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讨论一下阅读 [打印本页]

作者: stffa    时间: 2009-4-20 11:51
标题: 讨论一下阅读
前段时期找到了一本资治通鉴连环画,最近在念给儿子听。

其中一个故事叫孟尝君纳谏,讲的是孟尝君正当风头盛时,出使到楚国,楚王准备送一张象牙床给他,派登徒直护送象牙床前往齐国,登徒直不愿意护送,于是找孟尝君的随行人员公孙戌,请他劝说孟尝君别收这礼物,若劝说成功,愿以家传宝剑相送,公孙戌同学于是跑去跟孟尝君说,您如今正是形象大佳的时候,各小国都想请您当他们国家的宰相,那是他们敬佩仰慕您,跟您结交能给他们的国家带来好处,如今您一到楚国,就收下这么贵重的礼物,叫那些小国怎么看您,又该送什么礼物给您呢,孟尝君于是听从了公孙戌的意见,准备婉言谢绝楚王的礼物,公孙戌看到目的达到,走的时候得意忘形,被孟尝君发现了,一问,公孙戌也没有隐瞒收受宝剑之事,孟尝君并没有因此责怪公孙戌,而是在大门上贴了一张告示:“无论是谁,只要能弘扬和传播我田文的名声,阻止和纠正我田文的过失,即使是私下与人做了交易,收了人家的东西也没关系。都快来给我提意见吧!”

这确实是收送礼物学问的一个典型,其它沟壑暂且不说,其中两个主角孟尝君与公孙戌,境界,或者说手段高下立见,当然,孟尝君其实只是“所谋者大,所失者小”,比起在“国际”上的事业而言,区区一张象牙床又算得了什么呢,公孙戌的私心小意也就可以不在话下吧。这是我偏向于负面的直接解读,在讲给小石头听的时候,我并没有提到这些东西。

那么如何正面地讲给孩子听,有请大家讨论。
作者: lingling0921    时间: 2009-4-20 17:31
我一般讲故事,不过多的解释,呵,,,,,不讲什么意义,,,,,,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吧,,,,,
或者当生活中正的发生类似事情时,我会引用一下故事,这时,也许孩子的感受更深刻,,,,,
所以你也不用着急着讲什么正面,负面,,,,,故事就是故事,,,,,,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9-4-23 12:34
呵呵,这个问题其实蛮考验人的。
作者: stffa    时间: 2009-4-23 13:06
孟尝君很不错,起码他做到不因人废言,但我现在总有一点恶习,就是看到什么东西总想掀起底牌看后才做结论。
一个比较中性的看法是:心量到哪里了,或者说,欲望到哪里了,就该有相应的行为。不要把自己想要的结果搞砸了。
公孙戌贪小便宜么?他得到自己想得到的,又帮助了双方,事情处理得很圆满了。所以我觉得他这么做,是很适当地做着自己。
作者: stffa    时间: 2009-4-23 13:07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9-4-23 12:34 发表
呵呵,这个问题其实蛮考验人的。

问鸟兄好
作者: stffa    时间: 2009-4-23 13:12
再讲一个故事:郭巨埋儿

话说郭巨分家时把财产都分给兄弟,而把老母亲接回家里奉养,因为经济不怎么样,给老母亲吃好吃的的时候都把自己的儿子支出去,儿子不慎溺水身亡,郭巨不敢声张,偷偷挖个坑把儿子埋了,
结果掘出黄金,儿子复活。

古之人,修天爵而人爵至,并没有一定说修天爵则人爵必至,这个可以当神话传说看,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也有请大家讨论讨论。
作者: 美乐美    时间: 2009-4-25 08:40
故事的特点就在于,它不用概念化的解释去说教,它有非常丰富的阐释空间。你可以告诉孩子你是如何理解这个故事的,但是千万不要让孩子认为故事只有被说出来的这么几种解释和意义,还是给孩子一个开放的空间,让他自己去体会和领悟更多的东西吧。只要故事中的生动形象给他的心灵中留下了印象,以后遇到类似情境时,他会不断做出自己的理解和诠释。这对培养孩子自己的理解力和洞察力很有好处。
作者: stffa    时间: 2009-4-25 11:17
谢谢各位的回复,不过我的意思并非就是要对一个故事或者其中某方面下个定义。
虽然不能以下定义的形式讲故事,但我觉得可以对其中的层次做一些可能的理解。
作者: blueseasand    时间: 2009-4-25 12:10
这些故事有时还真不好说优劣,就是一个故事,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感悟,所以还是就讲故事本身,让孩子自己去理解吧
作者: paisley    时间: 2009-4-25 15:30
stffa,我的想法和美乐美的意见差不多。如果是我,我就把故事讲一遍,其他的话不说了。

