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看(闲)书计划。。。 [打印本页]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8-12-26 16:05
标题: 看(闲)书计划。。。
那天果行说:父母有兴趣孩子就会有兴趣。我一想,我的兴趣都哪里去了,,,得,先把阅读的兴趣找回来。

   n年没看书了,准确说是没看闲书了。。。。

      想起少时躲在被子里看书,,,边走边看书,,,上课偷偷看书,,,,,阅读确实是乐趣。。。。。
      也给自己一个读书计划:先看闲书,闲得可以让我夜以继日不知疲倦眼也不眨废寝忘食看的书。
    今天跑单位的图书馆一查,我居然一年前借了29本书没还,居然都是专业书和育儿书,其中有一本居然是嬴在起跑线 ,回到办公室翻箱倒柜找出来,借的书基本都压在箱底,没看 。。。赶快去还了,换书。。。
    前一向,在瑜伽楼里看到qs推荐的齐白石传记,买回来夜以继日看完了,,,后来丽莹妈咪推荐的“野天鹅”,自己也狠狠心花高价在网上买了,夜以继日的看了,看得真是废寝忘食,,更早前看林达的书,也是让我不知疲倦,,,我发现了自己居然还有这种激情来看书,当时就想,要找时间真正为自己做一回书虫。。。。
     准备先看几个走红作家的书,起码每个人的书要看一本,心里想着几个作家的名字去借书,一到书架前,发现真是不好找,从电脑里查到几本书,要么被人借了,要么找不到。。。才发现,书,真是不好挑呀。。。只好看缘份了,碰到什么就借什么吧。
     孩子过一向可能要看哈里波特,自己先借一本来看看,挑了一本最薄的《哈里波特与密室》,唉,看闲书都忘不了孩子
     借了台湾廖和敏的《爱上学习》,翻了一下,文字还是比较赏心悦目,而且也许有爱学习这样功利的好处
     王朔的《和我们女儿的谈话》。
      《哈佛乱翻书》
       《麦田里的守望者》
    《傅雷家书》
      《元曲》,这本书主要被里面的书法和画吸引了,先看个热闹吧
        不知这几本书有没有能让我沉浸在读书的低级趣味当中的。。。。

      欢迎大家给我推荐书,最好是当红的作家,畅销的书,休闲的书,能让人废寝忘食看的书。。。。
作者: er00892    时间: 2008-12-26 16:12
三联最近的新书都不错啊。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12-26 16:16
这两年还是看了不少书.不过有些书看了就忘了.如果喜欢战争小说的话

田中的<银河英雄传奇>不错

看了些网络小说,只有<佣兵天下>值得一看
作者: wangtutu    时间: 2008-12-26 16:17
我也正准备重新看书呢.
看看大家都看什么吧.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8-12-26 16:22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8-12-26 16:16 发表
这两年还是看了不少书.不过有些书看了就忘了.如果喜欢战争小说的话

田中的<银河英雄传奇>不错

看了些网络小说,只有<佣兵天下>值得一看

我喜欢有点写实,有点意识流,的文字。
如果有电子版的书,也欢迎传上来哈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12-26 16:36
标题: 回复 #5 小小小鲸鱼 的帖子
这两本书都是让人思考的小说,不是那种看完就完的

当然,第一本不是很当红
作者: 昨日乱昏山    时间: 2008-12-26 16:47
呵呵,比较喜欢一些张小娴呀池莉呀的东西看着不累,可能女人都挺喜欢。传一个张小娴文集。

zhxx.rar

提示:如不能下载请穿越到老儿教
非老儿教一年级以上会员,请先申请帐号

821.01 KB, 下载次数: 30, 下载积分: 金币 -1


作者: happy_99    时间: 2008-12-26 19:10
伊拉龙、长老

以下是儿子9岁前看过比较喜欢的书:
三国演义、水浒传、封神演义、说唐、杨家将、岳飞传、上下五千年、昆虫记、天兰色的彼岸、礼物、谁动了我的奶酪、夏洛的网、淘气包艾米尔、郑渊洁十二生肖童话集、宝葫芦的秘密、大林和小林、哈利波特(1-6)、汤姆索亚历险记、鲁宾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神秘岛、八十天环游地球、蓓根的十亿法郎、海底两万里、格兰特船长和他的儿女们、一千零一夜故事集、安徒生童话选、格林童话选、名人的少年时代、与狼为伴
作者: 细数阳光    时间: 2008-12-26 20:09
这个楼好,建起来吧。有大把时间看书,多好。

刚借来了《明朝那些事儿》,孩子看呢,我时不时也翻翻,凑个热闹。
作者: woodhead    时间: 2008-12-26 20:37
不妨读读白鹿原,陈忠实著,很厚重的一本小说。。
最近喜欢看历史传记,随便一本,象您提到的齐白石,合肥四姐妹,毛泽东,蒋介石,罗斯福,林肯传。。都可,不过最好选好一点的本子。。
育儿类的,可以看看池莉的  来吧,孩子  。不是想留学吗,她的孩子就是。
玄幻类的妈妈不一定喜欢,2001太空漫游啥的也不错。。
作者: ciscotang    时间: 2008-12-26 21:08
孩子看的,大人看也不错. <造梦的雨果>
作者: happy_99    时间: 2008-12-26 21:20
大人看的,推荐巴尔扎克的“驴皮记”
作者: qdylz    时间: 2008-12-26 22:28
孩子的父母只要是能看书就行了
作者: 小猪的老虎    时间: 2008-12-27 09:44
留个抓,跟着一起看看“闲”书。
有了孩子之后,看的基本都是育儿的书,从饮食到教育。不过好多都是起了个头,再翻中间,就结尾了。
前两天终于在图书馆借到了“窗边的小豆豆”,一口气看完。
哎,还是“闲”书好看呀^_^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8-12-27 20:56
原帖由 woodhead 于 2008-12-26 20:37 发表
不妨读读白鹿原,陈忠实著,很厚重的一本小说。。
最近喜欢看历史传记,随便一本,象您提到的齐白石,合肥四姐妹,毛泽东,蒋介石,罗斯福,林肯传。。都可,不过最好选好一点的本子。。
育儿类的,可以看看池 ...

      我也喜欢看传记,但不喜欢文过饰非的那种假东西,喜欢真实的传记,齐白石自述确实好看,老人非常真实,,看到了历史的另一面。。正因为这本书好看,所以相信qs的推荐又买了合肥四姐妹,周有光口述,一直没时间看,今天看了合肥四姐妹,也还不错,有兴趣连续着看。。。。
     王朔的《和我们女儿的谈话》,不好看,猜谜语一样的,看得我打瞌睡。。。
      廖和敏的《爱上学习》,不错,正好讲游学,和我心有戚戚焉。。。。。

     大家推荐的书,我会去找找,如果有看得入迷的书,我会来汇报。

     很想找到看得入迷的书,,希望大家能推荐令人看得入迷的书
作者: fgcp102    时间: 2008-12-28 09:27
《狼图腾》。我家大人、孩子都爱看。
作者: er00892    时间: 2008-12-28 19:39
德川家康,明朝那些事
作者: ciscotang    时间: 2008-12-28 21:50
<朗朗.千里之行>, 不是推荐大家看啊, 偶正看着玩的. 今天抽空看了一小段. 朗朗去北京求学的钢琴老师不肯教他了,隔天朗朗因为学校的事情晚回家两小时. 失去理智的父亲给朗朗药逼迫朗朗自杀. 真是触目惊心啊!
作者: 一尘不染    时间: 2008-12-28 22:58
呵呵,这些天陪着女儿看《哈利波特》1-7,真是精彩,我是废寝忘食地看完的
作者: happy_99    时间: 2008-12-28 23:19
前两周温习了“假如明天来临”和“天使的愤怒”,纯属休闲
作者: 葡萄树枝子    时间: 2008-12-29 08:56
标题: 回复 #20 happy_99 的帖子
在网上看的《何以笙箫默》,作者顾漫。
属校园文学,两个人的爱情,男女主角产生误会,女孩去美国。七年之后两人再相遇.....
作者: 不要笑了裘裘    时间: 2008-12-29 10:26
原帖由 小小小鲸鱼 于 2008-12-27 20:56 发表

      我也喜欢看传记,但不喜欢文过饰非的那种假东西,喜欢真实的传记,齐白石自述确实好看,老人非常真实,,看到了历史的另一面。。正因为这本书好看,所以相信qs的推荐又买了合肥四姐妹,周有光口述,一直 ...



