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慧根,开窍,领悟与策略思维 [打印本页]

作者: 老易    时间: 2009-4-3 23:47
标题: 慧根,开窍,领悟与策略思维
策略思维是一种微妙的思维,有策略思维的人,
做事情比较有主见,讲策略,讲规划,讲方法,脑瓜比较灵活。
当然,这只是策略思维的初级阶段。到了高级阶段,
对于人生的看法就会比较通透,看问题辩证深刻,
判断力强,做事情有分寸,有章法,同时不容易盲从与随波逐流。
基本属于我前面提到的认知周期的第三个阶段。

这种思维的特点是没法直接教给学生,只能靠学生悟。
悟到了,学生就开窍了。开窍了,就有策略思维了。
有了策略思维,什么自主学习,元认知策略,自主规划,
学习方法,学习主动性诸如此类美好的词汇都会蜂拥而来。

随之而来的是好成绩,高效率,学生像换了一个人,脱胎换骨。

我们常说的慧根,我觉得应该就是这种策略思维之根
每个人都有慧根这种潜能,只是说,按照我的电池理论,有的人强一些,
有的人弱一些。可能那些酷爱思考的人比较强一些,所以慧根容易被激发,
被点燃。但不爱思考的人也不能排除慧根比较强的可能。

策略思维没法直接传授,但可以借助环境,体验,技术被激发,点燃。

总的来说,大部分人的策略思维都是比较弱的。需要非常高的强度才能
点燃,唤醒。但是,通常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没有这种强度的,所以
大部分人没有被点燃,也就是说没有开窍。

前面提到的那种天才儿童,早熟其实主要体现在策略思维的早熟上。
这种孩子可能到了青春期就开始有意识的运用策略思维安排自己的学习,
统筹规划,平衡关系,探索发现,知己知彼,综合分析,归纳整理,
洞察通透,举一反三。虽然天才儿童的策略思维大都还处在初级阶段,
但应付学校的功课绰绰有余了。

策略思维由于非常微妙,是难以言传的,也就是说难以直接教授,
只能说通过大量的有利于激发策略思维的练习,情境,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种
体验式的学习,期待能够让孩子早早醒来,早早悟道,早早开窍。醒,悟,开窍,
这些词期待的都是这种策略思维的到来。

西方教育比较注重设置激发慧根的环境,提供较多体验的机会,
同时有一套相应的激发技术,像批判式思考就是这种技术的一种,
用这套东西,可以帮助一些慧根能量弱的人点燃慧根,早日开窍。
我不知道宗教起的作用如何,不过据说犹太人的《塔木德》经对于
孩子形成策略思维是很有帮助的。

我国教育激发慧根的环境较差。同时缺乏相应的技术,
而且孩子们生活在学校真空里,与现实社会接触少,生命体验少
这种单调的环境是难以激发策略思维的。所以,我国孩子除了少部分
慧根极强的能够开窍,大部分孩子开窍都比较晚。有人甚至大学毕业还不能开窍。

社会是一个非常好的激发慧根的环境。尤其是复杂的中国社会,
可以提供非常好的实战环境帮助激发慧根,因此,很多在学校懵懂,混沌
的人,到了社会上没几年就开窍了。

此外,策略思维本身也在不断发展中。一般通过实践不断扩展策略思维的广度
和强度,没有实践,没有真实的体验,空有策略思维是不够的。
结合实践与体验,策略思维会越来越强大。

有些人,策略思维早熟,所以在学校里如鱼得水。学习实践本身让他的学习策略
得以完善。所以取得骄人的成绩。可是到了社会上,由于缺乏实践与体验,策略思维的
发展水平受到了限制,或者止步不前。而与此同时,那些策略思维晚熟的人,
由于丰富的实践与体验反而后来居上。

因此,一些在学校里成绩很好的人会在社会生活中掉队,
而一些学习很差的人反而可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无他,慧根被激发的时间不同而已。

明白了这个原理,我想我们教育的目标应该更明确了。
我们努力的方向也更加明确了。
让我们一起努力。





.

