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剩女问题 [打印本页]

作者: fchn608    时间: 2009-4-14 16:20
标题: 剩女问题
转载自校内

目前,仅京沪两地,就有近百万高级白领女子无缘走入婚姻,成为媒体所谓的“剩女”,全国的数字无法统计,保守估计下来应该超过千万。在未来的五年之内,将再增加至少 1000 万以上大学毕业的单身女子成为新的“剩女”。而且,越是优秀的女子,就越是嫁不出去。
中国创造“世界级教育奇迹”----上千万白领女性无缘走入婚姻!(女生及女生家长必读) 作者今日学堂校长 张健柏

中国教育体系的失败,必然是让全国人民为中国教育官员的弱智买单。中国的教育体系,不仅让国家失去真正的竞争力,还让社会充满各种因为教育失败而带来的问题,正在让全国的民众失去家庭的幸福和快乐。其中,人生的头等大事 ---- 婚姻大事,也因为中国教育体系失败的设计结构,造成目前众多白领女性无缘走入婚姻。“剩女”现象将越演越烈。
目前,仅京沪两地,就有近百万高级白领女子无缘走入婚姻,成为媒体所谓的“剩女”,全国的数字无法统计,保守估计下来应该超过千万。在未来的五年之内,将再增加至少 1000 万以上大学毕业的单身女子成为新的“剩女”。而且,越是优秀的女子,就越有可能嫁不出去。这也将进一步降低中国未来的人口素质,造成未来更严重的“去精英化”局面,将造成怎样的社会问题上尚未可知。作为女生和女生家长,对此问题不可不知,并早做谋划。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事实,确认一下上述判断的可靠性如何:
一:从生育来说,由于中国人喜欢男孩的心理,总有人会用性别检测手段来决定生育选择,结果把女婴流产,因此男孩的生育率明显高于女性。某些“人口专家”据此说,将来会造成男性找不到老婆。其实错了,男性婚姻的向下兼容特性,可以轻易化解同龄女子不足的问题。如果男子可以娶比自己年轻十岁的女子,理论上他们的机会就比女性大十倍,无非是延迟结婚时间而已,因此不会有真正的障碍。真正的大问题出在女子身上。
二:虽然几乎所有的中国夫妻,在只生一个的条件下,心里都很愿意要一个男孩。但是文化层次越高的夫妻,越是能平静地接受“自然选择”,不会采取措施来干预孩子的生育性别。反而是文化素质较低的群体,更愿意流产女婴,选择男婴。因此造成女孩的平均家庭教育素质和文化水准必然比男孩高。这造成了最初的“女性优势”,而正是这种优势妨碍了女性的婚姻。
三:生了女孩的家庭,在接受女孩的同时,心里也有对中国传统重视男孩习惯心理的反叛思想:“谁说女子不如男!”,在不服气的心理因素下,会在各方面加强对女儿的教育和训练。同时女孩自己也可以感受到社会对女子的“性别歧视”,为了“争口气”,她们也往往比男生更努力,更用功,因此平均教育素质也比男生要高。同时,生男孩的家庭,往往比较“得意”,对于男孩的“保护心态”大于“教育心态”,在家长们“千娇百宠”中长大的男生们,平均竞争力肯定不如女生。因此造成男性普遍退化的中国现象。
四:中国的教育体系,在如此不利的背景下,充当了最具破坏力的角色,造成了不可逆转的选择性大破坏:因为这个教育体系,被设计成了更适合女性心理和行为特征的教育和学习模式。男生们在这个体系中,被迫用自己的短处来和女性竞争,基本上处于被迫害和淘汰的凄惨处境。最终,在与女生的这场激烈教育竞争中男生总体上败北,很多富有男性特质的男生惨遭淘汰。剩下来数量已经不及女生多的男大学生,也往往因为要通过中国的这种考试机器一层一层的压迫,必然具有更多的“女性化”特征,又让优秀的女生们瞧不起。这虽然不会影响男生们的结婚可能性,但是这些强势的女生们,因此却因为缺乏足够的,能够让她们托付终身的,具有真正男性气质的男生,造成“剩女”现象。
