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千万不要把经神化了 [打印本页]

作者: seren6688    时间: 2008-12-31 20:08
标题: 千万不要把经神化了
经不过是古人说的话而已,不是神仙的秘籍。
理论都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
经要读,但不可抬到不适当的程度。
真理往前走一步,就变成了谬误。
让经重回神坛,也许是教育产业化的阴谋。
当然,作为中国人,继承传统也很重要。
但是我们首先要做一个现代人,要广泛涉猎人类一切
富于营养的东西,只有在这个背景下,
读经才是有意义的。
作者: huangjjhh    时间: 2009-1-1 01:2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好运多多    时间: 2009-1-1 05:07
楼上的
作者: 天津清羽    时间: 2009-1-1 12:31
没有错啊经典确实是古人说的话,不过是关于生命的学问,是内容的真理,它们和西方重视比较开发完整的外延的真理,知识的学问系统并不相违背,不过智慧的学问是含摄着知识学问的,而后者却不能包括前者,有知识的未必有智慧,真有智慧的却一定从心里愿意学习知识.要广泛涉猎一切这个是谁都会喊的口号,但生命不止广度还需要深度,真正的广度也需要有扎实的根基,因此读经教育是扎根的教育是根本智慧的开发,我们宣导读经教育的只是按照本末先后的次序,顺应教育的时机等原理原则,最大限度的开发孩子的人性和理性.现在的中国人不是过分重视经典了,而是根本的泛科学论和唯知识论,是到处打着科学的旗帜喊着科学的口号毁掉真正的科学精神,一个有知识没有智慧见地的人是很可悲的,因为生命的学问是自己内心的需要不是外在可以追索到的.
    当然在重视这种学问系统的推广人里,也有一些人或因为识见的肤浅或因为观念的混淆,学养的不彻和骨子里喜欢神奇推崇"大师"的心态,因此故意把一些经典宣传成神奇的学问,把追求生命真理的过程有意无意的说成是神奇的修行过程,有大手眼者当慧眼如剑,须知正道如山如如不动,安是小伎俩炫耀神异的心态可以深契的,这也是有时会被社会一般人士所容易误会之所在.有识者亦当自省以免入小道旁门而不自知也!


[ 本帖最后由 天津清羽 于 2009-1-1 12:40 编辑 ]
作者: seren6688    时间: 2009-1-1 12:45
我倒没有低估读经实践者的智慧。
不过我身边有少数家长确实有我说的情况。

回到元典确实是盛世文化创新的吉兆,
我自己也是读经的积极实践者,
读中哲研究生时我都没好好读过经典,
毕业了更是扔到九霄云外去了,
也是悲哀的事情。
作者: huangjjhh    时间: 2009-1-2 01:3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09-1-2 12:43
神化?神话?化神?话神?晕了。。。
作者: 9143in    时间: 2009-1-2 16:35
读经还没开始怎么就已经开始害人了?还神话了?!

要不先自己读一读再议?
作者: 踏雪放歌    时间: 2009-1-2 23:17
此贴不太合适啊.也没有将你想要说的东西说明白.
作者: 踏雪放歌    时间: 2009-1-2 23:21
看王教授的演讲,有一句话记得是:先贤的思想是很开放的,是鼓励向他人学习的.而并不是排斥拒绝其他.楼主还是自己先读上论语一百遍再开口吧.
作者: 行一    时间: 2009-1-3 00:05
宋·天竺证悟法师:“‘祗如他道,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若不到此田地,如何有这个消息?’庵说:‘是门外汉耳。’

                           大道本简易,无神之神神在智慧,智慧不远人,人却自远,呜乎!

[ 本帖最后由 行一 于 2009-1-3 22:25 编辑 ]
作者: 回归自然    时间: 2009-1-3 00:34
寒山与拾得的对话:

寒山问:
“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答曰:  
“只要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作者: 得一    时间: 2009-1-3 13:5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seren6688    时间: 2009-1-3 14:46
标题: 回复 #10 踏雪放歌 的帖子
此兄发言,我理解,无讨论之善意,似乎认为自己高人一等,
烦请也去把《论语》读一千遍再来跟帖。
作者: simple_99    时间: 2009-1-3 15:38
标题: 回复 #14 得一 的帖子
相当赞同兄台的帖子,比喻都恰如其分,玩家是很难去体会程序员的思维与状态的,除非玩家也能除下,慢慢的从最基本的程序学习,不断地增加编辑和修改的能力和智慧!
作者: 行一    时间: 2009-1-3 22:15
有阐机 学习了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9-1-4 10:07
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原文
  选自刘蓉<习惯说>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经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苦踬焉。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作者: paisley    时间: 2009-1-5 09:55
原帖由 seren6688 于 2008-12-31 12:08 发表
让经重回神坛,也许是教育产业化的阴谋。



这话说得没有事实依据. 读经到现在还是小众事业, 哪里来的产业化阴谋? 总不能说人家为读经儿童出版了经典诵读套装, 就是为了牟利? 就好比说为儿童出版了大量好书的出版社, 因为他们赚了钱, 所以他们出版这些书就是出于满足私欲的用心?

至于"但是我们首先要做一个现代人,要广泛涉猎人类一切富于营养的东西,"  这本来就是读经的意义. 问题在于, 一个普通中国现代人, 不接触经典, 如何有足够眼光来区分有营养与无营养, 稍有营养与大有营养?
作者: lightwind75    时间: 2009-1-5 16:25
我非常支持读经活动.但同时认为
读经不是万能的,而且也不是最终目的.
如果有人认为读经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而不注重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培养孩子的良好素质.比如 一面教孩子读经一面又特别溺爱他,可能效果会大打折扣.
作者: lgwengggg    时间: 2009-1-6 13:33
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读经而不让孩子上学校读书的就叫“神化读经”。
 
作者: lightwind75    时间: 2009-1-6 16:47
原帖由 lgwengggg 于 2009-1-6 13:33 发表
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读经而不让孩子上学校读书的就叫“神化读经”。
 

