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卡尔威特时代早期教育的特点与局限 [打印本页]

作者: 老易    时间: 2009-4-10 17:46
标题: 卡尔威特时代早期教育的特点与局限
.

卡尔威特,一个200年前的德国神童,想必大家都了解一些。
我以前写过不少关于卡尔威特的文章,现在从一个新角度谈一谈。

我不反对早期教育,反对的是不恰当的早期教育。
但有人把卡尔威特当作了早期教育的代名词,
好像反对卡尔威特就是反对早期教育,
不能不说,这种看法是比较偏狭的。

200年前,人类处于知识饥渴时代。知识非常宝贵。
经合组织曾给出的知识的四个类别,

know-what,事实类知识
know-why,原理类知识
know-how,技巧方法类知识
know-who,查询类知识

200年前人类掌握的知识大多是know-what型的事实类知识,
所以那个时代博物学家很吃香。
100年前,则是原理类知识的天下,
50年前,是技巧类知识的天下,
今天,查询类知识(信息管理,知识挖掘)则大行其道。

当然,这个分法只是表达方便,未必那么精确。
但是,知识重要度的变迁是跟人类知识生产力的发展息息相关的。

200年前,知识稀缺,100年前,知识繁荣,
50年前,知识爆炸,今天,知识泛滥,

200年前,人际传播是知识的主要传播方式,
100年前,书籍、印刷品是知识的主要传播方式,
50年前,电子产品开始成为知识的主要传播方式之一,
今天,网络开始成为知识的主要传播方式之一。

由于教育与知识的关系极为密切,
显然,随着知识的数量、价值以及传播方式的巨大变迁,
教育方式也要随之适应。

卡尔威特的早期教育,我们姑且认为它是符合那个时代特点的早期教育方式,
姑且认为他是在当时成功的早期教育,但无疑,这种早期教育在今天
已经非常不合时宜。

很多家长谈到早期教育的时候,言必称卡尔威特,这种情况让我感到很纳闷,
因为在美国,即便知识泛滥到如此程度,想找到关于卡尔威特的资料也是
非常艰难。因为这种东西过时了,美国人就不再关注它。

卡尔威特早期教育的主要思路就是以人际传播的手段大量、直接、高密度地
进行知识灌输。而且知识灌输的类型主要是Know-what这种事实类知识,
范围也相当广泛,包括历史,地理,植物,动物,语言,文学,数学等等等等。
由于当时知识稀缺,所以知识懂得多了自然就会让人感到称奇。一个人造神童就此脱颖而出。

以前谈到儿童背诵的时候提到,儿童阶段是非常适合这种事实类知识的灌输的。
因为儿童的机械记忆能力比较强。所以,只要家长比较耐心、仔细,
那么,这种灌输会有一定效果,甚至奇效。

但是,这种教育法在今天为什么被发达国家抛弃呢?原因就在于知识的数量、
价值、传播、存储方式的变迁,使得儿童掌握大量的know-what类知识并不必要。
儿童掌握的know-what知识只要够用即可,如一些常识。而且这些知识并无
必要早期灌输,因为漫长的学习生涯中,这些知识会自然习得。

我们看到,电视上每天都在进行着类似“开心辞典”这样的“知识竞赛”,可人们对那些优胜者
并不怎么关心与尊崇。因为大家知道,知道这么多事实类的知识并没多大意义。
这些知识就在网上呆着,想用到的时候搜一搜就可以了,何必一定费力装在脑子里呢?

现在大家更关注的是know-how这类技巧,方法类知识,我以前向一位出版社的
编辑请教,此人说:现在家长喜欢的书是那种一看就懂,一用就灵的。
这一用就灵说的就是这些方法,技巧类知识。

不过,这里也必须强调一点,教育跟做菜不一样,做菜可以看着菜谱教的方法
照猫画虎,而教育涉及到因材施教,需要教育者的悟性。所以,了解一些
基本的原理(know-why)还是挺必要的。可以在know-why的基础上灵活运用。
这就是所谓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由于现在知识太多,太泛滥,可能很多特别宝贵的资源就在某个地方呆着,
所以,掌握更多know-who类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谁是专家?

