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放手讓孩子懂得犯錯
[打印本页]
作者:
erick747
时间:
2009-3-12 06:10
标题:
放手讓孩子懂得犯錯
放手讓孩子懂得犯錯
鼓勵孩子從錯誤中學習,父母就要有接納犯錯的胸襟,否則日後孩子養成一出錯就逃避或寧死不承認的心態,反而容易鑄成不可挽回的大錯。
知錯能改 經驗最寶貴
為什麼孩子犯錯不敢跟大人講?為什麼我們的觀念裡,不犯錯的才是好孩子?正確的觀念應該是──知錯能改的就是好孩子。我們不准許孩子犯錯,一犯錯就是重懲,使得孩子學會蒙蔽欺騙,以求眼前過關,不管後果如何,這種孩子長大後無法成為國家的棟樑,因為遇事畏縮,讓錯誤變大,是一個無用之人,難道我們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無用之人嗎?
教會孩子遇事不逃避
親子關係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孩子有事敢來找你求救。
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孩子就不會變壞,因為他事事都告訴你,你自然就能防患於未然。
我們要教孩子不能有僥倖的心理,事情發生了,就勇敢的面對它,是自己的錯,就去付代價,不是自己的錯,釐清責任。人生有許多突發狀況,既然發生了就要有勇氣去面對它,有智慧去處理它,我們必須教會孩子遇事不逃避,當然,要養成這個態度,大人不可以動輒打罵,讓孩子心生恐懼而不說。
我曾在餐廳看過一個5、6歲的小女孩,一不小心打破了碗,立刻從椅子上下來想收拾,但手驚恐地一直抖,拾不起碎片,我看了非常不忍。人有失常,馬有失蹄,孔子都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們為什麼這麼苛責孩子,不准他們犯錯呢?那天更離譜的是,她的母親沒有生氣打罵小孩,因為打破的是餐廳的碗,她不心疼。
父母放手 別過度呵護
中國的父母不給孩子犯錯的機會,也不准他們犯錯,我們常看到孩子在學步時,父母跟在後面亦步亦趨,生怕孩子摔著;反觀美國的父母很少這樣小心翼翼,美國孩子可能多摔了幾次跤,但是他們對自己身體感覺的掌握比我們孩子好,這也是鄉下孩子沒人教就自己學會了騎腳踏車,而城裡父母扶著車跟在孩子後面跑了許久,孩子還學不會的原因。如果不曾摔過,肌肉關節怎麼知道該怎麼調整才能保持身體的平衡呢?這種知覺叫「體動感知覺」。
嘗試錯誤 從做中學習
我們大人都很知道從做中學習很有用,因為透過實做才會知道出手的輕重,光靠眼睛是不夠的,同時手做所帶來的動感知覺也是記憶的一種,將來回憶多一條可提取的線索。既然鼓勵孩子要多做,從做中學習,就要有接納犯錯的胸襟,不要讓孩子養成一出錯就是大難臨頭,寧死不承認,把責任都推給別人的心態。
孔子說:「知錯能改,善莫大焉。」請父母鼓勵孩子多做多學,也請父母先問理由再決定懲罰,一定要教孩子犯錯不可怕,死不認錯才可怕。連續看到二則選擇逃避釀成大禍的新聞很是憂心,父母親必須要在孩子小的時候教好他品德及做人做事的態度,讓他成為一個有用之人。
兄弟姊妹 影響個性最大
父母生下我們,也許給了許多先天上的遺傳因子,但是兄弟姊妹其實才是每天和我們接觸最多的人,不論小時吵得多凶,長大後最可能成為終生朋友的人,也是影響我們個性,甚至事業選擇最大的人!
調查指出,11歲以前,小孩和兄弟姊妹相處的時間佔所有休閒時間的33%,比和同學及父母都多。當然吵架的機率就高:2~4歲平均每10分鐘吵一次;3~7歲每18分鐘吵一次。這樣高頻率的爭端,正是孩子學習如何處理問題、和解紛爭的時機,因此,當有兄弟姊妹的孩子上學後,社交能力就比獨生子女強。
18%的人認為父母偏心,因此多半的人都練就博取父母注意力的生存法則:結黨、互惠、忠誠的概念由此形成。自覺不受寵雖然會失落,但反而讓他們在成年後更容易生存。不同性別的兄弟姊妹也是日後擇偶最好的軍師,他們和異性相處時,較不會拘束,能有較好的婚姻關係。
36%的人認為,和兄弟姊妹間的關係因年齡增長而更親密。他們有小時回憶的基礎、類似的遺傳組合,以及不可分的血親關係,讓他們保持聯繫直到年老。在父母或是配偶過世後,兄弟姊妹成了唯一值得依靠的親人,尤其是姊妹之間。
總之每個家庭裡若將這些生活經驗給一代又一代的子孫,就形成了家庭的文化,足以讓孩子體會代代相承的力量。
資料:學前教育雜誌
作者:
ilove0356
时间:
2009-3-12 13:28
放掉手中的线,孩子会更好........
作者:
erick747
时间:
2009-3-12 21:44
放掉手中的线,孩子会更好........
不过还是要留条线吧~ 松松的就好
PS: 给孩子们 "一线" 生机吧!
作者:
木木
时间:
2009-3-13 15:48
让我们做家长的学会放手吧
作者:
hbshi_2001
时间:
2009-3-14 10:03
看了感觉自己错了,但真的不知道放好还是不放好呢
作者:
even_fox
时间:
2009-3-18 15:31
谢谢楼主分享。
作者:
mikelist
时间:
2009-3-20 13:08
这些方法真的很好啊,谢谢
作者:
heduji0313
时间:
2009-4-1 09:11
有感 !!!
作者:
yyniao
时间:
2009-4-1 10:42
好东西,值得一看,值得分享.
作者:
笛笛妈
时间:
2009-4-1 10:45
说得很有道理,可是做起来有些难呢!哎,真是苦了这帮孩子,也苦了我们家长.整天为教育子女发愁!!
我看还是顺其自然吧.
作者:
webcat
时间:
2009-4-17 17:49
谢谢分享!学习了。
作者:
pcdisk
时间:
2009-4-18 00:51
這的教育方式看起來不錯來用看看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