因为中国古代的故事,尤其是先秦时候的,总感觉很特殊。一是那时候离现在远,风俗、观念都不像明清这些朝代和我们当代比较相近,那时候民风是彪悍还是淳朴,还真不好说(桑林春嬉什么的,听起来简直像希腊那些乱七八糟的神祇)。不必说民众或贵族的通行观念、制度、伦理这些更重要的的东西了。所以,我们一时也很难用当代的观点去评论,尤其是孩子小的时候。

二是,我觉得这些久远的故事,特别像欧洲那些民间童话,看起来简单(情节也很惊悚怪异),真要深究其实有很多不同的侧面可看。要是现在给孩子评论解释了,未免把他们拘住了。

不知我说的对否,愿探讨。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9-5-3 05:40

“不给孩子讲故事”的家长很多,但随手拿起什么故事都给孩子讲的家长,基本上是没有的。
但凡有心要为孩子讲故事的,都是很有潜质的家长,因为他牵挂着孩子的需要。
这样的家长会自然比较在意“选择”题材----因为他不知道孩子到底需要什么,因此会掺入自己的判断。

筛选题材,真正的问题其实只出现在这里。
我自己的体会是,凡是令我感动的题材,我都不介意讲给孩子听。


世界上不存在一种故事,是“无观点”的,实际上故事本身就是“观点”的呈现方式
那么通常我们所说的“不过多解释故事”,意图是“不在观点中再掺杂自己的观点”


孩子是感性的,因此,凡是能让你感动的故事,你讲出来,其实并不需要再“解释”什么
因为那是经过你自己筛选了的,加工程序已经完毕

只有在孩子听后,他有了反馈,比如问,比如直接影响到了他的行为
那么就需要家长根据这些反馈,进行必要的“再反馈”
这个“再反馈”,就只能靠家长自身的质素来把握了,原理说再多也是无用


所以,孩子来到你的生命历程,就是他的命,就是他终身的造化
而你的生命,你的心灵,是活的才好





作者: 今是    时间: 2009-5-3 08:04
标题: 咋回事,我就不能评分
天高任鸟飞说的太好了太美了。
作者: stffa    时间: 2009-6-3 12:36
鸟兄说得好。
再反馈,呵呵,孩子目前大约还没有提出什么难题,但以后,肯定会碰到。
所以,有时候一个故事会很漫长吧。
最近小故事停了,陪着看地理书。
以后有机会再说。
作者: stffa    时间: 2009-6-27 11:50
林汉达版的上下五千年
先秦史方面,讲得太有时代的烙印了。三皇五帝时期,既然没有文献可考,那么就付诸阙如罢了,一般而言我们讲这方面的事情,都会冠以神话或者传说——你不能证明它的真,但你也证明不了它的假啊。

小鲁讲中国历史
有关周王朝祖先,弃被母亲丢弃的故事,母亲丢弃孩子,本来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但把故事讲成母亲想要害死自己的孩子,汗。

难怪曾经听某先生说过,所谓上下五千年、通史之类的东西,还是不读为妙。
作者: paisley    时间: 2009-6-28 09:13
stffa多谈谈你给孩子讲故事的事吧,很有趣的。我们也取取经。:)
作者: 蓓蓓070721    时间: 2009-6-28 09:46
国学就是能对孩子及成人人格有很大益处,使我们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受过良好国学教育能使我们文明礼貌、仁爱孝道、遵纪守法等为人之道。
作者: paisley    时间: 2011-11-7 22:46
顶个好帖上来。后来人可以学习,旧人可以温习。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