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国人读了两千年的经,为什么还落后呢 [打印本页]

作者: simple_99    时间: 2009-4-23 20:55
标题: 国人读了两千年的经,为什么还落后呢
作者:归根
   您好!朋友一言道出实质性问题,要讨论这个问题,必须明白二个问题;一、对经的界定。二、二千年来是否在全民教育中真正开展了读经。下面做点简单分析:

   德国思想家亚思德尔思说过,2500年前,人类出现了一个轴心时代,中国有孔子,老子,古印度有释迦牟尼,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各自创造了自己的文明。而古希腊古印度包括古埃及的文明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只留下了一些可供人们猜想的史迹。

   中国的文明却可以远塑至8000年前的伏羲和5000前的黄帝时代。而2500年前的老子是集伏羲易道、黄帝法道文化之大成者,所以汉武帝前就是以黄老学术思想为治国的指导思想。《易经》,《黄帝内经》,《黄帝四经》,《德道经》,这是超越世界文明史最有历史见证的大智慧文明、文化、经典,正因如此,中华民族才拥有让世界翘首刮目的财富,那就是道德文化。它是人类文化的源泉和总归宿。世界各国的文化,其理相通,其质同源,最终必将归伏于道德二字。而经典所凝聚的不仅是文化的核心,更阐释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突破自我天人合一认识掌握宇宙奥秘的方法,这是中华民族子孙最值得骄傲和继承的瑰宝。


   中国文化的核心,两个字:道德!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这是对道、德的最深刻的注解。

而民族文化精粹,智慧,就全都襄括在这几部经典之中。而包罗富含者,莫过《德道经》。所以《德道经》被称为“万经之王”、“百科全书”。

二千年来我们真正读经了吗?

   从汉武帝时的“罢除百家,独尊儒术”开始,为了维护汉武帝尊皇贵权的统治,不惜对黄帝治国思想的全面清理,对老子《德道经》进行篇续颠倒,内容置换篡改起,人们开始远离了经典的智慧,道德的概念和內涵開始泛義化、空洞化、虛無化,逐步開始遠離民眾和百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不再廣為大眾知曉和掌握。汉武帝和董仲舒的行为,不仅是一直赖以实现天人合一、从而明彻大道修身治国的德道文化在国家教育中丧失,而且是中国民主与法制的历史发展突然发生鸿沟般的断层。如果说汉儒“罢除百家,独尊儒术”是病入肌肤,而明朝的“八股兴而经说亡”就己经病入骨髓。这是僵儒架空道学产生的结果,道德逐步远离民众,失德的现象日趋严重,明朝时的用书不用经,将四书凌架于经之上,道德文化从此难以滋养人的心灵,开慧益智,宋明以后的科学创造力及文学艺术也就急剧下滑,道德文化被民间有识之士传承和学习实践,同时用自已的大智慧不断向世人昭示道德文化精神精髓。

       然而我们也可以看到,今天的人们由于受封建残余势力和僵儒影响,道德文化却被蒙上了宗教的色彩,或被高吊在玄学的高空,本来朴实无华的大道,却难以在众多民众中扎下根。而在经典诵读教育中人们对经的盲知,误导,是经典诵读的取向一直不能正确把握,又岂能尽快改变孩子其素质。就说现在的读经热朝,有几个又把握住了居有源泉式精神营养的真经呢?道德教化又怎能深入人心、开慧益智、开发出科学创造力呢?岂不悲乎?而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启用《德道经》的全民道德教育,产生的巨大的治世效果和科学创造力,我们进行过深刻反省吗?那么我也反问朋友一句,二千年来特别近800年来我们读过真正的经吗?

    这是我们每一个有识之士应深刻反省的事情,民族要强盛,科学要发展,就必须从诵读真正的经开始。

作者: mayavati    时间: 2009-4-24 02:1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paisley    时间: 2009-4-24 10:06
“而古希腊古印度包括古埃及的文明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这句话,作者也敢随便说啊?他知不知道欧洲北美的中小学学些什么,对古希腊传统有多重视吗?
作者: paisley    时间: 2009-4-24 10:08
读经论坛有这种偏执的文章,实在不算幸事。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09-4-24 12:42
中国为什么落后呢?
因为没有读《德道经》。
西方为什么科技发达呢?
因为“古希腊文明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晕死 。。。这脑子只适合装浆糊。。。
作者: ziluolan    时间: 2009-4-25 08:47
进来学习的。。。。。。。
作者: 宽裕温柔    时间: 2009-4-25 22:50
《现代性与人和自然的矛盾》

——东方价值的人类使命

作者:张明(澳大利亚)

时间:2008年8月25日

作者简介:

张明,男,50岁,祖籍四川成都,现居澳大利亚,长期从事东西方文化和全球化研究,关注祖国发展,对许多世界事务和文化问题具有独到见解。

内容提要:

        现代化的各种困惑反映了现代性与人、与自然、与人身心的矛盾;
        造成这些矛盾的根源是西方价值中产生出来的人类中心主义,物质主义,个性主义和进步发展观;
        从现代范式本身,即从现代化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中不可能找到解决办法;
        必须重估一切现代价值,重估东方价值和其它传统价值;
        东方的复兴将给人类带来希望,东方价值、尤其是儒家价值将成为人类的拯救价值。

目录


一、现代化是人类的宿命        4
二、扩张性是西方文明的文化冲动        8
三、分析思维是西方文明的逻辑起点        10
四、现代文明以人为代价        12
五、现代文明以自然为代价        15
六、现代文明与人的身心        25
七、现代化与科技崇拜        27
八、现代化与制度崇拜        29
九、现代化与市场崇拜        32
十、现代化与全球化        34
十一、东方价值的人类使命        40
作者: 宽裕温柔    时间: 2009-4-25 22:51
一、现代化是人类的宿命

    现代性萌发于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后出现的西方价值,现代性产生于市场经济、科学技术和民主政治“三位一体”的现代宗教。今天,主导这个世界的是以西方价值和新“三位一体”的现代宗教为核心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各种制度法规。而在这之前,包括印度文明、儒家文明、伊斯兰文明和希腊文明在内的各种人类文明,因自然环境的不同,都是按照各自独特的内在机制和发展轨迹运行的,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各自独立,相安无事,在总体上是平静和谐的。

    自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尤其是1750年工业革命以后,世界文明的平衡被打破了,世界被彻底搅动开来。从殖民地扩张到全球化浪潮,从传播上帝福音、行使文明使命、推动现代化发展、促进人类进步,西方文化已经蔓延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西方文明的强大武力威胁,迫使其它文明放弃自己传统和价值,耗费主要精力来应对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活方式带来的各种冲击。西方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渗透,正在深刻地改变这些文明的基因,摧毁这些文明的价值体系。

    人类社会在过去几千年里纵有无数天灾人祸,改朝换代,但发展变化始终是缓慢而平静的,这主要是因为,文明的范式没有改变,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基本和谐,各种经济活动尚未成为社会生活的主体,商业和科技尚未作为社会的主要价值。而在近500年里发生的最根本的变化是,经济活动成为了社会生活的主体,商业和科技成为了社会的核心价值。

    人类文明的一些终极价值以及各个文明的核心价值,现在都从属于进步、发展、效率和创新的现代价值,最终都统一于科技和金钱,一切都成了经济和科学的附庸,一切都被市场化和科学化了。从物欲到物役,现代化,尤其是全球化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大的极权主义,它从根本上剥夺了人们保持和选择的权利。

现代化在本质上就是理性化、西方化,它是所有民族国家不断在器物、制度和观念上,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上模仿西方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化的多样性正在伴随生物的多样性一样消失。世界在表象上变得越来越复杂的同时,在本质上正在出现同质化,越来越趋同于以理性主义、物质主义、个人主义、市场主义、科技主义和民主政治为基础的现代范式。经济发展已成了人类追求的唯一价值目标,经济增长等于人类发展,衡量经济发展的标准成了GNP和GDP,而这些指标最后完全被简化为各种货币单位。许多统计数据的持续攀升与人的幸福感没有直接相关,甚至是矛盾的。

    现代性始于发展观的确立,当这种单向度的发展观取代了传统的、有节制的循环观之后,现代化的发展便一发不可收拾。现代范式是呈线形的,它寻求无限发展创新,它暗合了西方文化本身的基本特质——西方的哲学需要不断发明新的概念,西方的文字需要不断创造新的词汇,西药需要不断发明新的药物,西方法律需要不断增加新的条款……。而传统范式是呈圆形的,东方智者从自然中获得的宇宙法则和终极价值具有永远的生命力,它概括了人与人、人与自、人与自身关系的根本。东方智慧不是强调发展、创新,而是追求顺应、持续和循环。就像中国的文字不需要创造新字,通过不同组合即可表达任何新事物和新概念;从自然规律和宇宙法则中抽象出来的中国哲学基本概念(阴阳、五行、道、仁)适用于一切人、事、物的存在、关系、发展、规律、变化;中医的基本手段和中药的基本种类(植物、动物、矿物)是确定的,但辨症的方法却是变化多样的;社会秩序和内心秩序的维持和调节,主要是靠宗教信仰和伦理道德,而不是繁复累赘、变化不定的法律制度……。

    科学技术的进步实现了人类与自然界的分离和对自然的统治,加深了人类社会的劳动异化,促进了造成异化的一切现代制度的发展,使人类陷入了物役。传统的实用技术使人类一直保持在适度的发展水平,而西方的现代科学却造成人类的突飞猛进,人口爆炸、资源枯竭、环境破坏、精神失落。西方自工业革命以来所确立的价值与人、与自然、与人的身心都是矛盾的。

    在物质取向上,今天,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富人与穷人已经没有多大区别了。所不同的是,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在分配上更公平,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在生产上更富有效率。现代性正在通过全球化整合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功能,成为人类共同的价值和理想。例如,现代通讯技术有助于消除专制、促进民主;全球化迫使集权国家对外开放;新的经济形式(国家主权基金)增强了国家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政府干预正在发挥更大的作用,国家资本主义正在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人类现代历史上出现过的各种意识形态,如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社会主义、修正主义、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保守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社会民主主义、法西斯主义、基督教民主主义等等,都属于西方的价值范畴,都是西方文明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强调经济地位和经济关系决定人的社会存在,在本质上也是一种生产力至上主义,一种历史目的论,马克思主义本身离不开西方文化的价值范畴和西方中心的模式,只不过他是用另一种西方眼光来观察世界。马克思所描述的人类理想社会——共产主义,特别强调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和人的全面解放。恩格斯更断言,虽然人口是按几何级数增加的,但科技发展也可以按几何级数增加,人类所能支配的生产力是无穷无尽的,只要恰当地运用资本、劳动和科学技术,便可以获得生产的无限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论述都是关于人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的问题,虽然其间闪烁了一些生态哲学的思想,但并不是其关注的重点。

    在意识形态上,现代社会的两种主要的意识形态——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在经过两百多年斗争后,它们的界限已经变得模糊,二者正消解于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的文化意识形态,消费主义文化意识形态已取得了绝对的合法性,利润成了评定企业效益的主要标准。共产主义试图对资本主义的超越,主要是基于更公平的分配制度,更合理的资源配置、更有效的生产组织方式,而在追求物质发展和科技创新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是完全一致的,二者殊途同归,它们都是西方价值的产物。

    与现代性的后果相关的主要是文化形态的问题而不是意识形态的问题,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表明,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同样可以实现高速发展(战前的德国、日本、前苏联)。相对于整个现代人类的困境,今天,各种有关意识形态的纷争,包括人权、自由、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等等,都只是一些次要的、外围的、零星的纷争。现代社会的逻辑是基于这样一种假设,人的能力是无限的,经济和科技都是可以无限发展的,由经济和科技发展产生的所有问题是可以通过经济和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来解决的,这使得人类正在进入一种更深刻的恶性循环。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最终是现代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的危机,是文明形态的问题。
    人类在近几百年里所创造的财富比过去几千年的总和还多,对这个世界上的多数人来说,除了钱以外,其实什么都不缺了,但事实上,人们却比以往的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望财富。今天人类所面临的匮乏主要是因为分配不公造成的,而人类的主要智慧和精力并不是用于消除不公,而恰恰是用于加深和扩大不公。真正令人担心的不是市场和科技的发展,而是用什么办法来约束市场和科技的恣意妄为。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价值的改变,有什么可以阻止那怕是减缓现代性灾难的蔓延?

