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给儿子选了几套书 [打印本页]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9-3-15 17:15
标题: 给儿子选了几套书
儿子上三年级后,因为玩一款日本游戏“太阁立志传”,把日本的战国人物书(山冈庄八著的德川家康丰臣秀吉织田信长伊达政宗 ;新田次郎著的武田信玄;海音寺潮五郎著的上杉谦信;吉川英治著的宫本武藏)都蹲在马桶看完了。

感觉这样下去可不行,完全被整成了个“哈日一族”,便断续
利用闲暇时间在最近三四个月给儿子选了几套书。(俺的书架书太杂,怕儿子看见秦淮青楼而爱上宋词了

第一套选的是希腊人
斯蒂芬尼德斯著的“希腊神话彩绘典藏全书”,一套18本。

“希腊神话”俺小时侯看的是德国施瓦布的那本,后来逐渐读了“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和《奥德赛》)
估计咱们这代人接触“希腊神话”大多读的是德国施瓦布的,记得好象是人民文学出版社。
施瓦布的那本儿子已经读过,所以这次选的是希腊人
斯蒂芬尼德斯著的

第二套选的是林汉达著文汇出版社出版的“林汉达通俗历史经典”,一套12本。

林先生这套书不多说,俺小时候老爸买回来一夜不睡觉也要读完,记得当时有四本“春秋故事”、战国故事、西汉故事、东汉故事。现在林先生的书出版的版本很多,费了点心选了这个出版社的。

第三套是法国拉贝的“
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一套5本。
哲学书俺小时候首先翻看的老爸书架上黑格尔的书,已经记不得书名了,当时小,看后觉得在云里雾里,所以没多久就不翻了。这次所以选了这套书给儿子,弥补俺老爸当年藏书的缺憾

第四套是Richard Courant的“什么是数学:对思想和方法的基本研究”和George Polya的“
怎样解题 ”
这两本书不罗嗦,数学书中好书,儿子拿到手蹲在卫生间就不出来了

第五套是芭芭拉明托的“
金字塔原理:思考,写作和解决问题的逻辑”
这套书希望儿子喜欢看,对他写作文应该有帮助,儿子目前没看一眼


今天来论坛看见EDU搞了个“把孩子阅读管起来”原来准备给他一砖头的,可最近来论坛少,怕一砖头扔过去长时间都不来,让人感觉放冷箭似的不好,幸好看见QQYOU在抡棒子,俺就观摩吧。

干脆写个帖子,让别人扔砖头吧,有时间回来看见再聊,有推荐给俺适合儿子看的更好的书,先拜谢了

作者: hq1966    时间: 2009-3-15 17:24

  这些女孩不一定爱看
  还是要抄个单子记着
  有机会看看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9-3-15 17:46
66,你看这主题帖下面怎么多行小字“听说你万事具备只欠吆喝”

搞得象小摊小贩一样,比咱们还能扯淡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9-3-15 17:57
哦,忘了,还有一套“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插图版全译本)(全8册),百家出版的

俺自己在重新翻看,没有给儿子看,怕他着迷
作者: 小米爸爸    时间: 2009-3-15 18:13
第四套是Richard Courant的“什么是数学:对思想和方法的基本研究”和George Polya的“怎样解题 ”


这套我拿去看了,多谢。正倒处找数学的东西。


第五套--金字塔原理:思考,写作和解决问题的逻辑


请教一下和尚老板兄弟,这个第五套,是不是类似解剖《福尔摩斯探案全集》这本书的内在关系的?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9-3-15 18:31
原帖由 小米爸爸 于 2009-3-15 18:13 发表


这套我拿去看了,多谢。正倒处找数学的东西。



看见你这样说,可把俺吓死了,你数学科班居然不知道这两本书,你还要俺就继续给你推,这两套是专为儿子选的
原帖由 小米爸爸 于 2009-3-15 18:13 发表

请教一下和尚老板兄弟,这个第五套,是不是类似解剖《福尔摩斯探案全集》这本书的内在关系的?

看你这称呼,都什么乱七八遭的

你要就按图索骥叫俺和尚

要就随02叫俺老板

要就随66叫俺扯淡兄弟

那书就是告诉你把话想清楚,然后说清楚的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9-3-15 18:54
原帖由 hq1966 于 2009-3-15 17:24 发表

  这些女孩不一定爱看
  还是要抄个单子记着
  有机会看看

66,女孩子看性格,所幸这几套书还适合女孩子看,特别那套哲学启蒙书,她不爱看,你就想讲评书一样读给她听

非常好的一套书啊,你女儿应该喜欢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只女儿花

温婉那一类的女孩子应该是人见人爱,多读点易安前期作品及李后主的作品应该不错
作者: 小米爸爸    时间: 2009-3-15 19:09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懂就是不懂,难道我还装懂不成,没看过的书多了去,你要是能再推几本,我倒真要到和尚庙里烧香了。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9-3-15 19:22
原帖由 小米爸爸 于 2009-3-15 19:09 发表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懂就是不懂,难道我还装懂不成,没看过的书多了去,你要是能再推几本,我倒真要到和尚庙里烧香了。

小米爸爸真是个直率人.

对于选书有个小标准:

天下文章一大抄一类的不要

屁股指挥大脑的不要

人云亦云的不要


你要找数学方面的书,假如孩子看就那两本足够,你看俺就不敢推.

书不在多,有心得灵------实战中处处留心然后找点针对性的书排疑解惑那才叫看书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9-3-15 19:43
EDU的"把儿童阅读管起来"俺看基本属于教一个不会阅读的孩子怎么阅读,与他标题是大大的不符

至于如果教孩子怎么学会阅读,那俺再推一本书-----"如何阅读一本书"( 家长先洗脑后再教孩子)

一个已经学会阅读的孩子再把他"管"起来,那就大错特错了.

至于怎么让一孩子读书留痕那几个方法,俺也是大不以为然的

其实用托尼布赞的脑图来随便测试一下,一切OK

至于如何用脑图测试,俺就再推一本老书-----学习的革命

简单易学,非常有效
作者: 小米爸爸    时间: 2009-3-15 19:44
不怕天兄弟笑话,大米教了七年数学,到头来,才知那叫技不叫育,离真正的数学教育相去甚远,孩子出生时,对孩子的教育更是一无所知,一切重新起步。

看看孩子的书也无访,看看里面的思想,看看里面的操作,看看里面的理念,观各家之长,然后“拿来”,融他人之“技”“育”为已所用,日积月累,然后才能脱胎换骨,没什么不好。

孩子还小,才35个月未到,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犹为不晚。请多指点,那两本书,我自去找来一观。多谢,如还有好书,也请指点,大米这里先谢了。
作者: yuanqiou098    时间: 2009-3-15 20:07
我儿子小学快毕业了。中外童话看了个遍,中外名著的简写本也几乎都看过了。但看原版名著还没兴趣,也没能力。现在没书看了,就又看日本动漫了。为此,我束手无策。
作者: snowyiyi    时间: 2009-3-15 20:42
看了你的书目,我头晕,我不会涉猎这些书籍的,呵呵。你很厉害啊,佩服佩服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9-3-15 21:19
百花齐放,好啊。
股票要炒,闲来聊聊教育也算消遣吧,多点来放厥词哈
神话历史类漫画,买的不少。
数学课外读物,买的极少,这个书的前期基础是看什么。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9-3-15 21:41
小米爸爸2009-3-15 19:47金钱+5你也玩《思维导图》啊,左派!
小米爸爸2009-3-15 19:47威望+5你也玩《思维导图》啊,左派!

师夷长技以制夷


有些人看见那《思维导图》头都发晕,其实啊,俺看就是老外整的新名词

前一段看论坛好象有朋友大谈想象力和创造力,大家都喜欢新名词,否则不足以说明自己进步

什么是创造力,俺看很简单:一个创新就是旧成分的新组合

比如这个《思维导图》,说白了就是"先找中心思想后分段落大意",这一说,小米他爹,你说俺是左还是右啊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9-3-15 22:00
原帖由 小小小鲸鱼 于 2009-3-15 21:19 发表
百花齐放,好啊。
股票要炒,闲来聊聊教育也算消遣吧,多点来放厥词哈
神话历史类漫画,买的不少。
数学课外读物,买的极少,这个书的前期基础是看什么。

俺现在每天干的最多的就是这世界上最难的两件事

一是把自己的思想灌进别人的脑袋    -------育子
二是把别人口袋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赚钱

经鲸鱼MM这一说,俺有时间一定把这两件事合一起发一帖,题目就叫"以股育经"吧


MM的问题,俺的看法如下

读这套书的前期基础就是"中国科普名家名作"

这套书你自己先买那套-----算得快系列(精选6册)
包括:数学花园漫游记
帮你学数学
图形和逻辑的故事——中国科普名家名作
算得快:刘后一先生献给少儿的礼物(最新版)
中国科普名家名作 数学家的眼光(最新版)
故事中的数学

看来MM准备破费几个了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9-3-15 22:32
原帖由 天堑变通途 于 2009-3-15 22:00 发表

俺现在每天干的最多的就是这世界上最难的两件事

一是把自己的思想灌进别人的脑袋    -------育子
二是把别人口袋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赚钱

经鲸鱼MM这一说,俺有时间一定把这两件事合一起发一 ...