哈哈,关于王朔的那本书,真是同感啊。我已经把它列为我床头的最佳催眠书。不管前面看了多么惊心动魄的书,只要换成这本书,不出两页,准睡着了。

[ 本帖最后由 不要笑了裘裘 于 2008-12-29 10:27 编辑 ]
作者: 棠棠妈    时间: 2008-12-29 10:54
我不喜欢看电子版的书,.
感觉书一定要拿在手上,最好带些墨香.

所以,虽然当年明月把他的<明朝那些事>都放在网络上了,我还是本本必买.

前段时间看<藏地密码>,不过越写越玄乎,而且听说要出八本,现在才出到第四本,对我这等喜欢知道结局的人,实在是种煎熬.

特别喜欢看林达的书.
除了美国系列,他还有<带一本书去巴黎>和<西班牙旅行笔记>,都让我爱不释手.

轻松搞笑的我也爱看,前阵子刚看完孔庆东的书,喜欢

还有两本书,不是当红的,不过也特幽默
<两个人的意大利>和<大鲍牙吃遍意大利>,作者:张国立,当然不是我们的那位,是台湾的电视人,他的女友叫赵薇,第一本书就是他俩合写的.

英国人的普罗旺斯系列,也是我喜欢的
几个星期前又把<永远的普罗旺斯>翻出来看
正好那几天,儿子天天感叹,这么这个人家这么有钱住别墅,那个人家开的是奔驰.
我说:"儿子,如果我们家这么有钱,你知道妈妈现在会在哪吗?在法国吃大餐呢,过两天到意大利吃,再过几天可能去了西班牙晒太阳.你是希望咱们家这么有钱,但是妈妈总在外面逛,还是象现在这样可以陪着你?"
儿子赶快说:"我不要有钱,我要妈妈陪着我."
作者: 月下小楼    时间: 2008-12-29 10:59
《上学记》
〈夜未央〉
〈替人读书〉
。。。。。。
这一两年我看过的觉得值得看的闲书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8-12-29 12:58
原帖由 棠棠妈 于 2008-12-29 10:54 发表
我不喜欢看电子版的书,.
感觉书一定要拿在手上,最好带些墨香.

所以,虽然当年明月把他的都放在网络上了,我还是本本必买.

前段时间看,不过越写越玄乎,而且听说要出八本,现在才出到第四本,对我这等喜欢知道 ...

   林达的书,可以真正了解西方,那些真实琐碎的事情,最吸引人。。。。
    看了齐白石口述之类旧时代老人的口述传记的书,发现旧社会的生活真,,一栋四合院,很多家人住在一起,,珠宝很平常(奇怪旧社会的珠宝都到哪里去了。。。)学习的内容也很有趣,写写字,画画画,背背古文,,游山玩水,,中国旧社会的生活,令人向往,,,。
       写书的,估计只要写出真实的西方,真实的旧社会,真实的老毛等伟人,一定会畅销,这算不算偷窥
作者: 小意0523    时间: 2008-12-29 13:44
《恰同学少年》,书比电视剧好看,我熬夜看了两遍。
作者: 月下小楼    时间: 2008-12-29 14:03
补充一下:《吃主儿》,但带来的麻烦是:LG要求我按书里标准做菜
作者: 丽莹妈咪    时间: 2008-12-29 14:37
原帖由 小小小鲸鱼 于 2008-12-27 20:56 发表

      我也喜欢看传记,但不喜欢文过饰非的那种假东西,喜欢真实的传记,齐白石自述确实好看,老人非常真实,,看到了历史的另一面。。正因为这本书好看,所以相信qs的推荐又买了合肥四姐妹,周有光口述,一直 ...


鲸鱼版主,你买的齐白石自述就是qs 推荐的 白石老人自述(插图珍藏本) [http://www.amazon.cn/detail/product.asp?prodid=bkbk104236&amp;ref=BR&source=bi3jia] 这本吗?看来忍不住了。。。

《合肥四姐妹》,看了有点失望,人物众多繁杂,介绍家族里的人占了一半,故事讲述的也不够精彩,引用了大量的书信,看起来一个字  -  闷。 或许是刚刚看完张戎的《野天鹅》,2本书一比较,就得出了这个结论。

想看沈从文的《从文自传》,还没腾出时间,目前在拜读蒋勋的《写给大家的西洋美术史》,这书写得还不错,可惜不完整,只写到19世纪的巴比松派(Barbizon),连[size=-1]印象派( Impressionism) 都没提到,不知蒋勋是否有打算写续集?


喜欢看人物传记的同学可以看看这个网站 http://book.qq.com/s/book/0/15/15292/2.shtml,好几本奥巴马传记。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8-12-29 15:15
原帖由 丽莹妈咪 于 2008-12-29 14:37 发表


《合肥四姐妹》,...

《合肥四姐妹》比野天鹅略差一些,但我还是有兴趣看,旧时代女孩的生活,大家庭的生活,当家女人的性情,生活的细节,,,和我们印象中的苦大仇深完全两个样。。。。
齐白石又是另一种家庭的生活,但他的方正粗拙高雅又现实的品性最引人入胜,,,
作者: snowyiyi    时间: 2008-12-29 15:19
《明朝那些事儿》、《马未都说收藏》、《闲话中国人》、《品人录》、《读城记》、《中国的男人和女人》、《杜拉拉升职记》、《好孩子的成功来自妈妈1%的改变》等等,我什么书都看都读,每天睡前1小时,雷打不动。
作者: wangtutu    时间: 2008-12-29 15:19
看完这贴,又在当当上下了书单.
我现在只给孩子看图画书.她还不能看带多字书

不过我想,应该多让孩子看写历史和战争题材的书,中国的和外国的.
再就是名人传记,那里也记录着一段历史.
作者: happy_99    时间: 2008-12-29 15:20
亮剑
书比电视好看
作者: happy_99    时间: 2008-12-29 15:22
单位上刚刚推出每周一书活动,第一周是“货币战争”,第二周是“谁动了我的奶酪”,这周是“细节决定成败”
作者: 棠棠妈    时间: 2008-12-29 15:28
原帖由 小小小鲸鱼 于 2008-12-29 12:58 发表

   林达的书,可以真正了解西方,那些真实琐碎的事情,最吸引人。。。。
    看了齐白石口述之类旧时代老人的口述传记的书,发现旧社会的生活真,,一栋四合院,很多家人住在一起,,珠宝很平常(奇怪旧社会 ...

就楼主这句旧社会让人向往,如果三十年前说,估计小鲸鱼将要过一个没有母亲陪伴的童年了.

说到旧社会,万恶的旧社会比新社会多的不仅仅是珠宝.
谢泳写了几本关于中国自由知识分子的书.看后让我唏嘘
谢泳的博客上也有一些.

当然,这些书读后让人沉重.可能不符合闲书的定义
作者: 丽莹妈咪    时间: 2008-12-29 15:53
原帖由 小小小鲸鱼 于 2008-12-29 12:58 发表

  林达 的书,可以真正了解西方,那些真实琐碎的事情,最吸引人。。。。
    看了齐白石口述之类旧时代老人的口述传记的书,发现旧社会的生活真,,一栋四合院,很多家人住在一起,,珠宝很平常(奇怪旧社会 ...


麻烦鲸鱼版主推荐一本林达的书。

谢谢。
作者: 丽莹妈咪    时间: 2008-12-29 15:59
原帖由 小小小鲸鱼 于 2008-12-29 15:15 发表

《合肥四姐妹》比野天鹅略差一些,但我还是有兴趣看,旧时代女孩的生活,大家庭的生活,当家女人的性情,生活的细节,,,和我们印象中的苦大仇深完全两个样。。。。
齐白石又是另一种家庭的生活,但他的方正 ...


《上海生死劫》类似的书,感兴趣吗?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8-12-29 16:10
原帖由 丽莹妈咪 于 2008-12-29 15:53 发表


麻烦鲸鱼版主推荐一本林达的书。

谢谢。

他们的书,我全喜欢,,每本都引入入胜,既智慧又很有情感魅力,,,这里有五本在线阅读,巴黎和西班牙那两本一直没看到在线阅读
http://www.xiaoshuo.com/jsp/booksearch.jsp?qkind=000&qtype=2&qcontent=%C1%D6%B4%EF&page=1&ord=2&col=1
我最先看《历史深处的忧虑》
作者: klcz2002    时间: 2008-12-29 16:19
原帖由 小小小鲸鱼 于 2008-12-29 16:10 发表

他们的书,我全喜欢,,每本都引入入胜,既智慧又很有情感魅力,,,这里有五本在线阅读,巴黎和西班牙那两本一直没看到在线阅读
http://www.xiaoshuo.com/jsp/booksearch.jsp?qkind=000&qtype=2&qcontent=% ...