    现代化一经发动便再也无法停止下来,它必须保持高速运转,今天的世界经济除了保持高速增长外,已别无选择,不如此,政权难以维持,不如此,社会难以稳定。而保持经济高速增长,一是靠制造消费,二是靠发动战争。任何停滞,即便是放慢的选择都会与社会主流价值相悖,这个世界正任凭少数的经济精英、科技精英和政治精英为所欲为。

   “现代化究竟带来了什么?为什么发展?朝什么方向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这种声音已变得越来越微弱。世界正像一辆飞奔的列车,人们不知道它将开到何处,也不知道它没有刹车,只要能听到轰轰的声音,看到掠过的那些斑驳陆离的景色就心满意足了。

   只有一点是肯定的,西方文明并非蓄意要破坏其他文化和毁灭这个世界,它只是像一种致命的传染病,西方本身也将是这场瘟疫的受害者,难逃厄运,西方文化本身并不具备免疫机制和修复机制,我们无法从西方文化本身,从现代化范式本身找到解决办法,一切出自西方文化和现代化范式的解决办法都不是办法,因此,我们必须同包括西方人民在内的全世界人民共同来寻求一条拯救人类的出路。

   现代化创造了一种以科技思想和市场理念支配的生活方式,它吞噬自然、扭曲人性,其发展方向又不确定,对现代化的发展前景作任何预测都是徒劳的,因为引导现代化发展的市场和科技本身是盲目的。现代化进程表明了一个这样的悖论:科学技术、市场经济与一切有益于人与人、人与自然、人的身心间关系的观念、价值、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都是冲突的,现代化使人类丧失自然、家庭和灵魂,整个现代化与人和自然是矛盾的,它是以人和自然为代价的。没有宗教和道德作为价值核心的文化,必将走向衰亡。人类选择西方文化作为发展方向,是文化的悲剧,是人类的宿命。

    在人类历史上,战争一直起着刺激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作用,而今天,消费成了主要的经济发展动力。现代经济的发展依赖于消费,消费依赖于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生活方式依赖于现代观念,各种宣传西方生活方式的广告和大众文化正无时无刻不在引诱人们的消费欲望。

    人类现代灾难是商业、科技与宗教、道德、艺术之间失衡造成的,是过度的物质主义和个性主义造成的,是商业和科技膨胀的结果。现代化是一个透支未来,不计后果的过程。人类已经被西方价值引入了歧途,并越陷越深。人类面临的全球变暖、臭氧层消耗以及生物多样性消失等各种生态危机已经超越了国家、种族、意识形态的界限,它是无法在现代工业文明的架构内依靠科技、市场、制度来解决的,它不是技术的问题,不是制度的问题,也不是意识形态的问题,而是价值的问题,是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问题。技术、制度、甚至意识形态都只能在表层发挥作用,在深层发挥作用的是价值和宗教。技术先来,然后是制度,再是意识形态,最后是宗教和价值的颠覆。人类的希望也许在于将现代价值重新置于传统价值的约束之下,而这首先需要彻底反省主导人类发展的整个西方文化,技术不是出路,重建价值将是人类走出困境的希望。

出处: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7/200808/49017.html
作者: simple_99    时间: 2009-4-26 00:50
呵呵,转帖,是看到一个把读经讲的比较透彻的文章,并非熊老师的文章,我觉得要真正看明白这片文章,得思考一个根本性问题
读经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培养道德品格还是其他!为何说《德道经》是万经之王,并非一家之言,一人之言,而是对人类道德的根本探究者都有共同的感受。“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产于欲得”“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也”等等这样的经典话语,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哲理讲透了。所以读经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就像孔子学琴一样,一通百通,在一通的基础上再来百通。至少我非常相信这个道理。我从自家孩子三个月胎教开始诵读《德道经》每日两遍,后来外加八章周易,坚持了三年,从孩子身上深刻体悟到了什么是上善,什么是经典。我相信任何一位以培养道德品格、培养圣贤之才为目的的有志者都不会否认这一点的。
或许文章也会有言辞不完善之处,但道德这个实质和根本很值得至少是我这样的人学习。
多谢大家提出的不同意见。
四大文明古国只剩下中国还存在这也是不可否认的哦。即使就连我们这个换存在的实质来说,根本性的道德文化也奄奄一息啊,何况连躯壳都不存在的,不过这个也是我瞎猜啊,没去过国外,也没有研究过,相信唇亡齿寒这个真理以此推断而言的。呵呵。但是也相信,文化的衍生也的确生生不息,只要抓住了道德这个万物起源与生长的根本,一切将会如雨后春笋。

[ 本帖最后由 simple_99 于 2009-4-26 01:02 编辑 ]
作者: mayavati    时间: 2009-4-26 07:0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simple_99    时间: 2009-4-26 10:50
标题: 回复 #10 mayavati 的帖子
呵呵,感觉您好自信的,呵呵,俺们可是不敢随便乱说的哦 其实自己成长到了三十岁,也才是孩子教会我如何做人,那就是大爱,爱一切的人,爱所有的众生哦。不妨您也可以试试。毕竟刻意的去批驳并不是有德之士所倡导的。如何能处下的去学习他人的长处才是根本之道啊。一点浅见,共同进步学习。我们国学馆里面所有的孩子每天都要诵读好多遍十善心,并且要将背诵百病百药,其实我们这些做家长的做老师也不妨好好根据百病百药认真的重新认识一下自己,相信会有所收获,也会对道德二字有更好的认识哦。“中气以为和”也是根本的做人和处事之道啊!“佛家所言,起心动念皆是业”。  中国的文化之根就是道德,修之身,修之家,修之乡,修之邦皆不离这二字。离开道德二字去谈一切其他,皆为空哦。
       呵呵,再强调一次,这篇文章是一个幼儿园老师所写哦,可能让您失望了哦。

[ 本帖最后由 simple_99 于 2009-4-26 12:34 编辑 ]
作者: mayavati    时间: 2009-4-26 15:1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得一    时间: 2009-4-27 00:5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天津清羽    时间: 2009-4-27 00:52
我爷爷50年前怎么没电视看呢?孔子怎么不创造电脑和卫星呢?
           怎么有些孩子们特别喜欢吃麦当劳不喜欢粗茶淡饭呢?呵呵搞笑一下!
           其实这个问题是个比较浅显的问题,因为这个时代肤浅的思想多,混杂的观念多,所以才会出现这种无聊的问题,严格说这个根本不是问题,是一个假问题,是个混淆了普遍性概念和特殊性概念的假问题。世间所有的真理确实有普遍性,但也确实有特殊性,我们不能用普遍性去否定特殊性,也不能用特殊性去扼杀或否认普遍性!
        哦你看我不小心说复杂了呵呵,还有这标题的另外一个重点是带出来了一篇莫名其妙的“精彩”转帖,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其实我们大家都知道,中国文化的主流思想,或者说中国文化的那个特质,那个哲学思想体系的核心,在经典里面的种种收摄点和概念系统与西方文化有很明显的不同。所以一般略有思考能力的都自然把中国的学问分类到生命的学问,或者说是一种内在而追求超越体系的学问;而西方的经典和他们的哲学核心,学问系统和宗教系统大抵都是分解性的。学问的系统几乎完全倾向于知识的学问,而宗教的系统却是超绝的形态,超绝和超越是有很大不同的。因此中国的三大家都有圆教的格局,人人本来就可以成圣贤成佛成真人;而基督教等却不是,他们看起来他们更纯粹,上帝永远只有一个,真主只能有一个,其他都是子民。
         他们的宗教系统比较容易如此,学问的系统也是如此,有完全客观化的纯粹感,因此他们讲逻辑的学问远远超过中国和印度,逐步完整而高明,因此终于成就和奠定科学等外延真理的价值。不过知识的学问毕竟不是人类完整的理性,是有所缺憾的,近代后高度工巧化的西方哲学思想,更加使人的生命有割裂无所依归的痛苦,而宗教方面因超绝而未臻化境的割裂也在客观上造成了种种宗教间更深的难以弥补的裂纹,因此西方有理性的人越来越重视东方文化表现的这种文化形态,越来越欣赏东方的哲学系统所彰显出的人性的,完全不同于他们的那种理性。而这种学问在中国儒家表现的更加贴切中正,即超越又平正充实,纵者纵述一以贯之,用道德来挺立学问正是儒家本色,儒家乃成德之教千古早有定论。除非出于无知的混淆胡说,否则就是别有用心了。
           因为对观念和系统的混淆,误认为道家是在讲道德,那真是一个天大的误会!因为道家所讲的“道”根本不会在道德这里纠缠立足,不要以为《老子》被尊称为《道德经》,里面就一定重点都在讲道德,老子当然有他的道德观不过他的道德经却不是专门为了讲道德写的。这个略问问行家就知道原委了,这个地方我们没法相信熊先生这个“大师”或者大气功师的种种自以为是的论述,因为他所说的根本和道家的学问不相应,他的心灵和道家也不相应,他更类似于阴阳家,杂家或某种界限尚未清楚的宗教,当然他这样的讲法会比较容易贴近一般人心理,比如一贯道等也有类似特点。mayavati 版主以“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的精神回复了此帖,并非意气之言,是真正的维护道家道统的发心与见地。要明白道家是最要去除心灵种种执着的,可惜现在一些人根本不通道家的真精神,更不能本着道家原有的系统从心灵中正义理,只是用类似宗教的情执锢蔽自己的心灵,这个正是打着道家的旗帜毁坏道家啊!!不是讲老子就相应于老子的,举着老子思想的旗帜完全反动于老子的,在我心中熊先生算是很彻底的一个吧!多年后会有历史的公论。
        而这个标题虽然哗众取宠些,虽然情有可原的混淆了两种理性两种学问系统不同的价值。但更可叹的是,有这种混乱思想的人,还缺乏一种历史的长远的眼光,我们中国真的两千年来一直落后吗?我们固然没有开出真正的科学精神和知识学问的系统,但我们并非完全没有科学知识的头脑,因为历史的真实情况是尽人皆知的,我们是因为读了经典才落后于西方的吗?我们要把近来物质文明的落后全部归罪于我们的经典和那些古圣先贤吗?我们究竟在什么地方落后什么地方还是有先在性永恒性呢?物质文明为什么会在近代落后?真正的根源是什么?而我们将可以有的先进在哪里,我们打倒传统很久了,不读经典也很久了,我们举国学习科学知识,我们得到真的科学精神了吗?科学的界限与限制在哪里?科学是让人可以崇拜的概念吗?它的本位在哪里安立才最恰当?我们物质文明现在先进了吗??人类未来东西方文化合流的出路在哪里?在哪里分际在哪里能合流?合到什么程度?
          我们固然不能顺着逻辑实证论的腔调在继续使科学这个概念越来越庸俗的泛化,也不能不传承明白我们的古圣先贤开启我们的是一个什么类型的理性,这种生命的学问宝藏在过去现在未来究竟有何许价值!他们的思想保留在这些经典里,我们可以一笔抹杀,或如熊大师这般张冠李戴乱说一气嘛!因人的良心必然不能允许自己这样持续的粗浅堕落下去,所以希望这里诸位朋友在争论或者执着过后,继续清明自己的思想,深入读经,最好能认真阅读了解一些牟宗三先生的文章,一定也会有很多读过先生书的人一样的有“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的慨叹!
       或者又有人激动起来,请你不要以为我执着在什么上面,我格外的清醒的认真的注目着这些朋友!我从心里希望他们能跳出他们的思想巢臼,睁眼看看这个或者滚滚红尘或者清平的世界,用我们同样拥有的理性和清明,用我们同样的良知与真诚来做读经教育这个千古事业!得罪大师之处,若真大师也必洒然一笑,若伪逆于心不知长进亦必遭历史唾弃与嘲笑。肝胆可书苍天可鉴!我非厚此薄彼,偏狭自重之徒,然事事理理有不容壅塞在真性情中!风扫竹面雁掠长空亦本真心也!

