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目标:培养天才 [打印本页]

作者: 老易    时间: 2009-2-17 03:23
标题: 目标:培养天才
天才,一种理解是天生之才,天赋,天分之意。
另一种理解是能力超群之人,其能力之高常人难以望其项背,
也难以理解这种能力的由来,只能用老天赐予之神力来解释。

天赋可遇不可求,不是人人都能长成姚明那样,
但是,能力超群之人是可以通过教育实现的,
而不必十分借助于天赋。

在培养天才的过程中,天赋是什么?
天赋实际上只是一个参考系数。

如果孩子生下来一切认知能力正常,身体发育正常,
这个孩子被培养成各界领袖和学术大师的可能性就很大。

但是,如果孩子是个脑瘫儿,那么,可能培养成各界领袖
和学术大师的可能性不大,但是,我们相应对他的要求
会低些,对这样的孩子而言,有一技之长,能够生活自理,
自食其力,其实已经是天才了。

绝大多数孩子都是正常的,所以,成为各界领袖和学术大师的可能性几乎是同等的。
但现实是,成年后绝大多数人都是非常普通乃至平庸,实际上是教育不到位所造成。
就是说,绝大多数人的潜力没有被开掘出来,被耽误了。

我开始对这个话题感兴趣说起来有意思,是为了反对人造天才进而查阅了大量资料,
查阅的结果是,人造天才是可行的。但是,天才造出来之后要尽量低调,很多悲剧不是
由于孩子过早成才造成,而是由于父母的虚荣,功利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比如说斯特纳夫人,100年前在美国与卡尔维特齐名,她的女儿维尼弗雷特8岁就成
了小作家,会说几国语言,9岁时还当上了老师,教比自己大的孩子世界语。这孩子
是不折不扣的天才,写的诗现在也有一定流传。

但是,虽然此人活了80多岁,可是28岁就销声匿迹了,有点像我国那个归隐的宁铂。

此人归隐前说过一段话,大意是没有什么比把一个孩子当成教育样板来宣传更可怕的事情了。

她的母亲,斯特纳夫人,就是把她当成了自己教育理论的样板,她推出的《自然教育法》
有一定价值,对教育进步有贡献,但是,自己的女儿从此被放在了聚光灯下,
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被媒体看在眼里,写在纸上。我没有少年成名的经历,但我感觉,
这种滋味是相当不好受的,看过《1984》的人都知道,处处被“老大哥”监视的人生是多么
痛苦的人生。现在,这个孩子就是这样,全社会都成了“老大哥”,在监视着她的一举一动。

这种教育样板跟其他小明星还不一样,其他小明星,比如唱歌的,表演的,大家还不是那么
挑剔,你是教育明星,那么,大家对你严格要求那是自然的。你需要不断出作品证明自己,
还要在各方面能力保持相当的水准。估计宁铂就是不堪如此重负,下决心归隐的。

实际上更大的影响可能在心理方面,这些孩子可能心理成长上会有一些寻常人难以体会的
东西,我研究的另外一个个案,一个11岁便进入哈佛,举办数学讲座雷倒了麻省理工教授
的真正的神童,塞得慈,成年后生活也很不幸。其父亲也是到处以他为样板,宣传自己的
教育理论。当然,他父亲的很多教育理论的确有很多真知灼见,但不应该的是,以自己的
孩子做样板。

这种以自己孩子为样板宣扬自己教育理论的人在今天我们的社会非常常见。
就是我们这个论坛里也有。

因为积累的上述个案,我一般反对这种以自己孩子为样板的做法。
当然,这种反对可能并不奏效,因为很多人会把这种做法作为成功捷径。

毕竟,孩子是自己教的,自己是教练,孩子的成功实际上也就代表了自己的成功,
自己的正确。从宣传效果来讲,这是最直接的宣传方法。出名容易,说服力也强。

与巨大经济回报相比,孩子受到的负面影响也就算不了什么了。

更有一些父母,实际上并不真正想把孩子培养成天才,而是把孩子作为一种工具,
这种做法,也许也很难从道义上完全否定。因为社会复杂,为了谋生,不是有很多父母
领着孩子卖艺吗?如果我们仅仅把这种做法视作卖艺,也许就不会觉得有什么了。

我现在真是老了,什么都能理解,都能宽容了。

我以前可是眼里揉不得沙子,见到这种事情就大加批判一通。
这种做法实际上给我自己也带来不少负面影响,让人家以为我是专门反对早教,
反对培养天才的斗士。实际上,我反对的仅仅是天才培养中种种不当的做法。

