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心平气和的教育真的那么难吗? [打印本页]

作者: lingling0921    时间: 2009-4-21 22:16
标题: 心平气和的教育真的那么难吗?
今天下午去幼儿园接儿子,见了我,儿子就告诉我:今天的作业没有做完.

再问老师:原来是课堂上留的,大部份孩子都完成了.
我用手机把黑板上的拼音拍了下来,准备晚上回家让他写完.

说真的,听到这儿,我稍有一点气了.

回家后,我没让他出去玩,先把作业写完.

一看儿子的作业本,也写了几行,就这几行都抄错了三个地方.---我就开始真生气了.
我把手机拍下的拼音抄在一张纸上,让他自己对照检查,把错误改正后,再继续抄.
这一改,错的没发现,正确地也让改成错的了!--气得不打一处来了....

"你仔细看了没有,你怎么回事? 你那叫眼睛还是窟窿啊?"说完了,自己也很难受,很后悔,可是就是还生气,,,,,,

“那你拼给我听听,”

一听,那个气啊,ie和ei   ui和iu根本不分,,,,胡乱猜测,,,,,,“你到底上课听了没有,你懂不懂?”

儿子胆怯地望着我,“妈妈,我想出去玩了,我不想学了。”(其实我看了他那样,也是又心痛,又生气的,)
我同意了儿子的请求,让他自己下楼去玩,自己在房间里想想,怎么都觉得是自己不对,可又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大家就狠狠地砸砸我吧,让我也清醒清醒。。。。


[ 本帖最后由 lingling0921 于 2009-4-21 22:20 编辑 ]
作者: yayafamily2008    时间: 2009-4-21 22:22
生气是很容易做到了,可是是最没有用的!
所以让自己心平气和是必须得!
教育孩子是一种艺术,需要技巧,你这样,他会怕,会更不喜欢学习
即便在你的压力下学了,也是假学,他的心可能在玩,也可能在揣测你,也可能....
就是不在学习上
所以心平气和是必须的!

作者: zhangwife    时间: 2009-4-21 23:10
我也经常有这样失控的时候,还是得慢慢调节!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9-4-21 23:20
幼儿园????????????????????????????????????????????????????
作者: gajidouma    时间: 2009-4-21 23:34
难兄难弟啊。。。。我今天也发火了。。。。。心情正不好着哪,所以上来逛逛。

别看平日里懂得道理一套一套的,轮到自己头上还是不能免俗。。。。

不过我也不是什么圣人,教育孩子也是自己的成长学习过程。都是凡人,咱们也别太自责了。

祝好心情!
作者: zyfh    时间: 2009-4-22 04:29
幼儿园就有作业孩子已经很可怜了,楼主就别再生气了,不过有时是难控制火气
作者: pianocrazy    时间: 2009-4-22 05:37
偶然对孩子发火是大多数家长很难避免的,也没什么,只是不要经常这样就好。

在我家,我是不敢轻易发火的,因为那样的话女儿会说:“爸爸,你今天情绪不好,罚你去打扫卫生间!”

这是我家的规矩,是孩子订的规矩。。。

家长可以给孩子订规矩,孩子也可以给家长订规矩,只有这样的规矩合情合理。女儿给她妈妈和我订的规矩,大概是从“贝贝熊”里学来的。
作者: 听语漫步    时间: 2009-4-22 06:10
每个孩子接受能力是不一样的
每节课上老师只讲解一遍
肯定会有的孩子记住了有的就没记住
而且每个孩子的记忆方式也不同
你这样会让孩子没上学就会厌学
作者: ibm22    时间: 2009-4-22 09:14
不用动气,孩子接受能力慢些是很正常的。
作者: sara    时间: 2009-4-22 09:42
我时常告诉自己要忍耐,不要发火,但是有时候还是控制不住,心平气和真的很难,只好慢慢磨练吧.
作者: 大拇指    时间: 2009-4-22 10:07
我也是个爱发脾气的妈妈。我都要无法忍受我自己了。每天都气急败坏的
不知道是为什么。到了更年期还了得。
作者: 阳光鹰    时间: 2009-4-22 10:52
标题: 教育
孩子在这个阶段就是爱玩,慢慢长大点就好了.学会等待,教育就是三分教七分等.千万别发脾气,一,对自己的身体不好,气血上涌,气脉易断.二,孩子会对学习恐惧.三,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他喜欢就会去做.四,多给他讲他喜欢听的故事,告诉他想知道结果就自己看,不会拼音是不行的.
祝你笑口敞开!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4-22 10:58
看来为这个问题发愁的人还不少呢,请让我来随便说几句吧。