鹅和你相反现在干的最多的就是世界上最容易的两件事
一是把别人的思想灌进自己的脑袋    -------取经
二是把自己口袋的钱装进别人的口袋-------买书

前一向,有个朋友也是推荐这套书的讲座系列,刚下了单,再接再厉了。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9-3-15 22:40
15楼那样谈思维导图,怕有"读书死,死读书,读死书"的卫道士给俺较真

我就举个例子,教教孩子怎么用这脑图吧

用一年级学完拼音的孩子举例子

找一随便什么纸(烂纸也可以),别搞什么精美笔记本了,那叫浪费

先画一个大圈,让孩子把所有拼音写进去

什么?你告诉俺孩子居然写不全

实话告诉你:俺自己也写不全

别急啊!在这圈上往外画一线后在端点再画一圈

这次告诉孩子,后画的圈填上全部韵母(填不全依然不要紧),然后又从韵母这个圈往外画数条线后在端点再画数个圈分别填上单韵母\复韵母等


同理依次从大圈向外画一线后在端点再画圈填上声母

如果干得仔细,把四声调和读音规则也分布在图上

整张图画好后告诉孩子这玩意儿就叫脑图

孩子如果自己能独立画好这拼音脑图,俺打包票----你孩子的拼音绝对很牛X

看完这个脑图的形成,原来会学习的哥们一定会说:狗屁,什么新玩意儿,以前咱复习物理和数学时经常用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3-15 23:43
推荐的书不错,怎样解题蛮难的,你儿子也能看啦。

老易那边还是要去砸他,不要看热闹。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9-3-15 23:52
原帖由 qqyou 于 2009-3-15 23:43 发表
推荐的书不错,怎样解题蛮难的,你儿子也能看啦。

老易那边还是要去砸他,不要看热闹。

儿子看书这点象他爹:管他看不看得懂,只要有兴趣,先看起来再说,不懂的就跳过去

有时候读书真有这样的,原来看的是热闹,说不定那天就找到门道了

这好象高中学的那篇英语课"马克思怎么学外语"也提过马老也这样,记得课后好象有一练习说鲁迅也这样

所以EDU让把阅读管起来,俺是要学包不同"非也,非也"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9-3-16 00:54
呵呵,刚才在EDU那看见有位素心朋友认为家长为孩子挑书就是把孩子的阅读管起来了

俺就这谈谈俺为儿子选书的思路

其实本楼主题帖已经说的很清楚,为什么最近给儿子选几套书,关键是怕他暴饮暴食后造成偏食的习惯.(日本书短期读太多了)

俺的书架对自从儿子学会阅读后是全面开放,而且从不考察他看书后有什么效果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啊,俺有的是耐心

这几套书无非是让他出书海散散步,别掉日本陷阱去了,世界大得很

一段时间后还是会让孩子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随便他怎么读,也从不追屁股问他读了些什么革命道理的

俺这个和EDU的管是有本质区别的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9-3-16 01:10
最后说个自己想起来就笑的往事

记得好象是初中逃语文课看张贤亮"张铁匠的罗曼史",被老师给老爸打小报告,老爸一问看什么书,然

后就是严厉的训斥.

今天假如儿子有一天看红楼问妙玉那段,俺是再也不会严厉训斥了

俺再也不管了 (老爸当年那训斥让俺三十多才找一小老婆)
作者: 素心    时间: 2009-3-16 01:23
家长为孩子挑书,就是把孩子的阅读“管”起来了

其实这个“管"并不是贬意。=适当的引导。

选些优秀的,涉及行业广的。。。

我小时候可是把父母的书架统统翻阅,看懂看不懂的,囫囵吞枣,也很快乐。

所以有时看见好书,即使是对大点孩子的,生怕等儿子长大时,又找不到了。
比如那套法国拉贝的“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前两年就搬回家,就等着儿子长大点看呢。
作者: 快乐飞儿    时间: 2009-3-16 07:57
法国拉贝的“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已经买了,孩子还小,吼吼还没給讲,不过我自己在天天看,我家宝什么书都看,只要你給讲什么都感兴趣,孩子是越来越大,提出的问题是越来越不能給完整的解答,或者是根本就不知道如何解答,所以呢只好和孩子一起学习了,楼主介绍的那两本数学书先记下了,等孩子在大点一定給买哈,谢谢
作者: 细数阳光    时间: 2009-3-16 08:10
[quote]原帖由 天堑变通途 于 2009-3-15 17:15 发表
第四套是Richard Courant的“什么是数学:对思想和方法的基本研究”和George Polya的“怎样解题 ”
这两本书不罗嗦,数学书中好书,儿子拿到手蹲在卫生间就不出来了

这样的书,你都普及到厕所文化里啦?你儿都能看懂?



作者: woodhead    时间: 2009-3-16 09:04
所谓得来全不费功夫。
希腊故事,正想买。
林汉达的书,不用说了。
作者: woodhead    时间: 2009-3-16 09:06
最近想给孩子整套世界历史方面的书,不知道楼主有无好书推荐?
作者: 细数阳光    时间: 2009-3-16 09:40
[quote]原帖由 天堑变通途 于 2009-3-15 22:00 发表


读这套书的前期基础就是"中国科普名家名作"

这套书你自己先买那套-----算得快系列(精选6册)
包括:数学花园漫游记
帮你学数学
图形和逻辑的故事——中国科普名家名作
算得快:刘后一先生献给少儿的礼物(最新版)
中国科普名家名作 数学家的眼光(最新版)
故事中的数学


这些书,俺买了,当初抱定能熏染儿子,愣是无些微动静
在书柜里蒙尘一年了,你给俺指条道,如何能诱惑得了他。
即使不如你儿厚爱有佳,但至少不要冷落的太久,太久。
作者: secretgarden114    时间: 2009-3-16 09:56
标题: 回复 #28 细数阳光 的帖子
我当初买“中国科普名家名作"的时候也觉得儿子会喜欢,但是和你的遭遇一样,我家小子翻了几下就扔一边去了,也难怪,他当时小二,数学还没达到能看这些书的程度,所以去年我又给他买了一套李毓佩数学故事,大概有十多本,这回买对了,儿子也经常蹲厕所里研读。读第一个回合的时候,好像就当故事书看了,看见数学题一律绕着走,也是因为数学能力不够。后来上了奥数班,又开始读第二个回合,这一回看里面的题了,呵呵,因为奥数班里涉及了一些题型。当然还有一些数学题看不懂,他仍然绕着走,可能还需要看更多个回合。
看我儿子的数学热爱程度,估计还得过几年才能看老板推荐的这两本书。
林汉达历史故事比较经典,儿子翻过,但是兴趣还没上来。
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我也买了,儿子也爱看,还经常指点某些段落,妄想给我上上课。我个人觉得,这套书并不是哲学启蒙的东东,而是想引导孩子如何去质疑,有培养愤青的嫌疑。

希腊神话彩绘典藏丛书,这个是不是老板说得那套希腊神话故事书呢?全套书我们都买了,儿子很喜欢很喜欢,百读不厌,倒不是觉得这书艺术性有多高,关键是里面的人物,故事都很经典,你看别的书时都可以触类旁通,把这些人名,事件名对应起来。

[ 本帖最后由 secretgarden114 于 2009-3-16 10:33 编辑 ]
作者: secretgarden114    时间: 2009-3-16 10:27
最近想给孩子整套世界历史方面的书,不知道楼主有无好书推荐?