就我内心深处来说,实际上每个父母都有一样的想法,就是要把自己的孩子或学生培养成天才,
培养成能力超群,才能超群的人。

如果没有这个目标,仅仅满足于培养一个平庸之才,那还费什么劲搞什么早教?
其实,由于诸位父母的努力,我们现在在论坛上就已经看到了许多小天才,我希望这些小天才将来成年后能继续
优秀下去,成为影响这个国家,影响时代的大天才。

就我个人来说,这也是我的追求,这应该是一切教育从业人员的目标,

当然,培养天才是系统工程,我考察斯特纳夫人以及卡尔维特这些人,这些父母的确是有一套的,
不能因为他们后来犯的错误就否定他们前期的努力和教育实践啊。我过去还的确犯过这种
形而上学的错误,为了否定而否定,实际上,任何教育实践,如果存心找茬挑毛病的话那还真是
一挑一个准,因为教育本身就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这种东西啊。

其实考察任何时期的大天才,背后都离不开良好的教育。教育的伟大力量我在美国是受过心灵震撼的。
我不说正常人,什么比尔盖茨,乔布斯,诺贝尔获奖者,我只说我见过的残疾人。

有一个残疾人,患有一种脑病,只能靠轮椅行走,而且说话极其含糊不清,但此人照样大学毕业,
跟我一起就读研究生课程。对我来说是震撼的事情,其实在欧美屡见不鲜。教学楼里,各种残疾人
往来穿梭,见多了其实真的感觉残疾人跟正常人也没有多大区别。

所以这种地方能出现《闻香识女人》这种电影,能出海伦凯勒这种传奇,
盲人能当州长,而霍金这样的残疾人能当学术大师。这些都不是偶然的,
是教育的力量。如果教育能把一个个重度残疾的人培养成正常人都难以匹敌
的天才,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怀疑教育的力量?

我在美国时有一种冲动,想采访100个美国残疾人,后来因母亲的手术中断学业也不得不把这个想法放下。
但是我觉得如果从残疾人教育入手来谈教育的伟大,那是十分有震撼力的事情。

我更愿意把发达国家的现状看成我国的未来。不必抱怨我国教育如何如何,路在脚下,
不要抱怨环境,要适应环境,我随着年纪的增长对周围的环境越来越抱着欣赏的态度,
这个国家目前的状况已经超出了我十年前的想象,所以没必要抱怨什么,从自己做起,
未来国家迈向发达国家也是靠我们每个人具体的努力,各位家长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
天才就是在为国家做贡献。

所以把目标定为把孩子培养成天才没什么不好意思说的,
只是说,高远的目标还需脚踏实地的努力,
而且更重要的是,孩子一旦取得很好的成就,
尽量不要过早将其推到聚光灯下,
那可能是毁掉天才最快捷的办法。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9-2-17 09:25
有点意思
作者: sgbjbj    时间: 2009-2-17 10:00
培养天才可不容易啊......
作者: woodhead    时间: 2009-2-17 10:06
嗯。老易在反思自己,也在展望未来。
其实,我觉得现在的中国,已经有很多奇迹了。或者说,已经有父母,在创造早教的奇迹了。
丁俊辉算不算是?说到残疾人,赏识教育理论周弘的女儿,算不算是?可惜这样的个案太少了。
作者: 木兰花慢    时间: 2009-2-17 10:29
订目标是好的,我也赞同订个目标,而且我觉得目标订得越细越好,比如,我心中希望孩子能够在对人方面如何如何,在学术方面如何如何,在个人才艺方面如何如何,这些计划往往会让你在跟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灌输或者影响着孩子,孩子也在不知不觉中向着你为他引领的方向走去。
并且目标订得高些也是好的,比如,现在开始就把目标定在清华,而后来即使上不了清华,也能上个人大不是。
但有一点,我都不认为这些是天才的标准,天才太高,够起来太累,凡人还是订个凡人的目标好,至少心理压力小些。并且这些目标既然都是家长来定的,那家长就一定要承担起大部分的压力,暗地里帮着孩子使劲,面子上一派和气才对,如果硬是为了怎么样毫无顾忌的把孩子往哪条路上赶,恐怕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作者: pianocrazy    时间: 2009-2-17 10:29
“理论”、“体系”这类词还是慎用的好。