其实楼主说的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这个现象不是因为楼主的脾气不好,而是一种期望与现实的脱节导致的。

大家可以回忆一下,在你们的孩子一岁的时候,他开始学走步,你们有没有着急过?肯定没有!而且每个父母看到孩子蹒跚学步的样子,满心充满的都是喜悦。

一般孩子到了五、六岁,这时候孩子似乎懂的东西比较多了,这时候家长开始容易着急。因为在他们看来,那么简单的东西,似乎孩子掌握不了。

实际上不要着急,你们要知道,对于事物的联系,对于事情的内在规律,孩子也要学习,而这个学习过程,就是所谓孩子的逻辑能力和思维能力形成的过程。孩子在慢慢地适应这种东西。这个过程不仅不能着急,也千万不能超越。其实让孩子记住不难,两岁的孩子就能做到。可是要是让孩子理解,这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家长的足够耐心。但你的等待一定会有回报。如果你盲目的去超越,损失的可能是孩子的一生。

每次孩子有突破的时候,多多鼓励。鼓励远远比批评对孩子要好得多。
作者: menghuan    时间: 2009-4-22 10:59
家长对孩子的要求降低,允许孩子慢慢成长,会越来越心平气和的。

昨天跟孩子一起做家庭作业,是数学做业,6+3+2他也算不对,我心里有点着急,但是也不发火,而是慢慢地让他再算一遍,他自己再算,还是错,再算,终于算对了。 我怕他发火把他的自信给发没了。
作者: snowyiyi    时间: 2009-4-22 11:09
幼儿园的孩子要学拼音本来就已经很超前了,ie ei/iu  ui/也是拼音教学中的难点。记得我女儿幼儿园的时候,我自己做了很多漂亮的图片教她,让女儿学得很有兴趣。楼主也试试看,自己画些可爱的拼音图片(比书店里要买的效果好),或者让宝宝自己跟着你画,边画边读。比单纯地抄写效果要好很多啊。
作者: bjx    时间: 2009-4-22 11:16
wawayaya'有一个学拼音的光盘,很好的,孩子乐于接受,可以试一试,别太自责了,还是鼓励引导为主,孩子一定会领会的。
作者: lingling0921    时间: 2009-4-22 11:20
我今天再看看昨天写的,看看,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啊,,,,
再分析一下:
1,孩子知道有作业,知道自己的作业没做完,---很不错啊,比起有些没心没肺,只知道玩,根本不关心作业的小朋友还是强一点,,,

2,发现了问题,--是我一直提倡的,应该高兴,孩子都会了,还要老师,还要你这个妈妈干嘛!

总之,乱发脾气有百害而不一利,又伤孩子的心,又破坏亲子关系,还破坏自己形象啊,,,

关键是下次生气时,怎么办?,,,,---离孩子远点,,,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9-4-22 11:38
ie和ei   ui和iu 很好区分呀

楼主另外一个帖子不是说了快读嘛.拼音拼音就是快读就拼出来了嘛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9-4-22 11:47
如果是超前学习,我的策略是不考核

