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真读与假读 [打印本页]

作者: 老易    时间: 2009-4-19 21:38
标题: 真读与假读
.
大约八、九岁的时候,我喜欢干一件事,搬个小桌子放到屋外,
桌上摆着诸如《三国演义》这样的大部头。

但说实话,我当时还没有阅读这种大部头的能力,
只是做做样子,摆出一副我很爱读书,读书的本领很大的姿态。
结果果然蒙蔽了许多大人,对我啧啧称赞,一时传为佳话。

之所以想起这件事是因为看了一期王蒙的谈话节目。
王蒙说自己读张爱玲的东西费劲,好几次摆开架势,把书借来想好好
读一读都无功而返。自然,老爷子觉得张爱玲的东西不怎么样,
不如丁玲,沈从文。

与我心有戚戚焉。

有段时间,我读张爱玲也是很难读进去的。
读书跟谈恋爱有时候很相似。

对有些书就是没感觉,使劲读,想假装很感动,很投入结果还是进入不了状态。
往往就不了了之了。

名著也是如此。很难读进去。读不进去倒不是读不懂的意思,也能读懂,
就是读不出感觉来。没有感觉的意思就是说,读了半天也读不出这书有什么好来。
读不出名著之所以是名著的原因来。这跟读不懂好像也没什么不同。
反而常常很烦躁,有如听京剧的感觉。

一见到有人夸夸其谈某某名著如何如何好,我都在一边惶恐的要命。
因为我好多名著怎么读都不来电,甚至都要怀疑自己的阅读智商。

王蒙老爷子这么一说,我立刻心下释然。王蒙是谁?大腕作家,前文化部长,
这么坦诚地说自己读张爱玲读不进去,我又有什么不敢坦白的?

自然想到这个话题,真读,假读。

有多少夸夸其谈名著长名著短的是真正读懂了?或者退一步说,真正读进去了?
是不是很多都像我小时候一样,不过是做做样子而已,显得自己阅读智商很高而已,
满足一下虚荣心而已。

我小学初中阶段读的最投入的还是武侠小说,琼瑶小说,看琼瑶小说一口气看几本,
然后把书扔得远远的,抱着被大哭。

现在不读琼瑶了,品位高了,可不少名著照样还是比较难读进去。
以前不敢承认,现在有王蒙老爷子撑腰索性说出来。

再说说儿童的阅读。要谨防孩子假读。
我们为什么要鼓励孩子自主学习?因为如果你把阅读当作
一个任务给孩子的话,孩子很可能在假读,你却一无所知。

前面提到一个流体验的概念,就是读书或者学习进入着迷的那种状态。
如果你布置的读书任务超出了孩子的理解力,或者无法让孩子来电,
孩子就无法进入流体验的状态,摄于家长给的压力,
就可能通过假读来敷衍,本质上一种冷漠。

所以,让孩子进入流体验的状态,反而有时候不去横加干涉,
让孩子自己选择读物更好一些。毕竟,最了解自己感受的是读书者本身,
这往往胜过最高明的教育设计。

要想知道孩子是不是假读也很简单,随便问几个问题,
看看孩子的表情,看看孩子回答问题的自信程度,看看是不是能说出点门道,
基本上就一清二楚了。

.

[ 本帖最后由 老易 于 2009-4-19 23:05 编辑 ]
作者: happy_99    时间: 2009-4-20 09:16
这学期刚开学的家长会上,孩子的语文老师就在班里讲了“爱读书与会读书”,让家长们注意引导孩子从单纯的爱读书深化到会读书。

看完小易这篇文章,再想想老师的话,原来老师只是为了不扫家长们的面子,用了爱读书这个词,实际上也是想我们不要让孩子“假读书”啊。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9-4-20 09:54
不可能,老易这么聪明的人,八、九岁不会看三国演义,我不相信.

五、六岁差不多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09-4-20 11:06
第一次听说“假读”这么回事,人干嘛这么跟自己找憋屈
作者: woodhead    时间: 2009-4-20 14:02
阅读是不是要读遍天下名著?
反正我看了爱丽丝漫游其境,觉得纯粹瞎编。当然有文化的因素,比如柴郡猫。
作者: 神武鹰扬    时间: 2009-4-20 14:08
有兴趣就读,没兴趣就换一本看就是了,如果家长不那么虚荣功利的掐着读,也不会出现小孩假读的现象。
作者: yayafamily2008    时间: 2009-4-20 17:23
小孩子也许是想赢得夸奖才“假读”的,呵呵,犹如当年的老易,嘻嘻,老易不见怪吧?

[ 本帖最后由 yayafamily2008 于 2009-4-20 19:04 编辑 ]
作者: lingling0921    时间: 2009-4-20 17:27
我刚上班那陈子,总算是有了自己的钱,买了好多大部头的名著,其实大部分都好晦涩啊,都得那个叫无聊,,,,,
但是人的欣赏水平是会提高的,,,,呵,,,当时花了几百元买了一套金庸的书,觉得总算是可以过把瘾了,可是再看时,已没了感觉,读不进去了,,,,,

前一段看明朝那些事,一口气读着还觉得十分有趣,可是停一停后,新出的也不想再看了......
作者: wangtutu    时间: 2009-4-20 19:36
还有另一种假读.
我女儿不认识几个字,但能背课文.
经常假装拿本书,有声有色地念.好让我感动.
单独拿出字问她,没几个认识的.