[ 本帖最后由 老易 于 2009-4-4 10:46 编辑 ]
作者: 听语漫步    时间: 2009-4-4 09:17
需要知识,能力,经验,
积累,沉淀,升华
一系列的过程
才能达到这个境界的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9-4-4 09:56
易老弟在讲"知道分子"和"知识分子"不同
作者: hubaichun    时间: 2009-4-4 11:09
反映现象,总结道理。
最好再给出10条容易实施的方法,让孩子早开窍,长久开窍。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楼主最擅长的是教育技术问题。
而解决问题是技术,正是大多数人的弱项。

[ 本帖最后由 hubaichun 于 2009-4-4 03:18 编辑 ]
作者: hubaichun    时间: 2009-4-4 11:54
谢谢楼主,总提要求,一味索取,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犹豫中想删贴,晚了一步。

再次感谢!
作者: 老易    时间: 2009-4-4 14:33
原帖由 hubaichun 于 2009-4-4 11:09 发表
反映现象,总结道理。
最好再给出10条容易实施的方法,让孩子早开窍,长久开窍。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楼主最擅长的是教育技术问题。
而解决问题是技术,正是大多数人的弱项。


策略思维能力是一种高级思维能力,习得的方法不是靠灌输,一,二,三。。。。。
需要体验,诱导,激发等等方式。。。

想法---行为----不断行动-----习惯------能力------成功----------
是这样一种轨迹。

而一些悟性很高的人,可能会跨越中间几个阶段,
直接从想法---行动----能力-----
作者: even_fox    时间: 2009-4-9 11:45
具体应该如何做呢?
作者: ll2000    时间: 2009-4-9 11:54
好期待有具体的步骤,让我们这些家长好好学习学习。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9-4-10 11:29
被广告吸引而来
我的理解,楼主讲的实际上是思维方法,包括脑图、韦恩图、流程图、分类表等,这些都可以形成策略思维。。。。只是让孩子主动运用,还是要历练,等吧。。。。
作者: 神武鹰扬    时间: 2009-4-10 11:38
而且孩子们生活在学校真空里,与现实社会接触少,生命体验少,
这种单调的环境是难以激发策略思维的。
作者: 老易    时间: 2009-4-10 12:12
原帖由 小小小鲸鱼 于 2009-4-10 11:29 发表
被广告吸引而来
我的理解,楼主讲的实际上是思维方法,包括脑图、韦恩图、流程图、分类表等,这些都可以形成策略思维。。。。只是让孩子主动运用,还是要历练,等吧。。。。


不是这个意思。
本文说的是策略思维,但应该跳出策略思维来看,
我其实最想说的是“开窍”
策略思维只是用来说开窍的一个例子。
“开窍”的形成机理,怎样才能尽早“开窍”是最值得思考的。
作者: xujeney    时间: 2009-4-10 12:23
看了广告找到这里来了,策略思维是不是包括我们平时常念叨的:轻重缓急、统筹规划,还有待人接物等的处世哲学?

从孩子练琴中得出,一时的天才是很少见的,领悟开窍,需要经验的积累,时间和实践、环境是最好的法宝。

[ 本帖最后由 xujeney 于 2009-4-10 12:26 编辑 ]
作者: 老易    时间: 2009-4-10 12:37
原帖由 xujeney 于 2009-4-10 12:23 发表
看了广告找到这里来了,策略思维是不是包括我们平时常念叨的:轻重缓急、统筹规划,还有待人接物等的处世哲学?

从孩子练琴中得出,一时的天才是很少见的,领悟开窍,需要经验的积累,时间和实践、环境是最好 ...


