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读书要不要多? [打印本页]

作者: hubaichun    时间: 2009-4-5 12:49
标题: 读书要不要多?
网上交流,看到有些孩子似乎一年要读几百本到上千本书。给我的感觉是一天要读几本书。
这让我想起来数学里的题海战术。
在阅读里应该把这称为书海战术吧。

读书的最终效果要用存储到大脑里的有效记忆量来评价,
当然,还要考虑这个记忆量的质量。

论坛上有过有关记忆的探讨。我想,不论是学什么,在合理的量,合理技术的条件下,才会
取得最佳的效果。埋头苦干显然不是最佳办法。
而这些问题的答案最好不是定性分析,而是定量的分析结果。也许是经验数据,也许是理论推导。

问题就是:读多少书?怎么读?
作者: huhututu    时间: 2009-4-5 13:04
呵呵,还有一个问题,读什么书?

我觉得这个读什么书比读多少书更重要。好的书,一个月读一本也好过每天读一本不咋样的书。


评价读书可以看过程也可以看结果。我比较喜欢看过程,就是在读书的过程中有没有获得一些正面的东西。结果嘛不好评价,因为有时读书的好处要长远来看才能得出结论,而且也不仅仅和记忆了多少有关。
作者: 老易    时间: 2009-4-5 13:40
几百本书指的是绘本那种东西吧。一本书也就几百字,相当于一篇课文。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4-5 13:43
喜欢读,千本不多,不喜欢一本不少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9-4-5 13:44
书非用而不能读也

什么叫多?什么叫少?你是无法这样分析那样推导的!

读而能用去去书海又何如?

泛读之书一天读几本都少,俺看能读百本才好
精读之书百天读一本都多,俺看能读百年才好

读书的最终效果是以得其精悟其髓而后运用自如来评价的
这样读书人俺尊敬其为知而能识的"知识分子"

读书的最终效果用有效记忆量,只是用来评价书呆子用的
这样读书人俺戏说其为知而能道的"知道分子"

郭云深当年"半步崩拳打遍天下"
赵普"半部论语定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
你说他们用功是多是少?怎么定量分析?有何经验数据,有何理论推导

读书有书虫,其书读的不可谓不多,然多是"清风不识字,天天乱翻书"之盲流
读书有书精,其书读的亦不可谓不多,然其往往是"窥一斑而知其为豹"之能者

近日闲暇翻阅钱先生"管锥编",不由不叹服先生览群书之博,方有厚积而薄发之功

因此作"书非用而不能读也"赠楼主一笑
作者: hubaichun    时间: 2009-4-5 13:49
喜欢就是喜欢,没有目的性,就像人喜欢散步一样,不用把地踩出坑来。
喜欢书在手上,这是一种享受,应该是和学习不挂钩的,记住多少,那属于额外收获。
即使记住了,喜爱读书的人也不会有太多喜悦,因为那本来就不是他们的目的。
有时候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就像钓鱼。

其实太过于追求所以然是不能适用于一切的。
对有些问题能够大彻大悟也非普通人所能做到,必然要深入其中。

一些道理是对的,但是操作起来不容易,这样的道理就有些唱高调了。
看不透的人要比看的透的人多得多。而且能做好的就更少了。

有时候我有感而发时,总是希望对那些热爱儿童教育,而又想探索的家长们有些帮助。
哪怕引起一些注意也好。
我总想探讨有一些方法,虽然立意不高,但是实用,对大家很有帮助,能较好解决入门问题。
到了孩子有水平有能力时,那就是他自己的事情了。

如果能得到经验者的跟贴指导,那就更好了。不同观点更容易让人思考,并应用到家庭教育中。

[ 本帖最后由 hubaichun 于 2009-4-5 06:13 编辑 ]
作者: huhututu    时间: 2009-4-5 13:59
原帖由 天堑变通途 于 2009-4-5 13:44 发表
书非用而不能读也

什么叫多?什么叫少?你是无法这样分析那样推导的!

读而能用去去书海又何如?

泛读之书一天读几本都少,俺看能读百本才好
精读之书百天读一本都多,俺看能读百年才好

读书的最 ...



何为读书之用?

如果不首先定义这个,那就不知道该读什么书啦。

钱钟书博闻强记,只可惜没有形成一套自己的思想和理论,可惜了!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9-4-5 14:10
原帖由 huhututu 于 2009-4-5 13:59 发表



何为读书之用?

如果不首先定义这个,那就不知道该读什么书啦。

钱钟书博闻强记,只可惜没有形成一套自己的思想和理论,可惜了!

呵呵,你想泡妞而不得其法,拿本"泡妞大全"读读而由"人约黄昏后"悟一新法"月上柳梢头"泡妞得手,这就为读书之用的通俗表现形式.

毛思想马理论很好,但钱先生得一锥尖必露锋芒也很好啊,何来可惜之说
作者: huhututu    时间: 2009-4-5 14:27
看来楼上是读书实用主义者哈。

我和你正好相反,如果尽为实用去读书我会很痛苦。我只喜欢读无用之书。“泡妞大全”之类是基本不读的。

看来还是印证那句话:读书是私事也!


