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世界遗产——土楼美景 [打印本页]

作者: ilove0356    时间: 2009-2-9 17:19
标题: 世界遗产——土楼美景
世界遗产——土楼美景
7月7日,经在加拿大召开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福建土楼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作者: ilove0356    时间: 2009-2-9 17:20

散落在闽西南青山绿水间的土楼产生于11世纪至13世纪宋元时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以其神奇的聚落环境、特有的空间形式、绝妙的防卫系统、巧夺天工的建造技术和深邃的文化内涵,令世界瞩目。


列入世遗名录的福建土楼由六群四楼共46座土楼组成,包括永定县初溪、洪坑、高北土楼群及衍香楼、振福楼,南靖县田螺坑、河坑土楼群及和贵楼、怀远楼,华安县大地土楼群。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img][/img]



作者: ilove0356    时间: 2009-2-9 17:23
现存3000多座福建土楼以圆楼为主,还有方楼和五凤楼等其他类型。土楼就地取材,以土、石、竹、木为主要材料,依山就势,傍水借景,不仅能满足聚族而居、安全防卫、教化育人的要求,还具有防风抗震、冬暖夏凉等良好性能。








作者: ilove0356    时间: 2009-2-9 17:24
圆楼引来了无数的感叹号和问号。初次见到土楼的人,惊叹之余都会提出许多问题:为什么要建圆楼?土楼是民居还是城堡?数百人聚居如何和谐相处……
专家认为,土楼及其聚落选址建造,都是与自然山川灵气完美结合的典范。它是一个延续了数百年的天人合一理念的有生命的小宇宙,是历史学、地理学、民俗学、人类学、建筑学等诸多学科研究的极其珍贵的实物载体。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img][/img]







作者: liuqunb    时间: 2009-2-9 18:22
独一无二的圆楼.
作者: yxf7964    时间: 2009-2-9 21:19
土楼渊源--客家祖地
   
   关于“客家”,史学界一般认为:客家是从中原南迁的汉人,由于受到边疆部族的侵扰,客家先民从中原辗转迁到南方。以后,继而再往南、往各地分散迁徙,形成客家散布许多地区的局面。

   中原人民第一次大迁移,是由五胡乱华侵扰割据所引起。为避难,自晋代永嘉以后,中原汉族开始南迁,当时被称为“流人”。逐渐形成了三大支流,最后,远的到达了江西中部南部、福建等地,近的,则仍徘徊于颍水淮水汝水汉水一带。
  
   第二次南迁,由唐末黄巢起义引起。十几年动乱,中国各地人民都分头迁徙。这次迁徙,远者,少数已达惠、嘉、韶等地,而多数则留居闽汀州,还有赣州东部各地。

  宋时,由于金人元人的入侵,客家人之一部分,再度迁徙。这次由于文天祥等组织人马在闽粤赣山区力抗入侵外族,三省交界处成为双方攻守的重地。于是,先至闽赣的中原氏族再分迁至粤东粤北。而与此同时,流入汀州者也为数日多。
  
   明末清初,一方面客家内部人口已不断膨胀,另一方面,满洲部族入主中国。在抵抗清的入驻无力之后,民众再次分头迁徙,被迫散居各地。相当一部分人,迁入四川等遭兵火毁灭之地,重新开辟垦殖。是即第四次迁徙,“移湖广,填四川”。

  第五次迁徙,当在清后期。这可以说是一次世界范围的迁徙。人口日多,山区条件差,不足养口。于是,客家人分迁往南至雷州、钦州广州潮汕等地,渡海则出至香港澳门台湾南洋群岛,甚至远至欧美等地。  
经过多次的辗转迁徙,客家人始得在各地安身立命,世代繁殖,终至今日成为中华民族一支重要的特殊的民系。

  到现在,有人估计,海内外客家人约有一亿二千万左右,其中在香港有三分之一的华人是客家人;在台湾有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人口是客家人。在内地,除闽、赣、粤三省外,湖南、广西、四川等省都有相当数量的客家人。在海外,东南亚各国、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也都有很多客家人。

  从众多的珍贵史料和族谱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每地每姓都把最早迁抵闽西的先祖尊为南方始祖,把闽西作为客家先民在文化里程中告别中原的终点和成为客家人的起点。

 “天下水皆东,唯汀独南”,汀江是闽西最大河流,也是连接客家人南迁的两个中转站----福建闽西宁化和广东梅州的唯一河流。客家人入闽后,沿着汀江两岸定居,汀江流域成为客家人的大本营。汀江孕育了客家人,逐步发展壮大了客家民系。汀江流域,成了海内外客家人心中的“麦加圣地”!
作者: yxf7964    时间: 2009-2-9 21:19
土楼结构及其优越性

  客家土楼主要有3种典型,就是五凤楼、方楼、圆寨。从整体看,以三堂屋为中心的五凤楼含有明确的主次卑意识,可以肯定,它是汉族文化发源地的黄河中游域古老院落式布局的延续发展,在其群体组合中,只有轴线末端的上堂屋(主厅)采用了坚厚的夯土承重墙。

  方楼的布局同五凤楼相近,但其坚厚土墙从上堂屋扩大到整体外围,十分明显的是,防御性大大加强。圆寨,仅就名称而言,已表现出2大特性,一方面,在圆形建筑物中,三堂屋已经隐藏,尊卑主次严重削弱;另一方面,寨就是堡垒,它的防御功能上升到首位,俨然成为极有效的准军事工程。


客家土楼建筑具有充分的经济性,良好的坚固性,奇妙的物理性,突出的防御性,独特的艺术性等多种优越性。
作者: 上方宝剑    时间: 2009-2-9 22:48
好,有空的话我去看一看。。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