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女儿的五个师傅 [打印本页]

作者: 柳爸    时间: 2009-1-19 10:38
标题: 女儿的五个师傅
女儿8岁,2000年出生,小学三年级。

看到老易点评各人教学法,有些感触,也想把女儿的教育总结一下,以前发过多篇女儿教育成长方面的帖子,再发也重复了,想了一下,还是写女儿的5个师傅吧。

幼儿阶段,就不去说了,都过去好多年了,下面专门写下女儿小学阶段的几个“师傅”。
还是让从师的时间顺序来介绍吧,以免哪一天哪位师傅看到了有厚此薄彼之嫌。

第一位师傅是女儿的二胡老师,聂建宏先生、是个盲人。
先生年近40,说起来和我还有些“缘分”。2002年,有位朋友找到我,说让我认识一个奇人,一位盲人二胡演奏家,世称“当代阿炳”,3岁失明后艰苦努力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在音乐学院深造六年,精通二胡、古筝、钢琴。曾任中国残疾人艺术剧团二胡首席,出访过日本、俄罗斯等十多个国家。
在航空部605所,我去看了这位盲人和他的“中国心灵之光艺术团”的精彩演出。一下子就被这位盲人精湛的二胡演奏技艺和他及他的艺术团奋斗精神打动,当初就产生了把这人留在荆门教我们孩子的念头。那时我女儿才2岁,远没到学艺年龄,但机遇稍纵即逝,因为在湖北荆门这样的内陆城市,很难遇到真正的音乐高人的。不要说中央音乐学院毕业的,就是武汉音乐学院也很少有人愿意在荆门呆,少儿学琴的老师没有一个是正规科班出身。

这个念头我和朋友说了,在送聂老师和他的剧团离开荆门到广州演出时我也作过真心挽留。这样和聂老师“分手”了。2003年秋,还是那位朋友给我来电话,说是聂老师和他的艺术剧团遇“非典”被困在西安二个月后被迫解散。我当时第一个念头就是把他接到荆门来教我们的孩子。我们找了几个孩子在学琴年龄的家长,租了套房子,就这样把聂老师正式接到荆门来了。

2005年夏,女儿5岁生日时,正式拜师学二胡。聂老师是个非常认真的人,每个细节要求非常严格,没掌握一般不肯往前教。因为是一个盲人,在荆门行走交流也不方便,为不得罪同行朋友,他教学收费也非常低廉,一节课一小时,50元。他在荆门教的几十个学生对他是又敬又怕。来聂老师这学艺的人非常多,有退休的,有市级领导,有在职干部,有高中生,初中生,更多的还是小学生,当然也有极少数幼儿园的小朋友。

女儿三年多二胡学下来,创作了〈汶川大地震的悲伤〉二胡曲。参加了不少二胡有关的社会活动和比赛:

2005
年元旦,参加荆门市实验幼儿园文艺汇报演出,演奏〈森吉德马〉


2006
年六一,参加市金城集团少儿文艺汇演,演奏〈绣金匾〉〈田园春色〉


2006
7月,参加市实验幼儿园毕业文艺汇演,演奏〈绣金匾〉〈小花鼓〉


2006
11月,被市东方百货集团邀请参加“小童星”文艺演出,演奏〈绣金匾〉〈小花鼓〉


2007
4月,参加蒲公英全国艺术英才选拔,演奏〈赛马〉,获荆门赛区一等奖。

20075月,参加蒲公英全国艺术英才选拔,演奏〈赛马〉,获湖北赛区金奖。
20078月,参加蒲公英全国艺术英才选拔,演奏〈赛马〉,在北京获全国总决赛银奖。
20078月,参加中国音乐家协会二胡学会举办的首届全国业余青少年二胡比赛,获三等奖,二胡老师也被中国二胡学会授予全国优秀园丁奖。
20084月,参加荆门市实验小学首届艺术节,三人合奏〈赛马〉,获一等奖。
20085月,参加平安保险公司荆门才艺秀选拨,获第一名。参加总公司决赛,获三等奖。
20088月,参加“EA琴行迎奥运二胡学生汇报演出”,在20多名二胡学生中脱颖而出,被公推为晚会主持人并演奏〈喜送公粮〉。