钱的管锥篇洋洋洒洒,罗列诸多资料,在当时那个没有电脑和互联网的年代,能够做到这样简直是匪夷所思。可是,他做的这些对学术也好,对社会发展也好,有多大用处呢?尤其放在这个年代,谁还能耐着性子去读这些没太多自己思想的资料呢?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9-4-5 14:45
原帖由 hubaichun 于 2009-4-5 13:49 发表
有时候我有感而发时,总是希望对那些热爱儿童教育,而又想探索的家长们有些帮助。
哪怕引起一些注意也好。
我总想探讨有一些方法,虽然立意不高,但是实用,对大家很有帮助,能较好解决入门问题。
到了孩子有水平有能力时,那就是他自己的事情了。

如果能得到经验者的跟贴指导,那就更好了。不同观点更容易让人思考,并应用到家庭教育中。


楼主既然立意于儿童教育之阅读多少问题,俺就抛砖引玉

儿童阅读只要孩子喜欢,愿意读,咱们家长应该是求之不得的。

只要孩子愿意读,只要不影响他的视力和睡眠,那孩子一天多读点书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一、儿童阅读你可以当“引路人”但千万别当“绊马索”

俺对儿童阅读的看法就是放开手脚,解放思想,不要用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论去限定孩子什么书可以读什么书不可以读.

同一本红楼梦,“道家看见淫,革命家看见排满,才子佳人看见宫闱密幕。”

你可以谈你读这书的看法,也可以了解孩子读此书的看法,并且你还可以推荐孩子多了解不同的人对此书的不同看法

但千万别否定孩子去看这书的权利.

二、儿童阅读求博不求精

儿童初级阅读阶段一定要大量接触各类书籍,形式要多样化,让孩子接触各种不同的语言类型和思维方式,别一开始就精益求精地指导其阅读。枪的各个部位的名字都叫不上,你告诉他枪机有什么用那不在扯淡吗?

打字累,随便扯几句,大家丢砖头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9-4-5 14:55
原帖由 huhututu 于 2009-4-5 14:27 发表
看来楼上是读书实用主义者哈。

我和你正好相反,如果尽为实用去读书我会很痛苦。我只喜欢读无用之书。“泡妞大全”之类是基本不读的。

看来还是印证那句话:读书是私事也!


钱的管锥篇洋洋洒洒,罗列诸多资料,在当时那个没有电脑和互联网的年代,能够做到这样简直是匪夷所思。可是,他做的这些对学术也好,对社会发展也好,有多大用处呢?尤其放在这个年代,谁还能耐着性子去读这些没太多自己思想的资料呢?

看你这段文字表述,俺个人感觉是为辩而辩,前后矛盾啊

钱先生此书对你无用,所以你没有耐性读,自然无法静心了解其思其想,自然就当学科大辞典看待了。

观其言察其行,你比俺读书更讲求实用啊

所以,书非用不能读也对你看来也适用。只是你不愿意承认罢了
作者: 老易    时间: 2009-4-5 14:56
原帖由 天堑变通途 于 2009-4-5 14:45 发表


楼主既然立意于儿童教育之阅读多少问题,俺就抛砖引玉

儿童阅读只要孩子喜欢,愿意读,咱们家长应该是求之不得的。

只要孩子愿意读,只要不影响他的视力和睡眠,那孩子一天多读点书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


你这套观点在美国已经被证明是失败的实践。
理论源头是皮亚杰的认知建构主义,
在美国流行一段,后来证明失败,
现在美国占主流的是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主义,
强调引导者的作用。实践上有支架式教学。
作者: all4kids    时间: 2009-4-5 14:57
标题: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虽然并不推崇少儿读经,对经典中的个别句子倒还是有点印象,觉得可以比较精炼地说明一些问题。。。

读书即如“学”,光读而不加分析、无所思考,读了再多的书,大脑也不过平白当了回硬盘,即使储存海量信息亦复无用;
只靠自己脑子高速运转思考分析,不去看他人的心得成果,多数只能陷入刚愎的思维循环,很难有大的进步。

现在觉得读书多少关乎知识积累,却无关乎生活幸福,事业成功。

一个人没有核心的价值观,没有追求幸福的积极心态,恐怕书读得再多或是再少,都是无用的。。。
作者: huhututu    时间: 2009-4-5 15:01
和楼上讨论讨论。

1、关于绊马索

   如果孩子只读一类书,比如低劣的卡通读物,或者虽没有什么营养价值的流行读物,你会干涉他吗?

