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打印本页]

作者: 老易    时间: 2009-1-31 21:22
标题: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在美国的学前班,历史,经济,科学,地理,视觉艺术,健康等课程应有尽有,
如果有兴趣可以看看加州的课程大纲,再跟我们的比较一下。
http://www.cde.ca.gov/be/st/fr/

教育发达国家的教育不仅仅理念的领先,资金投入是巨大的。
班级很小,老师很多,学历也高,各种课程琳琅满目。

其实就孩子的认知能力来说,完全可以小学一年级甚至学前开设历史,地理甚至经济等课,
(美国的历史课跟国内的历史课设计理念差别很大)
但是,看看我们教育上的投入,师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这样的任务的。

现在很多学校的班级动辄50、60人,老师意见很大,所以很多事情推给家长做。
就现在开设的这点课程老师还忙不过来,如果再加上这些五花八门的课,
即便老师有能力,师资力量也是不够的。更何况,提高教师学历,素质还是一个漫长的任务。

即便一些重点中学,也就是应试成绩比较好,跟国外的学校比起来差距很大。

我现在精力真有点不够了。要引进的不是单独某个理念,或者几本书,而是一个体系,
按照我的设想,我想把国外的课程全部翻译引进,然后让有余力,有水平的家长通过
家庭教育给孩子补上本来应该得到的教育。但,工程浩大,我现在还必须做一些养家糊口
的项目,所以这个事情只能搁置。但这个事情一直记在心里。

如果你想像不出我们的教育有多落后,你不妨看看我们的医疗水平,环境水平,
实际上都是差不多一个层次的东西。

孩子们日益增长的教育需要通过学校目前是很难得到满足的。
所以这次过年聚会时不少做家长的感慨,现在如果有个水平高的家长孩子是很占便宜的。
因为老师对学生不怎么管。

更有些老师,学生来了先调查父母是干什么的,看看是不是能用得上。
给老师送礼是常态了,而且老师还要挑挑拣拣。

你也不能责怪老师,老师也得到处送礼才能办成事。而家长不就是各行各业收礼的人吗?
所以这也是一种循环。

教育界实际上是非常封闭的,我们翻译过来的资源极为有限。
其实由于盗版的因素,国外很多优秀的教育产品,书籍,软件等都是对我们封锁的,
如果没有互联网,这种封闭想起来都可怕。

但即使有互联网,很多东西其实也是看不到的。国内喜欢恶炒蒙台梭利,实际上是看中了
这个人的东西没版权,可以拿来使劲用。包括卡尔维特的东西也是一样,
几百年前的东西现在中国人当宝贝一样,我觉得很可悲。老卡的东西在国外几乎是绝版了,
为什么绝版?因为没有需要啊。而在中国却创了销售记录。非常可悲。
真正当代的,最新的好东西人家不会给版权,我们是很难接触到的。

悲从中来,不想写了。
作者: luckyyongwei    时间: 2009-1-31 21:53
关键是教育体制问题,教育是社会的系统工程,千万不能作为一种产业来做。教师的素质同样需要全方位提高,没听说美国幼儿园老师学历很高吗?想想这意味着什么
作者: pianocrazy    时间: 2009-1-31 22:11
教育的问题,其实不在教育。
作者: ealain    时间: 2009-2-1 00:39
只识低头走路的人是从来不缺的,忙碌着,终老着。

抬眼看路的人,他们比只知低头走路的人多了些前瞻,多了些思索,或许也会早生多了些华发。抬眼看路的人,总是凤毛麟角,而正是这凤毛麟角,才会是精英,才会引领别人往他指引的方向、前行的轨迹看去、走去。

看到了,有方向了,就去做吧。

是路总会有坎坷,总会有困难,但亦会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豪迈。

一屏相隔,此番算是鼓励吧。
作者: maple    时间: 2009-2-1 03:43
这个俺还真没有听说过呢。俺们这地方,daycare的老师,只要学习2年,拿到一个证书就可以了。估计南边也应该是一个体系的啊,至少南边的朋友没有说过那边的老师学历高,或者是我孤陋寡闻了。