200年前,知道大量know-what类知识的是专家,
100年前,掌握大量know-why类知识的是专家,
50年前,知道大量know-how类知识的是专家,
今天,掌握更多know-who类知识的是专家。

除了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的过时,卡尔威特的教育还有个问题就是对于人际关系能力
培养的忽视。对这个问题以后会有专文讨论。

补记:

卡尔维特的教育不等于《卡尔维特的教育》

我批评卡尔维特的教育不等于批评《卡尔维特的教育》

我批评《卡尔维特的教育》是伪书不等于全盘否定《卡尔维特的教育》里的内容

原因就在于:

《卡尔维特的教育》是杂糅了《早期教育和天才》、《斯波克育儿经》
等等许多教育作品的伪书。是假托卡尔维特之名制造的伪书。

所以,里面精华和糟粕并存。

所以我打算从一个新的视角谈卡尔维特,将里面的一些糟粕提取出来,
做出点评,精华的东西,常识的东西如果能够就题发挥也谈一些。

这样,使读者既避免了被糟粕的东西误导,又能汲取里面的精华。

所以在这里开个专栏,对这本书详细点评。

【专栏】点评《卡尔维特的教育》(1)

[ 本帖最后由 老易 于 2009-4-23 22:54 编辑 ]
作者: hubaichun    时间: 2009-4-10 18:53
思想有些偏执。

首先,知识的爆炸是人类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越来越多的新知识的出现,使得人类在超越自我需要站立的肩膀越来越高,哪一天人类会不堪重负,颓然倒下呢?不会的,总有解决的措施。地下的煤炭还能烧200年,石油烧200年,过了200年,人还要活着。网络的出现,每一项的出现,不能以消灭其它为代价,否则,社会会危险的。

若干年前,公司内喜欢联网玩红色警报游戏,玩了一两年,几十号人都很有兴致,偶然有一天,我发现运兵的盒子带电,有类似游戏中“爱因斯坦”的功能。于是推广开来,大家就是开局拼盒子,谁有水域,盒子多就赢。游戏简单化了,两个月后,再也没有人玩这款游戏了。

如果一些传统的东西消亡了,社会也就危险了。

语文学的不好,容易跑题。
再说说卡儿维特的教育。
我没看过其他的教育书,没有对比,只谈卡尔。
我觉得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迪就是:
家长的责任心。家庭教育的必要性。
这种教育是严肃的,平等的,快乐的。
重视人格,人品的教育。重视知识的教育。培养的是有知识的绅士。
在这个信息时代,家长们不可能照着一本书育儿。
但是信息时代的浮躁,就怕家长们忽视这本书,缺少踏踏实实的心态。
作者: 老易    时间: 2009-4-10 19:14
呵呵,只要一批评卡尔威特总会有人跳出来为其辩护。我已经很习惯了。


我觉得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迪就是:
家长的责任心。家庭教育的必要性。


这话让人莫名其妙。

家长的责任心,家庭教育的必要性难道非要舍近求远到200年前的书中去找?
我们身边,就在这个论坛上处处都是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
作者: 老易    时间: 2009-4-10 19:55
原帖由 hubaichun 于 2009-4-10 18:53 发表
思想有些偏执。

再说说卡儿维特的教育。
我没看过其他的教育书,没有对比,只谈卡尔。
我觉得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迪就是:
...


我觉得你可能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人。
就是早期教育方面只看过卡尔威特,没看过其他教育书。
正如我在本文开头所说的那样,把卡尔威特的教育当成了早期教育的全部。

早期教育方面的书我看了不下几十本,更遑论其他教育书了。

我很耐心地给你讲道理,而你上来就说我思想偏执。
我就纳闷,你就看过这一本教育书,怎么有勇气批评别人思想偏执?

我是没有这种勇气的。

这些年,我受到的攻击很多。很多攻击莫名其妙。
我估计很多攻击我的人跟你一样,就是只读过卡尔威特这一本书,(也许可以再加上《哈佛女孩》?)

