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我再来说说数学--珠心算和读经批判 [打印本页]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4-22 14:36
标题: 我再来说说数学--珠心算和读经批判
记得上次写了一个关于数学的帖子,很多人进来看,看了以后有些失望,因为那个帖子主要是和大米讨论Doman对数学的不良影响的。

这次再次进来的人恐怕还是要失望。因为来的人主要是想看看是否有什么诀窍,可以让自己孩子的数学成绩快速提高,可惜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没有什么诀窍。我只告诉大家一句话,那就是数学大厦不是短期内建成的,他是一个有着紧密联系的体系,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超越,超越了就会造成链条的断裂,以至于对数学体系产生困惑。

如果大家说一定要什么技巧的话,我可以告诉大家,现代的数学教学,就是人类几千年总结的结果,我们现在看来比较简单的东西,人类曾经用了几百年上千年才慢慢研究出来的,因此我们不可能希望孩子自己悟出那些道理,而要按部就班的学习。其具体的方法,可以参考一下老易刚发的那篇 谈谈教学目标的设定,附美国3-5岁幼儿数学大纲和学前班全年教学大纲

如果说我们学校数学教育有什么不足,那就是对数学思维的教育不足,掺杂了一些我们固有的东西,而专业性过于强调,基础性忽略的比较多。

我这篇文字主要还是进行批判性的研究,我只告诉大家那些东西对数学是不对的,那些东西对数学是不好的。因为这两天发的帖子争议性不足,今本得到的都是大家的认可,更希望这篇帖子可以引出一些波澜。

话题接着我那个兴趣班的话题说,那个里面我否定了珠心算和读经,有些朋友有不同的意见,但是基于主题,没有表示太多的反对,所以我单独开一个帖子,专门来说说这两个问题对于数学学习的影响,欢迎持有不同见解的朋友们来拍砖。

首先说珠心算,目前大家能看到的最主要的否定珠心算的文章,大约就是那篇所谓教育部对珠心算盖棺定论的文章了。那篇文字我看过,尽管给出了一些直接的研究数据,但是对于珠心算的否定并不彻底,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所肯定。

其实速算在我国已经有很大的市场了,早期赫赫有名的就是史丰收速算法,当年曾引起很大的轰动。很多当会计的,做售货员的纷纷学习,在没有计算器的时代,确实起过一些作用。但随着廉价计算器的普及,基本上也没有什么市场了。但我们可以看出,这些速算仅仅是一个计算技巧而已,除了可以培养出一些“一口清”的售货员外,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没有任何用处。

珠心算也一样,我不否认珠心算确实算的很快,珠心算可以作为一种技艺的表演,就如同那些点钞高手、拉面冠军一样。很多人反对珠心算仅仅是说其没有什么实用价值。但我要告诉大家的是,珠心算这种东西,学了不仅仅是没有好处,而且是大有害处。

说珠心算对孩子的数学学习有害处,首先就是因为它是针对5、6岁的儿童的,而这个年纪的儿童正处于数学思维的培养阶段。珠心算的学习彻底的破坏了孩子数学思维的形成,其危害可能是一辈子的。

我先来简单说说什么是数学,我的老师陈省身先生曾说过这样的话:“我们每个人一生中都接受了十几年的数学教育,然而很多人却只是学
会了计算,而没有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数学。”,这话说的太对了,因为从有那么多数学老师推广珠心算,就能明白这句话的真实性。平时我也看到很多家长,觉得某些小学的数学题目很难,也说明在他们脑子里缺乏必要的数学思维能力,尽管他们都已经大学毕业了。所以说我们大多数的人,数学能力是比较缺乏的,这是拜我们的传统文化所赐,在我们的头脑里缺乏必要的逻辑思维能力导致的,关于这一点我会在后面描述。。也就是说每个人都知道数学需要数学思维,可是没有人知道到底什么是数学思维,这种思维是如何培养的。

什么是数学呢,数学是建立在逻辑思维上的,经过逻辑推导而形成的一套完善的体系,数学思维是一种思维的方式。数学不是简单的加减乘除,也不是简单的计算,它是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在数学里,数字不再仅仅是两头猪、三亩地的具体概念。而抽象出来的东西,总结其规律后,再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去,这个过程叫做建模。所以数学也是一种模式的学问。

那珠心算是怎么对这种数学思维进行破坏的呢?因为他对计算建立了一种和我们完全不同的模式,其目的仅仅是快速计算。我们知道,很多孩子对数字的抽象了解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大约是在3-5岁之间。开始孩子认识的是一些具体的数字。这时候孩子学会数数。但是很多孩子那时候是不能对数的抽象有太多了解的。比如我的孩子当初,数一些东西,他会从1数到5,但是你问他这些东西有多少,他却不知道。因为他开始数数,仅仅是给物体进行编号,他还不具备把号码和总数联系起来的思维。有一段时间,问孩子五个珠子加上三个珠子是几个,孩子在五个上加上三个,但他却不会从6继续往下数,而是从头开始一直数到8。所有这些例子都说明,孩子的对数字的理解,绝对不是一天内就完成的。其实简单一个数,经过几百年发展才形成了数论这一个数学科目。一个小孩子,如果不是慢慢的训练和培养,他绝对不可能超过我们中国的古人的能力。事实上,我们的古人直到清朝后期,其对于数学的理解,和我儿子4岁时的水平在某些方面相差无几。

所以大家要明白孩子了解为什么3+2=5,真正搞明白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而珠心算呢,则是试图超越这个过程。我在那篇文章里说过一句话,那就是珠心算让孩子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珠心算的实质就是背诵,背诵那些口诀,然后在脑子里把算盘的珠子记住,我们看看珠心算是如何计算的
加一:进一双分九 减一:退一双合九
加二:进一双分八 减二:退一双合八
加三:进一双分七 减三:退一双合七
加四:进一双分六 减四:退一双合六

在孩子还没明白加减法意义的时候,通过背诵大量的口诀,让孩子得出计算的结果。孩子尽管算出结果了,但他再也没有机会搞懂这个结果是怎么得来的,因为他跳跃了一个一个把数字加上去的过程。

珠心算其实远远没有那么好学,真正可以算的快的,要经过大量长时间的机械性训练,在这个训练过程中,孩子的数学基础就完全损失殆尽了,所以你得到了短期的孩子速算,失去的是长期的孩子数学思维的养成。很多珠心算宣传材料居然还说珠心算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这完全是胡说八道,是对逻辑思维的一种亵渎。

有人说我难道不能让孩子同时掌握两种数学方式么?答案是不能。数学这个东西不能掺假,他的思维定势是唯一的。你这么理解了加法,你就不能再那么去理解了。事实上,很多孩子小的时候玩过珠心算的,到了上学的时候都会遇到很大的障碍。因为他无法理解为什么学校教育的数字是这样的。很多孩子算算式很快,可是却不知道那些应用题的含义;学珠心算的孩子,遇到数的分解组合问题时,普遍的会遇到障碍,因为他无法搞清楚为什么会这样做。等孩子学到分数的时候,那些学习珠心算的孩子就更那一理解了。所以一些学过珠心算的孩子,上学以后慢慢的适应了正常的数学思维,甚至慢慢数学也还学得不错,但这种改变也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的。

我们何必为了追求一个速算而去破坏孩子的数学思维呢?

下面我继续说说读经对于数学的影响,其实这个影响并不直接,也不像珠心算那么明显。

我们还是从珠心算继续往下说,珠心算为什么有市场呢?在珠心算的宣传材料里我们可以看到他们鼓吹珠心算在台湾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甚至在日本美国都有市场,但仔细看来我们就会明白,实际上学这个的无一例外都是华人。也就是说向他们这么号称伟大的数学发明,在国际上居然得不到任何承认和相应,也不能成为人类的共同财富。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珠心算实际和中国的古代文化是息息相关的。

中国古代的文化曾经非常的辉煌,但可惜的是在中国从来没有出现过真正意义上的数学。中国古代实际有一个很伟大的发明,那就是九九乘法表,这个东西差不多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现在的小孩子都会背诵,所以中国的小孩子做乘法计算远远要优于西方的小孩子。因为在国外的孩子是不去背诵这个的,他们考试的时候桌面上会放一个大乘法表,孩子可以随时查阅。所以我们的孩子从小就比西方的儿童算的快,但是这一点并没有让我们国家在数学方面优于任何的西方的孩子。有人说我们不是有一个陈景润么,还搞了什么哥德巴赫猜想。实际上陈景润不过是在我们这里名气大而已,在国际数学界,他的研究成果仅仅是大海里的一滴水,并没有什么重要的意义。也有人说,在美国很多数学的教授都是华人,这说明我们的数学要优于西方。可惜遗憾的是,西方的孩子的第一理想绝对不是什么科学家,而是银行家、企业家。有部分立志于数学的,却是对数学无比热爱的人,而不仅仅是为了谋生,这种人相对更容易成功。所以数学界的最高奖项菲尔兹奖的华人获得者,仅有丘成桐、陶哲轩等人,而且一个是香港、一个是澳大利亚土生土长的。