原帖由 luckyyongwei 于 2009-1-31 21:53 发表
没听说美国幼儿园老师学历很高吗?想想这意味着什么

作者: luckyyongwei    时间: 2009-2-1 08:45
标题: 回复 #5 maple 的帖子
daycare\kindergarten\pre-school.在美国是有区别的,这个还是和这里有不同的
作者: woodhead    时间: 2009-2-1 10:34
老易是个好同志。
差距是巨大的,深以为然。正因为看到了差距,和其巨大,所以才痛心疾首。
但是也不必过于悲观。4楼昙花的话是鼓励,也是希望,更是一种现实的态度。深表赞同。
差距不是一天形成的,追赶也不是一天的事情。
但看到差距,就有希望。

老易记在心里的事情,我期待着。相信有实现的一天。因为有老易在。
作者: shanlon    时间: 2009-2-1 11:31
别什么东西都是版权,
书有版权, 著作有版权, 难道知识也是有版权的么?

可是国外的教育理念也是百花齐放, 这就是好处, 但是坏处就是普通的父母根本就分不清楚...

个人认为这些状况改变全部需要靠像老易这样真正的教育专家去帮忙甑别,改造
然后教育好中国的家长和教师....

其实中国比别的国家的一大优点就是家长一般都很重视子女教育,
不管是所谓的家,还是爆发富,或仅仅是一个农民和打工仔

如果老易能善用这股力量, 中国的教育还是大可作为的
作者: bale    时间: 2009-2-1 17:55
所以,一句话,多些象老易这样的人,我们这些业余的家长就有学习的榜样了
作者: ciscotang    时间: 2009-2-1 19:03
读书《教育的国际视野》,深有同感。支持老易!
作者: chulin.c    时间: 2009-2-2 15:42
我在找教育的国际视野这本书
作者: 烟树    时间: 2009-2-2 21:00
原帖由 ciscotang 于 2009-2-1 19:03 发表
读书《教育的国际视野》,深有同感。支持老易!

请问这本书电子版我们的论坛里有吗? 好想看看.
作者: ciscotang    时间: 2009-2-2 23:03
标题: 回复 #12 烟树 的帖子
不好意思,我是借的纸质版看的。我写了篇书评,在这里:http://www.douban.com/review/1620282/

看到差距,就会对现状无比心痛。老易的焦虑心情我也有,只是无奈我不知该做些什么,不像老易还在行动着。

[ 本帖最后由 ciscotang 于 2009-2-2 23:04 编辑 ]
作者: yanzifeilai    时间: 2009-2-3 10:19
更全面的东西只能留给我们家长自己教了.指望学校根本不行
作者: tiantian1972    时间: 2009-2-3 19:10
国情不同,教育体制不同,孩子还是靠自己。
作者: wishuhappy    时间: 2009-2-4 16:09
“我现在精力真有点不够了。要引进的不是单独某个理念,或者几本书,而是一个体系,
按照我的设想,我想把国外的课程全部翻译引进,然后让有余力,有水平的家长通过
家庭教育给孩子补上本来应该得到的教育。但,工程浩大,我现在还必须做一些养家糊口
的项目,所以这个事情只能搁置。但这个事情一直记在心里。”