以前我买过一本《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因为当时没有其他方面的历史故事,儿子也翻看过,觉得还行,能看一看。这本书适合家长看,看完之后再讲给孩子听。我估计woodhead同学的孩子是学龄前小朋友。
对了,还有一套《追踪》系列,严格说来是世界历史故事,某一个人物或者事件为一个专题,我儿子是相当地爱看。你也可以找一找,中图网好像28折特价,性价比很高。

[ 本帖最后由 secretgarden114 于 2009-3-16 10:35 编辑 ]
作者: 老易    时间: 2009-3-16 12:41
完全放羊的做法肯定是不可取的,

管起来这个管字,有许多不同的方式,
我这里的话,就是孩子读完一本书,家长跟孩子沟通一下,聊聊书的内容,
这种”管“如果家长本身能力很高,对孩子来说受益更大,
如果家长能力低,谈不出高层次的内容,也可以帮助孩子回顾一下书的内容,
有助于记忆。

完全不管,很多孩子就会像熊掰玉米一样。
并不是说,书读多了能力自然强,记住的东西就多,
记忆是有规律的,没有及时的回顾,反刍,
就像沙滩上塔很快就会了然无痕。
这是一种常识。

搞家教也要有科学的态度,不要想当然。
作者: 颀颀妈妈    时间: 2009-3-16 13:21
来向天堑变通途版主学习.
只看你的贴, 也是语文超好之人.

来提点意见,咱在你那地盘建学语文楼, 讨教让孩子好语文之方,
版主竟不屑回贴赐教.真叫人伤心呀.
作者: bluesky99    时间: 2009-3-17 13:39
嗯,我也去网上搜搜LZ写的书. 我孩子也是三年级.不过,孩子看的书还是要适当管一下的,不合适的书就不要让孩子看见,浪费孩子的时间.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9-3-18 04:15
原帖由 素心 于 2009-3-16 01:23 发表
家长为孩子挑书,就是把孩子的阅读“管”起来了

其实这个“管"并不是贬意。=适当的引导。

选些优秀的,涉及行业广的。。。

我小时候可是把父母的书架统统翻阅,看懂看不懂的,囫囵吞枣,也很快乐。

所以有时看见好书,即使是对大点孩子的,生怕等儿子长大时,又找不到了。
比如那套法国拉贝的“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前两年就搬回家,就等着儿子长大点看呢。

...

不知道这位朋友是MM还是GG.

咱们两目前对"管"的内涵和外延有点小冲突

您既然有小时候的快乐,现在也给自己孩子以快乐吧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9-3-18 04:20
原帖由 快乐飞儿 于 2009-3-16 07:57 发表
法国拉贝的“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已经买了,孩子还小,吼吼还没給讲,不过我自己在天天看,我家宝什么书都看,只要你給讲什么都感兴趣,孩子是越来越大,提出的问题是越来越不能給完整的解答,或者是根本就不知道如何解答,所以呢只好和孩子一起学习了,楼主介绍的那两本数学书先记下了,等孩子在大点一定給买哈,谢谢

飞儿MM,不是别人说好的书就很适合自己孩子的

俺到论坛经常说一句话:各马各扎,各庙各法,俺的良药对你可能是毒药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9-3-18 04:29
原帖由 细数阳光 于 2009-3-16 08:10 发表
这样的书,你都普及到厕所文化里啦?你儿都能看懂?

MM这问题很好

俺先不回答你,俺提个问题你回答:除了屁股指挥大脑的书以外,咱们家长又看懂过几本书

别告诉俺是"看图识字"那类读物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9-3-18 04:44
原帖由 woodhead 于 2009-3-16 09:06 发表
最近想给孩子整套世界历史方面的书,不知道楼主有无好书推荐?

时间紧张,先扯淡一番,有时间细聊

关于历史类书,俺坚决地顽固地认为要好好看咱们中国历史,中国人连自己老祖宗都搞不清楚,那用个成语说事,叫数典忘祖

比如春秋战国那一段历史,你读完再看日本号称的"战国时代"------整个一小地主之间扯皮打架,还演绎不出什么波澜壮阔的大事,还讴歌不出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人物

至于其他国家,俺看见很多茹毛饮血的野人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9-3-18 04:51
原帖由 细数阳光 于 2009-3-16 09:40 发表
[这些书,俺买了,当初抱定能熏染儿子,愣是无些微动静
在书柜里蒙尘一年了,你给俺指条道,如何能诱惑得了他。
即使不如你儿厚爱有佳,但至少不要冷落的太久,太久。

你那小狗熊,俺给你一方子(毒药良药自己化验):多看点文史哲,其余随他兴趣吧

你越逼他,他越腻烦看你推荐的书

他已经很有思想了,内心深处你已经不神秘了

记得曾经给MM说过:你那娃找一他佩服的人训导他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9-3-18 05:00
原帖由 secretgarden114 于 2009-3-16 09:56 发表
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我也买了,儿子也爱看,还经常指点某些段落,妄想给我上上课。我个人觉得,这套书并不是哲学启蒙的东东,而是想引导孩子如何去质疑,有培养愤青的嫌疑。

希腊神话彩绘典藏丛书,这个是不是老板说得那套希腊神话故事书呢?全套书我们都买了,儿子很喜欢很喜欢,百读不厌,倒不是觉得这书艺术性有多高,关键是里面的人物,故事都很经典,你看别的书时都可以触类旁通,把这些人名,事件名对应起来。

朋友,您孩子看那套哲学启蒙书到这地步了,恭喜您,他的思维不再那样容易被阉割了

也给您一小方子:千万要好好听他上课,让他给你洗脑


--------------------------------------------------------------------------------
俺孩子读希腊神话,还是源于儿子玩一款叫"魔法门"的游戏,西方文明源头就在这希腊神话啊.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9-3-18 05:28
原帖由 颀颀妈妈 于 2009-3-16 13:21 发表
来向天堑变通途版主学习.
只看你的贴, 也是语文超好之人.

来提点意见,咱在你那地盘建学语文楼, 讨教让孩子好语文之方,
版主竟不屑回贴赐教.真叫人伤心呀.


羞愧啊,MM夸奖和批评让俺汗颜

俺经常是这样的,跟理科生比语文水平,跟文科生比数学水平,每次都有成就感
      田忌赛马一类的把戏,MM别被俺唬住了

你提的意见非常中肯,俺现在在其位不谋其政,有负目老大和各位同仁信任.

MM的语文楼建得非常好,看出MM非常用心、非常细心地抓孩子的点滴积累。这也是语文学习来不得半点巧的关键所在

周末有大块时间一定去MM楼好好取经。
--------------------------------------------------------------------------------------------------------------------------------------------------



非常感谢楼上各位朋友与俺探讨交流,一一加分感激(至于加分评语一家之言,聊以笑之)
今年上论坛发现一个很好的苗头:咱们的EDU同志关于儿童教育的研究越来越贴近现实中的可行性了

EDU在本楼抡一俺“想当然”的大棒,俺周末来与他切磋一下。

现在要研究美股收盘了,不好意思

有些朋友与俺交流的回帖俺有时间会一一回复的
作者: woodhead    时间: 2009-3-18 11:33
在当当上搜索下,林汉达这套书有两个版本,一种是合订本,就是东周列国故事(上下册)、前后汉故事(上下册)三国故事(上下)
另一种是分订本,12册,就是上面的三本书每本分成4小本。
不知道有什么区别?请买过的朋友指点下。主要是插图,字体。内容应该一样。


另,汉堡包要吃的,世界历史也是要看的。有一套希望出版社的《讲给孩子的世界历史》,刘兴诗著,不知道怎么样?
作者: 细数阳光    时间: 2009-3-18 15:26
原帖由 woodhead 于 2009-3-18 11:33 发表
在当当上搜索下,林汉达这套书有两个版本,一种是合订本,就是东周列国故事(上下册)、前后汉故事(上下册) 、三国故事(上下)。
另一种是分订本,12册,就是上面的三本书每本分成4小本。
不知道有什么区别?请 ...


林汉达的书我买过,不过我买的是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
目录是以成语形式出现的,很厚的一本,也按各个时期来整理的故事。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9-3-18 16:02
小时候看的<春秋故事><战国故事><西汉故事><东汉故事>,后来出了本<三国故事>,希望他出<两晋故事><唐朝故事>什么的,没下文了.