男生的特质,是更具有挑战性,更喜欢丰富多彩的活动,更不安分,更喜欢分析和思考问题,而不喜欢被动地接受答案,喜欢质疑。这被视为“调皮”。不像女生只要是“老师说的”就倾向于无条件接受。而且男生的运动和思考分析的天赋较强,而语言天赋较弱并明显滞后于女生。可中国的教育体制并没有考虑到这种区别,结果反而是:中国的小学老师,最喜欢“乖孩子”,调皮的聪明男生,往往成为老师的打压对象。同时,学校里的教学方式强调语言能力,强调背诵和记忆“标准答案”,这种“教育方式”特别压抑具有创造性的男生们,让他们的表现远远不如女生。
同时中国的“教育”以书本为主,对于各种能够体现男生特点的活动并不重视,结果,最具有潜力的男生,往往在小学阶段就被扣上“差生”的名义,被名为“教育系统”,其实是“考试筛选机构”的中小学教育系统打压。结果造成大量的问题学生,据报道:目前我国教育系统公开宣布的就有 8000 万“差生”,其中大多数是男生。这些本来可以成为优秀女生的未来丈夫的调皮男孩,同时也失去了进入社会主流的机会;他们的聪明才智,会浪费到玩游戏机和搞破坏活动上面去,他们为社会的贡献,就是只能去打一份附加值很低的“工作”。损失更大的,是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由于缺乏高素质的,具有创造力的人才,中国正在闹“人才荒”。而教育系统里,却有大量找不到工作的学生,其中女生的就业压力更强。
这种情况有多严重呢?现在的教育体系有多变态呢?当年我上大学的时候( 80 年),我们班有五个女生。其他女生最多的班也只有 7 个,还有些班是“和尚班”,一个女生都没有。学校里总共有 8 栋学生宿舍,女生楼只有一栋,还不是最大的。所以男女比例81还不到。即使是本部的文科生,如语言文学系,也是男生明显多过女生。88年我考上文科研究生,整个班女生也只有几个,比本科生还稀缺。。让正值婚龄的大龄男生们眼睛都发绿光。由此可见,当时这所全国重点大学的“男女生比例”是很正常的,符合男性更倾向学术性的特征,也很符合女性选择配偶的标准 ---- 向上兼容。由于武汉大学属于全国性重点大学,理论上更强调学术素质优胜,所以本来就比较适合挑战性强的男性学习的大学。所以不管文理科,都只有极少数的女生能够考上,而且是“男性化”的强势女生才能够考上。这些女孩都不是娇滴滴的,而是处处“巾帼不让须眉”的,毕业后也的确很能干,不少人比男生混得还好。低一点的学校,女生就多一点了。文教医卫系统学校女生相对优势。
可是,今天的武汉大学,男女生的比例,有个统计好像是女生还要多一些。我的同学在当武大的研究生导师,他说自己总被迫当“娘子军党代表”,想召几个男生就是召不来,这些女研究生虽然考分高,但是学术素质谈不上,他说这些女生其实根本不关心什么学术“研究”,她们关心的是工作,只关心拿文凭走路。但是他没有权力不要她们做学生,因为她们考分高。 这是很不正常的现象。
实际上,我认为只有男人没事干,才愿意去整些无聊的事,比如“学术”。正常女人天性就不喜欢,她们只喜欢生活。女孩们装得很喜欢“研究”的样子也是为了“生活”。现在学校里的男生们,不搞学术,依然不懂生活,只喜欢玩空想的东西,比如打怪兽,还不如女人唠唠家常,联络感情。男人,是一个可悲的物种。。!
武大的男女比例如此,如果是更差一点的大学,女生的比例自然更高了。在这个女生占优势的学历教育社会,会造成什么样的严重后果,大家都可以很容易地推算出来:
比如:现在每一届大学入学的学生总数,全国是 650 万左右。我不知道女生到底有多少,姑且用最保守的数字来说吧,女生只比男生多五十万。连总数的 10% 都不到的差距,一增一减,男女生的绝对数字差距就是每年 100 万。也就是说:如果女生坚持自己是大学毕业,一定不能嫁给没考上大学的男生的话,理论上说,就会有 100 万女生没有结婚的机会了。其实,就算是女生愿意嫁不如自己的男生,男生愿不愿意把“强势女生”娶回家,承担不小的“心理压力”,还是个问题。
