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转贴]儒家读经教育及其现代意义 [打印本页]

作者: 里仁    时间: 2004-6-28 13:51
标题: [转贴]儒家读经教育及其现代意义
<p align="center"><font color="#171793"> 儒家读经教育及其现代意义 <p align="center">苏州大学国学研究所 余同元      传统“读经教育”一度被彻底否定,近年来又有人提倡,并作为儿童启蒙教育的一种方法进行推广,称为“中国文化经典诵读活动”。它要求在不耽误原有课程学习和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利用每天半小时左右的时间,完成最有价值的几部中国文化经典《老子》、 《论语》、《诗经》等诗文的诵读任务。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以作为儿童长大后终生消化、理解、受益和发展的文化准备。本人认为,这一做法真切地体现了传统儒家“读经教育”的现代意义,下面试从几个方面加以说明之。 一、推广中国文化经典诵读活动的目的宗旨     开发儿童智力潜能,培养儿童记忆能力,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诵读活动中进行母语语言学习,同时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文化素质,加强文学修养,陶冶高雅情操,以便日后消化理解,并融合西方文化精华,重新塑造中国文化精神。 《庄子·天下篇》云:“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缙绅先生多能明之。《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让儿童诵读这些文化经典, 自古以来就是一项基本的教育方法。中国历代如此,外国也不例外(如犹太人从小就要诵读经典)。所以,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张岱年先生说:“‘五四’时期,曾有人反对读古书,甚至有人反对读中国书。这事实上是偏激之谈。” (见张着《读经与读子》)而武汉大学冯天瑜教授的名著《中华元典精神》则科学地论证了元典精神对民族文化的原创性作用。对此,本人曾在《中国文化研究》1997年秋之卷发表《重新塑造中国文化精神——兼评〈中华元典精神〉》一文中有过专门的论述。 二、开展中国文化经典诵读活动的方式方法     1、“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只要有热情、能识字读拼音的人,就能成为导读老师。父、母亲是其中最理想的老师。    2、“小朋友,跟我念。”这是导读的六字真言。用活泼愉快、唱儿歌或背广告词的方式,让儿童和老师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自然地诵读,而后从中取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这是一种在唱诵中学习的方式。    3、每日诵读半小时。在学校由老师利用早自习或活动课的时间,分几个阶段背诵(因儿童集中力有限,所以以时间短,次数多为佳)。回家后,再由家长带动诵读,既能培养亲情关系,又能把诵读经典的乐趣与好处与家人分享。     4、诵读的先后顺序和具体进程由老师根据小朋友的兴趣决定。以一个班级的二分之一小朋友能背诵,就可以进入下一个单元,不需要迁就落后的小朋友。落后的小朋友,只要多少背一点,也有相当的功效。    5、教学重点。小孩方面“不求理解,只求熟读”;老师方面“只奖励,不强求”。只要反复诵读,儿童自然就能背诵。    6、教学环境:老师和家长们关键“要持之以恒,要有信心”。最好创造一个人人都在诵读的环境,让孩子浸濡其中,自然会乐意亲近经典。几个孩子集体诵读比一个孩子单独学习的效果好,但一个班以不超过20人为佳。如能组织户外诵读或配乐诵读,效果将会更加显著。 三、开展中国文化经典诵读活动的科学依据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指出,儿童背诵诗文不等于强记。背诵是大脑在愉悦的状态下记忆,它不需要理解与分析,比如一个小孩学唱流行歌曲,随便一听就会背诵,不需要用心就记住了。强记则是由外在压力的强迫灌输,而且容易忘记。背诵是一种修养的科学。内心专一、安定才能背诵,而专心唱歌,专心背诵,大脑就更安定,思想行为随之而变化。以佛学来讲,背诵是很快乐的一种境界,而强迫记忆则是第六意识的作用,是大脑的表层作用,对小孩的身心没有益处。
作者: myedit    时间: 2004-6-28 13:58
你的签名真有个性。
作者: 里仁    时间: 2004-6-28 14:34
myedit+-->引用:myedit 你的签名真有个性。
承蒙夸奖,愧不敢当,在这个论坛上有个性的签名很多,而且你的签名个性也很足嘛。
作者: 我要好好学习    时间: 2004-6-28 14:45
还是“求甚解”地去学经典,更好一些吧?而且,只推荐学这几部经典著作,是否太少了?能达到“重新塑造

中国文化精神”的作用吗?我觉得,多准备些古代经典,多在中学大学里推广学生去研究(而不是去死记硬背

),无论对学生还是国家,恐怕会更好些,而且,根据学生爱好兴趣的不同,不同的学生会喜欢研究不同的经

典,这样继承会更全面。

儿童适量读读经也不错,但把读经的作用拔得这样高,会导致部分家长强迫学生读经,那样的后果是什么?楼

主帖子中的这段话非常好,(附在后面),如果家长和学生都能融会贯通这段话,那么不仅是读经,学其它内

容也会很有效。不过,这段话的意义是学习方法,而不是读经。

附楼主帖中部分内容:
“三、开展中国文化经典诵读活动的科学依据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指出,儿童背诵诗文不等于强记。背诵是大脑在愉悦的状态下记忆,它不需要理解与分析

,比如一个小孩学唱流行歌曲,随便一听就会背诵,不需要用心就记住了。强记则是由外在压力的强迫灌输,

而且容易忘记。背诵是一种修养的科学。内心专一、安定才能背诵,而专心唱歌,专心背诵,大脑就更安定,

思想行为随之而变化。以佛学来讲,背诵是很快乐的一种境界,而强迫记忆则是第六意识的作用,是大脑的表

层作用,对小孩的身心没有益处。”
作者: janlau    时间: 2004-6-28 15:23
我孩子四岁多,正处于韵律的敏感阶段,晚上他经常要求我给他念唐诗,念完后又要念三字经(念一段两分钟就完了),唐诗念完一首他要求解释,反而三字经他就"不求甚解",要求我念的原因是"很好听"

晚上睡前他"点播"的节目太多,应接不暇,累死!
作者: 我要好好学习    时间: 2004-6-28 15:36
janlau+-->引用:janlau 我孩子四岁多,正处于韵律的敏感阶段,晚上他经常要求我给他念唐诗,念完后又要念三字经(念一段两分钟就完了),唐诗念完一首他要求解释,反而三字经他就"不求甚解",要求我念的原因是"很好听"

晚上睡前他"点播"的节目太多,应接不暇,累死!