据说还经常领小朋友念课文.
我都不明白她怎么记住的.
估计把老师也"骗"了.
作者: snowman0322    时间: 2009-4-20 22:25
分析的很深刻,我也假读过,嘻嘻.....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9-4-21 09:42
我没假读过,小时候爸爸给我本西游记,我看不懂就扔一边,爸爸觉得奇怪,仔细一看,是繁体的,我那时不认识繁体字,搞本简体的,就真读了起来
作者: jjnbu    时间: 2009-4-21 19:41
当年名著都是被逼着读的,要完成作业。
作者: lingling0921    时间: 2009-4-21 21:48
俺上中学那会儿就是假读书,天天晚上,抽屉里放本青年文摘,桌上放本书,听到父母进屋了,赶紧一挺肚子,抽屉合上了,呵,,,,,
作者: snowyiyi    时间: 2009-4-22 14:09
我女儿读起诸如“基督山伯爵”、“悲惨世界”这类小说肯定是真读;读起新概念英语一定是假读。
作者: tietie    时间: 2009-4-27 08:33
我家孩子到是很爱看书,但他是翻书,自己编着故事玩呢,要他好好按书上的字念,他就不乐意了。
作者: hq1966    时间: 2009-4-27 10:59

  把鲍鱼当粉丝吃了
  知道是上等粉丝就行 

作者: 健康快乐小宝宝    时间: 2009-4-27 22:27
假读、假读----时间长了,就变成真的了, 家长不要太较真----真读还是假读。

记得女儿一年级还是二年级到院里拿本三国,别人看了直夸,这是孩子的自尊心作祟,我们就势鼓励一下,但她以后为了表现,真的开始认真读起来。很有意思!!!
作者: 快乐边子    时间: 2009-5-13 16:12
女儿的阅读兴趣是最近半年才被发现的,以前没给她买过纯文字的书。半年前,在她7岁生日时,买了拼音版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秘密花园>和<西游记>,没打算她能自己读,想着让她慢慢接触一下,练练拼音。结果利用放学的空闲时间,好像两三天时间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看完了。当时以为她是假读,结果她问我:“妈妈,这本书名字写错了,里面就没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讲的是.......”给我大概讲了一下主要内容。当时我觉得很意外,第一,她的阅读速度如此之快;第二,她竟然是真读的;第三,她是带着问题去读的,对这类的事物根源之类感兴趣,从这三本书的阅读顺序就能看出来。我很欣慰,她的阅读不用我操心,不是让她读,而是不让她读,自己偷着去读书,我是担心她的视力,限制她的读书时间。
  通过这半年的阅读,女儿对语文学习兴趣大增,阅读书的速度也增加了。有时我给她读过的书,她还要自己翻来再看,她说我给她读的没有她自己看的过瘾。她会给我讲我没读过的部分,遇到感兴趣的部分会讲给我听,这觉得这应该是真读吧
作者: 小樱桃妈妈    时间: 2009-5-13 16:27
标题: 回复 #1 老易 的帖子
我也有这样的感觉,有些名著看不下去,可是由于虚荣心,又不肯承认,呵呵.女儿现在喜欢看有趣的图画书,应该还没有这方面的问题.
作者: 我的路    时间: 2009-5-13 19:25
真读的是自己喜欢的
假读的是不喜欢的
作者: lusea01    时间: 2009-5-13 21:32
我也假读过.同感,楼主分析极到位.
作者: 雨的天空    时间: 2009-6-17 10:00
我也假读过
作者: 良仔的妈妈    时间: 2009-6-17 10:04
我孩子每次看书都要看目录
作者: 学而妈妈    时间: 2009-6-17 21:47
我买了书,一般会在睡觉前对孩子说:“来听故事啊!”孩子一溜烟跑过来,依偎在我怀里,听我带着语气朗读。一般读了一章,我们就睡了,然后第二天,她就迫不及待地打开书来自己看(她中午放学早),看得比我读的快,很快就能看完一本(我估计大段的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略过了)。然后她会说:“妈妈,我觉得自己看没有听你读好玩,但是我等不及了!”以后有机会,我就再给她读一读,主要是想让她多听听优美的描写,而不是光记住故事情节。没时间就算了,反正以后她还会看的。《绿山墙的安妮》、《苏菲的世界》等等,都是这么读下来的。
作者: leya    时间: 2009-8-1 22:32
进来学习下
作者: shisanhua    时间: 2009-9-29 20:01
真读和假读,这个词用的是真深刻
作者: hnzhangwen    时间: 2009-9-29 21:40
老易说到了点子上,有顿悟的感觉1
作者: xiaoningningya    时间: 2009-9-30 09:48
前段时间看了张爱玲的《小团圆》,看得一知半解,云里雾里。但现在还是会翻开来看看,在回味一下,似乎又通了一些。有时候觉得自己硬逼着自己看下去很多时候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但的确是有过真读和假读的经历。
作者: 在路上    时间: 2009-10-5 19:09
假读应该被提倡,毛主席当年就是怕给家里挑粪,假装读书,躲在草垛后思考出了中国的革命么!呵呵呵。没必要那么认真,能坚持常年“假读不辍”也是一种能力。
作者: 恬静的人    时间: 2010-5-18 16:52
当年不光读不懂张爱玲,就是鲁迅,也没兴趣读,但要考试呀,无奈,只好半真半假的读了。原来不光我是这样的,就连王蒙老爷子也是这样呀。哈哈!
作者: hh_dn    时间: 2010-5-20 18:59
呵呵,没有办法啊,我也是这样过来的啊!!!
作者: 心妈    时间: 2010-5-28 10:28
老易说得真好,“流”概念与真假读书概念,至少可以让父母反思孩子读书时的心态。读书不能强迫,只有自己想读,喜读,才能产生“流”,才有高效用。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