剩下的近三百万女生,就算是都成功嫁给大学男生了(但这种可能性不大),因为一流大学的男生,可能会娶差一点大学的女生,一级一级“向下兼容”,另外,还有不少男生在工作 / 生活压力下推迟结婚年龄,而且男人不怕拖,基本上越拖越值钱,以致最后选择更年轻的小女生结婚。这些不良情况必然使得同年龄的女生婚配机会更加缺乏,会出现相当多的“空缺”位置出来,特别是一流大学的女生,或者女研究生,处于最不利的地位。
另外,根据我国婚姻现状,由于性开放和男女生们对待婚姻家庭的不负责任情况日趋严重,离婚率急剧上升。 2006 年第一次出现登记结婚的人数少于结婚的人数现象。据某些婚姻社会问题专家们的研究,表明现代中国年轻一代的离婚概率是 50% ,就算是我们最保守地把这种不幸的可能概率降低到 30% 。也就是现在三对结婚的夫妻中,其中只有一对会离婚。即使这样,这近三百万女子中,也必然会有一百万会从婚姻中“释放”出来,成为单身一族。有所不同的是:游离出来的单身男性,很容易找到更年轻的女子再度结婚。而游离出来女子,往往很难再找到中意的男子,被迫成为再婚市场上的“剩女”。实际上,我们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已经充满了大量有知识有文化有教养的白领离婚女子。
所以,我们发现,即使采用最保守的数据,这个古怪的“和谐社会”,每年都要增加 200 万单身的白领丽人。五年之后,就会增加 1000 万“剩女”。而实际的情况,只会比我预测的更严重。从概率上来算,大量的优秀女子都将无法走入婚姻之门,这导致何种复杂的社会问题?不言而喻。。。非常混乱的局面会出现的。
首先,男性们很快发现,这是一个非常“性福”的社会,对于少数有“竞争力”的男子,女子们往往愿意“曲意逢迎”,这必然鼓励花心男子的风流行为层出不穷,不担心受到真正惩罚。这反过来带来更恶性的局面,造成更多的家庭无法正常维持。更多的女子成为“怨女”“剩女”。
二:这将带来“火爆”的商机:婚姻介绍所等乘虚而入,打着“介绍”之名,行欺骗之实。而主要的行骗对象,就是这些依然幻想嫁给“强势男人”的女子们及其家长们。婚介们其实也拿不出几个像样的男子来“满足市场要求”,但他们会“做托”,包装几个“强势男人”,让女子们“慷概赴约”中,骗取大量的金钱。实际上,这个市场已经运作得有声有色了。
三:“小白脸”风行:俗称的“小白脸”,就是靠女人吃饭的男人。这些男人好逸恶劳,没有什么真正的本事。但是靠着自己的一张皮,可以在这个“剩女”时代过得很好。特别是现在的很多女人都很有本事,能够赚很多钱。但是在这些专业的“婚姻骗子”面前,内心深处本来更渴望感情和家庭的女子其实很单纯,很容易上当。这种情况原来在深圳表现很明显,因为很多内地的优秀女子跑去工作,发现工作好找,男人不好嫁,最终深圳成为一个最先出现大量“剩女”的城市,催生了最早的一批小白脸男人。我知道的某个人已经“从业”十几年了,居然混得还不错,换了三个“富婆”(明的,暗的就不知道了)。他不是鸭,是“职业结婚男”,专门泡三十岁以上的“成功女性”。在内地的时候一个没用的样,连朋友都没有看得起他的,结果到深圳几年后居然有房有车,像模像样的“成功男人”了,也没干什么正经事。现在这种“职业男人”,正在向全国的大城市蔓延。武汉我也见过一个这样的“职业男人”,半年前的事情了。一个女老板成为他的牺牲品,十年前,在女老板的企业里,年轻的男生从工仔,成为“老板情人”,最后升为“老板公”,最后女老板把他扶上马,当上“老板”(这是很多痴情女子“相夫”的愿望),结果站稳了脚跟后,把这女子踢出局外,重新找了一个小女人,体验当上“大”男人的感觉。这个女老板结果一场十年的婚姻,换来的结果是丢了老公,还丢了企业,也丢了青春。不过也有所“得”,“赚”了一个8岁的儿子跟着她,还面临重新创业的艰苦打拼。我知道这事情,是该女子找我咨询过,让我“大开眼界”。其实这个女子很有教养,人聪明,性格也很好。除了“老”一点以外,并不比其他“年轻女子”差。不过男人喜欢小女人,向下兼容嘛!