很好。

如果读经的人都是这类读法,恐怕也就没什么人反对读经了。
作者: hnbc    时间: 2004-6-29 13:07
我认为读经是手段,不是目的,孩子不反对即可行之。一定不能强迫孩子,这样孩子才会从中找到乐趣。
作者: 里仁    时间: 2004-6-29 13:53
我要好好学习+-->引用:我要好好学习 很好?lt;/p> 如果读经的人都是这类读法,恐怕也就没什么人反对读经了。
读经确实是这样!!!不需要花很多的时间,每天进行3次左右,每次你只要读2、3分钟给孩子听就可以了,重复几次,孩子自然就能背下来了! 我教我姑娘背了80首唐诗,都是在上下楼时教的,根本耽误不了孩子玩的时间。
作者: 我要好好学习    时间: 2004-6-29 17:57
里仁+-->引用:里仁 读经确实是这样!!!不需要花很多的时间,每天进行3次左右,每次你只要读2、3分钟给孩子听就可以了,重复几次,孩子自然就能背下来了!
我教我姑娘背了80首唐诗,都是在上下楼时教的,根本耽误不了孩子玩的时间。

您的方法很好,另外,您的很多帖子,我也都下载了,里面的内容很有指导意义。

但是王财贵博士的讲话中,对学习方法并未重视,只说个“小朋友 跟我念”的所谓“六字真言”,而且王的讲话中,有很多内容我不敢苟同,我感到王的讲法将读经的作用过分夸大了,如果一些家长盲目跟风,而又不重视学习方法的话,会有危害性。我见到的一些家长,只关心孩子应该学什么,而不是很关心孩子应该怎样学。

您的教法,似乎也融合了国外的教学经验,并非中国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国传统方法中,王的“小朋友 跟我念”是经典,另外“头悬梁,锥刺骨”等也被提倡,我认为那不是好的学习方法,应该改进。用比较成熟的新的教学方法,去学习传统文化中比较精华的部分,应该会有好效果。

前面说的是读经的方法,还有就是读经的内容问题。我认为,孔子等人所在的时代,是中国人的思路最活跃的时期,等到独尊儒术后,中国能出的思想家就很少了,这并不是说孔子本人如何,而是后人对他的态度造成的,后世的权威崇拜是有害的,后世只知去背诵经典,而不是注重去研究和灵活运用以及突破经典,恐怕也与权威崇拜的心态有关。在读经教育中,是否需要关注这个问题呢?我接触的很多学生,从不敢去怀疑一些“定论”,这样的孩子,即便能考高分,脑筋也很死板,或说脑筋受到的约束很大。

另外还有个问题,对读经或其它幼儿学习内容,如背诗认字等,是否越多越好呢?我指的是不耽误孩子正常玩,不强迫孩子的前提下的学习。我过去认为越多越好,但近几年也有不同感觉,过去我一直很关注的一个小孩,(幼儿期学了大量内容,并在童年儿童期等,一直在父母指导下学习很多课外知识),在长的比较大后,变得很孤单,因为不仅她的同学,连她的老师都有很多地方不如她,因此这个孩子就很看不起别人,我感到这对她的成长不利。所以,教得多时,可能还需要加强其它类型的教育。
作者: 里仁    时间: 2004-6-30 08:52
我要好好学习+-->引用:我要好好学习  但是王财贵博士的讲话中,对学习方法并未重视,只说个“小朋友 跟我念”的所谓“六字真言”,而且王的讲话中,有很多内容我不敢苟同,我感到王的讲法将读经的作用过分夸大了,如果一些家长盲目跟风,而又不重视学习方法的话,会有危害性。我见到的一些家长,只关心孩子应该学什么,而不是很关心孩子应该怎样学。 在读经教育中,是否需要关注这个问题呢?我接触的很多学生,从不敢去怀疑一些“定论”,这样的孩子,即便能考高分,脑筋也很死板,或说脑筋受到的约束很大。 另外还有个问题,对读经或其它幼儿学习内容,如背诗认字等,是否越多越好呢?我指的是不耽误孩子正常玩,不强迫孩子的前提下的学习。我过去认为越多越好,但近几年也有不同感觉,过去我一直很关注的一个小孩,(幼儿期学了大量内容,并在童年儿童期等,一直在父母指导下学习很多课外知识),在长的比较大后,变得很孤单,因为不仅她的同学,连她的老师都有很多地方不如她,因此这个孩子就很看不起别人,我感到这对她的成长不利。所以,教得多时,可能还需要加强其它类型的教育。
就上面几个问题与您探讨1、王财贵先生并非只有一个演讲,他写出的东西更多,一个演讲并不能把所有的事情都说清楚。中国人是特别喜欢跟风的,不明其理,人家说什么就是什么,人家说好他就做,人家说不好他马上停,从不想为什么要做,或者为什么不要做,这很悲哀。2、书读的少就不敢产生怀疑,因为他本身就懂得少,怎么去怀疑别人?而且《论语》上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经典是教人如何有智慧,而不是要人盲目地服从。3、早期教育绝不是单单读经就能解决得了的,应该是全面发展而且家长的引导很重要,您说的例子并不能说明背的东西多是导致孩子“孤单”的原因,《论语》上讲“三人行,必有我师”,他教人要谦虚,而不是看不起别的人。所以,书要读透,这个与家长的关系很大,如果只死读书,那不如不背。  早期教育只是一个代名词,不管你承认不承认,我们都在无形中对孩子地进行着教育,而并不是说你不喜欢早期教育,就代表你没有在教育孩子。所以,优秀的家长,脑子里即使不存在这个早期教育观念,他的孩子在他的影响下,同样会很优秀。但是,如果素质很低的家长,即使知道了早期教育,他也会把这种教育弄歪曲的。就象读经教育一样,优秀的家长,每次只有2、3分钟,甚至更少的时候,一天2、3次,就会教孩子很多的东西,而不懂方法的家长,肯定会天天逼着孩子背,这样肯定会适得其反。
作者: 我要好好学习    时间: 2004-6-30 12:28
里仁+-->引用:里仁 就上面几个问题与您探讨
1、王财贵先生并非只有一个演讲,他写出的东西更多,一个演讲并不能把所有的事情都说清楚。中国人是特别喜欢跟风的,不明其理,人家说什么就是什么,人家说好他就做,人家说不好他马上停,从不想为什么要做,或者为什么不要做,这很悲哀。
2、书读的少就不敢产生怀疑,因为他本身就懂得少,怎么去怀疑别人?而且《论语》上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经典是教人如何有智慧,而不是要人盲目地服从。
3、早期教育绝不是单单读经就能解决得了的,应该是全面发展而且家长的引导很重要,您说的例子并不能说明背的东西多是导致孩子“孤单”的原因,《论语》上讲“三人行,必有我师”,他教人要谦虚,而不是看不起别的人。所以,书要读透,这个与家长的关系很大,如果只死读书,那不如不背。
  早期教育只是一个代名词,不管你承认不承认,我们都在无形中对孩子地进行着教育,而并不是说你不喜欢早期教育,就代表你没有在教育孩子。所以,优秀的家长,脑子里即使不存在这个早期教育观念,他的孩子在他的影响下,同样会很优秀。但是,如果素质很低的家长,即使知道了早期教育,他也会把这种教育弄歪曲的。就象读经教育一样,优秀的家长,每次只有2、3分钟,甚至更少的时候,一天2、3次,就会教孩子很多的东西,而不懂方法的家长,肯定会天天逼着孩子背,这样肯定会适得其反。