然后把这本书当作了早期教育的圣经,不容别人有半点质疑。

我之所以喜欢这个地方,喜欢这个版面,就是因为这里的家长大多比较睿智,
这里没人谈论卡尔威特,谈论哈佛女孩,这里家长的水平早已超越了这个阶段。

之所以今天我谈卡尔威特,主要是想借这个例子谈谈知识的价值,知识习得的方向等。
没想到抛砖引玉把你请了出来。

我诚挚建议你,多读一些教育书。这里的不少家长自己写书的都为数不少,
还没人像你这样喜欢批评别人思想偏执。无知者无畏不值得提倡。
作者: 听语漫步    时间: 2009-4-10 20:07
我没读过和教育有关的书
看来我不能说话了
作者: 老易    时间: 2009-4-10 20:16
原帖由 听语漫步 于 2009-4-10 20:07 发表
我没读过和教育有关的书
看来我不能说话了


当然可以说话,建议放下身段,
毕竟没读过书不是什么光荣的事情。
作者: pianocrazy    时间: 2009-4-10 21:30
在论坛上无论是读过书的还是没读过书的,
读书多的还是读书少的,
都需要放下身段。
作者: zhizhengbao    时间: 2009-4-10 21:33
不管什么讨论,大家应互相包容。
作者: 如果    时间: 2009-4-10 21:43
楼主还是说得非常有条理的,感觉有道理。不过回复二楼的就有些像原来的小易了,呵呵~~~

[ 本帖最后由 如果 于 2009-4-10 21:45 编辑 ]
作者: lingling0921    时间: 2009-4-10 21:55
卡尔 威 特 的 书 我 读 过 .具 体 内 容 也 记 不 清 楚 了 ,但 有 一 节 讲 老 卡 教 儿 子 画 地 图 ,是 记 得 相 当 清 楚 的 ,
老 卡  这 种 教 学 方 式 我 是 很 支 持 的 ,教 育 和 实 际 相 结 合 ,,,,,,
看 书 就 是 接 受 对 自 已 有 益 的 ,不 一 定 要 全 盘 接 收 ,但 也 不 必 全 盘 否 定 ,,,,,
美 国 的教 育 必 竟 不 同 中 国 的 国 情 ,,,,,

知 识 不 能 称 为 泛 滥 吧 ,泛 滥 的 是 信 息 ,,,,,,
作者: 老易    时间: 2009-4-10 23:09
原帖由 lingling0921 于 2009-4-10 21:55 发表
卡尔 威 特 的 书 我 读 过 .具 体 内 容 也 记 不 清 楚 了 ,但 有 一 节 讲 老 卡 教 儿 子 画 地 图 ,是 记 得 相 当 清 楚 的 ,
老 卡  这 种 教 学 方 式 我 是 很 支 持 的 ,教 育 和 实 际 相 结 合 ,, ...


总结一句:

卡尔威特的早期教育已经过时了。有人说,里面还有一些可以汲取的合理成分,
这种说法就像在说,蚂蚁肉也是肉。为了吃到蚂蚁大腿上的那点肉费那么大功夫值得吗?
而且学这个东西就像在趟地雷阵,要小心翼翼,仔细辨别哪个地方是错误,哪个地方是陷阱,
何苦呢?还是美国人明智,直接扔进故纸堆而不加理睬。
作者: 老易    时间: 2009-4-10 23:12
原帖由 如果 于 2009-4-10 21:43 发表
楼主还是说得非常有条理的,感觉有道理。不过回复二楼的就有些像原来的小易了,呵呵~~~


我被这些人攻击了几年了。跟这些人对话从来没法心平气和。
作者: 如果    时间: 2009-4-10 23:16
原帖由 老易 于 2009-4-10 23:12 发表


我被这些人攻击了几年了。跟这些人对话从来没法心平气和。

跟能理解你的道理的人讲道理,是快乐的事,跟不理解你的人去讲道理,那太痛苦了,还会让自己生气,还是把那些忽略掉吧,免得为根本无法理解你的人去让自己不舒服,不合算的
作者: alapan    时间: 2009-4-10 23:40
know-what,事实类知识
know-why,原理类知识
know-how,技巧方法类知识
know-who,查询类知识
又学到几个新概念
作者: 小米爸爸    时间: 2009-4-10 23:45
痛骂卡尔,这本书写得很差,很烂,很没意思,当年为啥读它。
作者: alapan    时间: 2009-4-10 23:45
老实说卡尔威也是我看过的第一本早教书,怀孕期间看的,不过看完后并没有推荐者的狂热,
因为孩子没出生也没有实践的机会和动力,
孩子出生后,早期看如何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书较多,我觉得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往后实施教育的基石,孩子听你的,爱戴你,引导起来才有效。
作者: hubaichun    时间: 2009-4-11 08:05
真开心啊,早晨一看回帖数量17,总比看见3,5个好。