2、关于求博不求精

  你认为这个求博的初级阅读阶段有多长?你认为怎样才算求精?读完一本书和孩子讨论讨论算求精吗?还是要分析创作背景,归纳中心思想,分析写作风格,或者干脆像语文老师一样摘抄好词好句才算求精?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9-4-5 15:21
原帖由 老易 于 2009-4-5 14:56 发表


你这套观点在美国已经被证明是失败的实践。
理论源头是皮亚杰的认知建构主义,
在美国流行一段,后来证明失败,
现在美国占主流的是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主义,
强调引导者的作用。实践上有支架式教学。

果然有砖头出来

易老弟最近帖子教育新名词不断,俺是老思想了

但关于你这新名词你要注意他的适用范围,大家也可以去了解一下这个“杰”和那个“茨基”的观点,然后针对俺的观点进行有的放矢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9-4-5 15:23
原帖由 我爱飞飞 于 2009-4-5 14:57 发表
一个人没有核心的价值观,没有追求幸福的积极心态,恐怕书读得再多或是再少,都是无用的。。。


你得看你这话是对孩子还是家长说的。
作者: huhututu    时间: 2009-4-5 15:24
原帖由 天堑变通途 于 2009-4-5 14:55 发表

看你这段文字表述,俺个人感觉是为辩而辩,前后矛盾啊

钱先生此书对你无用,所以你没有耐性读,自然无法静心了解其思其想,自然就当学科大辞典看待了。

观其言察其行,你比俺读书更讲求实用啊

所 ...



我的读书之用和你的读书之用定义不同,所以我请你先定义你的“用”。你抛出“泡妞大全”,所以我认为你的“用” 是实用之用。按照你的实用之说,我觉得我读的书都没什么实用价值,既不能帮我泡妞,也不能帮我挣钱,而我还偏喜欢这些没“用”之书。


至于钱著之用,我是从他对社会进步的影响来说的。虽然管锥篇是很吓人的那么一部巨著,不过钱确实没有自己一套思想体系,不像钱穆,金岳霖一样,至今还能在治史和逻辑上影响后人。钱的论学文稿我是看过的,十几年前了,当时确实很佩服他的旁征博引。只是后来书读多了,倒不觉得他有多了不起了。毕竟在这个信息时代,有限的时间,还是选择那些具有独特思想可以吸引我的作品吧。

不过按照你的实用之说,钱著怎么也算不上实用之书啊。看来你也是说一套做一套啊!



不过,不过——

除非你要靠掉书袋去泡MM

那钱先生的作品倒是有用的啦。

[ 本帖最后由 huhututu 于 2009-4-5 15:26 编辑 ]
作者: huhututu    时间: 2009-4-5 15:36
原帖由 老易 于 2009-4-5 14:56 发表


你这套观点在美国已经被证明是失败的实践。
理论源头是皮亚杰的认知建构主义,
在美国流行一段,后来证明失败,
现在美国占主流的是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主义,
强调引导者的作用。实践上有支架式教学。



老大,我看不懂你这几句话呀!

皮亚杰不仍然在支撑着目前的教育理论吗?你看现在国内关于皮亚杰的书多少呀,没觉得他失败了呀。


很感兴趣美国怎样证明皮亚杰主义失败了呢?


关于认知建构主义,我感觉用在儿童科学教育上非常好。

而那个社会建构主义还有什么支架式教学,没听说过呢!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9-4-5 15:41
原帖由 huhututu 于 2009-4-5 15:01 发表
和楼上讨论讨论。

1、关于绊马索

   如果孩子只读一类书,比如低劣的卡通读物,或者虽没有什么营养价值的流行读物,你会干涉他吗?

2、关于求博不求精

  你认为这个求博的初级阅读阶段有多长?你认为怎样才算求精?读完一本书和孩子讨论讨论算求精吗?还是要分析创作背景,归纳中心思想,分析写作风格,或者干脆像语文老师一样摘抄好词好句才算求精?


1、在孩子初级阅读阶段俺暂时不会干涉,孩子有接受他喜欢的书的权利
即使这书俺的欣赏角度看很烂,俺也不会强加俺的欣赏给孩子,但俺会由这本烂书引导他看同类各种不同的俺认为的“烂书”和“好书”,俺明白“欣赏美丽比美丽本身更难”这个道理,俺不会因为着急把美丽引入孩子的眼帘而引起他对阅读的反感。因为你否决了他的眼光,他很可能也要否决你的眼光

2、这个求博长短与孩子个体的不同接受能力有关。不好定论。最初步的判断就是他能简单明白作者的言外之意,即使有偏差。但他能说出他的理由
俺认为的求精就是要能真正读懂一本书,在“如何阅读一本书”里作者的讲解比俺牛比,你可以看一下
作者: 老易    时间: 2009-4-5 15:47
太阳底下没新鲜事。
家长在自己探索的时候,希望还是不要过于自信。
还是要多多学习,看看别人的经验,
包括理论的东西,理论都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就是用来指导实践的。

毕竟,你搞家教的原因不是为了成为家教专家,
而是直接培养孩子。
为了当专家可以从错误实践中总结教训,
当家长的可没有这种便利。
作者: hubaichun    时间: 2009-4-5 15:48