这孩子妈自己不学"武术"很久了
作者: 丽莹妈咪    时间: 2008-12-29 16:29
原帖由 wangtutu 于 2008-12-29 15:19 发表
看完这贴,又在当当上下了书单.
我现在只给孩子看图画书.她还不能看带多字书

不过我想,应该多让孩子看写历史和战争题材的书,中国的和外国的.
再就是名人传记,那里也记录着一段历史.


如果找到适合孩子看的好传记书,别忘了通报一下。
作者: 走啊走    时间: 2008-12-29 17:03
非常喜欢《少年小树之歌》、《少年PI的奇幻漂流》很好玩儿
作者: 昨日乱昏山    时间: 2008-12-29 19:31
林达的书挺好看的,呵呵,我也较喜欢。传个电子版送给喜欢林达的书的人。

近距离看美国之1——历史深处的忧虑.zip

提示:如不能下载请穿越到老儿教
非老儿教一年级以上会员,请先申请帐号

554.14 KB, 下载次数: 32, 下载积分: 金币 -1

近距离看美国之2——总统是靠不住的.zip

提示:如不能下载请穿越到老儿教
非老儿教一年级以上会员,请先申请帐号

594.79 KB, 下载次数: 25, 下载积分: 金币 -1

近距离看美国之3—我也有一个梦想.zip

提示:如不能下载请穿越到老儿教
非老儿教一年级以上会员,请先申请帐号

621 KB, 下载次数: 26, 下载积分: 金币 -1


作者: xiaoyamama    时间: 2008-12-29 20:41
这是我最感兴趣的帖子,一直在每一个方便或不方便的时间看书,我是不挑书的,有字就看
言情类:还是喜欢亦舒,最近的做品和以前不太一样,还是买了不少,《一点新一点旧》,《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之类的,张小娴的站在书店看完,舍不得买。
哈利波特买了中英文全套,以及电影的碟子,太好看了,我安慰自己是给孩子收藏的。
上面帖子介绍的书很多都看了,还有一类是杂志,尤其是一月,会有很多杂志的合订本,我喜欢的是《新东方学英语》,《电脑爱好者》,《英语学习》。有很多文章真的很美,我经常把一期杂志的Mp3放在iPod里,在车上反复的听,很多文章真的很美。
作者: ciscotang    时间: 2008-12-29 22:09
原帖由 月下小楼 于 2008-12-29 10:59 发表
《上学记》
〈夜未央〉
〈替人读书〉
。。。。。。
这一两年我看过的觉得值得看的闲书

<上学记〉好看。看了对现在的教育更感失望,看看那时的教育,比现在强一百倍!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8-12-29 22:59
最近看的闲书

阅读地点:五谷轮回之所
阅读书目:德川家康
网上购了一套13本,目前儿子看到第四部,俺看到第五部.每天只蹲点学习一次,坚持近一个月

出门在外时断续看完"货币战争"和"黄金简史"

想和儿子一起重新读读林汉达的那套历史普及读本,不看林达的,他名字中掉了个"汉"字.
作者: ciscotang    时间: 2008-12-30 09:14
原帖由 天堑变通途 于 2008-12-29 22:59 发表
最近看的闲书

阅读地点:五谷轮回之所
阅读书目:德川家康
网上购了一套13本,目前儿子看到第四部,俺看到第五部.每天只蹲点学习一次,坚持近一个月

出门在外时断续看完"货币战争"和"黄金简史"

想和儿子 ...


多大的孩子,已经开始看德川家康了? 真厉害!
作者: jjnbu    时间: 2008-12-30 09:19
我一同事,抱着古代汉语,世说新语,辞赋,三国什么不放,平时一说话就能随口吟出一两句诗句来,对成语出处,词源都很熟悉,佩服佩服。同志们有兴趣也可作此选择,熏陶熏陶。
作者: er00892    时间: 2008-12-30 09:40
不知道这本感兴趣马?沈从文的 《从文赏玉》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08-12-30 12:32
推荐几本杂书:

《象艺术家一样思考》、《编程之美》、《物理学定律的本性》这几本很有趣,可以与孩子一起看。
了解佛门密宗的一本好书:《西藏生死书》,生动细腻。
易中天品美国历史《费城风云》,阅读轻松。
《有关品味》作家彼得·梅尔,诙谐幽默。
元曲:孔尚任的《桃花扇》http://www.my285.com/gdwx/xq/taohuashan/
作者: 丽莹妈咪    时间: 2008-12-30 13:39
原帖由 er00892 于 2008-12-30 09:40 发表
不知道这本感兴趣马?沈从文的 《从文赏玉》


沈从文最好的作品是《边城>,他的这部作品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8-12-30 15:41
原帖由 ciscotang 于 2008-12-30 09:14 发表


多大的孩子,已经开始看德川家康了? 真厉害!


厉害谈不上 不推荐MM和儿童看这套书

因为儿子在玩游戏"太阁立志传",对游戏中的人物和事件非常熟悉,所以看"德川家康"才上瘾了

不是这原因,估计让人头疼的日本人名和地名使这套书的可读性将大大下降.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8-12-30 15:44
原帖由 丽莹妈咪 于 2008-12-30 13:39 发表


沈从文最好的作品是《边城>,他的这部作品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

不是文学青年,这样的书当闲书看很累的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8-12-30 15:53
因为看"德川家康"上瘾的缘故,最近儿子命令订购了一系列的日本战国时代人物书

丰臣秀吉,上衫谦信,武田信玄和宫本武藏

荷包大出血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8-12-30 16:58
今天废寝忘食看完了一本闲书《山楂树之恋》,,,,,,,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8-12-30 17:17
玩物丧志,玩物丧志啊,,,建议大家别看上面我说的这本书,看了以后,就不想看其他书了,就想再玩物丧志,,,,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8-12-30 17:39
我是自甘堕落的
就想找到玩物丧志那股劲来着
作者: qqyou    时间: 2008-12-30 17:46
原帖由 小小小鲸鱼 于 2008-12-30 17:17 发表
玩物丧志,玩物丧志啊,,,建议大家别看上面我说的这本书,看了以后,就不想看其他书了,就想再玩物丧志,,,,


是一个讲乌托邦爱情的吧,赚取女性眼泪。
作者: 小意0523    时间: 2008-12-30 17:48
这里人多,借问一下,有没有“冯·布劳恩”的传记。儿子的偶像级人物,可就是找不到有关他的书呢。
作者: qqyou    时间: 2008-12-30 17:49
最近用手机积分换了个卓越的卡,上去看了看,感觉几乎没有什么值得看的东西,郁闷!
作者: qqyou    时间: 2008-12-30 17:58
原帖由 小意0523 于 2008-12-30 17:48 发表
这里人多,借问一下,有没有“冯·布劳恩”的传记。儿子的偶像级人物,可就是找不到有关他的书呢。

正式传记,好像国外也才出了不久,叫《太空梦想家与毁灭工程师》吧

国内的,好像有本什么中外科学家里有一本,似乎有电子版的,你搜搜去。
作者: 小意0523    时间: 2008-12-30 18:02
原帖由 qqyou 于 2008-12-30 17:58 发表

正式传记,好像国外也才出了不久,叫《太空梦想家与毁灭工程师》吧

国内的,好像有本什么中外科学家里有一本,似乎有电子版的,你搜搜去。

这么快就有回复了,谢谢。
我去搜搜看,很想知道这位天才的一些少年生活片断,他太了不起了。
作者: 棠棠妈    时间: 2008-12-30 18:10
有一本书
看后让我的价值观发生了些改变

<追风筝的人>
是的,被改变成好莱坞电影.但是作者是一个阿富汗人,书也相当得好看.

在政治正确的主导思维方式下,我们都认为美国对阿富汗是侵略,看过这本书,我真有些要夸一下布什的欲望.
作者: 丽莹妈咪    时间: 2008-12-30 21:25
原帖由 qqyou 于 2008-12-30 17:49 发表
最近用手机积分换了个卓越的卡,上去看了看,感觉几乎没有什么值得看的东西,郁闷!



