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在美国高中“中国妈妈”为何成了贬义词 [打印本页]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4-23 17:52
标题: 在美国高中“中国妈妈”为何成了贬义词
第一次听到美国高中校园、尤其是华人学生集中的高中流行“中国妈妈”(Chinese Mom)一词时,我并不懂这个词的真正含义,也不知道是褒还是贬。后来专门和一些中学生交谈,才了解了美国一些高中校园流行这个词的原因。
     华裔家庭的高中生对这个词的理解和感受是:“中国妈妈”特别爱攀比,人家的孩子去学钢琴,自己的妈妈也要孩子去学钢琴。人家的孩子考上了哈佛、耶鲁,“中国妈妈”就会说,看看人家,你也要考哈佛、耶鲁。总之,在对孩子的教育上,“中国妈妈”永远是以别人为标杆,然后让子女去达成妈妈心中的目标。一些华裔高中生为此与母亲产生矛盾,他们的理由很简单,为什么“中国妈妈”总要比这比那,我是我,我就是我,为什么不能按我自己的情况来设计人生呢。
     主流社会或者说是白人家庭的高中生对“中国母亲”的含义的解释与华裔家庭的高中生有所不同。他们认为华裔家庭的同学缺少独立性和自主性,什么事都要妈妈说了算。妈妈就像一只老母鸡,华裔的同学就如小鸡,总要靠老母鸡的翅膀来保护。“中国妈妈”在白人中学生中是一句讽刺语,而不少华裔学生为此感到烦恼。
     不少华裔移民到美国,他们心中的“美国梦”中最主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希望子女能够接受美国最好的教育,当然哈佛、耶鲁等美国最一流的大学是他们追求的目标。因此在美国各族裔移民中,华裔家庭是最重视子女教育的,而且考入名牌大学的比例也比其他少数族裔要高,在这里“中国妈妈”功不可没。
     竟管如此,在美国的教育理念下,“中国妈妈”的做法却成了高中生中不被赞赏的行为。没有人否认“中国妈妈”的苦心、用心以及实际行动对子女能够在激烈竞争中有机会进入好的大学所起的作用,但另一方面,“中国妈妈”为什么又会成了流行的贬义词呢?
     其实,从华裔家庭高中生和白人家庭高中生对“中国妈妈”一词的解释上已经有了答案。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性,我们民族的一个特性也许是太好攀比了,从大事到鸡毛蒜皮的事,总是要和同事、左邻右舍比一比。尤其是在子女教育上,从小开始就是不断加码,这个课,那个班,人家孩子上,咱家孩子绝不能拉下,也不管孩子有没有兴趣,是不是那块料。孩子少了乐趣,变成了小大人。
     攀比和为孩子设立教育目标是两个概念,而且攀比的结果最终往往是对自己的孩子没了信心。从小为孩子设立教育目标,基本上是根据孩子自身的条件,不断地去挖掘其潜能,并寻找最适合孩子教育的大学。
     其实每一个家长都希望子女入读大学名校,但现实是能进去的人太少了。对绝大多数学生而言,其实选名校不如选专业。如果一个高中生可以考入耶鲁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到中学做教师,年薪5万,或是他可以进入加大洛杉矶分校计算机学院,毕业后可以在大公司就职,年薪7万,家长会选择让子女读那所学校,答案并不难。
     对于“中国妈妈”,我认为值得多思考的是,敢不敢让子女早自立,而不必一生中都让自己的角色定位在“老母鸡”上。不少华裔中学生对白人同学“中国妈妈”的看法是较认同的,其实在高中阶段,孩子的独立性已悄然形成,为什么很多高中生上大学非要到远离父母的城市去读,因为他们终于解放了,再也不用每天听“老母鸡”的“咯咯叫”了。
作者: 颀颀妈妈    时间: 2009-4-23 18:18
为什么很多高中生上大学非要到远离父母的城市去读,因为他们终于解放了,再也不用每天听“老母鸡”的“咯咯叫”了。


超级的理解,二十多年前,颀妈也是那样想,那样做的.

估计咱家孩子长大也会这样选择.其实这样也没有什么不好.
作者: 听语漫步    时间: 2009-4-23 18:24
每个人能做好自己已经很不容易了
为什么家长还要求那么多呢
作者: 长用户    时间: 2009-4-23 18:44
我一个亲戚,女儿上了高中了,进家就用毛巾为女儿擦脸.我在食堂买早餐,看到一中国妈妈守着高中女儿吃饭犹如对婴儿.
作者: luckyyongwei    时间: 2009-4-23 19:43
这样的呵护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有利吗? 深思啊
作者: 颀颀妈妈    时间: 2009-4-24 08:41
我家孩子看那套SCOTT FORESMAN Reading Street 小书.
看到书上这段The class has jobs.They have a pet in a cage.They take care of their bird.
知道米国小学生在教室里养宠物, 他羡慕得口水哗哗地流,
读到Children today often have time to play when the school day is over.
他冒出句, 他们太幸福了. 言下之意, 我让他放学后还要在家学英语太痛苦了.

