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英文读经-<仲夏夜之梦>,请读完的或者正在读的进来.. [打印本页]

作者: nieluoj1220    时间: 2009-3-31 13:47
标题: 英文读经-<仲夏夜之梦>,请读完的或者正在读的进来..
这个论坛有孩子在读<仲夏夜之梦>的吗?
有没有哪个孩子已经完成了这本书的背诵的拉?
可以进来说说如果进行这本书的英文读经吗?
我儿子7岁3个月,想开始,希望得到论坛里面各位大侠的帮助和指导.
请斑竹和果行进来谈谈.
作者: lizehui_lzh    时间: 2009-3-31 14:14
请看这个网.http://www.dujing.org/ClCms/Article/ShowInfo.asp?InfoID=1014
作者: lizehui_lzh    时间: 2009-3-31 14:27
过去还看过一篇文章.
现在再找这文章,就太难了.
大意说一下.
有个大陆高考完的孩子,无事做,他的妈妈让他读仲梦100遍.这孩子就按此方法读了.之后,再看过去看学的英语及要新的英语,觉得太简单了.太容易了.他不明白为何过去认为难于上青天的外语,现在怎么开了窍了等等,这文章写的很好的.我现在只好说下这文章中心思想了.不好意思.
我带着孩子(已上一年级了吧)去交大英语老师家(我孩子与她孩子是幼儿园的同学)去玩时,我提到让孩子学习仲梦.她说:她打算让她的孩子学习十四行诗.并读着这些诗,对我说:这是多么好的诗啊,可惜我一句也不懂的.我只想说:懂英经的人,会让孩子学习这些最好的文章.因为她们懂得为何好.而我认为读最好的,是走最快的捷径.最难的会了,其他的都是简单的了,没有不会的道理.化费同样的时间,不读最好的.可能没有机会接触到最好的了.

[ 本帖最后由 lizehui_lzh 于 2009-3-31 14:29 编辑 ]
作者: nieluoj1220    时间: 2009-3-31 14:39
原帖由 lizehui_lzh 于 2009-3-31 14:14 发表
请看这个网.http://www.dujing.org/ClCms/Article/ShowInfo.asp?InfoID=1014

您的意思是不要选<仲夏夜之梦>做为英文读经的第一本是吗?应该选十四行诗吗?
作者: nieluoj1220    时间: 2009-3-31 14:41
原帖由 lizehui_lzh 于 2009-3-31 14:27 发表
过去还看过一篇文章.
现在再找这文章,就太难了.
大意说一下.
有个大陆高考完的孩子,无事做,他的妈妈让他读仲梦100遍.这孩子就按此方法读了.之后,再看过去看学的英语及要新的英语,觉得太简单了. ...

谢谢您说的这些,多我帮助很大,更有信心开始英文读经了.
作者: lizehui_lzh    时间: 2009-3-31 14:42
我听过一次吕丽委英经老师在香堂孔子学校的讲话.我知道了吕老师是小学10多年的英语老师.她听了王教授的演讲(或是光盘),只5分钟,就不听了.因为她明白了,这是她一直在找的教育方法,她终于找到了.之后,她用读经的方法在她哥的孩子身上做试验.这孩子聪明的不得了了.
她有了身孕后,决定辞职,为了孩子的教育.
孟母堂的孩子在学习着英经的.有个期间吕老师必须离开学堂一段时间.让别的老师管理英经班.回来后,这老师明白了:教育就是简单.跟CD读就行的.
我所说的内容,在这个网里有许多的资高大师,都会说反对的意见.如有反对的话,那就是我的理解有偏差,不代表吕老师的思想.我希望楼主能与吕老师联系的话,能更听的真切明白.
但,我想,吕老师也会说:她的做法也没有超出王教授的宣导的.超不出去的吧.
作者: nieluoj1220    时间: 2009-3-31 15:06
我还这里问  担心孩子就算背下来了,只是作为一个个的字符来记忆,并不能理解,不知道最后能明白多少,不知道我的意思表达清楚没?
我儿子有一点英语基础,大约小学3年级学完的那种水平.
作者: nieluoj1220    时间: 2009-3-31 15:08
毕竟要听背下一本这样的书要花好多好多时间啊,担心花了这么多时间没什么效果啊。
作者: lizehui_lzh    时间: 2009-3-31 16:04
交大英语老师认为十四行诗,是最好的孩子教材.我想说的是她也认可的是莎士比亚的作品<十四行诗>是最好的.但,她不认可仲梦.认为太难了.
我还是认为最难的就是最好的.
刚才给你介绍的网址里,有大量的英经学习的介绍的.希望仔细看看,就能回答你的问题了.我这方面不专业,我只是带领孩子读了仲梦第一幕的一位家长.而这已很受益了.

[ 本帖最后由 lizehui_lzh 于 2009-3-31 16:06 编辑 ]
作者: poposing2009    时间: 2009-3-31 16:45
请问哪里有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文本和mp3的下载?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09-3-31 19:04
呵呵,果行被点到名了

我们说赞美某事,你要了解它;批判某事,你也要了解它。啥事都不能想当然,是不?

英文读经实行好些年了,有没有用?那些实践者最有发言权。说有用的,请说出有用在何处?哪些方面说明孩子英文有长进?长进哪些方面?语言不外乎就是听、说、读、写。是听力长进了?还是说、还是写、还是阅读?怎么衡量?是100个孩子学,100个都进步了?还是100个学就一、两个进步?单词量长进多少?能阅读哪类英文读物?呵呵,量化才有说服力吧。凭某个老师的特例说明不了问题,而且,特例的实际操作怎样的?真像网络说的那样?我具体考察过,那些具体成功案例只听说一个,而且不是按王教授的方式操作的,水分还是有的

再说了,如果英文读经真的那么神,现在的读经学堂就不用加什么基础英语了。为什么现在开始加呢?英文读经是读经理念的软肋?

我还是支持英文读经的,因为有人及时辅导,而且有大量的基础英语学习。单凭CD机跟读就能学好英语的,我至今没看见过,也许我孤陋寡闻吧。现在学堂那么多孩子英文读经好几年了,怎么没听说哪怕一个成功例子的分享?我们很期待哟。。。
作者: lizehui_lzh    时间: 2009-3-31 19:46
据我知道的读经学堂是读着英经的。先读中经,再读英经。也有的孩子读着英经的。有的学堂在读着基础英语的话,这是各处的做法不同。
作者: nieluoj1220    时间: 2009-3-31 20:44
原帖由 果行育德 于 2009-3-31 19:04 发表
呵呵,果行被点到名了

我们说赞美某事,你要了解它;批判某事,你也要了解它。啥事都不能想当然,是不?

英文读经实行好些年了,有没有用?那些实践者最有发言权。说有用的,请说出有用在何处?哪 ...

果行说的真好,lizehui_lzh给的那个网站的连接的关于英文读经的文章我在发这个帖子之前就已经看过了,但是真的是有个感觉,那些文章没有说服力啊,如果有说服力我就不会来发这个帖子了,真的是觉得只靠这个读英经就能学好英语有点不可思义,中文读经不一样,毕竟是母语.
但是我没有果行分析的那么好,提出要有量化的数据还说明效果.
希望论坛里面其他的孩子读英经的家长都进来说说效果,谢谢各位!
作者: lizehui_lzh    时间: 2009-3-31 20:57
标题: 香堂孔子老师必读资料的贴子里找来的资料 王财贵教授发言
不可太早学外文?

  据知,台湾某些学者之所以强调孩子不可以太早学外文,大概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出于对儿童「学习能力」的考虑,他们或者以为学语文要用到「理解类化」的能力(尤其是文法教学),所以等到十三岁以上才学会更好;或者以为儿童时间有限,既要学中文,又要学西文,恐怕照顾不及。其实,这是因为他们对儿童的语文能力信心不足所致,他们是用成人学语文的感受去低估了儿童的能力。他们自己学得很辛苦,也误以为儿童会学得很辛苦。这是违反人类共同经验的象牙塔里的「学理」,其可信度是值得怀疑的,但大部份的人却都坚信不移。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是:他们担忧如果台湾的孩子太早学英文,恐怕会造成「文化认同的危机」或让台湾小孩变成「洋腔洋调」。殊不知,国人所以会有文化认同或语言运作的问题,主因应是来自于对本族语文的陌生,而不是由于外来的强势。原则上说,外语外文应是愈多愈强愈好,愈能对本族产生激发作用,愈能造就国际化人才,提升国家的「竞争力」。故只应担心外语外文太弱,为什么会害怕太强?凡惧外者,都是内弱之故。政府部门及学者们不设法增进本族语文教育的力道和深度,反而回头去阻止儿童及早学英文,真是颠倒因果,蒙目掩耳,锯箭自安之断见了。国人若轻信其说者,将错失良机,而后悔莫及。
  
除了时机之把握外,尚须有其它两项教育的基本原理相配合:

教育内容选择之辩
  第二、教育的内容要慎选。有关教育的内容,一百年来,西方有所谓的「儿童中心本位」与「社会中心本位」之争。两派学者思考着:到底是要遵从实用主义,只教儿童现在生活要用的,让他从简单日常开始,教材随年龄而俱进?还是要遵从理想主义,一下就教儿童学习历史文化的精华,以备将来之用?在美国,从二十世纪初,「儿童中心本位」取得了胜场,影响所及,成为世界教育的主流。在中国,自从五四以后,也无条件地接受了「儿童中心本位」的观念,直到今日。其实,要遵从那一个「中心」,不应是单纯的「是与非」的问题,乃是一个「终始本末」的问题。头脑太简单的人,容易「以偏概全」,心量太偏狭的人,容易「定于一尊」,则耽误学子,莫此为甚。如果以之作为一个国家的教育政策,则所耽误者,人不止亿万,时不止百年,将造成永世难以弥补的遗憾。然而吾人当何去何从呢?所谓「道不远人」,教育问题并不复杂,只要立基于「人性」,只要真正理解「儿童」,就可以跳开学派之执着,从全面的人性观点出发,观照儿童的学习心理,则能发现此二理论皆本于人性,皆是儿童心性之特质,此二类课程皆是儿童之所须与所能,其间并无矛盾,只是其中有个「轻重本末」。若能「知所先后」,则各正其位,原是可以相取为用的。
  即,这里必须有一种「洞见全体」的智慧。见到:人类本来就应有其生活之所需的知识技能之学习,又应有其雅化深化的人文智能之学习。而两面各有其特殊的性质,理应以不同的方法来处理。在数理科技方面,是较为单纯的知识型的训练,这一方面应完全服从儿童「理解能力」的发展。因为人类理解能力的发展只有一套,即,「学习能力随年龄而递增」,所以教材的编法,只有一条路,即是「由浅到深」,这是可以澈底「儿童中心本位」的。但在语文方面,乃至性情、品格、美感、智慧等,即所谓「人文」一面的教学,则须配合人类在这方面的学习能力之发展状态。若学者稍平其心来观察,则很容易发现这方面的发展反而是走一「学习能力随年龄而递减」的曲线,亦即年龄愈小,学习能力愈强,年龄愈长,学习能力反而减弱。一切近代以来的人文教育,所以失败的原因,即在教育主流理论,不能了解学习能力的两个曲线图,而以科技吞没人文所致。语文的学习,正好牵涉到这两层教材的安排,所以语文教学最应解决这个疑难。我认为:首先,我们应把儿童当作儿童,知道他要过其儿童的生活,所以在实用上,他要学「简单」的语文,但儿童『又是』会长大的生命,最好他要能善用其语文学习关键期,及早具足一生所要的高度的语文根基。在当前的时代里,语文的学习,又有母语外语之分。选择语文教材内容所要照顾的层面更为复杂。详述如下:
  
以高度的文涵盖低度的语

  首先,从母语的教学方面说,一方面要供应儿童日常生活之所需,即要给他「日常用语」和「浅白阅读」,这是需要「儿童中心本位」的。但儿童的「实用性」的「日常」的「口语」,既然已是在他日常生活中自然习得;而浅白文章的阅读,只要教会认识几百个字即可开始,而一开始了,即可自我学习。何必排课程让老师在学校中那么用力教?何必学生用那么多时间学?此不是浪费生命么?而另一方面,儿童正是语文学习的最好时机,学什么像什么,此时正是采用「社会中心本位」,给他「民族文化的精华」的最好时机,让他从最高度的语文学起,他起脚既高,将来不但能操作高度语文,其所有低度语文(凡是接近日常生活口语的白话语文,我称为「低度语文」)的运用,就不需费心了。语文的学习本来就不同于科学,它有实用与雅化两面性,这不是单一的「儿童中心本位」思想可以应付得来的。──或者,也可以说,既然儿童这时正好可以学得「社会中心本位」的内容,以利为其一生做准备,这时,给他「民族文化精华」之教材,才正是合乎「儿童中心本位」的全盘设计。
  至于外语外文的教学,因「口语」必需在「环境」中学习,才易有成效,而「外语」不可能在「环境」中学得。所以「学习外来之口语」,是一个自相矛盾的观念,直接违反于人类学语言的法则。换句话说:所谓「外语」的学习,是不合理的。至少我们可以说:一个外国人,居然想用人家本国人学「母语」的方式来学「外语」,这是一件很奇怪的逻辑,也可以说是一件很不切实际的办法。但,近年来的外语教学,不明此理,却尽量模仿外语「会话」环境来教外语,号称「情境教学法」。结果,因为情境是特别设计出来的(如老师把教室假装是餐厅,而令学生假装是服务生和客人,让他们两相对话),则平常既不在外语环境中,日常并不应用,故所学一时并无所用,于是整个外语教育就费力多而收功少了。其实,「外语」是不必那么费心学的,如在那环境中,不学习会;如不在那环境中,学了也几乎等于白学。因为在学习的当时并用不上,或许一辈子也用不上,而等到数年或数十年要用时,以前所学早已忘却,必须重学。这就是百年来中国人英语教学的窘况。如今,台湾及大陆有所谓的「全美语学习」的全天候学校,苦苦假造「环境」,不只是让父母浪费财力,简直是让儿童浪费生命。
  
中外文经典是最佳语文教材

  如果外语学习是必须的,理应「审时度势」,与其学「语」,不如直接学其「文」。转让儿童从「文字学习」上用心,以「多读外文」代替「学讲外语」。如果执意要学「口语会话」,亦宜以「会话文句」来代替。即,以文字记录其语句,直接以文字读语言。这样学,虽似不便于应用,却便于记忆,记忆既多,发音也在其中,语法也在其中,人类心灵在默默中自然有整理统合的能力,到该情境出现时,自然发用出来。任何一种语文的「口语」,一般最常用的句子,只不过数百句,会了那数百句,就可以应付「生活口语」。所以如果要学「口语」,则整理出约一千句,即可涵盖而有余。只要一天背两句,一年半之内,把这一千句背熟,即可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不仅能「会话」,也具备阅读该民族「白话文」的基本能力了。
  进一步说,如要学「文」,则不如直接学高度的「文」,即「经典之文」。因为高度的会了,低度的文自然容易会。低度的文会了,口语之文就会;口语之文会了,一般的会话技术就会了。或许一时讲话不是很流畅,但一般人看「外国人」,并不因为他「口语」讲得流畅而尊重他,乃是因他有学问而尊重他。所以,不学外语便罢,要学外语,自其「经典」入手,是最为合乎自然,最合乎经济法则的。
  至于如何从经典入手?首先,不论其是本国还是外来,只把「经典」当一般的「语文」看,而采用普通「语文教学」的方法来教学即可,也就是「从大量接触并熟悉中习得」。我们看到美国孩子从小大量接触英语,即自然会英语;大量接触英文,英文就学得比其它民族快。同理,中国孩子之学中语中文也一样。进一步说,美国婴儿在中国长大,就习于中文,中国孩子在美国长大,就习于英文。所以,如果把「经典」当作一种「新的」语文,也给予机会大量接触和深刻的熟悉,则也可以产生「学什么像什么」的效应。也就是从经典之接触中自然习得高度的语文能力。而也因大量的接触精深的文化素材,熏陶了文化的心灵。───对自我民族的语文和文化如此学习,对外族的语文和文化亦如此学习。别无他法。如用其它教材,总是浪费时间生命而己。
  
熟诵经典是语文教学简要门径

  第三、教育的方法要适切。不论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应该按照人类学习的自然规律而施行,才是合乎人道的方法。吾人只要仔细观察人类如何习得语文的,便不难发现,学习语文只有两个规律:其一是关于人类智能发展的规律,语文的习得能力是愈早愈强(上文己讲明)。其二是人类语文习得的规律,语文的各项能力,包括语音语法和语词,都是从大量反复熟悉中自然领悟获得的。从来没有一个父母教他的孩子讲话,而孩子日以继夜的在母语的环境中,大量而反复的听着那些日常用语,到三岁己习得一生讲话的基本能力,包括语音、语法,终身不必再学;至于语词语意,也已够当时之用,而随着年纪经验之成长而自然增广。
  另外,人类识字的本领亦发生于很早的时候,原则上,是婴儿张开眼睛,即可教识字了。而依前文所论,能识字即能阅读贴近口语的文章(会话及任何白话文),所以,事实上,所谓「白话文」是给孩子自己读,不必父母老师特别教的。有的人会以为虽是白话文也须讲说讨论,对文义才能有更深的了解,现行的幼儿园及小学语文教学,总是把已经浅显得接近「白痴」的文章,一再讲说,号称「深究」,其实那些文章并没有任何「深度」值得「探究」,因为「浅水洼里永远捞不到大鱼」。如耗费时间去深究,是错用了孩子的能力而浪费了。人类对语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之增进,最重要的管道是自己「博览群书」以及「人生经验的累积」,而不是听人讲解。如果要讲解,也须学生自己先有相当学问基础以后,又听高人讲说,才真有所获益。因此,废止一切小学幼儿园的白话文教学,方能使语文教学回归正途。美国人(亦可泛指西方国家)如要提升其国民母语母文的能力,唯一的方法,就是不要一直在「会话」和浅近的「白话文」中讲解讨论了。中国人如果要提升中文的程度,也只有一个方法,就是赶快减少「讲解式」的教学,老师尽量少讲书,学生尽量少听课。把时间精力放在「经典」的熟习和白话文阅读上。
  「经典」的学习,是达成高度语文造诣最简捷的方式,也是深入文化智能唯一的路径。而经典的学习方法也只有一个,即是依照所有语文学习的规律,不必讲解与考察,只要反复而熟练。反复而熟练,简单的说,就是「背诵」,背诵的意思是「反复诵读以至于能熟背」。取「经典」而「背诵」,也就是吾人所谓的「读经」。起初,经典文句虽然因陌生而似若艰深,但反复的遍数既多,熟习的数量既大,就如同婴儿学语一样,自然日有领悟,渐入佳境。「经典」,是语文之结晶,文化之精华,智慧之渊薮。「读经」是所有人类学习语文的不二法门,也是人类悟入智慧的方便之道。唯有有了语文造诣的高度,才可能有智慧悟入的深度。各民族对其本族高度语文的学习,应走此一条路,对其本族高度文化的继承,也应走此一条路;对外族高度语文的学习,必须走此一条路,对外族深度文化的吸收,更必须走此一条路。
  