会了当赚的,不会拉倒
作者: aabb5522    时间: 2009-4-22 13:14
不要在生氣中教小孩
小孩有時當下理解力不好,並不代表他不聰明或不會
只是想出去玩而已,大部分小朋友都這樣吧
作者: ttyynnxr    时间: 2009-4-22 13:47
深有同感,有时候明明知道这样的话说出去没什么用,可还是会说,我只能说作家长的,要以孩子的心去理解他,不是有本书叫好妈妈慢慢来嘛,对孩子发火,不仅没效果,反而会有反作用,所以大家千万要忍住啊
作者: lingling0921    时间: 2009-4-22 14:11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9-4-22 11:38 发表
ie和ei   ui和iu 很好区分呀

楼主另外一个帖子不是说了快读嘛.拼音拼音就是快读就拼出来了嘛


当时幼儿园才学到单韵母,总算是会了,,,,

这一段又学了不少双韵母,因为有一段时间他没有作业了,昨天才发现问题不少,,,,

ie ei的发音混了,甚至好多双韵母都混了,孩子不清楚读哪个音,我还想讨教一下老易呢,这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吗?

你又提的学了就赚了,我也是相当同意,赚了总是高兴嘛,赚了就不要再为赚多赚少而计较,不要再和别人的赚多赚少再比较了,,,,这样想,也释然了,,,,
作者: 偶然77    时间: 2009-4-22 14:25
曾经也想订立家规的,是双向的,既有对女儿的约束,也有对自己的约束。
可很多时候,真的是不想这么麻烦,就没订立家规上墙,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
我第一次真正想“心平气和”这个词,是源于女儿的胆小。
寻找原因后,认为主要原因在自己,是自己的情绪暗示了女儿的看脸色行事,造成了她的胆小。
后来,我努力做到心平气和(多方了解教育要点,从孩子的心理学方面掌握信息,慢慢地就开始可以做到的心平气和了。)
目前,女儿变的比以前要大胆、开朗些了,我还是比较欣慰的,为女儿也为自己。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9-4-22 14:56
原帖由 lingling0921 于 2009-4-22 14:11 发表


当时幼儿园才学到单韵母,总算是会了,,,,

这一段又学了不少双韵母,因为有一段时间他没有作业了,昨天才发现问题不少,,,,

ie ei的发音混了,甚至好多双韵母都混了,孩子不清楚读哪个音,我还想讨教一下老易 ...


汉语拼音是分组的,而且分组是有讲究的,为什么这么分组?很多人没想过.我小时候是自己想过的,不过只是想了些皮毛,不过就这些皮毛已经够了

单韵母2组
1.aoe这3个可以单独组成音节
2.iuv这3个的音是音节,但本身不能单独组成音节,必须加上声母

复韵母3组,其中第3组是特别复韵母
1. ai ei ui  结尾都是i
2. ao ou iu 结尾不是i
3. ie ve er, 都是e的组合

这3组复韵母,除了最后一个er,其他都是单韵母拼出来的,拼法和声母加单韵母,没有区别,楼主孩子不能区分,还是没掌握拼音的本质.

鼻韵母两组,前和后
an en in un vn
ang eng ing ong

对照单韵母缺on ung vng,这三个的发音,太难
作者: yuhaox    时间: 2009-4-22 15:39
看了这篇文章及评论,感触颇深,同时也很惭愧 。前不久,因为儿子犟嘴扇了两巴掌,事后也非常后悔。但有时觉得儿子不打不长记性,适当的体罚也是必要的。教育确实是个世界性的问题,很难掌控,但又必须面对,没有统一的方法。只能去感触、去体会、去尝试,找寻一种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
作者: 棠棠妈    时间: 2009-4-22 16:11
幼儿园里的作业不做就不做了呗,大概会了就行了,反正小学开学还要再学一次。

家长发火总是难免的。再碰到这类事情,听说慢慢地深呼吸会管用。
要我就小声嘀咕:我儿子是爱因斯坦,我儿子是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要是在中国上幼儿园,绝对会给折磨成精神病。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4-22 16:26
哈,不要说拼音了,我儿子一年级了,很多拼音不仔细看,他也会拼错。