[ 本帖最后由 天津清羽 于 2009-4-27 02:20 编辑 ]
作者: 天津清羽    时间: 2009-4-27 02:06
得一朋友这个“内修黄老,外用儒学.治世之道.”是用错地方了,把现代当成汉代初期了!何况所谓外用儒学究竟怎么个用法,内修黄老怎么个修法,您也说不清楚吧!要不说说看:)呵呵如果自己其实也说不清楚却下此断言这个叫没根据的胡说啊!这个违背道家风骨啊,所以请君把这个话给解释一下吧。
作者: 天津清羽    时间: 2009-4-27 02:16
哦对了补充一句,说您自己明白的话,用自己的话说,不要给我又转贴一堆大师语录,谢谢!
作者: 天津清羽    时间: 2009-4-27 02:39
他们那个什么什么功的一般也这样,遇到真讲道理的就郁闷了,只会转贴大师语录或者说类似这些了,哎怎么就不能跳出个新鲜活泼真诚自在敢于认错的生命来呢呵呵!君子坦荡荡,我们不该这样慎思明辩吗!?
作者: 石心    时间: 2009-4-27 07:09
标题: 回复 #14 天津清羽 的帖子
清羽老师说得太好了。学习了。

看了如幻在三七论坛上的帖,她从柏林亲历过熊大师回来后也听她说过。真是触目惊心啊。还真应对了那句话”慧智出,有大伪“。现在颇有几个自封的”国学大师“,演讲的技巧是不错的。说些似是而非的东西也罢了,可象熊大师这样具有严重的排他性的还真少见。

[ 本帖最后由 石心 于 2009-4-27 07:11 编辑 ]
作者: paisley    时间: 2009-4-27 10:07
标题: 回复 #11 simple_99 的帖子
我说这话您别生气,可是顶楼的文章确实像是出自低手。文章给人的感觉,就是用中学历史书里那一套唯物论、封建论、进步论装备过的大脑,加上对现实中国的不满,再加上一点典籍(大概也只出自道德经,不见其他典籍的影子),拼凑而成。连其他中国经典的味道都没有,更别说对西方文明精华的指点。

只这样的内涵,只这样的眼界,却敢开大口评说希腊文明已死,敢点评“为什么读了两千年的经还落后”,实在贻笑大方。
作者: 行一    时间: 2009-4-27 13:07
七号帖和八号帖,令人深省
作者: simple_99    时间: 2009-4-27 13:40
标题: 回复 #14 天津清羽 的帖子
呵呵,先生真乃清高之士也,也是怀华夏之圣人也啊。在言辞之间也是的确看到了把古文学的很透彻,可是您为何不想想,没有儒学的两千五百年前我们的祖先们是怎么过的?人心又如何归道能婴儿乎的纯德状态,如何做到与圣人居,与圣人谋?您做到了吗?如果没有做到,又怎么能够轻易的对别人下定论呢?如果没有把《德道经》坚持诵读三年,没有体悟到其中真髓的话,我觉得真的没有资格和权利来批驳其中的深意。用后天思维所解并非真喽。俺也不说了,呵呵,没啥意思,发此贴的目的,是让更多的妈妈们能够在做圣贤之教的时候追溯到远古道德淳朴的时代,能深刻认识到《德道经》的精神之所在,抓住这个万物生长之源的根本——道德,没想到引来了哲人级的讨论,真乃幸事啊。

[ 本帖最后由 simple_99 于 2009-4-27 13:42 编辑 ]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09-4-27 13:40
顺着如幻的链接看了,熊大师对于“七、八岁流口水”真的不理解这是王教授略带夸张的自嘲吗?还有那些贬损妄测的言辞,难道这就是“道德”?如果这般,离道甚远,老子有鬼,不食其祭。
作者: 得一    时间: 2009-4-27 14:2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09-4-27 14:43
楼上在强词夺理吗?大人在患口腔炎症或患感冒呼吸不畅等许多原因都会导致流口水,流口水就是弱智了?你们欺负王教授是台湾人,而且还有修养不跟你们计较是吗?遇上我这么个泥腿子,谁敢到处乱说我孩子弱智,我非跟他打官司,打到他书面道歉不可。咱是秋菊,就讨个说法。

错了不认错,这就是你们宣扬的“道德”?
作者: 得一    时间: 2009-4-27 14:5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09-4-27 15:08
是别人误导还是自己误解?犯错都怪别人,不反省自己?这可不是老子宣扬的哟
作者: 得一    时间: 2009-4-27 15:1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09-4-27 15:36
嗯,“老子”就被人在误解,我看“老子”要多多反省。误解是双方的嘛 。“道德”是啥?抽打别人的鞭子而已。
作者: 得一    时间: 2009-4-27 15:4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得一    时间: 2009-4-27 17:1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09-4-27 17:35
咱不带着急上火的,不带着急上火的哈~ ~(小沈阳语气)

咱不请律师了成不?
肯定是王教授误导你们,
你们才误解的,
他要负主要责任,
应该他向你们道歉。

同理
马加爵杀人,
是那些被杀的气得他杀的,
被杀者也要负主要责任。

什么?
马加爵被判死刑?

这法律真该改改了哈
作者: 石心    时间: 2009-4-27 17:41
说真的,论坛还真被“前气功大师,现国学大师,最新又被称为道学大师的熊大师”的那些“怪力乱神”搞得乌烟瘴气。老是你们这些帖,我们这里哪还是教育论坛,都快成气功论坛了。我们也都知道现在气功没有市场,熊大师没有生意可做,可请不要变相在这里宣扬你们那套伪科学,污染视听。

以前都有过讨论了
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 ... %B5%C2%BE%AD&page=1

熊大师柏林演讲到天花乱坠的时候,大概不知道也有读经版的版主在下面听着吧。就这样恶意诋毁王老师,还什么“德道”?还什么“高人”?诋毁完了还要说是王老师误导的,真太可笑。

真不想再说难听的,我能想到的也只有两个字--“小人”!这可还真是我的真心话!

认识mayavati这么久,她一向温文尔雅,绝对不会去为难任何人,任何事。第一次看到她拍案而起。她也是慕“名”而往,在柏林亲眼见识了熊大师。果然熊大师其人,和我们印象中的类似。感谢mayavati为大家正视听了。

我家也有《帛书老子校注——新编诸子集成》(高明 撰,中华书局)一书,帛书老子在读完《道德经》后可以了解,但还真不敢通过熊大师来了解。

[ 本帖最后由 石心 于 2009-4-27 17:53 编辑 ]
作者: 天下正    时间: 2009-4-27 18:19
呵呵,如此这般,造了如此多的口业还不知喽。看看百病百药吧。不然孔子爷爷会难过的哦,后人如此不知真儒。不从心上下功夫,而磨出如此强的嘴皮子道呢。呵呵
作者: 石心    时间: 2009-4-27 18:21
呵呵,熊老师是不是气功大师,我不知道。他自己说是就是吧。反正现在这样那样的大师多得很。
可要说是国学大师,道学大师,我就说不是了。大概也就他的信徒说是吧。
比他有能耐的多了,比他正派的也多了。如他这般闹腾的还真少见。

[ 本帖最后由 石心 于 2009-4-27 18:31 编辑 ]
作者: 得一    时间: 2009-4-27 18:3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石心    时间: 2009-4-27 18:34
原帖由 得一 于 2009-4-27 18:30 发表
熊老师要是不闹腾,读经最后只能进私熟了,孩子们也都成了10小时读经的机器了.


莫名其妙。您是什么意思,请麻烦说清楚点。谢谢。
作者: 石心    时间: 2009-4-27 20:27
什么熊大师的“读经理念”?我听说读经的时候,他还没有“国学大师”的头衔呢。
还幸亏不是先遇见过他!
大师的“气功读经理念”列入了国家重点课题研究项目?就那些乱七八糟的,浪费国家的钱财。他的熊掌中有当官的,要加这种名誉,不是很容易么。
作者: simple_99    时间: 2009-4-27 20:36
标题: 回复 #37 石心 的帖子
哎,读圣贤书读到这个份上,可能真是没法说了哦,和鲁迅笔下的当街“泼妇”有的一比哦!孔子爷爷看到了可真要哭了啊!



呵呵,连斑竹的权利都用上了,肆意在别人的贴下面做改动了,真是很钦佩哦!