如何应对这种不可避免的未来?女生们可能想得很简单:手要快!抢!现在身边的男生,闭着眼睛抓一个结婚算了。
可是别忘了:如果你抓的是垃圾,痛苦的是你自己。找一个混蛋和笨蛋养起来,你的青春和美好心情,都会一齐消逝。就算是你的运气好,抓了个好男人。不幸也会开始的 ----- 其他无法走入婚姻的“剩女们”,会很珍惜你手上少数的“优秀男人”,一定会有不少人毫不在乎该男子的“处男身”已破,也不在乎你手上的一纸婚约。照样会对你的优秀老公不断送来秋波,甚至主动投怀送抱。要指望你抢来的“优秀老公”如柳下惠一般坐怀不乱,估计有点不现实。
特别是,如果缺乏真正的感情基础,男生们对于你现在的“青春奉献”当然会非常乐意“笑纳”,他们现在正好是“性饥渴”时期。不过只需几年以后,他们也会“提高消费档次”,更喜欢其他年轻妹妹的“青春年华”的。此时你已经成“明日黄花”,却又如何办?
怎么办?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改变现在的教育模式,就会改变以后的这种现象,还可以供应社会急需的男性人才。但是对于目前已经发生的“剩女”情况,如何解决?我还真的无能为力。也许,该让中国的教育部办一些修道院,教会这些“剩女们”正确面对独身时代。毕竟这是“中国式教育”的成果,他们有责任来面对。
当然,我也不是绝对没有办法,只是说出来没有人会听的。女生们,和女生的家长们听了我的解决方法不乐意。男生们也不会喜欢我这样讲。比如,我认为目前的难题的唯一解决方法,就是应该改变传统陋习,干吗女人一定要嫁比自己强男人?如果改过来,男人一定要娶比自己强的女人。。。。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ps: 某些思维能力不高的同志,偏要把“剩女”问题和“剩男”问题放在一起,同等并论。其实,剩男与圣女之间,根本没有桥梁。他们远隔在婚姻世界的两边。因为他们的构成,是一个很可笑的对照:
第一:剩男问题,是人类产生以来就普遍接受的现象。而且也是生物选择的必然结果。
第二:剩男有两种,外在条件不错的和社会上混不开的。
混不开的,不用说应该剩下。这个社会本来就是“淘汰机制”的。
外在条件不错的剩男,基本只有一种可能:心理有障碍。(忙得没时间结婚的黄金王老五不算,别人不是剩下来的,而是挑都没时间挑)
而剩女,反而是各种综合条件都相对剩男很优胜的一个群体。不是因为“不良品”,很多反而是因为“优良品”(当然也不排除某些“不良品”。这里只说基本上的趋势问题。)
作者: menghuan    时间: 2009-4-14 16:24
我也发现在,周围有很多大龄女生,唉。。。
作者: fchn608    时间: 2009-4-14 16:29
何时实施一夫多妻,问题估计何时就可以解决了!

