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说说古代的优秀儿童 [打印本页]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2-13 20:21
标题: 说说古代的优秀儿童
小鲸鱼在一个回帖里,说起了黄香温席这个事情,不禁的想起和大家一起说说古代优秀儿童问题。

在我们看到的古籍上,可以看到不少关于古代儿童英俊的事迹,但是读得多了你会发现有一个非常明显的规律,那就是宣传什么样的儿童,真的和社会的取向有关。

在春秋战国时期,应该属于中华思想比较丰富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少年典型大多是智力型的,比如甘罗拜相、项橐为孔子师之类的。

到了汉晋时期呢,主要宣传的是孝子了。二十四孝里的故事,大多是这个时代的,除了黄香,还有丁兰、董永、陆绩、王祥、郭巨、孟宗……,几乎数不胜数。为什么这样呢?主要那个年代做官,主要靠世袭、再就是靠举荐。而那个年代举荐的最高标准,就是靠孝道,只要是孝子,就有机会做官。于是就出现了各种离奇的故事。裸身喂蚊子的,要埋儿子的,装哭诈跌的,就连卧在冰上求鲤鱼的,甚至连偷橘子的也都成了孝子。

到了唐朝以后就不见这类故事了,因为这时候世道变了,改成了童子科了,由汉代的尚德型转变成了尚文型,,只要儿童在文学与记忆方面有突出才能,便可比较容易地被冠以“神童”之誉,就可以做官了,这以后宣传的是杨炯、刘天骥,甚至到今天,还去看重孩子的死记硬背的能力。

到了本朝就开始尚武,于是有十二岁刀刃仇人的潘冬子、打鬼子的张嘎子这类的形象出现了。

近年来又有了少年班之类的出现,只是不能马上做官了而已。

其实这里面,不管真的假的,没一个是正常的少年。

[ 本帖最后由 qqyou 于 2009-2-14 10:14 编辑 ]
作者: woodhead    时间: 2009-2-14 09:11
我就知道一个宁铂。很强。听说出家了。
作者: hq1966    时间: 2009-2-14 11:04

  人可能是正常的
  推的形式不正常

  也就汉晋时期古怪一点
  过犹不及

  其他时期
  强调的都是优秀品质的一个侧面
  体现了时代的要求

作者: 柳爸    时间: 2009-2-15 11:21
二十四孝中的很多在现在是不可取的。QQ的眼光怎么老是盯到这些?
随便看看古代大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者的传记,他们年轻时,多有“异事”,有比别的孩子不同的地方,当然有些可能是因为他们成名了,后人编出来的。
作者: xylonhong    时间: 2009-2-15 18:49
记得这个坛子有一个高人说过看古书有几种看法,"死于古人句下"是最不可取的。
作者: 上方宝剑    时间: 2009-2-15 20:03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