这几套书估计都是当年那套的升级版本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9-3-18 16:03
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这书买了,孩子只对书侧面的那只鸟的位置赶兴趣,看来还没到时候
作者: 细数阳光    时间: 2009-3-18 19:26
原帖由 天堑变通途 于 2009-3-18 04:29 发表

MM这问题很好

俺先不回答你,俺提个问题你回答:除了屁股指挥大脑的书以外,咱们家长又看懂过几本书

别告诉俺是"看图识字"那类读物


俺实话实说,真没看过几本,即使是浮光掠影
所以俺就想听你细细道来。
别又剑走偏锋,整出屁股指挥大脑这类言辞,
一晃而过。俺需要大脑指挥屁股的书。
作者: 昨日乱昏山    时间: 2009-3-18 19:58
标题: 回复 #41 woodhead 的帖子
呵呵,个人认为刘兴诗的那套《讲给孩子的世界历史》写得不错,孩子很爱看。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9-3-18 23:24
EDU原谅俺,俺下面把你肢解一下

原帖由 老易 于 2009-3-16 12:41 发表
完全放羊的做法肯定是不可取的,


你帖子前提是对一个已经学会阅读的孩子来说的管,俺认为那时候的"管"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刚学会阅读的孩子只能说他有了获得知讯能力,也就是处于基础阅读阶段.

这时候的孩子是好奇性阅读为主,完全无主动性阅读的能力,他们的阅读往往只是一个诱因就可以抱起他老爸的大部头书津津有味地"看"起来.(请注意俺不用阅读两个字)

这个时候咱们家长急着想了解他"看"见什么了,他的答案有时候要你喷饭,有时候让你惊叹

只管让他"看",最好他"看"完后主动给你讲,你还要假意非常赞同他看到什么了,让他很有成就感

关键时刻你一管, GAME OVER

原帖由 老易 于 2009-3-16 12:41 发表

管起来这个管字,有许多不同的方式,
我这里的话,就是孩子读完一本书,家长跟孩子沟通一下,聊聊书的内容,
这种”管“如果家长本身能力很高,对孩子来说受益更大,
如果家长能力低,谈不出高层次的内容,也可以帮助孩子回顾一下书的内容,
有助于记忆。


"管"不管采取任何方式,你主动孩子被动,你谈得即使天花乱坠也是白搭,不信你试一试

原帖由 老易 于 2009-3-16 12:41 发表

完全不管,很多孩子就会像熊掰玉米一样。
并不是说,书读多了能力自然强,记住的东西就多,
记忆是有规律的,没有及时的回顾,反刍,
就像沙滩上塔很快就会了然无痕。
这是一种常识。


EDU啊,你很急啊.地里的苗刚发芽你拼命地扯让它吐穗会死的
原帖由 老易 于 2009-3-16 12:41 发表

搞家教也要有科学的态度,不要想当然。

俺订正EDU一下,家教就和股票一样是艺术,千万别把"科学"这个时髦的帽子戴上

随便写几句,EDU千万别用科学方式指教俺这个"想当然"的主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9-3-18 23:34
看见本楼,很多家长非常热衷为孩子找书

俺觉得咱们家长应该首先为自己找本书

这本书俺在论坛推荐过三次,2004年读过这本书后相见恨晚

这本书我在这楼再次推荐一下

书名----------"如何阅读一本书"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3-18 23:50
原帖由 woodhead 于 2009-3-18 11:33 发表
在当当上搜索下,林汉达这套书有两个版本,一种是合订本,就是东周列国故事(上下册)、前后汉故事(上下册) 、三国故事(上下)。
另一种是分订本,12册,就是上面的三本书每本分成4小本。
不知道有什么区别?请 ...


林先生的基本历史故事写的还是不错的。

选历史书给孩子看我个人觉得一定要慎重,从开始就要让孩子了解更加准确真实的历史才好。

半个世纪过去了,通俗历史读物反倒越编越差,谎言越来越多了,真是可叹。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9-3-19 00:07
讲一个儿子的往事

儿子刚上一年级第二周时,曾经做过一道当时一年级的奥数题

一根木棍,切三刀后得几根木棍?

儿子当时很快做出来.

接着问:"切100刀"呢?

儿子也很牛X地说:"100+1"

疑而问:"老师讲过?"

儿否认(其后去学校问老师,确实未讲)

俺很得意,有子如此...........

过两周,儿子练书法,要把一张大纸折成四张小纸写条幅,立马傻眼

提醒他,不是会切木棍吗?

儿子依旧傻眼.

俺急了,很牛X地做出了俺认为不可能做出的题,很傻地不会折纸

痛苦万分:学而不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有书呆子倾向

三年级时取咱们老祖宗写的数学书-----"九章算术"送儿子

告诉他:学习任何东西后就是要会用,纸上谈兵要不得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9-3-19 00:24
原帖由 qqyou 于 2009-3-18 23:50 发表


林先生的基本历史故事写的还是不错的。

选历史书给孩子看我个人觉得一定要慎重,从开始就要让孩子了解更加准确真实的历史才好。

半个世纪过去了,通俗历史读物反倒越编越差,谎言越来越多了,真是可叹。

非常赞同QQYOU对林先生书的观点

但对QQYOU说的一定要"让孩子了解更加准确真实的历史才好"有点小异议

你的说法是愿望

俺的看法是历史对咱们来说真正只是一个个连贯的故事组成的

只是这一个个故事谁讲得更接近事实,咱们现在也只有通过各种方式研判了

谁在讲谎话,真不好说.

林先生的故事主要依据史料改编成故事,相对来说经得起推敲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3-19 00:37
原帖由 天堑变通途 于 2009-3-19 00:24 发表

非常赞同QQYOU对林先生书的观点

但对QQYOU说的一定要"让孩子了解更加准确真实的历史才好"有点小异议

你的说法是愿望

俺的看法是历史对咱们来说真正只是一个个连贯的故事组成的

只是这一个个故 ...


没关系,有异议才对。其实就是史书上写的,落实为文字的,也有很多不是真实的东西。

比真实更重要的是历史观,以及严谨的精神

中国历史里伪的东西太多,一则是学阀原因,比如以前有个郭沫若,他说了的,哪怕是错的别人也不可以反驳,除非老毛说他说错了,也就是说官大名气大远远比合理性更重要。

另一个就是政治原因,使得很多谬误广为流传,尤其是近代史更甚。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9-3-19 00:43
原帖由 woodhead 于 2009-3-18 11:33 发表
在当当上搜索下,林汉达这套书有两个版本,一种是合订本,就是东周列国故事(上下册)、前后汉故事(上下册)三国故事(上下)
另一种是分订本,12册,就是上面的三本书每本分成4小本。
不知道有什么区别?请买过的朋友指点下。主要是插图,字体。内容应该一样。


另,汉堡包要吃的,世界历史也是要看的。有一套希望出版社的《讲给孩子的世界历史》,刘兴诗著,不知道怎么样?

林先生书的几个版本俺是经过精心选择的

为什么选这套书

和孩子的语文书厚薄相同,首先不从心理上把孩子吓住(老爸给的和他自己翻老爸的书不一样)

其次字体也与其语文书相同,插图和俺小时候看的“东周列国志”连环画一样

唯一缺憾是纸张太差

至于世界历史,俺的看法是除非他自己翻书架上他老爸那套“世界通史”,不会给他买你提到的类似书

初高中看来得及,俺一点都不急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9-3-19 01:00
原帖由 细数阳光 于 2009-3-18 19:26 发表


俺实话实说,真没看过几本,即使是浮光掠影
所以俺就想听你细细道来。
别又剑走偏锋,整出屁股指挥大脑这类言辞,
一晃而过。俺需要大脑指挥屁股的书。

刚楼里有MM夸俺语文水平,阳光MM这一说

原来俺蹩脚的语文水平一直在展示自己的屁股而不是大脑啊

阳光MM,你儿子的作文已经看过了

你首先得摸清你儿子的底细啊,俺也一直努力在摸儿子的底细

各人孩子自己疼,别人下手无轻重啊

只给你个前提:孩子初期阅读阶段,最好别用你的希望代替他的大脑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9-3-19 01:05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9-3-18 16:02 发表
小时候看的,后来出了本,希望他出什么的,没下文了.