您的这个观点我完全赞同的:无论是读经还是其它教育手段,对孩子的影响是好是坏,基本取决于家长的教孩子水平以及家长本人的水平高低。

很有学问的人,脑筋一般比较灵活;读书很少的人,如果有人给他讲一些道理,他也容易接受;这两类人都不是很多,大多数人都在中间地带。就中国的具体情况而言,100年以前,都把孔子当成圣人,谁敢去怀疑圣人的话?孔子的很多经典语言,被人民顶礼膜拜,社会的道德规范,也都是由孔子的话来确定的,如果说,儒家思想能够使中国产生辉煌的农业文明,那么再指望靠全盘继承儒家思想来使中国继续发展,是个好主意吗?孔子从未要人盲目服从他,可惜后世的人多数只是忙于去背他的经典,而不是把精力用在活学活用和突破发展上。

孔子要人谦虚,戒骄戒躁,人们也都懂得这个道理,基本都能说出这个经典,但有几人能做的很好呢?这类非智力因素,我觉得比智力因素作用更大,但更难培养,恐怕需要家长本身具有这个素质,才能“身教”出孩子,光靠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恐怕基本不起作用。在教孩子很多东西时,如何才能使孩子不骄不躁,应该也是很重要的,性格一旦形成,基本终生不变。
作者: dujinghao    时间: 2004-6-30 15:33
里仁+-->引用:里仁 教我姑娘背了80首唐诗,都是在上下楼时教的,根本耽误不了孩子玩的时间。
怎么能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小儿科的唐诗上呢?赶快再把王教授的演讲好好看10遍!!
作者: 里仁    时间: 2004-6-30 16:06
dujinghao+-->引用:dujinghao 怎么能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小儿科的唐诗上呢?赶快再把王教授的演讲好好看10遍!!
你了解读经吗?你仔细地看过王财贵的演讲??? 我再说一次,王财贵说唐诗是”小儿科“,那是拿唐诗与《论语》比,这样比不为过。
作者: dkx168    时间: 2004-6-30 16:13
你的“家庭中如何实施早期教育“一文中曾提到要家多放古画,那在哪里找许多古画呢?
作者: 里仁    时间: 2004-6-30 16:15
有卖世界名画全集的。
作者: 我要好好学习    时间: 2004-6-30 17:50
我现在理解,“因材施教”,不仅要看孩子的“材”是什么样,还要看家长的“材”如何。

教育问题太复杂了,我看,家长不仅需要多学幼教知识,也需要提高家长自身的各种素质,才能影响好孩子。

祝论坛各位网友都能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88
作者: dujinghao    时间: 2004-7-1 01:54
里仁+-->引用:里仁 你了解读经吗?你仔细地看过王财贵的演讲??? 我再说一次,王财贵说唐诗是”小儿科“,那是拿唐诗与《论语》比,这样比不为过。
无言.您最了解,您最伟大,如何? 我在写一个当代全球名人录,把您加入如何?
作者: 里仁    时间: 2004-7-1 08:44
dujinghao+-->引用:dujinghao 无言.您最了解,您最伟大,如何? 我在写一个当代全球名人录,把您加入如何?
这种话对于讨论问题毫无意义!希望你尊重你自已,也尊重别人。问题可以讨论,但是说那些过激的话有何意义?难道是”黔驴技穷“之后的”疯狂“? 中国的文化被很多人望文生意、断章取义、曲解,造成了大部份人对自已文化的误解。 所以,我希望看问题要全面一点,王财贵说唐诗是”小儿科“,确实是在与《论语》比的时候说的,你能不承认吗???你断章取义的就说王财贵说唐诗是”小儿科“,这样会让很多的人对王财贵产生误解,难道你认为你说的很对吗?
作者: dujinghao    时间: 2004-7-1 09:33
愤怒吗?骂我啊.

反正就你有知,有个性.
作者: 一杰    时间: 2004-7-2 00:25
哈哈哈哈,
读经的结果???
读经的修养???
作者: 里仁    时间: 2004-7-2 08:19
dujinghao+-->引用:dujinghao 愤怒吗?骂我啊. 反正就你有知,有个性.
我们两个人是谁先先愤怒的?是谁先骂的??? 如果你们反对读经的人都是这种层次的话,不与你们讨论与罢,无聊之极。 如果讨论,就拿出真正的东西来说,不要说一些“菜市场”的粗话。
作者: 里仁    时间: 2004-7-2 08:20
一杰+-->引用:一杰 哈哈哈哈,读经的结果???读经的修养???
一杰你说的过头,我没读过经,我的修养很差,这是我一生的遗憾,所以我不想我下一代也这样。
作者: cherry_1998    时间: 2004-7-5 14:23
里仁+-->引用:里仁 <p align="center"><font color="#171793"> 儒家读经教育及其现代意义

<p align="center">
苏州大学国学研究所 余同元

   传统“读经教育”一度被彻底否定,近年来又有人提倡,并作为儿童启蒙教育的一种方法进行推广,称为“中国文化经典诵读活动”。它要求在不耽误原有课程学习和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利用每天半小时左右的时间,完成最有价值的几部中国文化经典《老子》、 《论语》、《诗经》等诗文的诵读任务。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以作为儿童长大后终生消化、理解、受益和发展的文化准备。本人认为,这一做法真切地体现了传统儒家“读经教育”的现代意义,下面试从几个方面加以说明之。

一、推广中国文化经典诵读活动的目的宗旨

  开发儿童智力潜能,培养儿童记忆能力,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诵读活动中进行母语语言学习,同时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文化素质,加强文学修养,陶冶高雅情操,以便日后消化理解,并融合西方文化精华,重新塑造中国文化精神。 《庄子·天下篇》云:“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缙绅先生多能明之。《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让儿童诵读这些文化经典, 自古以来就是一项基本的教育方法。中国历代如此,外国也不例外(如犹太人从小就要诵读经典)。所以,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张岱年先生说:“‘五四’时期,曾有人反对读古书,甚至有人反对读中国书。这事实上是偏激之谈。” (见张着《读经与读子》)而武汉大学冯天瑜教授的名著《中华元典精神》则科学地论证了元典精神对民族文化的原创性作用。对此,本人曾在《中国文化研究》1997年秋之卷发表《重新塑造中国文化精神——兼评〈中华元典精神〉》一文中有过专门的论述。

二、开展中国文化经典诵读活动的方式方法

  1、“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只要有热情、能识字读拼音的人,就能成为导读老师。父、母亲是其中最理想的老师。