目的决定行动啊。
现在的孩子,也许不当文学家,不当科学家,不当翻译家,不当音乐家。。。
因此,没有明确的目的,不会偏重于哪一面。
而生活中的认知领域又很广泛。
许多知识只能是泛泛地接触,这样还总会顾此失彼。
阅读是其中一项,进行多了必定会挤占其它时间。
有选择的阅读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这让我想起上面提到的绘本:最小的狐狸津津有味地读书时,兄弟姐妹们在琴键上跳舞。
我想让孩子利用有限的读书时间,满足她的语言,思维技能,在人群中水平偏上。
这样她的语言这个工具不会拖后腿,甚至将来会有益于她。
如果她长大后喜欢文学,我也很高兴。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9-4-5 15:59
楼主丢出个金苹果在偷笑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9-4-5 16:20
原帖由 huhututu 于 2009-4-5 15:24 发表



我的读书之用和你的读书之用定义不同,所以我请你先定义你的“用”。你抛出“泡妞大全”,所以我认为你的“用” 是实用之用。按照你的实用之说,我觉得我读的书都没什么实用价值,既不能帮我泡妞,也不能 ...

这位朋友看来爱看导师作品,属于舍鱼而取熊掌的

俺的“书非用而不能读也”应该不容质疑吧,“用”范围大得很,你那“无用”就狭窄得多了。色即是空,你那空也还是色。

“泡妞”只是其一种通俗表现形式,至于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建立什么架构,赚取钱财等等精神和物质不胜枚举。均可罗列其中。

朋友,你叹息中国语言文字之博大精深去吧
作者: huhututu    时间: 2009-4-5 17:02
原帖由 天堑变通途 于 2009-4-5 16:20 发表

这位朋友看来爱看导师作品,属于舍鱼而取熊掌的

俺的“书非用而不能读也”应该不容质疑吧,“用”范围大得很,你那“无用”就狭窄得多了。色即是空,你那空也还是色。

“泡妞”只是其一种通俗表现形 ...



胖和尚从何看出我爱看导师作品?什么才是你所谓的导师作品?为何“爱看导师作品”属于舍鱼而取熊掌者?

我认为世上不存在一种不容置疑的说法。呵呵,其实我也不是质疑你这句话,我只不过希望更清楚地了解你的意思。

你是和尚可能讲究一个“悟”,好像那个佛祖拈花微笑就有人能悟道。

我是凡人,觉得拈花传道有忽悠之嫌,非得定义清楚,逻辑合理才能听懂咧。
作者: huhututu    时间: 2009-4-5 17:16
原帖由 天堑变通途 于 2009-4-5 15:41 发表


1、在孩子初级阅读阶段俺暂时不会干涉,孩子有接受他喜欢的书的权利
即使这书俺的欣赏角度看很烂,俺也不会强加俺的欣赏给孩子,但俺会由这本烂书引导他看同类各种不同的俺认为的“烂书”和“好书”,俺明 ...



1、欣赏你让孩子选择。不过俺可不怕否决孩子,也不怕孩子否决俺。只要不是用高压强制之态度,有理有据地否决我是乐于接受的。

2、《如何阅读一本书》不太适合来指导孩子的阅读吧。很理性的一部作品,适合指导理性读书者。而孩子读书,呵呵,只单纯凭兴趣爱好这些感性的东西。再说了,如何阅读一本书是绝对绝对不包括阅读一本图画书的哦。


不过这本书确实是一本好书。看了这本书后,就像有了火眼金睛,能看出哪些书是逻辑混乱的文字垃圾。

后来这位作者还出了一本《如何听如何说》,但不及上一本有料。
作者: 老易    时间: 2009-4-5 17:30
原帖由 huhututu 于 2009-4-5 15:36 发表
而那个社会建构主义还有什么支架式教学,没听说过呢! ...


国内对于建构主义的理解还是皮亚杰时代。

支架式教学没听说过一定要补课,非常重要。
在国外很热,英文是Scaffolding Instruction,
也可以翻译成鹰架式教学,脚手架式教学。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9-4-5 20:22
原帖由 huhututu 于 2009-4-5 17:16 发表
1、欣赏你让孩子选择。不过俺可不怕否决孩子,也不怕孩子否决俺。只要不是用高压强制之态度,有理有据地否决我是乐于接受的。

2、《如何阅读一本书》不太适合来指导孩子的阅读吧。很理性的一部作品,适合指导理性读书者。而孩子读书,呵呵,只单纯凭兴趣爱好这些感性的东西。再说了,如何阅读一本书是绝对绝对不包括阅读一本图画书的哦。


不过这本书确实是一本好书。看了这本书后,就像有了火眼金睛,能看出哪些书是逻辑混乱的文字垃圾。

后来这位作者还出了一本《如何听如何说》,但不及上一本有料。

可能俺语文很蹩脚,你这样理解俺的说法了
1、俺强调了是阅读初级阶段的包容,俺也强调了人性的弱点,所以儿童阅读初级阶段的轻易否决,即使你是有理有据的否决,都对孩子的阅读兴趣是重大打击,就象搞对象你越反对他越热乎。那就达不到你的目的了
2、《如何阅读一本书》孩子如果爱看那就求之不得,那孩子的阅读要登堂入室了。即使不爱看,家长看后指导孩子的阅读那是绝对有效果的。