这几套书估计都是当年那套的升级版本

林先生的书只到三国归晋,后来老先生吃大苦头了

记得看见过一套“上下五千年”,后面的故事都是别人仿林先生笔法写的

文字就烂一点了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9-3-19 01:12
原帖由 qqyou 于 2009-3-19 00:37 发表


没关系,有异议才对。其实就是史书上写的,落实为文字的,也有很多不是真实的东西。

比真实更重要的是历史观,以及严谨的精神

中国历史里伪的东西太多,一则是学阀原因,比如以前有个郭沫若,他说了的,哪怕是错的别人也不可以反驳,除非老毛说他说错了,也就是说官大名气大远远比合理性更重要。

另一个就是政治原因,使得很多谬误广为流传,尤其是近代史更甚。

初中学历史,大量讴歌农民起义军,反对投降派

多么难忘的历史啊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3-19 01:22
原帖由 天堑变通途 于 2009-3-19 01:05 发表

林先生的书只到三国归晋,后来老先生吃大苦头了

记得看见过一套“上下五千年”,后面的故事都是别人仿林先生笔法写的

文字就烂一点了


也不全是吃苦头的原因,一则是远古的历史比较好写。而是后来再去写就必须昧着良心,这是政治的史学家所不愿意的。

上下五千年号称是与林先生合写的,实际上是借了他的名字,水平立刻就看出来了。

我小的时候就是有幸读了林先生的《东西汉故事》才开始对历史感兴趣的,所以对林先生非常感激。

世界史的东西有很多翻译的书,比方彩图欧洲史,剑桥插图XX史等,都可以拿来看

国人写的世界史,由于角度原因,会有意识的忽略很多东西,最好不去看。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9-3-19 01:36
原帖由 qqyou 于 2009-3-19 01:22 发表


也不全是吃苦头的原因,一则是远古的历史比较好写。而是后来再去写就必须昧着良心,这是政治的史学家所不愿意的。

上下五千年号称是与林先生合写的,实际上是借了他的名字,水平立刻就看出来了。

我小 ...

俺现在一直努力挣钱攒学费,只是希望儿子初高中能够到世界各国游历一番

所以关于别国历史与其让他道听途说,不如去那个国家实地了解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3-19 01:38
原帖由 天堑变通途 于 2009-3-19 01:12 发表

初中学历史,大量讴歌农民起义军,反对投降派

多么难忘的历史啊


去年曾经心血来潮,带孩子去了一趟抗日战争纪念馆,孩子倒是有兴趣,问这问那的,可是我却很头疼,面对着整篇的谎言,如何给孩子讲呀。

幸亏那时候孩子还不认识几个字,以后是坚决不带他去了。

所以对一些历史的东西,不是找本书给孩子看了就有益处的,一定要找相对比较客观准确的东西给孩子看。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3-19 01:41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天堑变通途2009-3-19 01:07威望+5呵呵,你是来看俺被EDU扁的
天堑变通途2009-3-19 01:07金钱+5呵呵,你是来看俺被EDU扁的

不是啊,我是看你选的书很有眼光,所以进来捧场的。

老易需要你去狠狠的砸他。他最近有不少东西写得不错,认识的也很到位。但到了操作层面,确是变本加厉的激进,恨不得一年就培养出一个神童来。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9-3-19 01:59
原帖由 qqyou 于 2009-3-19 01:41 发表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天堑变通途2009-3-19 01:07威望+5呵呵,你是来看俺被EDU扁的天堑变通途2009-3-19 01:07金钱+5呵呵,你是来看俺被EDU扁的
不是啊,我是看你选的书很有眼光,所以进来捧场的。

老易需要你去 ...

你也注意到今年以来EDU的变化了

儿教培育了他,他也培育了儿教。功劳大大的

最近一直忙于掏别人口袋的钱,来得非常少,因此一来往往是集中火力打一梭子就走。

有时间一定要砸,砸得不是他的脑袋就是俺的脑袋开水陆道场

俺不在你也别闲着

下了啊,再见面看谁掉了脑袋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3-19 02:17
我印象里,你应该是论坛的元老的,以前也拜读过你的很多文字。

身为论坛大腕,砸老易理应是历史赋予你们的责任。
作者: 淡若水    时间: 2009-3-19 09:56
天堑你好,    “  第二套选的是林汉达著文汇出版社出版的“林汉达通俗历史经典”,一套12本。”这一套不止12本吧?我在当当上搜不到整套的,麻烦给个链接行吗?先谢谢了。
作者: aimee9999    时间: 2009-3-19 11:03
我觉得天天对自己的孩子是放风筝式管理,看似不管,实际上手中稳稳地牵着根线呢,是不?
作者: 细数阳光    时间: 2009-3-19 11:21
原帖由 天堑变通途 于 2009-3-19 01:00 发表

刚楼里有MM夸俺语文水平,阳光MM这一说

原来俺蹩脚的语文水平一直在展示自己的屁股而不是大脑啊

阳光MM,你儿子的作文已经看过了

你首先得摸清你儿子的底细啊,俺也一直努力在摸儿子的底细
...

得罪,得罪,莫哭,莫哭啊。你都是老坛友了,
还不知我说话么,没板没眼的,大伙都这么在你这楼里
浸润着,一准是想听你对于语文,对于阅读,对于教养孩子
的滔滔言辞,俺这不是怕你,放几枪就跑
打几炮就溜,虚虚实实,让大伙摸不多门道,希望你正而八经
把这楼盖高,哪是你想的那个意思哦,

俺也发现,你的风格也变了。

又一剂药方,摸底,排查,一直在继续中,权且不说他变没变
我到觉得自己变了,平和的接受以前我不能接受的他的种种事端。
对于阅读一直就大撒把的,至于吸收了多少也不得而知,只是在书的选择上
我干涉过, 倒不是阻止他看,我所作的就是少买 ,比如郑渊洁的书,他喜欢,
老抱着看,就那么几个人物不停的纠缠,他也喜欢。而名家散文这些东西,他不喜欢,
我也买。目前这些书都是孤寂着。

纯粹的历史故事书,好像可有可无的样子,百无聊赖的时候兴许会看几眼,
可能是我诱惑不够。

小子的作文你既然看了,怎么也得给点意见吧,看出什么苗头么,
我先不说,你先说,看是否如我想的一般。

[ 本帖最后由 细数阳光 于 2009-3-19 14:09 编辑 ]
作者: liwf    时间: 2009-3-19 13:59
给他看一些抗日的老电影,多讲一讲当年的故事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9-3-19 20:58
原帖由 淡若水 于 2009-3-19 09:56 发表
天堑你好,    “  第二套选的是林汉达著文汇出版社出版的“林汉达通俗历史经典”,一套12本。”这一套不止12本吧?我在当当上搜不到整套的,麻烦给个链接行吗?先谢谢了。


朋友,你在当当网搜索栏先填上"文汇出版社",然后空一格,填上"林汉达",再点搜索就出来了

选2007年版本,一共12本

选完后你钱多马上下订单买

不过经济萧条时期,还是要精打细算,先放在"暂存架",在六一看有没有更大折扣再下订单

投资理财无处不在,大手大脚要不得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9-3-19 21:03
原帖由 aimee9999 于 2009-3-19 11:03 发表
我觉得天天对自己的孩子是放风筝式管理,看似不管,实际上手中稳稳地牵着根线呢,是不?

这样的家教需要很高的艺术技巧,俺一直没有信心

因为满40后俺开始信"每个人都有他的命",作为家长,只有尽人力的想法
作者: 淡若水    时间: 2009-3-19 21:18
原帖由 天堑变通途 于 2009-3-19 20:58 发表


朋友,你在当当网搜索栏先填上"文汇出版社",然后空一格,填上"林汉达",再点搜索就出来了

选2007年版本,一共12本

选完后你钱多马上下订单买

不过经济萧条时期,还是要精打细算,先放在"暂存架" ...