  2、“小朋友,跟我念。”这是导读的六字真言。用活泼愉快、唱儿歌或背广告词的方式,让儿童和老师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自然地诵读,而后从中取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这是一种在唱诵中学习的方式。

  3、每日诵读半小时。在学校由老师利用早自习或活动课的时间,分几个阶段背诵(因儿童集中力有限,所以以时间短,次数多为佳)。回家后,再由家长带动诵读,既能培养亲情关系,又能把诵读经典的乐趣与好处与家人分享。
  4、诵读的先后顺序和具体进程由老师根据小朋友的兴趣决定。以一个班级的二分之一小朋友能背诵,就可以进入下一个单元,不需要迁就落后的小朋友。落后的小朋友,只要多少背一点,也有相当的功效。

  5、教学重点。小孩方面“不求理解,只求熟读”;老师方面“只奖励,不强求”。只要反复诵读,儿童自然就能背诵。

  6、教学环境:老师和家长们关键“要持之以恒,要有信心”。最好创造一个人人都在诵读的环境,让孩子浸濡其中,自然会乐意亲近经典。几个孩子集体诵读比一个孩子单独学习的效果好,但一个班以不超过20人为佳。如能组织户外诵读或配乐诵读,效果将会更加显著。

三、开展中国文化经典诵读活动的科学依据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指出,儿童背诵诗文不等于强记。背诵是大脑在愉悦的状态下记忆,它不需要理解与分析,比如一个小孩学唱流行歌曲,随便一听就会背诵,不需要用心就记住了。强记则是由外在压力的强迫灌输,而且容易忘记。背诵是一种修养的科学。内心专一、安定才能背诵,而专心唱歌,专心背诵,大脑就更安定,思想行为随之而变化。以佛学来讲,背诵是很快乐的一种境界,而强迫记忆则是第六意识的作用,是大脑的表层作用,对小孩的身心没有益处。
里仁,你好
我是怀孕时就接触到经典诵读,从我宝洺銘2个月开始我每天给天背1至2次<弟子规>,小时候还很高兴,听时向我笑,现在全当耳边风了.即使这样我也没停.
我这样做对吗?我是全文背好,还是每天背其中一段好.
另外,听经典诵读的带子好不好?每天听多长时间比较合适?  
作者: 一杰    时间: 2004-7-5 23:20
余同元先生:“开发儿童智力潜能,培养儿童记忆能力,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诵读活动中进行母语语言学习,同时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文化素质,加强文学修养,陶冶高雅情操,以便日后消化理解,并融合西方文化精华,重新塑造中国文化精神。 ”


扯淡!

您可能是国学方面的专家,但要往开发儿童智力潜能上扯,您就歇着吧。
作者: 江湖    时间: 2004-7-5 23:28
一杰+-->引用:一杰 余同元先生:“开发儿童智力潜能,培养儿童记忆能力,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诵读活动中进行母语语言学习,同时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文化素质,加强文学修养,陶冶高雅情操,以便日后消化理解,并融合西方文化精华,重新塑造中国文化精神。 ”  扯淡! 您可能是国学方面的专家,但要往开发儿童智力潜能上扯,您就歇着吧。
扯淡是不是也算传统经典啊?俺一直只会说扯蛋呢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4-7-5 23:32
宇轩+-->引用:宇轩 扯淡是不是也算传统经典啊?俺一直只会说扯蛋呢
你那个不文明
作者: 一杰    时间: 2004-7-5 23:42
里仁+-->引用:里仁 一杰你说的过头,我没读过经,我的修养很差,这是我一生的遗憾,所以我不想我下一代也这样。


里仁,你没读过“经”就极力宣传读经的好处,这是对你自己不太负责任,对自己的孩子不太负责任,对看你帖子的人不太负责任。
你不了解的东西,你凭什么给别人推荐?!
作者: dujinghao    时间: 2004-7-6 00:55
里仁+-->引用:里仁 我们两个人是谁先先愤怒的?是谁先骂的??? 如果你们反对读经的人都是这种层次的话,不与你们讨论与罢,无聊之极。 如果讨论,就拿出真正的东西来说,不要说一些“菜市场”的粗话。
1、我什么时候反对读经了,我是好 2、我没有愤怒,也没有骂你,更没有说粗话。你既然说别人无知,我说你有知怎么能说是骂你呢?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子曰:有教无类。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4-7-6 01:25
里仁+-->引用:里仁 我没读过经,我的修养很差。
人家都认过错了,你们就别再没完没了了。 不过作为版主,还是不要那么大的火气,否则你凭什么管理这个论坛呢,凭一时冲动么?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4-7-6 01:29
谁认错了?人家正追着MA呢!
那个菜鸟看花眼了,
难道您老革命也眼花了吗?

声明:此菜非彼菜,另有新菜。
哈哈~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4-7-6 10:10
dawnch+-->引用:dawnch 谁认错了?人家正追着MA呢!那个菜鸟看花眼了,难道您老革命也眼花了吗? 声明:此菜非彼菜,另有新菜。哈哈~
哈哈哈,我就是那么笨,我看他自谦自己修养差,我就相信了,经你一提醒我似乎明白一点,原来就是老祖宗的老传统,“虚伪”
作者: zgl    时间: 2004-7-6 10:26
jerryhao+-->引用:jerryhao 人家都认过错了,你们就别再没完没了了。 不过作为版主,还是不要那么大的火气,否则你凭什么管理这个论坛呢,凭一时冲动么?
呵呵,Jerry言重了,参加活动与管理是两回事,不见管理层大都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吗
作者: zgl    时间: 2004-7-6 10:30
一杰+-->引用:一杰 哈哈哈哈,读经的结果???读经的修养???
呵呵,dujinghao自打读经后就成了那德性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4-7-6 10:38
zgl+-->引用:zgl 呵呵,Jerry言重了,参加活动与管理是两回事,不见管理层大都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吗
你所说的也有道理,版主也有权利讲自己所说的,总比换个名字来说要好得多,只要不滥用权力,我那句话说错了,我收回,我道歉,我忏悔,我认错。
作者: dingliren    时间: 2004-7-6 11:43
非常同意,严重支持!有没有视频教材?请给出种子,不胜感激!
作者: 惟惟爸    时间: 2004-7-6 12:52
里仁兄:您女儿多大了?

可曾读过《诗经》?