中国古代基本没有数学,这绝对不是妄自菲薄,这是一个事实。有些人很不喜欢这个结论,我自己也不喜欢。我们这样一个泱泱大国,几千年的辉煌,为什么对于世界的数学竟然没有什么帮助呢?这主要是源于中国的文化。有些人看到这里不高兴了,会对我说,我们有勾股定理呢。可惜的是现代社会没有人承认这个东西,人家都叫做毕式定理。因为我们仅仅是发现了一个特例,远远没有发现它的规律,更没有证明出它来。而那个特例古埃及人早我们一千年就发现了。所以说自己发明了勾股定理,甚至在中小学课本里就叫这个名字,不过是一种自大而已。其实这就好比一道几何题,让你导出结果来,你却用尺子测量出结果来一样,是不能得分的。

有人还要说了,我们古代有《九章算术》,《周髀算经》这类数学著作么,无疑古人在计算方面是有一些著作的,尽管周髀算经还是说天文的(其实是周易),但实际上这些著作没有一个真正把数字抽象出来成为数学的,我们看到的都是几亩、几寸的实际问题,就连这么一些有限的著作,也并没有成为教材在私塾里讲授,如果不是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收存,早就轶失了。这些书仅仅是众多经史子集里的一个小分支,甚至远远比不小说演义更多。所以在中国古代里有这几本书,仅仅是有过,而没有继承,更无法说明中国有着系统的数学理论。

为什么中国文化里出现不了数学和数学思维呢,这一点恐怕要让读经的人们去寻找了。我在一篇帖子里说了,数学的基础是形式逻辑,中国的文化,没有形式逻辑的存在,所以就不能产生数学。同样的,那些读经的人接受了古代的思维方式,而不能接受现代的思维方式,那对于他的数学的学习,一定是有很大影响的。

我们经书里是什么,是圣人的言论,这些是不许你思考的,也不允许你思考他是不是有道理,只允许去接受。这种方法直接限制了人的认知。因此这样的孩子学数学,也会只关注有什么样的定理,而不关心这些定理是如何推导的。其实你哪怕把所有的数学定理全都背下来,你照样也学不好数学。实际哪怕你一个定理也记不住,只要你会查阅、会应用、了解其是如何得到的,那就足够了。知其所以然才是学习数学的正路。我看过很多人为了提高速度,把一些特例也称为定理而发明出来,那真是太可笑了。更有些Doman的人,说他的三岁孩子会解二次方程了,这不过是笑话而已。

有些人不服气,说我学数学为什么非要用现代的思维,而不能用古代的思维呢?对这个问题我不回答,我只反问一句,你说呢?

[ 本帖最后由 qqyou 于 2009-4-24 12:41 编辑 ]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9-4-22 15:01
原帖由 qqyou 于 2009-4-22 14:36 发表
有人说我难道不能让孩子同时掌握两种数学方式么?答案是不能。


这个到不一定,先建立数学思维,再学速算,应该是无害.

不过指望速算解决做作业和考试的速度问题,那是走错了路
作者: 神武鹰扬    时间: 2009-4-22 15:03
总觉得有些家长,舍本逐末,有那么偷懒,或急功近利的思想,总觉的,把小孩每周几次的扔到珠心算补习班里,算得快,就能一劳永逸的解决小学数学。凭直觉,就觉得这些抄近路的人会有很大问题,对于5,6岁正需要数学启蒙的孩子来说,慢慢的养成正确的数学思维,打好各种概念的基础,才是最重要的。

不过,楼主,要是能接着谈谈数学思维,概念就更好了,破完之后,还得立起来,找到正确的方向。
鼓励读经,也是糊涂,小孩读经,跟大人读金刚经,大悲咒一样,读多少遍也不明白意思,或说,投入产出比太差。大好的精力,光阴,浪费在这种莫须有的事情上了。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9-4-22 15:07
QQ是陈省生的学生

请问你对蔡天文获考普斯总统奖的看法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4-22 15:15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9-4-22 15:07 发表
QQ是陈省生的学生

请问你对蔡天文获考普斯总统奖的看法


哈哈,我拉一面大旗吓唬大家一下而已,当年我在南开念数学的时候,陈先生是我们的客座教授,有幸多次听过他的讲演,但是没有本事跟他学习,仅此而已,不过是吹吹牛,显示一下本人数学方面的不俗实力罢了。

考普斯总统奖我以前没听说过,查了一下,是一个统计学方面的奖项

考普斯总统奖。该奖设于1976年,是由美国统计学会、数理统计学会、美东及美西计量协会及加拿大统计学会等5个统计学会会长组成的委员会(简称“COPSS”考普斯)提名颁奖,每年只颁奖给一位40岁以下的统计学最杰出学者,该奖是统计学领域最具权威性的奖项。


中文WIKI尚未见收录,英文的没有去查阅。

但不管怎么说,中国人的了洋鬼子的的奖项,也是值得大吹特吹的事情啦。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9-4-22 15:17
原帖由 qqyou 于 2009-4-22 15:15 发表

中国人的了洋鬼子的的奖项,也是值得大吹特吹的事情啦。
...


看法就这么简单?

不评论一下天文博士?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4-22 15:20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9-4-22 15:17 发表


看法就这么简单?

不评论一下天文博士?


蔡天文这个我不了解,不了解的的咱不乱说。好像他父亲也出了一本什么书吧。

[ 本帖最后由 qqyou 于 2009-4-22 15:22 编辑 ]
作者: hubaichun    时间: 2009-4-22 15:34
根源在于很多家长懂的少,包括数学,英语,及各类兴趣班。
一个家长也许对某一方面理解的正确,但是对多数东西都要正确认识,认识其本质,那就难了。
因此在学习上东看看西学学,人云亦云很正常。
这样难免会有许多误区,费力不讨好。
作者: hubaichun    时间: 2009-4-22 15:34
根源在于很多家长懂的少,包括数学,英语,及各类兴趣班。
一个家长也许对某一方面理解的正确,但是对多数东西都要正确认识,认识其本质,那就难了。
因此在学习上东看看西学学,人云亦云很正常。
这样难免会有许多误区,费力不讨好。
作者: stffa    时间: 2009-4-22 15:38
原帖由 qqyou 于 2009-4-22 14:36 发表
有一段时间,问孩子五个珠子加上三个珠子是几个,孩子在五个上加上三个,但他却不会从6继续往下数,而是从头开始一直数到8。


我的孩子五周岁,前段时期差不多也如此。
不过他对6、8、10这几个数字比较敏感,这得缘于一次在外面玩,刚好看到六个水表,排成两排,他自己走过去比划一下,说:3+3=6。然后4+4、5+5这些也自己明白了,但对于2+5、3+4等这些还有点迷胡。
这段时期一直用围棋黑白子陪他玩10以内的加法,感觉有帮助。
作者: somered2004    时间: 2009-4-22 15:41
孩子3岁半,数数早已不是问题,对数量也有一定认识,准备给孩子报一个蒙氏数学班,QQ觉得这个怎么样?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4-22 15:47
原帖由 神武鹰扬 于 2009-4-22 15:03 发表
不过,楼主,要是能接着谈谈数学思维,概念就更好了,破完之后,还得立起来,找到正确的方向。 ...


数学思维的概念,确实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可以说清楚的。既然你提出来,我就多说几句抽象思维吧。

抽象思维不会自然形成,儿童的思维起源于动作。抽象水平的逻辑来自于对动作水平的逻辑的概括和内化。也就是说,我们看着孩子扳手指头一位位的计算加法,这个是很正常的,也是孩子思维抽象化里所必需的过程。有人认为抽象逻辑思维是在具体形象思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具体形象对于逻辑思维特别是幼儿的逻辑思维是很重要的,这种理解不太正确。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研究指出,幼儿时期的心理表象几乎完全是静态的表象,而没有动态的表象。这恰恰是因为,幼儿还不能将一个动作完整地内化于头脑中,而只能在头脑中保持一些静止的图象。显然,这些静止的图象并不能导致儿童的逻辑思维的产生。

所以,抽象的逻辑知识的获得决不是一个简单的记忆过程,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随着儿童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逐步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并达到抽象的层次。
作者: 长用户    时间: 2009-4-22 15:55
标题: 是唐诗宋词催垮了中国人逻辑思维能力.
古时,有文化的人少,而这些人读了大量的诗词,对联.在诗词,对联中,字,词的位置太活,使得汉语无语法.就使得文化人很缺乏逻辑思维能力.
是"唐诗宋词"催垮了中国人逻辑思维能力.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4-22 15:58
原帖由 somered2004 于 2009-4-22 15:41 发表
孩子3岁半,数数早已不是问题,对数量也有一定认识,准备给孩子报一个蒙氏数学班,QQ觉得这个怎么样?