孩子学钢琴曲子,老师是这么要求的:1,不许听事先教学碟里的录音。2、不许过早使用节拍器。
她怕孩子背其它东西先入为主,造成依赖,丧失了自己的主动性,判断力,创造力,变成了质量下降的复制碟。

何为过时?怎么理解?
比较而言,读经版那些几千年的东西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我的原帖还有一句话:内容有些空洞。想了想,还是删掉了。即使这样,仍然17个回帖。
如果说他过时与不足,那么逐条分析,举例批判,列表分析,再对比几种好的方法。
否则我实在是不能说服自己同意楼主的观点。

[ 本帖最后由 hubaichun 于 2009-4-11 10:00 编辑 ]
作者: pianocrazy    时间: 2009-4-11 08:06
原帖由 老易 于 2009-4-10 23:12 发表


我被这些人攻击了几年了。跟这些人对话从来没法心平气和。

二楼只用了“思想有些偏执”这么一句,似乎还不能算是“攻击”。老易还是多一些宽容吧。
作者: pianocrazy    时间: 2009-4-11 08:11
几年前读过那本哈佛女孩,
这本书没给我留下什么印象,
更不要说启发了。
作者: hubaichun    时间: 2009-4-11 08:18
原帖由 pianocrazy 于 2009-4-11 00:11 发表
几年前读过那本哈佛女孩,
这本书没给我留下什么印象,
更不要说启发了。


不会没有作用的,会催人奋进,也许这本书对你来到儿教论坛起到1%的作用呢。
不同的人读一样的书会有不同的效果。
所以书也是分谁读的。
作者: 水晶孔雀皇冠    时间: 2009-4-11 08:56
题目就是卡尔威特时代早期教育的特点与局限,难怪这楼越建越歪;
我想老易的本意是想想谈KOWN-WHO的;
我想KOWN-WHO对家长和孩子也都是重要的
我更愿意听老易KOWN-WHO的操作手册
比如有那些如何尽快发现最有价值的资源的方法;比如现在有哪些好资源的;比如如何快速甄别资源的好坏
是骡子是马拿出来骝骝,只讲不练没意思
作者: 老易    时间: 2009-4-11 11:33
原帖由 pianocrazy 于 2009-4-11 08:06 发表

二楼只用了“思想有些偏执”这么一句,似乎还不能算是“攻击”。老易还是多一些宽容吧。


我不觉得说我思想有些偏执有什么不可以。如果有理有据的话我会非常高兴的接受。

我不喜欢这位朋友这种讨论问题的态度。

这个朋友讨论问题的态度有点像“对口型”。

就是说,只去捕捉跟自己意见一致的言论,只要是不一致的,
不管有没有道理,就一概反对。

而反对的理由让人莫名其妙,有点像自说自话。

这位朋友只读过《卡尔威特的教育》这一本教育书,
没准读的还不是原版,是人家拼凑的伪书,

按理说应该抱着兼收并蓄的态度,多角度的看问题,
结果也许是因为对口型思维作怪,看到了不同意见
就开始了自说自话。

论坛上这种类型的人不少,忍耐了很久,
这两天心情不好,索性说出来痛快痛快。
作者: 梧桐雨    时间: 2009-4-11 12:36
老易,越看越觉得你的文笔犀利,说的观点很独特,让我耳目一新,百家争鸣,受益了。

以后再看这书,就会有对比了,谢谢。
作者: shanlon    时间: 2009-4-11 12:46
标题: 回复 #1 老易 的帖子
个人认为, 所有成功的早期教育都是同一个特点: 用心去爱自己的孩子
卡尔威特也一样....

而所有失败的早期教育则是父母以为自己爱自己孩子, 但是专家却认为他在害自己孩子....
作者: shanlon    时间: 2009-4-11 12:47
至于卡尔威特的特点: know what...那好像还真有点这个意思.......