差不多是这个意思。
同义词还包括:
远见,睿智,智慧,谋略,眼光,通达,成熟,老练,老到,
机智,境界,客观,通透,不惑,理性,理智,等等等等。。。。。。

策略思维只是一个概括性的说法。
作者: lingling0921    时间: 2009-4-10 13:23

开窍就好象积累到了一定程度,突然脑子里一道闪光,明白了,,,,,
我的经验告诉我,(我说的都是超通俗,呵,,,,不象老易讲的那么专业)
就是再简单的,也不要直接告诉孩子,这样让他失去了开窍的机会!有了很多小小的开窍,才会有大大的开窍.呵,,,,,,

比如在家打牌,我只告诉他了,从小到大的顺序,就开始玩了.开始的时候,他也是胡出,慢慢地自己就悟出了许多道理,知道把大牌藏起来,慢慢知道不能让对方看到自己的牌,,,,,

有些家长(如儿子的外婆,)凡事喜欢直接告诉他,看似孩子明白了,但是孩子少了一次锻练的机会,,,,,


这种明白和领悟也许表面看上去差不多,可能领悟需要的时间会更长,但是实质是大不一样的......

[ 本帖最后由 lingling0921 于 2009-4-10 15:59 编辑 ]
作者: lingling0921    时间: 2009-4-10 13:34
还有一段时间,儿子到院里同学家去玩,总是绕远路(第一次大概是什么原因,我带他这样去的),后来我发现他总是这样走,我没有提醒他,没过多久,他突然自己发现了,原来还有近路,呵,,,,我想告诉大家的就是不要让孩子失去自己领悟的机会.

我自己在整个大学前,就是根本不会学习,学习成绩初中,还不错,到了高中一直就是中游,到了大学,天天玩,到了考试前,没办法,突击学习一周,自学能力猛提高了.这才发现自己原来根本不会读书.不会思考就不会读书.整个大学前只知道做几道题,以为自己会了.其实只是会做了那几题,知识不会灵活应用,不会融汇贯通,学会的勉强称之为知识.....

[ 本帖最后由 lingling0921 于 2009-4-10 13:37 编辑 ]
作者: alapan    时间: 2009-4-10 13:47
做事情比较有主见,讲策略,讲规划,讲方法,脑瓜比较灵活。

对于人生的看法就会比较通透,看问题辩证深刻,
判断力强,做事情有分寸,有章法,同时不容易盲从与随波逐流

老易,在中国的教育大环境下能达到这么高境界的孩子应该会很少吧,
中国的灌输式教育没有为此提供相应的环境不说,
出现苗头扼杀起来也很容易。


我孩子上了三年的幼儿园,对学校的教育环境也有了点体悟,
老师在孩子心目中威信高,
老师说的话份量重,
这种现实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如何平衡?我最近总在考虑这个问题。
作者: 颜妈妈    时间: 2009-4-10 13:54
差不多是这个意思。
同义词还包括:
远见,睿智,智慧,谋略,眼光,通达,成熟,老练,老到,
机智,境界,客观,通透,不惑,理性,理智,等等等等。。。。。。

策略思维只是一个概括性的说法。 [/quote]