重铸人类文明,共享永世和平

  所谓「东海有圣人出,其心同也,其理同也;西海有圣人出,其心同也,其理同也;千古之上有圣人出,其心同也,其理同也;千古之下有圣人出,其心同也,其理同也。」人类理性总是同一个理性,人类智慧总是同一智慧,唯在长远历史中,随着各民族之机缘而有不同的开发。这些本源一致而方向不同的开发,形成了各民族流传不替的「经典」。所以「经典」之价值是同等的,皆是天理之所锺,圣人之所制,人心之所同。而人类理性自会不断追求完善,人类智慧势必伺机新启光明,经典既是智慧之征,民族之魂,经典自有动人之力,经典自有教化之能。只要致力于自我民族及其它民族经典的习熟,人类必能向上一机,必能相互了解。亦唯有致力于经典,乃能打通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乃至人与天地之间,相知相亲讲信修睦感通往来的管道。
  孟子认为人事若欲有成,须有「天时、地利、人和」三条件的配合。当今国际以经济带动文化,此天时也;世界交通方便,几无界限,此地利也;现在就看如何把握教学原理,以提供「人和」了。我诚心祝祷人类不要再以错误的教育理论浪费生命,要猛然反省,彻底改革语文教育观念,让各民族顺利地复兴其文化之传统,并让东西文化方便地得以互相学习,互相了解,互相融会。要重铸人类文明,共享永世和平,典籍俱在,仪则不远,当前,正是一个重要契机,切莫错过了!
作者: lizehui_lzh    时间: 2009-3-31 21:07
标题: 百问千答的有关回答
问:每日收听大家说英语,是否与英语读经冲突?

答:不冲突。语言的学习来自于反复接触,人类很小的时候,老天就给人类语言学习的天才,只要你一直接受这种语言,他就有文法的悟性,他学语音就可以学得非常标准。所以语言的学习是糊里糊涂学来的,是以人类语言天赋为背景,只要给他环境,老天自然让他完成学习。对于文章的学习其实相差不愿,也是在文章学习的关键期内,我认为是十三岁之前。所以语是糊里糊涂学来的,文也是糊里糊涂学来的。我们环境给他什么语,他就学会什么语,环境给他什么文他就学什么文,所以,白话文简单不简单,说简单也可以说困难也可以,但是三岁就会讲白话,三岁到十三岁都学白话,将来也看得懂白话文,也能作白话文章,如果你三岁读文言,到是三岁他也会文言。但是会文言白话会更好,只会白话,一辈子不会文言。所以人类语文的天赋就是,有教就有,没有教就没有,你教什么他就会什么。现在我们一般的国民不会文言文,是因为我们在语文学习关键期内没有教他文言文,你认为文言文难就不给他学,他将一辈子难,你认为文言文可以教,他接触多了,就可以领悟文言文,这就好像说,英语难吗?中国孩子都说英语难,美国的孩子说汉语难,为什么换一个位置就相反呢,因为你没有给他环境。所以假如中国的环境是英语的环境,中国的孩子都会说英语容易,你给他都是白话文的环境,他长大就说文言文难,如果你给他文言文的环境,他也说文言文很容易。我们是倒果为因,我们不教孩子学文言文,将来反而怪文言文困难,这叫倒果为因,所以要让国民都能读祖先的书,就是经史子集,这很简单,就是在他语文学习关键期内,教他经史子集,他将来就会读,怎么教?用语文的学习方法教,就是经常接触,多念多背,糊里糊涂种就日渐精明,所以这是人性啊,为什么还要怀疑呢?
作者: lizehui_lzh    时间: 2009-3-31 21:08
问:每天听大家学英语,会和英语读经产生冲突吗?

答:刚才讲到语文教育多接触就熟悉,到最后他就能够灵活运用。我们中国近一百年来,都希望让国人有国际眼光,国际眼光的前提是学会他的语言,其实这种认知本身就是错误的。你要有国际眼光不一定要学别人的语言,或者有部分人把外国语言学好了,他可以用汉字来介绍。所以国际眼光不是学语言的问题,而是你能不能够多读它们的书,体贴它们的文化。
好了,纵使要一个人有外文能力,也有两种方式学习,一种是按照很庸俗的方法,从语言学到文章,因为语言是比较简单,文章是比较难的,从浅度文章学到高度文章,这是很机械的想法。所以一百年来,中国的孩子费尽千辛万苦来学外文,都是从会话开始学,你还没有学到高度文章的时候,都已经老了,而你以前学的浅度的文章,没有用的地方,也都忘记了,所以,进一百年来,中国人学英文,费力很多,收效很少,浪费多少人才。
我们现在要懂得语言学习的本质,本国的语很自然就学会了,本国的文,比如我们说中国,我们认为要从白话文学起,其实白话文是不必学的,因为白话文是记录我们的口语,所以只要你认得字就能够读白话文,只要你会写字就能写白话文,我们的口语三岁就学完了。所以学白话文是重复三岁的学习,因此一个人永远不得成长,白话文教育就是让整个国民文化素质低落,文化素质低落,人心就败坏,叫做亡国灭种的教育。所以白话文为什么要学呢?我们要教高度的语文,因为语文教育是教什么会什么,所以你教文言他就会文言,到了时间他就会了,什么时间,十三岁以上,因此我们只教文言文,也能认字,而且认更多字,认字就会读白话文,怎么读,自己读,所以白话文文章不是都没有意义,但是他太简单他可以自己读,不必教,我们只教他不能自己学的,不趁这个时候教高度文章,一辈子就把五千年文化拒之门外,这个人就不能成为中国人。
英语就不是如此,我们要重新反省。第一个英语的语我们不在环境中,比如你设一个全美语教学环境,这是很特殊的,造作,一般的学校把英语教室变成用美语的回话,这也是造作,这结果就是费力多收获少,所以我认为中国人要学好英语是不必教英语的,我们只教英文,因为文里面有发音,也有文法,所以我们只教英文,而且教高度英文,高度英文会了低度就会,自己会就不用教。
(我们这一代很多学习就是语法句式是什么样,就让学生很反感)
他不懂人性,他对人性没有信心,他不知道孩子心灵当中就有很大聪明,他可以领悟文法,只要给他很多资料。他客观上有一定文法,他主观上就能领悟客观的文法。所以我们不教外语则已,要教就教经典。就是反复诵读,读到会背,只要会背,资讯多了,又很熟悉,他就能领悟文法语法,又能训练出发音的标准度。所以如果以后要学会话,很快就学好了,或许这辈子没有机会和外国人讲话,又何必学会话呢,或者他要去外国,要学英语了,他有高度经典阅读能力,能把经典朗诵出来的人,要学生活语言不是一两个月就学好了吗,你为什么要费尽全国学生精神力气,要学将来不能够发挥的英语呢?所以中国人学英语花这么多时间,到最后外国人还是看不起你,你纵使学好了英语,能力大概只够美国三岁小孩的水平,大概只能读报纸杂志,不能深入他们的文化,所以近百年来中国人说要吸收西方文化,我认为都是胡扯,你根本吸收不进来,为什么?他只会和他们讲些日常生活,天气好吗,你吃饱了没有,只会写几封信,这怎么能了解西方两千年高度的心灵,你不能了解它们高度的心灵怎么能说吸收了他们的文化,所以中国近百年来是走错了路,吸收西方文化很好,但你能不能真正吸收。
(莎士比亚是您比较推崇的?)
也不是一定推崇莎士比亚的著作,莎士比亚不能完全代表西方的成就,但是他的文章很难,所以难的文章也读一读的话,就读莎士比亚。你越长大就不能读莎士比亚,这辈子就和莎士比亚无缘了。简单的东西就是名著,我提倡外文读经,世界上有文化的民族都有义务,有权利读他们的高度著作,比如日文、德文、法文、拉丁文、希腊文、西班牙文甚至阿拉伯文,这些高度语文我们精选三万字背熟,将来就比较有能力去学他们的语文,如果能够多学几种语文也是有好处的,但是如果不能,先把中文学起来,也就对得起这辈子了。
(您建议英文经典读哪几本?)
不管哪一国的文,只要要学,就从经典开始读开始背,这样就很容易进入他们的阅读以及语言体系中,(现在家长还是比较重视英文)是的,现在英文算国际通用语言,将来可能加上中文,甚至中文流行度会超越英文而上,但是近几十年内,恐怕英文还是有必要学,要学英文是非常容易的,只要让一个两三岁的孩子背英文经典,背上三万字到五万字大概就成功了,我们推广英文读经已经有七八年历史,有许多的例证可以证明孩子是喜欢读的,读起来是没有压力的,如果从幼稚园开始一面读英文一面读中文,他的表现是英文与中文同样有兴趣,甚至有些孩子比较喜欢读英文(为什么呢)因为比较简单嘛。
(中文您推荐四经,那英文呢?)
这要请教专家,我在中文读经本的编辑上有一些自信,英文的经典还不至于有大差错,其他经典就要请教专家,我编出来只是给天下人一个参考,如果你没有更好的意见,你读我建议的,大概八九不离十,如果你自己有更好的意见,就用你自己的。也可以给我建议,因为这不是定于一尊,不是一家之言,这是公天下之言,所以有人自己编读经本,也没有关系,但是他必须真的有文化的见识。如果只是为了做生意和表现自我,那成了天下的罪人了。
(有人希望您给出建议)
有两种条件来决定你选哪些英文读经本,第一个是这个孩子年龄大小,越小就读越难的,越大就读越简单的,也就是说年龄越大,可以读学校课本,年龄越小的可以读深的,因为他不必应付考试,太深的文章对学校考试的帮助不是很大。第二个条件就是,家长和老师的志气,他要培养高度人才,就要读越深的,如果只要应付考试,就读浅的好了。我建议有志气的老师从最难的读起,莎士比亚就是最难的,之后可以读一些名著选读,或者圣经啊,还有比如我选柏拉图,不过它是用现代英文翻译的,所以在英文表现上还是浅的,只是在意义上深。所以我们第一学他语言,第二学他文化,在这两种考量上来选择读本。
(如果是要求比较深的,您建议他读什么?)
建议也不能一概而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我选的仲夏夜之梦,名著选读,柏拉图我选择的是苏格拉底的自辨,或许再读一些格言名句选,如果还要再读下去,读会话也无所谓。刚说有些英语教学,每天多听多听,就渐渐熟悉。每天听就是读经的观念,读经观念是更加集中精神,其实就更加节省时间,就是对一些重要教材,反复练习,而一般英语教学就是在一个程度之内,给他读很多种文章,时间就浪费了,经典文章一两篇读熟,就比一百篇普通的文章有用。有一两篇经典文章熟透在心中,你随时可以拿出来用,所以应该用读经的方法来读外文。甚至外国人学中文,也要像中国人读经一样读。
有一个故事,蛮有意思,在三四年前,我去济南开座谈会,还没开始的时候,他给我介绍孔子基金会和政府要在世界各国建立一百所孔子书院,已经建了六十几所,当然现在已经超过一百所,在往五百所一千所前进,我问建孔子学院要做什么,他说要宣传中国文化,我说要请什么人来讲,他说还没有到这个层次,现在只是教汉语课程,我问内容是什么?他说就会话啊,那会话从哪里开始,他说日常生活啊,我说就小猫叫小狗跳啊,他说大概差不多,我就很严肃的和他说,了不起,我们中国文化战略了不起,我们用这种教材把外国人先教笨了,将来好领导它们。(笑)如果你叫外国人一上来学论语,背论语、孟子,那外国人好学的,外国人很快领悟到教学成效,这种理论的厉害,如果全国推行都学中国的论语孟子,全世界都走向光明,但是中国人如果不先做,那是可害羞的,所以中国人先做吧,我们也希望外国人这样学,可以节省很多时间精神金钱,而达到很好效果,在自然简单轻松愉快的教学种,让一个人的人性完全开发。