在女儿的带领下,我的父亲,我的二个侄儿侄女都学起二胡来了,我本人三年多的陪练生
涯,也能拉出几首一级曲了,过年过节,家里琴声悠悠、其乐融融。。。。

与聂老师有关的二件趣事:
一个老太太,快七十了,一生痴迷二胡,在认识聂老师后,天天找聂老师要收留“她”,把退休工资要全数交给老师,并允许她帮老师做饭侍候,目的是为学点“真艺”。聂老师的夫人(也是一位音乐科班身,精通古筝)哭笑不得,只得收她为弟子。在今年8月广场二胡学生汇报演出上,老太太也还真的登台献艺,高兴的嘴都合不拢。
还有一位正值妙玲的姑娘,和男友正在热恋期,不知是不是心血来潮,想起学二胡来,来找聂老师拜师,我看过她的演出,虽说是拉的一级曲〈森吉德玛〉,在台上拉二胡,给人感觉不会比二胡演奏家少哪些,总能让人感觉这姑娘多了几分魅力。
作者: pianocrazy    时间: 2009-1-19 11:09
先坐上沙发,再慢慢向柳爸学习。。。

这位聂老师令人敬佩啊!

[ 本帖最后由 pianocrazy 于 2009-1-19 11:17 编辑 ]
作者: happy_99    时间: 2009-1-19 11:48
等待ing
下一位师傅是?
作者: lafei29    时间: 2009-1-19 12:02
谢谢分享,呵呵,学习
作者: yiyiks    时间: 2009-1-19 12:43
找板凳坐下来慢慢听......
作者: 柳爸    时间: 2009-1-19 14:07
第二个师傅为女儿的启蒙老师,革丽娟,教语文,一位三十出头的才女。

2006年8月,女儿要上小学了,就近上学只能选择荆门市实验小学。

读哪个班级,就有二种选择了,普通班和实验班。
实验班双称“77班”,早上7点上学,中午在学校吃饭睡觉,晚上在学校吃饭然后7。00点放学。当然得交点费用,我们这多数上班族家长选择这种模式。还一种就是早上7。30上学,在学校吃早饭,中午在家吃饭,下午4。00左右放学的那种,这种普通班模式为义务教学,不交费。

我选择了让女儿读普通班,原因是普通班比实验班时间更充裕些。

每年市实验小学一年级新生报名,都有8个班,每个班60-70名学生,一般来说是分散报名,学生到哪个班级读书由学校统一分配。

我还是有些担忧,因为我想女儿的班主任是年轻老师,年轻老师多活跃,普通话也说的标准。
对年龄较大的班主任我有过“教训”,多年前,我侄儿也读这所小学,班主任是一个快退休的女老师,我侄儿很调皮,多次被这老师“教训”,后来侄儿被迫转校,现在侄儿读高中了,提起这位老师仍是心有余悸,心灵的创伤至今没平复。

在分班前夕,市实验小学校长和教导主任组织家访,其实就是来看你孩子的出生证明和房产证,核实你孩子是不是在他们义务教育的范围。走时,他们礼节性的问我有没有要求。我谈了我想让女儿跟年轻女性班主任读书的想法。谁知这话触犯了他们,他们在学校到处说我是个难交往的家长,哪个老师遇上我女儿哪个老师倒霉!

学校也有不少老师我认识,信息反馈给我后,我找了一个熟人,是学校骨干,带六年级毕业班。我让她给我挑选老师,她给我找到了现在女儿的班主任,革老师,一个才从幼儿园精选过来带小学低年级的骨干。女儿一看就喜欢上她了,就这样,她就成了女儿小学启蒙老师。

女儿读小学,事实上我完全就放手让老师管了,最多就是家庭作业写一个“查”字。

从一年级到三年级,我对女儿学语文不过问的原因有三:1。我本人对汉语拼音没过关,很多字我发音不准,女儿的拼音作业我没能力检查;2。看了太多的读经理论,相信孩子经读好了,孩子的语文水平比一般学生要高;3。语文学习,管的太多,怕孩子有条条框框,不利孩子写作。

革丽娟老师是个非常敬业的人,我见女儿作业本上每次老师改的非常认真,错别字,错标点符号,孩子的作文错句子,老师都能发现用红笔用规范的正楷字改正过来。
有时我也会“认真”改下孩子的作业,第二天作业本发下来,我修改过的作业还是被老师重新“修改”了一遍。论仔细程度我真不及革老师!