就像外国人不学音标一样,我觉得我儿子认字,主要是靠上下文去猜断,或者是一些形声字,而不是靠拼音。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9-4-22 17:35
标题: 回复 #26 qqyou 的帖子
阿Q真奇怪,一面高喊要拼音化汉语,一面又说不要说拼音

给自己孩子学不好拼音找理由吧
作者: hubaichun    时间: 2009-4-22 17:50
控制一下自己,能发两次火的发一次。
能摔杯子的摔一下本子。
对孩子总是要规矩一些的。
不能没有考核。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9-4-23 10:33
lingling0921 2009-4-22 22:12 威望 +2 你小时候都能想出这些?高!总结得很好 ...
lingling0921 2009-4-22 22:12 金钱 +2 你小时候都能想出这些?高!总结得很好 ...


什么东西学通了,自然就找到规律了,可惜的是,现在的家长只看表面现象进行判断.

孩子知道了,不一定懂了.

我见过2年纪的孩子,大人带着拼音,q-v-an qvan.没问题.大人变了一下 t-i-an 孩子还是qvan.这哪是拼音,完全是不动脑筋的胡来.

有人说孩子认识字了,拼音就没用了.可事实上,我估计混论坛的50%以上都应该是用拼音输入的吧.更不要说孩子小的时候还需要查字典.

声母的分组,也有规律,我不写了,留给楼主当作业,呵呵.
作者: wangtutu    时间: 2009-4-23 10:51
我也经历了“俗气”,现在“静气”了。
现在我自己生气,不向孩子发脾气了。

我们今年就上学了,拼音都没搞明白,你还早呐,别急。
作者: menghuan    时间: 2009-4-23 10:56
我都没教过孩子拼音,孩子在幼儿园学的我也不考核,不管他,随他自己吧。省得自己闹心。
作者: wangminxing    时间: 2009-4-23 11:56
教育就是三分教七分等,很喜欢这句话,在这儿,不管是主贴还是回复上都有让人受益匪浅的东西。
作者: weijing197    时间: 2009-4-23 12:12
事情已经发生了.劝楼主也别太自责.想想有什么方法可以让自己在情绪比较激动时能平静下来.这对你和孩子都好.孩子没记住老师教的内容.他自己肯定也知道这是不好的.也愿意让自己都会.这时候.我觉得孩子需要妈妈的开导和鼓励孩子.而不是批评.批评只能挫伤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孩子还小.需要时间,多辅导一下.肯定能记着的.
作者: xiaoyamama    时间: 2009-4-25 16:10
你那是超前教育,我们上学了,经常考的一塌糊涂,吼一次就能好几天,你说怎么办?我想心平气和呀,就是办不到
作者: ilove0356    时间: 2009-4-25 17:42
这样的问题有很多方面,其实你只注意到了孩子不会的,可你注意到孩子学会的内容了吗?过分强调不会的就是打击孩子的积极性,适度表扬他学会的内容可以增加他的积极性,谁也有好的和差的方面,我们大人也不例外。。。。。。。
作者: 梧桐雨    时间: 2009-4-26 14:18
生气发火是难免的,看到孩子说我是“火妈”我心里也很不是滋味,我向孩子保证不发火,可孩子说我才不相信你,我一错你就发火,就是只差图图妈头上的火

现在我已经很平静了,荣宠不惊了,很生气时我就走开,过10分钟再来讨论,先让孩子讲原因,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慢慢成习惯后,我也就很少发火了。
作者: annfield    时间: 2009-4-26 15:06
你说的那些很正常,我家的也会犯啊,有什么好生气的?本来就是学习,刚开始,不习惯,会有问题,要慢慢改,如果都很好了还要学什么?