不过也许我看的也是伪作..
作者: lingling0921    时间: 2009-4-11 13:19
想问一下老易,很少听到(就是没有)你谈谈你具体在孩子身上实施了什么,结果又是如何?
你是理论水平我是望尘莫及的,只是我很奇怪,这个论坛上的都喜欢以自己的孩子做论据,你为什么从没有过呢?
作者: 老易    时间: 2009-4-11 13:34
原帖由 lingling0921 于 2009-4-11 13:19 发表
想问一下老易,很少听到(就是没有)你谈谈你具体在孩子身上实施了什么,结果又是如何?
你是理论水平我是望尘莫及的,只是我很奇怪,这个论坛上的都喜欢以自己的孩子做论据,你为什么从没有过呢?


呵呵,看来你是个新来的。

即使我有孩子,也不会拿出来当论据。

理论是从成千上万家庭以及教育机构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更加可靠一些。自己的孩子是个案,用来当论据是不合适的。
这是一个常识。

举例来说,关于遗传与智力的关系,150年前就开始研究,
分几个阶段,追踪了上万个双生孪生子的案例,
才得出结论,环境与遗传的作用几乎是相等的。

理论的价值就在这里。
知道了这些理论,你就不容易被蒙骗。
知道了这些理论,你就不容易犯错误,走弯路,
知道了这些理论,你就站在了百多年来智者的肩膀上,

作为家长,不要把自己当成教育家,
应该将自己作为一个智者,能够善于分辨各种教育理论的适用性。
作者: lingling0921    时间: 2009-4-11 13:35
谢谢听语的提醒,原来老易是纸上谈兵啊,,,,,,,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还是很佩服老易的,没有孩子还能把教育问题考虑如此这般深刻,,,,,,,
作者: hubaichun    时间: 2009-4-11 14:16
前些日子看见一个在英语版当专家的,很有个性,后来大家有说是做广告的,不了了之了。
那个副委员长的经济学家的话大家都鼓掌了吗。
古代圣人还取道于民呢。
当今的专家多如牛毛,谁都觉得不含糊。大家看法也不一致。
你认为好的,我不一定欣赏,我认为真的,别人也一定买账。

我们的理论只能代表个人的观点,相信的人多,那就多吧。
相信的人少,那就少吧。
这些东西很平淡,我们只是自己愉悦自己,如果对别人有益那就锦上添花了。

有空我自己分析一下卡尔维特的教育一书。正面的,反面的,按章节分析给大家看看。
如果确实过时了,大家提醒我。

[ 本帖最后由 hubaichun 于 2009-4-11 07:20 编辑 ]
作者: hubaichun    时间: 2009-4-11 14:51

我被这些人攻击了几年了。跟这些人对话从来没法心平气和。

跟能理解你的道理的人讲道理,是快乐的事,跟不理解你的人去讲道理,那太痛苦了,还会让自己生气,还是把那些忽略掉吧,免得为根本无法理解你的人去让自己不舒服,不合算的

很无奈,归纳到这些人!

[ 本帖最后由 hubaichun 于 2009-4-11 07:20 编辑 ]
作者: 老易    时间: 2009-4-11 14:52
原帖由 hubaichun 于 2009-4-11 14:35 发表
有空我自己分析一下卡尔维特的教育一书。正面的,反面的,按章节分析给大家看看。
如果确实过时了,大家提醒我。...


如果你能这么做真是太好了。
希望能够早日见到。
作者: 老易    时间: 2009-4-11 15:01
原帖由 hubaichun 于 2009-4-11 14:51 发表

唱歌还是整齐了好听。


这里没人搞一言堂。论坛本身就不可能存在一言堂的可能。
你提出了一些反对意见,别人反过来批你,
结果你就先顶不住了,说别人一言堂。
作者: hubaichun    时间: 2009-4-11 15:06
虽然我是反对意见,但是对楼主文章的理解不见得比其他的同志们差。
里面新鲜的东西我只不过没有发表(正面的)评论而已。
我针对的不是技术的问题,而是态度的问题。
把卡尔维特拿出来,谁能说他是失败的?
抛弃那种教育,当今社会用know--who来教育,谁有信心调战卡尔?
卡尔14岁博士毕业,16岁双博士,教授,会若干种外语。
有良好的品德和性格。出生时智慧普通。
我们在眼花缭乱面前,感觉知识更丰富了,获取的手段更多了。
可是真正的效率提高了多少?
电脑硬盘上的累累硕果,那不是属于你的。
踏踏实实的做永远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不要轻言放弃这种手段。