女儿在革老师的班上非常听话,也深得革老师喜欢。在一年级上学期,全校推选小书迷,一个班级仅1-2个名额,她就让给了我女儿,女儿的照片和事迹上了学校光荣榜。学校有任何活动,她也尽量推荐我女儿参加。女儿在2年级时,就已是学校的“名人”了。我这个家长也跟着女儿出名,全校家长会,革老师还要我上台介绍育女经验。
女儿的语文成绩一般95分左右。印象中只一次打过100分。这次期末考试打了96。5分,得了第二名。

说起来惭愧,孩子马上就要三年级毕业,四年级就得要换班主任了,在革老师班上只有半年了,我一年到头不知吃过多少顿公饭,至今没请过革老师吃过一次饭,更不用说送礼了。
作者: 柳爸    时间: 2009-1-19 17:59
第三个师傅应该是女儿的游泳教练了,张泓武。其实还是一个孩子,今年才20岁,女儿跟他学游泳时他才18岁。

2006年9月女儿读一年级时,体育教练来城区各小学选游泳苗子。叫所有一年级学生出去立定跳远,选出了一批弹跳力好的,再目测,就是看身材均匀否,看目光专注否。后来我问教练,你怎么选择了我女儿,?他说:你女儿眼睛特别亮,盯着我一动不动,看起来特别有灵气。
就这样,孩子就被市体校游泳队选去了。

体校游泳有三个教练,一个总教练,都是二十多岁的帅小伙。我孩子的教练张泓武是从河北国家游泳中心请来的,他曾经是运动员,从小就学游泳,得过不少全国比赛的奖牌。

三个教练各有一套,其它二位属于力量型,相信成绩就是苦游出来的;我这孩子的教练属于技术型,强调基本动作和游泳技术。因为张泓武教练和其它二位教练比较起来,是唯一从小接受正规游泳训练的。

每个教练带15个左右孩子。每年夏季开学选苗子时,每个教练要带30多个,季节进入秋冬季后,不少家长跟不来了,一周4-5次天天晚上要接送孩子是个对家长来说是很大的负担,也就不让孩子学游泳了。现在这15个左右孩子其实是三年来淘汰后留下来的。

三年来的游泳生涯,让这些孩子和教练,孩子之间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这次学校考试结束发成绩单,孩子考了100分,第一个拿电话就给教练报喜。在学校,课间休息,这些游泳孩子就很自然的互相找到了一起玩,她们之间互相暗较劲,比谁游泳的快,比谁的学习成绩好。

我看这个教练其实更象一个保姆和孩子的玩伴,水中经常能见到他们嬉戏的场面,节假日,他们还经常组织郊游。

在张泓武教练带的16个孩子中,我女儿是队长。我曾经问,为什么要让我女儿当队长?他说我女儿最认真负责。教练几乎打过所有的孩子,唯独三年来没有打我的女儿。

女儿太听话了,比如教练要求某个动作游400米,女儿就会不折不扣完成,其实孩子有时偷懒或教练没注意时玩点小花样,我女儿从不这样。再苦再累也要坚持下来。这是不是读经之过?

女儿太听话了也不是一件好事,家长们天天看孩子游泳,一点细小区别都会看出来,我孩子这二年就没怎么长个,这点我很担心,于是在今年10月中旬,早上读经取消了,开始让女儿早睡了,营养也加强了,游泳也不去那么勤了,原来一周训练5-6次改为去3次。结果是女儿还真的开始长个了,这二个多月长了近1.5厘米!

孩子们游泳多是为了比赛。一般说来,省级正式比赛要年龄不小于8岁,因为没有7岁组。省全运会比赛要年龄不小于10岁。

今年11月孩子作为张泓武教练挑选出的6名弟子之一代表荆门队参加了湖北省少儿游泳比赛。原来女儿一直是训练自由泳,11月份比赛前10多天才改为蛙泳。11月23号那天8岁组蛙泳选手有10个地市代表队和省游泳学校的17名女孩参加,分三组比赛,女儿在第一组,6人一道,获得小组第一名,但最后成绩公布时为总第8名。55秒/50米。