这只是看看那小书, 孩子就有那样的想法. 真把孩子放到那样环境了. 孩子的惰性.....

[ 本帖最后由 颀颀妈妈 于 2009-4-24 09:10 编辑 ]
作者: qsqsqsqs    时间: 2009-4-24 09:11
感觉hi5说得非常好,亲身体验,有切肤之痛。实际上在美国的华裔二代会或者说移民二代更不努力,这是必然。据说犹太移民也是如此,颠沛流离的时候人才辈出、成绩斐然,定居美国几代,也就混同于一般美国人了。中国城乡之间也是,我所在的省会城市连续几年高考在全省十几个地市中垫底了。

应对之道除了鞭策孩子努力(如美国高中的“中国妈妈”所为),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鼓励孩子在有一定基础的前提下差异化和较自由的发展。美国中产阶级父母面临的子女成长困境要小于国内的中产或准中产阶级父母面临的子女成长困境,原因就在于此——也即美国的教育机构能容纳和鼓励孩子在有一定基础的前提下差异化和较自由的发展,中国的则更不能容纳和倾向于抑制这种发展。
作者: maple    时间: 2009-4-24 09:54
楼上的hi5说得不错,只有亲身体会才能知道在外的华人心里有多痛。
现在的有些非中国人,在不停的打击和否定中国的一切,把中国的所有都说的非常的邪恶;而许多国人也很傻很天真,自动的或者不自觉地配合着一些这样的说法,崇拜国外的一切,把自身的东西一切都认为是不好的。
希望大家能找到适合本地区和环境的教育方法,而不是到处崇拜别人的方法。
作者: HNHu    时间: 2009-4-24 10:36
海外华人的心并不总是痛的, 如果不是逼迫孩子的话.

我海外的亲戚中推得最厉害的伯伯的女儿确实考上名校了, 可惜的是跟父母的关系差得很, 并且四十好几了还不肯要小孩, 说不愿再害人了云云.

总说孩子到懂事的时候就晚了, 可自己三四十岁才移民, 从头开始, 还不是安身立命了.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4-24 10:45
Hi5说的非常好哇,只有一点我有点不同意见,那就是关于惰性

在我看来,惰性某种意义上是催化剂,就是因为我们懒,才有了如今各种各样的发明,使得我们可以从新老中解脱出来,而去享受生活。

我自己也一样,是因为自己懒,为了养孩子的时候不太费心,才回去致力于孩子的培养。
作者: wangtutu    时间: 2009-4-24 11:35
那些中国移民可以这样劝自己的小孩学中文:

"你将来要去和中国人做生意,中国市场大,有大钱赚.
现在学好中文,了解中国的文化,你才有实力去竞争....."

有点汉奸的味道.

移民家长在家说中文,关注中国文化,孩子自然就不会忘记自己的血统.
就怕家长跟着孩子学外语,最后忘记了母语.
作者: wyfly    时间: 2009-4-24 12:36
嗬嗬,喜欢中国妈妈的良苦用心呢,希望自己可以称得上中国妈妈
作者: weijing197    时间: 2009-4-24 16:27
昨天中午和我的一个朋友吃饭,她刚从美国回来.我们讨论起孩子的教育时,她说在美国 chinese mom,是贬义词.
作者: 笛笛妈    时间: 2009-4-24 16:38
学习了!受教了!有见解的人真是比比皆是呀!
作者: editorsome    时间: 2009-4-25 09:51
是啊,坛子里的牛人真多啊!真受教育,偶觉得中国妈妈不容易,生存竞争啊。

同学妈妈让孩子跑步,孩子不想跑而想去和同学玩球。妈妈说,你不跑那就说明你承认失败。怎么想也不知两者有这样联系。

事实证明孩子需要督促,有适当比较才能找出差距,事事攀比、强调竞争可能只会消磨意志。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9-4-25 11:15
这帖子刚开始的风向可能是楼主转帖所希望的

但由于hi5朋友的驳斥,很多家长哑口无言了,反倒大长了"中国妈妈"的志气

俺就重新旋起反击左倾反案风吧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性,我们民族的一个特性也许是太好攀比了,从大事到鸡毛蒜皮的事,总是要和同事、左邻右舍比一比。尤其是在子女教育上,从小开始就是不断加码,这个课,那个班,人家孩子上,咱家孩子绝不能拉下,也不管孩子有没有兴趣,是不是那块料。孩子少了乐趣,变成了小大人。
     攀比和为孩子设立教育目标是两个概念,而且攀比的结果最终往往是对自己的孩子没了信心。从小为孩子设立教育目标,基本上是根据孩子自身的条件,不断地去挖掘其潜能,并寻找最适合孩子教育的大学。"

这篇文章作者真正表达的意思就在上面这两段话,其余都是旁枝末节了.假如作者围绕这两句写本书,俺也会把它揪出来加以反省,否则俺读这本书就只有感官刺激和精神自慰了.