老易,即使是只有课本, 也远比什么都没有好。
作者: wumama    时间: 2009-2-4 16:52
学习中
作者: 王者归    时间: 2009-2-4 16:52
家长需要补学的太多,因为家长就是在原先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
作者: wyfly    时间: 2009-2-4 18:34
标题: 回复 #1 老易 的帖子
看了有同感,还是尽力给自己孩子多些机会和教育就是了,中国的家长真够累呢
作者: 三宝妈    时间: 2009-2-5 10:13
咋办拉
作者: bookbooker    时间: 2009-2-10 12:42
标题: 谢谢老易!
中国教育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关键不在教育,从教育的投入就可以看得出,有时看到这个现象真分不清楚现在的教育是启智教育还是。。。?
作者: swanhu    时间: 2009-2-11 10:09
其实国内的教育就在意孩子的数学和语文,而其他的都要靠家长来培养了,大把的钞票,大量的时间。呵呵,
教育体制本身就是落后的,所谓的素质教育就如天边的彩霞,可望而不可及。上次听了一个来自美国小学的校长的讲学,觉得中美教育的根本不同是对个体的关注上,我们的教育是全人教育。一样的方法教所有的孩子。而美国的教育是不让一个孩子落后,教室里面有assistant,用各种方法帮助学困的孩子,甚至考试都可以为这样或那样的孩子特别的设置。我们能吗?不是不能,而是不愿意。领导者没想到,底下的人敢做吗?
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初见成效,其实我们的班额已经逐步变成小班化了。但是我们的教育方法还是老样子,至少我看来是这样的。我看到了很多的老师的努力,她们辛勤的工作,也很有成绩。可是这样的工作并没有全面铺开,当教育变成良心活的时候,谁会每天拷问自己的良心?
我不想变成一个偏激的人,只是有的时候难免也会灰心。因为我也是孩子的母亲。
作者: snowyiyi    时间: 2009-2-12 12:29
我不收礼。可孩子在老师那里,家长还希望和老师搞好关系,便于了解孩子更多的信息,否则时不时联系老师,家长都会觉得老麻烦老师不好意思了。
作者: 老易    时间: 2009-2-13 12:32
高三学生:我快被吃人的中国教育逼疯了!

                                              作者:章锐,安徽籍一高三学生

      父亲说:“考不上一本你就去死,早点死,你死了老子不会掉一滴泪……”我想过自杀,但我不甘心被中国教育折磨死。我恨父亲,但没有真正恨过,我更恨中国教育,是中国的教育让所有亲人只用分数衡量人

      我被中国教育逼疯了,我不清楚自己是怎样走到今天这种地步的。

      五年级是痛苦的开端:我考入了强化班,父亲开始注重我的名次。六年级,为让我考入好初中,父亲将我送往离家较远的地方上学,在校外租了间房子,我一人自理生活。每逢暑假父母较忙(父母没有什么文化,双双务农),我就揽下所有家务,还得看弟弟。我认为农民子女就应该这样。读书几月没人探望,我走了两个多小时回家。见到父母时,第一句话竟是问成绩,临别还是,我意识到成绩的重要性了。

       我有个表哥,因为成绩好,亲戚一直拍他马屁,过年时一堆人围着他父母尽情奉承。“你也跟人家学学,多交流交流,长长脑子……”父亲说。我不动,父亲就叫母亲催。我本来就很自卑,再让我和成绩好的人说话,万一被加上个“带坏好学生”的罪名就不得了了。“你看这种败类怎么办……”父亲于是骂。在他看来,排名不在前一二名的都是差生(我那时成绩通常在前10名,最差20名左右)。

       没人看得起我,亲戚都轻视我,我知道这是父亲宣传的。暑假我不停地忙家务,他却对别人说我好吃懒做。他逼我考高分,近乎不择手段,以前是打,现在是施压,还号召爷爷奶奶等来施压。

        中考前,父亲那句话我今生难忘:“考不上江中(我们那儿最好的中学),你就去死,家里有药有绳……”我是含着泪跑回房间的。我不明白,考一个好高中比儿子的存在更重要?后来我考上了,亲戚仍用异样眼光看我,因为父亲已把我说得猪狗不如。