省级游泳比赛水份太多,是一年龄造假,这次打破省纪录的8岁儿童其实多是10岁;二是请枪手代游泳,三是少数选手吃药。所以女儿的实际水平应该在省前5左右。

张泓武教练对这些非常清楚,他经常说,造假是走不远的,小时候靠造假取得的成绩,一旦孩子长大就废了。他有这番见识真不简单,其它教练就没有他这么“单纯”了。

他带的队员全是真金白银,去年全省的自由泳冠军就是他的队员,2007年荆门拿到了湖北省少儿游泳比赛团体总分第一名,2008年是团体总分第二名。

游泳教练这碗饭也不太好吃,孩子们的比赛成绩和教练的工资挂钩,在全省乃至全国游泳界都在造假的大现实面前,张教练的饭碗还能吃多久?
作者: dqf10000    时间: 2009-1-19 19:16
静静期待下文
作者: 柳爸    时间: 2009-1-19 20:02
原帖由 dqf10000 于 2009-1-19 19:16 发表
静静期待下文

明天再说,大脑疲劳,好不容易单位半放假了,也应该放松一下了
作者: 柳爸    时间: 2009-1-19 20:15
原帖由 yiyiks 于 2009-1-19 12:43 发表
找板凳坐下来慢慢听......

我这是在讲述一种理念:孩子教育尽可多用社会优良教育资源,家长再厉害,也只是一人,况且家长看自己的孩子容易偏心,要让孩子尽可能多地吸收社会教育资源。
作者: flhou    时间: 2009-1-19 20:27
曾看过柳爸的文章,不错,继续关注。
作者: 老易    时间: 2009-1-19 21:45
标题: 易子而教
连载:傅佩荣四书心得   作者:傅佩荣
  
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

  --《孟子·离娄上》

  古代的人为什么"易子而教"呢?孟子认为原因是:"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所谓"责善",就是以善来互相要求对方。譬如,父亲要求儿子行善避恶,但是儿子一时之间做不到,怎么办呢?父子之间的亲情,很可能因为这种深切期待的落空,而受到伤害。何况,万一儿子反过来请教父亲,说:"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孟子·离娄上》)竟然要父亲自行反省是否走在正途上,那岂不是更伤感情了吗?

  如果"易子而教",上述困境就可以化解。以老师的身份来教导别人的孩子,原本就须以善来互相要求,但是万一做不到,也没有什么伤害,正好可以多加鼓励,继续要求。同时,孩子在学校受到过重的压力,或者因为达不到标准而自觉惭愧时,回家之后还有父母的亲情可以抚慰、宽恕与期勉。

  如果不懂这个道理,父子互相责善,就会使人(或是父,或是子,或是两者)觉得自己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连家庭里面也没有包容自己的余地,那真是人生悲剧。亲子之间由相责而疏远,终至离异,正是人生最不幸的事,也是令人觉得最遗撼的事。

  因为,一切的善,推根究源,都以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情为基础。如果为了责善而伤害亲情,岂非本末倒置,甚至舍本逐末了?那么,问题出在何处?

  第一,我们把外在的成就当成"善",像读书考试、谋职赚钱等。以这种善作为目标,是非常虚妄的;为这种善而父子反目,终究会后悔莫及。

  第二,即使是道德上的"善",也须知道它是永无止境的。人的本质即在于与生具有向善之性,因此人活着一天,就有新的要求必须努力实现。如果以这种善来互相责成,那么天下没有人可以满全善的标准。因此,我们不妨易子而教,而父子之间则以亲情为重。
作者: qsqsqsqs    时间: 2009-1-19 22:49
好帖。我在湖北读过书,看到来自鄂省的信息还是感到挺亲切的。十分赞同楼主说的应善用社会资源的说法。其实如果将社会资源的范围扩展到全国乃至国外,孩子们的成长环境就更不得了了。当然范围扩大了,可能就难以面对面教学了。楼主对女儿教育倾注的努力使我感动。希望继续看到楼主对女儿老师的介绍。
作者: paisley    时间: 2009-1-20 16:08
哈,qs也来了。我觉得qs和柳爸很多地方给我感觉特别相似。

柳爸请继续,这种帖子我最爱看了。
作者: paisley    时间: 2009-1-20 16:09
再补充一句:从柳爸你接盲人老师过来这件事就可以看出你们一家都是宅心仁厚之人,福报一定不浅。也难怪女儿这么优秀。
作者: qsqsqsqs    时间: 2009-1-20 16:25
原帖由 paisley 于 2009-1-20 16:08 发表
哈,qs也来了。我觉得qs和柳爸很多地方给我感觉特别相似。