再好的文章也有可以丢砖头的地方.再烂的文章也有可以拣到宝贝的地方.

记得在QQYOU的小事帖谈过这样的话

太多的资讯和太少的资讯一样,都是对理解能力的障碍.

咱们的孩子生长在一个信息泛滥的时代,这对他们来说既是幸运也是不幸啊!

所以家长要从点滴开始积累,让他们生就一双慧眼而不是借我们的眼给他看路

现在再来应答hi5的反击

如果在俺揪出这两段后,你怎么为"中国妈妈"辩护?这两段才是"中国妈妈"母鸡护雏的真实写照

人活着,逆境顺境不论,只有在他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后

也就是拥有独立应用自己的脑袋后才可能迸发出自己最大的潜力.

即使他没有读过书也丝毫不会逊色,因为他读懂了天地间另一本书---无字书,到时无非再去读那本有字书

我们是不是那种在一个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地方做了一个错误的"中国妈妈"才是本转帖的意义所在.

不要和别人比你的短处,你就是拼了命挤进那个圈子,结果也不会很理想的.

到美国和在中国应该都是一样的结果.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9-4-26 03:47
原帖由 hi5 于 2009-4-26 00:28 发表
楼上又来叫阵啦。


hi5朋友,你可能不太熟悉天堑.

俺看帖子很少的,感兴趣的话题可能会冲进来大发厥词.

你别担心,天堑和你绝对不会特意叫板.一没那闲情二没那心情

原帖由 hi5 于 2009-4-26 00:28 发表

就按你说的, 就这两段来说说我的看法哈。

美国在小学的时候就教孩子, 读东西要分清楚fact 和 opinion 。 。


不仅仅是美国吧.在咱们中国读书不历来也反对望文生义吗

原帖由 hi5 于 2009-4-26 00:28 发表

您引来的这两段应该是这位作者自己的观点没有错吧, 而且还是他发挥想象力, 将一些传说上升到了民族的高度。有这么说事的吗?


这个怎么看待作者的观点问题上,咱们可以交流一下

任何人在讨论一个社会现象时,都会根据他看见或听到的东西发表他的意见.有的人亢奋,有的人闷骚,有的人做无病呻吟状..........

俺会首先不为感官刺激地静心听或看作者到底想说什么,然后根据其所说所想用自己有限的社会阅历来判断,他哪句有可取,哪句是亢奋后的胡言.

原帖由 hi5 于 2009-4-26 00:28 发表

这样的父母有没有, 别人家的孩子怎么着, 自己的孩子也跟进。那肯定有, 在哪都有。 在美国的华裔家庭里有多少, 我没有调查过, 我相信这位作者也没有调查过。 这个名词什么‘中国妈妈’, 我也没有听说过, 作者也就是一听说, 找了几个孩子问了问而已吧。 就我接触的各种在美的学生家长, 高中的学生, 初中, 小学, 幼儿园的孩子, 从数量上远远超过这位作者访问的这几个。 我个人的感受是, 从学习上来说,大陆来的家长抓的不如印度裔的家长, 从学习和其他上课外班的情况看, 大陆的不如台湾的 (什么课外的教补都是他们的发明创造, 不仅从台湾带到美国, 还大量输送到大陆, 大伙一定不陌生)。 论课外各种兴趣班来比, 大陆的比老美白人的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大陆的家长到美国来, 人生地不熟的, 一切都是从头学起。 教育孩子这一块更是如此。 要说比, 那也是和周围的孩子比吧, 这市面上也得有作者说的这班那班的吧。 大陆的也就是最近这一二十年才有大量的留学生吧, 进来的话, 不仅大人要适应环境, 小孩也需要吧。 看周围的各族裔的孩子干什么, 挑适合自己的吧。


俺没到过美国,美国的"中国妈妈"怎么做没有发言权,很感谢你给大家提供了与作者完全不同的信息
俺可以想象你说的中国妈妈抓得没洋人紧,生存的危机时刻笼罩着的人确实无暇顾及更多.

原帖由 hi5 于 2009-4-26 00:28 发表
其实呢, 这两句话, 要是从天堑您老的嘴里说出来, 我绝对不跟你辩。 我知道您肯定有所指啊, 和我搭不上边。


hi5朋友清楚俺把反击左倾翻案风重新刮起来的目的,俺很心慰.