上帖俺两处回复均有前提,朋友给俺混为一谈了。怨俺语文上课总逃学

至于那书最后有搞笑出的一本“如何阅读两本书”,俺光看题目就喜欢,可惜未见真颜。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4-5 21:46
关于读书的话题,我会比较支持天堑的书法,读书本身就是宜博不宜精,其实需要精读的,学校课本已经都规划好了,那就没必要把那本书都读精了。孩子自己喜欢的,他可能会反复读很多遍。个别的东西孩子读一遍就可以记住。

读书是拿来用的,读书多了,有个印象,以后需要援引的时候,可以男来查阅。

把读书像学习课本一个方法,只能破坏孩子的兴趣。

老易不管什么理论,都忘不了读一本书也要产生些效益,太功利了。美国的那些方法,指的也是教学方法,事真多孩子的课本和指定读物的,而不是针对每一本书的。这一点一定要分清楚了。
作者: huhututu    时间: 2009-4-5 21:52
学校课本规划好的精读课文都是活活的把孩子读书的兴趣看没的……
作者: xylonhong    时间: 2009-4-5 21:56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是不是有不同的做法呢?

不同的书是不是有不同的读法呢?

有的书要精读,反反复复的读,这种书的数量不宜多。而有的书只需要浏览过去,记得有这么一会事儿,等需要的时候,重新拿起来,这种书多多益善。精读的书也就是人的价值观所在吧?每个人精读的书大概也是不同的吧?

俺小孩子还小,现在采取的做法是少量的书,反复的读,求读的量,不求书的量。将来大了,读书的方法应该相应的会变化。

基本上赞同老易的帖子:
把孩子的阅读“管“起来
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hp?tid=146645&highlight=%2B%C0%CF%D2%D7

[ 本帖最后由 xylonhong 于 2009-4-5 22:07 编辑 ]
作者: hubaichun    时间: 2009-4-5 23:28
不发新贴了,继续提问:
对于儿童而言,可以采用听音频的方式代替一些阅读,比如故事,评书,音乐剧,原著朗读音频。
各位是否对此有所研究?有何利弊?听的多没有问题吧?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9-4-6 12:56
huhututu2009-4-5 21:41威望+1呵呵,还有一本书叫《如何阅读一页书》呢!
huhututu2009-4-5 21:41金钱+1呵呵,还有一本书叫《如何阅读一页书》呢!

乍一看以为朋友是02化身与俺逗乐,看了后面几个回帖知道判断错误了.

俺说的"用"是动词"运用"而非名词"用途"
朋友仔细看俺几个回帖就是搞笑搞的那泡妞大全也说明的是"运用"而非"实用"

假如"如何阅读一页书"和"如何阅读两本书"同时摆在俺面前,俺会首先拿那本"如何阅读两本书".

经验告诉俺:跟风之作多无趣.炒剩饭的干活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9-4-7 09:12
原帖由 天堑变通途 于 2009-4-5 16:20 发表

俺的“书非用而不能读也”应该不容质疑吧,“用”范围大得很,你那“无用”就狭窄得多了。色即是空,你那空也还是色。

“泡妞”只是其一种通俗表现形式,至于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建立什么架构,赚取钱财等等精神和物质不胜枚举。均可罗列其中。 ...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楼上很精彩啊,本来天堑占上风,到后面天堑招架不住了,糊糊涂涂真厉害啊。
   我觉得这个用是精神上的实用,实际生活当中的,书是没啥用的,包括泡妞、炒股、做生意,书上写的全扯谈。真会泡妞的,本事在他自己身上,赚钱的真经,也没人会写在书上,都藏着呢。

[ 本帖最后由 小小小鲸鱼 于 2009-4-7 09:38 编辑 ]
作者: happy_99    时间: 2009-4-7 10:02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呵呵,昨天才对儿子讲了这句话。

昨天跟儿子讲从同事那里听来的故事:

同事的侄女属于全面发展的那一类,
高中毕业时被学校保送上北大,
她一同学自己考没有太大把握,
同学的家长便于她家长商量,
请她让出这一保送名额,
但会给她家相应的补偿,
这孩子的家长还怕如果同意会得不偿失,
但这孩子说:“别担心,俺肯定考得上的。”
于是,用这个保送指标换了20万人民币。

当儿子听说得了20万时,眼睛瞪得老大,
觉得这姐姐很了不起,
这样就挣了20万,
于是俺告诉他:“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9-4-7 10:06
原帖由 happy_99 于 2009-4-7 10:02 发表


呵呵,昨天才对儿子讲了这句话。

昨天跟儿子讲从同事那里听来的故事:

同事的侄女属于全面发展的那一类,
高中毕业时被学校保送上北大,
她一同学自己考没有太大把握,
同学的家长便于她家长商量 ...