[ 本帖最后由 石心 于 2009-4-28 02:09 编辑 ]
作者: mayavati    时间: 2009-4-27 22:5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行一    时间: 2009-4-27 22:59
看了几位版主的帖子,学术讨论成了人身攻击,我不知怎么几个版生一窝疯似的,是为尔高兴呢还是流泪?见知水平实属可怜,别人发个帖,就这么紧张吗?为什么不也以此题发点学术性的探讨呢?把自己的见知水平拿出来吗,难到几个版主连这点雅量都没有?难道楼主的帖子点中了尔等要穴,才会一窝蜂而上,难道几千年后的孔子传人真的僵化误人?察其几位版主之言我看楼主的帖子真的还说对了,不然各位版主怎会自动对号入座?我叹兮!道儒本是师生,孔子五次求道于老子,这种师徒之间的关系,又有谁能够改变呢?两千多年前的“罢除百家,独尊儒术”难道还要在我们这几位版主手中重演吗?犬儒图霸的历史将一去不复返,岂是尔等在此卖弄如簧之舌可以逆转,睁开您们的眼晴吧,历史的车轮己经进入了21世纪,如果要真的成为孔子的好徒孙,就去实践“明明德”吧?按照孔子五步学习方法去感悟出孔子的思想精髓,还孔子儒学的真貌吧。
   我们都还太渺小,在自然大道面前我们连一粒灰尘都不及,更不要象个别版主“盲人摸象式”的否定和宣传,历史的发展会说明一切,南墙到时悔己晚,历史的脉博又怎会随着盲童的无知而跳动。温家宝总理在剑桥大学演讲中说:道德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道德的光芒甚至比阳光还要灿烂。让我们都沐浴在道德的光芒下,才可能真正掌握住老子、孔子的绝学,为什么我们不能拉起勾来呢?老子和孔子的思想都是民族文化精髓,为什么不能做友好的探讨呢?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09-4-27 23:16
标题: 回复 #39 行一 的帖子
不至于吧,论坛是公共场所,有不同意见都可以发言,怎么就叫一窝蜂而上了呢?如果你们只是想听相同的声音,可以私下QQ嘛。论坛这地界,除了质疑,还会有板砖扔过来哟。心灵脆弱者慎入
作者: huangjjhh    时间: 2009-4-28 02:5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石心    时间: 2009-4-28 03:31
标题: 回复 #38 simple_99 的帖子
你这人说话还真怪气!

我那时匆忙回帖。所以回帖变成加在你下面的话了。再说,我又没有减少你什么话,不过加了自己的一句话。(你说的反正也没有重要的,都是些阴阳怪气的话,谁记得那么多。万一还真减少了什么,你告诉我我马上帮你加上去。)

说什么“连斑竹的权利都用上了,肆意在别人的贴下面做改动了”,好像暗示我改动你什么话了。这作风还真得熊教主真传啊!

现在我删了在贵宝地无意加上去的话,重新加到这里你没意见吧。
我要说的话是 “您啊,转告大师一声,读什么经都好,做人首先要正派。  ”

我正正派派的,有错就改了。哪像有些人那样,背后恶意贬低人,最后还要说被误导!
别说我是版主,我不是版主也要严重质疑这熊大师。从一开始就觉得这熊大师很不对劲!

各位看官,有时候做版主也麻烦,权利太多,不小心都能删别人的话或加句话在下面。不小心你看他们就反扑上来了。真不好意思,浪费大家时间了。

[ 本帖最后由 石心 于 2009-4-28 04:07 编辑 ]
作者: 石心    时间: 2009-4-28 03:55
标题: 36楼
“原帖由 得一 于 2009-4-27 18:30 发表
熊老师要是不闹腾,读经最后只能进私熟了,孩子们也都成了10小时读经的机器了.

我问你
莫名其妙。您是什么意思,请麻烦说清楚点。谢谢。

得一          2009-4-28 00:10         金钱         +1          问王教授去吧
得一         2009-4-28 00:10        威望        +1         问王教授去吧”

我还真要和你较真了。什么人啊。你真有见地就用自己的话把意思明白说清楚。别打游击。你讲不清楚就请你们教主出来亲自解释清楚(注,不是请你引他的什么理论)并同时对在柏林对王老师的言论公开致歉。在你那些乱七八糟的网站上,那些攻击读经的言论,我看你们是打着读经的牌子,搞的却是个人崇拜,至于有什么目的,也只有魔邪才知道。

我看孩子们要是跟着这熊教主、熊大师走,这辈子就危险了,这子子孙孙也危险了!

救救孩子!
作者: mayavati    时间: 2009-4-28 07:0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simple_99    时间: 2009-4-28 09:46
看来版主也真是费心啊,对自己也太自信了。外表道貌岸然下藏着如此的龌龊的东西。俺们啊,还真是冲着真道德来的,人生最有价值的事莫过于"真信苦修",您愿意把自己陷在阴阳的泥潭中那谁也拔不动,没关系。气功没错,我还很喜欢,因为她让我认识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内修,认识到了什么是丹道修真,什么是真正的从心上下功夫。错的是更多的人却没有把握住古老神州五千年的内修方法的根本——道德,与您的真心‘老死不相往来’,抛却真实不虚的修之身,抛却古人“半日应厅堂,半日行坐忘”的根本内求方法,却抓住一些枝叶末梢显摆于世人。  
        四人帮时期那些红卫兵到处在抓人把柄,到处的致他人于死地,砸佛像,捣庙宇,可到几年过后时间告诉世人,他们对了吗?  不信因果,不明阴阳,无法知白守黑的结果是什么?
        我真是奉劝比较自以为是的长者们,好好学学百病百药吧,好好学学太上感应篇,她会让您了解到一个不同的自己,可能连您自己都不敢相信。真正把起心动念不离道德落到实处才能为师者,否则按现在的思维和修养教出来的孩子也可能成为新一代文化复兴的牺牲者。
       造了如此多的口业意业还不知,真是不知深浅!

[ 本帖最后由 simple_99 于 2009-4-28 10:36 编辑 ]
作者: simple_99    时间: 2009-4-28 09:56
标题: 回复 #44 石心 的帖子
对不起斑竹,我是个孩子王,没法咬文嚼字,喜欢自在。 有时候也没您的修养好,甚至喜欢当当小人,当个太过的平常人。但您还是把我的一句都删了。呵呵,甚至有一个时间段还把行一的帖子也删了,只是不知道是那位高人做的。只是后来觉得不妥可能又放上去了,所以他的帖子竟然排在了回复帖子的后面。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09-4-28 10:09
删帖、改帖都不应该,甚至版主动用职权擅自提升某贴我也觉得不恰当。
作者: 得一    时间: 2009-4-28 14:0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mayavati    时间: 2009-4-28 14:2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mayavati    时间: 2009-4-28 14:2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simple_99    时间: 2009-4-28 14:55
标题: 回复 #51 mayavati 的帖子
谢谢您的好意。祝福您幸福吉祥

[ 本帖最后由 simple_99 于 2009-4-28 14:59 编辑 ]
作者: mayavati    时间: 2009-4-28 14:5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天津清羽    时间: 2009-4-28 15:07
我在补充一下呵呵:
    玄德功  名义上是熊厚音先生(厚金之弟弟)主持,实际带修者是其妻殷女士,内部称做“元君”老师的。殷女士据说是看到严新先生一个带功的处方,而进入练功状态的。此后进入一中自发的练功状态,实际上类似于巫的锻炼,没有经过正统的系统修炼.大道是需要阴传与阳传的结合的.此女士读了一些严新先生的书,但对严新先生修炼内涵明显还停留在表面。与玄灵分裂后,玄德主要以她功中所见的一个老人”师父”为师,所有的练功人都以这个老人为师。内部暗示,这个老人就是老子化身,其功学员都是太上弟子,学生中对此崇拜,乃至迷恋是修炼的主要动力,魔象也是很重的。对照玄灵,都是对太上的崇拜,均自称正统老子门生,事实如何,明者自知,不便评论。
作者: 石心    时间: 2009-4-28 17:25
标题: 回复 #47 simple_99 的帖子
"但您还是把我的一句都删了。"

还真对不住了。这原因我已经说清楚了。我说过了我是想引话回话。我隐约记得你后来又补加了一句什么话,那句话可不是我想引用,所以在那个前提下删了有可能。这在前面我也提过。我还真不记得你说过什么重要的话。我有什么必要要删掉你的话?嘴巴是你的,想说就说。若真有这句话,你还得真快快把那句话想起来,我一定替你补上哦。切记!怕就怕你自己也忘了。是重要的话就不会忘的。

”呵呵,甚至有一个时间段还把行一的帖子也删了,只是不知道是那位高人做的。只是后来觉得不妥可能又放上去了,所以他的帖子竟然排在了回复帖子的后面。“
呵呵,哪个时间段?既然你要说是版主做的,那为什么不可能是行一自己写了觉得不妥又删掉,又再加上。没人知道原因,论坛系统有时也都可能出错。我只是用你同样的逻辑来揣测罢了。版主是多些权利,可用不着这么倒脏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作者: 石心    时间: 2009-4-28 17:35
我们这里是读经”教育“论坛,请熊大师的门人少在这里说那些玄秘的玩意儿。真诚的奉劝一声,还是去气功论坛吧,说不定能找到”德道“知音,发展更多信徒。”气功读经“放过孩子们吧,为自己积点德,
作者: mayavati    时间: 2009-4-28 17:3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石心    时间: 2009-4-28 17:57
原帖由 mayavati 于 2009-4-28 14:25 发表

要不然,得一给熊老师传个话,如果愿意当面交流的话,6月26日我陪王财贵老师一行人在柏林参观访问,当晚在柏林大愚读书会和台湾侨委会的共同举办下做一次演讲座谈,第二天中午才离开柏林,这期间随时欢迎熊老师和我们联系。我们的联系方式熊老师可以从大愚读书会的负责人处得到。此时如不便,除6月26日27日两天,从6月23日到7月2日期间,王财贵老师都在汉堡停留,也随时欢迎熊老师来访。


各位熊粉丝啊,你们应该不会失职到把这么重要的信息忘了给“熊老师”汇报吧。如果在柏林或汉堡见不到熊先生,还真会让我们失望啊。大师不会那时出国访问吧?希望大师保重身体,那时也不要生病哦!