我看书的时候还在想,人类的思维变化还是缓慢的,2000年前古人的思维和现在也是大同小异。
看人家200年前的思想,感觉就像昨天说的,还觉得很奇怪的。
看来教育的书,一部分属于技术,一部分还是属于思想啊。

[ 本帖最后由 hubaichun 于 2009-4-11 07:11 编辑 ]
作者: 老易    时间: 2009-4-11 16:14
标题: 回复 #37 hubaichun 的帖子
你的问题就在于只读过这一本书。
所以很难跳出来看这本书和这个人。
比卡尔威特成就高的人多如牛毛。
卡尔威特在人类历史中算什么?
此外,你知道卡尔威特成年后的窘迫吗?
知道他的性格缺陷吗?

有一句话叫管中窥豹。
只读过这一本书,实际上就像这个词形容的那样,
只能看到一个小小的局部。

仅仅神童,天才这个领域,我读过或者研究过的神童,天才个案有几十个,
你以为我的每个论点都是拍脑袋想出来的?
我不敢说每个,但敢说大部分论点都是大量阅读、思考的结晶。

研究了几十个个案,多年思考之后才能从更宽泛的
视角看待这个人这件事。

而你,只读过这一本书,就敢于大放厥词,
除了用无知无畏来解释我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熟悉我的人都了解我的个性,
我最近一段时间已经非常平和了,
甚至有朋友都对我这种平和提意见了,
说我少了过去的锋芒。

锋芒的确也是需要的,锋芒能让大家把事情看得更透彻一些。

我今天批评了你,说你无知无畏,
没指望你能醍醐灌顶,也希望你能好好反思一下,

你在现实生活中没人这么直接了当的指出你的问题,
也许你在现实生活中是个领导,是个局长,
大家拍你马屁还来不及,但在这,
你什么都不是。什么都不是的好处就是你有可能
听到别人说一些真话,而听到真话之后最受益的
恰恰就是你本人。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你来这里不是娱乐的,
你是来学习的,你想提高一些回去用到孩子的教育上是不是?
现在有一个人告诉你,
你读的那一本教育书可能已经过时了,
你应该感到非常欣喜。如果是一个聪明的家长,
他应该问这样的问题:

你为什么这么说?能不能说的更详细一些?
有没有更好的推荐一下?

或者,

我觉得你的观点有一些偏颇,能不能举出更多的支持论据?

这是聪明家长的问题,因为通过我的回答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认识,
我用我的知识,我的辛苦来增加他们的知识,

而你,由于无知无畏思维的惯性,
一下子关上了提高认识的门,
你躲在自己的想象里,想象着这本书就是一本圣经,
用这本圣经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所有的教育问题。

这也许是你只读这一本教育书的缘由吧。
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
你这种想法是不恰当的,是对自己的孩子不负责任的。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9-4-11 16:33


[ 本帖最后由 小小小鲸鱼 于 2009-4-11 16:53 编辑 ]
作者: hubaichun    时间: 2009-4-11 16:34
我真的不想触动网友们的神经,不管大家以前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
我触动你们的神经对我又有何意义?
我赚钱吗?不赚!我能拔高我自己吗?不能。

我只是对广大的朋友们,孩子们有感情,讲道义上的真话。
我的思考也许是错的,但是错的理论对人们也是一种启迪。

做人,心胸要宽阔些;做事,要受人尊敬些。
作者: hubaichun    时间: 2009-4-11 16:47
大家都知道,研究的越深,必然越专,博士后的课题一定会非常确定的一件事情。
博学家们很多吗?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教育理论不是小江小河,那是大海。
每个人都可以研究,研究各个领域。
但是你对我说:这个行业我是专家。
我可能就要问你了:
你研究的是哪方面?一个,两个,还是100个?
你是专呢,还是博呢,还是都是,还是都不是。
虽然百姓们容易到处崇拜,但是有不崇拜的。