你这个例子和楼上讲的书可能不同,楼上那些心高气傲的,所读之书都不是应试之书
作者: happy_99    时间: 2009-4-7 10:07
刚才建了层歪楼,
这里正过来。

个人觉得孩子读书吧,
不求过多,
博精并进。

对于一般故事情节性的书,
读一遍就过了,
也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读,
但对一些大众普通接受为经典的书籍,
只要孩子不反感,
和孩子一起读,
多读几次,
加上讨论和引用别人的看法,
让孩子建立起自己的观点。

孩子自己喜欢的书,
他会自觉地读很多次的,
我儿子昨天才对我说的,
他书架上的很多书他都至少读过两次了,
而他特别喜欢的书,
则是4、5次的概念,
而三国演义、封神榜这些,
却是已经数不出次数了,
想起想起就会去拿来看看,
也不会从头翻到尾,
翻到哪里看哪里的。
作者: bak98    时间: 2009-4-7 11:00
我也关心这个, 还没人来说啊.
'不发新贴了,继续提问:
对于儿童而言,可以采用听音频的方式代替一些阅读,比如故事,评书,音乐剧,原著朗读音频。
各位是否对此有所研究?有何利弊?听的多没有问题吧?'
作者: huhututu    时间: 2009-4-7 14:36
原帖由 bak98 于 2009-4-7 11:00 发表
我也关心这个, 还没人来说啊.
'不发新贴了,继续提问:
对于儿童而言,可以采用听音频的方式代替一些阅读,比如故事,评书,音乐剧,原著朗读音频。
各位是否对此有所研究?有何利弊?听的多没有问题吧?'



      我没研究,不过给孩子读书读了几年有点体会。

      阅读不应该仅仅指的是抱着一本书啃才叫阅读,应该说凡是从语言和文字中获得信息的过程都叫阅读,现在看了图画书,也知道从图像中获得信息同样叫阅读。因此我觉得听音频是阅读的一种形式,只不过孩子是从音节中解码获得信息,而读书本是从文字符号中解码获得信息。

     听,还是阅读的最初的方式。几个月大的孩子还不理解书本是什么的时候,就已经会用耳朵辨别父母嘴里吐出的字句了,已经知道有些话是特别好听特别好玩的表现出理解和再次要求听的意思。这种获取语言信息的过程,和阅读书本差异已经不大了。再大一点可以一起读书了,孩子眼睛看着书本,其实比眼睛更忙的是耳朵,时时刻刻竖着小耳朵呢,听到的音节和看到的画面获得联系,对孩子而言是一个非常愉快的经历。

    再说了,从前书本没有那么容易获得的时候,多少故事就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下来的,那个时候听是获得信息的最主要的方式。

   再从学习者类型来说,有听觉学习型,有视觉学习型和触觉学习型之分。对于听觉学习型者来说,听,是非常重要而有效率的学习方式。

   所以我觉得用听来代替一部分文字阅读是没什么问题的。

  对我来说哈,听音频最大的好处在于,我可以暂时的解放一下。不用读得口干舌燥,只要把录音机打开,就可以至少有一个小时的自由了。

  不好的地方应该也有吧。一个孩子可能会比较懒于自己去看书,相对于听来说,读文字会相对困难一些,孩子就不愿自己去看了。但是这只是短时间的问题,当孩子能有一定的识字量同时仍保持阅读的兴趣的话,阅读文字也是不成问题的。


  另外我觉得听得多的孩子可能会比较容易发展为听力学习型者。最近教孩子学英文,发现他对听的东西记得牢而读的就没那么容易记住。当然也可能是早期学习都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作者: 棠棠妈    时间: 2009-4-7 15:12
估计天堑老大“泡MM”,先来一段股评,让现实的女青年仰目,恨不相逢未嫁时。再来一段《管锥篇》,让文艺女青年晕得找不到北,于是跟着天堑老大林中悟道去也
佩服得紧啊。

读书有无用?读书是有用才读,还是象林语堂先生说的,要读点闲书,做点闲事?不同人不同观点,谁也难以说服谁。

就我们家的实例来说:
我喜欢读书,也算读书人家出身,小时家中比别人家多的只有书,现在也是经常买书。老公呢,毕业后基本上一年也读不了三本书,当然工作忙也是一个原因。
但是不读书的老公,靠着自己的辛勤工作,养活着我们一家几口,让我可以在家读书,恣意买书,可以不理家务;让儿子可以去学他想学的任何东西。
爱读书的我,现在却在家当米虫。因此书读多了,没啥用吧!
不过,儿子呢,目前却十分地佩服他妈,怎么妈妈什么都知道,爸爸什么都不知道。
老公有时也感叹,有人到底读了点书,把个调皮的儿子忽悠得有时跟乖宝似的。