蒙氏的理念和其动手的方法,都是我可以认可的,尽管我的孩子也没学过那个。但对于其教育理论我基本很少回去批判。

但国内的蒙氏班也是商业化倾向蛮严重的,真正那些可以体现其实质这很难说,不过那些教具还是不错的,对孩子数学观念的培养会有帮助的。

但记住,除了部分天才,孩子的各个阶段不要超越,不要急于求成。
作者: whyouth    时间: 2009-4-22 15:58
多谢QQ,以前查过速算类的资料,所以原就不打算让孩子学速算这类东东。
    理论咱看不懂,想请教点实际的东东,数学需要从小启蒙吗?可不可以不理会,到五六岁学前再和孩子正式学学适龄的应该掌握的数与量的关系? 我个人感觉如果从现在起启蒙,可能孩子掌握得要快些,前几个月孩子迷上抢我电脑,给他玩了几天数学游戏,我没教,他在玩中学会了简单的加法,而且不玩游戏时,我随便二个简单十以内数学加法,鼓励他把数字想想成苹果得出答案,孩子倒也真能想出答案。可惜近来,对于早教,我是偏右了,不想给任何启蒙了,放弃了,没让他继续玩游戏。日子一长,会做的加法也就忘了。
     所以想请教QQ,我儿子的数学需要启蒙吗?可不可能过几年开始会事半功倍呢?
作者: lyjkzx    时间: 2009-4-22 16:08
学习了,受益匪浅,感谢楼主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4-22 16:10
原帖由 whyouth 于 2009-4-22 15:58 发表
多谢QQ,以前查过速算类的资料,所以原就不打算让孩子学速算这类东东。
    理论咱看不懂,想请教点实际的东东,数学需要从小启蒙吗?可不可以不理会,到五六岁学前再和孩子正式学学适龄的应该掌握的数与量的关 ...


我个人觉得,尽管孩子不必专门学习,但是孩子学会了加法减法并不见得就没意义,只要不超越,而且反复的练习,孩子或早或晚去学习都没有问题。

数学学要早期启蒙,因为数学理念的培养,是个长期的过程,他会加一个数字了,不意味着他已经理解了加法,除此之外,数字的大小、对应、序列、包含、分割等等各种关系对孩子都很重要,而不仅仅是计算。

其实我们历史上一直也没有0这个概念,现在看来简单的0,实际在数学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些绝对不是一句话就能给孩子讲清楚的,古人几千年都没想出来呢。

老易那篇文字很好,看看国外是如何要求的,对大家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其实很多问题,应该问问老易才对,偶不做儿童教育研究,很多心理学的东西我不甚明白,所以我比较适合于批判。
作者: whyouth    时间: 2009-4-22 16:15
多谢QQ指导,看来我真太偏右了。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4-22 16:23
原帖由 whyouth 于 2009-4-22 16:15 发表
多谢QQ指导,看来我真太偏右了。


没关系啦,我也是右派呢,哈,不过右派主要是让孩子有独立性,绝对不是放手不管呢。那些什么都不管的,属于假右派。
作者: lingling0921    时间: 2009-4-22 16:29
你提的我基本上都同意,,,,,
珠算上班以后,我学了,觉得做为一种工具还是有长处可取的,我业余水平(相当的业余),但是和老公比赛四位X四位数,他用计算器,每每都是我快,这让我们俩都觉得这算盘还是很神奇的,,,,,

但是这东西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数学原理上,离开这个原理,只是单纯的学习使用,对孩子数学概念的建立的确是弊大于利的,,,,

俺儿子的数学还是不错的,,,,
我从没有刻意教过他,只是小时候他每次出门喜欢捡小石头,现在家里都有一大盒了,,,
每次捡来了,他就喜欢数来数去,好象数钱一样执着,,,,
去年圣诞节(他五岁多一点),一大堆小朋友在一起,有妈妈出:十元钱买了一个二元三角的东西,要找多少钱?"
这题有点超范围了,儿子发挥他一贯的苦思冥想作风(不用指头,也不说话,只是站立不动),小朋友都乱猜,我儿子说:
应该是七元七角,,,,(俺从没有对他讲过小数呢)

但也不是回回表现很好,就象我问过他:船上二十只鸡,三十只鸭,船长多大了?这样的问题,儿子竟然会说,五十了。。。。
问他:切橙子分四块,要几刀,他说四刀,给了他一个,让他试,还说要三刀,三刀就三刀吧,咱给他机会让他慢慢来吧,,,

以上也说明了儿子大概数数方面还可以,但在几何方面还有欠缺,,,,

[ 本帖最后由 lingling0921 于 2009-4-22 21:52 编辑 ]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4-22 16:37
标题: 回复 #19 lingling0921 的帖子
其实打算盘原本就很快的

你的孩子研究的,很想中国古代的算筹呢,明代以后才有的算盘,算盘出来了,就没有人用算筹了

啥时候我要把算筹也拿出来,弘扬一把传统文化

认识钱币,是现在小学教育内容了,珠算早已经取消了吧。这说明我们的小学教育还是在进步的。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09-4-22 16:51
每每读QQ先生的大文,都感觉漏洞很多,但没闲工夫一一驳斥,显然这篇大文亦缺乏严密逻辑论证。俺孩子的数学老师有句名言:说话不信口开河,就算他数学没白学。

良好的数学能力有三:
一,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
二,灵活的空间想象力。
三,快速的运算能力。
此三者不会相互抑制的。如果学珠心算,孩子运算能力加强,而逻辑能力还未成熟,或还未系统训练,那么逻辑能力显得弱些。仅此而已。不能说是珠心算使逻辑能力变弱,这中间毫无因果关系。按QQ先生的逻辑,是不是没有培训珠心算的孩子的逻辑就强了?珠心算是快速运算的工具,工具不会跑过来破坏某人的逻辑能力,逻辑能力不强,多在概念上下工夫理解,多训练推理的严密性就可以了,而不是打倒珠心算,孩子的逻辑能力就提高了。

另外,数理逻辑也是后来才出现的,几何中的逻辑论证才真正体现它原始的完美,这点绝不能忽视。

对中国文化的批判俺就不插嘴了,俺是读经派,口水之争就免了。
作者: pianocrazy    时间: 2009-4-22 17:01
我很早以前买过一套很老的书:“数学--它的内容、方法和意义”共三册(亚历山大洛夫等著,孙小礼等译,科学出版社,58年版),当时也没怎么读过。现在想辅导女儿(8岁)的数学,不知道这本书是否值得我学习呢?

请 qq 说说。
作者: djboy    时间: 2009-4-22 17:49
原帖由 qqyou 于 2009-4-22 14:36 发表
珠心算也一样,我不否认珠心算确实算的很快,珠心算可以作为一种技艺的表演,就如同那些点钞高手、拉面冠军一样。很多人反对珠心算仅仅是说其没有什么实用价值。但我要告诉大家的是,珠心算这种东西,学了不仅仅是没有好处,而且是大有害处。 ...


LZ 對珠心算的全盤否定會不會太絕了.

首先, 珠心算不等於數學, 珠心算只是一種計算方法而已, 是加減乘除的一種運算方法.
數學是一門學科, 它包含很多方面的學習, 例如, 三角, 幾何, 方程式, 虛數, 微積分等等.

學了珠心算, 不一定等於學了數學. 相信大家一看就明白了.

珠心算真的是一無事處嗎?
珠心算的好處在於, 加強了加減乘除的運算能力, 這些能力是學數學的基礎.
珠心算包括珠算和心算. 珠算是手指的活動, 心算是大腦的活動.
通過手指的活動, 開發大腦, 加強了大腦的反射神經區的活動.
如學的是雙手珠心算, 其作用和效果可以說是和彈鋼琴一樣.

珠心算的另一個好處是提高學生的專注力, 一般來講, 學生的專注力不夠, 學什麼也學不好, 上課時基本上是人在心不在.
有良好珠心算基礎的學生的專注力好, 一般四十分鐘的一節課, 不會開小差, 起碼保證了上課的學習質量.
這不是對數學的好處, 而是其他學科也有得益了.

熟練的珠心算還會打破粗心大意的壞習慣, 這些學生相對比較細心, 能注意到細節.
如今, 一些高考的學生連簡單的加減乘除的運算都計算錯誤, 他們的數學能力再高強也拿不到高分.

相信大家小時候都背過九九乘法表.
請問大家, 在那時候, 背九九乘法表的時候, 你了解九九乘法表的含意了嗎?

珠心算的口決只不過是另一種的九九乘法表.
背的時候無法理解, 但先學會了, 而且運用了, 然後再去理解, 有何不可呢?