我们要相信专家,因为专家书看的多。
但是我们也要有自己的思维,圣人也不见得全对。

我又想起了我的那篇单枪匹马的帖子,我曾经想过通过一些积极的方式去影响孩子的老师,
网友跟帖说我的想法是不现实的,今日我又有所感悟。

[ 本帖最后由 hubaichun 于 2009-4-11 10:20 编辑 ]
作者: trythis    时间: 2009-4-11 18:51
没觉得卡尔威特多成功,个人感觉他爸比他成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晓5国语言,交际能力一流,一点很失败,就是没写写老卡尔他妈对他的早教。
作者: hubaichun    时间: 2009-4-11 19:22
在这个帖子里,我对这个话题的讨论到此为止。
我也逐渐失去了这种兴趣。
如果我想对卡尔维特的教育进行分析,那么我单开一楼,
有人认为对,有人认为错,我微微一笑。
哪天我嫌它碍事,我把它删掉。

希望大家开开心心上网,高高兴兴下网。
开始工作。
作者: whyouth    时间: 2009-4-11 19:45
原帖由 trythis 于 2009-4-11 18:51 发表
没觉得卡尔威特多成功,个人感觉他爸比他成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晓5国语言,交际能力一流,一点很失败,就是没写写老卡尔他妈对他的早教。

兵器谱排名第一,小李他妈的飞刀
作者: 听语漫步    时间: 2009-4-11 21:21
老易
你的回帖干嘛删除呀
我加分是想告诉你
我看到了
知道你情绪不好
说些过头的话
这也是人之常情
没必要删除的
作者: 听语漫步    时间: 2009-4-11 21:24

鲸鱼的回帖内容也修改没了
探讨肯定会有不同意见的
都包容一些讨论还可以继续
这样以后都不说话了
讨论怎么能有深度呢
作者: lingling0921    时间: 2009-4-11 22:56
老 易 老 师 :
看 来 你 当 老 师 还 是 没 有 领 悟  出 个 最 基 本 的 道理,,,,,
老 师 者  传 道  授 业  解 惑 者 也   

老 师 就 是 要  讲 道 理 给 所 有 不 明 白 道 理 的 人 听      
如 果 只 是 讲 给 喜 欢 听 自 已 言 论 的  就 高 兴  听 到 了 反 对 自 已 的  就 痛 苦     那 还 需 要 你 去 讲 道 理吗  

要 让 人 心 服 口 服 才 是 高
作者: lingling0921    时间: 2009-4-11 23:24
熟悉我的人都了解我的个性,
我最近一段时间已经非常平和了,
甚至有朋友都对我这种平和提意见了,
说我少了过去的锋芒。

恭喜你成熟了
作者: 如果    时间: 2009-4-11 23:45
原帖由 lingling0921 于 2009-4-11 22:56 发表
老 易 老 师 :
看 来 你 当 老 师 还 是 没 有 领 悟  出 个 最 基 本 的 道理,,,,,
老 师 者  传 道  授 业  解 惑 者 也   

老 师 就 是 要  讲 道 理 给 所 有 不 明 白 道 理 的 人 听      
...

师傅领进门,成事在个人。这是句老话,也是句实在话。老易收起锋芒把自己多年来研究所得贡献出来,我感到非常佩服,也深感庆幸,因为我们自己不可能研究得那么深,想得那么透,表达得那么到位,但是我们有幸能看到小易比较成熟的表达。倾囊相授,不忌批评,这样的老师就已经是非常好的老师了,再去要求他讲道理给不明白道理的人听,这要求未免太高了。建议老易不必如此辛苦,说你爱说的,别人爱听不听,别多管了,多点小易式的一往无前也是很不错的
作者: ciscotang    时间: 2009-4-12 12:42
此番激烈的争论引出一个新的话题:家长是否要学习教育专家,大量阅读教育理论书籍?
阅读多了,视野可能开阔,站在前人的智慧上前行。
但也怕多而不深,被彼此矛盾的理论弄晕了头脑,反而因不知所措而束缚了手脚。
大家不觉得吗,现在有多少理论都是彼此矛盾着的呢?
杜曼、蒙特梭利、皮亚杰、...光专有名词就一大堆了。
哪些是糟粕,哪些是精品,家长又如何明辨是非呢?
是否,有时更应关注自己内心的感受,关注孩子的需要?
相信自己,还是相信专家?
注重实践,还是理论先行?
难啊难,信息泛滥的时代,做家长还真难!
作者: pianocrazy    时间: 2009-4-12 12:58
标题: 回复 #49 ciscotang 的帖子
普通家长都有自己的工作,哪有时间去钻研大量的教育理论书籍。