我还是比较会过日子滴,都是先放在暂存架上,哪天特价再下单。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9-3-19 22:04
原帖由 细数阳光 于 2009-3-19 11:21 发表

得罪,得罪,莫哭,莫哭啊。你都是老坛友了,
还不知我说话么,没板没眼的,大伙都这么在你这楼里
浸润着,一准是想听你对于语文,对于阅读,对于教养孩子
的滔滔言辞,俺这不是怕你,放几枪就跑
打几炮就溜,虚虚实实,让大伙摸不多门道,希望你正而八经
把这楼盖高,哪是你想的那个意思哦,

MM希望俺认真上课,你高抬了,那是学院派干的活

学院派干活大多有特点-----把简单的事复杂化,这一点MM们也爱干(无诋毁之意哦)

而把复杂的事简单化一直是俺的追求,可能俺语文蹩脚没有表达出来

原帖由 细数阳光 于 2009-3-19 11:21 发表
俺也发现,你的风格也变了。

又一剂药方,摸底,排查,一直在继续中,权且不说他变没变
我到觉得自己变了,平和的接受以前我不能接受的他的种种事端。


恭喜MM,你终于不再把你的希望融合在你的教子实践中去了,你终于也明白你和儿子是不同的个体了

你今后的教子工作一定更顺手了

原帖由 细数阳光 于 2009-3-19 11:21 发表

对于阅读一直就大撒把的,至于吸收了多少也不得而知,只是在书的选择上
我干涉过, 倒不是阻止他看,我所作的就是少买 ,比如郑渊洁的书,他喜欢,
老抱着看,就那么几个人物不停的纠缠,他也喜欢。而名家散文这些东西,他不喜欢,
我也买。目前这些书都是孤寂着。

纯粹的历史故事书,好像可有可无的样子,百无聊赖的时候兴许会看几眼,
可能是我诱惑不够。

谈怎么阅读,你看本楼推的那本书吧
你这一段文字还是说明你没有明白自己和儿子是两个独立的人
别用你的眼光代替孩子的乐趣

俺来点偏门,就讲讲儿子学书法发生的故事吧

儿子的书法老师是老爸的挚友,一日与俺谈起现在的家长,大摇其头
他曾经带了几个学生,练了三个月不到都不学了,一问原因,原来家长认为没有看见什么成效
俺听了笑了笑
三个月想看到什么效果,学一年估计都不一定能背诵黄自元的间架结构九十二法,更别谈运用自如了

咱们很多家长太急功近利了,整整一个"恨天无把,恨地无环"的模样.

MM,别急,慢慢来

原帖由 细数阳光 于 2009-3-19 11:21 发表

小子的作文你既然看了,怎么也得给点意见吧,看出什么苗头么,
我先不说,你先说,看是否如我想的一般。

儿子文章超过他的年龄,比用屁股写作的童话作家牛X.

眼红

你的苗头说法俺不懂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9-3-19 22:30
原帖由 细数阳光 于 2009-3-19 11:21 发表

纯粹的历史故事书,好像可有可无的样子,百无聊赖的时候兴许会看几眼,
可能是我诱惑不够。

这个俺还是讲故事,俺儿子和你儿子不一样,诱惑的方法肯定不同

儿子玩"太阁立志传"知道日本有个著名的剑士宫本武藏,就顺势告诉他有本书叫"宫本武藏",老爸给你看

通过了解宫本武藏,知道宫本武藏写过一本书----五轮书,儿子问这本书

又顺势告诉他"五轮书"是天下最著名的三大兵书

儿子自然要问,顺势再把咱们老祖宗的"孙子兵法"和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推给他

他是把三套书都乱翻了一套,看的效果自然不能和大人比

俺觉得这就够了,俺可没有希望他给俺大讲三大兵书的韬略 与俺也不会给他大讲一样
作者: fanshaomin    时间: 2009-3-20 06:49
很佩服楼主对孩子的关爱,小声问一句,这书看得玩吗?书非借而不能读也,有时候还是有点道理的。纯属一家之谈,请见谅。
作者: 细数阳光    时间: 2009-3-20 09:28
原帖由 天堑变通途 于 2009-3-19 22:04 发表

MM希望俺认真上课,你高抬了,那是学院派干的活

学院派干活大多有特点-----把简单的事复杂化,这一点MM们也爱干(无诋毁之意哦)

而把复杂的事简单化一直是俺的追求,可能俺语文蹩脚没有表达出来



...

老大的每个字,俺都细细看了,心存肚儿里,慢慢消化、吸收。
小子的作文,如果海马行空的任起狂写,到还可以,但我发现
一旦是考试的时候,就有些味道不对,他的选材发偏,不会把生活里发生的事情
按题目要求筛选,哪个素材更接近题目,哪个材料更i能得心应手,而是想起什么就写什么。

比如老师让写感兴趣的事,他小子就给整出一篇下课同学耍闹,乱起外号,搞笑一番的事情
问他,为啥这么选材,他说好玩。当时就想起了这个。

生活里越是那些真实发生过的快乐的,有趣的事情他不写,每次都给你整出一个另类的东东
而且这些根本就不是他经历的,是他瞎编的, 楞编的有模有样。反倒那实实在在发生过
的,容易下笔有言的材料,到考试一个都不用。我有些想不通哦。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9-3-20 21:57
原帖由 fanshaomin 于 2009-3-20 06:49 发表
很佩服楼主对孩子的关爱,小声问一句,这书看得玩吗?书非借而不能读也,有时候还是有点道理的。纯属一家之谈,请见谅。

这砖头给得好啊!

"书非借而不能读也"-----记得当年学袁枚这句话时和同学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俺当时的观点是"书非用而不能读也"

俺直到目前都始终认为袁枚这句话是不能拿出来随便用的.

咱们一起来看看袁老先生是怎么说的

黄生借书说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你可以看看袁老先生是怎么推理的?他的推理有没有问题?问题在哪里?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9-3-20 22:03
原帖由 fanshaomin 于 2009-3-20 06:49 发表
很佩服楼主对孩子的关爱,小声问一句,这书看得玩吗?书非借而不能读也,有时候还是有点道理的。纯属一家之谈,请见谅。

朋友千万别胆怯,咱们都只有一个脑袋,你只管把砖头举起来抡圆了照俺命门拍

大不了俺脑袋开花,被你的思想灌了进去,俺还得好好谢你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9-3-20 22:43
原帖由 细数阳光 于 2009-3-20 09:28 发表

老大的每个字,俺都细细看了,心存肚儿里,慢慢消化、吸收。
小子的作文,如果海马行空的任起狂写,到还可以,但我发现
一旦是考试的时候,就有些味道不对,他的选材发偏,不会把生活里发生的事情
按题目要求筛选,哪个素材更接近题目,哪个材料更i能得心应手,而是想起什么就写什么。

比如老师让写感兴趣的事,他小子就给整出一篇下课同学耍闹,乱起外号,搞笑一番的事情
问他,为啥这么选材,他说好玩。当时就想起了这个。

生活里越是那些真实发生过的快乐的,有趣的事情他不写,每次都给你整出一个另类的东东
而且这些根本就不是他经历的,是他瞎编的, 楞编的有模有样。反倒那实实在在发生过
的,容易下笔有言的材料,到考试一个都不用。我有些想不通哦。

俺最亲爱的阳光大MM,你难道要把李白当杜甫培养啊
作者: qsqsqsqs    时间: 2009-3-20 23:33
楼主前面说不懂“苗头”,这里又说到李白——可见还是看出了一点苗头,因此我感觉楼主有点自相矛盾,属于对大MM不是足够坦诚了。或者是所想难以表述,我想这倒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呼吁拍砖、砸命门,虽然于线上如此做并不需负刑事责任,但那可能比实际上捡砖砸开脑袋还要费劲。我觉得楼主儿子看日本东东就是因为读了有趣,与接触历史并无关系,因此楼主用中国历史去冲,属于不在一个平面上下劲。楼主说的书我都未见过,不过儿童接触哲学我倒是可以凭感觉发点言。如罗素西哲史的副标题所表明的,哲学思潮与思想总是历史背景的产物,因此我想儿童学习历史知识还是更基础一些——但这又回到了家长的努力是否和孩子兴趣在一个平面的问题。而且历史知识的学习显然是量很大的一个任务。

细数阳光的儿子作文帖我也看了。我想,作文总是杜撰的确反映了孩子的文学创作才能的苗头(记得德国作家格拉斯就说他从小就这样)。问题是必须直面的是:在中国这个环境下,我们该如何对待孩子的这种苗头。不论是否与此前家长的引导有关,于今家长都必须考虑:是鼓励孩子的这种“苗头”,还是鼓励孩子更大众,更“全面”发展。我想回答这个问题是父母的责任,也只有父母才能回答。如果孩子还达不到苗头的程度,那也许又要另当别论。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9-3-21 01:18
非常感谢朋友给的一砖头,也很乐意与你探讨

原帖由 qsqsqsqs 于 2009-3-20 23:33 发表
楼主前面说不懂“苗头”,这里又说到李白——可见还是看出了一点苗头,因此我感觉楼主有点自相矛盾,属于对大MM不是足够坦诚了。或者是所想难以表述,我想这倒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看来俺除了语文蹩脚.理解能力也很烂.

没有阳光后面一帖的说明,俺确实无法明白她的"苗头"说,所以很谨慎地用了"儿子的文章超过年龄,比用屁股写作的童话作家牛X".