不过我这没有修过“德道”的俗人还真有点预感,这熊大师还真不敢出现呢。但愿我这预感是错的哦。
作者: mylovekatty@163    时间: 2009-4-29 00:02
标题: 关于幼儿读经典
看问题得看全面了 现在读绝不能死死的读  也要让孩子知道现社会  但是经典就是经典 孩子读了绝没坏处 有好多经典 道的是人最内在的东西 记在心底 在孩子成长的路上 孩子自己就会发现那内在的东西
作者: 得一    时间: 2009-4-29 07:2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天津清羽    时间: 2009-4-29 08:22
“  主料2味: 《易经》的粗浅理解;对《道德经》的篡改及错误理解。
  辅料3味:  佛学净土法门的皮毛;道学修真法门的皮毛;
           儒学伦理道德的皮毛。
   调料2味:“先天”做盐调味;“能量”做芡勾糊。
      做   法:  乱炖,到分不清原料为止。”

     引用一下别人对熊先生及其体系的评价,虽然说得味道很刻薄,但确实也是事实,看看楼上熊粉得一朋友的文章就知道了,佛家夹杂道家夹杂巫医式的无厘头,骗骗初学还可以骗骗您自己还可以,怎可欺天下人之耳目呢?这种混杂的道理我二十多岁时也可以讲到天花乱坠了,讲出来也未必会少了人听呢,呵呵。熊先生本是极聪明的人,可惜装大师装久了忘记自己真的斤两了。那个轮子李以前的说教和上面这个也差不多,反正东拼西凑的以浅薄为深刻。甚至一面暗示自己是修道人有修行的人,一面还要暗示谁得病谁就不是好人,这个就算你们所谓的“道德”吗?往深里说不知道文殊尚有示疾吗?王善人自己最后也是要老死的,从医学角度讲也无所谓老死,通通都是病死,生老病死就是哪个大师也从不例外。
   当季谦先生为了教育为了文化,以杜鹃啼血的精神在大陆广大的地区奔走演讲每日休息不超过六个小时的时候,当他以花甲之龄依旧每日为此事业奔波劳累不计个人利害的时候,一切行动已胜于那些天花乱坠的语言,请问哪个大师在十年间免费为各界大众演讲场次超过一千二百场,五十年说了一百年的话。哪个大师往返之间甚至还需要搭公车自己掏飞机票钱,而且不是一次两次是长年累月的精神体力高度透支,还忍心诽谤责备这样的人,不知道良心哪里去了。我常常想起“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先生以一介平民之身开中国读经教育百代风气之先,历史会给予公论的。另外《论语》上:“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踰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踰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这段也正是我想引用的话。
    说实话不要说季谦先生本人,就是我见到熊大师也能问到他顾左右而言他,在学问思想方面,他连科学和宗教体系都分不清,根本无任何真学问可言,只是依着岁月和聪明累积出来的一堆杂知见,当然他是一定不会理屈词穷的,但肯定会胡捣浆糊的,这个看他的文章就知道他的基本思路了,季谦先生一定不会和他计较的,见了也未必有什么结果,唉~要我说我去见他逗逗他也就完了。呵呵玩笑了,我知道熊大师还是有些真实本领的,这个不可以因为他在学术上假借权威牵强附会,实际混杂无知就一概抹杀,但他跑到教育这边来胡说八道自误误人,我们也不能让他轻易造这个孽,我们是真对他好的人啊。:)

[ 本帖最后由 天津清羽 于 2009-4-29 08:31 编辑 ]
作者: 得一    时间: 2009-4-29 08:4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天津清羽    时间: 2009-4-29 09:41
信因果的人里面不知道大因果的也很多啊 !呵呵以为别人会受“因果”,不知道其实自己的表现已经在证验因果规律了。可叹!可怜!~~
作者: simple_99    时间: 2009-4-29 13:28
哎 ,百病百药!。

[ 本帖最后由 simple_99 于 2009-5-1 20:53 编辑 ]
作者: qian0518    时间: 2009-4-29 15:37
本人才疏学浅, 记得刚刚上这网时,一下就看晕了, 道德经, 得道经, 太神了!!  叹自己真是井底之蛙啊!! 可是过后再想时, 总会联想到FALUN功啊! 呵呵,还是普普通通地读吧.
作者: mayavati    时间: 2009-4-29 15:5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mayavati    时间: 2009-4-29 15:5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石心    时间: 2009-4-29 16:25
原帖由 得一 于 2009-4-29 07:23 发表
呵呵.金丹有成的人还生病,那真的是假把试了.
.....
熊老师人现在就在德国,随时欢迎各位,拜访.


生病是怎么回事,大道至简,中医里说得很清楚。比较通俗容懂的,比如看看曲黎敏教授的系列讲座吧,tudou上都有。

回这位朋友,
看来熊大师还从不会生病了,那真好。
我们在柏林和德国的时候,他不会又出国访问吧?我们诚恳邀请他通过大愚读书会会面。这话您若不转达,可就真不算称职的信徒了。
作者: 文质彬彬    时间: 2009-4-30 08:52
最近怎么感觉论坛有点乌烟瘴气的,真切的请诸位熊先生及熊粉们个归个位,请还我们读经家长的这片净土。至于是“真道德"还是“假道德”我们姑且放在一边,孰是孰非,我们心中自有一把衡量的尺子,还是让我们老老实实读经吧。
作者: manmanmm    时间: 2009-4-30 09:40
原帖由 文质彬彬 于 2009-4-30 08:52 发表
最近怎么感觉论坛有点乌烟瘴气的,真切的请诸位熊先生及熊粉们个归个位,请还我们读经家长的这片净土。至于是“真道德"还是“假道德”我们姑且放在一边,孰是孰非,我们心中自有一把衡量的尺子,还是让我们老老 ...



   
    这儿论坛中朋友们的这许多学问和妈妈们的经验,都有是我想学习和请教的。我是真心喜欢这个论坛,是想在读经的路上有朋友的支持和解惑,才来这儿学习的,也非常感谢论坛中妈妈们的提供的经验和学习方法,虽然他们有的读论语有的读道德经,但我想都没有分别,因为大家都是用自己做妈妈的责任心、爱心、耐心来带孩子学习传统文化经典,我是敬佩这样的妈妈的,特别是白天还要为生计奔波,晚上还要拖着疲惫身体与孩子共同学习的妈妈。
    直言不讳,我是读《老子 德道经》的,我和孩子从来就老老实实的读,向论坛中的妈妈和朋友们学习经验、交流心得,从来就没有想过与读论语的读道德经的妈妈们有什么分别(也许大家早对我有分别的,只是自己不知也有可能的)。依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经历,从来没有想过要入什么门入什么道,从来就没有想过要把论坛搞得乌烟瘴气,连这个念头都没有,因为这儿是读经论坛,是读圣贤书,是教育孩子的地方,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样的父母能拿孩子来做名利的试验。讲这些话我感觉很心痛,真的!
     自己没有什么文化,也没有什么高学历,说不出什么大道理,可能在写读经日记或是回复妈妈们的话时,还有语不达意、罗嗦问题。因为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有限,自己的表达能力有限,我只能人作为一个普读的读经妈妈(也许有人对我已有分别或是认为我是熊的粉丝,其实我是很不喜欢粉丝这个词的,如今现下流行的这个词,总是让人有盲目崇拜之嫌)观注着这两天的有关贴子,而不敢随便发表言语。
     有时,我想,读什么经,或是即便是不读经,都不重要,而人心是最重要的。通过这事,我要好好反省自己,自己是否是一个负责任的妈妈,对孩子做到了无私的爱,自己是否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呢?
      在这儿我不针对谁,只是自己的一个反思。
作者: mayavati    时间: 2009-4-30 16:2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石心    时间: 2009-4-30 16:25
原帖由 manmanmm 于 2009-4-30 09:40 发表



   
    这儿论坛中朋友们的这许多学问和妈妈们的经验,都有是我想学习和请教的。我是真心喜欢这个论坛,是想在读经的路上有朋友的支持和解惑,才来这儿学习的,也非常感谢论坛中妈妈们的提供的经验和学 ...


看得出您是用心的妈妈。读哪个经没错,可怕的是有些幕后的用心让人心惊,本来这不该发生在教育论坛里的!可大家也看到了那些人是如何对论坛虎视眈眈的。

您既然是无心被人误导,就不必太自责。以后再重建对读经的正确理解和信心就是。

“把论坛搞得乌烟瘴气”是具体的哪几个id,大家心里也有数。既然您也反省了,指的不是您这无此目的的妈妈。

所以更要正视听啊!

[ 本帖最后由 石心 于 2009-4-30 16:53 编辑 ]
作者: 石心    时间: 2009-4-30 17:05
我看到熊粉丝“得一”在论坛留的这句话
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hp?tid=153447&extra=&page=1
第7楼
“对丹道学感兴趣朋友(欢迎上士,和中士的朋友,下士的朋友就免了)有时间可以到道德根文化园地来学习    http://www.xxxxx.org/  

石心按:xxxxx是我刻意隐去。

这样的陷阱还不少。其用心昭然若揭。还不是要从论坛上把我们引到他们的大本营再跟着熊大师走?估计大头头的指导思想就是,用读经的名义把读经论坛的人(还包括三七养正http://37ct.com/forumdisplay.php?fid=15,那里也是那几个id发了很多德慧智的帖)引到我们这里来吧。

在我置顶的导读帖里,以前也有一篇熊大师的文章link,初一看,那说中国传统文化还头头是道呢。那时候熊大师的攻势还不强呢。听说了mayavati在柏林的经历后,我马上把那link给删了。

所以人都会有被误导的时候,别有用心似是而非的东西隐藏得很好。但要及时醒悟啊。
“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大家互勉!

[ 本帖最后由 石心 于 2009-4-30 17:54 编辑 ]
作者: 文质彬彬    时间: 2009-4-30 19:47
标题: 原帖由 manmanmm 于 2009-4-30 09:40 发表
很抱歉,真的无意冒犯您,发此贴只是想表达自己的观点,有些人想在论坛里混肴视听。不当之处,还请海涵。您是一位用心的读经妈妈,祝福孩子,祝福您。
作者: 晨萱    时间: 2009-4-30 23:36
第一次进这个版,第一帖就是这个帖,吓了一大跳,一堆人在争论,而且我感觉争论的东西很多都跑题了,我都看不懂在争什么,缺少这个帖的背景知识。
本来从来都没想过要读什么经,我让宝宝读经的目的就是要让宝宝知道什么是高尚的人格,应该怎么做人。其实上面有位妈妈说的很好,读什么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心。
强烈同意。
作者: huangjjhh    时间: 2009-5-1 01:2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mayavati    时间: 2009-5-1 01:5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xuzongao    时间: 2009-5-1 10:54
敝人认为,读经与国家的强盛没有直接联系,经中多是教如果做人,与治国无关,当今世界多为强权,而经中是少有的。但这并不是评价进步与落后的标准。
作者: 行一    时间: 2009-5-4 21:29
老子说:“美与恶,其何去何若?……我泊焉未兆,若婴儿未咳。”意思是说,善良与邪恶、美好与丑陋,它们的差距有多大呢?……道德君临,心灵则没有善恶的纠缠纷斗,就象刚出生的婴儿一样淳朴。中华道德根文化认为,人心中有“三心二意”,“三心”为真我(德)、阳我(善)和阴我(恶),“二意”为正念和邪念。刚出生时,善的基因(阳我)和恶的基因(阴我)在人性中潜藏着,由于纯真自然的品性(德)充沛,制约着恶的基因,使“二意”处于“无为”(即难起作用)状态。但随着人渐成长,纯真自然的德性渐渐被污染,从而使正与邪两种“意念”开始在人心中较量,善念占据上风则成为君子,恶念占据上风则为小人(即品德低劣的人),而普通人则善恶极易失衡,善与恶在心灵中不断交替互搏,呈现出人性的双重性与多重性。所以老子强调,人们应该从善开始修养道德而达到“上善”(善良的极致),再过渡到“上德”(德的极致),从而有效鉴别、降伏和转化心灵中的邪恶,使内心始终处于“德善”(道德自觉)的状态。