愿交流。
作者: 里仁    时间: 2004-7-6 13:17
惟惟爸+-->引用:惟惟爸 里仁兄:您女儿多大了? 可曾读过《诗经》? 愿交流。
我家小姑娘已经31个月了。 我想把《诗经》做为辅助背诵的东西,以四书五经为主,中间穿插一下这个。《诗经》还没开始,我现在教孩子唐诗,孩子的幼儿园教《大学》,我打算唐诗背到150首左右,开始教《诗经》。 想与你交流一下,您认为哪几部书必背?背诵的顺序如何?
作者: 惟惟爸    时间: 2004-7-6 13:39
哦。是这样。我家惟惟才两个月大。我现在只能说是在进行一些前期的准备工作。

我个人比较偏爱经典,为了给孩子当好老师,自己也需要不断温故知新。

我感觉《论语》、《孟子》是孩子必读的。《诗经》朴实而有韵律感,孩子也会喜闻乐见。此外,建议您看一看古乐府,比如《古诗十九首》、《苏李诗》等,这些古诗辞浅意深、娓娓动人,还可以当成故事讲给孩子听。唐诗在泛读的基础上可着重多背诵白居易、元稹的作品。

其实童蒙应该如何教,《三字经》里面讲得比较清楚而系统,孩子的书目可考虑按照它的来,再根据孩子的兴趣有所增减。您觉得呢?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4-7-6 14:44
两位讨论的还挺热闹,不过一看二位小时候就没有读过私塾,各位看的书目大概也是看南怀瑾、王财贵之流推荐的吧,那两个人不学无术,也就是到处宣讲卖卖嘴皮子,听他们的肯定上当。

读书要有次序,你们既然要给小孩子读,怎可能上来就四书五经,又不是让他们去科举考试,读不懂还是小事,读起来拗口,小孩子都不喜欢的。说实在,四书五经,除了“论语”和“中庸”,成年人都很少读的。像这么读,就好比现在还没学牛顿就要学爱因斯坦了。

给你们开列点我们小时候,先生给列的一些启蒙书,供参考:

最初识字,用的自然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是启蒙的,叫三、百、千,尤其是千字文,优美的文笔,华丽的辞藻,相比之下,《三字经》“字有重复、辞无藻采”。而且千字文里有很多经典故事,讲起来也很好听的

大一点了,可以教《声律启蒙》、《龙文鞭影》、《千家诗》之类的,不光可以了解古诗,还可以搞懂古文。

再大一点,就去读《增广贤文》、《幼学琼林》之类的,老人说:“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幼学里面内容广博精深,涉及到天文、地理、历史人物等等,而增广类似格言,而且基本是道家的,免得总学儒家的东西。

除了这个范围,还可以念一些唐诗,《百家诗》里,唐诗偏少,不过它分类分的好。其他的玩意晦涩难懂,建议就别给孩子念了。至于幼儿园里念《大学》,简直是瞎扯淡,赶快换个幼儿园把。
作者: myedit    时间: 2004-7-6 15:05
jerryhao+-->引用:jerryhao 两位讨论的还挺热闹,不过一看二位小时候就没有读过私塾,各位看的书目大概也是看南怀瑾、王财贵之流推荐的吧,那两个人不学无术,也就是到处宣讲卖卖嘴皮子,听他们的肯定上当。 读书要有次序,你们既然要给小孩子读,怎可能上来就四书五经,又不是让他们去科举考试,读不懂还是小事,读起来拗口,小孩子都不喜欢的。说实在,四书五经,除了“论语”和“中庸”,成年人都很少读的。像这么读,就好比现在还没学牛顿就要学爱因斯坦了。 给你们开列点我们小时候,先生给列的一些启蒙书,供参考: 最初识字,用的自然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是启蒙的,叫三、百、千,尤其是千字文,优美的文笔,华丽的辞藻,相比之下,《三字经》“字有重复、辞无藻采”。而且千字文里有很多经典故事,讲起来也很好听的 大一点了,可以教《声律启蒙》、《龙文鞭影》、《千家诗》之类的,不光可以了解古诗,还可以搞懂古文。 再大一点,就去读《增广贤文》、《幼学琼林》之类的,老人说:“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幼学里面内容广博精深,涉及到天文、地理、历史人物等等,而增广类似格言,而且基本是道家的,免得总学儒家的东西。 除了这个范围,还可以念一些唐诗,《百家诗》里,唐诗偏少,不过它分类分的好。其他的玩意晦涩难懂,建议就别给孩子念了。至于幼儿园里念《大学》,简直是瞎扯淡,赶快换个幼儿园把。
您这种读法是千百年来沿用的大众读经法,其结果中国历史已经见证了。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4-7-6 16:06
jerryhao+-->引用:jerryhao 哈哈哈,我就是那么笨,我看他自谦自己修养差,我就相信了,经你一提醒我似乎明白一点,原来就是老祖宗的老传统,“虚伪”


看来笨的是俺,看不懂。

拧了,全拧了!

  <img src='images/smiles/frown.gif' smilietext=''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 />
作者: yu0099    时间: 2004-7-6 16:08
这一楼也很热闹嘛!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4-7-6 16:53
dawnch+-->引用:dawnch 看来笨的是俺,看不懂。 拧了,全拧了!  
那就使劲拧,拧它俩大麻花吃
作者: yu0099    时间: 2004-7-6 16:59
dingliren+-->引用:dingliren 非常同意,严重支持!有没有视频教材?请给出种子,不胜感激!
我有!  报价金币1万!  
作者: renhb    时间: 2004-7-6 18:43
非常赞成.书要读活.越多越好.
作者: 惟惟爸    时间: 2004-7-6 19:44
jerryhao+-->引用:jerryhao 两位讨论的还挺热闹,不过一看二位小时候就没有读过私塾,各位看的书目大概也是看南怀瑾、王财贵之流推荐的吧,那两个人不学无术,也就是到处宣讲卖卖嘴皮子,听他们的肯定上当。

读书要有次序,你们既然要给小孩子读,怎可能上来就四书五经,又不是让他们去科举考试,读不懂还是小事,读起来拗口,小孩子都不喜欢的。说实在,四书五经,除了“论语”和“中庸”,成年人都很少读的。像这么读,就好比现在还没学牛顿就要学爱因斯坦了。

给你们开列点我们小时候,先生给列的一些启蒙书,供参考:

最初识字,用的自然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是启蒙的,叫三、百、千,尤其是千字文,优美的文笔,华丽的辞藻,相比之下,《三字经》“字有重复、辞无藻采”。而且千字文里有很多经典故事,讲起来也很好听的

大一点了,可以教《声律启蒙》、《龙文鞭影》、《千家诗》之类的,不光可以了解古诗,还可以搞懂古文。

再大一点,就去读《增广贤文》、《幼学琼林》之类的,老人说:“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幼学里面内容广博精深,涉及到天文、地理、历史人物等等,而增广类似格言,而且基本是道家的,免得总学儒家的东西。

除了这个范围,还可以念一些唐诗,《百家诗》里,唐诗偏少,不过它分类分的好。其他的玩意晦涩难懂,建议就别给孩子念了。至于幼儿园里念《大学》,简直是瞎扯淡,赶快换个幼儿园把。

呵呵。看来您还能耍几下把式。会写古文或近体诗吗?愿请教。
作者: 惟惟爸    时间: 2004-7-6 21:21
里仁兄:搜到古诗十九首和苏李诗的文字版:

古诗十九首

之一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之二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娼家女,今为荡子夫。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之三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
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
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
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
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


之四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
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
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无为守贫贱,坎轲长苦辛


之五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之六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之七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之八

冉冉狐生竹,结根泰山阿。
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
兔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
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
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
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


之九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之十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之十一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之十二

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
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
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
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
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
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
驰情整巾带,沉吟聊踯躅。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之十三

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
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
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
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万岁更相送,贤圣莫能度。
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之十四

去者日以疏,生者日已亲。
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


之十五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愚者爱惜费,但为後世嗤。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之十六

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
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
锦衾遗洛浦,同袍与我违。
独宿累长夜,梦想见容辉。
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
愿得常巧笑,携手同车归。
既来不须臾,又不处重闱。
亮无晨风翼,焉能凌风飞?
眄睐以适意,引领遥相[目希]。
徒倚怀感伤,垂涕沾双扉。


之十七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
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
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之十八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
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
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
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
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之十九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纬。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苏武李陵诗
(前人早有论证苏李诗为伪作,但其典雅深情,依然令人击节。)

苏武与李陵诗

(一)

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
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
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
昔为鸳与鸯,今为参与商。
昔者长相近,邈若胡与秦。
惟念当离别,恩情日以新。
鹿鸣思野草,可以喻嘉宾。
我有一罇酒,欲以赠远人。
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

(二)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燕婉及良时。
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
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三)

黄鹄一远别,千里顾徘徊。
胡马失其群,思心常依依。
何况双飞龙,羽翼临当乖。
幸有弦歌曲,可以喻中怀。
请为游子吟,泠泠一何悲。
丝竹厉清声,慷慨有余哀。
长歌正激烈,中心怆以摧。
欲展清商曲,念子不能归。
俯仰内伤心,泪下不可挥。
愿为双黄鹄,送子俱远飞。

(四)

烛烛晨明月,馥馥秋兰芳。
芳馨良夜发,随风闻我堂。
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
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
俯观江汉流,仰视浮云翔。
良友远别离,各在天一方。
山海隔中州,相去悠且长。
嘉会难再遇,欢乐殊未央。
愿君崇令德,随时爱景光。
--------------------------------------------------------------------------------

李陵与苏武诗

(一)

良时不再至,离别在须臾。
屏营衢路侧,执手野踯蹰。
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逾。
风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
长当从此别,且复立斯须。
欲因晨风发,送子以贱躯。

(二)

嘉会难再遇,三载为千秋。
临河濯长缨,念子怅悠悠。
远望悲风至,对酒不能酬。
行人怀往路,何以慰我愁。
独有盈觞酒,与子结绸缪。

(三)

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
徘徊蹊路侧,悢悢不得辞。
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
安知非日月,弦望自有时。
努力崇明德,皓首以为期。
作者: 江湖    时间: 2004-7-6 21:29
惟惟爸+-->引用:惟惟爸 里仁兄:搜到古诗十九首和苏李诗的文字版: 古诗十九首 之一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之二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娼家女,今为荡子夫。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之三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  之四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贫贱,坎轲长苦辛  之五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之六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之七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之八 冉冉狐生竹,结根泰山阿。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兔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  之九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之十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之十一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之十二 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驰情整巾带,沉吟聊踯躅。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之十三 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万岁更相送,贤圣莫能度。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之十四 去者日以疏,生者日已亲。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  之十五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但为後世嗤。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之十六 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锦衾遗洛浦,同袍与我违。独宿累长夜,梦想见容辉。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愿得常巧笑,携手同车归。既来不须臾,又不处重闱。亮无晨风翼,焉能凌风飞?眄睐以适意,引领遥相[目希]。徒倚怀感伤,垂涕沾双扉。  之十七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之十八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之十九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纬。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苏武李陵诗(前人早有论证苏李诗为伪作,但其典雅深情,依然令人击节。) 苏武与李陵诗 (一) 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昔为鸳与鸯,今为参与商。昔者长相近,邈若胡与秦。惟念当离别,恩情日以新。鹿鸣思野草,可以喻嘉宾。我有一罇酒,欲以赠远人。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 (二)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欢娱在今夕,燕婉及良时。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三) 黄鹄一远别,千里顾徘徊。胡马失其群,思心常依依。何况双飞龙,羽翼临当乖。幸有弦歌曲,可以喻中怀。请为游子吟,泠泠一何悲。丝竹厉清声,慷慨有余哀。长歌正激烈,中心怆以摧。欲展清商曲,念子不能归。俯仰内伤心,泪下不可挥。愿为双黄鹄,送子俱远飞。 (四) 烛烛晨明月,馥馥秋兰芳。芳馨良夜发,随风闻我堂。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俯观江汉流,仰视浮云翔。良友远别离,各在天一方。山海隔中州,相去悠且长。嘉会难再遇,欢乐殊未央。愿君崇令德,随时爱景光。-------------------------------------------------------------------------------- 李陵与苏武诗 (一) 良时不再至,离别在须臾。屏营衢路侧,执手野踯蹰。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逾。风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长当从此别,且复立斯须。欲因晨风发,送子以贱躯。 (二) 嘉会难再遇,三载为千秋。临河濯长缨,念子怅悠悠。远望悲风至,对酒不能酬。行人怀往路,何以慰我愁。独有盈觞酒,与子结绸缪。 (三) 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徘徊蹊路侧,悢悢不得辞。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安知非日月,弦望自有时。努力崇明德,皓首以为期。
你就拿这些教育孩子是吗??
作者: sdwfkjk    时间: 2004-7-6 22:10
dujinghao+-->引用:dujinghao 怎么能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小儿科的唐诗上呢?赶快再把王教授的演讲好好看10遍!!
本来这可能是句玩笑话(幽默),笑版主说着读经,忽地把对自己孩子教育的内容引到了唐诗上.谁承想却成了争论的导火索.版主先急了.
作者: sdwfkjk    时间: 2004-7-6 22:12
里仁+-->引用:里仁 你了解读经吗?你仔细地看过王财贵的演讲??? 我再说一次,王财贵说唐诗是”小儿科“,那是拿唐诗与《论语》比,这样比不为过。
同为经典,这么没标准的比,行吗?
作者: sdwfkjk    时间: 2004-7-6 22:14
dujinghao+-->引用:dujinghao 愤怒吗?骂我啊. 反正就你有知,有个性.
这句把版主推上了"二难"境地.
作者: sdwfkjk    时间: 2004-7-6 22:16
一杰+-->引用:一杰 哈哈哈哈,读经的结果???读经的修养???
看到把里仁逼到"二难"境地.一杰好心情在凑热闹.
作者: 牛车水    时间: 2004-7-6 22:18
sdwfkjk+-->引用:sdwfkjk 同为经典,这么没标准的比,行吗?
我觉得行。你也可以拿王XX
同里仁BZ比
作者: sdwfkjk    时间: 2004-7-6 22:19
里仁+-->引用:里仁 我们两个人是谁先先愤怒的?是谁先骂的??? 如果你们反对读经的人都是这种层次的话,不与你们讨论与罢,无聊之极。 如果讨论,就拿出真正的东西来说,不要说一些“菜市场”的粗话。
里仁+-->引用:里仁 一杰你说的过头,我没读过经,我的修养很差,这是我一生的遗憾,所以我不想我下一代也这样。
这两份跟贴前一个已是毫无力量;后一个跟贴引发了大的错误,就是你推的东西是你不懂的,对己、对人都失去了说服力。
作者: sdwfkjk    时间: 2004-7-6 22:25
一杰+-->引用:一杰 余同元先生:“开发儿童智力潜能,培养儿童记忆能力,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诵读活动中进行母语语言学习,同时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文化素质,加强文学修养,陶冶高雅情操,以便日后消化理解,并融合西方文化精华,重新塑造中国文化精神。 ”  扯淡! 您可能是国学方面的专家,但要往开发儿童智力潜能上扯,您就歇着吧。
早期读经,不求甚解。是增强了潜意识的东西,日后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可能是与智力培养的唯一一点联系吧。
作者: sdwfkjk    时间: 2004-7-6 22:36
myedit+-->引用:myedit 您这种读法是千百年来沿用的大众读经法,其结果中国历史已经见证了。
从上一个引用的贴子之后,其余的贴子都就事论事,钉钉凿凿,唯有你这个贴子有意思,也含混不清,理解之一 :p   :产生了很多的诡辩家和fq
作者: sdwfkjk    时间: 2004-7-6 22:39
惟惟爸+-->引用:惟惟爸  呵呵。看来您还能耍几下把式。会写古文或近体诗吗?愿请教。
文文武武,哪有这样将军的,悄悄问一下:“推荐读经的国学研究所长的经史子集结集出版了吗?”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4-7-6 22:42
sdwfkjk+-->引用:sdwfkjk 早期读经,不求甚解。是增强了潜意识的东西,日后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可能是与智力培养的唯一一点联系吧。