问:有的孩子读英文一年多了,却不像读中文效果那么好,为什么呢?

答:这是当然的,因为人类的语文学习必须在长久的习惯中养成,如果按照脑神经的发展来讲,你有什么样的发音跟语法,那就构建什么样的脑神经系统来面对他,所以在脑神经系统发展的关键期内,你学习这种语文,就构建那种语文的系统,如果你有新的语文进来,他必须构建新的一套脑神经系统,如果两三种语言一同学习,他是一同建构。但是人越长大脑神经系统越来越定型,到是三岁几乎就定型了,所以如果十三岁以后才学新的,他就要用原来有的语文系统来面对他,甚至发音都不标准,你是用自己母语的音去模仿,文法系统呢,必须通过思考来转换,所以错过时机后再学其他的语文,对整个生命是非常大的耗费,所以建构语文最好的时机是十三岁之前,更好的时机是六岁之前,最好是三岁之前,如果已经十来岁了,你读中文经典,虽然文言和白话不一样,但发音和语法还是相近的,如果新的语言进来,你要构建新的系统。尤其我们是中国人,比较多的时间来读中文,比较少的时间来读英文,当然英文的效果不好啊。假如反过来,如果你是中国人,但是你在美国生活,你的婴儿出生就接触英文,二三岁就读英文经典,等到他八九岁再读中文经典,这个家长还要怪中文经典难,这是一定的嘛,这问题很无聊。如果你回到两三岁的时候,让他读中文和英文时间一样多,那他会同样的容易。
(也许他并不是不懂,而是不想接受,有排斥心理)
还有一个问题,我称为教学心法,你心里想什么,会映射到孩子身上,如果你一直认为英文很难啊,我让他读英文是残害他,结果孩子就读不起来了。如果你有很大信心,我读一句是一句,孩子起码不排斥英文。慢慢走,也能够渐渐顺利起来,所以这都是相对比较的。
作者: lizehui_lzh    时间: 2009-3-31 21:27
进行英文读经的家长,基本不到论坛里发言,每天教孩子读经没有多少时间发言。发言的多半是读经推广者,也就是所谓的宣传员。不过就我们的实践,英文读经不是100个人读,只有2、3个有效果。而是100个人100个有效果,这个效果就是文章中介绍的预想的效果。相反普通英文教育,1万个学生才有一个英语学的稍微好一点的。不过进行英文读经的人确实不多,而且我们能举出例子那一定被认为是个别的。因为只要举例就是个别。所以,了解和理解这种教育才重要,孩子是自己的。把他扔进万分之一的可能性中,还是放在100%的效果中,就看家长的智慧了。

编辑 引用 报告 评分 回复


[ 本帖最后由 lizehui_lzh 于 2009-3-31 21:32 编辑 ]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09-3-31 22:02
wow~~~~~wow~~~~好多好多呀~~~~

进行英文读经的家长的我就经常在论坛发言哦。
“英文读经,100个读100个有效,而普通英语一万个才一个稍微好点。”这数据是拍脑袋想出来的吗?儿童英语版妈妈培养出的优秀孩子英语那么棒,都是假的?

这世道,找谁说理去
作者: lizehui_lzh    时间: 2009-3-31 22:15
学生学英语是从小学1年级一直到高中毕业,甚至到大学4年,他们所花的时间大约是16年。而自从有读经教育以来,到现在,也就不过16年,进行英文读经的时间更短。所以现在有英文读经的家长,的确有,他们的孩子读的时间太少了。我们不能保证小学1年级的孩子英文能达到什么效果,也不能保证英文读经一年半载的孩子有什么效果。这个数据也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实践证明的,不过有些人就是睁着眼睛假装看不见,那只怪他没眼睛,而不能怪没有数据了。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09-3-31 22:39
这样,学习儿童英语三年的同龄小朋友与英文读经三年的小朋友去比较英文水准,这样比较有说服力。这应该可以说明到底谁睁着眼睛假装看不见了吧 。我见识过蛮多孩子英文读经三年,认识的单词却不够一双手数的。但是没见过学儿童英语的孩子英语会差到这种程度。