柳爸请继续,这种帖子我最爱看了。

^_^,我女儿和楼主女儿同龄。
作者: 柳爸    时间: 2009-1-20 18:10
标题: 回复 #12 老易 的帖子
《孟子》我女儿还没开始读,2009年计划中。。。

楼主找到易子而教的理论依据,现实也是这样,就说女儿在读的小学吧,我见过好多老师教别人的孩子兢兢业业,对自己的孩子茫茫然,这样的例子一抓一大把。
作者: 柳爸    时间: 2009-1-20 18:23
标题: 回复 #13 qsqsqsqs 的帖子
孩子的成长环境,当然不能简单局限在家庭了,现在这里很多人提倡家庭教育,其实很容易走进只让父母教育孩子的误区。
让人又想起读经版的袁博士,印象中她9岁女儿英语、作文、口才、见识超凡,如果他还能够请当地其它优秀人士兼教他的女儿,或让她女儿走出他自己的教学圈子,她的女儿会更优秀。
个人的博学多才有时也会蒙蔽自己的眼睛。
作者: 柳爸    时间: 2009-1-20 18:26
标题: 回复 #14 paisley 的帖子
欢迎捧场  找到知音了
作者: woodhead    时间: 2009-1-21 17:10
觉得柳爸是个踏踏实实的实践者。。我很赞赏柳爸的态度。
所谓不管风吹雨打,我自闲庭信步。。

虽然也有人不以为然,但是,路,是自己走出来的。。
你可以不以为然,但是你自己走走试试。。

也一直关注柳爸的经验分享,很多很可贵。
柳爸孩子的教育,我想成绩说不上什么辉煌,但是,很执著,很亲切,很踏实。
期待继续。
作者: 柳爸    时间: 2009-1-21 20:00
第四位师傅是女儿的书画老师 彭金淋先生 一位50多岁的书画家

女儿学书画,应该是很早的事了,在幼儿园,每天都要画画的。
女儿对画画也很喜欢,很小的时候就喜欢用画画表达自己的想法。一次,女儿上学回家,哭诉同学打她,我仔细问,她边哭边用笔画了六幅画,把同学怎么打她全画出来了,惟妙惟肖,画完了接着哭。
幼儿园学画画,只当是素质教育,因为每个小朋友都在画,家长也没怎么重视。

我真正认真考虑让女儿学画画是在胡琴论坛看了一篇《二胡与书法》的贴子,这时孩子也读小学一年级了,学了差不多一年半二胡。我这个陪练几乎天天泡二胡论坛,对二胡有很新的想法,大约在2006年11月,于是下决定让女儿去学书法。

荆门,教书画的老师也有不少,有的是学校老师兼开画室,有的是书画装帧兼带书画培训,我考察了4-5家,一时难作决定。于是我就去拜访市文联主席,由他权威推荐,他推荐了现在的彭老师,最后我再找孩子的班主任革丽娟老师,一锤定音,就跟彭老师学书画!

彭老师,荆门市书协主席,是荆门市最早的美术特级教师,也是湖北省最早的美术特级老师之一。他很早的时候就是市实验小学美术老师,后调到市群艺馆专门从事书画教学科研。他在1996年就创办了荆门最早书画学校----金楚书画学校。从事毛笔、硬笔、水墨、水彩、儿童画、素描等书画培训。为荆门和社会培训了近千名书画人才。

找到了彭老师,我只说了一句话:我打算女儿小学六年就跟你学书画,你要把本领全交给她,直到有一天你给女儿说:“你出师了”为止。彭老师微微一笑,没作回答。

女儿一般每周六周日去书画学校二个半天,有时也只去一个半天,上午去还是下午去时间不定。平时练贴不象二胡那样要求,睡前有时间就写张纸,只十多分就搞定了。

彭老师教学很有一套,就是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比赛特别多。

翻了一下孩子的成长档案,会发现二类获奖证书特别多,一是二胡,一是书画。二胡获奖上贴说了,下面是孩子的毛笔书法和水墨画获奖情况:

2006年12月,画画作品获书法报第二届全国小学组铜获;
2007年6月,美术作品被评为实验小学六一活动一等奖
2007年12月,书画作品获市实验小学书画比赛一等奖;
2007年6月,省文化厅组织的湖北楚天群星奖评比,作品《鸟的世界》获银奖;
2008年6月,书画作品获实验小学六一活动一等奖;
2008年6月,市文化局、市文联组织迎奥运荆门首届少儿书画精品展,毛笔书法获银奖;
2008年6月,省教育厅、省文化厅组织的中小学美术书法作品比赛,作品《我家的大花瓶》获金奖。
2009年1月,书画作品获市实验小学元旦书画展一等奖;

女儿参加这些社会活动和比赛,我做家长的几乎全不知晓,女儿每次去上课,老师经常带上她们去写生,或去参加一些现场画画写字之类的活动。每个半天完了总会交上一幅作品。这些作品大多被老师送去参加比赛了。
书画比赛和二胡比赛大不一样,二胡比赛前,家长和孩子都有点紧张,有的还要交点比赛费用,练琴也比平时更用功。而书画比赛一直都是静悄悄,只有证书拿回来了我才知道。

看到女儿经常拿些省市的书画一等奖证书回来(有一次还拿回了省政府发的500元奖金),我半开玩笑的问女儿:是不是所有参赛的都是一等奖?(因为女儿读幼儿园时拿回的奖状全是第一名,每个小朋友的奖状都是第一名!)女儿说:我见到有的人得的是三等奖。

女儿学书画我极少去现场观摩,主要是我觉得没有必要。每次上学她和她姐姐一起去,一起回。也有不少家长会站在孩子旁边看着孩子画画写字,一站就是半天,神情比孩子还急,我真佩服那个劲头!

我对书画钻的不深,平时也极少逛书画论坛,对老师和女儿的书画就不敢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女儿得湖北省政府群星奖银奖那次,彭老师自己也有作品参赛,得的是金奖,在文化部组织的中国第八个艺术节上彭老师的书画作品也得过金奖,国家还发了他一万元的奖金呢!

不过小学毕业时,我的愿望就是女儿书法和画画能通过九级考级(考级水份太重,权当是目标),并出版一本书画作品集!
作者: 柳爸    时间: 2009-1-22 10:48
女儿的第五个师傅 就是数学老师孔梅香了,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中年女性。

孔老师原来一直带毕业班数学,一个偶然机会,孔老师在二年级开始接手女儿班级数学。

女儿一年级数学是张老师,一位年轻美丽的女性,因生小孩辞去了女儿班数学老师,恰好孔老师也是病刚好,就成了女儿班主任革老师的主要教学搭档。

女儿在一年级时,语文成绩比数学成绩要好,数学常常是80多分,有时还更低。

孔老师接手女儿数学后,女儿数学成绩就开始急起直追,数学兴趣也大增,考100分也很平常了,以至女儿说最喜欢考数学了。

这里面有什么决窍?我听过一次孔老师的数学课,感觉是教学内容组织的很严密,可用一句话“滴水不漏”来形容。

孔老师很严厉,女儿很怕孔老师,她经常给我说孔老师“好狠”,几次撕学生的试卷,让学生有点怕她。
教委和学校规定不准布置课外试卷作业,孔老师选择了一套较好的“快乐5+2”做为学生们的家庭作业。应该承认,类似“快乐5+2”课外作业设计的较科学,紧紧配合课本教材,学生每天做一点,确实有利巩固数学教学成果。
对学生做的数学家庭作业,孔老师都是要家长修改,她只写下评语“好”“努力”之类的字。孔老师之所以不修改家庭作业,因她曾在家长会上讲过,她身体较差,带2个班级140个学生,如果认真一题题看改,她身体吃不消!因此,家长就必须仔细改孩子的作业了。

我对女儿语文学习不过问,只抓读经,而对数学作业就修改的非常认真了,经常会得到孔老师“好”“优”之类的评语。

看来,学好数学需要“严”“狠”“认真”,这才是孔老师的几十年的教学“真经”吧。

我和孔老师接触不多,通过二件小事,我了解到孔老师的另一面。一次,女儿的水墨画《初荷》在学校展出,孔老师非常喜欢这幅画,几次问女儿是不是自己画的,女儿回来给我讲了孔老师很喜欢她的水墨画。另一次是开家长会,孔老师给班主任革老师推荐要我在家长会上讲几句,其实我只是在听孔老师数学课上见过孔老师一次,简单作了一下自我介绍。家长会我发言后,第二天,孔老师就在班上问学生:“昨天家长会,爸妈回去后给你们讲了什么?”学生们异口同声回答:“向刘志远学习!”孩子回家有给我讲学校事的习惯,女儿能从孔老师那里感受到非常真切的慈爱!