就以“赏识教育‘理论’”来说,一个孩子的成功经验,只不过是一个个案而已。既然是个案,就具有不可复制性。可悲的是,这一个案披上“理论”的外衣,再加上某些商业化的运作,已经成为很多很多家长育儿的主导思想,最终却误导了家长。

奇迹是好事情,更是坏事情。。。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2-17 10:49
天才、全才、专才、偏才这些概念,最好还是要理清,否则极易产生似是而非的结果。

比如天才一般都是说天生具有的超长能力,比方有些孩子从小就有一户常人的音乐理解力,有的孩子有超乎寻常的数学能力。所以天才一般不是去刻意培养的

而专才是可以可以培养的,我们国家就是培养专才的最有办法的国家了。比如体育项目,几乎是从小就进行职业性训练,于是可以培养出一些世界冠军。但是大家都看到那些夺冠的很威风了,很少有人知道那些大量被淘汰的人,因为这种专长的培养而度日艰难。

全才也许是一个理想,但比较可以适应多种选择

偏才则一般是娱乐的需要,就好象我们看吉尼斯大全,里面有很多有独特才能的人,每个人都会令我们叹为观止,但是那个东西目前仅仅可以作为娱乐,尚不能当饭吃。

其实我们养育孩子,主要是希望他开始步入社会以后,能够具备一定的能力,去做他自己喜欢的事情。到底孩子今后会喜欢什么,我们目前也不知道。所以比较好的、可靠的办法,还是尽量全面的发展为好。
作者: snowyiyi    时间: 2009-2-17 12:10
目标定得高,接下来就是执行的问题。现在就是在执行中存在问题。如果执行的环节中有一环脱节,目标就完蛋了。
作者: 昨日乱昏山    时间: 2009-2-17 12:46
呵呵,同意老易说的,不论订什么目标都要脚踏实地的努力!
QQ说得对,我最希望我的孩子有能力做他自己喜欢的事情!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9-2-17 13:21
作为家长,没几个打算培养天才吧,,,天才,一看这词,就好像晚年凄凉一样
作者: 老易    时间: 2009-2-17 14:13
标题: 回复 #10 小小小鲸鱼 的帖子
天才这个词被妖魔化了。
就像小姐这个词本来好好的,加上一些其他色彩就变味了。

天才,其实就是才能卓越之人,超出常人之人,这么理解就可以了。

天才不是非得莫扎特,非得尼采,非得陀思妥耶夫斯基,

实际上过去许多天才的悲剧是社会造成的,社会施展才能的空间小,
要抗争,要谋生。

现在社会,发展空间实在很大,天才们活得都很滋润。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2-17 14:48
原帖由 老易 于 2009-2-17 14:13 发表

天才,其实就是才能卓越之人,超出常人之人,这么理解就可以了。
...


最好还是给天才一个比较准确恰当的定义为好,比如:辞海里解释是:天赋的才能;卓绝的创造力、想象力。WIKI里这么说:天才是指有着卓越智能或才能的,这主要体现在超出常人的创造天分或在某一方面的突出才华

所以,单单是超出常人还不够,比方我的小侄子,他的耳朵可以由他控制着动,但没人会说他是个天才。而仅仅才能卓越可能也不够,前几天好像有一位深圳的小姑娘,又创造了新的背诵圆周率吉尼斯纪录,但大约人们也不会把它当作天才。从以上的几个解释来看,创造力和想象力大约都是不可或缺的。
作者: woodhead    时间: 2009-2-17 14:53
老易这篇文章,和他以前的“直线最短”,“两条路”是一脉相承的。
所谓个案,奇迹,其实,人的发展轨迹离不开家庭,生活环境,本身就是不可复制的。但是个案的产生毕竟说明了一种可能性。

我思索的是,卡尔维特也好,斯特纳夫人的女儿也好,难道仅仅是在聚光灯下,就毁掉了?
或者说明,真正有天赋的天才,是不可以塑造的。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2-17 14:56
子云2009-2-17 14:29金钱+10我也想捏虫子!
子云2009-2-17 14:29威望+10我也想捏虫子!
woodhead2009-2-17 14:16金钱+2虫子捏也捏不死。
woodhead2009-2-17 14:16威望+2虫子捏也捏不死。
昨日乱昏山2009-2-17 12:47威望+2同意!看你的贴总觉得电脑上爬个虫子。
昨日乱昏山2009-2-17 12:47金钱+2同意!看你的贴总觉得电脑上爬个虫子。


鲸鱼那个头像,尾巴也在动呀动,也没听你们说有意见呀。

我昨天才学会上头像,结果今天怎么就开始被批判了呢?不公平呀!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2-17 14:59
原帖由 woodhead 于 2009-2-17 14:53 发表
老易这篇文章,和他以前的“直线最短”,“两条路”是一脉相承的。
所谓个案,奇迹,其实,人的发展轨迹离不开家庭,生活环境,本身就是不可复制的。但是个案的产生毕竟说明了一种可能性。

我思索的是,卡尔 ...