原帖由 hi5 于 2009-4-26 00:28 发表
但是, 这篇东西就不一样了。 不管我有没有‘中国妈妈’所说的行为, 我都要站出来, 他不仅惹着我了, 他还把所有 有中华血统的做妈妈的都包括进去了。 就像当初亚特兰大开奥运会, 中国队进场的时候, 老美的讲解员就随口说什么中国游泳队吃兴奋剂。。。是不是这次又吃兴奋剂。。。(原话记不清了)。 放着那个中国人听了, 都会跳起来。 这篇文章, 非要将个别高中生中的一些传言, 放到民族的高度, 还不分就里的加上 “尤其是在子女教育上,从小开始就是不断加码,这个课,那个班,人家孩子上,咱家孩子绝不能拉下,也不管孩子有没有兴趣,是不是那块料。孩子少了乐趣,变成了小大人。”这是哪挨哪啊? 有多少家长是在这么做啊。 什么叫“ 是不是那块料”? 孩子小的时候, 你能知道他是什么料啊? 再说了, 有些东西, 不管孩子是那块料, 都 的学。 比如说, 中文, 没兴趣也的学? 怎么了?

作者说“中国妈妈”是贬义, 您就要求来个自我反省。 我跟您说, 这”chinese" 本身就含有贬低的意思, 您要大伙做什么?


hi5朋友,维护中国人的尊严,在论坛以前俺干得更亢奋.俺同样是个中国人.俺只到现在也还是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你如果看见俺以前的扯淡帖就知道俺从来没有认为美国的月亮比中国圆,即使到现在也如此(看一激动忘了时差,有时候有那可能 )

后来,随着年龄增长,俺就慢慢明白别人诋毁不了你的尊严,而只有自己才可能毁掉自己的尊严.

楼上俺那一帖已经说明,咱们看报纸聊天以及一切渠道获取信息时,首先不要为感官刺激和精神自慰所迷惑,俺要考虑这个现象在咱们中国的妈妈中有没有,从俺个人周围接触的情况看,俺文中提取的两段描述的中国妈妈确实是大有人在的,而且数量不小.因此俺认为这才是楼主转来此帖的意义所在.,俺让大家不要因为恼羞成怒而放纵自己的错误行为(有则改之,无者加勉为前提)
当然,假如此帖发在美国儿童教育论坛(假设有俺没时间调研)的话,中国妈妈倒可以奋力反击,俺会隔着地心为她们擂鼓助威的.

最后说一下,你举那个语文的例子个人认为不妥当,假如举钢琴、绘画等等可能更有说服俺的力量。

关于这语文,还要说点个人的“意淫”:俺和儿子这两代人可能看不见,但俺孙子那一代如果不学好语文,就如同现在不学好英语一般。
作者: 如果    时间: 2009-4-26 04:10
感谢HI5妈妈带来新的讨论视角。了解到美国的妈妈也有抓得紧的。也是,也许只要是妈妈们就可以分作左中右三派吧。我们一向听美国的右派事例多了点,把左派的忽略了。以后至少在自己放松懒惰又以美国右派妈妈做借口的时候,不太那么理直气壮了。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9-4-26 04:52
原帖由 hi5 于 2009-4-26 04:31 发表
看来, 您了今儿心情出奇的好, 大半夜的还在发帖呢哈.

那就说说钢琴和绘画。 钢琴这东西, 家长让孩子练, 从来就没想让他们成为什么家, 什么师的, 就来点音乐素养而已。 至少俺们家是这样滴。 绘画更是了, 学的孩子不多, 要逼的话, 根本没法学。 据俺的观察, 就这中文是家长们逼孩子逼的最紧的一门课。 你看看全美留学生家长办了多少中文学校。 我接触的一些华裔孩子, 大学已经毕业了, 后悔当初小的时候, 没听家长的话, 中文只能听点简单的命令。 大学的时候 ,修了一些中文课, 可还是差得远。

确实不是心情好,因为儿子明天(哦,就今天早上)第一次参加一个书法大赛,做为父亲一夜没有睡觉在考虑怎么为儿子减轻大赛的压力。以免他功力心太盛影响了俺让他学习书法的目的。时间多于的情况下与你切磋交流一下

说实在话,俺本人是反对儿子参加这类比赛的(可儿子学校老师做了俺的工作,俺从小也非常尊敬老师的,即使这个老师很烂也很尊敬)

你说的钢琴,俺周围的妈妈见过不少,口上都很低调,可干起那事儿啦就很BT。个人观察低调是假,拿个几级证书倒真,那可就完全失去了她们低调的目的。而且俺个人观察那样BT出来的孩子也很功利,完全无陶冶情操之说。

现在国内逼孩子学这些艺术类的东西至少俺周围很多,相反能真正逼孩子学好中文的很少,她们认为那个玩意儿应该不成问题的。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4-26 10:05
老易说的没错,我转这篇帖子,就是来砸Mom们的,因为坛子里Mom力量太大了,我不敢砸,所以就援引别人的文章。

Hi5说的也没错,其实这是一种东方思维,相比之下,台湾的Mom比大陆的更要命。实际上整个东方圈都是如此。现在大家说孩子负担大,但是如果从东亚来比,中国大陆孩子,远远没有南韩、日本、台湾的孩子压力大。这就是个文化问题。其实贬义词也没啥,我们国家多少年都把美国称为鬼子的,都一样啦。