珠心算--破坏孩子的数学思维???
太難理解了, 何謂數學思維? 何謂邏輯思維?
我只知道"數理邏輯是數學的一個分支,其研究對象是對證明和計算這兩個直觀概念進行符號化以後的形式系統。數理邏輯是數學基礎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思維是人腦對現實事物間接的、概括的加工形式,以內隱或外隱的語言或動作表現出來。思維是由複雜的腦機制所賦予的。思維對客觀的關係、聯繫進行著多層加工,揭露事物內在的、本質的特徵,是的認識的高級形式。"

請問LZ, 珠心算如何破坏孩子的数学思维和邏輯思維???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4-22 19:36
原帖由 pianocrazy 于 2009-4-22 17:01 发表
我很早以前买过一套很老的书:“数学--它的内容、方法和意义”共三册(亚历山大洛夫等著,孙小礼等译,科学出版社,58年版),当时也没怎么读过。现在想辅导女儿(8岁)的数学,不知道这本书是否值得我学习呢? ...


这本书我还真的看过,所以可以说上两句。

这本书是亚历山大洛夫主编的,其中每一个章节都有其作者,涵盖了数学领域的很多部分。不过说实话,因为这本书太全了,而且每个方面讲得都比较专业,所以不要说8岁的孩子,就连我们学这个的,看起来都有些费劲。所以我觉得可能对你帮助不会太大。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4-22 19:39
原帖由 果行育德 于 2009-4-22 16:51 发表
按QQ先生的逻辑,是不是没有培训珠心算的孩子的逻辑就强了? ...


这是你的逻辑,不是我说的。我们学数学的,从学习珠心算会影响逻辑思维这个论断里,是不会推导出没有学的孩子逻辑能力就强这个结论的,你如此推断,说明还需要补补逻辑知识。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4-22 19:57
原帖由 djboy 于 2009-4-22 17:49 发表

首先, 珠心算不等於數學, 珠心算只是一種計算方法而已, 是加減乘除的一種運算方法.

原帖由 djboy 于 2009-4-22 17:49 发表

珠心算真的是一無事處嗎?
珠心算的好處在於, 加強了加減乘除的運算能力, 這些能力是學數學的基礎.
...


这位朋友的前后两个说法吧我说的有点晕,这珠心算到底仅仅是计算方法呢,还是数学的基础呢?


原帖由 djboy 于 2009-4-22 17:49 发表
數學是一門學科, 它包含很多方面的學習, 例如, 三角, 幾何, 方程式, 虛數, 微積分等等.

學了珠心算, 不一定等於學了數學. 相信大家一看就明白了.


这个我们确实明白,你的意思是说即使影响了数的理解,但不会影响几何三角之类的东西。可惜虽然数学不是计算,但计算肯定是数学一部分,而且数论才是是一切数学的基础(计算不是),珠心算破坏了孩子对于数和数之间的关系理解,相当与把这个基础给破坏掉了,恐怕再去谈其他的意义就不大了。

原帖由 djboy 于 2009-4-22 17:49 发表
太難理解了, 何謂數學思維? 何謂邏輯思維?
我只知道"數理邏輯是數學的一個分支,其研究對象是對證明和計算這兩個直觀概念進行符號化以後的形式系統。數理邏輯是數學基礎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数学思维不仅仅是数理逻辑,你搞不懂什么是数学思维那是很正常的,否则就不会去鼓吹珠心算啦。数学的思维首先就是要搞清楚数和数的关系。比如说自然数序列1,2,3,4,5,6,7……,很简单呀,可能大家都不觉得难,可是我请问你,你能给我讲讲这个自然数序列内在的逻辑关系么?如果你能搞懂,你就会知道孩子学习数学的时候首先需要些什么。如果你还没有搞明白,那就暂且先不要急着说珠心算有多好。如果学珠心算仅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细心,那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可用。

数学能力好,即使高考有所失误也还是数学能力好,你学再多的珠心算,恐怕对于高考也没什么作用,事情就是这么的简单。
作者: huhututu    时间: 2009-4-22 20:35
好看的帖子!

QQ老师你曾经说过要聊形式逻辑的,怎么没了下文了?

希望看到你更多的关于形式逻辑的精彩帖子,非常感兴趣。

那位说唐诗宋词损害了国人的逻辑思维的同学,也希望你能进一步论证说明。也感兴趣呢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09-4-22 20:40
原帖由 qqyou 于 2009-4-22 14:36 发表
珠心算的学习彻底的破坏了孩子数学思维的形成,其危害可能是一辈子的。




引用QQ先生的话,“珠心算的学习彻底破坏孩子的数学思维”如果此命题为真,那么就代表一种普遍性,即表明:凡是学珠心算的孩子,数学思维就会被破坏。那么可以推论,没学珠心算的孩子,数学思维就没有被破坏。(注意,这里是说的都是普遍性,排除数学思维被其他手段破坏的特殊例子,如果不是普遍性,您也不会这么大张旗鼓地批判吧。)

那么,没有被破坏的与被破坏的孩子比起来,是不是没被破坏的孩子数学思维强些?

俺不是数学专业,但不一定学数学的逻辑能力就强,尤其是现今的所谓数学专业,甚至连什么是数学都搞不明白。
作者: 长用户    时间: 2009-4-22 20:44
那位说唐诗宋词损害了国人的逻辑思维的同学,也希望你能进一步论证说明。
我的说法只是命题,不是定理.

[ 本帖最后由 长用户 于 2009-4-22 20:46 编辑 ]
作者: huhututu    时间: 2009-4-22 20:56
原帖由 长用户 于 2009-4-22 20:44 发表
那位说唐诗宋词损害了国人的逻辑思维的同学,也希望你能进一步论证说明。
我的说法只是命题,不是定理.



命题也是一个结论吧,但凡结论就有个论证过程吧 ?
作者: 长用户    时间: 2009-4-22 21:59
命题是一个设想,经过证明成立了就是定理.未经过证明成立前作为设想存在.
我的考卷是人的思想依赖语言,而汉语在"五四"前是没语法的.现有了语法,在逻辑上还远不如英语严谨有逻辑.因此,汉语民族在浩如烟海的数,理,化定理里没什么功绩.唐诗宋词是汉语的重大内容和重要阶段,既创造了汉语的美;也损害了汉语的逻辑.也就损害了汉语民族的逻辑思维.
谢谢H同学的关心.我准备败下阵来.命题是一个设想,可以未经过证明.
作者: 长用户    时间: 2009-4-22 22:03
标题: 回复 #22 果行育德 的帖子
三,快速的运算能力

不是数字计算能力.小学的课本里是算术.
作者: lingling0921    时间: 2009-4-22 22:53
再借这块宝地说一下李毓佩写的数学故事,,买一本自己先研读,读的那个叫烦啊,,,好好的数学思路非要和那些阿猫阿狗的故事牵强附会在一起,这些也罢,尤其不能忍受他的解题思路我都没看不懂,像咱们论坛的颀颀妈妈解释的盈余问题说得多好,一看就明白了。不仅我能明白,解释给孩子也能明白,,,,可是这位李作家写的我真是没看懂,最后来总结了一句,凡是这类问题,都要用到这样的公式,XXXXX,好了,孩子看了童话,大概也知道有了个公式可以解这类题目了,表面上是会了,可是真正理解了吗?我以后不会让儿子看这样的书,这就是垃圾,,,

最后,附上咱们网上推荐的一个网站上一段精彩的解释,我想数学要都这样,有不喜欢的理由吗?
小树林里有一群鸟和一群松鼠,共有6个头,18条腿,请问:鸟有多少只?松鼠有多少只?

我有个好办法,也是看来的,可以用来解类似的题目,小孩子应该一教就会的,很形象,呵呵。就是让小松鼠把“手手”举起来,请孩子算算这时有几条腿?这时松鼠和小鸟都只有2条腿了吧,很好算,6个头,就有12条腿。那么还有6条腿(18-12=6)哪儿去了呢?哈哈,小松鼠举着呢,那么有几只小松鼠呢?6只“手手”当然是3只小松鼠了,还有剩下的3个头当然就是小鸟了。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4-22 23:11
原帖由 果行育德 于 2009-4-22 20:40 发表

引用QQ先生的话,“珠心算的学习彻底破坏孩子的数学思维”如果此命题为真,那么就代表一种普遍性,即表明:凡是学珠心算的孩子,数学思维就会被破坏。那么可以推论,没学珠心算的孩子,数学思维就没有被破坏。(注意,这里是说的都是普遍性,排除数学思维被其他手段破坏的特殊例子,如果不是普遍性,您也不会这么大张旗鼓地批判吧。)

...


为什么说你的那个推论不合乎逻辑呢,那是因为那个命题不是个充分必要的命题,所以从珠心算的孩子数学思维被破坏,不能推出所有的非珠心算的孩子数学思维就没被破坏。实际上很多不适当的行为也都会破坏孩子的数学思维,比方我主题里说的读经不也是一个么?