没有经实践,请不要妄加评论.
三人行必有我师,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慎思,明辨,不可人云亦云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可信口开河
作者: 天津清羽    时间: 2009-1-6 17:27
lightwind75 及
回归自然朋友,以下是季谦先生在全球读经教育交流网给一位朋友的回帖,由其后面一段,二位朋友仔细看了必然有新感受。
——————————————————————————
         談到教育和培養人才,一般都說「品學」。「品學」,即「品格」與「學問」,確實代表生命內涵的兩大面向。

要完成「品學」的教育,其難易度及其需要的「用心」度,是不同的。總的來說,「學」是容易教容易學的,而「品」是較難的。分析地看,學與品的教育,又各分兩個層次。

同屬於「學問」一方面,又可分「知識」與「思考」兩層。天下間最容易教成的,也最容易檢測出成績的,是各種知識和技能。因為它們是「死的」東西,是累積起來的,看得到的學問。所以,在一個沒有智慧的時代,總是以這些成績來做教育的指標。因為這些是浮在人生表面的東西,最容易被看到功效。今日中國,包括急切地想「追歐趕美」的諸東方國家,其教育體制所注重者,即此也,因為這個在這個時代裏,這些國家是最沒智慧的──不僅喪失了自己的智慧,同時,也沒有學到西方的智慧。

如果吾人深入看一看,更會察覺歐美知識教育之所以成功,其實是因他們注重的不是知識的灌輸和技能的測試,而是思考能力的培養和鼓舞。思考能力是知識之所以成就的根本能力。西方人三百年來,知道科技的基礎在數學,數學的基礎在邏輯(當然,他們並不一定知道邏輯的基礎在「識心」,而識心的基礎在「良知的坎陷」,或者如佛家所說,「識心」的基礎在「無明」,但,西方人不必懂這麼多,他們只要抓住邏輯思考,就已有富麗堂皇的表現而讓喪失智慧的東方人瞪目結舌了),所以,西方教育,對「算數技巧」「和課本上的科學知識」並不在行,也不注重。而東方,如台灣、大陸、日本、新加坡,卻為每年的「中學的數理成績在世界評比中名列前矛」而沾沾自喜。其實,這些東方諸國,充其量也只不過把「算數技巧」和「科學知識」提早的大量的硬塞給學生而已,那是不值得驕傲的。何況如此的硬塞之結果,壞了思考的胃口,到最後,是:刻苦所來學的一大堆知識並沒有大用,因為大多過時了,而一生守著死知識,沒有求新求變的本領和興緻,所以都成為永遠的「仿冒國家」。

教育上比較深比較難比較可貴的的是「品」的教育。有關「品格」的教育,又可分兩個層次:「德行」和「德性」。

「德行」,即有規範的生活和動作。因為它已涉及到「生命」,所以比「知識和技能」的意義更深遠些,所以更「渺茫」些。不過,「德行」,還是生命的「外在的」「表現」,因此,也是可以觀察得到的,甚至有的人認為是有「標準」可循的,因此,也可以客觀地評審出成績來。但畢竟這是比知識還要深刻而活轉的東西,所以必須要有一點良心的家長和老師,才能注意到這裏。也必須政府的頭腦比較清明了,才會注意到這裏。

教育工作中,最難教學的,是「品格」中的「德性」,即如治國平天下之胸襟,悲天憫人之懷抱,又如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之志氣,反身而誠萬物皆備於我,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的嚮往等,這是從生命內在而發起的人生智慧,其根在「人性之深處」,在所謂「天命之謂性」處。這本來是人之所以為人之價值源頭,也應是教育工程追求之最高目的所在。但,因其深遠莫測,所以難以調理,所謂人心唯危,道心唯微,故能識知者鮮矣!

所以,有識之士,最多只在「德行教育」上著眼,能注重生活規範的要求,我以為就已經了不起了。

唯請時時不要忘了更上一機。

雖然從生活的無德行,在大部份的情況下,可以推知其內在的無德性。但也不必然,因為有些至人的行徑,非常人所能解(如傳說中的濟公是吃酒肉的,但不礙其道行高深)。而生活上有德「行」,不一定就代表內在有德「性」。因為,德行只要做出來;而德性是要悟出來的。或許吾人可以期許從良好的生活規範中引發內在的德性,所謂「內化」,但這與知識的傳授和考察不同,是沒有任何保障的。總之,這是一種很難了知很難處理的教育,眼看著把一個孩子教得有規矩了,並不代表就把他的生命教成了。

當然,我們可以說:雖然德行之實踐不能保障德性之體證,但總提供較大之機會,所以,德行之教育是有益於德性的。何況,人在日常生活中,總須有些規矩,有了相當的規矩,至少可以收攝頑心,也較可以靜下來用功。

總之,德行教育是必要的。只是,要用多少心去做,做到何樣的「標準」,是須要拿捏的。

更進一層說:德行教育還要防範一個盲點:因為內在心靈之發動,唯有真心者可以自省,唯有大智慧者可以察覺。一般人如果不慎滑轉了,「以優良的德行粉飾自我的德性」,或「見他人之德行表現以判斷其德性」,那就顛之倒之,大不佳善了。