但是有一点是真的,那就是不管中国还是外国,在育儿方面,Mom的见解和做法,确实比不上Dad,所以在那里Chinese Mom这个词而不是Chinese Dad这个词多被诟病。
作者: 颀颀妈妈    时间: 2009-4-26 13:54
标题: 回复 #28 hi5 的帖子
能花时间管孩子的爸爸的确不多. 能在育儿论坛泡着的爸爸都是好样的.
别砸QQ了, 留个角落让他舔好伤口再战得了.
真把他给踩瘪了, 鼓不起来,弹不动了. 不也是论坛的损失么.
让他继续保持QQ糖般的弹性比较好.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9-4-26 14:15
阿Q一开这帖子我就知道他要干啥。。。。。今天一进来,看到hi5大快人心,啥都不用说了。
      这个文章的作者想说的就是两点吧:中国妈妈攀比,中国妈妈让孩子学太多东西。

        是否有人攀比,如果这人纯粹攀比,东施效颦,那也够蠢的了。。。但我却不认为有这么多蠢的人,每个人总会有自己的想法吧。
        学东西,这一点,我想,完全靠妈妈也是做不到的,要孩子有这个能力和兴趣,家长才有可能加码。否则的话,孩子不是这块料,学不进去,家长要花钱也没地花。
作者: ealain    时间: 2009-4-26 21:16
非常同意楼上鱼儿的说法。

孩子的培养,无论我们在做着什么,都一定是建立在孩子的能力和兴趣的基础上的。

强加的,孩子难以接受,即便去做,也很难收到好的效果。能力达不到的,更不必强求,只是徒增烦累。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9-4-26 22:17
原帖由 hi5 于 2009-4-26 10:56 发表
你就臭美吧你。 砸人还不光明正大的, 还要找枪手。

就那些Chinese Dad哈, 自己孩子上个名校, 回大陆来写书赚钱的可都是Chinese Dad。 当然, 人家觉得Chinese Dad不好听, 自己管自己叫哈弗爸爸。。。

hi5原来也是MM,难怪义愤填膺.包括上面的鲸鱼MM和昙花MM都开始摇旗呐喊了

QQYOU这人很善于借力打力的,他知道中国MM都很想师夷长技的,所以整出来这玩意儿以增加说服力达到其目的

现实社会中哈弗爸爸俺是很佩服的,他们及时吃准了广大的MM市场,推出育儿书,大把赚钞票.

虽然俺是不看那些什么育儿书的,但还是佩服他们.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9-4-26 22:47
原帖由 小小小鲸鱼 于 2009-4-26 14:15 发表
        是否有人攀比,如果这人纯粹攀比,东施效颦,那也够蠢的了。。。但我却不认为有这么多蠢的人,每个人总会有自己的想法吧。
        学东西,这一点,我想,完全靠妈妈也是做不到的,要孩子有这个能力和兴趣,家长才有可能加码。否则的话,孩子不是这块料,学不进去,家长要花钱也没地花。


鲸鱼MM,你这话可不敢随便说.

给你讲个故事

俺那地儿有一教绘画的老师是俺朋友(此人带的班学生在艺考中有点小牛比)

一天喝酒时儿子在座,此朋友让儿子画个杯子看看,儿子画了,俺说如何

此朋友说烂

俺说是,俺从儿子第一天拿笔涂鸦就明白他肯定绘画烂

他酒后吐真言:
我很心疼有些家长的银子
可他们一点不心疼
硬要塞给我
但看见家庭条件一般的,我一般直言可尽量少花银子和时间
呵呵,居然那些家长说我侮辱他孩子的能力
没办法,他们的银子还是收下吧.
这年头,好人不好做的
-------------------------------------------------------------------------------------------------------
艺术类的东西没有长期家庭及周围环境的熏陶,没有一定的天赋,个人认为了解点皮毛就可,大可不必如此兴师动众

可MM看看你周围,大有人在啊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4-26 23:07
Hi5和其他人是不一样的,他实际上是讲,和印度人台湾人比起来,大陆的Mom是不错的了。不过和真正的大陆Mom比起来,Hi5的见识可是要强多了,这从他的文字里就可以读出来。

《一岁就上常青藤》那个文章的作者,自己夫妻仅仅靠奖学金的收入,就要送孩子上贵族幼儿园,相比之下他周围的人比他富多了,但不会那么去选择。

美国人会贷款去消费,但不太会在孩子教育方面过多关注。

我们认为投资孩子是最有价值的投资,希望孩子小时候多辛苦去换来长大后的快乐(其实未必,现在的爸爸妈妈有多少是真正的快乐的呢)。而国外强调从小就让孩子天天快乐。

观念的差异而已,很难说哪一个就好一些,但美国观念不认可我们的那确实是存在的。

另外美国的孩子不是什么都不学,体育的、音乐的都有孩子在参与。只是很多我们需要上学习班的东西,人家学校里就有了,不用再去上什么课外班而已。

[ 本帖最后由 qqyou 于 2009-4-26 23:08 编辑 ]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9-4-26 23:23
原帖由 qqyou 于 2009-4-26 23:07 发表
Hi5和其他人是不一样的,他实际上是讲,和印度人台湾人比起来,大陆的Mom是不错的了。不过和真正的大陆Mom比起来,Hi5的见识可是要强多了,这从他的文字里就可以读出来。