相信你也注意到这一点了,所以有了上述的括号里面的话。

你说得很对,正常学习数学的孩子,在接受数学思维方面,一定会强于学珠心算(尤其是学得很深的)那些孩子,我主贴里已经说了,很多学校都有事实证明了,学习珠心算的孩子在接受数学学习上的有障碍的问题了,尽管他们在快速计算上有些优势。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4-22 23:13
原帖由 huhututu 于 2009-4-22 20:35 发表
好看的帖子!

QQ老师你曾经说过要聊形式逻辑的,怎么没了下文了?

希望看到你更多的关于形式逻辑的精彩帖子,非常感兴趣。

那位说唐诗宋词损害了国人的逻辑思维的同学,也希望你能进一步论证说明。也感 ...


那个确实还没有写完,看大家没啥兴趣,就懒得往下写了。有你支持,我以后会继续的。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4-22 23:22
原帖由 lingling0921 于 2009-4-22 22:53 发表
我有个好办法,也是看来的,可以用来解类似的题目,小孩子应该一教就会的,很形象,呵呵。就是让小松鼠把“手手”举起来,请孩子算算这时有几条腿?这时松鼠和小鸟都只有2条腿了吧,很好算,6个头,就有12条腿。那么还有6条腿(18-12=6)哪儿去了呢?哈哈,小松鼠举着呢,那么有几只小松鼠呢?6只“手手”当然是3只小松鼠了,还有剩下的3个头当然就是小鸟了。...



我再给你推荐一个解题办法:

所有小动物都举起一半的腿来,那就是松鼠举起两只,小鸟举起一只,这时候肯定是9条腿了,为什么6个动物9条腿呢,那多的三条腿就是小松鼠了,小鸟呢也是三个了。
作者: skz777    时间: 2009-4-22 23:54
QQ的帖子一定要看啊,不光是说的很独到,还有你的那个小虫子爬的心里痒痒的
作者: djboy    时间: 2009-4-23 10:16
原帖由 qqyou 于 2009-4-22 19:57 发表

QUOTE:
原帖由 djboy 于 2009-4-22 17:49 发表

首先, 珠心算不等於數學, 珠心算只是一種計算方法而已, 是加減乘除的一種運算方法.


QUOTE:
原帖由 djboy 于 2009-4-22 17:49 发表

珠心算真的是一無事處嗎?
珠心算的好處在於, 加強了加減乘除的運算能力, 這些能力是學數學的基礎.
...


这位朋友的前后两个说法吧我说的有点晕,这珠心算到底仅仅是计算方法呢,还是数学的基础呢...


原來 QQ 先生只懂數學, 不懂語文, 像是一些不學無術, 專找碴的假學者.


QQ 先生...聽好了, 我來教你語文.

原句.
"珠心算的好處在於, 加強了加減乘除的運算能力, 這些能力是學數學的基礎."

"能力" - 主語, 指的是"加減乘除的運算能力"
"是" - 謂語
"學數學的" - 形容詞
"基礎" - 賓語

所以, 原句不可能理解為"珠心算是数学的基础"

如果, QQ 先生的語文能力如此這般 ~ ~ ~.... QQ 先生的理論知識....是否可靠呢?

Quote:
"珠心算破坏了孩子对于数和数之间的关系理解"

請 QQ 先生詳細解釋之.

Quote:
"比如说自然数序列1,2,3,4,5,6,7……,很简单呀,可能大家都不觉得难,可是我请问你,你能给我讲讲这个自然数序列内在的逻辑关系么?如果你能搞懂,你就会知道孩子学习数学的时候首先需要些什么。如果你还没有搞明白,那就暂且先不要急着说珠心算有多好。如果学珠心算仅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细心,那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可用。"

對了, 我真的不明白 "自然数序列内在的逻辑关系", 我也沒有興趣去了解, 如: 為什麼"1+1=2"?.
這些問題我留給"陳景潤"了, 我也沒有打算教我的孩子這些東西.

既然"珠心算可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细心"...就值得推廣了...QQ 先生你說呢???

建議 QQ 先生先學一下珠心算, 再來發表"高"論吧!!!

Quote:
"数学能力好,即使高考有所失误也还是数学能力好,你学再多的珠心算,恐怕对于高考也没什么作用,事情就是这么的简单。"

"数学"講究的是精準, 連基本的精準都達不到, 談什麼"数学能力好".
作者: weijing197    时间: 2009-4-23 10:24
QQ是陈先生的学生.那一定很厉害吧?
作者: djboy    时间: 2009-4-23 10:30
原帖由 lingling0921 于 2009-4-22 16:29 发表
但也不是回回表现很好,就象我问过他:船上二十只鸡,三十只鸭,船长多大了?这样的问题,儿子竟然会说,五十了。。。。
问他:切橙子分四块,要几刀,他说四刀,给了他一个,让他试,还说要三刀,三刀就三刀吧,咱给他机会让他慢慢来吧,,,

以上也说明了儿子大概数数方面还可以,但在几何方面还有欠缺,,,,,,,,,



好可愛的孩子~~~

慢慢來吧, 孩子是需要在錯誤中學習的.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4-23 10:47
原帖由 djboy 于 2009-4-23 10:16 发表

所以, 原句不可能理解為"珠心算是数学的基础"



这位朋友终于想明白一些了。
其实珠心算恰恰是破坏了正常的数学运算秩序,所以才破坏了孩子的数学。

原帖由 djboy 于 2009-4-23 10:16 发表
對了, 我真的不明白 "自然数序列内在的逻辑关系", 我也沒有興趣去了解, ...


这个你一定要去了解一下,否则你无法明白数学应该怎么学。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9-4-23 11:07
阿Q同学虽然强调逻辑的重要性,但自己上也有中国人的通病,逻辑不清.在好几个帖子中我指出他的逻辑错误,QQ同学都没有回答,本贴中他举出丘成桐、陶哲轩,我问蔡天文,他以不了解为理由搪塞.

先不论讨论各位命题的对错,但是39楼的DJ男孩同学指出QQ同学的语文错误问题是存在的,但是QQ同学在42楼避重就轻,逃避回答.

QQ的贴好看,问题也不少,要多砸砸

[ 本帖最后由 jiangying 于 2009-4-23 11:14 编辑 ]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9-4-23 11:12
djboy 2009-4-23 11:04 金钱 -1 段章取義!!! 你太牛了,
djboy 2009-4-23 11:04 威望 -1 段章取義!!! 你太牛了,

本版不提倡扣分,请下次注意,

谢谢
作者: wangtutu    时间: 2009-4-23 11:33
我们经书里是什么,是圣人的言论,这些是不许你思考的,也不允许你思考他是不是有道理,只允许去接受。这种方法直接限制了人的认知。

我们古人哪里说过不许思考,只能接受了?不是学而时习之吗?要随时思考的。
数学思维当然要培养,也不是要废除国学呀。

国学研究的宏观大问题。
西学研究的具体实用性问题,就看眼前的。真的是”奇技淫巧“。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4-23 11:57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9-4-23 11:12 发表
djboy 2009-4-23 11:04 金钱 -1 段章取義!!! 你太牛了,
djboy 2009-4-23 11:04 威望 -1 段章取義!!! 你太牛了,

本版不提倡扣分,请下次注意,

谢谢


哈,做版主的,就不要那么严苛了。既然有扣分的功能,除了违规的,自己不喜欢的也要照样扣,这个最好就不要限制了

其实我写这个帖子,很大的程度上,会影响一些人的饭碗,说不定还有人会雇杀手来暗杀我呢,扣点分太正常不过啦,不用大惊小怪。

我今天可以加3分了,说明升级到初中了,祝贺一下,五个月的时间上到初中,也可以算是神童了,在这里感谢各位的大力支持和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4-23 12:04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9-4-23 11:07 发表
阿Q同学虽然强调逻辑的重要性,但自己上也有中国人的通病,逻辑不清.在好几个帖子中我指出他的逻辑错误,QQ同学都没有回答,本贴中他举出丘成桐、陶哲轩,我问蔡天文,他以不了解为理由搪塞.

先不论讨论各位命题的 ...


我不知道哪个是逻辑错误?我前面说的是菲尔兹奖,所以举的是丘成桐、陶哲轩,蔡天文没有获得菲尔兹奖呀,他获得的是一个统计学的奖,我以前也没听说过,WIKI上对那个奖项也没有提到。我确实不知道蔡天文到底是谁,你让我如何去评价他呢。

这些怎么又和逻辑错误有关啦,你一定要给我指出来。
作者: 漂亮的小汽车    时间: 2009-4-23 13:02
我不赞成把知识囫囵吞枣地给孩子,一定要让他知其所以然才行。
这样可以同时实现能力培养与知识积累。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9-4-23 13:33
原帖由 qqyou 于 2009-4-23 12:04 发表


我不知道哪个是逻辑错误?我前面说的是菲尔兹奖,所以举的是丘成桐、陶哲轩,蔡天文没有获得菲尔兹奖呀,他获得的是一个统计学的奖,我以前也没听说过,WIKI上对那个奖项也没有提到。我确实不知道蔡天文到底 ...