《蝇王》,看过吗?详细介绍 http://book.ewen.cc/books/bkview.asp?bkid=103356&cid=293297

还有电影。这部小说对我影响很大,一直以来我们受的教育是“人之初,性本善”,但这部小说却提出了绝然不同的观点不得不令人重新思考。
作者: 柳爸    时间: 2008-12-30 22:08
今年一直很忙,没有大把的时间读书。想一下,今年来,
3-5月左右吧,把余秋雨的书看了个遍,日以继夜,看完一本就再买本新的,真有点当初看金庸武侠小说的劲头;后有点时间就看电视剧《狄仁杰传奇》和《大秦帝国》;近几个月有点时间看朱学勤编的《中华绝学》,看这部大部头书没系统,也没头尾,每天随便翻到哪就看到到哪,一般是上厕所看下,坐沙发上看下。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8-12-31 09:41
放几个连接在这,有时间慢慢看:追风筝的人http://vip.book.sina.com.cn/book/index_40303.html
西藏生死书http://www.xiaoshuo.com/book/xizangshengsishu.html
德川家康(精读版)http://vip.book.sina.com.cn/book/index_76881.html
色戒http://r.book118.com/files/article/html/6/6901/index.htm(没看过电影,找本书来看)

蝇王-[英]威廉·戈尔丁.zip

提示:如不能下载请穿越到老儿教
非老儿教一年级以上会员,请先申请帐号

148.82 KB, 下载次数: 17, 下载积分: 金币 -1


作者: fgcp102    时间: 2008-12-31 12:06
这个帖太好了,我会常来看看的!
作者: secretgarden114    时间: 2008-12-31 12:20
藏獒,杨志军著。这本书也很有看头,前几天我在网上看电子版的,居然非废寝忘食,甚至忽略了亲爱的儿子,真正达到了“玩物丧志”的程度,更可恶的是还诱惑了儿子,他总是趁我不注意偷偷瞄一眼电脑屏幕,最后我不得不在当当上下了一单,60折,给孩子看很便宜。
作者: dodo9427    时间: 2008-12-31 16:14
这个楼建得太好了,我也是很久没有看闲书了,看了之后也勾起了我的欲望,禁不住诱惑的买了一本《山楂树之恋》。
作者: 心香如意    时间: 2009-1-1 08:36
陪孩子作业时,我就在一边看书,最近看了的《驻京办主任》,写官场的生活,打发时间而矣,有时就看《读者》,反正是些打发时间的书,不过给了孩子一个榜样,他有事无事也喜欢捧一本书看

看了新浪读书网的《宫女往谈录》,还不错,不过没买到书,准备去买一本

说起本人最喜欢的小说就是《百年孤独》,都看了N遍了。。。
作者: happy_99    时间: 2009-1-1 22:40
推荐《穆斯林的葬礼》
老早的书了
但经看
作者: 丽莹妈咪    时间: 2009-1-2 12:18
小小小鲸鱼2008-12-31 09:49金钱+10有电影吗?英文版找来给孩子看
小小小鲸鱼2008-12-31 09:49威望+10有电影吗?英文版找来给孩子看




电影有2个版本:

1963 版,黑白片,接近原著。
1990版,彩色片,改编较多


这种片子小小鲸鱼还看不懂,还是不要费劲去找。
作者: jinxinzoe    时间: 2009-1-2 12:46
《明朝那些事儿》确实很调侃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9-1-3 11:00
把这几本好书的连接贴这里:
http://www.xiaoshuo.com/book/cangao.html藏獒
http://www.xiaoshuo.com/book/bainiangudu11.html百年孤独
http://www.xiaoshuo.com/book/musilindezangli11.html穆斯林的葬礼
http://www.xiaoshuo.com/jsp/booksearch.jsp?qkind=000&qtype=1&qcontent=%C3%F7%B3%AF%C4%C7%D0%A9%CA%C2%B6%F9&page=1&ord=2&col=1明朝那些事儿(1-4)
作者: secretgarden114    时间: 2009-1-3 12:08
正在看《明朝那些事儿》,哈哈,每次进当当,看见这套书排在畅销榜的前几名,我都不肯多看一眼,怕被忽悠,今天终于忍不住看了看电子版的,果然果然,这本书真是太闲了,可读性太强了,流行元素太浓了,太能忽悠人了,所以我就继续看下去了,当然让我掏钱买闲书还是不可能的,看看电子版已经很给作者面子了。不过,没有一点历史基础的人看这套书还是要当心,不要真地把历史故事当成了正史。看着玩吧。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1-3 13:39
原帖由 secretgarden114 于 2009-1-3 12:08 发表
正在看《明朝那些事儿》,哈哈,每次进当当,看见这套书排在畅销榜的前几名,我都不肯多看一眼,怕被忽悠,今天终于忍不住看了看电子版的,果然果然,这本书真是太闲了,可读性太强了,流行元素太浓了,太能忽悠 ...


非常遗憾地看到,一些朋友尽管看书,却不懂得看什么样的书。

明朝那些事儿,确实不是故事,他确实是一个史书。

不是晦涩难懂的书就是史书,也不是编年体、或者带有传、本纪的那些才是史书。

史书和小说的区别是史书里写的东西都应该是有考据的、非虚构的,无论是人还是事务。而小说则可以虚构,可以添加从来没有的人和事情,甚至可以把已经有的事情张冠李戴的写。历史不过是一个背景而已。

所以《明朝那些事儿》无非是比较通俗的、比较白话一些的历史记载。他绝对不会忽悠某些人。如果说和你记忆力的有所不同,那时以为你学的历史谎言太多,不真实的东西也太多了。
作者: secretgarden114    时间: 2009-1-3 21:06
的确,我不太懂得看什么书,近年来也比较落伍,很少看网络小说,对它们也有成见。但是如果说《明朝那些事儿》是史书,那这个玩笑就有点开大了吧,毕竟记录历史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不是说你写的东西有史料可查就是历史了,这涉及历史书的概念问题。先声明一下,我不是历史专业出身,我了解到的历史知识就是大学里学过的中国历史,世界历史,没有看过专门的明史,所以历史知识有限,但我这个人很喜欢学习,尤其是比较新鲜的观点。

扯远了,再拉回阿q先生提到的,史书和小说的区别是史书里写的东西都应该是有考据的、非虚构的,无论是人还是事物。而小说则可以虚构,可以添加从来没有的人和事情,甚至可以把已经有的事情张冠李戴的写。历史不过是一个背景而已。
这个结论有点笼统,不够严密。我从别的地方抄袭一段话来,觉得这位仁兄概括得更准确一点。

历史分为第一(原始,当事,真实,但难以全面),第二(总结,史书级),第三(历史评论);

历史还分为小(细节),中(史书级),大(史书提炼,或“历史线索”)。

实际上,虽然“大历史”来自“第二”“中等”历史,但也因此可以基本忽略掉“第一”和“小”中的偏差和片面,得出一些“真正的道理”,就好比各种水果往下掉是“第一”“小”,对于其统计和记述是“第二”“中等”,而“大历史”是“牛顿定律”一样。当然,细节可能改变大的判断,但相比之下,大历史无疑更为准确可靠,也才能从“众所周知”中发现“规律”。

而“历史小说”是对“第二”“中等”的一种“倒退还原”,以自己的认识观试图去填补、去衔接、去丰满中等历史本身及其之间的空白,无疑这必然渗入了大量的作者主观因素,甚至是以现代人的观点去强加古人。能博得众多读者的,其实是迎合并稍超越了读者的“观念”而已,至于是否真实,实在难说。

《明朝那些事儿》的事件背景和线索来自史书,但细节很难保证真实,其营造的叙事环境偏重现实主义,揣测和戏说的成分也有,不能作为真实历史看待。


我把这本书看作历史小说,而且是网络风格的历史小说。当然我只是一家之言。

[ 本帖最后由 secretgarden114 于 2009-1-3 21:12 编辑 ]
作者: secretgarden114    时间: 2009-1-3 21:24
再推荐几本书,确实是闲书:
1.佐贺的超级阿嬷http://read.dangdang.com/book_215。前面好像有人推荐过,我把链接贴出来
2.我在美国教中学,网上也有摘登。这个是僵硬同志推荐的,也许鲸鱼斑竹会感兴趣。
3.精英的阶梯,薛涌著。对作者学术界争议很大,但是看看他的书也可以对美国教育现状有一定的了解。这个也是僵硬的推荐。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1-3 21:44
原帖由 secretgarden114 于 2009-1-3 21:06 发表
我把这本书看作历史小说,而且是网络风格的历史小说。当然我只是一家之言。
...