俺喜欢用事实说话,而不是讲什么大道理,孩子的教育,谁都不能拿来开玩笑。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09-3-31 22:43
楼主,我该说的说了哦。您自己判断选择,其他口水之争,我就没闲工夫陪着玩了。
作者: secretgarden114    时间: 2009-4-1 06:30
看到这里,我真是忍不住直叹气,学语言的规律我们这些成年人哪一个心里不明白呢,可为什么有人偏偏总是这么容易想当然呢?试问一个小孩子从出生开始只听经典,从来不想着和他对话、互动,就一定能学好这门语言?17楼这位妈妈,很明显是一些读经前辈的粉丝,所以处处引用他们的理念,动辄转帖,殊不知,理念虽然好,但还是需要实践来证明的,执行时也应该灵活一点,别太死脑筋。
楼主,我不知道你本身的英文程度如何,估计你不会精通莎士比亚吧,你也可能不了解这类经典真正的魅力在哪里,对自己的孩子也起不到辅导的作用,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盲目地让孩子读这些天书般难懂的东西实在是很危险。
我本身的英文还凑合,起码阅读能力还可以,但啃起仲夏夜之梦来,还是觉得太难,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天天琢磨如何消化这些东西,让孩子也背一些,那时候我孩子小学二年级,连字母都不懂,就让他那么跟磁带读,现在想来都觉得好笑,这不和跟读咒语差不多么,啥意思都不懂,读论语,起码能读准字音,还能看懂译文,读这个连发音都搞不明白,更别提理解意思了,孩子还抗拒的要命,所以这种傻事还是不要做了,没有几个孩子能经受得了这种折腾,理智一点,按照语言规律办事吧。
我本来不想发言了,怕得罪人,但一看又有楼主这样的妈妈要做傻事,就又忍不住跳了出来,不好意思。
作者: kxb6666    时间: 2009-4-1 08:41
标题: 回复 #11 果行育德 的帖子
追随王教授的教育理念但不迷信,给所有读经孩子和妈妈指点迷津——给信心又不误导!有水平!好人品!不愧被大家称为果行”老师“,真的是不枉为人师!尊敬!恭敬!崇敬!
作者: lizehui_lzh    时间: 2009-4-1 09:21
钟道隆
45岁自学英语,一年后成为翻译;设计发明了电脑语言复读机。

52岁自学电脑,成为电脑作家。十几年写作与翻译了30余本书;

57岁学习和研究记忆方法,现能背出圆周率4000余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通信工程专家、逆向英语创始人、复读机发明者——钟道隆教授。上大学是优等生,工作是优秀科技工作者,管教学是学生的良师诤友,退休后是优秀退休干部;他也因卓越成就和深远影响而入选《东方之子》。

1934 年 12 月 31 日生于浙江省浦江县。在经历了近70年的风风雨雨后,他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骄人的成绩。将军、教授、教育家、科学家这些令人尊敬的称谓和他近乎传奇的一生紧密联系着。

1951年,朝鲜战争爆发,麦克阿瑟狂妄叫嚣:“鸭绿江将不是中朝两国的边界线”。国门危急,人民危难,报效祖国,保卫家乡的热血充斥着年轻的胸膛。为了响应“抗美援朝”的号召,钟道隆投笔从戎,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部队担任报务与机务工作。

1952 年,钟道隆有幸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有线系学习。在校期间,他刻苦学习,努力积累深厚的文化理论知识,树立起为国为民的远大理想。这些积极准备为他日后的工作学习打好了扎实的基础。

1958 年以本科五年内所有课程考试全部优秀的成绩毕业,被评为“优秀生”。毕业后长期从事国防通信工程建设、科研管理与教学管理工作。先后任总参通信设计院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总参通信部科技局局长、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少将副院长(教授)、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科技进步奖与发明奖电子组副组长等职。

1958 到年1976间,他先后在西北戈壁滩、青藏高原和内地山沟里从事国防通信工程的勘察、设计与施工工作。期间他写出专题总结与专著 200 多万字,搞成功技术革新十几项,大部分经国家鉴定后在全国推广。

1978 年,因科技工作成绩突出,出席了总参谋部通信部和总参谋部科技大会,并被评为先进科技工作者。

1979年,钟道隆以通信专家的身份出访法国和德国。他在大学学的是俄语,英语是在工作中自学的,日常听、说根本不行,他只好寸步不离翻译左右,每当外出时,口袋里还得装着一个"我住在XX旅馆,我迷路了,请把我送回去"的纸条。钟道隆内心的羞辱感油然而生:"我这个中国的高级工程师和总工程师只有这样的英语水平,与文盲差不多,外国人会怎么看我们中国人,怎么看待中国军队?"回国后,钟教授横下一条心,非学会英语不可。

那一年,他 45 岁。

1980年1月31日,钟道隆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天。因为正是这一天他终于悟出了学习英语口语听力的正确方法,也就是他现在总结出来并大力推广的逆向英语学习法。他是从听京戏中得到的启发,钟道隆打小就非常喜欢听京剧。那时候作为清华名教授的父亲将他和母亲从浙江农村接到了北京,他一开始就迷上了京戏,但却听不懂唱词。直到60年代他和一京剧戏迷成了邻居,邻居采用解析的方法,即专听一出戏,一句一句地听,直到听懂为止,认真听懂了一出戏,再听别的戏也就触类旁通了。学会听京戏的经历再次激发了他学好英语的灵感。在此基础上,他坚持从零做起,从听最初的音标开始,他抛开教材,坚持听录音,并且默写下来,不懂的地方反复听,直到听懂为止。慢慢听句子、听文章。他早起晚睡,工作之余每天学习五小时,节假日学习十几个小时,长年坚持不懈,竟用坏收录机十几部,翻坏字典两部。天道酬勤,他终于总结创造出了“听、写、说、背、想”五法并举的“英语学习逆向法”,并用此法坚持刻苦学习。

十四个月后再次出国,他成为中国代表团正式翻译。

“不费力就能学会英语?”钟教授的听写记录,让你再次体会什么叫“天道酬勤”!

复读机是如何发明的?钟教授听坏的这十几个录音机就是答案。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复读机的功能设计,就是逆向法的缩影!

钟道隆总结他的“逆向英语”学习法出版了《逆向法巧学英语》等五本有关学习英语的专著。他用这种方法指导不同层次的人学习英语,亦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中华新闻报》、《中国老年报》、《解放日报》、《南方日报》、《北京教育报》、中央电视台、东方电视台等众多媒体纷纷进行专访报道,《实话实说》、《东方之子》也有专题介绍,中国教育电视台和二十多家省市电视台先后播放《逆向法英语讲座》达一百多轮次。“四十五岁始学英语,一年后成为口语翻译”的事迹也因此被广为传诵。

1992年,钟道隆到南京某院校担任副院长主抓教学。他初上任时,第一年,学生的国家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只有40%-50%。总结经验时有人认为学生素质不太好况且学校又没有外教。钟道隆就拿自己45岁才开始苦学英语,三年用坏了17部收录机来教育学生,并向学生们讲授“逆向英语”学习法,让他们按照此法严格自律,坚持学习。第三年,奇迹产生了,学生的国家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竟是100%。

有的学生私下里就善意地跟钟道隆开玩笑:"钟副院长,要学好英语还必须非常有钱,因为您三年用坏了17部收录机"。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钟道隆回到宿舍就开始琢磨了,不断地进带倒带的确很费机器,怎么才能按住一个键,重复一句话?三个多月茶饭不思,反复琢磨,终于研发出了智能复读机,他为自己的这一意外成果申请了专利,成为我国最先发明复读机的人。钟道隆申请专利后不久却放弃了专利所有权,面对众人疑惑的眼光,他在CCTV《实话实说》节目中对崔永元说:“如果不放弃,就不能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栽桃育李之心溢于言表!高风亮节实属难能可贵!

对于钟教授来讲,听英语早已不是当初的苦学,而是须臾不可缺少的乐趣!而这种乐趣,也为越来越多的逆向法实践者所体验。

钟教授所到之处,总成为英语爱好者的“包围对象”。年轻的心态、敏捷的思维、朴素的作风、平实的风格,使钟教授与年轻人之间的交流非常畅顺!

52岁钟道隆开始学习电脑。他从没有一点电脑基础开始学起,刻苦钻研,不耻下学,很快就熟练掌握了五笔字型,逐渐摸熟摸懂了很多种电脑软件的使用方法,并独创出许多前人没有运用过的使用方法。他根据实践总结出了很多巧学巧用电脑的经验,先后写作和翻译了《巧用电脑写作与翻译》和《巧学巧用五笔字型》等37本书。

57岁时为了适应南京通讯工程学院教学工作的需要,钟道隆开始刻苦钻研提高记忆力的方法。他用两个礼拜的时间翻烂了四本花名册,记牢了院内所有的办公电话,记熟了全校七百多教员的名字,并由此总结出了一套快速牢固记忆的方法。他能背出圆周率1800位左右并可指导普通人在1小时内记住圆周率100位以上。他结合实践经验写成了《记忆的窍门》等书,由于他的著作是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写成的,可操作性强,出版后很受读者欢迎,有的被评为全国最优秀畅销书。

1995 年正式退休。退休后他学习劲头不减,退休生活为他写作提供了大量时间,三年来他写作与翻译出版了二十多本著作,被人誉为 cyber writer(电脑时代作家)。钟道隆教授非常关心青少年,曾应邀在江苏和辽宁人民广播电台举办《脚踏实地走向成功》系列讲座,鼓励听众努力学习,以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需要,播出后听众反响热烈。

近年来,钟道隆先生通过对自身的不断总结,结合社会需要,不辞辛劳地著书立说,巡回演讲。把自己宝贵的成长和学习经验,通过生动、朴实的语言传授给更多有学习困难和困惑的人。无数曾经接受过钟道隆先生指导的人无不为他的博学、自信、真诚所折服。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钟道隆先生不仅有“活到老学到老”的坚定毅力,更有“干一行钻一行”的敬业精神。“何以解忧,唯有学习”是钟道隆先生信奉一生的座右铭,而他坚持学习、努力进取、发奋图强的传奇一生也是不断激励我们学习、进取和图强的优秀榜样。
作者: nieluoj1220    时间: 2009-4-1 09:58
原帖由 secretgarden114 于 2009-4-1 06:30 发表
看到这里,我真是忍不住直叹气,学语言的规律我们这些成年人哪一个心里不明白呢,可为什么有人偏偏总是这么容易想当然呢?试问一个小孩子从出生开始只听经典,从来不想着和他对话、互动,就一定能学好这门语言? ...

