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和孩子一起成长
[打印本页]
作者:
灰色星空
时间:
2009-3-6 07:41
标题:
和孩子一起成长
一个双休日,在市中心某大型商场的玩具柜台前,我目睹了这样一幕: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赖在玩具柜台前不走,父母先是耐心地劝说,没想到小男孩对父母的劝说非但置之不理,反而躺在了地上打滚,他们的吵闹引来了好多旁人的围观,父母的脸上有点挂不住了,几番劝说后终于忍不住围着儿子拳打脚踢起来,小男孩从地上爬了起来,从父母的四只大手拉扯中挣脱,哭叫着一溜烟逃出了商场。在一些超市,我们也经常能看到坐在地上哭着不走的孩子。生活中这样的例子真是太多了。如何教育孩子,正是当今社会的一大热点,也是身为家长的我经常思考的问题。
最近,重新学习了教育部关工委家教中心组织编写的《成功家教启示录》,这本书既有一个女孩在瘫痪母亲的精心培育下,成为优秀大学生的故事,也有一位普通母亲把小时得过零分的儿子造就成留美博士的传奇。读着书中一个个真实故事,使人深受启发。这些父母的成功之道,我认为最重要的,第一是引导;第二是理解、支持。
首先要引导孩子做人。做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因此,“欲使孩子成才,先教孩子做人”。这是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许多家长考虑孩子如何做人,往往注重的是做“有用”的人,在知识和技能上下工夫,忽视了对孩子品质和性格的培养。其实,正直、善良、勤奋……才是“有用”的基础。只有具有优秀品质和健全人格,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怎样教孩子做人?首先要有好的家风,要靠家长在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引导、实实在在的示范,靠父母人格力量的影响。马路上、院落中、楼道里,吹胡子瞪眼、唾沫星子乱冒的训子场面,并不少见。好多家长自以为“训”是为人父母的特权,更有甚者,还以拳打脚踢相伴。“训”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除给孩子增加抵触情绪外,别无所获。“身教胜于言教”。很难设想,一个整天吊儿郎当、脏话满口,热衷酗酒、玩麻将的家长,能“训”出一个爱学习、讲礼貌、爱劳动的好孩子。“训”不是家长的特权,身教与言教并举才是做家长的责任。所以,对孩子来说,需要的不是批评家,而是榜样。
第二是理解、支持,不要对孩子期望过高。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做家长的都是如此。但我们也知道,“龙”也好,“凤”也好,在现实生活中毕竟是一种虚无漂眇的吉祥物。子女是我们父母生命在大自然中的延续。我们都渴望自己明天比今天好,将来比现在美好。所以,我们更渴望自己的子女超过我们自己,比我们自己胜过一百倍,一千倍,甚至是一万倍。 为此,家长们活得很累,很多家长在孩子出生前就为他设计了一条辉煌之路,上重点幼儿园、重点小学、重点中学、名牌大学,直至功成名就。孩子出生后,特别是到了幼儿期,家长就开始奔波于各种学习班,忽儿让孩子学钢琴,,忽儿让孩子学画画,忽儿又让孩子学书法……,以至于年幼的孩子盼望着自已能象爷爷奶奶那样退休就好了,就可以不学习了。心理学家的研究指出:适度的期望才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和正常发展。所以家长们应根据孩子本身条件对他们寄于适度的期望,让孩子快乐成长。
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可能永远都是最棒。许多家长总是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攀比,总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人家的孩子,利用责骂、惩罚的手段,去期望孩子获得改进,是事与愿违的。时间一长,他就会变得极度自卑,以为自己一无是处,会失去对生活甚至对生命的自信。每个孩子由于先天遗传基因不同,或是后天的家庭经济状况、教育环境、生活空间、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千差万别,导致每个孩子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所以作为家长,不可用同样的标准去要求孩子,给孩子施加压力,让孩子失去自信。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时候,要和孩子一起分析不足之处,分析哪些错误是因为粗心造成的,哪些又是因为不懂造成的。对于那些因为不懂造成的错误,我们应要求孩子尽快补起来。当他们取得进步时,我们也应给予表扬,希望他们继续努力,以使他们树立更好更高的目标。
总之,当好家长是一门艺术,孩子们在学习中成长,家长也应在学习中成长,不断地提升自己做家长的艺术。
作者:
ilove0356
时间:
2009-3-8 18:55
说的有道理...................
作者:
redflowerliuliu
时间:
2009-3-9 08:02
标题:
有道理
有道理,父母需要和孩子一起成长,而且要以孩子的视角看待一些问题
作者:
abbocom
时间:
2009-3-9 08:07
是这回事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