有的人话不多,仅1-2次见面就能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孔老师就属于这类型的人!
作者: paisley    时间: 2009-1-22 13:17
标题: 回复 #21 柳爸 的帖子
21这楼有点语焉不详,哈,看来没有经常亲临现场,所以说不具体呢。

孔老师的办法有点险,有些家长会认为好,有些家长可能就认为她不够负责。不过我倒是很乐意孩子有这样一个老师。

还有,柳爸你不可迷信年轻女老师。我小学时期被一个魔鬼女老师折磨了整整六年(够年轻的,教我们的时候才刚师范毕业,18岁),她的语言暴力和身体暴力是我们全班同学的集体伤痕。我充分相信,我们班里没有一个人可以说“我现在的性格和她没什么关系”。她真的在我们心上留下很重的伤。不过,她的业务能力确实非常强,年纪轻轻就被评为特级教师,这在全市都很罕见。——所以说,年龄和慈善不绝对,业务能力和关爱学生也没什么关系。

又比如我进中学的时候,发现教我们班的两位英语女老师,一个年长(其实是退休反聘的),一个年轻。当时很希望年轻美丽的那位来教我,可是偏偏不是。一开始很失望,后来才觉得幸运——年纪大的那位老师比年轻的那位教得好多了!不但发音更准确,连气质都更胜一筹,很有英国淑女的风范。就教学经验讲,也丰富得多。当时我们全班同学都很喜欢上她的课,很有趣呀!那位年轻老师就比较闷。——所以说,就连英语这种时髦的课,也未必是年轻老师好呢。
作者: 柳爸    时间: 2009-1-22 17:52
标题: 回复 #23 paisley 的帖子
孔老师的教学法可归纳为:严格、严谨、严厉。

数学教学我认为应该“严”字当头,1+1=2,这没有商量的余地。数学中的逻辑关系,也没有商量的余地。
语文教学就不一样了,一种观点,一种表述,一个句子可有多种说法,并且可能永远没有最佳答案。

一般说来,语文和数学二门功课都要学好有点困难,一种是感性思维,一种是理性思维。而人的性格特点也决定自己有所偏向。

女儿二年级开始后,成绩能够跟上来,不会是我做家长努力的结果,我没孩子辅导,修改作业是每个家长都做到了的事。是什么原因呢?可能是读经的结果,读经理论不是说孩子读经几年后数学成绩自然会好起来吗?也可能是孩子长大的结果,孩子长大了,理解力比以前强了。当然更多的可能是老师“严”字要求出来的。

没有老师的”狠“,学生就不会”怕“,作业就会”松“,”松“是学数学的大敌。我认为,数学能力是可训练出来的,而语文能力是不可训练出来的。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9-1-23 09:31
在很多家长的心目中,孔老师一定不是好老师

可见,老师并不重要呀

数学能力是训练出来的,我不赞同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9-1-23 11:19
学习了。。。。
作者: paisley    时间: 2009-1-23 13:46
其实我喜欢孔老师是她的严格,倒不是她的操作技术(可能等我孩子大了我会对这方面更有心得吧)。孩子小的时候就应该接触各种人,严厉又严格的、温和而严格的、温和而松散的…… 和老师打交道也就是在为孩子长大成人之后的环境作一个预演。学会和严厉的人相处,我觉得很有必要。

温和的老师通常给人印象比较好,但实际上未必是好老师,我遇到的好几个外国人老师都是如此,虽然上课时态度可亲,尚可有趣,和学生关系很好,但在他们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就不如严格的老师那么多。有一个外国老师最严格,我觉得那段时间我学到的最多。

[ 本帖最后由 paisley 于 2009-1-23 05:47 编辑 ]
作者: eli_jiang    时间: 2009-1-23 15:24
楼主,。您女儿学这么多,不觉得辛苦吗?
作者: vickyhoney    时间: 2009-1-24 11:27
是啊,这样的安排大概也要有点天份的孩子才能承受得起的。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