社会是有分工的,专家还是专家。

当然,家长没时间阅读大量的教育著作,但是家长却又丰富的养育孩子的实践。
这些实践也是很宝贵的。

要信任专家,但是不要盲目相信专家。

哪些是精品?依我看,最简单的就是精品,比如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就是精品。

理论与实践最好并行。。。
作者: alapan    时间: 2009-4-12 13:51
家长当然需要学习一些的教育理论,因为我们实践的对象是每天都在成长的孩子,如果错了是没有后退可能的,必须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现在市面上的家庭教育书,多是实践类的,以自己的孩子为案例总结个人的经验,这种经验不是说没有价值,但不是每个家庭都适用。但纯理论的东西普通家长又不容易理解,所以实践的书才受家长追捧卖得火爆。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9-4-13 10:47
对于一本伪书,批判他是假的就可以了
作者: trythis    时间: 2009-4-13 22:01
俺就是佩服老卡尔的用心。
至少是在卡尔威特小的时候。具体操作形式重要吗??
父母做的很失败的时候,孩子又怎样呢?

咋不见有人分析些早教失败案例呢?
好的学不到,也要把错误的避免了吧。
作者: djboy    时间: 2009-4-23 14:06
标题: 回复 #53 trythis 的帖子
我也佩服老卡尔

卡尔威特學的當然是200年前的知識, 但他的學習方法, 就是老卡尔的那一套早教的方法是值得借鏡的吧.

現代父母如可以做到老卡尔教兒的方法, 對孩子還是有益的.
1) 賞罰分明
2) 不容許他人對孩子嘉獎 (免除孩子變驕傲了)
3) 要求嚴格
4) 邊學知識, 邊學做人
.......................
還有其他的..一時記不起來了
作者: 我是花园    时间: 2009-4-23 19:33
我也佩服老卡尔
老卡尔教的是游戏中学
这有什么不对么?
作者: 学而妈妈    时间: 2009-6-18 01:11
我感觉老卡尔的问题在于他太能干了,用他智慧的大脑,和敏锐的观察,创造出领先同代人好多年的教育方法(比如游戏中学),有理论有实践,但最可怕的设计缺陷就是没有让孩子自己寻找成长之路。

说实话我觉得他扮演了上帝的角色,这可能与他是牧师有关,他总是站在知识与道德的至高点上引导众生前进的路。所以说人太有知识,反而堵塞了他的心灵。因为这种优越感影响了他虚心而客观地看待问题。

这也提醒我们,作为家长,我们不能太过自信,把教育的一切都设计好,孩子的成长是宇宙的秘密,人类发现的仅仅是沧海一粟。我们无需担心自己懂的少,在努力学习的同时,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要相信孩子自有其天赋的成长能力,更幸运的是,我们是在与孩子一起成长。

老子说“上善若水。居善地,心善渊”。也就是说水能够很好地给自己定位,不往上跑,而是往低处走;水有广阔的心胸,有很好的容受性,有容乃大。有了这样的心态,我们就能放弃僵化的模式,不断变化与适应,顺畅地前行。
作者: shinobietjy    时间: 2009-6-18 10:46
看这本书的过程中,当年我就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小卡尔没有对自己的孩子运用这套方法呢
在书中,我只记得在写到洗冷水澡的地方提到小卡尔在有了自己的孩子后也给自己的孩子洗冷水。

现在想想,小卡尔会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呢,分析起来有这么几种可能:
1.小卡尔没学会这这套方法
2.小卡尔不愿意用这套方法
3.小卡尔用了,不成功
4.小卡尔用了,成功的复制了一个小小卡尔,我们不知道而已

难道历史的真相是4吗,相比而言,我更相信卡尔威特是谎言这种观点
作者: josholily    时间: 2009-6-25 19:55
这篇的解释很明了
作者: sveika    时间: 2010-10-14 19:14
我从‘卡尔维特的教育’一书中看到的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卡尔维特的父母都是非常敬畏神的,是按照圣经的原则来处理问题的,我认为非常可取。
作者: albak12358    时间: 2010-10-15 19:38
能搶就搶...搶到就好了...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