谢谢您!
这个是说到点子上了。好象读经的推广言论中说到这点的不多。
我也是有意回避这一点,因为这里面的东西不容易表达。
读经不尽是与智力培养的联系,而是与智慧的联系。是与先人智慧的共振、相契!
我觉得南怀谨老师所说的“智慧开发”真的是意味深长!
作者: 江湖    时间: 2004-7-6 22:44
sdwfkjk+-->引用:sdwfkjk 文文武武,哪有这样将军的,请悄悄问一下:“推荐读经的国学研究所长的经史子集结集出版了吗?”
尚未作古
作者: gslgsl1    时间: 2004-7-6 22:5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sdwfkjk    时间: 2004-7-6 22:56
宇轩+-->引用:宇轩 尚未作古
哈哈,老江湖出手就是快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4-7-6 22:56
惟惟爸+-->引用:惟惟爸 呵呵。看来您还能耍几下把式。会写古文或近体诗吗?愿请教。
蒙你老夸奖,真感三生有幸,祖坟冒烟 古文咱不会,大白话都快不会说啦,一说话就有人说咱诡辩,连自个儿都不知道自个儿吃几碗干饭了。 近体诗咱那里懂,也不关心那个,那是你们国学大师耍弄的玩意,咱就关心儿子会不会把床尿湿,他尿了,我管它近体还是远体,我先打他的屁股 啥都不行,就剩下耍把式了,这是咱祖传,你老上眼了: <font color="black">老少爷们大哥大姐小弟小妹外带不好称呼的,帮忙捧个场。不捧钱场,捧个人场也成。在下JerryHao,与小儿初来乍到宝地,抖胆玩几手家传功夫,班门弄斧了。要是写艺不精、说得现眼,求老少爷儿们多担待了。请您移步这里:http://kids.novee.com/showthread.php?t=17265  别在这楼瞎耽误工夫啦。
作者: sdwfkjk    时间: 2004-7-6 22:59
jerryhao+-->引用:jerryhao 蒙你老夸奖,真感三生有幸,祖坟冒烟 古文咱不会,大白话都快不会说啦,一说话就有人说咱诡辩,连自个儿都不知道自个儿吃几碗干饭了。 近体诗咱那里懂,也不关心那个,那是你们国学大师耍弄的玩意,咱就关心儿子会不会把床尿湿,他尿了,我管它近体还是远体,我先打他的屁股 啥都不行,就剩下耍把式了,这是咱祖传,你老上眼了: <font color="black">老少爷们大哥大姐小弟小妹外带不好称呼的,帮忙捧个场。不捧钱场,捧个人场也成。在下JerryHao,与小儿初来乍到宝地,抖胆玩几手家传功夫,班门弄斧了。要是写艺不精、说得现眼,求老少爷儿们多担待了。请您移步这里:http://kids.novee.com/showthread.php?t=17265 别在这楼瞎耽误工夫啦。
走走走走
作者: 惟惟爸    时间: 2004-7-6 23:18
宇轩+-->引用:宇轩 你就拿这些教育孩子是吗??

我说过就拿这些教育孩子吗?

包括讲读经的朋友,有谁说过仅仅只用读经来教育孩子的吗?读经只是培养、熏陶孩子的方法之一,还有很多科学的方法可供借鉴啊!由于我孩子还小(只有两个月),暂时不能教孩子读经,不过许多教孩子读经的父母也说过,读经并不占用孩子太多的时间。孩子照样很自由,能享受充分的玩的快乐。不是吗?

倘使你看见古文就抵触,只能说明你对它了解不多。
作者: 牛车水    时间: 2004-7-6 23:23
惟惟爸+-->引用:惟惟爸 我说过就拿这些教育孩子吗?

包括讲读经的朋友,有谁说过仅仅只用读经来教育孩子的吗?读经只是培养、熏陶孩子的方法之一,还有很多科学的方法可供借鉴啊!由于我孩子还小(只有两个月),暂时不能教孩子读经,不过许多教孩子读经的父母也说过,读经并不占用孩子太多的时间。孩子照样很自由,能享受充分的玩的快乐。不是吗?