以前好几个帖子都指出你的逻辑错误,而没得到答复,我搜索能力差,也就不搜了

考普斯总统奖是统计学的一个大奖,统计学也算数学的分支吧. 蔡天文是土生土长的大陆人,而且是超级左派培养出来的博士,一家5兄弟4个博士(好象时,没细查).

中国人拿不到菲尔兹奖和诺贝尔奖和背99表和珠心算有啥逻辑关系呢?珠心算是近10年来的新鲜事物而已.

39楼指出你的错误,你难道不是避重就轻吗?这点和以前的

其实呢,你的言论好象是右派,还是一样让孩子学这学那.说起来还是做派.

哈哈,你把我打成右派,我把你打成左派.

能上这个论坛的家长,哪里会有真正的右派哦.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9-4-23 13:35
PS:我也不赞成孩子太小学珠心算,在数学思维建立以前,确实会影响数学思维.我见过这样的孩子.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4-23 13:39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9-4-23 13:33 发表



以前好几个帖子都指出你的逻辑错误,而没得到答复,我搜索能力差,也就不搜了

考普斯总统奖是统计学的一个大奖,统计学也算数学的分支吧. 蔡天文是土生土长的大陆人,而且是超级左派培养出来的博士,一家5兄 ...


我还是没听明白。我说菲尔兹奖,是说中国式的数学教育目前不能培养顶尖的数学人才。这点主要实现批驳一下某些人说的中国人的数学能力比西方人强的谬误。这个说法和珠心算没有什么关系,我不知道你是怎么把他们联系起来的。

我想可能是我表达能力差,所以让你看不明白吧。而且你的回帖我也不大看得懂,所以希望你说的更明白一些。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9-4-23 13:41
标题: 回复 #51 qqyou 的帖子
我的表达也很差,没办法
作者: 偶然77    时间: 2009-4-23 22:23
我来说说我的感受:
女儿大班的时候,随大流上了珠心算。我初看的时候,看到了退位进位原理。但不知道老师是如何教的,估计也不会教到这些,就求速度了。
到了上一年级的时候,我看到了加减法算理于珠心算之间的联系,但看了女儿的反应,知道她没弄明白,所以,要求她放弃珠心算。
但观近来的100以内退位减法的表现,她没完全忘记珠心算口诀,也没搞明白算理,珠心算把她推向了惯性的机械思维。
针对这情况,我打算采用游戏等形式,花一段时间,帮她建立巩固加减原理。
所以,我是有些后悔的,后悔当初的无知。
但这只是我女儿的个例,不代表珠心算一族的表现。
在此声明,不要来拉我做任何的反面教材哦。
作者: 木兰花慢    时间: 2009-4-24 16:00
对于上面的逻辑争斗真是没耐心一句句研究谁输谁赢,即使如此,我还是基本站在QQ一边的,从这点可以说明,无需如此辩论,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尤其对根深蒂固者,更不是辩论就能争取对方的,还是歇歇吧,与其把力气花在字斟句酌上,不如举出实例,事实胜于雄辩嘛.

话虽如此说,可我也无法像 楼上妈妈那样拿出自己当作反例,哪怕是正例来说明什么,我儿子是个顽固派,在数学上开窍比较晚,没有僵硬家洋洋的聪慧,我也只好顺其自然,但我还是没有猴急地让他去学什么珠心算,因为我比较了解儿子,对于不能告诉他所以然的东西他是坚决不肯低头,同时,这个也是我家没有将读经进行下去的原因,读经也读过几天,但实在无法像坛子里那些读经的孩子一样囫囵地全盘接受,然后慢慢反刍,如果我不能把那些经讲出花来让他像听故事一样,这小子是绝不肯接受的,可惜俺没有易中天的口才和学识只好作罢. 按照QQ的理论,倒是歪打正着了,自我安慰一下
作者: all4kids    时间: 2009-4-24 16:29
嘿嘿,正好最近飞飞学了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难道这个是zhuxinsuan?
我去问老师。。。。。。。
作者: tietie    时间: 2009-4-27 08:30
没办法呀,当时儿子在上幼儿园,幼儿园的课表中就有珠心算的课,每周四节,园长说你不交钱学珠心算,那么上这节课时就请你家孩子到外面去玩。大家想想那么小的孩子,基本上每天都有可能被赶到教室外,做家长的该怎么办呢?
作者: 偶然77    时间: 2009-4-27 11:02
标题: 回复 #56 tietie 的帖子
我女儿也是当初幼儿园里学的,当时是每周两次晚半个小时放学,也没想那么多,没想到会有副作用的,现在是只能通过游戏来淡化了,也不知道要花多少时间。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4-27 11:20
楼上两位说得很对。实际上就是缺乏了对这些东西的批判,一个未经证实科学有效的东西,仅仅因为他可以快速见效,就被很多幼儿园和学校作为教育的手段,实在是一种悲哀。

这种学校和幼儿园,本身就是不负责任的。而更多的需要的,是对这些非科学的东西,进行旗帜鲜明的批判。
作者: djboy    时间: 2009-4-27 12:33
以 'QQ先生' 的"高"論, 看來"九九乘法表"也要廢除, 因為"九九乘法表"會破壞數學思維.

'QQ先生' 的"高"論:
"大家要明白孩子了解为什么3+2=5,真正搞明白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而珠心算呢,则是试图超越这个过程。"

以這個理論為基礎,
3x2=6, 真正搞明白需要一个很长..很长..很长的过程。
而"九九乘法表"呢,则是试图超越这个过程。

因此, 'QQ先生' 連 "九九乘法表"也要廢除.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4-27 12:45
原帖由 djboy 于 2009-4-27 12:33 发表
以 'QQ先生' 的"高"論, 看來"九九乘法表"也要廢除, 因為"九九乘法表"會破壞數學思維.

'QQ先生' 的"高"論:
"大家要明白孩子了解为什么3+2=5,真正搞明白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而珠心算呢,则是试图超越这个过 ...


你说的很有一定道理,99乘法表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因此开始孩子学习乘法的时候,必须先要明白3x2=6是怎么来的,要知道是3个2相加,或者2个3相加来的。如果靠背诵乘法表来学习乘法,那一定是错误的,而且对孩子是非常有害的。

珠心算口诀比乘法口诀表更糟糕的是,脱离计算的实际更加远一些。

这位朋友很会思考,可以发现我们教育里的一些问题,真的是可喜可贺。
作者: 方云    时间: 2009-4-27 13:46
学习了 小孩两周半了 会碰到这个问题(这两天正准备学论语)
作者: woodhead    时间: 2009-4-27 14:00
珠心算批判的多,读经批判的不够彻底。。我倒是觉得,读经,读点无妨。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4-27 14:11
珠心算,你可以搜索一下,实际上很难搜索出批判性的文章来。

读经,确实读也无妨,只要不要拿他当作规范孩子人生观和行为准则和思维方式的标准就好,最好是批判着读。
作者: whyouth    时间: 2009-4-27 14:19
看qqyou的贴子很过瘾,常常笑死,也常常若有所悟
作者: 健康快乐小宝宝    时间: 2009-4-27 22:37
不知道要说什么, 应该有人研究、学习,但绝大多数人没必要学了。计算机都等解方程了,有时觉得数学学习,没必要搞得那么深,要求那么严----又快又准。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4-27 22:55
刚到读经版转了一圈,发现老子和孔子打起来了,哈哈
作者: 文心妈2001    时间: 2009-4-28 11:21
我女儿刚上一年级时,参加了一次徐思众珠心算的试听课,立即被吸引了,死活非要报名参加。徐思众珠心算号称是不同于其它的珠心算,和小学教材不冲突,不用背口诀,不用大量做题,强调理解,尤其是在学第一册的时候,老师都是用形象生动的故事和游戏来讲课的,所以我女儿以及其他孩子都非常喜欢(不过第二册以后这些游戏之类的就越来越少)。于是就上下来了,现在第三册结束,已经学完100以内加减法,上周六刚开始讲乘法,去接她时,我看到黑板上像小学课本一样,列出了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是老师用来讲解乘法意义的。老师说,理解了乘法的意义,孩子会算得更快更好。
学珠心算有一年了,没有费太大的精力,一周二次课,每天十多分钟到二十分钟左右的练习。没觉得有什么坏处,倒觉得省下不少做口算题卡的时间,只要老师不要求,我们从来不做。但说对女儿的数学有其它什么好处,倒也没看出来。
看了QQ的帖子,让我的心一惊。准备细细考察一下女儿的数学思维了。但首先自己得先搞明白。学习中……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4-28 12:02
徐思众和神墨一直是两个冤家,徐思众至少还发现了一些珠心算的问题,并进行了改良,试图把不良的影响减少到最小,从这点上来说,还是有进步意义的。