2009年一月一日
作者: lightwind75    时间: 2009-1-6 17:57
受教了
发觉自己不过一具行尸走肉而已
30多岁方才开始学习怎么做人
作者: lgwengggg    时间: 2009-1-6 23:01
标题: 回复 #21 lightwind75 的帖子
全日制读经班在教什么?看这帖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hp?tid=134889&extra=page%3D4
 我不反对读经,四书五经、老子、孝经、我家孩子都读完。但不同意只读经不读书。
 读经能培养品德、智慧,但有何有??写这些经书的前人有大智慧能用肉眼看穿万物,但没有科学知识。这些所谓的大智慧还是创造不出电脑,上不了太空!
 3岁就必先读书、经只是课外读物,书和经共读才是硬道理!
 全日制读书就是神化!
 “各位老师,能谈谈对全日制读经班的看法吗?尤其是孩子都寄宿。只有三四岁的年纪。另外我是坚定的读经的支持者,我自己的两个孩子和我都在读经,虽然没有人支持我,可是目前国内有一些读经私塾把读经提到一个非常高的高度,那里的孩子什么也不做,一天8个小时的读经,没有任何的娱乐,而且宣称读经可以解决人生的一切问题,对此大家如何看?肯盼回复!!!”
作者: 天津清羽    时间: 2009-1-7 10:48
       楼上这位朋友对八小时只读经不太理解,是和我以前一样习惯性的用平面的角度和功利化的心态去看待读经这个事了,因此觉得只读经(开发根本智慧)会和读书(学习其他知识)有些时间上的和重要性上的冲突,因此会有想象尽量周全的态度,却不知那何止是读经与读书,甚至学习各项技能才艺也很重要,但其实换个角度把事情立体起来看,其实要先解决本的问题,枝微末节自然也得以舒展,好比浇花要浇根而不是一天去摆弄枝枝叶叶.
     另外我们一再重复的是知识性的学习和智慧的学问是人类的两种理性,都需要完善,但智慧的典籍更加有先在性和永恒性以及超越性,智慧德性的领悟和开发并不像知识那样是后来者居上,知识当然越到后代越丰富发达因为它是阶梯式的累积,是无限的往外往客观处延伸发展,这并不能说明现代得人比古代的人聪明多少或更有智慧,这也不能拿来问讦祖先,如果中国现在科技不发达,是要自己反省为什么没有把握学习逻辑发展科学充沛知识的规律道理,是不能自己的不争气变成对祖先的苛责;比较详细的论述您看一下这里转帖的季谦先生关于教育哲学和人性的帖子自然会更加清楚透彻,我只是提及大略要点.中国文化的根源性智慧,比如儒家的学习是更加重视熏习浸润逆觉体证的,是让人把无限的往外探索追求的心先凝聚起来,其实更加好的完成了"认识的心"的大功用,同时也把智慧得以最深度的开发,因此儒家不反对一切学习,但本立则道生,学习东西要有本末次第先后的概念才可以真正进步.即便西方文化,去过西方的人都知道,其实西方真正有层次的人,所谓主流社会还是很重视信仰的,而智慧和知识不同,智慧通过某一个圣者某一个民族文化的背景有它特殊的通孔把握到核心处,就是最高,而且每个都是最高,到了最高你还要像知识一样求个更高,就好比数学中的无穷数的概念,无穷再加什么也是无穷,智慧到了成就就是一成永成一在永在.我们不能说耶稣的智慧必须被他的门徒超过,我们也不能说释迦文佛的圆满智慧也一定要被后代的佛超过.但同样道理不是孔子有智慧我们的祖先有智慧,我们后代子孙就一定也通过累积式的学习也有智慧,不行的,必须每个人都亲自体证实践自觉反省才可以,好比不是有孝顺尊长的父母,一定就会有孝顺的子孙的.
     我们往无限的未来去看,现在的电脑航天飞船也不会是永恒的文明光彩,但人性的根本道理和孔子老子等人的智慧却永远会活泼的存在,只要我们不故意抛弃和扭曲谬解,保持熏修浸润就永远有文化的根性力量代代呵护我们中华民族乃至安定天下的人心,同时在合理的教育时机开发知识理性的系统,东西文化的会通必定开一人类之新时代也!但这样的人才一定是真正国际化的人才,不是现在一般媒体嘴里的"国际化",其实全是浅薄的西化,因为连真正西化也需要了解他们最深度的经典和最有高明智慧的心灵,我们翻译西方的文化典籍至今没有什么完整的严谨的系统性的成果?难道是喊几句重视科学的口号就可以成就,跟着他们的屁股后面跑就可以赶上并超越的吗?
   八小时读经!乍听起来好像太长了,其实哪个学校的学生不是八小时读书啊!只不过科目繁多一些,(这个时候多就一定能丰富他吗?)有的地方的小学生做作业都要两三个小时,甚至几个简单的组词造句要重复几十遍当作业,这不是浪费孩子的生命和时间吗?语文教育应该这样教吗?数学教育应该这样教吗?我们年年奥数拿名次,大科学家又在哪里呢,我们国民的科学精神在哪里?我们现在说八小时读经,其实也是按照教育的时机做最合理的安排,用一元涵摄多元的路数开发人类最完整之理性,这比只重视知识教育的体系看上去单薄,其实是把握次序后的更完整,该八小时读经的时机就八小时读经这个叫打下深度根基,到了另外一个时机的就赶紧去读书乃至赶紧去历练做事,这怎么会互相妨碍呢?什么都想全面抓不知本末先后的,到最后其实什么也不能抓住,因此只要不用肤浅的心态而深入立体化的思索一下就知道读经教育是教育改革的真正唯一出路也,因为道理会有很多,道却只有一个!希望您仔细深入的考虑,这里有个置顶帖,关于在谦学堂教师必读的,您也可以多看看,自然这些疑虑全部消解,知道看似好象偏执的其实并不偏执,看似要完善完整的其实并不完整,这个就是与有见识者共语,与肤浅者不可及门的了.有智慧者必然会使用和学习知识技能的,但有知识技能的未必是有智慧的,智慧的学习可以包含开发乃至增进人类知识文明的程度,知识却不能包含智慧德性等的长养,孰重孰轻自可掂量,说句最通俗的,我们是希望我们的孩子是个有智慧有教养有真实化解人生诸多烦恼障碍立己立人,安心而幸福的人呢?还是只是做一个也许有钱有能力有很多知识却终究是庸俗之辈烦恼习气跟随一生如我等的人呢?何况他们更加有不可限量的未来,我深信您的聪敏相信您会有新的理解和转变,我如此期待如此真诚盼望!



[ 本帖最后由 天津清羽 于 2009-1-7 14:39 编辑 ]
作者: 天津清羽    时间: 2009-1-7 13:55
读经确实是需要一些福分的,大福分就多读少福分就少读,总之读多比读少好,读一句比不读强,如此而已!各人见识福分不同影响到孩子命运也不同,能不谨慎周密多加学习思考吗?