jm们别扔砖头呦!
作者: menghuan    时间: 2009-4-14 16:32
一夫多妻制我也没问题,反正我总是大老婆,多个人给我做事也行。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9-4-14 16:33
该文的结论,我不同意,论坛里大部分人都不会同意。。。
那个谁,加油哈
作者: 一尘不染    时间: 2009-4-14 16:39
原帖由 fchn608 于 2009-4-14 16:20 发表
越是优秀的女子,就越是嫁不出去...


俺们论坛上家有千金的可不少
作者: 丁淑一070215    时间: 2009-4-14 16:56
我家也是千金,二十年后的事情。。看缘份吧。
作者: ealain    时间: 2009-4-14 19:36
地方特色吧。

俺们这儿剩的小伙子不少。如果这么个逻辑,那俺们这儿不是要实行一妻多夫?
作者: e路狂奔    时间: 2009-4-14 19:39
作为女性,一直以来我理想的生活模式是上半天班,半天回归家庭。既很好地实现照顾家庭和教育孩子,又与社会保持联系并获取进步。如果国家在劳工分配上,人性化一些,合理考虑男女差异,分工合理,可以解决不少社会问题呢!
大学生就业问题可以缓解;
减少学校教育时间太长,家庭教育时间太少的弊端,既减轻学生厌学,又加强父母子女的沟通,有没有人考虑过家庭传承才可能是真正的个性教育?多跟父母做事或接触社会也是素质教育啊!
教育严重弊端:在校时间过长,每个班班额太多,六七十个学生每节课40分钟,一半时间授课,教师花在学生身上时间平均不足20秒,如何引导独立思考?
女性天生就喜好照顾家庭,鼓励女性多点时间回家,剩女问题不也好解决多了么?
作者: phoenix    时间: 2009-4-14 19:58
二:虽然几乎所有的中国夫妻,在只生一个的条件下,心里都很愿意要一个男孩。但是文化层次越高的夫妻,越是能平静地接受“自然选择”,不会采取措施来干预孩子的生育性别。反而是文化素质较低的群体,更愿意流产女婴,选择男婴。因此造成女孩的平均家庭教育素质和文化水准必然比男孩高。这造成了最初的“女性优势”,而正是这种优势妨碍了女性的婚姻。
      这个说的太有道理了,我们上的是个可以所是很好的幼儿园了,男女比例严重失调,36个孩子只有10个男孩。
       春节的时候和朋友一起吃饭,也说现在官职越高的人,生女孩的越多,生活压力越大生女孩的越多。还举了克林顿,布什,奥巴马来做例子,说这些人生的都是女儿
    看来的到坛子里早点物色下小女婿 ,先下手为好
作者: iceplant    时间: 2009-4-14 20:14
现在两极分化严重,女孩要么一毕业就结婚,要么就是不结婚,做剩女只能怪她们自己眼光太高,其实夫妻相处性格脾气和的来就好,客观因素考虑那么多干嘛
作者: all4kids    时间: 2009-4-14 20:44
那飞飞小时候的担心可以不用了哈哈o(∩_∩)o...哈哈

那时我们议论他叔叔老大年纪不能结婚的事,他还满腹忧虑,深怕自己长大以后无缘结识优秀女生,没有机会结婚呢
作者: qsqsqsqs    时间: 2009-4-14 21:29
昨日参考有一文,甚佳,题为《养儿育女 方法不同》。谈到育女之难,在培养其自信心。

前又在新浪上看到一文,云美国华裔女性自杀率在所有族裔女性中为最高,分析的原因是华裔女性家庭观念重,承受内外两方面压力。我想京沪女性独身率高也与她们不愿承受双重压力有关。
作者: fionking    时间: 2009-4-14 22:23
我还是去火星吧,这里不能待了~~~~
作者: all4kids    时间: 2009-4-14 22:33
phoenix          2009-4-14 21:18         威望         +10          鹅能把飞飞先定下来么^-^
phoenix         2009-4-14 21:18        金钱        +10         鹅能把飞飞先定下来么^-^