非常感谢您的真心话,我的英语水平一般,大学英语四级,很普通那种,我自己看不东仲夏夜的,所以很困惑,才来这里询问,非常感谢您的知道和帮助!看样子,买的这个还是要放一放了.
作者: lizehui_lzh    时间: 2009-4-1 10:41
我发这个钟教授的贴子想说说我的看法.
钟教授的演讲,我在电视上看到过.
听他说:他是45岁开始学英语,学前,他(中央首长的级别,出着翻译出国,回来后,决定学英语,学了10多个月(每天长达15,6个小时),学会英语,第二年出国.他未带翻译).这10个月多,他用坏了10多个录音机,他说过:录音机是最好的老师,他重来没有见过比录音机还要好的老师.这样的老师,发音最正确,随叫随到.但,有人就是叫板,说钟教授有钱,能一年买10多个录音机,所以,我还是学不了英语.
他就是堵上这个不学英语的借口的说法,发明了复读机,发明后,上了专利,在全国普及不开,他又撤了专利.全国就有了便宜好使的复读机了.
他说过:任何一种教材都好.全背会就好.
而我认为:英语经典是最好的.

[ 本帖最后由 lizehui_lzh 于 2009-4-1 11:34 编辑 ]
作者: 无为而学    时间: 2009-4-1 10:57
楼上25楼先别急于否定,有些是过于偏激的意见,一味盲目听信,岂不是误了自己?自己在能深刻理解读经理念的基础上带孩子实践一下又如何?和中文一样,文言加白话(即孩子的自己阅读),同样适合英文,英文的白话,网上信息量也非常大,无论是文字还是视频,可同时提供给孩子,孩子是活的,不要把孩子封固住了,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真心努力,一段时间后,你会笑的。

[ 本帖最后由 无为而学 于 2009-4-1 11:00 编辑 ]
作者: lizehui_lzh    时间: 2009-4-1 11:21
回22楼.
你读不了英经.觉得难.
对于孩子,不会认为难的.孩子读什么都是一样的.孩子没有难易之分的.而孩子不读英经,长大,也会认为英经难.可能永远也读不了了英经了.
作者: lizehui_lzh    时间: 2009-4-1 11:27
再接着上楼说.
你认为英经难,即使不说出口,你的孩子已经感觉到读英经很难了,可能比你想像的难度更加的难了.所以,也读不了英经.这种大人的情绪是很重要的.很关键的.否则,22楼,可以自己先读上100遍,再说难不难.好么?灵不灵,可以先试试再说.孩子不试,你先试.

[ 本帖最后由 lizehui_lzh 于 2009-4-1 15:08 编辑 ]
作者: lizehui_lzh    时间: 2009-4-1 11:42
标题: 节选四海读经师资培训资料
英语读经问题  东西合壁才是国际化
   再一个问题,从小背诵接受西方文化会不会因为潜移默化而接受西方文化?成为外国人,丧失民族自尊心,如何中西文都背?影响有多大?
   答:是啊,从小背诵西方文化,在台湾有这样子的争论,就是什么时候开始学英语,可能大陆也会有,任何一个地方都会有,什么时候学英语,那依照语言学习的规律是越早越好,不过台湾有一些学者提出来:越早越好,那太早接受英语的教育,那他将来文化的认同会混淆自己忘掉他自己是谁,所以应该有扎实的本族的语文程度以后再学英语。这样,要不然太早学英语他的文化会混淆!讲这些话好像有道理其实没道理,为什么?因为他把一个人,把他纯粹化,或是把问题简单化,他好像是说,早学英语的意思就是把一个孩子关起来,两三岁就把他关起来,你只准给我学英语,那好像这样的,所以就有一个结论:不可以太早学英语。我说中华民族的孩子,不学英语便罢,你就不要学嘛!你这整个国家都英语热都要学的,为什么不按照学英语的方法学呢?为什么不按照学语言的方法学语言呢?他学语言就越早越好啊,所以假如学英语当然越早越好啊,你为什么要耗费我们孩子的精神力气呢,那你说太早学会产生文化混淆,那是因为你自己没有把你的传统教下去,你只教英文,注重英文,所以他才混淆啊!所以有些学校,他说:全美语学校,全部都是外语,全部进到学校里边都要讲英语,不准讲一句中国话,像这一种的当然产生文化混淆啊。所有怎么样才不文化混淆,就是轻重本末的关系嘛!我们自己的中文要教,而且要教高度的中文,那中文至少占一半以上,至少三分之二。其它三分之一的时间读英文,读英语。那么,英语我们也要学,也要从英文开始学,这又是另一种教育理论,大家大概都知道。就是学外国语,不适合从语言开始学,不适合从会话开始学,如果本国语是从会话开始学的,这是自然的,因为他在这个环境中,0岁到3岁就把语学好了。因为他在这个环境中,所以,语是在环境中学的。如果一个外国人,像我们来学英语,我们就是英语的外国人。外国人不在这个环境中你还要勉强创造这个环境,让他学语言,那耗费就要很多,而且也没有学好,因为你没有把他隔离。他出去还是在中国话的世界。所以这种效果就减弱。因此要学好外语,用这种教育用一种设计的环境来学是非常的笨拙的,又笨又拙劣----笨拙。我不是说没有效果,笨拙,花太多力气了。所以我们要把英语学好,最好是从英文来学。英文学就非常简单,不需要创造那个环境。也不需要那么多的老师,反正打开书就有嘛!现在录音又那么发达,用录音来教学,我们要学外文就要学高度的外文,因为高度的外文会了低度的外文就比较会,就比较容易学,低度外文好了,所谓低度就是接近语言,用普通白话的文叫做低度的文。那些低度的文就接近讲话,那接近讲话读多了,你的讲话自然就会讲。还有,假如你都没有跟外国人讲过英语你都只有读文章,文章读的很顺,背了很多的经典,你出去到美国一个月两个月,你的外语就好了,而且你所讲出来的大家都佩服你,现在我们国家花大把金钱,我们的家长拼命的教孩子,学什么?学英语!从小学到大,到了大学出去讲英语,你以为你学的很好,被美国人所笑,因为,你讲的英语不如他们家三岁的小孩。你学一辈子不到人家三岁的程度,你还有什么?你还有什么可骄傲的!你如果从小就读莎士比亚就读圣经就读他们的名著,你满脑子都是他们精彩的演说,你一出口他们就敬佩你。虽然你讲的英语不流利,他们要敬佩你的,纵使你发音不标准,他们还要请翻译。我们要做这种人呐!你不要人家奴才啊!所以我们现在国内(先生应是指台湾与大陆的共同现状)的英语教育是奴才教育。就是要去做人家奴才嘛!你看我讲英语讲的和你一样好,你看,你可怜可怜我吧!这样子嘛!你不想做主人嘛。那可怜,不是可怜嘛?而且你还花那么大兴趣教英语,所以我提倡英文读经。那英文读经,西方的文化你要知道,高度的经典就是高度的智慧,高度的智慧在那个高度的国度里面他们都是相通的。所以只要英文读经你就知道,原来外国人也是有爱心的,也是有道德的,外国人也是尊重别人的,外国人也是希望世界和平的。只有那些下三滥的英语才说外国人都是想着赚钱。你学到赚钱?所以如果你都没有中国文化的传统,你从小就读英文经典,你学到的外国人的这种高度的文化心灵,你也很接近我们的圣贤,你怕什么!现在变成外国人是变成外国那些下三滥的人,你不是变成外国高尚的人呐!你变成外国高尚的人也很好啊,所以我们教育不要说本国人外国人,你只要求说是高尚的人就可以了。当然我们也是希望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我们自己负责任,所以我们读中文经典要占二分之一以上,最好是三分之二,西方经典占三分之一,这是我们在推广英文读经的时候老早就约定好的。谁把英文读经读的太多,中文读经不读,他们将来在世界上没有什么地位的。所以这是国际化的世界,要知道,所谓国际就是西方加东方,这个叫做国际!现在很少有人头脑里面很少人有这个想法的,台湾的李远哲:“我们要国际化”!他的国际化是什么,你知道吗?就是西化嘛!他自己也不读中国书,他怎么能够谈国际化呢?所以我们有国际的观念,面向世界。什么叫世界?东方加西方,才是真实的世界。所以千万不要以为学了英语就走向国际,你才走向西方,哪里是走向国际!要有东方深度的素养,又有西方经典的陶冶。这样子才能够面向国际。要注意这个问题。所以不会的,不会变成外国人!只要你安排妥当,轻重本末安排妥当,好,中西方的经典都要背的!那你说这样子,倒不如他们只有背西方经典的人背的多,我们东西方都背的,背的少。你不要烦恼这个问题,我们要看教育的总量。不要拿一个分量来跟人家比。拿一边来跟人家比,要看总体量。
作者: manmanmm    时间: 2009-4-12 15:05
我家孩子23个月,在他十七个月时,我就买了本仲夏夜之梦和CD,但也曾在论坛中听人说不要太早开始读英文经典,所以一直让它在睡大觉,但现在一想,反正我也不懂英文,要说自己教小朋友读,那是不可能的了,还不如早点放些英文经典给小朋友听,全当中文经典间隙的休息了
我是这样想,听了总比没听的好,至少是小朋友还知道了一种这样叫英语的语言了,就象我对他说的,这叫英语,就象是妈妈说的普通话,爸爸说的桐木话,奶奶说的浏阳话,爷爷说的长沙话.
作者: lizehui_lzh    时间: 2009-4-12 19:47
回上楼的话。
你的孩子这样小,完全可以同时放上最少三台CD的。一台论语,一台仲梦,一台古典音乐。这方面,王财贵教授有了大量的说明的。请参照做吧。
作者: xylonhong    时间: 2009-4-12 22:07
留一个脚印,真的很想知道有没有这样的先行者。另外效果如何?
作者: manmanmm    时间: 2009-4-12 22:52
同时放三台CD?我还没有试过,因为怕吵,也还因为现仅两台CD,也打算再购一台.
我是这样安排的,上午放仲夏,另一台放爱和乐,中午开始放德道经,在孩子睡觉时,也让德道经放着让他听着睡,另一台因为在客厅,听不见,所以关了.晚上睡前以至睡后一小时,都放德道经,稍晚些,改为爱和乐一晚.
不知道这样安排可以吗,也或有三台CD一起播放的实践者,可以说下听的效果.
作者: manmanmm    时间: 2009-4-12 23:11
以前,好象也是看王先生的贴子,不知道是不是我看错了,说不必太早,但前些天,我感觉应该要给孩子听英文了,所以上网再看些关于英文贴子,一看才知道,要早些好的,3岁前开始最好,所以心里懊恼了好久,孩子都要2岁了,才想起来听英文呢
作者: 饮水思源2405    时间: 2009-4-13 11:32
我说一下我家孩子读仲夏的感受,孩子07年9月开始上小学,感觉孩子的英语学习迫在眉睫(此前没有任何基础,26个字母认识),开始是5句话要学2个星期左右,每天读一次,每次也就5-10分钟左右(不敢多,怕孩子反感),有时也会把句子中的词单独教一下,然后再让孩子连起来读整句,到现在读了差不多1年7个月,刚读完三分二,感觉孩子进步的方面:1,背学校的英语课文很容易。 2,孩子经过指字诵读仲夏1年多,简单的单词认识了(如:LOVE YOU I HERE等,所以说孩子认识,是因为这些字在其他的英语绘本中都能读出来)。3在教孩子读浅显的英语绘本时孩子接受很快。
      以上这些是我感觉孩子进步的地方,但是请大家不要误以为这样孩子的英语成绩在学校就是出类拔萃的。  事实是通过1年多的努力孩子不再害怕英文,这让我感到高兴。孩子在班上的水平也就中等,有时还会差一点,但是我已经很满足了,因为他比以前进步了很多。
      楼主的孩子还小,希望我的经验对你有帮助。
作者: even_fox    时间: 2009-4-13 12:19
还没开始!!!!!!!!!!
作者: nieluoj1220    时间: 2009-4-13 15:17
原帖由 饮水思源2405 于 2009-4-13 11:32 发表
我说一下我家孩子读仲夏的感受,孩子07年9月开始上小学,感觉孩子的英语学习迫在眉睫(此前没有任何基础,26个字母认识),开始是5句话要学2个星期左右,每天读一次,每次也就5-10分钟左右(不敢多,怕孩子反感 ...