你有误解是源于你不了解。当年明月最初在网上连载这篇文章,是在天涯的煮酒论史,该板块想来属于学术类的板块,里面的本老夫子、赫连勃勃大王……众多朋友,都是很专业的历史学者,哪个板块也不是用来连载小说的,那怕是历史小说。所以不要看不上网络里的东西,有很多要比国图里的东西还要准确。

研究明史的人很多,因为明朝留下的各种史书、笔记、杂记都很多。高阳先生、黄仁宇先生都有可读性很好的作品。金庸先生也是明史学家,但有的学校居然拿金庸的武侠小说当史书学,那就太可笑了。

明月先生专业却不是搞历史的,他的小说里很少直接引用那些古文,也不会去用那些京剧语言,他不过是使用了比大白话更白的网络语言来写作品而已。

明月先生书里写的未必就是当时“真实”的史实,因为我们无法知道当时的“真实”是什么,因为时光不会倒流。但不管明月用何种笔法,他写文章的态度是历史的态度。

不要求每个人都赞成他,当初在煮酒我也参与过和明月的辩论,当然由于个别人的偏见,导致了明月的出走。

但如果说他的东西是网络小说,恐怕当时辩论的各种人等,是都不会赞同的。
作者: phoenix    时间: 2009-1-4 15:47
说起天涯,好熊的孟子他说也很好看,可惜只写了一半好熊接着捣鼓春秋去了,我实在是看不懂他写的春秋,就没有接着看了,天涯上的苏家小樱是好熊的一个马甲,写了本纳兰词,也还行,不过不怎么适合小资
  看过一本季羡林的自传,忘记名字了,网上搜了一下,季老的自传品种竟然不少 ,没有一本是我看过的那个名字,不过内容大同小异
作者: ibrave    时间: 2009-1-4 16:09
《佐贺的超级阿嬷》感觉是《背井离乡的365天》的翻版
作者: pllyf2006    时间: 2009-1-5 16:30
《明朝那些事儿》
作者: 丽莹妈咪    时间: 2009-1-5 16:33
电影有2个版本:

1963 版,黑白片,接近原著。
1990版,彩色片,改编较多

小小小鲸鱼2009-1-3 11:43威望+10好看吗
小小小鲸鱼2009-1-3 11:43金钱+10好看吗






只看过黑白的,是那种看了让你久久回味和思考的片子。
作者: 子云    时间: 2009-1-5 17:00
我准备等考试完了后,开始看<世界是平的>、《货币战争》、《藏地密码》系列
作者: shanlon    时间: 2009-1-5 17:25
没看懂, 好像QQ在自相矛盾了.......

原帖由 qqyou 于 2009-1-3 21:44 发表
你有误解是源于你不了解。当年明月最初在网上连载这篇文章,是在天涯的煮酒论史,该板块想来属于学术类的板块,里面的本老夫子、赫连勃勃大王……众多朋友,都是很专业的历史学者,哪个板块也不是用来连载小说的,那怕是历史小说。所以不要看不上网络里的东西,有很多要比国图里的东西还要准确。

研究明史的人很多,因为明朝留下的各种史书、笔记、杂记都很多。高阳先生、黄仁宇先生都有可读性很好的作品。金庸先生也是明史学家,但有的学校居然拿金庸的武侠小说当史书学,那就太可笑了。

明月先生专业却不是搞历史的,他的小说里很少直接引用那些古文,也不会去用那些京剧语言,他不过是使用了比大白话更白的网络语言来写作品而已。

明月先生书里写的未必就是当时“真实”的史实,因为我们无法知道当时的“真实”是什么,因为时光不会倒流。但不管明月用何种笔法,他写文章的态度是历史的态度。

不要求每个人都赞成他,当初在煮酒我也参与过和明月的辩论,当然由于个别人的偏见,导致了明月的出走。

但如果说他的东西是网络小说,恐怕当时辩论的各种人等,是都不会赞同的。


非常遗憾地看到,一些朋友尽管看书,却不懂得看什么样的书。

明朝那些事儿,确实不是故事,他确实是一个史书。

不是晦涩难懂的书就是史书,也不是编年体、或者带有传、本纪的那些才是史书。

史书和小说的区别是史书里写的东西都应该是有考据的、非虚构的,无论是人还是事务。而小说则可以虚构,可以添加从来没有的人和事情,甚至可以把已经有的事情张冠李戴的写。历史不过是一个背景而已。

所以《明朝那些事儿》无非是比较通俗的、比较白话一些的历史记载。他绝对不会忽悠某些人。如果说和你记忆力的有所不同,那时以为你学的历史谎言太多,不真实的东西也太多了。
作者: shanlon    时间: 2009-1-5 17:32
历史至少是大部分历史学家都同意的, 而不是一个异流的主张! 否则就别叫历史, 改叫史话更好!
否则搞些李三历史, 张四历史,,什么的。。那不害死人............

治学要有治学的态度
拍砖要有拍砖的觉悟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1-5 19:45
原帖由 shanlon 于 2009-1-5 17:25 发表
没看懂, 好像QQ在自相矛盾了.......



非常遗憾地看到,一些朋友尽管看书,却不懂得看什么样的书。

明朝那些事儿,确实不是故事,他确实是一个史书。

不是晦涩难懂的书就是史书,也不是编年体、或者 ...


没觉得有什么矛盾呀,请你明确指出来。

不要觉得像写论文那样大段援引古文,让人看不懂才是历史啊。

明月写那本书,每一个故事都有其来源,只是没有在书中原因而已,当时我们辩论的时候(尤其是当初讲朱历的那些),他都援引了他的引文的。

如果都标注在上面,那文章也就无法看了。

只要是按照事实去写,而不是靠自己的推测,那就是历史书,而不是什么小说而已。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1-5 19:50
原帖由 shanlon 于 2009-1-5 17:32 发表
历史至少是大部分历史学家都同意的, 而不是一个异流的主张! 否则就别叫历史, 改叫史话更好!
否则搞些李三历史, 张四历史,,什么的。。那不害死人............

治学要有治学的态度
拍砖要有拍砖的觉悟


你这个是在说“真实”两字么?

其实明月的书里,还真么没什么和其他历史学家有太多不同的东西,所不同的无非是他的语言丰富而已,比较有故事的体系而已。

不知道你从哪里得出异流的结论来的,请讲讲看,举一个例子就可以。
作者: shanlon    时间: 2009-1-5 22:18
自己看红字部分, 都是你自己说的..........
俺绝对没增没减..............
作者: shanlon    时间: 2009-1-5 22:26
至于明月的书算不算历史,
俺认为他就是一个史话而已, 让俺辨别真假俺还真没那能耐............
他说的那 谁谁的心情如何, 又在想什么, 虽然我认为他是揣测的,但是说不定也确实是真的.....

但是你说了不算, 俺说了也不算....
要看史学家们的说法.............

不过如果大家都认为这本书算历史的话, 俺也不是不可以改变态度, 俺对历史这些东西没有那么执着那么严谨的治学态度.......
俺有的是拍砖的觉悟, 哪儿可以拍砖, 俺就拍哪儿...............
拍得对不对就不是俺要考究的了..........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1-5 22:26
原帖由 shanlon 于 2009-1-5 22:18 发表
自己看红字部分, 都是你自己说的..........
俺绝对没增没减..............


我比较愚笨,没看出来那些有矛盾,还是你厉害呀
作者: shanlon    时间: 2009-1-5 22:28
看来俺的语文阅读能力只有60分了, 不是俺以为的90分...

惭愧哦...
  :@

原帖由 qqyou 于 2009-1-5 22:26 发表


我比较愚笨,没看出来那些有矛盾,还是你厉害呀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1-5 22:29
原帖由 shanlon 于 2009-1-5 22:26 发表
至于明月的书算不算历史,
俺认为他就是一个史话而已, 让俺辨别真假俺还真没那能耐............
...


哈,叫历史还是叫史话,我想都不重要吧

至少人家没有在编造历史,也没有杜撰人物,也未见有什么人物内心思想的描写

至少不是一篇小说吧。
作者: shanlon    时间: 2009-1-5 22:39
史话和历史都不区分,
俺都不知道应该是你的语文不及格呢, 还是俺的语文不及格.......

