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家庭科学教育实例分析——如何理解认知建构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在
[打印本页]
作者:
huhututu
时间:
2009-4-8 16:02
标题:
家庭科学教育实例分析——如何理解认知建构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在
希望老易会进来这个帖子解解疑。
来到这里遭遇了很多新名词,社会建构主义和支架式教育是其中两个。
自己就一普通家长,需要搞懂那么多专业名词吗!但是一直纠结,只好自己上网搜索给自己脱脱盲,可是越看越糊涂。还是得请教高人。
话说这认知建构主义也好,社会建构主义也好,都是建构主义的分支,都强调认识世界的过程(学习)是一个建立在个人已有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形成理解,最终建构自己的知识。(个人理解是这样)。两者之间不同在于:
“
个人建构主义(即认知建构主义)关注的是建立于个人理论和解释基础上的定性理解以及由教学所创设的困惑而带来的学习中的变化。而社会建构主义则关注对知识建构的社会环境的影响。”简单地说,“
认知相对社会更着重于学习者自身的建构和知识组合;社会相对认知更强调人和外界世界的关系,强调个体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社会性客观知识这一中介。”
支架式教育有的资料归结在认知建构主义,但大部分的归在社会建构主义。
支架式教育大致分几个步骤:搭建支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其中前两个步骤教师起最主要的作用,之后教师的作用减少,学生的主动探索增加。
写到这里,我实在不明白认知建构和社会建构有什么对立的不可协调的地方,也不知道为何认知建构会被证明是错误的,错误的地方在哪里。当然作为家长,不管什么主义,最重要的还是拿来主义。
我举一个给孩子进行科学教育(通俗地说法就是做实验)的家庭实例,请高人分析是什么建构方式(按照我的理解,家庭中面对一个孩子的教育很难和社会建构主义拉上关系)。
孩子
4
岁我们一起玩滚珠玩具的时候,我设计了一个“珠子可以滚多远”的小实验。我提供了滚珠积木,不同大小和质地的珠子,珠子落地时不同的平面还有软尺。
孩子已有的经验:知道珠子可以从高处落下,知道滚动的距离可以测量,知道比较距离的长短。
然后我让孩子测试不同的高度,不同的珠子和在不同的平面上的滚动距离长短,看看在什么情况下珠子滚得最远。
孩子自己动手完成这个实验。最好得出结论:重的珠子从高的地方落下在光滑的地面上滚得最远。
我没有继续引入摩擦力、惯性、动量等概念,因为我认为孩子还没有到接受这种专有名词的年龄,我认为他更应该注重实验的过程,懂得观察、测量、比较、评价、形成假设、改变变量、验证假设。
我觉得这种方式是符合认知建构主义的。这种方式不合适孩子吗?我觉得孩子在其中享受了自己动手和动脑的乐趣,也获得了自己的知识建构,是很有收获的。
作者:
听语漫步
时间:
2009-4-9 08:24
什么都上纲上线
这日子就别过了
作者:
huhututu
时间:
2009-4-9 10:09
原帖由
听语漫步
于 2009-4-9 08:24 发表
什么都上纲上线
这日子就别过了
呵呵。不是上纲上线,是好奇心杀死人。老易在“读多少书”的帖子里提到这几个名词。还说认知建构主义被证明失败。实在想知道个究竟。
我是那种喜欢探究的人(本身是做科研的),要不这样日子还觉得无聊呢!
作者:
woodhead
时间:
2009-4-9 11:09
呵呵。。论坛有一个老易,就很好。。
两个老易,可以打打架。。多了,就不必了。
作者:
老易
时间:
2009-4-9 18:04
以后会找一个切入点谈这个问题,
你如果心急的话不妨参考一下本文。
http://hzl.bloghome.cn/posts/157245.html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