[ 本帖最后由 天津清羽 于 2009-1-7 14:32 编辑 ]
作者: sg1015    时间: 2009-1-8 20:20
非常同意!读经有益,但不能夸大。
作者: yay6m    时间: 2009-1-8 21:44
脚踏实地  结合时代
作者: 天津清羽    时间: 2009-1-16 17:16
唉!~~~“看标题派”的真的很多啊呵呵
作者: 非相    时间: 2009-1-16 19:40
标题: zt 各位评评这个帖子,朋友email给我的。
我们先看1对关系不好的母亲和孩子,

妈妈会说: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不听话,不体谅妈妈的苦心。
孩子会说:妈妈太烦,管太多,不理解我,什么都不懂。

先不管谁对。因为这时候讲谁对都错。错误作用力是来自双方的。
如果我们跳出来看这2个人的状态,他们都是处于“我相”极大的状态,所以有各自不相容的结果。

父母的我相极大,以至于他根本看不到也不想看到孩子的感受是什么。
孩子的我相极大,以至于他根本看不到也不想看到父母的感受是什么。

这个事情的核心是2点:
1。这两个我相是此涨彼涨,此灭彼灭的。
2。教育不是修行,不可以到 破我相的地步。所以解决问题以后双方必定还存有我相

---------------------------------------------
先讲现代教育的方法
---------------------------------------------

首先要明白1点,李网讲现代教育是从婴幼儿开始的,这点要非常清楚。
因为婴幼儿没有那么大的能力来反思自己来控制自己,婴幼儿的过去很短未来很长。
所以解决问题的重点就在 降低成人的我相。所以讲究“界限”,讲究“纠正成人错误的行为”,讲究
“研究儿童发展的规律”云云。

等孩子长大一些,我们用规则,界限来约束孩子,并且认同孩子天性本善,所谓规则界限
是他本来就天生可以接受的东西。因为是符合孩子天性的,那么偶尔冲撞就是1种试探和学习。
对于孩子逐步发展起来的我相,则通过提供 适应孩子自主学习的环境来逐步影响。

因为孩子在六岁以前,他的自我是处于发展状态的,正确的满足他的需要可以让他的我相恰当的发展。
所以现代教育会讲孩子小时候那里被破坏长大从哪里去报复回来,也就是说一个处于发展状态不定型的东西,
是不可以过早扣一个型上去的。

---------------------------------------------
那么弟子规怎么来处理这个问题呢?
---------------------------------------------
首先要明白1点,弟子规里是没有这些对儿童的研究的,弟子规的方法是成人去按照弟子规的
方式来做,通过孝顺父母敬业来降低自己的我相,那么也就可以解决矛盾。它是这样的曲线救国的路子。
曲线救国,曲线。。。

等孩子逐步长大,则采用“宽猛相济,恩威并施”等以成人为主的调教方法来控制。因为有成人自己执行
弟子规后形成的良好人格为前提,这种成人为主的调教得以维持正确的方向。也就是我们可以看到的
良好家教下权威父母一样可以养育发展很好的孩子,比如傅雷。

等孩子长大了,弟子规教育孩子要孝顺要懂得感恩,接受这种教育的孩子的我相降低,此低则彼低。
父母看到孩子孝顺听话,那么也没有必要去控制。当然还有很多父母孩子怎么做他都要加以控制。
这个在我们讨论之外。

因为孩子在六岁以前,他的自我是处于发展状态的,弟子规强调“赶紧教育“,通过环境影响
来给予他正确的我相,这个就是他们说的家教。也就是说一个处于发展状态不定型的东西,
一定要扣一个正确的型上去,长大了他就明白了。

---------------------------------------------
现在可以讲讲问题。问题在哪里呢?
---------------------------------------------

执行现代教育出问题的往往在没有控制好孩子的我相膨胀。这个不用展开讲,因为李网的人应该都熟悉。

执行弟子规的问题往往在没有解决成人的我相膨胀。这个问题比较隐蔽一些,因为表面上看道理冠冕堂皇,
要讲清楚这个需要换1个角度来说。

我们看下面这个图和两段话:

1. 【我父母的爱心】 ---- 【我父母不恰当不正确的行为】 ---- 【我的感受】
我要通过我父母不恰当不正确的行为去感恩他们的爱心

2. 【 我的爱心 】 ---- 【 我不恰当不正确的行为 】 ---- 【我孩子的感受】
我孩子要通过我不恰当不正确的行为去感恩我的爱心

看出问题了么?第2句有没有什么刺眼不舒服的地方?

教弟子规的人往往是这样顺延过来去要求孩子的,因为第一句正确,所以第二句也顺延的正确。
我每次去弟子规班就觉得心里堵的荒,但是又想不出哪里有问题,如果我干巴巴讲现代教育那套,
没人认同。


问题是:我凭什么一定要 “【 我不恰当不正确的行为 】” 这个东西?
如果没有“【 我不恰当不正确的行为 】”,它就变成

【 我的爱心 】 ---- ---- 【我孩子的感受】
我还需要苦口婆心的去教我孩子孝顺吗?还需要去要求我孩子感恩吗?还需要去要他反思吗?

全部都不需要!

话倒过来讲,如果1位父母觉得和孩子讲孝顺讲感恩是无比正确的,那么请先想想中间那个拿掉了没有。

讲到这里,可以发现2方面都可用,什么时候该用什么,看官自己选吧。

还有可以深入,这个深入下去是以弟子规独尊的。昨天和大佬皮皮妈讨论,
发现这个更深入的很多人心里不接受,也不觉得有需要的。
所以我就自己用了,不说了。
作者: seren6688    时间: 2009-1-16 22:48
讨论好热烈哈,楼上好多高人、高见。
儒学的复兴是个很有趣的现象,大概也为
我们党和政府所乐见。
对我,重新“发现”论语,确有教益。
作者: nelsonhoodo    时间: 2009-1-24 20:02
读经不是万能到,真到不能聚焦太过,呵呵。
作者: 南郑德慧智幼园    时间: 2009-1-25 14:30
祝各位朋友新年愉快!阖家欢乐!牛年福气!
作者: editorsome    时间: 2009-1-27 01:03
高人很多,高论很强。我想质疑一下读经:
1,现代孩子怎么能理解“经”,不理解就读甚至背是不是在做无用功?
2,有人认为读经可以有个好记,那么为什么不可以选择更亲童的材料?
3,记忆力锻炼了,时间消耗了许多,为什么不做些更有意义的事?
4,“经”中有许多糟粕,要求孩子做个乖宝宝,才能成才,有很多有成就的大家是不乖的,怎么才能让乖宝宝成大家?
作者: tue1    时间: 2009-1-28 10:20
好贴,顶下,谢谢楼主的分享
作者: 天津清羽    时间: 2009-1-28 20:50
第三十四楼朋友的四个问题,不知被回答多少遍了,请去置顶之精华帖里寻找答案即可,另外若想更明白些,建议参看《北京香堂孔子学校及在谦学堂教师必读》仔细看,这四个问题便全部烟消云散了。
作者: seren6688    时间: 2009-1-29 12:49
我倒不担心糟粕问题
就像吃饭,糟粕会拉出去的。
我主要关心吃什么,现在可吃的太多了。
作者: 非相    时间: 2009-1-30 13:17
综观宣扬读经的那些讲座和文章,从儒家哲理到德性,德行等教育都没有错。
你可以去看看那些文章。