人们会说:“我心中非常矛盾,一会是天使,一会是魔鬼,正邪、公私斗争得厉害。”其实,这就是我们心中阴性的邪念和阳性的善意在较量,人生一辈子也许都在善恶的较量中度过,历史也不过如此。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会叹息:那么,如何终止这种无休止的较量,避免内耗,始终让善良永据心头,而成就善的人生呢?  培植道德的心灵是唯一解决方法。
作者: 行一    时间: 2009-5-5 22:28
    人和万物一样都是道生德养的,老子说:“道生之,而德畜之,”人既是道德化生、长养,离开了道德这种精微物质的滋养,人就不会存在,就如同鱼与水的关系。我们可设想人是由组织、细胞构成,细胞由原子构成,原子由电子、中子、质子构成,再分下去由夸克等更微观的粒子组成,这只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而中国祖先在慧观状态下已经达到更精微的地步,已经发现了世界的本源,老子说:“有物昆成,先天地生,繍呵!缪呵!独立而不亥,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这个物质是天地之母,起了个名字叫“道”。道也许就是科学家们所找的“大统一场”。道与德的关系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就是德,而万物都是道和德所化生的,人就是道和德这种物质和能量所组成的,也必然是以他们的滋养而生存,只是因为我们生存的这个三维世界,是道德经过层层化生,下降,道和德的质量出现了损耗,递减。而人类的离道失德更造成了我们对道德的隔膜和相忘,人类就和庄子说的鱼一样:“相忘于江湖”,这句话本意是说两条鱼相忘,其实也是说鱼虽然生在水中,养在水中,但就是不认识水,不知道水的存在,如同我们人生活在空气中而难以知道空气存在,更不要说对于组成自己的最本源、最本质的物质——道和德。我们所存在的世界也是由道和德所化生的,其本质就是“道和德”这最基本的最精微的物质和能量。我们是通过呼吸、饮食摄取世界上有形物质里面的道和德的能量而生存的。人可以相信看不见的原子、中子、夸克、空气,为什么就不相信,化生组成它们的本源物质和能量——道和德。鱼只有在“相濡以沫”时才明白了水的重要性,哪怕是一点点水沫都能苟延残喘,人也只有在死亡的一霎那才能明白生命的道德本质真相
作者: 天津清羽    时间: 2009-5-5 22:33
l楼上这位又开始念无厘头式的“德道咒”了  ,那我也把意见重复一次,至少我没跑题,呵呵。
                 我爷爷50年前怎么没电视看呢?孔子怎么不创造电脑和卫星呢?
           怎么有些孩子们特别喜欢吃麦当劳不喜欢粗茶淡饭呢?呵呵搞笑一下!
           其实这个问题是个比较浅显的问题,因为这个时代肤浅的思想多,混杂的观念多,所以才会出现这种无聊的问题,严格说这个根本不是问题,是一个假问题,是个混淆了普遍性概念和特殊性概念的假问题。世间所有的真理确实有普遍性,但也确实有特殊性,我们不能用普遍性去否定特殊性,也不能用特殊性去扼杀或否认普遍性!
        哦你看我不小心说复杂了呵呵,还有这标题的另外一个重点是带出来了一篇莫名其妙的“精彩”转帖,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其实我们大家都知道,中国文化的主流思想,或者说中国文化的那个特质,那个哲学思想体系的核心,在经典里面的种种收摄点和概念系统与西方文化有很明显的不同。所以一般略有思考能力的都自然把中国的学问分类到生命的学问,或者说是一种内在而追求超越体系的学问;而西方的经典和他们的哲学核心,学问系统和宗教系统大抵都是分解性的。学问的系统几乎完全倾向于知识的学问,而宗教的系统却是超绝的形态,超绝和超越是有很大不同的。因此中国的三大家都有圆教的格局,人人本来就可以成圣贤成佛成真人;而基督教等却不是,他们看起来他们更纯粹,上帝永远只有一个,真主只能有一个,其他都是子民。
         他们的宗教系统比较容易如此,学问的系统也是如此,有完全客观化的纯粹感,因此他们讲逻辑的学问远远超过中国和印度,逐步完整而高明,因此终于成就和奠定科学等外延真理的价值。不过知识的学问毕竟不是人类完整的理性,是有所缺憾的,近代后高度工巧化的西方哲学思想,更加使人的生命有割裂无所依归的痛苦,而宗教方面因超绝而未臻化境的割裂也在客观上造成了种种宗教间更深的难以弥补的裂纹,因此西方有理性的人越来越重视东方文化表现的这种文化形态,越来越欣赏东方的哲学系统所彰显出的人性的,完全不同于他们的那种理性。而这种学问在中国儒家表现的更加贴切中正,即超越又平正充实,纵者纵述一以贯之,用道德来挺立学问正是儒家本色,儒家乃成德之教千古早有定论。除非出于无知的混淆胡说,否则就是别有用心了。
           因为对观念和系统的混淆,误认为道家是在讲道德,那真是一个天大的误会!因为道家所讲的“道”根本不会在道德这里纠缠立足,不要以为《老子》被尊称为《道德经》,里面就一定重点都在讲道德,老子当然有他的道德观不过他的道德经却不是专门为了讲道德写的。这个略问问行家就知道原委了,这个地方我们没法相信熊先生这个“大师”或者大气功师的种种自以为是的论述,因为他所说的根本和道家的学问不相应,他的心灵和道家也不相应,他更类似于阴阳家,杂家或某种界限尚未清楚的宗教,当然他这样的讲法会比较容易贴近一般人心理,比如一贯道等也有类似特点。mayavati 版主以“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的精神回复了此帖,并非意气之言,是真正的维护道家道统的发心与见地。要明白道家是最要去除心灵种种执着的,可惜现在一些人根本不通道家的真精神,更不能本着道家原有的系统从心灵中正义理,只是用类似宗教的情执锢蔽自己的心灵,这个正是打着道家的旗帜毁坏道家啊!!不是讲老子就相应于老子的,举着老子思想的旗帜完全反动于老子的,在我心中熊先生算是很彻底的一个吧!多年后会有历史的公论。
        而这个标题虽然哗众取宠些,虽然情有可原的混淆了两种理性两种学问系统不同的价值。但更可叹的是,有这种混乱思想的人,还缺乏一种历史的长远的眼光,我们中国真的两千年来一直落后吗?我们固然没有开出真正的科学精神和知识学问的系统,但我们并非完全没有科学知识的头脑,因为历史的真实情况是尽人皆知的,我们是因为读了经典才落后于西方的吗?我们要把近来物质文明的落后全部归罪于我们的经典和那些古圣先贤吗?我们究竟在什么地方落后什么地方还是有先在性永恒性呢?物质文明为什么会在近代落后?真正的根源是什么?而我们将可以有的先进在哪里,我们打倒传统很久了,不读经典也很久了,我们举国学习科学知识,我们得到真的科学精神了吗?科学的界限与限制在哪里?科学是让人可以崇拜的概念吗?它的本位在哪里安立才最恰当?我们物质文明现在先进了吗??人类未来东西方文化合流的出路在哪里?在哪里分际在哪里能合流?合到什么程度?
          我们固然不能顺着逻辑实证论的腔调在继续使科学这个概念越来越庸俗的泛化,也不能不传承明白我们的古圣先贤开启我们的是一个什么类型的理性,这种生命的学问宝藏在过去现在未来究竟有何许价值!他们的思想保留在这些经典里,我们可以一笔抹杀,或如熊大师这般张冠李戴乱说一气嘛!因人的良心必然不能允许自己这样持续的粗浅堕落下去,所以希望这里诸位朋友在争论或者执着过后,继续清明自己的思想,深入读经,最好能认真阅读了解一些牟宗三先生的文章,一定也会有很多读过先生书的人一样的有“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的慨叹!
       或者又有人激动起来,请你不要以为我执着在什么上面,我格外的清醒的认真的注目着这些朋友!我从心里希望他们能跳出他们的思想巢臼,睁眼看看这个或者滚滚红尘或者清平的世界,用我们同样拥有的理性和清明,用我们同样的良知与真诚来做读经教育这个千古事业!得罪大师之处,若真大师也必洒然一笑,若伪逆于心不知长进亦必遭历史唾弃与嘲笑。肝胆可书苍天可鉴!我非厚此薄彼,偏狭自重之徒,然事事理理有不容壅塞在真性情中!风扫竹面雁掠长空亦本真心也!
作者: 天津清羽    时间: 2009-5-5 23:13
提到“道生之”等的意义义理,就要先明确生这个词语的概念和存有论是密切相关的,这个世界上几种大的学问及宗教系统,如基督教,儒家,佛教,西哲等,都有自己的存有论的观点和路数,佛教尤其特殊。道家当然也不会例外,他要有相当高度的存有论,才能有哲学的价值,但道家的无中生有的无和有,不是如儒家讲“於穆不已”的天道系统那样具有创生意义的。儒家讲创造,道家却是另外一种智慧,无不是有创生意义的无,“天下万物生于有”的有也不是创生万物的,道家是特显有无为道的双重性,但事实上“不生而生”才是道家的一个根本智慧;道家虽然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但不像行一朋友那样的理解,那种简单浅化得理解是不切道家智慧和境界的,道家特别的智慧就是不从宇宙论和最高善的那里讲,道家讲自然无为,对一切都不操纵不把持,哪里像熊先生讲的这样的浮巧和虚妄,把道家这种境界形态的作用系统产生的消极的存有论,和儒家基督教等实有形态的积极构建式的创生式(基督教是上帝创世的神话式)混淆起来,就把道家根本的智慧境界彻底扭曲了,道家的不禁其性不塞其源,不生而生都被这个熊先生乱讲一气变成了泛泛的空概念。“道”和“德”这两个高度抽象的理性概念(所谓高度抽象的理性概念,如佛教唯识学里所说的不相应行法,康德所讲的时间空间等十二范畴)被说成“最本源、最本质的物质——道和德”,真是滑天下之大稽。把最反对物化和唯物的道家讲成完全相反的格调。这种对道家理解的偏差是很容易被辨别出来的,且在熊的文章里比比皆是。所以我说“熊大师”最反道家,而且是打着道家的旗帜反道家,不过这个可以骗骗行一朋友这样的哲学外行,真的稍微懂些学问义理系统的,这熊大师的胡说八道还是很明显的,熊大师要拿着这个浅薄来卖弄也无所谓,但害了像行一这样很多朋友的真实慧命却实在是会有很可怕的业报的哦。
作者: 天津清羽    时间: 2009-5-5 23:14
附录:牟宗三: 什麼是「不相應行法」?
牟宗三 《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第七講摘錄

牟宗三: 什麼是「不相應行法」?

...