原帖由 qqyou 于 2009-1-5 22:29 发表


哈,叫历史还是叫史话,我想都不重要吧

至少人家没有在编造历史,也没有杜撰人物,也未见有什么人物内心思想的描写

至少不是一篇小说吧。

作者: shanlon    时间: 2009-1-5 22:57
  近日,网络作家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6》由中国海关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11月17日,在新闻发布会上,当年明月和百家讲坛讲师毛佩琦分别阐述了对于史学作品的看法。当年明月戏称,自己之所以坚持写作到现在,是因为上辈子欠了明朝的债。
  以下是文字实录:
  主持人:明月推出明朝那些事有很多概况,请他来介绍下这本书的写作内容和心得。
  当年明月:轮到我了。谢谢大家今天过来。关于我的新闻发布会有一两年没开。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时刻,我也是海关总署的下属一员,按句话说,某种程度上,我不光是他的作者,还是他的员工。于我而言,我经常说过,本职工作是第一位,写作是第二位,当然写作也是尽全力去做,工作也是全力去做。不断地写,现在也就写到第六部了。回头一看,也是比较奇怪的事,当时在写这本书之前没写过书,如果能说现在有几百万的销量,有人说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销量可以进入前三十名,这是别的作家可能几辈子都赶不上的事。感谢上天那么厚爱我。实际上,虽然跟着毛老师加入“明史学会”,还有大学把我评上副教授,但我的史学功底还需加强,所有这些事我都认为是沧海一粟。回到这本书,还是说热点问题,我认为历史都是热点,但很多人不这么认为。这本书的热点就是东林党和魏忠贤问题。关于这两个问题,史书、教科书上有介绍,但说法千篇一律。说到我的特色,我只是有一些不同的观点。一是东林党是不是如以往所说,一贯以学识为主,不搞政治。二是魏忠贤是不是一生下来就是坏蛋,是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特别坏的人,我觉得值得商榷。还有袁崇焕问题,这本书还是刚刚出来,还没死。我自己认为,我很疑惑,这个人都死了这么多年了,在历史也不是一个极为了不得的人,但是为什么历史上有这么多争议,民族英雄还就罢了,还有说是汉奸,我就不太理解了,相关史料也有所说明。利用客观资料说历史,我觉得我如果能完全做到这一点,我就很高兴了。
  于我而言,把这件事做好,就是用一种比较谨慎客观地态度把我所谓的史学观点结合在一起,能够稍微客观地历史呈现给大家。用认真客观的态度,把大家结合在一起,让大家尽可能地贴近历史的真相。如果我能做到这一点,我就很高兴的。
  有人说,你写这个东西,受欢迎不是你的问题。你是欠了债,欠了明朝的债,上辈子没还清,是明朝的人,现在来还债。我个人比较接受这个观念,明朝是个被误解的朝代,怎么看都不想是专制皇朝。举个例,明朝的皇帝,自从登基以来,活动范围就是故宫,没出过宫,想万历,嘉靖。为什么?大臣不允许,因为你出去以后,会给地方造成负担。正德非要出去,在扬州看到一种花,要带回去,当地地方官说这在宋钦徽二帝被抓走时就绝种了,根本不给皇帝下台。像什么康熙、乾隆,毫不顾忌民生的下江南,还被说为盛世,为什么,沿途老百姓民不聊生,我搞不明白说这为什么就是“盛世”。如果说我身上有责任,就是我觉得让大家明白历史的真相。
  在明代,皇帝说的话都不算,言官可以骂皇帝,譬如海瑞,他也没死,包括后面的万历皇帝,言官上书“酒色财气”,在康熙乾隆是不敢这么骂的,封建专制到达顶点,就是康乾盛世。我到现在也不认为那是一个多么“伟大的盛世”。明朝当是占世界GDP还很大,到清朝却越来越少,还被誉为盛世,我觉得很难让人理解。我比较认我欠明朝债这回事。我把所知道的说出来,不说是乱反正,只能说是把这个事讲出来,让大家来判断明朝是不是一个专政的朝代,到底什么朝代是专政的。反正于我而言,我要说的就这么多,至于说内心上有什么责任感,也就是有必要把历史的真相讲一下,至于大家如何理解是大家的事情。我也谢谢出版社为这本书的出版做了很多工作。我也相信盗版书不久也就上市了,这也是一个规律了。我记得写第二本书就有一二三合集,写第三本书时就有一二三四合集。现在外面卖的是123456.关于这个问题,我也没有办法。我自己还经常去盗版书摊看看,这是个风向标,问他们卖得好不好。找这么多人还不要花钱,还帮他卖,让更多的人看。当然最好不要这么干,我说你好是因为你这么干我没办法。有一次我去书摊,问小贩什么书卖的好,说明朝,问他觉得写得好吗,说写得很好,问怎么好,就不理我了。据他们反映,盗版书的销量相当的好。有一次我看到一本全集,制作很精美。有一本盗版书还把小标题都改了,重新排版全集,这个全集就是你的书的一部分,也不光是你,还有其他人的,像夏卫宗。还有一部分学术书籍摘到我后面,作为全集,工作很认真。
  盗版书卖的太好,我第二天都没买到,我说怎么卖的这么好,盗版也会有这个现象,他说盗版也要按计划印的,不然我们要是卖不出去,也是要赔钱的。最后说下盗版问题,我也没有办法,有人跟我说过,如果没有盗版,你现在会有多少钱。我说那时肯定得。我就当从头到尾都是来还债的,给明朝做点事,做事的就是让在天的阴灵给点报酬,你就知足吧,不要想太多。这本书写到现在,我很满意,非常满意,我只希望写更多很好的作品,来感谢大家。
  毛佩琦:非常高兴出席海关出版社由左社长和包主任主持的当年明月写作的《明朝哪些事(陆)》的新闻发布会,恭喜这次明六在海关社发行。有人说明月的发现我是伯乐,完全不存在。应该说广大人民群众是伯乐,是读者们是伯乐,这个大概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你想哪个人或那一个人说好不一定好,要让大家来评判,要让时间来评判。明月的书之所以能在这么多的有关明史的书中脱颖而出,我想有他自身的特点和魅力。
  我在想一个问题,其实这个问题不是我一个人想的,很多人都在想这个问题,人大有一个很有名的历史学教授、人大历史学主任黄朴民,他从史学史发展的角度,谈到通俗读物热。在中国历史上,史学一直是被关注,老百姓一直关注自己从哪里来的,关注自己的祖先,从历史上学到自己现实中可使用的智慧。讲史、演史,一直延续到现在。以前有说史场,在舞台上,讲历史的悲欢离合。用各种方式演绎历史。每个朝代都在讲述历史,既在讲述他们不知道的历史,也在讲述不久前发生的,如民国时杨乃武与小白菜都是发生在眼前的;有历久不衰的,东周列国志,他们在干什么,关注历史,关注命运,关注自己的生活向何处发展。同时他们也希望有一个载体发泄自己的感情,他们平常除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赶集之外,要不就是和邻居聊聊天,和家里人说话,他们的喜怒哀乐,在这些上将不足发泄,他们希望借助一个更大的平台去发泄他们的人生感慨和对于时代的评判。他们要发挥他们指点江山的权利,他们可以在这里表达他们对哪个人物的喜欢和哪个人物的不喜欢,实际上他们是说给谁听,既说给他们自己听,也是说给别人听。从宏观的中国史学角度来看,当前近些年来,通俗历史读物之热,实际上是百姓的一次历史观的大反射,人们从来没有把历史和我们现实生活放的很远,人们时时刻刻都在关注历史,只是为了生计和某种政治原因,暂时无暇顾及,现在突然吃饱了,兜里有点钱,可以上盗版书摊上买点儿书,特别是伴随当下的国学热,国学热的核心是什么,是自身真正的认同,要寻找我们中国人是谁,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这是我国学热的核心,我们在世界化中迷失了自我,我们还是中国人么,我们要继续做中国人,还需要进什么样的思考。通俗读物的热,是伴随着民族认同。谁能够帮助大众,谁能够在这其中搭建桥梁,那就是最接近大众的媒体与传播者。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存在很多研究机构,有大量的研究人员和连篇累牍的学术专著,这些离观众太远,学术界不认为是问题的问题,大众认为还是问题,老百姓不知道。这里有学者本身的责任,没有通过有效的手段,把研究出的成果告诉大众;也有文化普及工作者的责任,现在一些人自生而出,自觉或不自觉的一头一脚踩在明史的平台上了,适应了大众的需要,回答了大众的呼唤。大众需要什么,我们看的教科书,我们平常得到的认识是正确的么?实际上老百姓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如果清朝是好的盛事,那么怎么还会轮到被宰割的地位,所以我觉得不仅仅明史要说清楚,清史也要说清楚。当老百姓不明白的时候,他们需要有人帮他们弄明白,如果他们指不上学校里和一些研究机构的学者的话,他们就要希望寄托给一些草根。
  有人把明月叫做草根,不一定准确,但我不妨借用这话。明月的书的特点,尽量要接近历史本身,我不听人云亦云,我要翻开历史看一看,如果大多数人没有时间去看的话,明月他尽量去接触那些原始文献,他作了两点,