我觉得唯一值得指出的是 大量读经并不是孩子成才的关键,生活才是关键。
也就是说 读经以后,孩子会成为什么,还是要依赖生活。宣扬读经的人
把这点含糊弱化了,然后大量宣扬 读读读,背背背。

一旦把生活掺和进来,内容就多多了,很多父母会觉得头痛,因为他们
找不到1个“灵丹妙药”式的速效方法。
作者: 天津清羽    时间: 2009-2-3 15:56
生活是需要提炼的,生活是要看怎么样生活,是符合理性符合人性的生活,还是渺茫糊涂的生活,还是欲望纷飞的生活,非相朋友此是未见教育之道之笼统言,稍有思想者都可触到,却是挂一漏万不知本立道生也!

[ 本帖最后由 天津清羽 于 2009-2-3 15:57 编辑 ]
作者: babyby    时间: 2009-2-4 10:24
原帖由 非相 于 2009-1-30 13:17 发表
综观宣扬读经的那些讲座和文章,从儒家哲理到德性,德行等教育都没有错。
你可以去看看那些文章。

我觉得唯一值得指出的是 大量读经并不是孩子成才的关键,生活才是关键。
也就是说 读经以后,孩子会成为什 ...



赞同。
作者: 天津清羽    时间: 2009-2-4 10:48
生活即教育也不是什么新调调了,可惜一般人就喜欢这种看似合理其实未必全合理的调调,不肯真正客观的老实的反省一下,一个道理合理是不是真的完全完整的合理,是不是就没有更高明的道理笼罩涵摄着这种小道理。
     长时大量老实读经,是自人类有文化典籍可以传承后,古今中外成就人才的不二法门,除非不愿意面对真实的历史与现实,非相朋友看了很多读经教育的资料,可惜心门不开似懂非懂不得路径和重点所在,看了等于没看,所谓刚强难化不相应也,举世滔滔陈词滥调以浅薄做深刻,以庸俗夺高明,以简陋貌似平常忽略中正宽广,当此文化堕落之世,大家习以为常的师心自用,原本也没什么稀奇;楼上的朋友则估计是还没有仔细看过那些读经资料,只是看到应了一些心思的,略做反省觉得认同,与此教育唯一之道,读经教育的核心轻易错过甚可惜也!
     总之我们要头脑清明,要看清什么是“浅薄的理智主义”才不会混淆很多不该混淆的概念,其实之所以把读经和“生活”作为教育的不同重点而分别之,还是没有明白“教育的内容”很关键,这个教育基本原理(时机内容方法很明显的三个原则,但几乎所有的问题都是对这三点不够深入透彻的了解所引发),还是不明白什么叫开启人性的关键,空泛而不踏实,貌似理智其实缺乏对教育之道根本的了解了。

[ 本帖最后由 天津清羽 于 2009-2-4 11:40 编辑 ]
作者: 非相    时间: 2009-2-5 02:34
》 长时大量老实读经,是自人类有文化典籍可以传承后,古今中外成就人才的不二法门
》一个道理合理是不是真的完全完整的合理,是不是就没有更高明的道理笼罩涵摄着这
》种小道理。。。除非不愿意面对真实的历史与现实

上面2句道理是不是也砍到在你自己身上呢?古今中外还有不少 贪官污吏奸臣和孔已己呢。

而且你不要偷换我的概念哦。经要读,但是更重要的是生活。
光光靠大量读经得到的那些好处,根本无法保证孩子成长的方向和正确性。
1辈子天天读佛经的人也未必成就,成魔的也不少。

学习圣贤之法的整个过程是闻思修。读经只是闻而已。如果认为闻完了,
自动就可以过度到思和修。那是个忽悠。绝对的忽悠。
作者: 非相    时间: 2009-2-5 06:27
标题: 呵呵玩个文字游戏
读经也不是什么新调调了,可惜一般人就喜欢这种看似合理其实未必全合理的调调,不肯真正客观的老实的反省一下,一个道理合理是不是真的完全完整的合理,是不是就没有更高明的道理笼罩涵摄着这种小道理。长时大量老实读经并不是古今中外成就人才的不二法门,除非不愿意面对真实的历史与现实。
作者: 彤彤她娘    时间: 2009-2-5 22:16
呵呵,非相讲的不错,校长说的也没错,只是争论归争论,都只片面的讲单方于自己有利部分了,纯为争论了吧,各自反思一下也就成了嘛。该作什么的还作什么去,各人有各人的缘法不是?有的人能受教感化,有的人撞了南墙也不回头,选择不同而已。佛都只渡有缘人而已。争什么呢?耶和华之子也只救跟随他的人,是不?
作者: 非相    时间: 2009-2-6 04:27
是没有必要争,我一时性起,说声对不起。
其实从理上讲,不过是偏左或者偏右,其实有一样。
各人按各人喜欢的去做就可以。
作者: 非相    时间: 2009-2-7 13:13
>不要不耐烦的把我指去读别的文章

主要是他们同样的问题回答太多次了,所以你还是自己看看比较好。

你问的问题主要有以下认识不清的地方:

1。通常人们认同的“学习”是“分析理解的模式”。除了分析理解的学习模式以外,
还有其他模式。读经就不是走“分析理解”这个套路的。所以你不能因为它不分析
不理解就认为它不是学习没有用。