非常感谢您来说您用仲夏学习的经验,谢谢,非常感谢!
但是我看了您的经验,1年多的时间,效果不是非常好,如果每天每次也就5-10分钟学其他教材我觉得也可以达到你儿子现在的水平啊,我这么说,您不要生气啊,是真的有这个感觉
作者: cherry78    时间: 2009-4-14 11:48
读圣经呢,谁让孩子听过圣经
作者: xylonhong    时间: 2009-4-14 20:24
原帖由 nieluoj1220 于 2009-4-13 15:17 发表

非常感谢您来说您用仲夏学习的经验,谢谢,非常感谢!
但是我看了您的经验,1年多的时间,效果不是非常好,如果每天每次也就5-10分钟学其他教材我觉得也可以达到你儿子现在的水平啊,我这么说,您不要生气啊, ...


是不是有可能饮水思源2405的孩子每天接触英语的时间远远比不上那些学习儿童英语的小孩子。那些孩子在精美绘本和DVD的吸引下,抱着强烈的兴趣吸收并使用英语,长时间浸入在英语环境中。

关键是如何让小孩子接触儿童英语的同时,又能较长时间的有效率的诵读英语经典呢?期待更多的朋友分享经验。
作者: qinglian    时间: 2009-4-15 16:52
标题: 回复 #38 nieluoj1220 的帖子
个人感觉不能那么功利地看待这个问题,英文读经的短期效果或许和读儿童英语的效果相当,但长期效果呢?就像中文读经一样,短期效果是增加识字量,阅读力,记忆力增强,那通过别的方法也可以达到这个效果,可是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要中文读经呢?因为我们读经并不仅仅是为了增加识字量,阅读力,记忆力呀。
作者: qinglian    时间: 2009-4-15 16:57
况且饮水思源2405 的孩子每天只是读5到10分钟左右,而学儿童英语的孩子每天在英文学习上花的时间是远远超过这个时间的吧!
作者: qinglian    时间: 2009-4-15 17:01
先进行英文读经的孩子,再学习其它英语,应该是易如反掌的。而且经典英语对孩子将来的效用,是不可估量的。
作者: ziluolan    时间: 2009-4-24 13:25
学习的,感触太多了。
作者: shihy2207    时间: 2009-4-24 14:58
语言的东西基本是相通的,简单的英文儿歌与对话怎么能与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相提并论同日而语呢。相信英文经典带给孩子良好影响是不会低于《论语》《老子》的。严重支持楼主!
作者: qqlin_07    时间: 2009-4-25 23:25
布丁已经开始仲夏夜之梦,多交流。
作者: 波波宝    时间: 2009-4-27 17:35

作者: 海边人家202    时间: 2009-4-28 08:55
我的孩子14个月,前段时间买了教材,目前每天会放两遍第一集,他是啥都听不懂,就当音乐听啦。
作者: pengtiantian    时间: 2009-5-5 14:28
看了这么多,也说说我的感受:   
儿子接触<西方儿童文化经典?也就一个多月的时间,他每天早上只读15分钟左右,论语大概20分钟左右,我是一直陪着他学的.
   刚开始我看到满满一页的英文字母,也觉得难度很大.但一个多月下来,我觉得他第一节基本已经能自读了,有些单词发音不准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他现在读一年级,原来学过一段儿童英语,所以有底子.英语水平在班上本来就处于前几名.
  通过一个多月的学习,我看到他的进步:
  有点迷茫的是:他虽然会读单词,会认,但单词的意思他不知道,请教各位,读英文经典需要给他逐一解释意思吗?
作者: 873295480    时间: 2010-4-8 16:01
英文读经仲梦准备中,坚持,再坚持!
作者: snowfall2001    时间: 2010-5-27 18:20
我感觉孩子学英语要读经典和其它教材同时进行效果可能会更好些.我不是很有发言权,因为我刚开始准备英经的资料,还没有真正实践.儿童英语儿子学了一些,都是学听故事.感觉用"罗赛塔石碑"练习听力非常有用,现在语感非常好.说话时能够自然区别 I am, you are, she is等.听力当中初中生都感觉难的语法在小孩子来看跟本没有问题,什么过去时,进行时,完成时,被动语态都能听出来.现在开始用"新概念青少版"做为主教材,目标是听说读写全部搞定,每天写会两个单词,啃透这本教材.目前学到第二单元.另用earlyreads作为休闲听力,"罗赛塔石碑"每天花十分钟左右.打算先让孩子听一段时间跟读.其它学习同时进行.
作者: 恬静的人    时间: 2011-2-8 05:37
女儿恬恬七岁半,也开始读仲夏夜之梦了。之前有学一些儿童英语,单词没认识多少。新概念英语也跟读过五六十课。这几天搬家,搜到去年买的仲夏夜之梦,她说要读,就这样开始了。我比较性急,每天跟读一段15句,约3分钟一遍,大概要5遍才能读得流利。第二天先复习前面的,再跟读新段落,今天读到第4段了。感觉她读的越来越快了,而且很开心。就这样读着先吧,不知道能坚持多久。
作者: echocui    时间: 2011-2-17 13:50
这个帖子近一年不是很活跃阿,想必大家各自都在努力着, 真想知道大家的现状阿!

