
中国有句成语叫“三心二意”,什么叫三心二意?是因为刚才讲到,这个心是由三点水、中间加一钩分解开来构成这个“心”。这个心呢,就有阴我心、阳我心、真我心。
v" F5 w! J1 M5 D; E+ ]3 M! R7 d' L
我们去掉了我们的私心,去掉了我们这个贪欲,在符合道德准则的前提下正确地去学习、生活,具有一个德性的品格,这个心才能光明,这个“钩”才能去得掉。中间这个“钩”,就阻碍了我心中的光明,阻碍了我们知道这个德的真实的内涵。只有把这种贪欲、这种过度的私心——违反道德原则的私心和贪欲,把这些清除掉了,这个三家就容易相见。阴我、阳我、真我都相见了,那么他们在大脑当中变为一体共同地工作,那么我们不就出现了大智慧了吗?是不是啊?所以古人就把形容我们办事不用功、常常是因为三心二意造成的,要求我们一心一意。: M, u9 C2 A# @/ J0 _/ A
一意
K9 Z: q3 G A- `8 @4 a
这个“一意”,是指的什么呢?是指的我们脾土里面的那个信德。有的人呢,信得不真,半真半假,不是真信。因为人的信当中,有一个后天的信和先天的信,这就是两种意,叫做真意和假意。! S. B) j& E( O7 U/ Z3 u: l) I
0 y6 S2 |. W& o7 U3 B8 D( V
你看我们有的人这个信德不足的时候,他办事的成功率非常低。这个信土差的人,去商店买个东西他都买个次品,精挑细选选了半天,他拿回去却是个次品。这种现象很多,就是说自己体内的能量不足以后,自己的行为举动就很自然地向错误的方向行走,把握不住机会,错过很多良好的机缘。# L. ~8 a& \& d7 D. s+ z
& f7 [: E- V4 J5 |3 h" V
所以古人就告诉我们用这个一心一意——也就是说,在心里面要去掉这个钩,将阴我、阳我、真我结成一体;将这个意呢,也去掉后天的俗性的认识,把握住真的东西、正确的东西,用这两者结合在一起主持大脑办公室里边的表层、质层、核心层三层的工作,整体把握住进行工作,那我们就既能够产生大智慧,也能够建造一个健康的身体。在人生之旅的路上、在百年的人生发展期当中,找到自己真正的道路。
道
r
这个“道”,古人有很多的解析,我们也要把她认识好。这个“道”,上边是一道阴爻两点,下边是一道阳爻一横,下面才是个自己的“自”。也就是要通过德来寻找到自己在天地之间正确的人生之路,这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道。用德去找,找到了、找准了、明白了在这个天地之间,如何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富有丰厚仁义礼智信五德的人!这才是我们自己的人生之道。& W: } h; m& n!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