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对读经的疑惑 [打印本页]

作者: 文心妈2001    时间: 2004-6-20 15:47
标题: 对读经的疑惑
女儿二岁半,已会背《三字经》,正准备读《论语》,但在教她的过程中,我心中一直有些困惑,那就是读经真的像宣传得那么有效吗?
勿庸讳言,读经对记忆力的培养是有好处的,若结合上指读,也可以提高幼儿的识字水平,但女儿那么小,无论如何是谈不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的,如果说趁她小时候吸收力强的时候先背下来,等将来长大了会受益,但三岁前的孩子永久记忆还未形成,长大后未必不会忘得精光,举两个例子:
一,据我母亲说,我和弟弟在小的时候会将几乎所有的毛主席诗词都背得烂熟,常在她单位开会学习的前后时间里当众表演,但我和弟弟对此毫无印象,见到毛主席诗词,毫无熟识之感。
二,女儿从一岁半到二岁之间,会背七八十首儿歌、三十多首古诗,但两岁后突然对古诗失去兴趣,我一给她播放古诗的磁带,她就要求:“关上它,我不听这个。”现在据我观察,三十多首古诗她会背的已所剩无几,而她会背的儿歌却都还记得,包括她一岁多时学的第一首儿歌“小白兔,白又白”,而且她时常在生活中见景生情地背诵几首。
我想,是不是那些儿歌都是她能理解的,而古诗虽然优美,却是她理解力所不及的,她只是机械记忆,根本不知所云,所以会背之后很快就失去兴趣,随后就忘光了。我真担心,好容易学会的《三字经》也会重蹈古诗的覆辙。
请有识之士指教,我是应该继续教女儿读经呢,还是该教她能够理解的一些内容?若继续读经,怎样才能使她保持兴趣呢?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4-6-20 21:15
哈哈,我小的时候也是把一本毛主席诗词背得滚瓜烂熟,现在居然一句都不记得。
其实不管什么,孩子喜欢就让他去作。我儿子也是刚会说话就背了很多古诗,后来不背了,也不去管他,因为他开始说话时,只要是和他说的,他就会学,大一点了,他就要求是能理解的东西了,很正常。所以只要他有兴趣,你想让他做的东西都可以提供给他,即使当时他好象没什么结果,但只要播种,就会有收获。
作者: 里仁    时间: 2004-6-21 08:52
1、大量的朗读与背诵是开发右脑的一种很有效的方式,即使背的东西以后忘记了,但是在背诵的过程中对大脑产生的影响却不会消退。
2、孩子背下来之后,肯定要反复的复习,如果缺乏这个过程,那肯定会忘的。最开始可能几个星期就得复习一次,到后来可能1年看一次基本就不会忘记了。我姑娘小时候我教她的唐诗(1岁半以前),有的唐诗我几个月都不重复,但是我一背,她都能接上来。
3、对于古诗的兴趣问题,这个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你可以仔细回想一下问题倒底出在哪?我教我家宝宝唐诗从来都是上下楼的时候读给她听,现在会近80首了,但是我基本不用录音机放,她从来没反对过。
4、儿歌确实容易理解,孩子也喜欢背一些,但这并不代表孩子不应该背一些经典。最好都要背一些,不要只背经典或者只背儿歌。如果孩子对唐诗没兴趣,可以背《笠翁对韵》,很押韵,容易背。
5、我建议你应该继续下去,我姑娘也2岁半了,除了全本的《三字经》之外,她还会背《笠翁对韵》的头四章,《论语》的头两章,《大学》几百个字,唐诗80多首,她现在很活泼,很聪明。任何一种事情在实施的过程中,肯定会有反复的,只要你坚持下去,你一定会看到好的效果的。
作者: hylx2004    时间: 2004-6-21 19:10
关于经典诵读的相关详细信息,我倒是建议大家到中国蓓蕾早教网的经典诵读栏目去详细了解一下,给自己的经典诵读计划一个全面的介绍和判断。网址是:www.budbaby.net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4-6-21 20:13
其实有一个好主意,那些中文的东西,孩子大了自己也能读,不如趁这孩子有兴趣的时候,给他背些英文单词,等以后大了会更有用些
作者: 前车之鉴    时间: 2004-6-21 20:41
英文单词孩子就喜欢?有兴趣的东西未必都是适合孩子的,总之,良好的学习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 740212    时间: 2004-6-21 20:51
我的女儿都3岁了,我都没怎么系统的教他学习后背诵什么,我觉得也挺好啊。你们说呢?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4-6-21 21:00
前车之鉴+-->引用:前车之鉴 英文单词孩子就喜欢?有兴趣的东西未必都是适合孩子的,总之,良好的学习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那当然了,教给孩子东西自然要看他的接受程度,否则按照一己的想法去强行灌输,唯一能收获的就是作为别人的前车之鉴.
作者: 前车之鉴    时间: 2004-6-21 21:26
jerryhao+-->引用:jerryhao 那当然了,教给孩子东西自然要看他的接受程度,否则按照一己的想法去强行灌输,唯一能收获的就是作为别人的前车之鉴.