2。光读经不等于就能得道成圣,你看看中国历史就知道了。如果读经万能,那么
中国应该遍地圣人了。

所以你如果想把问题弄清楚,最好1篇篇看过来。
作者: 天津清羽    时间: 2009-2-8 02:34
“上面2句道理是不是也砍到在你自己身上呢?古今中外还有不少 贪官污吏奸臣和孔已己呢。”--------非相兄说的这个话让我不得不觉得哭笑不得,原本以为您是仔细看过先生一些东西了,原来还是没怎么看,先生这个问题回答过很多遍了,我就转帖一下您自己看吧,至于您提到佛家的宗门教下本来就不和读经教育完全重点相同,就不要混淆了,奇特的是果行育德朋友应该是看过牟宗三先生的《心体与性体》和《佛性与般若》的了,怎么还糊里糊涂的跟着“赞同”。是真的看不出来他现在思路在哪个位置上纠结执着吗?难以相信!!难以相信!现在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经典的教育太久了,没有经典的生活太久了,而不是很多人熟悉了解经典却不懂人生与生活。这个不是现实吗?不是读经教育让人放弃“生活”,而是不要拿“生活”来比附教育,野蛮人也有“生活”关键是没有经典你真的肯定你知道怎么“生活”最合理性最恰当吗?何况还有其他的大机用。若说方向性,三大家哪个不是生命的大方向?所以这些典籍难道会使你没有方向性,你想说的其实是知行是否能合一的问题,理论如何转化成实践的问题,结果还是忽略了教育的时机与教育的内容这个根本性教育原则,这个还是落在有用没用的功利化心态边缘上而没有深刻觉察了。
     
   “回归自然”一直没把宗教和教育分清楚,向来是迷糊的这点我也没什么多说的了,呵呵。
   只要真的明白教育的时机内容方法这三个原则要牢牢把握就不会有那些摇摆了。这三点看起来简单,但却真的有时很让人难懂啊,几乎十个有九个半在这里还是犯迷糊,最后落到枝叶上去斤斤计较了。
    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开启人性,相信人性,永远的期待永远的给予最大可能,尽其心力而已。没有人说只要读经就敢保证成圣成贤,但现在还有比读经更加可能开启人性的教育吗?如果有,就请非相说出来吧!!??且读经教育的学理背景是和儒家的根本智慧相呼应的,但阐述的却是客观的教育之道,不相应的很难契入,但客观的道理还是比较容易明确的,一般人可以迷糊,搞教育的还在迷糊就难以负责任了。

    先生念問:從古至今華夏不止有多少讀書人讀孔子等的書,也有不少的著述立傳,但大都是在太平盛世,這些經論如果是在戰爭年代憂患期間,如果還論愚忠愚孝和平共處,這不也害了很多忠良嗎?如嶽飛等,在明清兩朝期間的八股文不整整影響中國科技發展幾百年嗎?之後落後不發達,最後不是被西方列強所欺淩嗎?有說五四後打翻了中國傳統,但不是說五四運動影響了中國科技近代的發展嗎?

     先生答,哦這個問題問的不錯,這問的問題很深。這個裏面有提到一些詞語,就不再細細的分析這些詞語,就總體的來說,這個問題就是,你不是說讀經很好嗎?是品德教育嗎?古人不都讀經典嗎?古人還是有那麽多的奸臣,中國還是有那麽多的亂世,甚至說近代以來這麽衰弱衰微,被西方所欺淩,那西方文化這麽燦爛。

      首先說中國古人都是讀經典長大的,可還是有那麽多的壞人,那麽多的亂世。那這個問題你不能夠跟他辯,你不能說,中國古代讀書人都讀經典,從四書讀起所以一直都是太平盛世。你不能這樣辯,這樣說就中了他的圈套,你跟他一般見識。當然中國有亂世啊!你可以這樣對他說,照你這麽說中國古人都讀經典也並沒有太平,照你這樣講我們換個角度,如果中國古人都不讀經典,那就天下太平啦?中國古代如果沒有這套教育,我們民族老早就滅亡了!你看世界上有多少民族滅亡了不再興起啊,所以中華民族的黑暗時代也都靠這些孤臣孽子啊!這些孤臣孽子啊他是投入一生,不顧身家性命,救國救民!終于撥亂反正,所以還是要讀經。

      那爲什麽還有那麽多的遺憾呢?你要想一想,這是讀經讓他成爲奸臣,還是讀經沒有把他的劣根性化除,你要這樣想。所以經典的教育在希望化除他的劣根性 ,而不是想要增長他的劣根性,人類有劣根性這是人類的命運。(案:基督教之說原罪,佛家之論業力習氣與此說類似)我並沒有說讀經以後人人成聖賢,我只是說不讀經很難成聖賢。于是教育就在這裏有了功效,教育不是百分之一百,教育是給他機會,只要有超過百分之五十的機會教育就要去做,而且要努力做。,何況讀經的教育培養一個有德者,效果達到百分之八十九十以上,爲什麽你不讀經?爲什麽要把人類還有一些遺憾來歸罪于經典教育歸罪給讀經?你這是看錯了問題,看走了眼!一個這樣子糊塗的人還敢跟人家討論問題!這是不懂曆史不懂人生,所以一說上來就令人憤恨,令人痛心,居然這樣糊塗,而且還大言不慚!所以我們應該叫他,你去讀讀經典,你有沒有讀過經典?經典哪一句要教你做奸臣呐?那說,爲什麽讀經都叫我們做忠臣還有奸臣?那是人類的特質啊!這是第一點;第二點,西方好象很偉大的樣子,你去看曆史西方黑暗的時代比中國還要更加黑暗。所以恨鐵不成鋼是可以的,自己責己以嚴待人以寬是可以的 ,這是對的好的德性,但是過于偏激變態了就不好。所以我們自己要反省自己,我們要說我們的文化還有缺點,這是對的!是因爲文化還有缺點所以把古人罵倒,把聖賢抛棄,那就像倒髒洗澡水連著把嬰兒都倒掉;你有黑暗有糟粕,你把它去除就好了,你的精華要保留,這才是爲人的態度。你爲什麽一概否定呢?他說你如果不一概否定,你忘了就脫離不了接著旋渦。整個中國文化到了清末民初,到了清朝末年,文化已經是非常的锢蔽,就是遮蔽固執。糾正糾正沒有錯,但是要解除锢蔽孔子說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就是要解除這個锢蔽。所以孔子老早就告訴你了心量要開拓,你心量要開拓,不是把古人所有一切都打掉,把曆史統統忘掉你就是是一個全新的人。才不是呢,你這樣就變成一個野人,一個野蠻人野獸啦!所以五四這種做法是讓我們中國都恢複到野蠻時代,然後再來全部學西方,你學的好嗎?當然學不好嘛,有哪一個野蠻地區學西方學的好的?統統都是跟著西方屁股後面跑,統統是被西方所控制;中國難道是要這樣子嗎?所以這是害國,誤國誤民!誤了八十幾年我們居然還不反省!把中國等同于非洲,我們不是!