看你这话说的,难怪MM对你又爱又恨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9-4-26 23:53
原帖由 qqyou 于 2009-4-26 23:07 发表
美国人会贷款去消费,但不太会在孩子教育方面过多关注。
我们认为投资孩子是最有价值的投资,希望孩子小时候多辛苦去换来长大后的快乐(其实未必,现在的爸爸妈妈有多少是真正的快乐的呢)。而国外强调从小就让孩子天天快乐。

这个咱们两爷们要窝里斗对砸

美国那个消费观念真得很烂,还是咱中国的消费观念让人踏实,否则前不久G20咱们也没有那样牛比,法国佬也没有那样乖收起一些的烂旗.

看见索罗斯带自己的女儿到中国贩卖书时让其女儿大秀了一口流利的中文,俺就想人家美国并不可能不"认为投资孩子是最有价值的投资",人家只是找准了投资方向罢了

因此咱们中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还是对的,只是要看清楚在什么地方吃什么苦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4-27 00:37
原帖由 天堑变通途 于 2009-4-26 23:53 发表

因此咱们中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还是对的,只是要看清楚在什么地方吃什么苦 ...


吃得苦中苦,能为人上人似乎很不错,但如果还是做了人下人那就比较悲惨了

不过还是希望人人都能平等一些,而等级社会离我们越来越远才好。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9-4-27 06:54
原帖由 qqyou 于 2009-4-27 00:37 发表


吃得苦中苦,能为人上人似乎很不错,但如果还是做了人下人那就比较悲惨了

不过还是希望人人都能平等一些,而等级社会离我们越来越远才好。

不会吧,俺得相信你是为辩论而这样说的.

还是做了人下人也没什么悲惨的,那绝对和吃得苦中苦没关系.而和投资方向错误有关系.

那句俗话你一定不会望文生义的.要不老祖宗留下的话没几句有用的.

神秘的东方文明可能到时就由西方人到中国来大讲特讲"一群拿着金饭碗到西方来讨饭吃的........"

至于你关于平等的"意淫",就如同俺楼上对学中文的"意淫"一般.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9-4-27 06:58
原帖由 hi5 于 2009-4-27 01:08 发表
最后, 还是谢谢阿Q的夸奖哈, 我是看到QQ前两天自己说喜欢被砸, 才大胆飞砖的。 其实, 是对那篇文章, 不对人。

能被他欣赏的MM砸过来砸过去,QQ只有一个字"爽",请MM将砸QQ进行到底!
作者: 长用户    时间: 2009-4-27 07:44
我想相信以上各位的说法. 无论如何, 没人否认中国妈妈对待小小孩,中小孩,大小孩生活上的呵护太无微不至, 太不厌其烦, 有可能令子女要么羞至烦躁,要么依赖无限.
作者: tietie    时间: 2009-4-27 09:08
该放手的时候就放手,但中国妈妈想做到这一点还真不容易,我现在还要帮儿子洗澡。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4-27 10:05
原帖由 天堑变通途 于 2009-4-27 06:54 发表

不会吧,俺得相信你是为辩论而这样说的.

还是做了人下人也没什么悲惨的,那绝对和吃得苦中苦没关系.而和投资方向错误有关系.

那句俗话你一定不会望文生义的.要不老祖宗留下的话没几句有用的.

神秘的 ...


这个可不是为了辩论,也不是什么望文生义。实际上平时说这个话的大多数人,都相信只有吃苦才能成功。至于你说老祖宗那句话的原意是什么,估计是没有什么人去关心的。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4-27 10:13
原帖由 hi5 于 2009-4-27 01:08 发表
这《一岁就上常青藤》的作者又是一位当爹的。 看看他的这本书, 其实都不用看书,光看题目, 就知道他有多哈常青藤了。

非要把妈妈们的某些行为拿出来说事是不明智的, 就这些行为, 某些爸爸们是有过之而无 ...


哈,多一个两个当爹的也没什么,也还是个个案。总是影响不了一般的当爹的在处理孩子问题上,远远比当Mom的做的要好的这个事实。

其实做妈妈的关爱孩子是天性,这没啥不好的,但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要让孩子接受。如果孩子感受的不是爱,那就比较麻烦了。俺孩子和他Mom亲的不得了,我就认为她关爱得很得体。相反我一个朋友的太太也从小关心孩子,逼着孩子上了很多班子,现在因为某些变故朋友间在闹离婚,我们做朋友的在劝说同时,很希望他们的孩子可以起到更大的中间作用,可是没想到的是,那个孩子却希望他的dad、Mom早一天离婚,做Mom到这个地步,应该是很悲哀的了。
作者: 听语漫步    时间: 2009-4-27 10:45
这么看来我是后妈
作者: qsqsqsqs    时间: 2009-4-27 10:54
作为中国Dad听了楼主的比较虽然难免感到很受用,但理智告诉我结论不足为训,因为一床被不盖两样人,出色的中国Dad(如楼主、天堑朋友和我本人),可以反证中国Mom的出色。