这孩子不在身边,信息量远远不足以俺对阳光MM夸夸其谈"苗头说".这一次但愿能说清楚了

原帖由 qsqsqsqs 于 2009-3-20 23:33 发表

呼吁拍砖、砸命门,虽然于线上如此做并不需负刑事责任,但那可能比实际上捡砖砸开脑袋还要费劲。


这样的文字和阐述俺很喜欢.幽默中透出ABCDE

回复朋友:世界上最难的事之一就是把自己的思想灌进别人的脑袋,咱们一起努力对砸

原帖由 qsqsqsqs 于 2009-3-20 23:33 发表
我觉得楼主儿子看日本东东就是因为读了有趣,与接触历史并无关系,因此楼主用中国历史去冲,属于不在一个平面上下劲。

你这一段谈的是阅读的目标问题

俺就说说自己的观点
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切身地体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儿童阅读入门阶段是需要兴趣做先锋的,孩子最终会不会因为读过三国演义而去翻阅三国志印证什么,那都不可能是家长所关注的问题.因为儿童阅读的目标俺一直很保守----只问播种,不问收获

至于你谈到是否在一个平面的问题

俺倒想起高考的一个作文题:图中一个人到处挖坑找水,其实水就在坑下.让大家看图写一篇文章

这样的作文题俺会围绕横向思维的创始人爱德华的一句话来写
"纵向思维是在挖掘同一个洞,横向思维是在试着在别处挖洞"

儿童阅读就是要大量地在别处挖洞,如果光在一个地方挖洞自然视野很狭窄,即使有水,他也无能力取之

原帖由 qsqsqsqs 于 2009-3-20 23:33 发表
楼主说的书我都未见过,不过儿童接触哲学我倒是可以凭感觉发点言。如罗素西哲史的副标题所表明的,哲学思潮与思想总是历史背景的产物,因此我想儿童学习历史知识还是更基础一些——但这又回到了家长的努力是否和孩子兴趣在一个平面的问题。而且历史知识的学习显然是量很大的一个任务。

选那本哲学书俺真没有希望儿子"如密尔5岁就读柏拉图而从此对哲学所着迷",只是希望他能学会用脑想想与他切身密切相关的事情的来龙去脉

至于说到历史学习的量,这是咱们在儿童阅读目标的分歧,南辕北辙一类的话题了,但愿咱们最后殊途同归

原帖由 qsqsqsqs 于 2009-3-20 23:33 发表
细数阳光的儿子作文帖我也看了。我想,作文总是杜撰的确反映了孩子的文学创作才能的苗头(记得德国作家格拉斯就说他从小就这样)。问题是必须直面的是:在中国这个环境下,我们该如何对待孩子的这种苗头。不论是否与此前家长的引导有关,于今家长都必须考虑:是鼓励孩子的这种“苗头”,还是鼓励孩子更大众,更“全面”发展。我想回答这个问题是父母的责任,也只有父母才能回答。如果孩子还达不到苗头的程度,那也许又要另当别论。

很好的思考,这个问题留待咱们的阳光MM解决吧
作者: qsqsqsqs    时间: 2009-3-21 10:08
楼主的回复很认真,感动中。对砸意味着要有砖,因此家长读书实乃第一要务,而并非孩子读书。所以你与其呼吁砸砖,不如呼吁家长为自己列书单然后于百忙中抽暇读书。如果家长给自己列一个阅读书单放到儿教论坛,我想也决不属于建歪楼。

你说要四处挖洞,这是对的。但你说到日本古代史和中国古代史比不够纵横捭阖,仿佛几帮小地主打闹(手提电脑输入比较困难,就不找原文引用了,鉴谅),就还是暴露了有些想以此洞代替彼洞。实际上中日两国之别主要并非在其各自内战哪个更壮阔,而是在各自原创性文化的差异(当然,日本人主要是学习,学习中国的、印度的,后来是德国的和美国的)。当然,实际上你并未禁止儿子读日本东东,而只是又让儿子读中国东东,这已经算是杰出家长的作为。但我觉得更主要的还是要家长讲解,联系中日谈古代社会结构、谈不同国家地缘环境的差异等。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3-21 13:18
原帖由 qsqsqsqs 于 2009-3-21 10:08 发表
但你说到日本古代史和中国古代史比不够纵横捭阖,仿佛几帮小地主打闹 ...


尽管日本曾经从中国借鉴了很多的东西。但是我觉得日本的历史完全不像中国的历史,而更接近西方的历史。在日本,虽然有天皇,但更像是中国的周天子,也就是说日本实际上没有进入帝国时代,而是类似欧洲的邦国制,因此日本文化里较少中国的那些专制。这也导致了日本在全面西化的过程中,远比中国顺利。而直接步入了现代社会的原因之一。
作者: qsqsqsqs    时间: 2009-3-21 14:59
我认为日本在亚洲率先现代化的原因主要还是日本幅员人口中等内部相对容易统一,这造成日本船小好调头。后来就形成老易所说的领跑的优势了。有一种说法说:亚洲只有三国没有完全沦为白人殖民地,日本是因为强,中国因为大,泰国因为巧。日本这种强不是开始就有,但这种强很快就形成并维持下来,原因就是掉头快,然后领跑。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9-3-21 17:42
俺先到几个楼去跑跑马,回来慢慢哥几个细聊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9-3-21 22:46
正好在QQYOU的小事楼看见QQYOU提到儿童教育随大流还是特立独行的问题

咱们这楼现成有个阳光MM儿子的例子,在这个问题上俺前面说要阳光MM自己解决(各人儿子各人下手才最知道轻重的思想做怪)

俺现在就谈谈俺的观点,仅供阳光MM参考。

教子有风险,实行须谨慎(呵呵,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的翻版)

关于儿子的培养,俺的终极目标是思想独立、经济独立,只有思想独立了经济才可能独立(说白了就是自己给自己发工资),才可能活出他自己

随大流的教育最后培养的孩子基本是不可能经济独立的,这个没必要抬杠,也不用欧美教育说事,例子俯拾即是

可咱们不能脱离随大流的教育,这是不可回避的现实

矛盾啊,俺一直就在这矛盾中在家庭教育中努力保持儿子的思想独立。

所以前面有一楼谈到:四十后开始相信每个人都有他的命,家长只是尽人力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9-3-21 23:53
儿子最近一直喜欢翻看美国西奥妮著的“发现数学”那两本书
一本是叫“原来数学这么有趣”,另一本叫“原来数学还是这么有趣”

最近一直考虑为儿子找一本适合他(9岁)的有关数学史的书

想大家为俺推荐一下。

家里讲数学发展历史的书太老套,从俺的选书角度看非常不适合

这里先谢谢了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3-22 17:04
原帖由 天堑变通途 于 2009-3-21 23:53 发表
儿子最近一直喜欢翻看美国西奥妮著的“发现数学”那两本书
一本是叫“原来数学这么有趣”,另一本叫“原来数学还是这么有趣”

最近一直考虑为儿子找一本适合他(9岁)的有关数学史的书

想大家为俺推荐一 ...


比较好,而且有译本的大致有《古今数学思想》(M 克莱因)和 (美)迈克尔·布拉德利著《数学先锋丛书》,前者主要介绍系统,后者以人物为主线。

不过这两本可能对你的孩子来说还偏于深奥,但相对于你买的那两本书,到不算深了。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9-3-23 01:28
原帖由 qqyou 于 2009-3-22 17:04 发表


比较好,而且有译本的大致有《古今数学思想》(M 克莱因)和 (美)迈克尔·布拉德利著《数学先锋丛书》,前者主要介绍系统,后者以人物为主线。

不过这两本可能对你的孩子来说还偏于深奥,但相对于你买 ...


非常感谢推荐

"古今数学思想"这书

你这一提就想起原来高中数学老师提过这本书

可惜那个数学老师在俺二十年高中同学会时已经去世了

到家拜望了师母,老师清贫一生,膝下无子.留下一点钱泪别

非常喜爱和尊敬那位数学老师,老师也待俺如子.

高考后求学途中见过老师一面,没曾想从此阴阳两界

再次借这个帖表达一个学生对老师的哀悼.

师恩浩荡啊

-----------------------------------------------------------------------------------------

儿子非常喜欢数学

他把家里与数学沾边的书翻了个遍

他看懂没看懂没有过问

自己有过无人指导完全靠看书自学围棋到业四水平的经历

所以对儿子的翻书看在心里,喜在心头.

再次感谢!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3-23 02:01
原帖由 天堑变通途 于 2009-3-23 01:28 发表


非常感谢推荐

"古今数学思想"这书

你这一提就想起原来高中数学老师提过这本书

可惜那个数学老师在俺二十年高中同学会时已经去世了

到家拜望了师母,老师清贫一生,膝下无子.留下一点钱泪别

非 ...