[ 本帖最后由 echocui 于 2011-2-17 13:51 编辑 ]
作者: lizehui_lzh    时间: 2011-10-24 13:57
另一贴中,看到有果行老师的连接网站,进来一看,这里有我的大量的英语读经的转贴。
那我再汇报下,我孩子现在读仲梦的情况。现在6年级。11岁。
去年,在家人的压力下,给孩子报了个牛津班。一年1万元钱的那种。也坚持学习了下,但,这家公司倒闭了。不能去了。去的话,效果也不是很好。因为我不认可读经以外的任何的一种外语学习方法的。
我终于可以在家带领孩子读仲梦了。以每周的晚上19:30-20:30,读上一小时的仲梦。孩子因为听的多了。平时,在家里放着古琴和仲梦的。已放了5年了吧。现在读着领读跟读的CD的。孩子是听上遍数多时是4-5遍,少时是2-3遍,就能读下来了。会读后,就往下面进行。 现在刚读完全书。
昨天晚上读15句的全盘通读的那种了。已会读了4段,共60句。读的非常的流利。需要的话,我可以给录下来,让大家给提下意见。
我与孩子是0基础。我一直是陪读的。孩子比我读的好。孩子会读时,她会读上一遍,要求我也读一遍。昨天我读的那样的差。我孩子说;妈妈,你学的这样的差,如果,我们两出国去,你可怎么办啊。因为,最近,我提出,孩子上初三时,可能送她出国。如果可以的话,我陪同。呵呵。
作者: envcmx@163.com    时间: 2011-10-24 15:44
我们家也是放古琴和仲的。
作者: lizehui_lzh    时间: 2011-10-24 20:35
再说明几点:
过去,我一直在看绍南文化网上的贴子。给我打气。让我又有了坚持带领孩子读下去的信心。
2001年的<一场演讲百年震憾事>这光盘里没有提到大量读经。
我第一次听到大量读经是我是在2006年孩子上一年级时,看到了2年前的2004年的四海读经师资培训中的王财贵教授的演讲文件时才了解的。如果2004年中的大量读经是第一次提到的话,至今有7年了。而我是过后的2年才第一次听说。所以说,如果我的了解就算比较早的话,那大量读经的年头也就是5年左右啊。
不知我算的是否正确。
呵呵,这个计算是无所谓的。有所谓的是知道一点就坚持做一点,这才是重要的。
作者: lizehui_lzh    时间: 2011-10-24 20:41
标题: 再转过去我所利用过的贴子,适合于当开始带领孩子读英经时使用。游戏读英经法。
儿童的英文读经为何选择莎翁十四行诗?   
王财贵先生答复如下:
1、主要推广的是〔英文读经〕之观念,只要用此观念做英文教学,即可提升国人英文教育之成效。故采用何种教材,只要是有高度价值的经典之作,是任听各人选取的,并无一定,就如我所编出之英文教材,即有七种。当然任何人亦可自编另选。
2、莎士比亚为英文界巨匠,其地位等同于中国之杜甫,英美社会素有〔居家必备圣经与莎翁全集〕之习俗。熟读其书,于西方文学及其文化之体会,皆有重大意义。
3、两年前我曾有〔千童齐诵莎诗〕,以引起世界注目的计划,有人乐意参与,故读本书者多。
4、莎诗难读,尤须在儿童幼小时背诵起来才方便进门。甚他文章,则长大再读不迟,故特别推介幼儿诵读之也。此只推介给欲培养英文大才之家,如只要孩子将来与西方人谈谈天,做做生意,则不必读此呦口过时之文也。


二、如何带领和排定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之进度?
王财贵教授说:如已有中文读经经验,而一天有一个小时左右的英文时间,则起初每两周一首,二三十首以后每周一首,一百首以后,每天一首应无问题。如此,约两年可以背完。读英文和中文完全一样怕的是家长和老师的心态不一样,那就真的麻烦了。请您一定要有信心,甚至比教中文还要有信心。我的读经班有一个小朋友,她说读英文比中文还有趣。我们大人千万不要在心底里先起恐慌,无形中就障碍了孩子了。心里要这样想:他一定可以!一定行!这是人的本能!是儿童的拿手!
参考意见:我常采用一个小办法,在课堂教学中很是灵验:
先锁定一小片断,课堂上不断地循环播放该片段的录音,此时,交代给孩子们(一般要4岁以上):谁能告诉老师,这个段落中有多少个词出现,注意,重复的不算,孩子们都很踊跃。我要求找到后就举手,每个孩子都要找到正确和统一的答案,答对的老师在书上盖上一个小红花章,(已有约定:盖章每达到100个孩子就可向家长要求实现一个小小愿望)。
接下来又来比赛一下:重复出现的词有几个?各重复了几次?一般都要10分钟以上才找到正确和统一的答案(孩子们很愿意找的,一点不吵,有时教室里只有朗读的录音声)。
现在找你最陌生的词------(孩子们每个人找的都不一样)。
好,现在孩子们对这些词印象有了,对这段落的朗读也有一些感觉了。接下来,老师请大家跟读,特别是你最陌生的词要听清------然后请同学发言------鼓励------等等恕不赘言。下次课,还是此段落,可让大家继续找词:如7个字母组成的词有几个------6个的有几个------字母a打头的有几个------b打头的有吗?
总之,不断找出让孩子们觉得可以人手参与的方法,孩子们都会有兴致的!抛砖引玉,仅供参考。

出自《解消疑难好读经》   

编辑:张利民
整理:马六甲文教基金会

(本文转自 北京 静文)
作者: lizehui_lzh    时间: 2011-10-24 20:49
我家孩子读仲梦的时间,与中经相比起来,是短的。而读英经是简单的。确实是越小越开始的好。
我孩子上学后,当我带领孩子背过大学。孩子背大学5分钟,而我也背过了大学时,我就明白了英语的学习方法。因为,这是与中经一样的方法。所以,我就上了仲梦,而非<英语导读1000句>,因为我明白,读了好作品,与一般的作品,使用的时间相同,而结果不同。
那是孩子一年级,我把中经的CD换成仲梦,一直播放到今天。因为,中经,我也带领孩子在读,而少的是外国的环境,所以,就只播放仲梦与古琴了。
仲梦读的是不多的时间的。但,现在,孩子读的确实是好。我家孩子是遇上教育的智慧之神了。学习上真的是越来越简单。看的课外书那个多。所以,感谢王财贵教授。我孩子的指路仙人。
作者: lizehui_lzh    时间: 2011-10-24 21:01
刚才我孩子背了英语课文,老师还没有教,就让背。这背错了可怎么整?我应该替没有读经的孩子担这个心,我孩子就免了。
背完已19:55分了。于是,我立即与孩子共读跟CD读仲梦了。读到20:25时,孩子说困了,于时,我提前下课。
今天共读30分钟,从第6读到第9,第6读4遍,第7读4遍,第8读4遍,第9读5遍,孩子与我各自己读一遍。表示全会读了(孩子会读,我许多的地方只哼哼)。第10只读了一遍到点下课了。
作者: 杳林春晓    时间: 2011-10-25 00:27
原帖由 pengtiantian 于 2009-5-5 14:28 发表
看了这么多,也说说我的感受:   
。。。  通过一个多月的学习,我看到他的进步:
  有点迷茫的是:他虽然会读单词,会认,但单词的意思他不知道,请教各位,读英文经典需要给他逐一解释意思吗?



时隔两年,这个孩子学会英语了吗?
作者: lizehui_lzh    时间: 2011-10-25 09:07
标题: 回复 #60 杳林春晓 的帖子
我孩子在上学的。
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的。
每周1至5及周末有时会读会儿仲梦。
如此情况,花费时间很少。
学会英语的吗,自然是不会说。对学校的英语很有帮助,否则,上学是学不会英语的。
因为,学习英语也跟学习时间有关,我们读的仲梦,第一幕跟第二幕可能读了100遍(这还可能是听了100遍,读不出声来)。后来的,水平就越来越强了。后边的内容,可能读的20,30遍,会读,就往下进行的。最后的一幕是,跟读上几遍就能读出来。
现在在领读,跟读全会读后,学的全文朗读CD,是15句的朗读,现在进行到第10,这很快的速度读的。现在的水平是我孩子4遍会读,读的又快又好的。打算这样把全书读完后,看情况定,是自己朗读呢,还是再跟CD读全文。
作者: lizehui_lzh    时间: 2011-10-25 09:12
如果能背下来几本经典。那外文的学习只要给个环境,就很快能学出来。这个,我坚信不疑。
因为,文中,有语,单词,语法,一切都在其中。这样的集中时间的反复学习,才能记住,并是最快的学习方法。
作者: lizehui_lzh    时间: 2011-10-25 09:16
打算放上我孩子的视频,或录音,但,我从没有试过。
作者: locked    时间: 2012-8-4 17:06
已经买了《仲》,但是打算等孩子学两年儿童英语后再开始读经。
作者: 馨兰蔚    时间: 2013-9-28 21:23
我也打算学了儿童英语一段后读经。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