楼主说的亚洲思维,我同意。但正如马克思指出的,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不是相反。亚洲的整体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水平还是很大程度上落后于西方的。因此任何社会意识合理性都是其主要方面。

天堑朋友说到在中国的中国孩子学中文,似乎说岔了。应该说他们学英文,才能和说在美国的中国孩子学中文扯平。

tietieMM(在本版块这几乎是天堑朋友的专用词,我很喜欢)说还给儿子洗澡,这不能说明什么。我的一个亲戚,作为中国Dad,现在还每天给身体完全健全的生于1997年的儿子擦屁股——儿子上学不解大便,在家才解。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4-27 12:19
标题: 回复 #46 qsqsqsqs 的帖子
No,No,No不是我的比较,我是转贴的

我本来是打酱油的,首帖内容完全是复制粘贴,本人并不明白其意思,故本人不对以上内容负法律责任,请不要跨省追捕。要详查清自己联系原作者,谢谢!
作者: 棠棠妈    时间: 2009-4-27 16:34
本来对这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标题没有太多兴趣,我一向认为任何事情都有两方面,只朝着一方面理解是一种道理,朝另一方面去看又是另一种道理。所以即使是QQ的转贴,也没看。没想到今天一上网,发现这个贴子这样热闹,所以才仔细拜读,还真是有趣得很。

说到中国人的攀比,还真是根深蒂固,小孩子也一样。
比如我儿子他们这类算是好学校里的一年级学生,他们竟然攀比谁上的课外班多!每个人说起自己星期六日上什么课,自豪得不得了。
不过到了四年级,我听四年级的家长们说,这些孩子们比的就是谁上的课外班少,谁能说服妈妈不给报课外班!

至于妈妈们,当然是比那家的小朋友聪明、考得好、爱读书、上名校了。
所以我就没什么资格往前了,只好靠边闪人,去淘宝买点“能量99”来吃,真是好吃啊!

噢,还要赞一下HI5,佩服。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9-4-27 20:41
此楼的DAD,QS真诚,其他的DAD顾左右而言他,狡猾狡猾滴。。。鉴定完毕。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9-4-28 15:12
股市中手中有股的很喜欢听看多的言论,讨厌看空的言论.

俺有点小区别:手中有股时俺不爱看一万个理由的看多言论,相反更愿意去了解万一理由的看空言论

本楼也同样同理
作者: phoenix    时间: 2009-4-28 21:40
我上大学的时候也是终于自由了的感觉,现在母亲来我这里,虽然我很高兴,但在母亲面前还是很小心谨慎。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4-29 09:59
平权法案,确实保证了社会的公平。

中国也学了一些呢,不如少数民族高考加分,对某些边远地区的倾斜等等。只不过这就导致了大量的民族成份造假和高考移民问题产生。
作者: beanbeanyu    时间: 2009-4-29 10:17
亲身体验,有切肤之痛
作者: barzw    时间: 2009-4-29 11:02
应该让孩子做回自己,家长给适当的建议和指导就可以了。但是在长期的熏陶中,想做到这一步,不容易啊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9-4-29 18:09
原帖由 qqyou 于 2009-4-29 09:59 发表
平权法案,确实保证了社会的公平。

中国也学了一些呢,不如少数民族高考加分,对某些边远地区的倾斜等等。只不过这就导致了大量的民族成份造假和高考移民问题产生。

你怎么忘记了你住的那地方也同样享受着"平权法案"的被众多地区诟病的"公平"

Hi5转贴的美国公平以及你说的中国公平,俺很早开始直到现在都始终认为那属于美好愿望般的"意淫"


社会是人组成的
人以类聚的
每类人都争取自己认为应该得到的利益的
每类人叫喊的是让另外几类人让出利益的"公平"
公平------是阳光下掩盖不公平的遮羞布
都举着那块布去分割最大的那块蛋糕
最后.............就平衡了,公平不需要了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9-4-29 19:55
原帖由 qsqsqsqs 于 2009-4-27 10:54 发表
作为中国Dad听了楼主的比较虽然难免感到很受用,但理智告诉我结论不足为训,因为一床被不盖两样人,出色的中国Dad(如楼主、天堑朋友和我本人),可以反证中国Mom的出色。

朋友这话俺听得懂
要换了爱看逻辑导师著作的糊涂君就一定要追问你逻辑何在了
俺在家经常用这招:和几个朋友扯淡时说能力重于学历,老婆一来立马大谈学历比能力重要(因为她学历比俺高)
你这段好象异曲同工哦

原帖由 qsqsqsqs 于 2009-4-27 10:54 发表
楼主说的亚洲思维,我同意。但正如马克思指出的,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不是相反。亚洲的整体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水平还是很大程度上落后于西方的。因此任何社会意识合理性都是其主要方面。


这个有点拗口,俺学习一下

原帖由 qsqsqsqs 于 2009-4-27 10:54 发表
天堑朋友说到在中国的中国孩子学中文,似乎说岔了。应该说他们学英文,才能和说在美国的中国孩子学中文扯平。

兄弟这个话俺不同意的.俺正是发现很多家长让孩子学英语很BT,所以说了学中文的重要.你再看看如何!