如果是你家闺女这么具有前瞻性地说出这句话,无论如何我一定让飞飞知道并给他们机会尝试交往

如果是你家闺女的妈妈说滴,鉴于包办婚姻很可能不够幸福兼且落伍,还是算了吧
作者: qsqsqsqs    时间: 2009-4-14 22:39
女儿的表哥上周末带对象来了,后来我们就谈到以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做法。女儿说:那样更好。儿童往往总是更加逼近真理。
作者: fanshaomin    时间: 2009-4-15 01:44
大龄女青年的存在,不单是社会问题,自身的择偶要求也比较高,也算是个人问题。
作者: 灼灼亭亭    时间: 2009-4-15 13:28
原帖由 hi5 于 2009-4-15 01:27 发表
俺女儿初中就谈了个男朋友, 是一块参加数学竞赛搞来的。 被我们当家长的一通臭说, 小小年纪不学习, 谈恋爱。 给制止了。

看了楼主的转文, 还真要先下手为强?


我不会禁止,也不会鼓励。不过会跟孩子多多讨论。只要知道他的价值观没有偏差,早晚,不是问题。
人生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会发生的事,一味禁止只能把自己和孩子对立起来,反而不容易了解孩子,更不容易给孩子更好的引导。
作者: 灼灼亭亭    时间: 2009-4-15 13:35
原帖由 qsqsqsqs 于 2009-4-14 22:39 发表
女儿的表哥上周末带对象来了,后来我们就谈到以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做法。女儿说:那样更好。儿童往往总是更加逼近真理。


孩子看问题难以全面

之所以要主张婚姻自由,是因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有很深的家长制压迫的历史根源的。

如果以新的眼光来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仅仅是给孩子在相似家庭背景下介绍可能有共同语言的青年男女结识,成为他们扩大交际面和拓展结婚对象圈子的机会,我也觉得:那样更好。

不过,历史上的父母之命可不是如此理解的。。。那时候,是定下的亲事,哪怕这个男人病得奄奄一息,嫁过去就是送终,女儿也不能不嫁的。。。

所以如果我儿子有这种见解的话,我会建议他就此作为课题,好好研究一下中国历史上的婚姻制度变迁。。。
作者: qsqsqsqs    时间: 2009-4-15 14:35
我女儿的话,反映了孩子天真的一面。一是自己这方面没有自己的感觉,二是对父母信任。长大了,感觉就有了;对父母的信任也会打折扣了。

让他们了解历史,我想还得等他们大一些,别把他们吓着。
作者: 灼灼亭亭    时间: 2009-4-15 15:15
嗯,记得你女儿一直在研究一些东西的。。。还以为你女儿挺大了。
如果年纪还小,是不用那么早。
我想等飞飞开始识字了,就结合平常的讨论给他一些这样的课题自己研究,GOOGLE也好,看绘本也好,看他会折腾点啥出来。

对父母的信任如何建立呢?我想我们要给孩子信任我们的理由,我们自己不去破坏它,那么这种信任会一直都在的,历久弥坚。。。
作者: wangtutu    时间: 2009-4-15 15:47
优秀的中国女人一定要嫁到外国去。
许多外国的男人特“单纯”,好骗。

明天再来说说“男女问题”
作者: qsqsqsqs    时间: 2009-4-15 17:02
标题: 回复 #22 wanyi77 的帖子
前两周在新浪新闻首页上看到一篇链接博文,谈到明朝前几个皇帝死后是有嫔妃活人殉葬的。这种历史孩子还是晚点去接触吧。
作者: all4kids    时间: 2009-4-15 17:17
标题: 回复 #24 qsqsqsqs 的帖子
如果是事实,就不必介意给孩子知道,趁势还可以了解孩子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也可以说说自己的看法。
我不怕给孩子看到血淋淋的现实。。。
只有站在现实之上,孩子才可能深入地思考,人,人性,和平,斗争。。。
作者: all4kids    时间: 2009-4-15 17:22
我目前的课题是:如何让飞飞战胜天生的完美主义倾向,能把自己的想法——即使不成熟、未必对——大方地用别人(包括父母)能够理解的语言说出来,无论他的看法、想法看起来如何可笑,如何不对。。。