不过真的要想学,我还是建议孩子大一些了,学过了小学数学相关课程以后再考虑为好
作者: 麦粒的水果    时间: 2009-4-28 13:11
茅塞顿开!小儿上学前一年让他学过珠心算,一上学就说老师教的和珠心算老师教的不一样,我还怪他不会通融着学呢。LZ讲得有道理极了
作者: 文心妈2001    时间: 2009-4-28 15:18
我女儿学珠心算时已经上一年级,珠心算学十以内加减时,在学校已经学了20以内加减,等珠心算学50以内加减时,学校里已经学了100以内的加减,所以我觉得女儿学徐思众并没有对她的数学学习有什么不好的影响,快速的计算能力反而对她有帮助。女儿学校的老师都强调说班里最大的问题是计算,让家长在家多让孩子练习口算,但这方面我们从来没费过心。这学期学校讲乘法,女儿一开始口诀不熟,特别是8和9的口诀,她竟都用加法算,我发现以后非常吃惊,但这反过来也说明她对乘法的意义是理解的。
至于说珠心算有助于孩子的注意力集中,上课听讲很专注,但我女儿的情况却是上珠心算课很专注,在学校上课时却常走神或搞小动作,让我头疼了好一阵。可能是她觉得学校教师讲得无趣,不愿意委屈自己吧。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9-4-28 19:41
QQ也是个犟头脑壳

你把俺读书楼里推荐的那两本书数学书和你给俺推荐的那两套关于数学的历史和人物的书一人买一本发给大家看就OK,还在那里缠头裹脑地搞什么语言逻辑游戏

一个字"累",二个字"太累",四个字"乐在其中"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9-4-28 20:30
还是说明一下吧,免得QQ认为俺封他的楼

下面的话是属于拈花悟道还是忽悠,各人都有脑袋,自己甄别.俺不多费口水.

记得当年看围棋电视直播

初学时特别爱听王汝南老师讲棋,觉得讲得牛比,俺一听就能懂.因为他在讲A是如何到B的,最后怎么得到C的.

后来慢慢就觉得王老讲棋有点罗嗦

有一次听到马晓春讲棋,觉得他才是讲得牛比.因为他直接讲C,过滤了A和B

所以QQ啊,你要看对象讲A--B---C,免得被人砸死再喊冤枉.那就迟了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4-29 00:35
前面那个朋友说起乘法表问题,我来贴几幅图,让大家看看国外的课本里是怎样教乘法的,目的是让大家明白乘法绝对不是简单的一个乘法口诀表。

1、先用加法和数列让孩子了解数的规律





2、用图形引导出乘法和加法的关系





3、还会包含乘法的分解关系




4、乘法表比我们那个还全,只是不需要背,查阅用的,注意下面还引入了数组的概念




5、甚至引导出n次幂的概念


国外的数学简单不简单,简单,但涉及的面远远要比我们的广。

乘法简单不简单,简单,但是从乘法里引出的众多数学概念,绝对不是99乘法表可以涵盖的。

这就是国外不去背诵那个表的原因,因为背诵了那个,除了计算的快一些,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

[ 本帖最后由 qqyou 于 2009-4-29 00:37 编辑 ]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9-4-29 11:20
关于QQ上面这图文并茂的一楼,有时间来和你交流一下,先马克一个
作者: wangtutu    时间: 2009-4-29 13:10
幼儿园也是这样讲乘法的。背99表是为了快。建立概念的过程都差不多。

作者: 偶然77    时间: 2009-4-29 13:34
过程中都存在推导思路。
关键是这个过程的长短。
个人认为学校教育里灌输式的推导过程偏短。虽然有推导,但还不等所有人都领会,就进入下一轮,在其后的练习和课程中,就以讲解式灌输为主了。弊端真是...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9-4-29 13:40
这个好象和我们国内的书也差不多,99表就是个总结而已吧,

QQ的结论太草率了

http://www.xsj21.com/DZJC/m21/200809/5619.html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4-29 14:15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9-4-29 13:40 发表
这个好象和我们国内的书也差不多,99表就是个总结而已吧,

QQ的结论太草率了

http://www.xsj21.com/DZJC/m21/200809/5619.html


僵硬孩子还没上学吧,没看过小学的课本吧,哈。

不过现在小学的数学课本,已经比我们那时候强多了。

你发的那个链接不错,如果看不懂英文的,可以去看看借鉴过来的国外小学课本。

[ 本帖最后由 qqyou 于 2009-4-29 14:30 编辑 ]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4-29 14:17
原帖由 偶然77 于 2009-4-29 13:34 发表
过程中都存在推导思路。
关键是这个过程的长短。
个人认为学校教育里灌输式的推导过程偏短。虽然有推导,但还不等所有人都领会,就进入下一轮,在其后的练习和课程中,就以讲解式灌输为主了。弊端真是...


你说的太对了,过于重结论,而且发散性不够。不过说实话,小学的数学课本还是要比语文课本强一些。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9-4-29 16:40
原帖由 qqyou 于 2009-4-29 14:15 发表


僵硬孩子还没上学吧,没看过小学的课本吧,哈。

不过现在小学的数学课本,已经比我们那时候强多了。

你发的那个链接不错,如果看不懂英文的,可以去看看借鉴过来的国外小学课本。


洋洋没有上学,但我研究了好几个版本的教材

人教版的
http://www.pep.com.cn/xxsx/xxsxjs/xs2a/xs2akb/200703/t20070314_338670.htm

北师大版的
http://www.xsj21.com/DZJC/m21/200809/5619.html


西师大版的,网上没有,

每个版本都是你转的那个思路,99表都是总结而已,你对这些视而不见,只知道说美国的好,这不是盲目崇洋是什么

说实话我们小时候的教材也是这个思路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9-4-29 18:49
补充一下僵硬的.

儿子班上的课俺去听过6次-----3次语文3次数学

总体感觉儿子班里的教师还是理解了教材的编排思路的(不排除是公开课的原因).

所以在妖精奥数帖,俺见一专家抨击奥数害人的帖子回的是:不是奥数误人,而是人误奥数

同样同理,本楼关于QQ和僵硬的教材比较帖还是那个道理:教材不误人,人误了教材

至于那珠心算,俺想起了俺还有本当年老爸送俺的"史丰收快速记忆法",薄薄的一小本,现在都没看完过一遍.

所以现在看见珠心算的广告后连了解的兴趣都没有,就不可能在这里批判了.QQ可以继续

哦,QQ对九章算术有看法,俺倒可以和你交流一下(俺那选书楼有说过),这里再罗嗦一下

儿子学习简单面积计算时用过那本书,让儿子了解没那几个公式时候,咱们是如何计算面积的

相信儿子不会忘记那几个公式了,也绝对不会如俺当年那样蠢去背那几个公式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4-29 22:07
回楼上的几位,我们教科书里教的数学并不是错误,仅仅是范围还稍窄而已,我举国外的例子,并没有否定我们的数学教育,我仅仅是告诉那位背99乘法表的,仅仅有乘法表,可以应付数学计算,但不代表能学好数学。

同时更加证明了珠心算是一个很糟糕的方法。

天堑要和我讨论九章算术,我很欢迎,因为我恰巧读过这本古书,如果讨论《周髀算经》,我还真的没有通读过,还要去找。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4-29 22:35
说起数学课本进步来,就贴几幅我们那个年代的课本吧







珠心算他爷爷







应用题













几何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9-4-29 22:45
僵硬年龄小点,所以俺补充了81楼最后一句话

你抓辫子的手艺俺清楚,知道你会拿咱们及师哥原来学的课本说事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4-30 11:08
lingling09212009-4-30 11:04威望+2这不会是你保留到到下来的吧?
lingling09212009-4-30 11:04金钱+2这不会是你保留到到下来的吧?

不是,这是网上的,和我用的还不太一样,因为不同地区,当时的课本是有差距的,但内容是一样的有趣的。

我回家的时候发现,我小学的课本也都还在呢,因为我的父母,对于这些旧的东西,是不舍得扔掉的。回头有机会,真的可以把我用过的扫描一下子。
作者: kely0923    时间: 2009-4-30 14:00
偶然看到到此贴,儿子又正在上珠心算,有了一点小小的看法,我不懂得逻辑,但从我儿子学珠心算来看,并没有影响他对应用题的理解,珠心算在他只是多了一个计算的方法,数字是什么?为什么是加,为什么是减?为什么是这样,或者那样理解,似乎与珠心算本身无很大的关联。甚至使用的方法,也只是他觉得哪种计算方法快就会使用哪种方法。无论什么题,何种解法,能得出正确结论就是对的,如果说要有什么错,我想大部份学数学的,缺乏问一声:为什么?为什么是这个数字而不是其他?