原帖由 qsqsqsqs 于 2009-4-27 10:54 发表
tietieMM(在本版块这几乎是天堑朋友的专用词,我很喜欢)说还给儿子洗澡,这不能说明什么。我的一个亲戚,作为中国Dad,现在还每天给身体完全健全的生于1997年的儿子擦屁股——儿子上学不解大便,在家才解。

哦,哦,如此下去,看来中国爸爸今后在中国也将成为贬义词的.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4-29 22:00
原帖由 天堑变通途 于 2009-4-29 18:09 发表

你怎么忘记了你住的那地方也同样享受着"平权法案"的被众多地区诟病的"公平"

Hi5转贴的美国公平以及你说的中国公平,俺很早开始直到现在都始终认为那属于美好愿望般的"意淫"


社会是人组成的
人以类 ...


公平不是平均,这是中外对公平理解的最大差距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9-4-29 22:37
原帖由 qqyou 于 2009-4-29 22:00 发表


公平不是平均,这是中外对公平理解的最大差距

不玩文字游戏(想把俺的语言往"平均"的死胡同引)

你直接解释洋人怎么理解公平.

比如对照hi5的那个所谓的洋人公平,俺看不到与国人理解的公平有什么区别,更何况巨大差距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4-29 22:40
原帖由 天堑变通途 于 2009-4-29 22:37 发表

不玩文字游戏(想把俺的语言往"平均"的死胡同引)

你直接解释洋人怎么理解公平.

比如对照hi5的那个所谓的洋人公平,俺看不到与国人理解的公平有什么区别,更何况巨大差距


简言说:美国的公平就是不认可“少数服从多数”这个我们认为是公平的原则,差距就在这里。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9-4-29 23:37
原帖由 qqyou 于 2009-4-29 22:40 发表


简言说:美国的公平就是不认可“少数服从多数”这个我们认为是公平的原则,差距就在这里。

不谈别的省份,就用俺有点清楚的湖北来说

当多数600分以上的考生无法进而400多分的北京考生能进清华\北大时

他们好象忘记了“少数服从多数”这个我们认为是公平的原则而在抱怨不公平

相反米国倒给咱们解释了,那叫"代表过多"容易不公平.

呵呵,哪里有什么差距哦,公平就是他们的遮羞布.

人性都相同的.虽然肤色文化有异,但对公平理解是找不到差距的.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4-29 23:54
原帖由 天堑变通途 于 2009-4-29 23:37 发表

不谈别的省份,就用俺有点清楚的湖北来说

当多数600分以上的考生无法进而400多分的北京考生能进清华\北大时

他们好象忘记了“少数服从多数”这个我们认为是公平的原则而在抱怨不公平

相反米国倒 ...


你这个例子早就被人家教育部解决啦,哈哈,现在高考各地题目不一样,人家说了,分数没有可比性。

不过说实在的,拿我们的高考题,去考考美国的孩子,估计他们连中专的资格都不见得有。

不过我还是要承认,我接触的美国人,确实比我们更适合于现代生活。

这可能就是教育的差距吧。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11-4-26 03:41
前一段看见一报道:在美国“中国妈妈”又成了褒义词了,记不太清楚了,好象是什么"虎妈".不知道真假
作者: nanalilian    时间: 2011-8-27 23:00
好帖子,育儿是要有方法的
作者: 小晴天    时间: 2011-8-29 21:32
中国妈妈对孩子的期望可能更高
作者: 行至水穷处    时间: 2011-8-29 22:19
这人用这号混的时候我一直看着呢。。嘿嘿,qqmei倒也好久没来了

年初在上海一见qqmei和豆豆龙,说起儿教种种,还是那么亲切可喜
作者: 洋葱皮皮    时间: 2011-9-4 22:44
我也是的,吃饭总觉得孩子吃菜少,老是给她夹菜,孩子好烦的,得改改了!
作者: 洋葱皮皮    时间: 2011-9-4 22:45
我也是的,吃饭总觉得孩子吃菜少,老是给她夹菜,孩子好烦的,得改改了!
作者: 洋葱皮皮    时间: 2011-9-4 22:45
我也是的,吃饭总觉得孩子吃菜少,老是给她夹菜,孩子好烦的,得改改了!
作者: 洋葱皮皮    时间: 2011-9-4 22:49
我也是的,吃饭总觉得孩子吃菜少,老是给她夹菜,孩子好烦的,得改改了!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