我这一楼基本上也算歪楼,对大家没有什么建设性意见。
反正也歪了,那就继续歪一下:
和尚老大说到读红楼梦,一说红楼梦我就想到请刘姥姥时的那道茄子
什么时候我能有这样的口福,尝到如此泡制的美味的茄子,那才叫不虚此生啊!
作者: hubaichun    时间: 2009-4-7 15:13
家长多少都会有急于求成,拔苗助长的心里。我也不知不觉中这样做了。
这违背了儿童成长的自然规律。
在阅读及听力材料的选择上,也有必要静下心来。
选择一些知识性趣味性适合孩子这个年龄的,让孩子愉快成长。
自己的思想需要提高之处还有很多。
要做的具体工作还有很多。
作者: qsqsqsqs    时间: 2009-4-7 16:32
标题: 回复 #39 棠棠妈 的帖子
写得精彩,赞一个。悟道与读书,炒股与吃米,都是吾人十分羡慕的事情。
作者: lingling0921    时间: 2009-4-7 22:18
这 个 问 题 正 好 问 到 我 的 心 里 了 ,,,,,
这 二 天 ,同 事 们 都 批 评 我 ,给 儿 子 买 的 书 太 多 了 ,!!!会 给 孩 子 造 成 心 理 的 压 力 .....
我 也 困 惑 ,,,,,,书 多 了 究 竟 是 坏 事 还 是 好 事 ?
当 然 书 多 了 ,都 读 的 话 ,自 然 是 好 事 ,但 有 些 书 ,买 来 一 看 ,意思 不 大 ,或 是 和 家 里 有 些 书 内 容 相 似 ,(科 普 类 的 )就 不 再 摸 了 .
英 语 书 是 格 外 的 多 ,看 过 的 只 有 可 数 的 几 本 .
可 是 不 买 的 话 ,又 觉 得 会 错 过 一 些 非 常 好 的 书 ,不 免 有 些 可 惜 ......
有 了 好 的 书 还 是 要 精 读 ,所 谓 精 读 ,无 非 就 是 多 读 几 次 ,次 数 多 了 ,道 理 就 自 然 明 白 了 .
不 好 的 书 呢 ,,,,,我 都 送 人 了
作者: yuyan7381    时间: 2009-4-8 12:02
标题: 回复 #38 huhututu 的帖子
非常赞成您的观点。
不过,对于汉语和英文,我认为学习的重点有所不同。英语等西方语系本来就是根据读音拼写,而汉字是图形。两个不同的语系导致我们记忆方式也不同。小孩子主要靠听觉记忆,长大了以后,由于书看得多了,靠视觉记忆,尤其是中国人比较习惯视觉记忆的。如果学英语也用视觉记忆的话,那就麻烦了。想想我们的英语单词,是不是要写出来后,很快就记住了?如果给你的读音你是记不住的。这点是我在美国时体会出来的。对中国人来说,英语要强化听觉记忆;汉语由于是母语,我认为听觉和视觉都可以,没有什么不好。
作者: 梦幻妖精    时间: 2009-4-8 14:35
阅读的兴趣和个人的天赋气质有关

阅读的书籍也影响了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以后的气质兴趣

这两方面相辅相成的

初期的阅读还是要好好的管起来
作者: liu66ll    时间: 2009-4-8 15:59
书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找一些有代表性的好书,反复阅读 理解才是孩子最需要的。
作者: greenbee    时间: 2009-4-9 10:02
读书不得法,多也无用。读书得法,多多益善。我感觉问题的核心不在于读书的数量,而在于有没有找到喜欢读、值得读的书,有没有养成一个会读书的习惯。如果父母能花一点心思在读书的方法上给孩子一些引导,那可能是让孩子受益终身的事。《如何阅读一本书》我看过,确实要费一些心思。这里我推荐一本二十年前的小书《读书的艺术》,认真读来还是很有启发的。
作者: lingling0921    时间: 2009-4-9 12:12
我来说说听书.
至少听书对保护眼睛很有好处.不用看啊.
第二,听书对一心二用很有好处.不是说一心不能二用,我觉得一心二用也不妨.孩子边玩边听,二不耽误.
第三,听书增加知识,还同时增加了点口才.

我儿子爱听三十六计,来来回回听了八次.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温故而知新.
他自己告诉我:妈妈,我每次听都会有新的发现.
作者: HMB    时间: 2009-4-9 20:15
认真看。静静地想

[ 本帖最后由 HMB 于 2009-4-9 16:06 编辑 ]
作者: HMB    时间: 2009-4-9 22:45
呵呵。学习中。

[ 本帖最后由 HMB 于 2009-4-9 16:05 编辑 ]
作者: HMB    时间: 2009-4-10 11:01
太注重方法的教育。呵呵。教育孩子理念很重要。孩子不是砖,不是你以为的敲打成方的就是方的。有了好理念+好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作者: even_fox    时间: 2009-4-10 12:06
要多看的!!!!!!!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9-4-10 22:02
原帖由 小小小鲸鱼 于 2009-4-7 09:12 发表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楼上很精彩啊,本来天堑占上风,到后面天堑招架不住了,糊糊涂涂真厉害啊。
   我觉得这个用是精神上的实用,实际生活当中的,书是没啥用的,包括泡妞、炒股、做生意,书上写的全扯谈。真会泡妞的,本事在他自己身上,赚钱的真经,也没人会写在书上,都藏着呢。

几天没来,鲸鱼MM居然搞出这套"读书无用论",看来后面还附和者众.