倘使你看见古文就抵触,只能说明你对它了解不多。
你又自以为是了,你把江湖的话理解成了----你就拿这些教育孩子吗
作者: 牛车水    时间: 2004-7-6 23:25
惟惟爸+-->引用:惟惟爸 我。
你用这句话作签名多好,会招揽不少眼球的
作者: 惟惟爸    时间: 2004-7-6 23:27
江湖是谁?
作者: 牛车水    时间: 2004-7-6 23:28
惟惟爸+-->引用:惟惟爸 我不喜诡辩
耻为愤青
谢绝诡辩家和愤青纠缠。
说句实在话--------------你的签名表明了你就是一个愤什么////不愤的话谁天天把耻字挂在嘴边
作者: 牛车水    时间: 2004-7-6 23:30
惟惟爸+-->引用:惟惟爸 江湖是谁?
一个愤青。
作者: yu0099    时间: 2004-7-7 00:00
惟惟爸+-->引用:惟惟爸 里仁兄:搜到古诗十九首和苏李诗的文字版: <font face="黑体"><font color="red">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font face="黑体"><font color="red">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font face="黑体"><font color="red">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font face="黑体"><font color="red">昔为娼家女,今为荡子夫。 <font face="黑体"><font color="red">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这是经还是别的? 这是孩子读还是大人读? 不知是不是愤过了头,不以为<font color="blue">耻 !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4-7-7 00:07
yu0099+-->引用:yu0099 这是经还是别的? 这是孩子读还是大人读? 不知是不是愤过了头,不以为<font color="blue">耻 !
别替他担心,这个他也敢给孩子背的,他们本来就是“背”经,根本不是“读”,啥意思他们自己也搞不明白。
作者: sdwfkjk    时间: 2004-7-7 00:51
引用:<<!--quote1-->引用:作者 惟惟爸 <i>里仁兄:搜到古诗十九首和苏李诗的文字版:</i> <i><font face="黑体"><font color="red">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i><i><font face="黑体"><font color="red">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i><i><font face="黑体"><font color="red">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i><i><font face="黑体"><font color="red">昔为娼家女,今为荡子夫。 </i><i><font face="黑体"><font color="red">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i>   这是经还是别的? 这是孩子读还是大人读? 不知是不是愤过了头,不以为<font color="blue">耻 !__________________<font face="幼圆">我虚伪,<font color="darkslateblue">里外不是仁 !
         ,笑得掉了牙,怎么在贴出来之前没好好看看。孩子问你“娥娥”是什么时,该不会对他说:娥娥娥,曲向向甜哥,白毛服绿水,红掌脖亲脖。    
作者: sdwfkjk    时间: 2004-7-7 00:54
惟惟爸,笑话归笑话,教训得吸取。笑话可能有点过,先向你道歉。
作者: yu0099    时间: 2004-7-7 01:17
janlau+-->引用:janlau 我孩子四岁多,正处于韵律的敏感阶段,晚上他经常要求我给他念唐诗,念完后又要念三字经(念一段两分钟就完了),唐诗念完一首他要求解释,反而三字经他就"不求甚解",要求我念的原因是"很好听" 晚上睡前他"点播"的节目太多,应接不暇,累死!
这小孩子根本就不想睡觉,我儿子三岁半也会玩这游戏了!能把人折腾晕!
作者: 惟惟爸    时间: 2004-7-7 08:47
真不该趟这趟浑水。这样回帖下去只能深陷泥潭了。

jerryhao+-->引用:jerryhao 别替他担心,这个他也敢给孩子背的,他们本来就是“背”经,根本不是“读”,啥意思他们自己也搞不明白。

jerryhao,你有学问,别人都是白丁?你读过私塾,别人都是门外汉?做人谦虚点好。
作者: yu0099    时间: 2004-7-7 09:09
惟惟爸+-->引用:惟惟爸 真不该趟这趟浑水。这样回帖下去只能深陷泥潭了。
浑水不仅脚湿了,上衣都潮了,才开始后悔! 唉。。。。。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4-7-7 09:30
惟惟爸+-->引用:惟惟爸 真不该趟这趟浑水。这样回帖下去只能深陷泥潭了。   jerryhao,你有学问,别人都是白丁?你读过私塾,别人都是门外汉?做人谦虚点好。
哎呀呀,我有啥学问,我整个就一农民,再怎么着也成不了国学大师。 既然你看了不高兴,那肯定说明我说错了,那我现在就更正: 更正:上面我说那首诗惟惟爸会给孩子背的,说的不对,实际上他才不会给孩子背的,我当时老眼昏花没看清楚,实际上那首诗是他发给里仁兄,目的是让里仁兄教孩子背的。
作者: 菜鸟    时间: 2004-7-7 09:59
惟惟爸+-->引用:惟惟爸 真不该趟这趟浑水。这样回帖下去只能深陷泥潭了。
你应该学学唐朝兄,别太过激愤,别和愤青一般见识。不过你比那个mp3
好玩多了
作者: 惟惟爸    时间: 2004-7-7 10:07
菜鸟+-->引用:菜鸟 你应该学学唐朝兄,别太过激愤,别和愤青一般见识。不过你比那个mp3
好玩多了

唉,我糊涂啊。舌战一开,没完没了。收手、收手。我投降。
作者: 菜鸟    时间: 2004-7-7 10:08
惟惟爸+-->引用:惟惟爸 唉,我糊涂啊。舌战一开,没完没了。收手、收手。我投降。
你把签名改了,向你致敬
作者: sdwfkjk    时间: 2004-7-7 20:48
引用:<<!--quote1-->作者 惟惟爸: 人生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过教子
改了好,改了好
作者: 菜鸟    时间: 2004-7-7 21:44
sdwfkjk+-->引用:sdwfkjk 改了好,改了好
哎,又跑到另一楼喷去了
作者: dujinghao    时间: 2004-7-10 20:55
sdwfkjk+-->引用:sdwfkjk 本来这可能是句玩笑话(幽默),笑版主说着读经,忽地把对自己孩子教育的内容引到了唐诗上.谁承想却成了争论的导火索.版主先急了.
何必多说,多说无益。
作者: sdwfkjk    时间: 2004-7-11 09:49
“好读书不求甚解”,这句话现在成了儿童读经的依据,可我依稀记得好象这句引自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font color="red">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作者: sdwfkjk    时间: 2004-7-11 09:51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
  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作者: sdwfkjk    时间: 2004-7-11 10:03
里仁+-->引用:里仁 我们两个人是谁先先愤怒的?是谁先骂的??? 如果你们反对读经的人都是这种层次的话,不与你们讨论与罢,无聊之极。 如果讨论,就拿出真正的东西来说,不要说一些“菜市场”的粗话。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font color="red">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作者: yy-catdog    时间: 2005-11-3 08:28
dujinghao+2004-07-01 01:54-->引用:dujinghao @ 2004-07-01 01:54  [quote]里仁+-->引用:里仁 你了解读经吗?你仔细地看过王财贵的演讲???
我再说一次,王财贵说唐诗是”小儿科“,那是拿唐诗与《论语》比,这样比不为过。
无言.您最了解,您最伟大,如何?

我在写一个当代全球名人录,把您加入如何?[/quote]
之子今日,怎么想,我都觉得你的言行,很影响别人的情绪.是为什么呢?佩服抑或唾弃......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