事实上,无论斯特纳夫人还是卡尔维特,在国外从来没有成为过主流,不过是一家之言而已,也没有听说用他们的理论,培养出多少成功的人士来。

其实培养孩子,理念是最主要的,方法不过是工具而已。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09-2-17 15:51
易先生又发好文,支持一下。

不过我认为天才之所以是天才,就是稀缺到不可能透过人力培养出来,这就是生命最奥秘之处。

其实如果能极大化开发每个人不同的潜力就算成功的教育了。当然,易先生此文侧重点不同,与我的看法不相冲突。
作者: 老易    时间: 2009-2-17 15:59
标题: 回复 #13 woodhead 的帖子
杰出人才的产生跟教育密切相关,起初是父母的引导(有意或者无意),
然后是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的熏煮,再次是自我学习能力与思考能力的发展,一环扣一环。

这个过程中变量比较多,所以,一个孩子培养成天才还是比较难的。

知难而退的是大多数人,所以平庸的也是大多数人。有付出才有回报,大体如此。

此外,由于一个人真正有精力做事业的时间非常短暂,
如果能够通过家庭教育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
缩短成才周期,对于孩子是很有帮助的。

英语里天才有genius和talent不同的说法,
我这里说的天才主要是指genius这类,
也就是阿Q所查阅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特别卓越的那些人。
衡量这些genius的标准主要是其作品和成就的创造性。

talent更多是指天赋,像有些篮球运动员在身高,弹跳,臂展等方面的超长天赋,
有些音乐天才在绝对音高方面超出常人的识别能力等,诸如此类。

genius对天赋的依赖不是很大,像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费曼智商据说只有120,
这是比普通人稍好一点的水平,在理论物理这个领域,这个智商无疑是偏低的,
但费曼以其卓越的思维方式以及对于物理的热爱弥补了智商的不足,照样获得骄人的成就。

阿Q说的那些耳朵会动这类的独特禀赋,如果能跟具体的事业结合起来就可能是talent,
如果不能结合起来就什么都不是了。像刘谦,从小发现了玩魔术的才能,一直坚持下去,
然后再加上名师指点将魔术与娱乐结合起来,获得了空前成功。

如果其玩魔术的才能仅限于自娱自乐,这种talent就是被埋没状态。

talent如果没有教育的辅助,也是难以成才的,刘谦是一个例子,还有姚明,
当初其父母特别想让姚明考大学的,因为姚明聪明,后来如果不是他坚持
打篮球,而且耳朵有毛病,可能地球上多了一个平庸的大学生,
而一个篮球巨星就此埋没了。

有talent因势利导将其潜力最大化,
无talent可以靠思维方式与对于某个事业的坚持取胜。

不过无论哪条路,教育无疑都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 lym    时间: 2009-2-17 16:18
谢谢分享!谢谢分享!
作者: 老易    时间: 2009-2-17 16:23
标题: 对这句稍微有些不同意见:
“不过我认为天才之所以是天才,就是稀缺到不可能透过人力培养出来,这就是生命最奥秘之处。”

有一种天才是必须与talent结合造就的,是仅靠人力无法培养出来的。运动员是最典型的。

但还有一种天才是可以培养出来的。像国际象棋领域的波尔加姐妹,还有大经济学家斯图亚特.穆勒,也有人译成密尔。

当然,培养出一个天才变量太多,几乎是不可复制的。像波尔加的父亲虽然把三个女儿培养成了国际大师,但是,让他再去培养其他人就很难成功了。

一个问题是投入,对于自己的子女可以不计成本的投入。十年如一日,不仅教技艺,在心理调试,兴趣激发等方面无所不用其极。而对于其他人的培养呢?投入肯定是打折扣的。

这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家庭教育的优势所在。任何学校,都是一种工业化的运作模式,像小鲸鱼说的,学校能够多给予一点那就是赚的,希望学校包办一切,大批培养出天才,除非天才的定义改变成:初等数学考90分以上即可称为天才。