  1、对一些事实尽量去搞清楚,对于一些事时尽量搞清楚,在学术上考证,考证其来龙去脉搞清楚,他做了很努力,可能一些表述与以前的一些书不一致,至于它是否正确,那是另外一回事。他作为一个读史者,他要尽量搞清楚,就是别人没有看到的东西,他都看了。
  2、根据他自己所了解的事实,对这些人作评判,他是一个现代青年,而且是个小伙子,他每天生活在人群中,人们的喜怒哀乐,明月更清楚,更大程度上,明月是为大众所发,替大众所发,说大众想说的话,根据是什么,根据是他读的书,大家都不清楚时,他站出来说出史实做出评论,受到大家的肯定。明月的成功是一个很特别的文化现象,一个代表,反映了时代的需要。
  书在学术上和历史观上,是否要提高到这个高度来评价他,我想大可不必,毕竟他不是学术著作,不要用学术著作来要求他。所以不要以学术规范、历史观等来束缚他。像我刚才所说他的两个特点:第一他接近史实,第二他表达了大众的喜怒哀乐,这就够了,在这个层面上,随着学养和见识增长,他的写作水平一定会更好,走向巅峰,这也需要大众参与对明月的塑造,塑造出一个我们时代,大家都欢迎的新星。
  主持人:明朝那些事儿6发出来,大家有很多新的看法,大家知道中学课本里,提到东林党,在中学课本里,东林党是一个清流形象,东林党的形象有所改变,到底明月是如何认识东林党,他们是否正义的化身?
  当年明月:这里我也觉得你的说法不对。东林党本来就是那个形象,我把他弄出来看看。所有历史现象都是历史本质导致的。比方说,满清1644年入关,导致了我国电视剧的发展。东林党上台执政也是有背景的,你刚才说的顾宪成的对联(书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是挂在东林书院里的。这种问题很简单,你只要想想,一个纯粹的学术团队,如何能掌握政权?其实我不能说是记载装糊涂,至少没有说透。顾宪成在无锡县城讲学。后来,包括我的书里也有写,他可以通过布衣身份,居然可以干涉朝廷内首辅的变动。如果说他是一个纯粹的学术团体是不可能的。清流未必不搞政权,对于他们而言,你如果把他们想得太简单,相当于你把我们大家想简单。你想国家这么大,一群毫无想法,毫无心机的书生最终能够掌握政权吗。
  比如魏忠贤的问题,很多人说他是个文盲、流氓,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一个文盲、流氓能够控制明朝的政权呢?很多人说是运气,这个世界上没有运气。拿破仑说,一个将军的胜利是偶然的,一连串的胜利就不是偶然的。我们对当时的历史不是很清楚,关键是我们把历史人物看简单了,这是我们的通病。人们经常说历史上的人应该怎么做,我告诉你,99%的人都不会比历史上的人聪明。一百年后,你的名字会上史书吗,你不要觉得当时的人很傻,这不可能,因为不是所有的情况你都了解。大多是情况下是被迫的。我们不是这么想的,东林党不是这样想的,魏忠贤也是,他们是最聪明的人,他们比你想象中最聪明的人还要聪明,算是那个时代最顶尖的人物,这种最顶尖的人物,你如果认为他就是很愚钝的,你就错了,只能说是你把他想的和你一样简单,因为你还不如他们复杂。跟着毛佩琦说的,要尽量接近史。因为很多事情你以为是这样的,其实不是这样的。
  你总认为,潜意识上,历史上的事不是那么发生的,你以为你做可以做的更好。这是错误的。所有的人都明白,但所有的人都做不到。只要明白这一点,你就明白历史的东西不是那样简单。我们能从历史中学到的东西就是我们从历史中学不到任何东西。因为事情就是那样发生的,就应该那样发生,不那样发生,他就不正常。你说“以史为鉴”,是因为“以史为鉴”这件事是违反历史规律的,历史的规律,就是几千年来说同样的事,你说“以史为鉴”就是要打破这种规则。打破这种规则就意味着这种规律打破你。所以我们回头看看,什么东林党、魏忠贤,简而概之,都不是简单人物。千万不要以为这些人简单。作为大明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他们怎么可能简单,做事随意,他们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再说科举制度,明朝每三年考一次,每次100多人,平均每年只录取50人,是精英中的精英。在朝廷里那么多年,外加读那么多书,一个人运气好,张居正之流,20多岁进朝廷,也要等二十多年才能进内阁。所以你把东林党想得太简单就是把你自己想的太简单。我觉得还是你对东林党不尊敬。东林党走的这一步,是因为他们有好组织系统,有明确的政治目的,绝不是清流。关于这个问题,不是说我的看法怎么样。其实在历史上,史料记载,在我的书里也有讲到,也是史实。顾在家里,可以遥控内阁,指示什么人换信,安排人事任免,包括他自己当时是个文选侍郎中,只是个正厅级干部,但是他就可以左右内阁人选,他不喜欢的人就不会上任。你觉得这样的人会是简单的吗?把它想得太简单,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我觉得把历史恢复成原来的样子,是一个最重要的东西。
  主持人:我们看到你书中提到杨涟,他最后血洒诏狱,不怕酷刑而感狱卒,你觉得杨涟身上的精神代表了什么?他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动力?
  当年明月:动力要怎么说呢?还是信仰。我觉得信仰是一个最重要的东西。简单地说,他是一个认定一个东西可以继续往下做的人,这个很不简单。于他而言,很多事都不在乎。你看杨涟铁钉贯耳,没有死,然后也不屈服,后来是铁钉直接扎到脑门里才死。像这样一个人就很难解释了。我只能说他有自己的信念,这个世界上,很多人可以被收买,但是一个人只要他有信念,那么到最后他都是很难屈服的。
  主持人:我们看这本书的当中,发现问题很好,在这里想问问明月,也问问毛老师。在东林党与阉党之间的斗争,有可能代表文臣与皇帝之间的斗争,因为皇帝不上朝,阉党以魏忠贤为首,对皇帝是非常衷心的,代表了这么两个层面的斗争,你认为这个角度是有道理的吗?
  当年明月:这个请毛老师讲下,毛老师是这方面的专家。
  毛佩琦:我觉得这个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明朝的宦官问题,很多见人认为宦官很坏。我说一个,郑和就不坏,还有一个建造紫禁城的宦官也不坏。如果我们把所有太监都说的很坏,不符合事实。清朝史学家全祖望写了《宦官奸贤》,说宦官有好有坏。宦官不是说是坏是好,是和具体的宦官有关系,和皇帝有关系,不是说是宦官就很坏。像魏忠贤多厉害,炙手可热。崇祯皇帝,一个地方上来的藩王,没多久,一上来发到南京,半道赐死。宦官其实是替皇帝做事,他更多的体现出皇帝的意见。明太祖就把宦官作为自己家里人去要求。他把儿子(亲王)和宦官放在一起要求,他没有对地方官提出要求,没有对天下老百姓提出要求,只在祖训中提出对宦官的要求,把这些宦官当作家人。所以在刚才包女士提的网友问题说了,东林党和魏忠贤之间的斗争是不是可以这样看,其实很大程度上可以这么认为。那么为什么,东林党要这样做。面对皇权不怕死,刚才明月说了信念,认定什么事必须做到底。那么他认定什么事呢?咱们从孔夫子那里知道,大学里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知识分子从小读孔夫子的书就是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要帮助皇帝,走上政治制度。他这里对不对不管,他只要认这个死理就会坚持下去,而且不怕死。他认为这是代表百姓的,他认为天下好了就进了他的责任。相反的看,为什么清朝的读书人不这样。清朝的皇帝太专制,太霸道了,他不允许任何不同的意见。如果给皇帝的诗提意见,只能是象征性的,让皇帝觉得拍马屁拍得很顺。那为什么明朝官员敢于和皇帝、太监叫板,说明明朝皇帝相对不是那么专制,他才可能有这个市场。所以任何的言论全部被扼杀的话,那么他也不会再说话了。所以到了清朝就没人说话了。那么把明朝宦官说成一片漆黑,说是专制主义发展的顶峰,从这个层面看不是这样的。我们不是从皇帝和宦官看,我们从他的对立面看,不怕可以打板子,但我还是可以说。我们就是需要在看历史事实时,要辩证地看,从另外一个角度看。
  主持人:刚才我们借着现场的机会谈了一下《明》(六)里面涉及的一些比较热点的人物和事件,以及一些现象和问题。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关注我们的作者当年明月。明月在10月份为国家大剧院写了一部话剧《明》。我发现你有转型的倾向。那么我还是把机会交到我们记者手里,对当年明月的情况和关于他作品的情况都可以在现场提问。下面的时间就交给我们现场的记者。
  北京晚报:请问明朝那些事儿6是由中国海关出版社出版,还是与磨铁文化公司合作呢?
  当年明月:这个问题我就不回答了,我只管写书。我所了解他们是相互友好合作的。具体不是很清楚,于我而言,是把书写好,对的起读者,至于如何出版我都不管。我只是希望能让更多的人像以前一样看到这本书。
  左铁:当年明月写这本书以后,我们才发现他是海关的官员,而且东西写的非常好,我们关注这本书非常正常。我们海关出版社是海关的文化基地,我们这里有文化创作室,金钥匙内刊杂志,为海关文化多做贡献。我们和魔铁进行了很多的磨合和探讨,怎么样把这本书正常的交接。我们经过大量的研究和探讨,基本上解决了,明月这本书现在是在我们这里出。