我把这些话当作你对我的欣赏与支持,我这个名字很好听?而且让人一眼看透,不觉得阴险,呵呵呵呵~~  <img src='images/smiles/wink.gif' smilietext=';)'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 />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4-6-21 21:35
前车之鉴+-->引用:前车之鉴 我把这些话当作你对我的欣赏与支持,我这个名字很好听?而且让人一眼看透,不觉得阴险,呵呵呵呵~~  <img src='images/smiles/wink.gif' smilietext=';)'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 />  
你说得很对,我一贯对你既欣赏又支持,握个手吧
作者: myedit    时间: 2004-6-21 21:43
先占个位置,听讲座。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4-6-21 21:53
myedit+-->引用:myedit 先占个位置,听讲座。
位置紧张,不允许随便占座问一下,你用什么占座,要是课本就给你卖了,要是钱我直接拿走
作者: myedit    时间: 2004-6-21 22:16
jerryhao+-->引用:jerryhao 位置紧张,不允许随便占座问一下,你用什么占座,要是课本就给你卖了,要是钱我直接拿走
用这个占座,总可以了吧?   【转帖】<p align="center"><font color="red"> 反对儿童读经   <p align="center">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刘晓东    <font color="blue">l、民国废止读经后 曾有过三次儿童读经运动,目前出现了第四次儿童读经运动 。据说近10年来儿童读经运动已经“惠及”数百万儿童。这一现象本是教育学界应当注意的分内之事,遗憾的是,出于各种原因,教育学界并未予以应有的关注与讨论。读经涉及许多儿童的生活和成长,不论其有益与合,不论从正面还是从负面论证,总应当有人进行讨论。 <font color="blue">2、在儿童教育过程中,“你教他(指儿童)什么,(儿童〕都会放在肚子里,懂不懂?不懂。(儿童)现在所学的,不是现在要他懂,他有几十年人慢慢个懂,然后一辈子有用……一时消化下了不要紧,他可以用一辈子的时间去消化。”我是反对这种儿童读经“理论”的。 <font color="blue">在我的传统教育中,学习基本上等同于记忆。小孩子不懂,也要让他囫囵吞枣、鹦鹉学舌。 在这样的记忆中,人被书本控制了。在这样的记忆中,人的地位消失了。在这样的记忆中,人的天性、个性、自由全被阉割了。在这样的记忆中,人的思想给禁锢了,人的生命给捆缚了,人的创新火花给浇灭了。终于,在死记硬背里,人成了留声机,变为传声简,在古书面前,在古人面前,新生的一代又一代做了泥古的奴隶。 <font color="blue">3、儿童的心智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按照皮亚杰的说法,儿童心智的发展是通过其自身的构建而实现的。这种构建需要以先天图式或现行的动态心智结构(也可以理解为奥苏贝尔认知结构中的“先行组织者”)为基础,儿童在与外部条件的相互作用中通过同化与顺应作用不断达成动态的平衡。而死记硬背既不能产生同化,也不能产生顺应,它是儿童生命、生活中异质的东西。 <font color="blue">著名教青家苏霍姆林斯基明确反对死记硬背。他认为,“应当设法做到使儿童在直接观察的过程中就能掌握关于周围世界的现象和规律的重要原理,而不是需要专门去熟背和记住。”苏霍姆林斯基反对让小孩子通过专门的反复的机械记忆去熟记什么东西。“死记硬背总是有害的”,“死记硬背的产物和不良后果之一,就是书呆子气”。死记硬背得来的“知识”是脱离生活实际的。 <font color="blue"> 凡是可以理解的东西、凡是经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已经变成自己的东西了,还用额外的记忆吗?理解才是记忆的前提。 <font color="blue">4、明代思想家李贽曾说过:“学人不疑,是谓大病。惟其疑而屡破,故破疑即是悟。”(《观音问》,见《焚书》卷四)李贷的好友焦竑也曾写道:“占之立言者,皆卓然有所自见,不苟同十人,而惟道之合,故能成一家之言,而有所托以不朽。”(焦竑:《澹园集》卷十四)梁启超也说:“好记忆的人不见得便有智慧;有智慧的人比较的倒是记性不甚好”“学者之大患,莫甚于不自有其耳目,而以古人之耳目为耳目;不自有其心思,而以古人之心思为心思。”况幼小儿童正值身心发青阶段,他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而你却提供其不需要的东南,岂不累赘而可笑可悲可惧。 <font color="blue">中山禅宗有足效法者,那就是高扬人的心仕。其“不立文字,直指本心”,是其高妙的地方。掸宗认为,人要达到觉悟,认识宇宙人生之本来面自,必须忘怀佛祖经典,斩断理路言筌,甚至成佛解脱的念头亦不可稍介于心,然后才可能有所觉悟。禅宗“不立文字”,实际上就看到了教条主义是害人的,看到了执着文字、泥古不化是错误的。这虽有极端的一面,但颇能使那些倡导儿童读经的“国学大师”们深思。“国学大师”既然是“大师”,我想.他们大概不会不知道掸宗传道的这一特点的。 <font color="blue">5、如果教育的观念错了,那么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教育评价便都必然存在问题,于是,本来应当有更好发展的学生便会遭受本不存在的额外的压力、负担和干扰。错误的教育观念实际上是正常教育活动中巨大的干扰因素。 <font color="blue">对记忆的过度崇拜,便是旧式教育的一大陋弊。<font color="blue"> 对记忆的过度崇拜,是对童年天性的扼杀,是对儿童生活的扼杀,是对儿童生命的禁锢 。 <font color="blue"> 儿童的生活应该是好奇的、探索的、艺术的、梦想的、游戏的,它应当与大自然、大社会相接触,而中国的旧式教育却让儿童一头扎进背诵的海洋中,连小孩子换口气都不让。 <font color="blue">鲁迅在《<二十四孝图>》中回忆幼年读经的情形时说:“我们那时有什么好看的呢,只有略有图画的本子,都要被塾师,就是当时的‘引导青年的前辈’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我的小同学因为专读‘人之初,性本善’,读得要枯燥而死了,只好偷偷翻开那第一叶,看那题着‘文星高照’四个字的恶鬼一般的魁星像,来满足他幼稚的爱美的天性。昨天看这个,今天也看这个,然而他们的眼睛里还闪出苏醒和欢喜的光辉来。”<font color="blue">那读经的生活是怎样的呢?鲁迅的回答是:“读得要枯燥而死了!” <font color="blue">6、让我们看看童年的蒋梦麟是怎样对待读经的(蒋梦麟是著名的教育家,曾长期担任北京大学的校长):<font color="blue">“我恨透了家塾的生活。有一天,我乘先生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地爬下椅子,像一条挣脱锁链地小狗,一溜烟逃回家中,躲到母亲地怀里。” <font color="blue">母亲感到意外,问逃回家地原因。幼年的蒋梦麟回答:“家塾不好,先生不好,书本不好。”<font color="blue">“你不怕先生吗?他也许到家里来找你呢!”<font color="blue">“先生,我要杀了他!家塾,我要放火烧了它!”年幼的蒋梦麟急着说。 <font color="blue">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子就是如此仇恨先生、仇恨家塾和书本的。为什么恨呢?因为先生、家塾和书本都是背逆儿童的天性、儿童的需要和儿童的兴趣的。因而必然要使儿童的心灵遭受苦难和创伤。教育本来应当促使儿童的成长,促使儿童快乐成长的,但在旧式教育里,儿童稚嫩的生命和幼小的心灵却受到了压抑、束缚和戕害。教育本来是教人以善的,然而这种压抑天性的教育培养的是什么?是压抑,是捆绑,是仇恨。蒋梦麟的这次逃学所表现出的旧教育 的仇恨可谓溢于言表。然而旧社会旧文化旧任务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在他们看来,小孩子就应当接受这样的教育。什么样的教育呢?穿牛耳的教育,教育就是勒儿童的“性子”(天性)的。所以过去将小孩子入私塾进学堂又称为“穿牛鼻子”。可见中国的旧文化是与小孩子的天性作对为敌的。《三字经》云:“人之初,性本善。”实在是一句空话。那编写《三字经》的人,让那小孩子背《三字经》的人,实际上是不信任人之初的,不相信人性善的。 <font color="blue">所谓“子不学,父之过”,所谓“教不严,师之惰”,都是不相信人性,都是不信任“人之初”。而父师这些人也是从儿童长大成人的,长大成人后便是“善”的了,便是“善”的尺度了,便又对儿童指手画脚的权利了。事实上,他们本来也是一个有着健全天性的儿童,他们自己便因为“子不学,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的规训和催逼,其精神残废了,于是他们便又催逼下一代,复制自己的痛苦命运。宛若可爱的少年闰土成年后便将同样有健全天性的儿子水生,拉到他的循规蹈矩、等级森严的世界。 <font color="blue">7、接下来让我们继续了解蒋梦麟回忆的幼年读书的情况: <font color="blue">“书却仍旧是那本《三字经》。我高声朗诵着不知所云的课文,一遍又一遍地念得烂熟。等到太阳不偏不倚地照到我们头上时,我们知道那是正午了。先生让我们回家吃午饭,吃过饭我马上回到家塾继续念那课同样的书,一直到日落西山才散学。 <font color="blue">一日又一日地过去,课程却一成不变。一本书念完了之后,接着又是一本不知所云的书。接受训练的只是记忆力和耐心。” <font color="blue">可以看出,私塾里的教育完全蒋小孩子当作了记忆的机器。教材是错的,方法是错的。小孩字的生命就这样被禁锢被浪费了。而这些小孩子本来应该拥有的是怎样的绚烂的生活!<font color="blue">而有些试图“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文化人”、“爱国人士”,又在怀念私塾了。 <font color="blue">8、众所周知,西方有个启蒙运动。什么是启蒙?就是要让民众做明白人,做自主的人,做自立的人,做自觉的人。 <font color="blue">我们说童蒙教育,也称儿童启蒙,就是要让儿童明白,看到生命的或生活的光亮,而绝不是填牛式的记忆。<font color="blue"> 记忆呀,背古书呀,小孩子失去了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小小年纪就变老了,回到过去了。还没有等到长成,他们就回到古代变成化石了。他们看似老道了,像小大人了,其实他们尚未真正长成,他们成长的机会、通过欢乐的童年生活才能获得的成长机会,被经书、被记忆剥夺了、毁灭了。新生一代本来可以长成茂密的大树,现在却只能在记忆的压迫下面蜷缩在一本本经书的缝隙中,变成了可怜的豆芽菜。于是,这些未来的“主人”成为真正的“主人”时,成为主人时依然萎靡不振。中国的魂魄就这样萎靡委琐,于是被列强欺凌国运不昌便成了理所当然。 <font color="blue">9、中国需要的是理解,不是经书;中国需要的是启蒙,不是死记硬背。 <font color="blue">不明白,不理解,还要强迫记忆,这本身就是不民主的,是搞愚昧主义。在不理解之前,就被告知这不理解的东西是不容置疑的正确的。这显然是错误的。正确的处理应当是,在不理解之前,他是否对错,我并不知。只有理解了真相,我才能决定拒绝还是接受。我认为,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是西方民主传统的温床,中国的灌输与记诵是封建专制传统得意延续的培养基。 <font color="blue">所以, 推崇记忆的文化和教育实际上是不民主的温床。 <font color="blue">儿童读经运动对于建立科学和民主的中国,实际上有百害而无一利。 <font color="blue">10、有人说读经可以救国,读经可以淳俗。这也是历次读经运动的口号,其实已不新鲜,已经有些馊味了。每当“爱国人士”发现“国将不国”、“一代不如一代”时,他们便高喊读经。读经成了挽治人心的良药。他们往往认为 “国将不国”、“一代不如一代”,是“崇洋”惹得祸,骨子里认为“中华文明”高于西方文明,西方只是在“奇技淫巧”的“用” 方面高于我“中华”而已,中华的道德文明是远远高于红毛贼的。于是袁世凯这类人物便提倡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当然也要闹复辟,继续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千秋万代。这种“爱国人士”的思想实际上还没有“睁开眼来看世界”,而早在鸦片战争前后,魏源、林则徐、严复等便告诫国人要“睁开眼来看世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较早的开放意识。 <font color="blue">倡导读经的“爱国人士”弘扬的不是优秀的传统中国文化,他们弘扬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我以为儿童读经运动对于改革开放,重建中国文化,具有极大的阻碍作用。读经不能救国而只能误国。 <font color="#0000ff">======================================================== <font color="#0000ff"> <font color="black">本不想转这个贴的,是JERRYHAO逼的呀,开始我占坐的课本被他拿去卖了,后来我放了1毛钱在座上,也被他揣在兜里了。。。。就算是下岗了,也不能。。。。。人穷志不能短呀。。。。。想当年朱自清先生宁可饿死也不吃米 <font color="#0000ff"> <font color="black">国大米,这才是脊梁啊。。。。。。 <font color="#0000ff"> <font color="black"> <font color="#0000ff"> <font color="black">想骂我的人请先找他算帐。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4-6-21 23:47
myedit+-->引用:myedit  <font color="#0000ff"> <font color="black">本不想转这个贴的,是JERRYHAO逼的呀,开始我占坐的课本被他拿去卖了,后来我放了1毛钱在座上,也被他揣在兜里了。。。。就算是下岗了,也不能。。。。。人穷志不能短呀。。。。。想当年朱自清先生宁可饿死也不吃米 <font color="#0000ff"> <font color="black">国大米,这才是脊梁啊。。。。。。 <font color="#0000ff"> <font color="black"> <font color="#0000ff"> <font color="black">想骂我的人请先找他算帐。
有你这样的吗,放钱就放一毛钱,哪里够用呀,天气这么热,我买根冰棍还要倒贴5毛(我买的大红果,还是批发的) 算帐当然找钱多的,找我,官司即使打赢了,我宣布个人破产,你连一毛钱也拿不到 我们上学都是死记硬背的,目前的教育就是如此,上面转帖那个是写论文的,其实不用那么复杂,一句话足矣 我们上学学过的东西,什么语文呀、生物呀、地理呀、政经呀,每位父母想一想,你自己还能记得多少! 这是实实在在的,有没有用一想自明。要是你使用的方法好,还能有点用途,孩子还能记得一些,要是你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强迫他背诵,得到的结果只有一个,再也不会对那劳什子感兴趣拉。
作者: 柔光宝宝    时间: 2004-6-22 00:31
功利心,实用主义。还要打着为了孩子,培养兴趣的幌子。哈哈。每位父母都有这个心理。我先检讨。再就是你,Jerry.
作者: 文心妈2001    时间: 2004-6-22 20:11
看了大家的贴子,很受启发,谢谢。顺便问一下里仁,播放磁带给宝宝听有什么不好吗?我总是在女儿玩的时候放给她听,她一边玩一边听,看起来好像根本没听,但事实上却都记住了。在和她一起散步或玩的时候,我也时常背给她听,只是后来看她对古诗不感兴趣就没再坚持。
作者: anan妈    时间: 2004-6-22 21:55
现在给孩子读经没有什么好处,将来不复习全会忘记。真想培养孩子的文化素养,从小学毕业、初中开始比较有效果。
作者: 丫丫妈妈    时间: 2004-6-24 22:18
我认为孩子以后记住没记住不重要,我们学过的知识也并不都会记住,重要的是学知识可以开发大脑,可以培养好的思维习惯,这是人的成长过程,如果孩子不是很厌烦,可以教古文,否则就教儿歌什么的,不要太教条,以孩子不讨厌为好,
作者: 豆豆龙    时间: 2004-6-26 17:44
你们的孩子也太强了吧!二岁半会三字经了,我宝宝刚刚开始学习三字经,7首诗歌。
作者: shunjie    时间: 2004-7-5 21:56
越来越迷茫
作者: 菜鸟    时间: 2004-7-5 22:45
anan妈+-->引用:anan妈 现在给孩子读经没有什么好处,将来不复习全会忘记。真想培养孩子的文化素养,从小学毕业、初中开始比较有效果。
复习那些做甚?升学算特长加分吗?
作者: 菜鸟    时间: 2004-7-5 22:46
豆豆龙+-->引用:豆豆龙 你们的孩子也太强了吧!二岁半会三字经了,我宝宝刚刚开始学习三字经,7首诗歌。
偶还见过1岁半会4字经的呢
作者: 一杰    时间: 2004-7-5 22:56
脑科学的研究:
如果某些东西忘记了,大脑中相应的细胞突触连接也就断开了。这就是影响。
读经?
要么让孩子每天复习“道理”,要么让孩子浪费快乐的童年时光。