而且我发现家长如果越是态度不好,发脾气,孩子越容易犯错。

多提醒,少发脾气。本来就是学习习惯培养阶段,不是要求做得完美,有问题出来,孩子能改正就是好。

我家的,大班起,我根本就不看要写什么作业,第一次拼音没抄全,我还不知道,第二天本子下来,老师写:作业没做完。数学也有类似情况,该听写四行的,他只写了三行,或是串行了。没发脾气,让他把缺的补上了,问了下情况,问他为什么会漏了,小小嘲笑一下,开了个小玩笑。第二天上学前叮嘱了一下,几次以后就越来越好。

LZ,这种情况很正常。我们应该对自己教育上高要求,对孩子学习上低要求。要他订正,订正完了才能玩,但别发脾气,说这些时口气要很好。
作者: nicou    时间: 2009-4-27 17:42
这个幼儿园不好,应试教育的附属品罢了
作者: lingling0921    时间: 2009-4-29 15:53
原帖由 nicou 于 2009-4-27 17:42 发表
这个幼儿园不好,应试教育的附属品罢了


我也意识到这个幼儿园不好,,,可以换一个幼儿园吧,只有二个月了,将就吧,,,,
我儿子上了三年幼儿园,只说过一次,今天真好玩,妈妈,我没有白去!
我把这话告诉老师后,老师的反应竟然是:要是都像昨天,我们都要累死了!
原来昨天是上级来检查,搞了很多活动,,,但是老师的话让我太诧异了,,,,正在后悔那时应该转园了。。。。
作者: 雪雾痕    时间: 2009-4-29 21:40
幼儿园的孩子是大可不必要求的那么严格的~
孩子毕竟还小啊~
偶以为孩子在幼儿园乃至小学阶段最重要的不是学了多少的只是~
而是他(她)是不是学到了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和好的学习习惯~
作者: 雪雾痕    时间: 2009-4-29 21:41
还有就是孩子转学的问题
偶以为最好还是不转学
作者: ll2000    时间: 2009-4-29 22:56
教育孩子真是大学问,要修身养性,时不时的反省自己。
孩子小的时候,我也经常发火,特别是因为其他孩子都会,而他不会时,火是止不住的往上窜。
看着他受惊吓、无助的样子,又心痛的不行。“以后妈妈发火,你要提醒妈妈。”孩子很懂事,没有提醒过我,现在已经很少发火了。
要求变低的时候,火自然就熄灭了。
bdpq,真是不知教了多少遍还分不清楚。
现在整天自信满满的,特别爱上学。
作者: 乐乐520    时间: 2009-4-30 16:11
事情已经发生了.劝楼主也别太自责.想想有什么方法可以让自己在情绪比较激动时能平静下来.这对你和孩子都好.孩子没记住老师教的内容.他自己肯定也知道这是不好的.也愿意让自己都会.这时候.我觉得孩子需要妈妈的开导和鼓励孩子.而不是批评.批评只能挫伤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孩子还小.需要时间,多辅导一下.肯定能记着的.赞同这些

我也感到就是这样,自己发脾气,心情不好,会感到小孩不懂事,很难管,如果能看看一些书,对你有好处,我最近也是看这方面的书,感到乐乐懂事很多,学到东西也多,实际上有时转换下角度,对家里所有人都好.我感到<一分钟妈妈>,<爱和自由>,<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些书都不错
作者: judymama    时间: 2009-5-7 15:51
前一阵子孩子练琴磨蹭,我总是发火,可是情况并无好转。自己还气得胸口闷!现在我对她的要求降低了,让她自己安排进度,她自觉了些,我也心平气和!有时候欲速则不达,好妈妈,慢慢来!
作者: gajidouma    时间: 2009-5-8 01:11
分享一下,据我观察,我孩子的老师教她学拼音是整个整个认读的,只教看拼音读出来,没教怎么看字写拼音,也没把ie ei 这种容易混的放在一起学。

对学前的孩子这也就够了。为什么学拼音?不就是为了让孩子能早些独立阅读嘛,能认就行。

就像学前认字,看到字能读就行,不必强求会写这个字。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