     所以,你要解除你心靈的锢蔽,你就去解除你心靈的锢蔽,不要把一切的傳統都抛棄都打倒。你怎麽解除锢蔽?你要介紹新的知識,你就去介紹吧,把新的知識介紹給我們。如果孔子的門徒,面對的真正的西方的學問,也會敬佩的也會贊歎的也會學習的,學的會更好的。你把所有的人都變成是空白的心靈,變成是野人野蠻人,你要知道你連學西方都學不好;人家西方的正義公理你學不來,西方的這些 好爭好鬥你學到了,他們的這種功利心態你學到了,而且 不要西方人教你;向錢看,大家看見人家好就眼紅。像這種小人心馬上就會表現在我們生活當中,所以一個沒有教養的人什麽都學不好。面對這個問題,八十年來老早就該痛切反省了,到現在還不反省!這是很愚昧的,問到這個問題的人是不通的!所以只要你是一個清明的人,你就不會被這個問題所迷惑。當然你也可以解釋給他聽,不過我告訴你你解釋他也是不聽!這個人這輩子沒救了,永世不得超生!(衆低笑)他才是锢蔽,他才是八股嘞!什麽八股?五四八股嘛!現在什麽時代了還要講五四那一套?

       五四有他的好處,愛國,愛國熱情,熱潮,介紹新知識對的!五四也不一定全對嘛,所以現在我們要比五四對西方的新知識還要更熱忱的學習,但是我們不止是學西方的知識,也要繼承優良的文化傳統。有關于這兩種文化的結合,目前在我們國家領導人各種講話當中都痛切的表達了,所以還不知道的人,做官的不能升官,我咒詛他!凡是還不知道的國民,你就不能配合我們的 政府,你就是不愛國的人!(案:或者說不能把愛國落到實處的人)所以爲了自己爲了家庭,爲了國家爲了民族,爲了整個人類你不要再這樣想了。要清楚要知道人性就是人性,文化就是文化!有了文化的教養你才能有發展,要不你科技發展的比西方人好又怎麽樣,只是增加世界毀滅的速度嘛!所以科技不是不要發展,要用人文來用它,使它有良好的作用爲人類造福,所以科技是有之以爲利,科技是無之以爲用。老子老早就講過了嘛,爲什麽連這點智慧也沒有呢?所以有之以爲利,無之以爲用。所以你認爲人文沒有用,它沒有用是真的沒有用,但是它無用,無用就是大用,大用就是用那些小用,所以不要沈迷在那些小用中,要有大用的能力,大用的心量!這是二十一世紀中國人要培養的高度文化品質,這樣才足以成爲泱泱大國的風範,才能夠領導世界!不要在小器了!

[ 本帖最后由 天津清羽 于 2009-2-8 02:49 编辑 ]
作者: 非相    时间: 2009-2-8 04:19
>你要想一想,這是讀經讓他成爲奸臣,還是讀經沒有把他的劣根性化除,你要這樣想。
>所以經典的教育在希望化除他的劣根性,而不是想要增長他的劣根性,人類有劣根性
>這是人類的命運。我並沒有說讀經以後人人成聖賢,我只是說不讀經很難成聖賢。
--------------------------------------
>于是教育就在這裏有了功效,教育不是百分之一百,教育是給他機會,只要有超過百分
>之五十的機會教育就要去做,而且要努力做。
--------------------------------------
》何況讀經的教育培養一個有德者,效果達到百分之八十九十以上,爲什麽你不讀經?

这些我都看过,我觉得是在忽悠。你看这段话。

第一段:我只是說不讀經很難成聖賢 -- 同意
第二段:教育是給他機會 -- 同意
第三段:突然转到 读经有80%-90%的效果。
前后根本没关系。前面2段根本无法成立第3段。
而且可不可以把这段话引申为 “中国历史上当官的 80%-90%都是“有德者””?

不过这个方向我不想继续下去,因为没有多少意义。我们2个人都在不同的方向上。
你是1个全盘接受读经的人,有个稍微读的通的道理都会让你赞叹不已。
我是部分接受读经的人,有个无法说透的东西都会让我觉得有问题。
我们的区别在心态,而且我也不想说服你。您可以继续,我不再跟了。
作者: 非相    时间: 2009-2-8 04:38
》你想说的其实是知行是否能合一的问题,理论如何转化成实践的问题,
》结果还是忽略了教育的时机与教育的内容这个根本性教育原则,这个还
》是落在有用没用的功利化心态边缘上而没有深刻觉察了。

教育的时机与教育的内容 这篇文章我也看过。
这是我感觉王教授最好的文章之一。我等着看“读经教育学”。

为什么您觉得 “知行是否能合一” 就是 “用没用的功利化心态”?