别上当!
作者: 前车之鉴    时间: 2004-7-5 22:59
菜鸟+-->引用:菜鸟 偶还见过1岁半会4字经的呢
妈妈抱抱,抱乎?抱也。
作者: 一杰    时间: 2004-7-5 23:02
哈哈哈哈
前车,你很幽默。
作者: 菜鸟    时间: 2004-7-5 23:07
前车之鉴+-->引用:前车之鉴 妈妈抱抱,抱乎?抱也。
扯呼,撤也
作者: 天问    时间: 2004-7-5 23:09
引用:<<!--quote1-->妈妈抱抱,抱乎?抱也。
菜鸟已经带坏了一个了,唉,怎么能这样,就学着油嘴滑舌?
我们的文化怎么办啊?

作者: 一杰    时间: 2004-7-5 23:45
引用:
作者里仁
一杰你说的过头,我没读过经,我的修养很差,这是我一生的遗憾,所以我不想我下一代也这样。


里仁,你没读过“经”就极力宣传读经的好处,这是对你自己不太负责任,对自己的孩子不太负责任,对看你帖子的人不太负责任。
你不了解的东西,最好不要给别人推荐?!
作者: 明天有几天    时间: 2004-7-5 23:54
一杰+-->引用:一杰 引用:

我举报,有人灌水啦......  
作者: 碧螺春    时间: 2004-7-7 16:10
我正准备要个孩子,不幸误入此处,越来越迷茫啊
作者: 惟惟爸    时间: 2004-7-7 21:56
碧螺春+-->引用:碧螺春 我正准备要个孩子,不幸误入此处,越来越迷茫啊

不错不错啊。准备工作进行的早。我是孩子出生后才发现这儿的。

等你孩子能读经的时候,已经有许多先行者或成功或失败的经验等着你采纳了。多幸运!
作者: 菜鸟    时间: 2004-7-7 22:00
惟惟爸+-->引用:惟惟爸 不错不错啊。准备工作进行的早。我是孩子出生后才发现这儿的。

等你孩子能读经的时候,已经有许多先行者或成功或失败的经验等着你采纳了。多幸运!
你就像是个吹鼓手。人家都迷茫了。你却说。。。你累不累啊
作者: 惟惟爸    时间: 2004-7-7 22:13
菜鸟+-->引用:菜鸟 你就像是个吹鼓手。人家都迷茫了。你却说。。。你累不累啊

等他孩子能读经的时候,已经有许多经验教训在前面了,他可以选择读或不读啊。有逻辑错误吗?

碍着老兄你什么事了?
作者: yu0099    时间: 2004-7-8 09:04
惟惟爸+-->引用:惟惟爸 等他孩子能读经的时候,已经有许多经验教训在前面了,他可以选择读或不读啊。有逻辑错误吗? 碍着老兄你什么事了?
你不是撤了吗? 咋还在xxxx!
作者: 惟惟爸    时间: 2004-7-8 12:09
yu0099+-->引用:yu0099 你不是撤了吗? 咋还在xxxx!

因为无聊的人老翻我帖子啊。不答不礼貌。
作者: 菜鸟    时间: 2004-7-8 12:14
惟惟爸+-->引用:惟惟爸 等他孩子能读经的时候,已经有许多经验教训在前面了,他可以选择读或不读啊。有逻辑错误吗?