        我在父亲面前从来没有自尊,在父亲看来,只有考高分的学生才能有自尊。

        上高中后,我毛病百出,先是强迫症,这学期头又痛,已经痛了两次,每次痛两周,需挂一星期点滴,医生说是压力太大造成的——我一进学校,无异于进了监狱,分外难受。

         2008年元旦回家,我和父亲又吵起来了。父亲又说了那段他说了无数遍的话:“考不上一本你就去死,早点死,你死了老子不会掉一滴泪……”我实在无法忍受,说了句心里话:“没有你,我不会这么差。”换来的只是嘲讽。叔叔说应多鼓励我,父亲拍案:“他不是那种人,跟畜牲还讲鼓励……”我出了屋。

        父亲与老师只要成绩,我的感受却无人问津。班主任常打电话给父亲让父亲给我施压,我每次向班主任说真话换来的只是怀疑与鄙夷,她只看到我成绩的下降。

        有天我带了本《莫泊桑小说集》到班上,被没收。班主任说,没把成绩搞上去不允许看,这些书只会使人越来越颓废。第二天下课我翻了翻《雅舍小品》,又被没收。班主任甚至不允许我写小文章,认为语文老师未作要求而学生去写是浪费时间。

        隔了一两天,班主任打电话给父母,父母来了。班主任说我头痛是因为小说看多了。我无言。“你想不想参加高考?说实话。”班主任问。父母都在身旁。

        我踌躇再三——“不想!”我不该说真话。现在的老师只喜欢假话。接下来事情越来越糟,班主任与父亲整整逼了我一个多小时!“收拾书包回去……回去你也别想活!”听着父亲的这句话我冲出了办公室。我受够了!我当时心跳加速,有些颤抖,接着做了出乎自己意料的事——跑回教室,将教科书全部扔到了楼下!我真的受够了……

        我曾想过自杀,但我不甘心被中国教育折磨死。我恨父亲,但没有真正恨过,我更恨中国教育,是中国的教育让所有亲人只用分数衡量人。

         这学期父亲本来不准备让我上学,许多人说情,我又上了学,但上学只是等死。我的心理已经承受不了了。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只想问:下一步,我该怎么办?
作者: 老易    时间: 2009-2-13 12:33
“被逼疯”是普遍当中的个案

2009年02月07日10:56   中国网  丁斐 


问:这与中国教育制度有关系吗?

当然有。如果中国教育不这么功利,指向性不这么明确,不单为世俗铺路,也承担精神追求;如果社会上,阶层之间流动的机会充裕,大学文凭定地位,这种事情不这么千钧一发……我相信,大部分中国人在18岁前会降低不少痛苦。章锐,只是有共鸣的人当中,出来讲话的万分之一而已。

问:那与他父亲有关系吗?

有。毕竟是他父亲一手造成了章锐欠佳的生活环境。为什么全国那么多学生都面对同一教育体制,却没有大面积出现与章家类似的情况呢?

“逼疯”他的,只是教育制度,或者只是他父亲吗?

假设章锐是个孤儿,没有父母,但他知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的道理,他可能依然对自己很严苛,时间全用来背书。没有父母约束,看上去自由了,其实还是不自由,因为千生竞考的局面等待着他。换言之,他这个人生阶段,面临被迫,不是由他父亲选择或决定的。

又假设章锐是富家子弟,没有考大学压力,但父亲坚持包办婚姻,非要他娶某女不可。凭这一点,也能把章锐“逼疯了”。换言之,他作为儿子,面临压力,也可能跟教育制度毫无关系。

有句话叫“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其实“逼疯”章锐的,至少是两种势力。

学校教育在中国其实是第三位的,教师的工资相当于只支付了教书的部分,育人的成本则比教书昂贵得多。如果说中国教育有问题,不单是学校里的应试教育有问题,家庭与社会当中该有的素质教育更成问题。老实说,家庭会决定一个人的性格、行为习惯,社会能决定人的世界观、行为目的,现在章锐眼里,家庭、社会差不多都乱成了一团糟,章锐的父亲,本身就是失败的中国教育一部分。

问:既然如此,为什么章锐只说是“被中国教育逼疯了”呢?