没有绝对的不好,也没有绝对的科学,适合的,才是正确的。了解自己的孩子,选择适合他的引导,是做父母能为他做的事。
作者: lingling0921    时间: 2009-4-30 14:50
原帖由 kely0923 于 2009-4-30 14:00 发表
偶然看到到此贴,儿子又正在上珠心算,有了一点小小的看法,我不懂得逻辑,但从我儿子学珠心算来看,并没有影响他对应用题的理解,珠心算在他只是多了一个计算的方法,数字是什么?为什么是加,为什么是减?为什 ...


我的看法是本身已经掌握加减法原则的,也可以学习一下珠心算,如果本身根本不懂加减,通过珠心算来建立概念的,那就会影响学习,,,,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9-4-30 15:16
原帖由 qqyou 于 2009-4-29 22:07 发表
回楼上的几位,我们教科书里教的数学并不是错误,仅仅是范围还稍窄而已,我举国外的例子,并没有否定我们的数学教育,我仅仅是告诉那位背99乘法表的,仅仅有乘法表,可以应付数学计算,但不代表能学好数学。

...


理屈词穷地狡辩而已.

原帖由 qqyou 于 2009-4-29 00:35 发表
前面那个朋友说起乘法表问题,我来贴几幅图,让大家看看国外的课本里是怎样教乘法的,目的是让大家明白乘法绝对不是简单的一个乘法口诀表。


隐含的意思也就是说我们的课本不是这么教乘法的.当然从形式逻辑中不能这么推论,呵呵.但我估计坛子里90%以上的人都会这么认为.毕竟咱们形式逻辑很差.

原帖由 qqyou 于 2009-4-29 14:15 发表


僵硬孩子还没上学吧,没看过小学的课本吧,哈。

不过现在小学的数学课本,已经比我们那时候强多了。

你发的那个链接不错,如果看不懂英文的,可以去看看借鉴过来的国外小学课本。
[ 本帖最后由 qqyou 于 2009-4-29 14:30 编辑 ]






jiangying2009-4-29 14:19金钱+10洋洋今年上小学我发的就是小学课本
jiangying2009-4-29 14:19威望+10洋洋今年上小学我发的就是小学课本


注意这个借鉴,本来是翻译,在我指出那是小学课本后才编辑成借鉴的.

把两大流行版本之一的北师大版教材说成是翻译过来的,还说别人没看过小学教材.

老外为什么不背99表,那是因为他们的语言背99表不方便.但是老外绝对不是不记100以内的乘法口诀,只是没有99表,不是所有人都记得那么清楚罢了

那些不会乘法就背99表的傻瓜,不能作为99表影响数学思维的例子.

[ 本帖最后由 jiangying 于 2009-4-30 15:37 编辑 ]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9-4-30 15:18
标题: 回复 #83 qqyou 的帖子
这些东西的时代特征是比较好笑,但是那点证明以前的教材是在没有加法体验的时候就直接上99表的呢?

怎么证明以前的教材在数学思维的培养上比现在差呢?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4-30 20:18
标题: 回复 #88 jiangying 的帖子
你这个我没必要去和你争论,因为我这个帖子不是讲小学数学不好,而是讲珠心算破坏数学思维的,相反地我一直认为目前学校学的才是正确的数学思维。所以我不知道你是怎么解读的,我还以为你贴那些课本是在支持我的理论呢。现在看来似乎有了误解,你好像是对我选用国外的课本的例子很在意。

至于那个99乘法表问题,以及引用国外教材,是为了回复这个帖子的。

原帖由 djboy 于 2009-4-27 12:33 发表
以 'QQ先生' 的"高"論, 看來"九九乘法表"也要廢除, 因為"九九乘法表"會破壞數學思維.

'QQ先生' 的"高"論:
"大家要明白孩子了解为什么3+2=5,真正搞明白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而珠心算呢,则是试图超越这个过 ...


之所以说借鉴,是因为说翻译似乎不太准确,但确实的,我们现在的课本是大量借鉴了国外的优秀的东西,但还是远远不够。实际上你给的那个北师大课本例子,就是我儿子目前正在使用的课本,我自然是有过对比的。

我在那个国外课本图片里,特别指出了差距所在,比如广度等等。如果你说是一样的,也没什么关系。

[ 本帖最后由 qqyou 于 2009-4-30 20:20 编辑 ]
作者: xwlxwl    时间: 2009-5-1 07:46
珠心算的核心是锻炼右脑,主要由心算来锻炼的。如同音乐、绘画一样,同为了锻炼右脑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5-1 08:59
原帖由 xwlxwl 于 2009-5-1 07:46 发表
珠心算的核心是锻炼右脑,主要由心算来锻炼的。如同音乐、绘画一样,同为了锻炼右脑


所以那些打着所谓右脑开发幌子的珠心算、手指速算法、记忆法、七田真、英语学习法,以及图像、音乐等产品,都是以骗取孩子父母金钱和精力为目的的伪科学的东西
作者: wangtutu    时间: 2009-5-1 09:39
标题: 回复 #90 qqyou 的帖子
崇洋媚外.

我认为是外国借鉴了我们的优秀的东西.
以前的教材都是很感性的,比较理论联系实际的.现在的好象越来越"形式逻辑"了.

你的那个老教材图片吓我一跳,太古老了.我都不敢发言了.
作者: 小米爸爸    时间: 2009-5-2 23:36
Jiangying在群里喊了声,拉我来看这个贴,不帮忙不好,我没珠心算过,发表不了意见,对从前的数学教材更没兴趣,对于数学目前也没有辩论的兴趣,对于奥数,由于孩子还小,且以后是否奥数,还没确定,所以也没有辩论的兴趣。

你们努力的辩吧,我坐在山上,观虎斗呵,看到精彩处我就鼓掌,实在精彩我就扔分,支持你们角斗!借用一句《星战》中的话,勇士们,大能与你们同在。

不过你们要说文革,我有兴趣,我倒觉得文革是新中国民主的集中表现,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哪样不是民主的集中表现形式呢?中国现在倒应二次文革了  02你别叫哦,我知道你有文革阴影。



索性将你们想骂的帮你们骂了,也替你们省了力,  你们集中珠心算哈, “大米是文革余孽!!!红卫兵的余孽!!

希望本贴不犯规吧。

[ 本帖最后由 小米爸爸 于 2009-5-3 01:42 编辑 ]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5-2 23:58
大米让我很失望,好不容易等你来了,却坐在边上看,没见我这个帖子特意说到你,就等你来说话呢。

你不是这个说那个也要批评你。因为你没经历过那个年代,所以很多东西不清楚。

你说的那个不是民主,不过是工具耳,人家借用你一下。

如果你在哪个年代,贴了一张反对XXX的大字报,照样要被抓起来杀头,不知道张志新遇罗克么
作者: 小米爸爸    时间: 2009-5-3 00:12
文革真相知道的很不少,起码那个时候社会风气不坏,DYUAN风气整体也不错,其它的,反正平头百姓日子过得很不错,小偷,骗子少,读书呢,偶家很穷,学校不要了偶们这些穷孩子的学费,小学时一天才上四节课,很轻松,没现在变态,看病呢,也不会让偶乱七八糟的检查,现在明明胃痛的,结果却割了GG的太多了,起码比从前多。
作者: 小米爸爸    时间: 2009-5-3 00:16
多说一句,偶舅公文革时就是小学校长,就贴了张大字报:“毛泽东,KONG KONG KONG!”,结果真的给抓了,不过三天后就给放了。没那么严重吧。


上山下乡更是合理,现在的青年都应去北大荒改造 ,尤其是90后,一整个烂掉的一代。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5-3 01:33
原帖由 小米爸爸 于 2009-5-3 00:12 发表
其它的,反正平头百姓日子过得很不错 ...


记得我们在大学读书的时候,恰逢严打,晚上同学们躺在关了大门的宿舍的床上恳谈,探讨为什么很多人去犯罪而不怕去做牢房。某人曰,坐牢有啥可怕的,我们现在比犯人好的了多少呢?至此终于明白为什么别的地方的人那么怕坐牢,哪怕仅仅几个月。
作者: zhuzhumama    时间: 2009-5-3 07:29
很庆幸看到了QQ如此精密的分析,鹈鹕灌顶。孩子在3岁的时候我听到关于珠算的,不过我很自私的说,还是别学了,现在终于找到理论根据了
作者: sgbjbj    时间: 2009-5-4 10:42
好久没来了,原来大戏开场了,占个地方好好瞧瞧。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