碍着老兄你什么事了?
你怎么知道他孩子非读经不可?这句话要是这么说---等他孩子能杀人的时候。。。。。。你觉得可以吗
作者: 菜鸟    时间: 2004-7-8 12:15
惟惟爸+-->引用:惟惟爸 因为无聊的人老翻我帖子啊。不答不礼貌。
你又口出不逊了。却还非要给自己立个牌坊
作者: c13    时间: 2004-7-8 17:39
里仁+-->引用:里仁 1、大量的朗读与背诵是开发右脑的一种很有效的方式,即使背的东西以后忘记了,但是在背诵的过程中对大脑产生的影响却不会消退。2、孩子背下来之后,肯定要反复的复习,如果缺乏这个过程,那肯定会忘的。最开始可能几个星期就得复习一次,到后来可能1年看一次基本就不会忘记了。我姑娘小时候我教她的唐诗(1岁半以前),有的唐诗我几个月都不重复,但是我一背,她都能接上来。3、对于古诗的兴趣问题,这个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你可以仔细回想一下问题倒底出在哪?我教我家宝宝唐诗从来都是上下楼的时候读给她听,现在会近80首了,但是我基本不用录音机放,她从来没反对过。4、儿歌确实容易理解,孩子也喜欢背一些,但这并不代表孩子不应该背一些经典。最好都要背一些,不要只背经典或者只背儿歌。如果孩子对唐诗没兴趣,可以背《笠翁对韵》,很押韵,容易背。5、我建议你应该继续下去,我姑娘也2岁半了,除了全本的《三字经》之外,她还会背《笠翁对韵》的头四章,《论语》的头两章,《大学》几百个字,唐诗80多首,她现在很活泼,很聪明。任何一种事情在实施的过程中,肯定会有反复的,只要你坚持下去,你一定会看到好的效果的。
楼上的话讲的很对,我们记很多东西,但长久不去调用它会忘记,可大脑的当初的影响是不会去掉的,特别是0-3岁时。
作者: 惟惟爸    时间: 2004-7-8 19:01
菜鸟+-->引用:菜鸟 你又口出不逊了。却还非要给自己立个牌坊

有完没完啊?狗仔队似的跟着人翻帖子,满论坛找茬——“你是流氓你怕谁”是吧?

惹不起你只有掩鼻躲你。  <img src='images/smiles/confused.gif' smilietext=':confused:'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confused:' />
作者: myedit    时间: 2004-7-8 19:04
惟惟爸+-->引用:惟惟爸 有完没完啊?狗仔队似的跟着人翻帖子,满论坛找茬——“你是流氓你怕谁”是吧? 惹不起你只有掩鼻躲你。  <img src='images/smiles/confused.gif' smilietext=':confused:'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confused:' />  
你怎么还在这喷沫呢?你不累呀? <img src='images/smiles/confused.gif' smilietext=':confused:'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confused:' />    <img src='images/smiles/confused.gif' smilietext=':confused:'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confused:' />    <img src='images/smiles/confused.gif' smilietext=':confused:'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confused:' />
作者: yu0099    时间: 2004-7-8 19:08
惟惟爸+-->引用:惟惟爸 有完没完啊?狗仔队似的跟着人翻帖子,满论坛找茬——“你是流氓你怕谁”是吧? 惹不起你只有掩鼻躲你。  <img src='images/smiles/confused.gif' smilietext=':confused:'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confused:' />  
赶紧躲吧! 不然麻烦更大。你的言语确实不太好,刚来就把一坛人都骂上了。怪得了谁?
作者: sdwfkjk    时间: 2004-7-9 19:17
惟惟爸+-->引用:惟惟爸 不错不错啊。准备工作进行的早。我是孩子出生后才发现这儿的。 <font color="red">等你孩子能读经的时候 ,已经有许多先行者或成功或失败的经验等着你采纳了。多幸运!
确实是有逻辑错误!!!!
作者: sdwfkjk    时间: 2004-7-9 19:22
理不辩不明,但最好别出现低级的逻辑错误,即便是真理,也让你的错误盖过了。看了惟惟爸的贴子,一部分人迷茫了,一部分人愤怒了,一部分人再也不想让孩子读经了,支持读经与不支持读经的都觉得你犯了不少的错误。
作者: 菜鸟    时间: 2004-7-9 23:19
惟惟爸+-->引用:惟惟爸 有完没完啊?狗仔队似的跟着人翻帖子,满论坛找茬——“你是流氓你怕谁”是吧?

惹不起你只有掩鼻躲你。  <img src='images/smiles/confused.gif' smilietext=':confused:'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confused:' />  
狗改不了吃屎,掩鼻有何用
作者: 惟惟爸    时间: 2004-7-10 12:30
菜鸟+-->引用:菜鸟 狗改不了吃屎,掩鼻有何用