天才培养另外一些变量是孩子本身以及环境影响。如果我们粗粗算一下,父母和家庭的努力也许只占三分之一。这就意味着,父母哪怕再努力,在自己这部分考了100分,但仍然可能没有成功。
孩子由于在自身以及环境影响方面失分太多,最终还是功亏一篑。这也是很常见的现象,
有些东西是人力所难控制的,尤其是孩子所处的环境,同伴的影响,孩子自身的喜好,个性诸如此类。都是父母难以完全左右的。

但是,也不能因此就放弃自己那三分之一。就像数学,语文,英语这三门,哪科都不能放弃,都是必修课程。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只要自己做到了,就没有什么遗憾了,孩子是否成才那就是他自己的造化了。
作者: 老易    时间: 2009-2-17 16:30
标题: 补充一点:
波尔加的父亲绝对是教育史上的一个极端案例,一般人是很难做到的。

在孩子兴趣激发方面他很有一套,同时,孩子的成长环境严格控制,
加上自己教学上的各种方法,也就是说,他几乎是把孩子放进了一个
接近真空的实验室里。

而且,还有一些客观环境帮助了他,他的家乡国际象棋高手众多,
可以不缺师资,同时他有三个女儿,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小的
社交圈,一个小的竞争环境。

这诸多因素加起来,才造就了波尔加姐妹的奇迹。一般家庭的确是很难做到的。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9-2-17 16:38
原帖由 老易 于 2009-2-17 15:59 发表
如果能够通过家庭教育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
缩短成才周期,对于孩子是很有帮助的。
...

   这个好,,,给点理论的东西看看。。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9-2-19 11:38
记得一次管理培训,老师把按照能力和工作意愿员工分为4类

人在(很可能成为人裁):无能力无意愿
人材:无能力有意愿
人才:有能力无意愿
人财:有能力有意愿

我培养孩子的目标是人财而不是天才
作者: anhhy101127    时间: 2009-2-19 13:09

作者: anhhy101127    时间: 2009-2-19 13:10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09-2-19 13:30
标题: 回复 #19 老易 的帖子
不知易先生有没有看过《资优与专才》-----天才儿童父母教师指南,作者:virginia Z Ehrlich(美),这本书出版很久了,也许对你教育研究有些许作用。如何透过儿童特质发现天才并进行针对性培养,这些细节对于一般儿童的教育也是有借鉴意义的。
作者: 老易    时间: 2009-2-19 15:52
标题: 回复 #25 果行育德 的帖子
谢谢你的推荐。同类书看了不少,实际上做的许多工作与此有关。
论坛上其实不少孩子严格来讲都属于资优儿童,需要进行特殊教育,
显然公共教育没法完成这样的职责,只能靠家庭教育弥补。
作者: ciscotang    时间: 2009-2-20 13:10
联系标题,偏一下此楼。老易的目标是天才,可是我们知道管理一个企业的时候,其实制度建设重于内容建设,没有好的architecture,一群天才在一起未必经营得好一个公司。我曾供职过的一个公司,三个Stanford高材生做老板,发展还不一定敌得过没学历的土狼。

推及至人才的培养。对于一个孩子一生的发展,他的的个性、习惯、兴趣等素质,对他就犹如制度犹如骨架,这些关键要素其实是更实质更基础的问题,重于在某样技能上的优势,那不过是骨架上的肌肉。感觉现在大部分家长忙于让自己的孩子英语、识字等等某些项目上的领先,使其成为天才,然则此乃内容建设,而非制度,不足以引领这个孩子求得未来光明幸福的前程。触其根本,不知老易在孩子秉性培养等基础素质方面是否有些心得与大家分享?
作者: qxlyy    时间: 2009-3-10 21:51
培养孩子放下家长的虚荣心,确实应该这样的,谢谢楼主提醒
作者: mawenhong70    时间: 2009-7-27 13:11
我觉得我们大多数孩子还是朝着专才的方向培养,天才毕竟是少数(我说的是有天赋的孩子)。这样家长的作用就很重要了,如何发现孩子的潜质,如何确定孩子未来的发展方向,希望能听到老易的灼见。
作者: 彭跳跳    时间: 2010-5-27 12:55
不要说培养天才了,我觉得我把我孩子培养成一个相对来说称得上优秀我就万幸了。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