楼主的理论越来越专业了,偶一遍看过都没啥感觉,看见了这一通注释,才有了那么一点直观的感觉。我想,要达到以上境界,需要生活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吧,我们能做的是不要让孩子生活在真空中,为读书而读书,而要让孩子体验真正的生活,把她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小到家庭决策,大到社会现象,让她参与讨论,锻炼她的思考能力。
作者: fionking    时间: 2009-4-10 13:59
我就是属于那种在业务上比较“悟”、可是社会生活中不太“悟”的人
作者: 老易    时间: 2009-4-10 14:34
大家的回复越来越精彩了。
作者: yuyan7381    时间: 2009-4-10 15:41
标题: 回复 #19 老易 的帖子
非常理解。我在以前的一个帖子中说了,我就是在大三的时候突然开窍了。后来学习那个不用说呀。。。。。呵呵,偷着乐吧。再也没人能赶上我了。开窍的那一个,就是切身体验了一个窗户纸破了。我现在也带学生,带研究生博士生,我的方法就是给一个题目,自己去领悟吧。我就一句话,要想走的远,走的轻松,必须自己去领悟。可是我发现,能领悟的学生目前还没有。这些学校可都是名校的学生。我只能感慨。其实是有方法的。我就是在人的辅导下领悟的。有趣的是教我方法的人没有我走的快。那个人告诉我,我本来就有一种思维,他没有,他是靠后天去训练,而我本来有,只是以前没有利用,不知道怎么用。所以这方面需要老易好好研究一下。
作者: yuyan7381    时间: 2009-4-10 15:42
我坚决用户老易的观点。老易写出的这些东西确实是认真思考后的结果。我自己的成长经历就是老易这些理论的有力的验证。只是我没有老易爱思考,也没有老易有文采,写不出来。只说一句话,与我心有戚戚焉!!!简单说一句,我在大学三年级前,学习在班级也是不错的,但要努力学习的。在大学三年级的一天,我突然有种窗户纸破了的感觉,可以说是顿悟。从那以后,我基本不怎么用学,成绩是遥遥领先。。。。25岁拿到博士学位,然后也去了美国,然后回来。。。。。现在工作相当轻松。很多人问我你顿悟了什么?我说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我改变的是思考问题的方法。期待老易更多。
作者: yuyan7381    时间: 2009-4-10 15:47
其实很多人有这个天生的资质,(不如不谦虚地说我),可我不知道,也没人告诉我,就是好好努力学习。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把这个潜能挖掘出来,一旦悟了,能量太大了。我儿子现在六岁,我就经常在琢磨,儿子什么时候能顿悟呢,我是在20岁的时候,如果孩子在12岁,或者18岁前,那该多好呀,那什么大学考不上?那学习还用得着起早贪黑吗?
作者: yuyan7381    时间: 2009-4-10 15:51
关于领悟的技巧,我只有我自己的体会,一个个例。我在我学生身上实践,基本不成功。但我知道一个必须的前提是,让孩子自己去琢磨,而不是教孩子什么。无为教育。如果教育的痕迹太重,孩子永远没有机会去领悟。所以我们家孩子会的,都是他自己想出来的。这样的教育我不知道是否正确,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起步阶段,孩子一定很慢,比很多灌输教育的孩子要慢,但我还是如此,执迷不悔,我相信,只有这样才是持续性学习好。家长要有耐心,耐心地等待,当然不是消极,而是智慧地等待。
作者: lingling0921    时间: 2009-4-10 16:37
想法---行为----不断行动-----习惯------能力------成功----------

想对这个给老易提个问题.
我本身也很赞同,有了想法,有了思想,才会有行动...
可是儿子有了想法,却不见行动,为何?
比如,他也知道要好好学习,问他,他也明白些道理,知道学习不好,将来没出息
为什么没有行动呢?
我分析可能:
1,这不是真正的想法,
2,他太懒,觉得学习累,
3,畏难情绪,学习不如玩,,,,,

老易,你能帮我分析一下吗?
作者: 老易    时间: 2009-4-10 16:42
原帖由 lingling0921 于 2009-4-10 16:37 发表
1,这不是真正的想法,
2,他太懒,觉得学习累,
3,畏难情绪,学习不如玩,,,,,


这三点都有可能。
想法到行动是很难的一个跨越,
很多成人不也都停留在只有想法无行动上吗?

想法到行动,涉及到学习动机的激发,
这是一个新话题。我下步会谈到。
作者: 一叶小舟    时间: 2009-4-10 16:44
说到开窍,我想到的是语文学习.

我们的孩子在学习语文时非常地被动, 口号就是"要多多培养孩子的语感".
问题是这语感怎么培养, 我们大多数的老师并没有什么积极的方法,全凭跟感觉走, 靠孩子的悟性,非常非常地被动
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呢?