又吃上了?
作者: myedit    时间: 2004-7-10 19:34
惟惟爸+-->引用:惟惟爸 又吃上了?
一个半小时后,“立地成佛”。替你宣传一下,就不用谢了。 http://kids.novee.com/showthread.php?t=19409
作者: 江湖    时间: 2004-7-10 20:25
惟惟爸+-->引用:惟惟爸 又吃上了?
希望这是你的绝唱。我通知菜鸟取消签名
作者: LILYZLY    时间: 2008-3-6 09:16
最幸福的似乎是那些并无特别原因而快乐的人,他们仅仅因快乐而快乐。
作者: LILYZLY    时间: 2008-3-6 09:18
每一个人可能的最大幸福是在全体人所实现的最大幸福之中。
作者: LILYZLY    时间: 2008-3-6 09:19
• 有研究的兴味的人是幸福的!能够通过研究使自己的精神摆脱妄念并使自己摆脱虚荣新的人更加幸福。 --- 拉美特利
作者: LILYZLY    时间: 2008-3-6 09:20
把别人的幸福当做自己的幸福,把鲜花奉献给他人,把棘刺留给自己! --- 巴尔德斯
作者: LILYZLY    时间: 2008-3-6 09:20
即使自己变成了一撮泥土,只要它是铺在通往真理的大道上,让自己的伙伴们大踏步地冲过去,也是最大的幸福。 --- 吴运铎
作者: LILYZLY    时间: 2008-3-6 09:21
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 --- 约翰•洛克
作者: LILYZLY    时间: 2008-3-6 09:22
• 如果儿童让自己任意地不论去做什麽而不去劳动,他们就既学不会文学,也学不会音乐,也学不会体育,也学不会那保证道德达到最高峰的礼仪。 --- 德谟克利特
作者: LILYZLY    时间: 2008-3-6 09:22
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 --- 《高尔基论儿童文学》
作者: LILYZLY    时间: 2008-3-6 09:23
只有知识才是力量,只有知识能使我们诚实地爱人,尊重人的劳动,由衷地赞赏无间断的伟大劳动的美好成果;只有知识才能使我们成为具有坚强精神的、诚实的、有理性的人。 --- 《高尔基论儿童文学》
作者: LILYZLY    时间: 2008-3-6 09:23
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或青年去吸收,而是须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已生长。 --- 杜威
作者: LILYZLY    时间: 2008-3-6 09:24
• 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成儿童自觉的纪律性,这是儿童道德教育最重要的部分。 --- 陈鹤琴
作者: LILYZLY    时间: 2008-3-6 09:25
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 达•芬奇
作者: 儒释道    时间: 2008-3-12 11:27
我是坚信读经有用论。我也在不遗余力地教经。
作者: 空不亦色    时间: 2008-3-12 15:40
其实孩子是很喜欢学习的,教给他的就算是忘记了,学习时候的快乐也让教的家长快乐啊。而且学而时习之,才能不亦悦乎啊。光学没有时习,忘记了就很正常咯。
作者: babyby    时间: 2008-12-19 14:56
好久的贴子了。
作者: botao99284    时间: 2010-6-2 13:08
1 刘晓东博士认为:“在我的传统教育中,学习基本上等同于记忆。小孩子不懂,也要让他囫囵吞枣、鹦鹉学舌。在这样的记忆中,人被书本控制了。在这样的记忆中,人的地位消失了。在这样的记忆中,人的天性、个性、自由全被阉割了。在这样的记忆中,人的思想给禁锢了,人的生命给捆缚了,人的创新火花给浇灭了。” 试问:小孩子的头脑一片空白,如果不装好的东西进去就会装坏的东西进去。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负面的脏东西一箩筐,孩子在家看电视出门看广告耳濡目染,如果不让圣贤的道理"控制"他,难道让脏东西控制他?让装满脏东西的头脑任其发展,倒是有天性了,有个性了,有自由了,现在社会上种种社会青少年的思想问题,自杀不孝淫乱之事越来越多,青春期问题比比皆是,难道不是缺少从小圣人教育之过吗,这样的人怎么会成为自主的人,自立的人,自觉的人?刘博士谈到“创新”,那时只适用于科学领域,属于认知科学的范畴。对于人文经典为人处世之道,则不可创新,必须遵循圣人之言。哎,不知怎样说,看到刘博士的言论,总有痛心不已之感。
2 刘晓东博士举例说: “著名教青家苏霍姆林斯基明确反对死记硬背。他认为,“应当设法做到使儿童在直接观察的过程中就能掌握关于周围世界的现象和规律的重要原理,而不是需要专门去熟背和记住。” 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正是说明了科学的教育是要理解了才能记忆,从其言论中“直接观察的过程,”,“周围世界的现象和规律的重要原理”等可以看出,其所指皆是自然科学而言,绝非人文经典教育。
3 刘晓东博士举出禅宗的例子,我作为一个佛学爱好者感到其说法有误人子弟之嫌。禅宗是直指人心,但并非不重视经典,中国禅宗的前期经典重视《楞伽经》,后期重视《金刚经》,六祖慧能正是听到别人诵读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之句而开悟。如果人不读佛教经典即可开悟,释迦牟尼佛辛苦说法四十九年又是为何?
4 鲁迅先生读经感到枯燥,并非读经之过,而是读经方式问题。我们现在国家提倡的读经恰恰是快乐读经,在快乐中吸收传统文化的营养。现在的小孩子读经,并非只读经,更并非只读《三字经》,而是多种经典并读,辅以美术音乐教育体育培养。其实中国传统的小学也是如此的,即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如果鲁迅的私塾先生也能六艺并举,何来枯燥?蒋梦麟的问题也是如此。儿童的记忆力强而理解力弱,大量读诵经典乃至背诵对儿童而言并非难事(对成人而言则非常困难,也因此很多人认为是给孩子施加压力)。儿童在逐渐背诵经典获得的成就感和读诵经典的韵律感对儿童而言无不是愉悦之事,何来枯燥?头脑中大量的优秀经典在儿童成人以后所起到的道德文化智力等个方面的提携促进作用更是不可估量,何来压迫人性而言呢。
5 五四运动中那些反对读经的人恰恰是读经的受益者,例如胡适,他下令禁止读经。可是如果他不读经,他怎能博古通今到国外写出研究中国名家的博士论文呢。中国近代的没落绝非读经之过,中国现代的社会风气之坏却跟不读经有着重大干系。我以为儿童读经对于改革开放,重建中国文化,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6. 刘博士拿清末统治者对于西方文化的观点套在今天,甚至跟袁世凯复辟也联系在一起,实在有些不伦不类。现在中国对于西方文明不是吸收的了而是吸收的太多了,在改革开放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糟粕的东西,这样的观点不是包括邓小平老人在内的国人的共识吗?现在的中国,不担心物质文明的发展,正担心的是风气的恶化,梁启超云“少年强则国强”,通过读经培养一大批具有深厚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年轻人和在民众培养良好的社会风气正式我们国家社会的希望所在,我以为国家正是看到这一点才提倡读经。儿童读经对于建立科学和民主的中国,实际上有百利而无一害。
7.现在中国的读经班收费也无可厚非,既然办钢琴班、美术班可收费,读经班为什么不能收费?我是一个2岁孩子的父亲,为孩子读经问题也考察过北京的读经班,我看到北京的读经班也还并不多,多为热爱读经教育的私人所办,不收费如何支付各种费用呢。而且免费的读经班也有,那需要财力的支持。至于另一文中所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提早教育、超前教育、神童教育”等等,都跟读经扯不上什么关系,读者自行到网上找找相关文章即可自明。