当然,对什么人说什么话,说多少话,话可以说到什么程度,是未来的引导重点。
我可不想等到孩子真出了什么事来后悔“不该让孩子过早地学会思考”。。。。
作者: qsqsqsqs    时间: 2009-4-15 17:58
这种历史的刺激,可能对男孩要轻一点,对女孩要重一点。裹脚课文已经出现,已经知道。一夫多妻也应该说过。节烈殉葬也应提到过。我们目前点到为止吧。
作者: all4kids    时间: 2009-4-15 21:48
我倒没有刻意去渲染历史的血腥来刺激他——也不打算这样去做。因为他继承了我的敏感,不刺激他他自己心理恐怕也好受不了。
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不可能不接触这些内容的。比如此前曾经看到小舟还是谁提到小鲁讲世界历史故事里很多内容挺血腥可怕的。。。现在飞飞也听了不少了,的确有些可怕的内容,如汉谟拉比法典的惩罚措施等等。我现在还没有专门去问他,打算等他把这些故事听个一两遍之后,和他探讨探讨历史上法律的发展,从中可以看到人类思想的解放之路。——这样,把一些感性的东西通过理性来归拢,对他敏感的心灵也是一个保护,避免以后过于脆弱。
因为历史方面的对话并未实际开始,暂且不谈,就说说今天晚饭和飞飞的闲聊吧。
他说老师讲了一些规定。有很多条,我无法一一回忆清楚了。
其中有一条引起我的注意——
他说:老师规定所有的玩具要轮流玩,不能小气不和大家分享。
嗯,能把班规条文记得这么清楚,值得表扬。
不过,我可不希望他简单地背诵条文,于是提了几个问题:
1、你自己觉得应不应该把自己带去的玩具和小朋友分享,有什么好处和坏处,好处大还是坏处大?
2、如果你想和别人分享,又想避免这样带来的坏处,可以怎样做?
(本来还问了一个问题的,后来发现这个问题问得不好,得不出什么结果——我问他“老师提的这条要求对不对”,结果这个问题他飞快地答复了“对”,可见以后不能提这种简单的选择题,完全无助于他的思考。)
就上述的两个具体问题,飞飞给总结出了4个好处和4个坏处,包括和别的孩子玩会很快乐、大方的孩子能多交朋友、把玩具和书借给别人可能会被别人弄坏(这个他已经有过数次经验了)、带去的玩具可能被人嫉妒偷藏零件(已经是在小班上发生的事了,他居然还有记忆)等等,说得我直点头。记得我又给他补充了两个坏处(嘿嘿,人老了健忘,去趟超市回来就全忘光了),然后他开始有点迟疑了——6个坏处和4个好处,似乎6大于4,是不是就表示坏处比好处多,因而分享不宜呢。。。
于是进一步问他自己的倾向性,愿意分享还是独占,这回倒是答得不含糊,他愿意分享——这点我相信,他和我小时候特别像,典型地为朋友可以两肋插刀的个性。
再往下引导,问他如何享受分享的快乐,尽量避免产生不愉快的经历。。。他最后的总结是:尽量带能和小朋友一起玩的玩具去分享,少带过于昂贵的或者只能一个人单独玩的玩具去;另外,最好是带不容易损坏或拆成多个部件的玩具上学;。。。。具体内容我记不得了,但是通过这种问答,我相信他对分享的快乐和底线能把握得更好。而且由于不是我挟老师的权威给他直接的灌注,而是他从自己的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所以我想,以后遇到类似问题,他一定会处理得很好。
回到历史问题,或者未来的恋爱婚姻问题,我想也是同样的做法吧。我不想给他任何强制,只是和他一起分析,通过他自己的体验、见闻和别人的经验(历史故事和社会新闻等是我取之不尽的他人经验),相信他会清楚地知道父母和他永远是一条战壕里的兄弟的
作者: 神武鹰扬    时间: 2009-4-16 10:53
到时,到国外去找对象吧。
作者: slzzz    时间: 2009-5-21 00:17
发现身边的大龄女多,还没有这么彻底的想过,呵呵,因素还蛮多的
难怪现在流行姐弟恋呢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