我现在可以总结我对读经的态度了,谢谢您对我的提示。

”知“不能把”行“和”心“脱离,造成看似正确的”行“和实质错误的“心”。

经典教育的长处是 灌输孩子正确的知,和正确的行。但是如果孩子的“心”没有正确,
最后你说是“经典没有扫除它的劣根”呢,还是”经典造成它的劣根性“呢?
我觉得2方面都有,不能偏颇任何1方。

这个地方和经典本身其实没有多少关系。有关系的是实施教育的人和家庭环境。
作者: 南郑德慧智幼园    时间: 2009-2-8 11:46
非常赞同非相的观点:“教育的时机与教育的内容 。”知“不能把”行“和”心“脱离。经典教育的长处是 灌输孩子正确的知,和正确的行。但是如果孩子的“心”没有正确”,知和行也将脱离正确的人生航向。
构建孩子道德心灵才是第一要务,“灵魂深处闹革命”是七岁以前易于成功的最隹年令段。赞同非相朋友“这个地方和经典本身其实没有多少关系。有关系的是实施教育的人和家庭环境”。还有一点非相朋友没有道出,那就是实施教育方法的选择也非常重要。
作者: lgwengggg    时间: 2009-2-8 12:26
标题: 回复 #48 天津清羽 的帖子
请问版主?
怎么你的帖子里都留下XX先生的话或是请人去看XXX学堂???
想问版主你来这是做“推广”还是做“版主”??
作者: 回归自然    时间: 2009-2-8 12:37
标题: 回复 #48 天津清羽 的帖子
经典的作用,虽然在于对于心灵的滋养与净化,使人心不为物拘,不为形役。儒、释、道三家经典的内核,莫不如此。但是,只有初意立心正确,她们的这些特点才能展开,为正确的教育方向提供精神营养。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09-2-8 14:33
原帖由 天津清羽 于 2009-2-8 02:34 发表
奇特的是果行育德朋友应该是看过牟宗三先生的《心体与性体》和《佛性与般若》的了,怎么还糊里糊涂的跟着“赞同”。是真的看不出来他现在思路在哪个位置上纠结执着吗?难以相信!!难以相信!



经典本身不承担是否成圣成贤,这也不是经典所能承担的。经典只是启发唤醒人类本有的智慧,能不能被启发,能不能被唤醒,则是自己的事。

孩子孺目天真,心灵还未污染,是最容易被启发唤醒的。但这期间家长和老师在生活中指点并言传身教甚为重要,毕竟中国文化根本就是实践的文化。

虽然我不赞成教条化僵硬制定太多礼节规矩来压抑孩子,但也不赞成完全忽略培养孩子的善良及自省能力。如果只是单纯读读背背,以背诵多少为唯一衡量标准,9小时读经,2500年亘古未有,这种读经我不赞同,也不会选择。当然,我再也不反对别人这么做。

我本着“六合之内,论而不议”的态度说话,不想涉足争论。
作者: secretgarden114    时间: 2009-2-8 15:25
     这位清羽斑竹脾气总是这么大,又总是这么高高在上,让人敬而远之,我有时候怀疑,他是不是忘了自己是斑竹了,对读经有兴趣的人不耐烦,态度冷漠,问你点问题,就推人看这个看那个,要知道初来乍到这里的人一般都是两眼一摸黑,当然会问一些你可能回答了很多次的问题了,对这些人真的应该耐心一些,你一不耐烦,或者动不动就搬那些深奥难懂的大道理,很容易把人吓跑的。做斑竹的责任不是把人吓跑或者气跑,而是让这里气氛和谐,大家踊跃发言,你说是不是?
      还有,你还有一个身份就是读经推广人,你的责任是让经典深入人心,把它尽可能推广到每一个你能接触到的人,对吧?但看了几次您这位推广人的发言,我不得不说一句得罪你的话,你太太让人失望了,如果我之前没有认同读经理念,想向你咨询,那我肯定要被你气跑了,你把人都气跑了,还怎么推广读经呢。你看你对读经外行态度冷漠,对读经同仁态度也不好啊,都是读经同志,你说话这么不客气,真是让自己人心寒,更让非同志看笑话。如果你不改一下这个脾气,那你会毁了这个读经版块的。

     其实,来这里的人都是正在读经,或者有志于读经的人,他们身后都有一个或者几个心灵纯洁的孩子,我们来这里是为了互相取经,互相打气,一起进步的,不是为了争吵、指责、训斥,读经方法不同那很正常,这是个多元化的社会,不管怎么读,只要在读就比不读强,我也反对把经典神圣化,只要懂中文,人人可以读,不是说一天五六个小时一直读才是真正的读经,也不是说必须上读经私塾才是真正读经典,我们在家自己读,每次十分八分的也是读,读完了可以讲解,也可以不讲解,要看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做父母的,如果你是中文专业出身,自然可以备课,自己讲,如果没这个能力,光让孩子读原典也无所谓, 其实不只是这个版的同学们对读经感兴趣,其他版块也有好多有着读经实践的宝宝,有名的双语宝宝笑笑在读《论语》,月下小楼的公子在读《老子》,还有好多这样的宝宝呢,能让这样的父母也能接受读经理念,这才是真正的读经推广啊。只要你读,我们就给予支持和鼓励,大家都可以陈诉自己的观点,想法,但不能总说人家这个不好,那个不行,长此以往,很容易就伤了和气。21世纪,什么最重要,那就是和谐,我们的读经版也要和谐为主,是不是?
      今天我就做了一回恶人,挑一挑斑竹的毛病,但本意是为了咱们版和谐、和谐,再和谐,以后我不会再跟帖,不然真的会打起来。

[ 本帖最后由 secretgarden114 于 2009-2-8 15:28 编辑 ]
作者: 非相    时间: 2009-2-8 15:41
secretgarden114, 请不要这样。我们发贴的目的并不是挑人家的错,而是理自己的思绪。

老实大量读经并非不可行。就像揍孩子也可以教育出健全的孩子一样。
有的人实施下去也许真的有很好的效果。

同样有的父母什么都不学,天生就会做父母,孩子的成长一样不错。
我朋友就有这样的。
作者: 非相    时间: 2009-2-8 15:43
教育方法没有绝对,需要和父母,家庭相匹配。
作者: HMB    时间: 2009-2-8 16:40
说的真好,赞同。
我这样安排女儿读经与读书:1读经,2看国外引进绘本和科普书。
作者: 于我何有    时间: 2009-2-8 21:09
看得到民主的自由,也要看到民主的暴力。
看得到道德的高尚,也要看得到道德的残忍。
作者: huangjjhh    时间: 2009-2-9 00:5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