8.事实胜于雄辩,中国大量的家长的教孩子读经的经验业已证明,读经对儿童的道德、记忆力、智力的成长有极大促进作用,儿童亦在读经中获得极大乐趣。我的孩子2岁,在我教下,亦会背一段三字经、几句论语,十来首唐诗,她亦是快乐背诵,因我从不强迫她。
作者: 读经读经读经    时间: 2010-7-17 22:53
标题: 楼上所言即是。
楼上所言极是。那位博士的文章,让很多家长产生疑惑。所以,不能不辨一下。读经说到底是大人自己的理念问题。鲁迅和蒋梦麟,他们记叙他们儿童时期对私塾教育的反感。可是,如果他们幼时没有这种教育。也许他们就没有他们后来的成就了。培养孩子肯定不只是读经一个途径。但是,肯定读经是我们能够选择的成本最低、最具操作性、也最直接的培养人性的途径。  希望家长千万多多考察,不要耽误的了孩子。
作者: littletea    时间: 2011-6-16 14:51
我家的孩子也开始了读经,因幼儿园装修,放假期间我也把他送到了学堂里, 主要目的是希望借用传统文化对孩子的人格,修养进行熏陶。
        至于读经是不是真的那么痛苦呢?我想这个问题得问一问我们自身,我们让孩子读经的目的是什么?我们读经的手段如何?孩子们的感受如何?
        我家的宝宝在学堂里学习的是很愉快的,老师们一方面对孩子很有爱心,另一方面也注意让孩子们适当的玩耍与休息,再加上读经时引以吟诵,孩子还是感到很有乐趣的,回家时还会给妈妈展示一下他的“小学问”。学堂里学的弟子规老师也会讲解,让孩子们生活中回到家里也对照着去做,这都是让我感到欣慰的地方。教人以德,以孝,加上学习千百年来圣贤们的智慧有什么错呢?我想各位家长或是研究专家爱孩子的心都是一样的真诚,就是怕走错了路耽误了孩子,所以其心可嘉,但我们也要看一看读经的孩子的实际效果再来发言,孩子们是变呆了变坏了还是变聪明了,变懂礼了?读经教育这十几年的发展其实给了我们挑选的信心。
        学前教育成百上千,理念也五花八门,但我想呢,“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能让孩子懂礼、守信、爱上圣贤之道,处处与人为善,纵然学问有限,但身为父母的也会欣慰的,况且我们的孩子在学了经典之后还变得更加可爱更加孝顺了,何乐而不为呢?
        最后想重申一下孩子学经典的目的,希望每一位疑惑的家长都考虑这个问题。急功近利的方式不是学经典的方式,我们是真正要为了孩子的幸福而不是为了其它的什么目的显示自己或是攀比心。快乐读经非常重要,如何让孩子们快乐呢?呵呵,各位家长就各有各的妙招了!

[ 本帖最后由 littletea 于 2011-6-16 15:00 编辑 ]
作者: junning7475    时间: 2011-6-17 22:32
我倒是觉得小时候会背的东西到大了都忘了,其时不是说它们背了没用,可能是家长的原因,如果小时候家长不满足于背完某些东西,而是在背完这些东西后还能继续不断的扩展,也许孩子长大以后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在我的周围不支持读经的人中就有楼主这样经历的人,也是从小学过书法,弹琴什么的,现在也没觉得有什么优势,我总结的就是:一,学过一段时间就中止了,没有延续.二,就算将来没什么特别的优势感,但至少对文章或是诗词什么的有点感觉吧,比如说比较容易会背,或者不是太反感.其实,据我观察,很多人学习成绩好或是语文方面比较容易上手或者有喜欢看书等一些比较好的习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小时候都接受过家长或多或少的早教的,只是他们不认为两者之间是有关系的,因为我就是纯散养长大的,所以我有比较,这种潜移默化带来的不同太明显了.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