在跟孩子聊语文课的内容时不难发现,在他们的语文课堂上, 老师一般只是带着他们学生字,组词,朗读, 分析文章结构等等.
一直在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没有语法教学呢?
答案是没有,至少在三年级是没有的, 不知道到了高年级会不会有呢
说到语法,很多人立刻觉得头大, 因为语法难啊,又烦琐,而且很多人可能觉得语法无用,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语文内容无限,但是句法形式是有限的,
主谓宾,最基本的语法知识,弄懂这些就能解决不少问题, 对语感的形成大有帮助啊.

被动是能变为主动的
作者: lingling0921    时间: 2009-4-10 22:03
我 反 对 ,
我 是 比 较 反 感 语 法 教 学 的 ,语 法 教 学 害 人 不 浅 .
真 正 的 语 感 是 不 需 要 这 些 所 谓 的 语 法 的 .
有 学 语 法 的 时 间 ,不 如 让 孩 子 多 读 些 书 .多 背 些 书 .
有 时 想 想 ,这 个 语 文 ,真 不 应 该 放 在 课 堂 上 学 习 .
什 么 分 段 ,什 么 中 心 思 想 ,什 么 有 哪 些 意 义 啊 ,,,,,,,
作者: woodhead    时间: 2009-4-13 11:13
老易的这个贴,又重读了一遍。。确实是很有见地的一篇。回复也是越来越精彩。
但是有点像禅说的悟,很难领略的一种境界,更不要说给孩子引导了。

这几天我在想,我们的早教(或者说某些早教),会不会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孩子自己的体验,阻塞了孩子的慧根之“窍”?
10年后,15年后,我们的孩子的未来会怎样?如果还有这个论坛,找到当年的这些帖子,我们会有什么感悟?
作者: woodhead    时间: 2009-4-13 11:22
原帖由 yuyan7381 于 2009-4-10 15:51 发表
关于领悟的技巧,我只有我自己的体会,一个个例。我在我学生身上实践,基本不成功。但我知道一个必须的前提是,让孩子自己去琢磨,而不是教孩子什么。无为教育。如果教育的痕迹太重,孩子永远没有机会去领悟。所 ...


yuyan  的观点很独到,很精彩,有些话甚至值得我们警醒。。希望多讲讲,给大伙传经送宝啊。
作者: bak98    时间: 2009-4-13 13:32
我有个担心,现在社会上这个培训哪个培训,什么培训都有,那孩子参加了这些培训,以后会不会只知道跟老师或妈妈走 .而没有了自己的想法呢.  还有靠他自己捂,我们怎么引导他去自己捂呢? 这个度怎么把握? 如轮滑学习,小孩自己多学几次也可以学会,还有没有必要去参加培训呢?很多东西大人都不懂,没办法引导他去捂啊.

[ 本帖最后由 bak98 于 2009-4-13 13:35 编辑 ]
作者: xujeney    时间: 2009-4-13 13:49
看来我们平时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多放手,不能包办,否则就剥夺顿悟的机会。多让孩子接收各类事物信息,多参与各类活动,触类旁通,也应该助于孩子的顿悟。
作者: 丹芮妈    时间: 2009-4-14 14:35
难就难在如何把握哪些东西是要提前输入给孩子的,那些事可以慢慢等到孩子顿悟的。或者说这基本上时无能为力的事情,就和赌博一样碰运气的。不知有多大的概率?
作者: 学而妈妈    时间: 2009-6-18 01:37
原帖由 woodhead 于 2009-4-13 03:13 发表
这几天我在想,我们的早教(或者说某些早教),会不会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孩子自己的体验,阻塞了孩子的慧根之“窍”?
10年后,15年后,我们的孩子的未来会怎样?如果还有这个论坛,找到当年的这些帖子,我们会有什么感悟?


这也是我的想法。让孩子摸索不是坏事,或许他们知道父母给不了他们什么帮助,只能依靠自己时,能激发出最大潜能。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