因为如果直接说——父亲参与逼疯儿子了——这太刺耳,不容易让人接受。生活中很多人会说,父亲再逼,也是为子女好。虽然儿子在读者面前,事实上已经告了父亲的恶状,但他还是刻意不对准父亲。因为这在中国人看来,是不孝子孙,是大逆不道的。
作者: 老易    时间: 2009-2-13 12:34
梁文道:就那位快疯掉的高三同学说几句

大学生不吃香了,他们全都面临危机了;但是这个年轻人依然得去考大学,因为我们没有第二条路
在教大学生的时候,我很喜欢告诉他们“生命”与“生计”的分别,希望他们明白一个人怎样活才是最重要的,而生计只是继续生活的手段而已。目的当然是希望他们好好享受大学经验,不要只为了将来的工作去选择学习。面对中学生的时候,我则强调教育不只是应付考试,还要在和同学相处的机会中完善自己的人格,在知识探索的道路上获得乐趣。我不想看见他们把读书看成一种毫无意义的重复苦差,犹如西西弗斯要不断把石头推上山。

教育不只是为了就业,学习不是为了考试;这都是几乎没有人不赞成的理想。可是,当全中国数百万大学生将要挤进逐渐恶化的经济窄门,有些毕业生甚至要跑去卖猪肉当小贩时,这些话又是不是显得太过风凉呢?也许,我只能用这番老调去安慰失意的年轻人了,但愿他们不要因为自己手握证书却求职无门而沮丧。

问题是仍然有人以为考上大学是青少年应该为之奋死一拼的头等要事。2月5日的《南方周末·自由谈》刊出了一位高中生的文章(章锐:《我被中国教育逼疯了》),他回忆升读高中时的情况说:“中考前,父亲那句话我今生难忘:‘考不上江中(我们那儿最好的中学),你就去死,家里有药有绳……’我是含着泪跑回房间的。我不明白,考一个好高中比儿子的存在更重要?”后来他考上了,不过他发现高中只是准备考大学的补习班,而各式各样的管控和羞辱更是有增无减:“我毛病百出,先是强迫症,这学期头又痛,已经痛了两次,每次痛两周,需挂一星期点滴,医生说是压力太大造成的”。

为什么在大学学位甚至硕士博士都不大管用的时代,仍然有人要为了上大学而被逼到这步田地呢?那是因为舍此之外,这位年轻人和他的家人并没有太多其他选择。

我们都不希望教育只是一级一级的考试比赛,也不相信教育的唯一目的就是找到好出路,可是我们都不能否认教育是社会最主要的流动阶梯。你想出人头地?那就要考试。你想孩子离开村子,爬到城市中产的位置?那就得上大学。教育一直是,并且仍将是阶级流动最正常也最正统的机器。每一个人都想力争上游,都愿意自己的未来要比现在美好;考试升学,难道不是一条摆在眼前的光明大道吗?

不过,这又是一条何其残酷的通道。且不论考试方式与应试教育之呆板荒谬,令人难过的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没有第二次机会。尽管考试可以重考,但绝大部分人的人生走向却要决定在孩提时代的几次考试之中;上不了好高中,你就上不了好大学;读不到大学,你未来一生的蓝图也就提早完成了。在成人教育不受重视、社会教育资源匮乏的情况下,你根本没有改写命运的机会。你不能在三十多岁时才突然醒悟,后悔少年时代耽于逸乐,现在觉得还是应该回去好好念书改行做医生。

社会向上流动的管道本来就几乎只有这一条,并且它还是一条被抛出来之后就回不去的快车道。可怕的是它的游戏规则还不一定是公正的,它的效用还要不断受到侵蚀。在有些情况下,即使你成绩和别人一般好,也不能保证你能和他们上同一家名校。大学出来,一位能力不如你的同学居然比你更快找到工作,那是因为你家的背景不如他,他的身份比你“特殊”。至于说放弃学业,早早打工储钱将来找机会弄门小买卖?不比从前了,它现在是一种危机四伏、前景不明的选项。