真传一句话,谬传一本书啊

一个不能读出作者言外之意的读书人,书读再多那也确实没有用.

比如俺刚读巴老那著名的"第一保证本金安全;第二要保证本金安全;第三要确保第一第二点",俺觉得他就是在扯淡,可十年过去再读这句,就知道俺说俺自己读过书那就是扯淡

MM,"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精神上实用那叫"意淫",书呆子的干活.

书呆子到最后不会怪自己没长眼的,他们最后都怪书害了他.你不信问问

[ 本帖最后由 天堑变通途 于 2009-4-10 22:09 编辑 ]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9-4-10 23:46
原帖由 天堑变通途 于 2009-4-10 22:02 发表

几天没来,鲸鱼MM居然搞出这套"读书无用论",看来后面还附和者众.

真传一句话,谬传一本书啊

一个不能读出作者言外之意的读书人,书读再多那也确实没有用.

比如俺刚读巴老那著名的"第一要保证本金的安 ...

精神上实用,要在现实中有用还是老易那句话:悟。真正有没有用还是自己的悟。可以说书本上没有。
要说书呆子,我看你算一个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9-4-11 00:35
原帖由 小小小鲸鱼 于 2009-4-10 23:46 发表

精神上实用,要在现实中有用还是老易那句话:悟。真正有没有用还是自己的悟。可以说书本上没有。
要说书呆子,我看你算一个

MM说俺是书呆子俺就是了?

你凭什么悟,凭你短短那几十年生命体验,那就祈祷老天赐予你一切天赋吧

天下那两本书---有字书才是基础

清风不识字,天天乱翻书之辈不在此列啊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9-4-11 19:01
原帖由 棠棠妈 于 2009-4-7 15:12 发表
估计天堑老大“泡MM”,先来一段股评,让现实的女青年仰目,恨不相逢未嫁时。再来一段《管锥篇》,让文艺女青年晕得找不到北,于是跟着天堑老大林中悟道去也
佩服得紧啊。


MM的帖子看的不多,只记得在易老弟那个什么"批判性思维"的帖子看过一帖

MM一看见题目就提起如椽大笔答将起来 那书读得让俺也是相当的佩服的

邱吉尔、罗斯福、希特勒,读到这三人俺一直觉得只用邱吉尔那句“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共同的利益”就可以给他们三人定个性,MM居然读出了个子戊寅卯,满怀阶级感情给他们落了个座
俺看后那也是相当地长见识,佩服,佩服,这样的MM俺是不敢泡的,太洋了,俺土人一个,一个土人

原帖由 棠棠妈 于 2009-4-7 15:12 发表
读书有无用?读书是有用才读,还是象林语堂先生说的,要读点闲书,做点闲事?不同人不同观点,谁也难以说服谁。


MM,俺好象一直没有在本楼中用“用途”来谈这个读书问题吧,所以不存在俺说服你或你说服俺吧
至于上面和糊涂君打趣是认错了一个旧朋友,所以后面及时刹车。

原帖由 棠棠妈 于 2009-4-7 15:12 发表
就我们家的实例来说:
我喜欢读书,也算读书人家出身,小时家中比别人家多的只有书,现在也是经常买书。老公呢,毕业后基本上一年也读不了三本书,当然工作忙也是一个原因。
但是不读书的老公,靠着自己的辛勤工作,养活着我们一家几口,让我可以在家读书,恣意买书,可以不理家务;让儿子可以去学他想学的任何东西。
爱读书的我,现在却在家当米虫。因此书读多了,没啥用吧!
不过,儿子呢,目前却十分地佩服他妈,怎么妈妈什么都知道,爸爸什么都不知道。
老公有时也感叹,有人到底读了点书,把个调皮的儿子忽悠得有时跟乖宝似的。


你的生活背景俺觉得不能用语堂先生那读点闲书,做点闲事概括,倒可以用郁达夫先生的一句合适-----无边风月属闲人
说的不对,MM多指教
原帖由 棠棠妈 于 2009-4-7 15:12 发表
我这一楼基本上也算歪楼,对大家没有什么建设性意见。
反正也歪了,那就继续歪一下:
和尚老大说到读红楼梦,一说红楼梦我就想到请刘姥姥时的那道茄子
什么时候我能有这样的口福,尝到如此泡制的美味的茄子,那才叫不虚此生啊!

MM,你要歪俺可能此楼就比你更歪

你想到那茄子,俺倒想起那“老牛,老牛”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