  佛教在說明經驗知識方面﹐唯識宗的前五識以及第六識﹐儘管為的是講煩惱﹐但均有知識機能的函義。故佛教與西方的知識論相合的材料(data) 獨多﹐道家給我們的不多﹐儒家也不多﹐雖有羲和之官的傳統﹐有醫卜星相﹑天文﹑律﹑曆﹑數的傳統﹐但在成功知識的理論上﹐知識論的材料並不多。這方面佛教較多﹐而且非常有啟發性。這方面首先有前五識的耳﹑目﹑鼻﹑舌﹑身﹐就是五官感覺。五官感覺康德總稱之為感性(sensibility) ﹐經驗知識就是由sensation ﹐perception開始的﹐而這就是屬于前五識的。佛教言前五識﹐前是當前義﹐往後就是意識即第六識﹐這相當于康德的知性。再往後第七末那識﹐第八阿賴耶識﹐就不屬知識機能的範圍。第六識以及前五識都可視作知識機能﹐但只是這些還不夠﹐還太籠統。佛教與知識論最有關係的是「不相應行法」﹐在唯識論中有廿餘個﹐但這是隨便擧的﹐可以不只這些。這些不相應行法其中就有一些等于康德的時間﹑空間與十二範疇﹐也即康德所說的感性的形式條件以及知性的純粹概念﹐十二範疇。在康德是分開的﹐時間空間是屬于感性的形式條件﹐範疇是純粹概念﹐屬于知性。佛教就沒有這樣分開﹐講得籠統而混亂﹐不似西方講得那樣精確而有條理。混而為一都稱為不相應行法﹐包括了時間﹑空間﹑因果﹑數目等等﹐這些相當于康德的時間空間與十二範疇。康德視這些是成功知識的形式條件﹐離開這些形式條件﹐經驗知識不可能﹐那就是經驗不可能﹐現象也不可能。現象之所以為現象﹐就是因為要在時間空間裡﹐而以這些範疇來決定﹐若不經過這些範疇的決定﹐也不成為客觀的現象。我們的知識就是知現象﹐知識就是經驗(experience) ﹐經驗就等于經驗知識(empirical knowledge) ﹐完成經驗要靠這些條件﹐這是很重要的。

  什麼是「不相應行法」? 行就是諸行無常﹐諸法無我的那個行﹐行就是變動﹐展布相。現象在時間空間中變化展布名曰行﹐going on ﹐going on﹐不斷繼續下去就是行。諸行無常即變化無常。此行非實踐意義的行為﹐而是變化。「不相應行法」詞語淵源很深﹐說起來很難了解。依傳統的講法﹐「行」是以思來說明﹐思就是現象的思維活動﹐此思維活動是屬于無明的五蘊: 色﹑受﹑想﹑行﹑識中之行蘊。色是物質現像(material phenomena) ﹔受就是感受﹐有樂受與苦受﹔想就是想像作用(imagination) ﹔行是思﹐有苦迫義﹐迫促推動使身不由己﹔識是心覺了別義。此後四蘊都是屬于心理現象。五蘊總起來就是色心諸法。把一切現象分為五蘊﹐行蘊專屬於思﹐即以思說行蘊。思就是現實的思考活動。思考活動催促﹐促使一個人不由己﹐不由自主。思就是想出一個理由﹐迫使生命不由自主地拖下去﹐故思是心理學的思﹐而不是邏輯意義的思。既然一切都是諸行無常﹐都是行﹐而又把行分成五類﹐色類﹑受類﹑想類﹑識類﹐剩下的就用當初籠統的諸行無常的行說之。這樣也就是把籠統而廣義的行去掉四類後所剩下的﹐還用原來的行名之﹐于是合起來成為五蘊﹐把其餘的四蘊排除後﹐剩下的還用舊名而名之曰行﹐而剩下的就是思﹐思就是屬于行。思中有許多法﹐就是思行﹐而這個思行的許多法﹐分成二類﹐一類為相應的﹐一類為不相應的。

  什麼是相應的?相應者﹐原初只說「心所」,相應者心所與心和合為一。「心所」是為心所有﹐與心和合為一。心所並不是心的對象﹐乃心所有的。心為總說﹐為心所有的那些心象(mental states) 就是心所。總說就是心王﹐心王在時間裡所有的那些心象如喜﹑怒﹑哀﹑樂﹑想﹑受﹑思﹑識等都是心所﹐都是為心所有﹐與心和合為一﹐這些就是相應的心所﹐稱相應行法。

  還有不相應的﹐什麼是不相應的? 是由思行所發的虛概念。思本身是心所﹐但這些虛概念不是心﹐因此﹐不稱之為心所﹐因為與心不相應故。這些虛概念雖為思行所發﹐但很難與心建立同或異的關係。說它是同﹐也不是同﹐說它是異也不一定是異。心所與心王可以建立其同的關係。但有這麼一種法﹐由思行而發﹐發出後就有它獨立的特性﹐依此特性很難以說它是心﹐又很難以說它不是心﹐即與心建立不起同或異的關係。此即不相應﹐不能與心和合而為一。如時間﹑空間﹑數目﹑因果等十二範疇那些形式條件﹐純粹概念等。時間空間依康德講乃是心之主觀建構﹐既然是心的主觀建構也可以說為心所發﹐但是時間空間總不能說是心﹐也不能說是心所(mental states) ﹐時間空間是形式的虛的﹐而心所是實的。時間空間是由思﹑想像而發﹐思與想像都是心所﹐但由其所發出的時間與空間與心建立不起同或異的關係﹐此稱為不相應行法。不相應者乃兩者不能和合而為一﹐如粉打在牆上﹐與牆是不相應的﹐到時候破裂就脫落下來﹐不能和合而為一﹐而皮色是相應的。故不相應的行法不能說為心所﹐此法乃發于思行﹐但又不相應于思。相應于思的就是心所。因思考是我們心的活動。佛教只說不相應行法與心建立不起同或異的關係。其實我們可以擴大而言﹐與心與物兩者均建立不起同或異的關係。那些時空等不只與心建立不起同或異的關係﹐而且與物也建立不起同或異的關係。在心是「心所」﹐在物則為「物所」。佛教無此名詞﹐但也一樣可以說。為物所有就是物所﹐為物所有與物和合而為一﹐與物相應﹐即與物可以建立同或異之關係。如心所﹐思考是心所﹐喜﹑怒﹑哀﹑樂也是心所﹐這些mental states總起來說是一心﹐就是心王﹐分化地說就是心所﹐也即心理現象。物籠統地說是matter,body或physical body, physical body也有其特性﹐如形狀﹑量度﹑廣延等﹐此等特性與物和合而為一﹐即是「物所」。

  時間空間可以表象心物現象﹐但時間空間既不是心﹐也不是物﹐可是它又是主觀的。範疇是應用于現象上而決定之﹐沒有範疇之決定﹐現象也不能成為客觀的對象。它可向對象應用而決定之﹐但其本身不是物﹐不是matter﹐故也不是物所﹐但它卻由思行而發﹐故與物建立不起同或異的關係。與心也一樣建立不起同或異的關係。物所如物之基本特性﹐就是物所﹐但時間﹑空間不是物之特性﹐乃是外加的﹐非物之所以為物之本質﹐物之所以為物之本質是物所﹐心之所以為心的本質為心所﹐具體的心理現象為心所。依洛克﹐物性可分為第一性(primary qualities) 與第二性(secondary qualities) ﹐第一性為形狀﹑量﹑體積﹑廣延等﹐第二性為顏色﹑臭味等都是我們主觀的感覺。量是具體的量﹐而不是康德量範疇的量﹐範疇之量為不相應行法﹐而此量則為物所。

  不相應行法與心建立不起同或異之關係﹐與物也建立不起同或異之關係。此在西方就是範疇﹐為形成知識的形式概念。佛教知道有不相應行法﹐但沒有把它在知識上的用處如康德說明範疇那樣說得很透澈﹐但兩者的基本用處是一致的。如佛教視時間空間為主觀的﹐這也與康德相同。因果﹑本體﹑質﹑量乃由我們的思所發出的執著﹐而為不相應行法。我們執著這些範疇﹐才有生滅相﹐因果相等。如無這些執著﹐這便成緣起法之「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去」。這些生﹑滅﹑常﹑斷﹑一﹑異﹑來﹑去的定相都沒有了﹐這些不相應行法也沒有了﹐那些範疇也沒有了。

  故中觀論言緣起法﹐不一不異不來不去不生不滅不常不斷﹐那是在般若智照之下﹐化掉了一切執著﹐化除那一切不相應行法﹐見實相後而說的。見了實相﹐那就是不來不去不生不滅的緣起﹐不常不斷不一不異的緣起。若有這些執著﹐有這些不相應行法﹐就成現象(phenomena) ﹐作為現象的緣起法就有生滅常斷一異來去。若無生滅常斷﹐一異來去﹐則無現象﹐無現象那有科學知識呢? 這精神又與康德相合﹐只是康德不說這些為執著﹐說是form,category﹐知性的先驗概念﹐說得那麼莊嚴﹐其實那一大套都是執著﹐執著就是主觀的﹐這不是與康德相合嗎? 由此可以講知識﹐故佛教在這方面材料很夠﹐由不相應行法可把佛教之知識論說出來﹐以康德所做到的來補充﹐充實它﹐使原來的消極的轉成積極的。
作者: 行一    时间: 2009-5-5 23:16
谢谢清羽!明辩者自明。虽然论坛允许争论,但缺乏慧性的小聪明,以智强论,是对网民的一种极不负责的态度,实非好事。
     我无意与尔要争什么,我只是用自己的良知和理解希望有更多的人来探讨道德的真义,我所发文,皆属探讨,并无有所针对性。
     我实不愿与版主做什么探讨和评论,虽然您是版主,也有才华,但智和慧的偏执和共运绝对不可相提并论,我很渺小,只想做点无亏于心的事,不敢用华丽的词语误人害己,更请版主自重。
作者: 天津清羽    时间: 2009-5-5 23:20
[转帖]牟宗三:《「存有論」一詞之附注》
牟宗三著《圓善論》附錄:

「存有論」一詞之附注

  西方的存有論大體是從動字「是」或「在」入手﹐環繞這個動字講出一套道理來即名曰存有論。一物存﹐存在是虛意字﹐其本身不是一物﹐如是﹐道理不能在動字存在處講﹐但只能從存在著的「物」講。一個存在著的物是如何構成的呢? 有些什麼特性﹐樣相﹐或徵象呢? 這樣追究﹐如是遂標擧一些基本斷詞﹐由之以知一物之何所是﹐亞里士多德名之曰範疇。範疇者標識存在了的物之存在性之基本概念之謂也。存在了的物之存在性亦曰存有性或實有性。講此存有性者即名曰存有論。因此﹐範疇亦曰存有論的概念。範疇學即是存有論也。此種存有論﹐吾名之曰「內在的存有論」﹐即內在于一物之存在而分析其存有性也﹐康德把它轉為知性之分解﹐因此﹐這內在的存有論便只限于現象﹐言現象之存有性也﹐即就現象之存在而言其可能性之條件也﹔吾依佛家詞語亦名之曰「執的存有論」。