那位高中生很不幸,他的父亲一样不幸。生在农村,家境一般,关系有限,认识的人不多;他实在只能这么考下去。是的,大学生不吃香了,他们全都面临危机了;但是这个年轻人依然得去考大学,因为我们没有第二条路。
作者: 都是好孩子    时间: 2009-4-9 10:27
非常赞同!国情不同,教育体制不同,孩子还是靠自己。
作者: 刘圣祥    时间: 2009-5-16 21:21
看过了,心伤了.大的不说,教育自己孩子的出口在哪,都不知道.
作者: zhlhouse    时间: 2009-5-17 19:51
更全面的东西只能留给我们家长自己教了.指望学校根本不行
作者: lusea01    时间: 2009-5-17 20:58
读了后,也感叹悲从中来......
作者: viviantong    时间: 2009-5-18 10:17
这个是老问题了.大环境不同.我们只有适应.
作者: jutecho    时间: 2009-6-16 11:18
标题: 感慨.............跟上老易的脚步前进
如题...........
作者: 漂亮的小汽车    时间: 2009-6-16 12:36
如果早知道这样,大学就直接考师范 ,可以名正言顺地利用工作时间研究课程。
作者: lttsp    时间: 2009-6-16 22:44
深刻,值得反思,反思后却发现很无奈
作者: 学而妈妈    时间: 2009-6-17 00:05
不知道易版的想法有没有进一步的方案?大家一起努力,看看能不能为中国的教育做点什么。教育是民族之本啊!
作者: PEANUT-CTK    时间: 2010-3-9 16:47
支持版主,多介绍些国外先进的东西,让我们的后代多些创新业精神!
作者: ann20001118    时间: 2010-3-13 17:33
我们落后的何止这些。
作者: anitaxzz    时间: 2010-3-15 19:49
如果翻译的工程量很大,建议可以拿到坛里大家认领一点,分散一下工作量,在集中校对!
作者: jmhdong    时间: 2010-3-27 08:17
儿子在加拿大上一年级,班上有一个项目“salmon tank",  是一个孵育三文鱼的项目,从一个个小鱼卵孵化成小鱼苗,学生轮流(每天一个)每天由老师带领,观察水温,喂食,记录等等,老师话,让小朋友学会观察及计数。 很有趣的项目,老师也很认真负责。
file:///C:/DOCUME%7E1/djm/LOCALS%7E1/Temp/Y4K%5BV0%28DY%7D%606MO01Z4N0SMK.jpg

[ 本帖最后由 jmhdong 于 2010-3-29 12:00 编辑 ]
作者: pipilu1011    时间: 2010-3-27 21:21
只有靠自己了........
作者: ruoranbaby    时间: 2010-3-27 21:25
标题: 回复 #33 漂亮的小汽车 的帖子
那样你才没时间没精力去研究呢!只有受累受气了
作者: 2050.s    时间: 2010-3-28 12:46
孩子就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实力
作者: 白薇    时间: 2010-3-29 10:15
在公共教育投入上,差距是非常大的
作者: 带月儿    时间: 2010-4-2 22:16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可是这份最基本的土地却是如此贫瘠。经常泡在儿教里越泡越是害怕,越来越清楚的看到孩子们所面对的未来,越来越觉得心痛却无能为力。难道挣脱这一切的方法只有走出去吗?
作者: joice    时间: 2010-4-2 22:21
学习了,谢谢楼主
作者: editorsome    时间: 2010-4-7 19:19
育人的成本比教书的成本贵得多,可是家长花在分数上的钱比育人上的钱多得多,不是一个数量级的,悲从中来,教学能养家,甚至能发点财,育人恐怕连饭吃的都没有了。这不是一个人的悲哀。。。
作者: jsjyhrl    时间: 2010-5-15 11:17
现在有网络了还不让我们了解外面的世界,就喜欢搞长城、明朝不让出海,现在搞GFW,喜欢封闭,睁着眼说假话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