是,古今数学思想,是七十年代末翻译引进的,我也是那时候第一次看的。尽管过去了几十年,但还属于一本权威著作。

如果你不是非常在意要完整的数学史,我最推荐的是E.T.Bell著的《数学精英》一书,极少了非常知名的30多位数学名人和他们的成就,故事性非常强,书写的也很好,非常适合孩子阅读。
作者: woodhead    时间: 2009-3-23 12:29
手头有一本G.伽莫夫的《从一到无穷大》,科学出版社的,对孩子深了点,但这本书可以看到大学。。
另,能否推荐下入门之后初段之前的围棋书,儿子学围棋呢。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3-23 14:21
原帖由 woodhead 于 2009-3-23 12:29 发表
手头有一本G.伽莫夫的《从一到无穷大》,科学出版社的,对孩子深了点,但这本书可以看到大学。。
另,能否推荐下入门之后初段之前的围棋书,儿子学围棋呢。


我建议你去下载一个Stonebase软件并下载棋谱库给孩子来用,里面就包含了很多围棋书的谱子。

入门以后主要是死活、定式、官子等的训练,老的如吴清源的、前田的,关山的、福井的都可以,近期的如李昌镐的系列书也都不错。一些古谱如玄玄棋经、官子谱之类的看看也会很不错。

这类书实在是太多了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9-3-23 22:26
原帖由 qqyou 于 2009-3-23 02:01 发表


是,古今数学思想,是七十年代末翻译引进的,我也是那时候第一次看的。尽管过去了几十年,但还属于一本权威著作。

如果你不是非常在意要完整的数学史,我最推荐的是E.T.Bell著的《数学精英》一书,极少了 ...

可以考虑,先俺看过再决定

根据课本现状以及孩子的兴趣,看点数学史如同看人文历史可以帮助语文学习一样,对他学习数学很有必要

记得曾经在电视看见过一个智力测试:阿拉伯数字是哪国人创造的?

儿子因为看过书,在电视旁很快回答了。见答题者说错,儿子很得意地给俺大讲特讲

写“1234567890”的咱们这一代估计很多人不清楚来龙去脉的

而学习一门课程,连这门课程的历史发展源流都不清楚,不可思议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9-3-23 23:03
原帖由 woodhead 于 2009-3-23 12:29 发表 能否推荐下入门之后初段之前的围棋书,儿子学围棋呢。


了不起,孩子的围棋已经入门了

因为个人原因,儿子接触围棋很早,但正式启蒙准备在他满10岁后,启蒙老师都给他选好了,和一个棋友易子而教。

入门----你是怎么判断的

明白基本死活,明白初步布局,明白攻杀的初步技巧(就是日本人说的手筋),明白基本官子计算,下一盘棋后能不靠记谱而复盘,这是俺定义的入门。估计棋力大概在10级吧

假如你孩子到达俺说的地步,这时候关键不是看书,而是大量实战,然后复盘,有高手帮助复盘最好。

假如要辅助看书,那么就多看点死活题方面的书,训练计算力和筋与形的感觉

死活题的书很多,初级的可看日本棋院的那套“死活题大全”

有一定基础就看中国的官子谱、玄玄棋经,日本的棋经众妙等

呵呵,你孩子如果能看日本的“发阳论”了,估计教他的老师(非专业棋手)应该不是对手了

围棋还是要多实战,多请高手复盘,书可适当看,千万别搞成“书房棋”(就是围棋中的书呆子)

定式书看点“围棋基本定式一百型”之类,但千万别让孩子背定式,请高手讲解每一步的攻防要诀就好。

定式也是人走出来的,有定式还不如无定式

布局书尽量少看和不看,只需要了解几类布局的优劣特点就可,围棋最大的创造性思维就在这布局

你面对棋盘,脑中无任何陈规烂矩时,那份心情可能在日本取消"座子"后的日本棋手最能体会

[ 本帖最后由 天堑变通途 于 2009-3-24 00:51 编辑 ]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9-3-23 23:10
原帖由 天堑变通途 于 2009-3-23 23:03 发表


了不起,孩子的围棋已经入门了

因为个人原因,儿子接触围棋很早,但正式启蒙准备在他满10岁后,启蒙老师都给他选好了,和一个棋友易子而教。

入门----你是怎么判断的

明白基本死活,明白初步布 ...

这就少不得要请教了,我家小子对围棋是完全自发的喜欢,一直因为时间精力有限,不让孩子学围棋,但上了小学以后,学校开了这门课,每周一节,正课。小子就喜欢上了,回到家,就把围棋拿出来,自己摆,主动要我给他买围棋书,有什么浅显的围棋书推荐一下。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9-3-23 23:42
原帖由 小小小鲸鱼 于 2009-3-23 23:10 发表

这就少不得要请教了,我家小子对围棋是完全自发的喜欢,一直因为时间精力有限,不让孩子学围棋,但上了小学以后,学校开了这门课,每周一节,正课。小子就喜欢上了,回到家,就把围棋拿出来,自己摆,主动要我 ...


假如是你儿子班上开课,随便了解就可以了。

小孩子看书学围棋很困难,特别是家长无能力指导的更难

俺当时看书自己学已经满20了。

一定要推荐,家长无能力指导的就用那套“曹薰铉和李昌镐围棋教室”好象是人体版的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9-3-24 11:53
原帖由 天堑变通途 于 2009-3-23 23:42 发表


假如是你儿子班上开课,随便了解就可以了。

小孩子看书学围棋很困难,特别是家长无能力指导的更难

俺当时看书自己学已经满20了。

一定要推荐,家长无能力指导的就用那套“曹薰铉和李昌镐围棋教室” ...

谢了,顺便找了两本别的,收到以后看看再说。
作者: yuyan7381    时间: 2009-3-24 15:27
高人呀!!楼主怎么什么都懂!!!对楼主很崇拜呢!!!我儿子也学围棋,可家长一窍不通,就是上课跟老师学。路慢慢。。
作者: zj_1973    时间: 2009-3-24 16:05
俺儿子快2岁了,看了楼主推荐的书和各位的讨论思维顿时开阔,非常感谢!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9-3-24 16:43
原帖由 小小小鲸鱼 于 2009-3-24 11:53 发表

谢了,顺便找了两本别的,收到以后看看再说。

书不在多啊,鲸鱼MM.

就俺说的那一套就行了,你整些"天下文章一大抄"的书浪费时间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9-3-24 16:56
原帖由 天堑变通途 于 2009-3-24 16:43 发表

书不在多啊,鲸鱼MM.

就俺说的那一套就行了,你整些"天下文章一大抄"的书浪费时间

鹅就这毛病,改不了。。。。
捡了西瓜,芝麻也不舍得丢。。。
另外两本是日本的围棋漫画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9-3-25 05:45
原帖由 yuyan7381 于 2009-3-24 15:27 发表
高人呀!!楼主怎么什么都懂!!!对楼主很崇拜呢!!!我儿子也学围棋,可家长一窍不通,就是上课跟老师学。路慢慢。。


朋友,崇拜是迷信的温床,请牢记教育孩子: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保持自己思维的独立性

对于社会上流行的孩子学围棋热,俺。。。。。。

很多家长望子成龙,只要听说“开发智力,提高。。。。。。”等等忽悠很容易上套,不惜把大量时间精力金钱投入进

去。

这世界上好东西多了去了,投入的过来吗?孩子的兴趣和有好引路人是两大必备条件,千万别剃头挑子一头热,按公鸡抱儿

俺还喜欢京剧和汉剧等各地方剧种,因为自己祖籍河北,还喜欢河北梆子。这些个玩意儿就从不让儿子沾边。当然儿子也不愿沾边
作者: shanlon    时间: 2009-3-25 08:48
个人觉得, 韩国的那套《速成围棋>对学棋的小朋友应该不错的.........
尤其是小孩子自己感兴趣,基本上只要看图就可以自学,对提高棋力比较实效......

<曹薰铉和李昌镐围棋教室>汉字太多, 对低年级学生未必适合....

原帖由 天堑变通途 于 2009-3-23 23:42 发表


假如是你儿子班上开课,随便了解就可以了。

小孩子看书学围棋很困难,特别是家长无能力指导的更难

俺当时看书自己学已经满20了。

一定要推荐,家长无能力指导的就用那套“曹薰铉和李昌镐围棋教室” ...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