  但依中國的傳統﹐重點不在此內在的存有論。中國的慧解傳統亦有其存有論﹐但其存有論不是就存在的物內在地(內指地) 分析其存有性﹐分析其可能性的條件﹐而是就存在著的物而超越地(外指地) 明其所以存在之理。興趣單在就一物之存在而明其如何有其存在﹐不在就存在的物而明其如何構造成。有人說這是因為中文無動字「是」(在) 之故。這當然是一很自然的想法。中文說一物之存在不以動字「是」來表示﹐而是以「生」字來表示。「生」就是一物之存在﹐但是從「是」字入手﹐是靜態的﹐故容易著于物而明其如何構造成﹔而從「生」字入手卻是動態的﹐故容易就生向後返以明其所以生﹐至若生了以後它有些什麼樣相﹐這不在追求之內﹐因為這本是知識問題﹐中國先哲不曾在此著力。故中國無靜態的內在的存有論﹐而有動態的超越的存有論(縱貫縱講者) 及道家式的存有論(縱貫橫講者) 即是這種存有論﹐吾亦曾名之曰「無執的存在論」﹐因為這必須依智不依識故。這種存有論即在說明天地萬物之存在﹐就佛家言﹐即在如何能保住一切法之存在之必然性﹐不在明萬物之構造。此種存有論亦函著宇宙生生不息之動源之宇宙論﹐故吾常亦合言而曰本體宇宙論。

  中國以往雖未構造出內在的存有論﹐然可隨時代之需要﹐文化心靈之開展﹐而補充之或吸納之。動字「是」與「生」之異途只是自然語言之方便﹐並非義理之必然﹐非然者便成定命論。又﹐佛家有不相應行法﹐此已類乎西方之範疇﹐故可順之而講內在的存有論(執的存有論) ﹐只因佛家重視轉識成智﹐故著重點不在此﹐因而遂亦未積極地構造出此種存有論。又朱子雖重視道問學﹐然光只順其所說之道問學﹐既不足以成知識(科學) ﹐亦不足以成內在的存有論﹔但其系統中氣自身之凝結造作﹐自成一機括﹐此中即含有物本身之構造之問題﹐此是內在的存有論之根芽﹐但朱子卻亦未能順此而構造出一個內在的存有論﹐蓋光只此尚不足夠故也﹐無範疇故也。其太極之理所擔負的仍是「存在之理」也。但朱子的這「存在之理」雖表示是「存在」之所以然(超越的所以然) ﹐然其本身以非即心故﹐卻亦無動用義﹐因而亦無創生義。有人以為朱子之理即是生之理﹐既是生之理﹐就有「能生」之動用義﹐此則非是。「生之理」並不表示此理本身就有「能創生萬物」之動用義﹐這完全是兩回事。吾明之屢矣﹐人還如此致疑﹐可見其既不虛心﹐又無思想義理之訓練﹐甚鄙陋也。朱子之思想甚一貫﹐為其辯護者皆一團混亂﹐不必為朱子之所喜。

  又海德格雖力圖建立其基本存有論﹐對于人這有限的存有詳作存在的分析﹐然仍屬內在的存有論﹐雖不是亞里士多德與康德之知識義的存有論。他力斥「表象的思想」而想後退一步回到「根源的思想」﹐但終未透出﹐未達無執的存有論之境﹔雖時有妙語﹐然終頭出頭沒﹐糾纏不已也。

  又西方雖然以內在的存有論為主﹐然有時亦常有越出現象之存在以外引出某種東西說明此存在者﹐如柏拉圖引出理型以為說明一物之「是」之根據﹐此為「形式的存有論」﹐吾亦可名曰純質的存有論﹔又如羅素經由邏輯分析肯定原子性以為說明知識對象之根據﹐此名曰邏輯原子論﹐此為多元的存有論﹐吾亦可名之曰純數量的存有論(來布尼茲的心子論則名曰純質的多元論﹐此亦是一種存有論﹐對理型之為形式言﹐此可曰材質的多元存有論﹐此材質是就心子言﹐不就物理原子言。) 然無論是理型﹐是心子﹐是邏輯原子﹐就其無創造性言﹐皆可屬于內在的存有論﹐或說是內在存有論之變形﹐皆屬于假定者﹐未能如由範□□言的內在有論之轉為知性之超越分解者之為定然的。(故塞爾的現象學﹐由意指的分析入﹐無假定﹐但亦是內在存有論之一變形﹐未能越出康德的超越統覺以外。)

  若越出現象存在以外而肯定一個「能創造萬物」的存有﹐此當屬于超越的存有論。但在西方﹐此通常不名曰存有論﹐但名曰神學﹐以其所肯定的那個「能創造萬物」的存有是一個無限性的個體存有﹐此則被名曰上帝(智神的上帝﹐非理神的上帝) 。

  吾人依中國的傳統﹐把這神學仍還原于超越的存有論﹐此是依超越的﹐道德的無限智心而建立者﹐此名曰無執的存有論﹐亦曰道德的形上學。此中無限智心不被對象化個體化而為人格神﹐但只是一超越的﹐普遍的道德本體(賅括天地萬物而言者) 而可由人或一切理性存在而體現者。此無限智心之為超越的與人格神之為超越的不同﹐此後者是只超越而不內在﹐但前者之為超越是既超越而又內在。分解地言之﹐它有絕對普遍性﹐越在每一人每一物之上﹐而又非感性經驗所能及﹐故為超越的﹔但它又為一切人物之體﹐故又為內在的。(有人以為既超越而又內在是矛盾的﹐是鑿枘不相入﹐此不足與語。) 因此﹐它之創造性又與上帝之創造性不同﹐此不可以瞎比附而有曲解也。

  因此﹐依中國傳統圓實智慧而作消融與淘汰﹐結果只有兩層存有論: 執的存有論與無執的存有論。
作者: 天津清羽    时间: 2009-5-5 23:31
“我很渺小,只想做点无亏于心的事,不敢用华丽的词语误人害己”,您还真是正在用熊大师那颠三倒四的貌似华丽的词语在这里误人害己啊!呵呵:)您真太搞笑了,比熊大师幽默多了 呵呵~~探讨道德的真义,挺立道德的价值基础,“宇宙正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欲仁致仁”“下学上达”这个正是儒家两千五百多年的学问系统所开创,而且成德之教正是儒家的特质啊!
             您说“我实不愿与版主做什么探讨和评论”这个我相信啊,因为您很多基本概念还不清楚,只能被熊大师笼罩着泯却了是非理性的说话,探无所谈讨无所究竟,我其实也没法和你探讨啊!因为你要用四则运算来和人探讨高等函数,这个离题万里完全不讲理不相应啊!

[ 本帖最后由 天津清羽 于 2009-5-5 23:42 编辑 ]
作者: 天津清羽    时间: 2009-5-5 23:37
行一朋友所说的“慧性”其实就是他自己内心对熊的迷信,凡是正视熊大师的胡言乱语,指出他详细不当之处使其无法辩驳或以其智慧不能看懂究竟的。您都会认为是没慧性,哈哈!当年胡适之鲁迅蔡元培他们也都是善心好心真心,也和您一样认为自己“只是用自己的良知和理解希望有更多的人来追求真理”,结果呢?几乎斩断了中国文化的命脉,这些人你不能说他们缺乏知识和基本道德教养啊,不能说他们完全是故意不做好事啊!但见地智慧差了就是差了,你是好心但是见识太差了!就会害人害己啊!所以王船山说:“害莫大于肤浅”,这个是真话是至理名言!送给行一朋友,但愿能真的反省,否则真是~~~~

[ 本帖最后由 天津清羽 于 2009-5-5 23:41 编辑 ]
作者: paisley    时间: 2009-5-6 06:59
我们可设想人是由组织、细胞构成,细胞由原子构成,原子由电子、中子、质子构成,再分下去由夸克等更微观的粒子组成,这只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而中国祖先在慧观状态下已经达到更精微的地步,已经发现了世界的本源,老子说:“有物昆成,先天地生,繍呵!缪呵!独立而不亥,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这个物质是天地之母,起了个名字叫“道”。[/quote]

[quote]道也许就是科学家们所找的“大统一场”。道与德的关系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就是德,而万物都是道和德所化生的,人就是道和德这种物质和能量所组成的


简直不知所云!

幸好德慧智人士对科学的了解也仅限于此,要是再多懂一点,拉进你们的学说里当调料,又有多少个科学家要从坟墓里气活过来。

动不动说人造口业、动不动请人自重,这个好像也是德慧智人士的通病。

再说一遍,您想和人探讨,发去你们的大本营也好,别的国学论坛也好,不怕挨砖的话发去天涯杂谈、煮酒论史也好,都行。干嘛老盯着这个子女教育论坛?

[ 本帖最后由 paisley 于 2009-5-5 23:00 编辑 ]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9-5-17 07:14
人们在津津有味地谈论着自己并未懂得的学问。
口水帖,鉴定完毕。
作者: 于我何有    时间: 2009-5-17 08:44
天津清羽的帖子怎么一会是古文字,一会是简化字,好像在时空隧道不停地穿梭,看得俺好累啊。
作者: 蜘蛛网    时间: 2009-5-18 06:48
不懂,还没给孩子坚持读过,不知道怎么能让孩子坚持下来。不过,看到争论也有自己的感受,能够留传下来的也不一定都是经吧。读经不是万能的,但是还是应该读一些,读的目的是解放,而不是束缚,更不是为了争论,道理自在人心。
作者: 海的孩子    时间: 2012-2-5 13:4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simpley    时间: 2012-2-6 00:39
读了两千年还落后,说明经不是万能的.

读经者虽然满口仁义道德,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刘项原来不读书",水平也不比读经者差.
作者: 海的孩子    时间: 2012-2-6 11:3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PMH    时间: 2012-2-8 16:53
看看桑老对相当多的读书人的意见(千古皆然):
今文学言治则称尧、舜,道行则言孔、墨,授之政则不达。怀古道而不能行,言直而行枉,道是而情非,衣冠有以殊于乡曲,而实无以异于凡人。诸生所谓中直者,遭时蒙幸,备数适然耳。殆非明举所谓,固未可与论治也
作者: 海的孩子    时间: 2012-2-10 22:5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aabbxx    时间: 2012-3-4 22:13
西方社會除了文學之外, 普遍也重視科學的發展, 值得多多注意發展
作者: simpley    时间: 2012-3-6 01:49
搞国学的一般都轻视科学,觉得国学是大智慧,科学不过是匠人干的活,搞国学的只佩服统治者,其他的都入不了眼
作者: 新叶    时间: 2012-3-6 17:03
最近在想着这个问题,结果前几天就看到这个,但是感觉主题帖也并不是我要的答案。
作者: paisley    时间: 2012-3-6 22:50
标题: 回复 #99 新叶 的帖子
第一楼其实是个广告帖,你注意一下楼主发过的所有帖子,就能看出来了。

光说那句标题,问出这种问题的人,《易经》都没读好。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