  记者:刚才我们提到明月转型去写话剧,写书这一列问题,做一个暂停,还是要转型呢?
  当年明月:写戏也是日常工作之一。他们邀请我为莎士比亚戏剧节写一个剧本叫《明》。我认为能够和这部戏的导演田沁鑫合作,对我而言,是比较好的方法与方式。她成名比我还早,目前是国内著名的话剧导演。所以我觉得和她合作,应该收获很大。但这并不代表我要专职去干戏剧等方面的事,但这个剧本我个人认为比较满意。我也期望有不同的尝试。
  记者:明月写的书,有人给他做了归纳,写历史是写人写心,写得活灵活现。你的身份,是海关系统的一名缉私警察,你写书的角度和深度,和你的本职工作有什么关系?
  当年明月:没什么关系。我现在依然上班,各种事情很多,没什么娱乐,我的想法是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好,写点书,基本上说起来,我的人生也就两件事,白天上班,晚上写书,我觉得人生还是简单些好。
  记者:明朝三百年中,对哪些人比较欣赏,对哪些人比较厌恶?
  当年:这记者这个问题很好。我估计你看过我的书,所以会问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我好像在书里说过。王守仁,这个人很好,就是我们所说的王阳明先生,他基本上修身治国平天下,各方面都很能干。我个人认为,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一个是事业上的发展,一个是精神层面的发展。也就是说,入圣和成王。入圣就是提高个人精神境界,提高态度和想法,能够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比较明白。这是其一。其二,还得做点事出来,毕竟你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还是不太现实的,最好是两者可以兼顾,但我们又知道不能兼顾。我们知道帝王没有出色的哲学家,我们只要能真正的把入世和做事结合起来,是比较困难。我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说王阳明做到了,因为王阳明不但有自己的哲学、心学,他也曾经评定叛乱,干过很多事,最终还能全身而退,能够做到这样很了不起。
  最讨厌的问题。说实话,我原来还比较讨厌几个人,像魏忠贤之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也不讨厌了。我能体会到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坏人,只有按照自己的利益去追逐利益的人。换句话说,他对你过不去,并不是对你这个人有什么意见,很大程度上他是因为要顾及他自己的利益。所谓好人和坏人的区别就在这儿,好人就是我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时还顾及你的利益;坏人就是我只追求我的利益,但我绝不考虑和顾及你的想法和感受。这种人你要去追究他,似乎也没什么必要,为什么你能说他不对呢?可能你能说他不对,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只是个界限的问题。
  我写这本书,最重要的就是你能够体会别人的想法。很多时候,你如果对别人的行为感到不太理解,你说这个人怎么这么操蛋,这么坏,你回头想想,如果你在他的位置,你就能理解他。你理解他可能并不是他好,而是为你好。当你理解一个人的痛苦时,你也不会对他做出什么恶劣的行为。某种程度上,你可以理解。我觉得这就是我现在的观点。你要是一两年前问我这个问题,我没准还能给你列几个人,
  例如魏忠贤、刘瑾、吴三桂之流,现在你只要仔细分析,所有人的行为,可能来说都是根据当时的环境,这些人的行为有时候你也不能太指责。
  记者:《明朝》畅销后,你的生活有什么变化?对这些变化有什么感受?
  当年明月:没什么变化,照样上班下班,也不见有人来接。于我而言,只是有更多的人看我的书,街上有人找我签名,说我做了哪些节目,想合个影。每次遇到这个事我都感觉很惶恐。我的一般动作是后退半步。我真的是惶恐啊,我真不觉得我有多厉害。你说有很多人喜欢我的书,买我的书,我自己有时候觉得不是我自己。我觉得每个人都很有才华,譬如记者,写东西,写来写去,归根到底,只不过我说我只是比较幸运一点,我的创作比较自由一些,或者说我的创作更符合更多人的胃口,给更多的人看见了。这个世界上很多事不是太公平。譬如说演员,他读书未必很多,他的修养未必有多好,但是偏偏他就在聚光灯面前,
  他就在镜头那里,他总能把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展现给大家看。所以呢,这个时候大家就会特别喜欢这个人,但这个人是不是这样呢,也不好说。但相反,很多读过很多书,搞研究的人,有很多修养的人,但他的特长不是在聚光灯面前。他们唯一的区别,就是在不在在聚光灯面前。如果你在聚光灯面前展现出最光荣的一面,你很幸运;但是呢,你没有展现出来,并没有说明你很差,你很弱。很多时候只是说我们的舞台和角度不同。对于这个问题,我是一直很理解的。我读历史最大的感受,就是现在的我能够明白一件事,天道有偿。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很多时候不要什么事你是应得的,不要认为你比别人高明,你很聪明。我记得季羡林先生说过,这个世界上很多人会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认为别人都是那样想的。我觉得我现在能明白是上天给我的恩赐。我始终不认为,我有什么了不得。很多人比我度过的书多,知道的比我多。我只是说会写故事,对写故事的技巧知道。我不抽烟,不喝酒,不泡吧,我对很多事不敢兴趣,我认为这就是我所有的优点,很不巧,我的这些优点被大家看到了,然后认为我很好。
  我真的不这样想。我从成名到今天,我一直诚惶诚恐。我看历史,我知道很多时候,一个人的兴起到衰败,是一夜之间的事情。人要意识到,活在这个世间上,自己是很渺小的。这个世界有没有人,其实就是一瞬间的事,我们如果过于看高自己,就会迷失自己。这就是我的看法。我每天除了多一件事,跟原来没有任何区别,这就是惶恐,也是恐惧。我不认为我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明明不了不起的人会显得那么了不起。我只知道我不会,我只多了一样东西就是惶恐。
  记者:你好,我是新浪读书频道的琪鹏,上次来做客采访过你,你出《明朝那些事儿2》的时候,和现在还是有很多变化的,现在出到六了,你认为现在你的历史观有什么变化?你每天都更新博客,生病的时候和大家说抱歉。那你是否因为你现在的影响力,觉得有比较大的压力?
  明月:压力么,肯定有,于我而言,每天有那么多人等着你,当然有压力了,所以才惶恐。说心态有什么变化,没有什么变化。我一直都说自己是幸运,能把自己的想法写成字传达给大家。
  记者:下一步有没有什么出书的计划?
  当年明月:暂时还没有。我现在对待我的书如此畅销的态度是,千万别充愣,不知道就不知道,知道就是知道。对我而言,我的影响力扩大,所以一定要小心谨慎呢,不像以前,出门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我以前出门,可能扣子记错了,裤子穿反了,无所谓,所以我今天出门还特意看了一下,没有问题,我才来了。万一被记者拍到了。。。这也许是一种美德,当年陈景润同志撞电线杆,被报纸报道了。当然我不能那样说,和以前相比,我更加注意仪表,出门不能乱来,挤地铁要注意文明,被人挤了你也不能乱发脾气,很多时候你要明白,你是公众人物了。
  其实有的时候,回忆过去我到是觉得过去15年安安心心读书,也许是人生中最幸福的事情。那个时候不会有人关注你,也没有那么多的纷纷扰扰,于你而言就好好过日子。幸福,幸福,平常心是道啊。如果你说我有什么想法,那么我想说的是希望自己有平常心。我只希望这套书写到最后写完了,我能够集大成,够回到以前的状态,我就觉得我是完完全全的完成了我的功业,就完事了。
  记者:您刚才提到你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来还债的,那你觉得自己是明朝的哪一个人物?
  当年明月:不是宣扬封建迷信哈,我不知道,反正不是什么大人物吧!大人物都有秘书,不需要自己把事情说出来。我觉得我可能是秘书,或者是个文字工作者,说不定上辈子是个记者,都有可能,记者么就是民间的那种,不是官方的。我也很疑惑阿,我就问自己,我这个人不抽烟、不喝酒、不泡吧,没有业余娱乐。有人和我说石悦啊,你活着为啥?是阿,我也在想。人活着总要有点奔头,我现在的想法就是满足大家要求,满足读者要求,满足出版要求,满足各个方面的需求。于我而言就完成任务了。一般人也许和我换个位,会很高兴,但是我在这个位置上,确实不是这样的。为什么呢?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说我是还债的呢,关于名利双收的事情,我开始就不觉得喜悦,认为是上天对你报复,上天很公平,让你得到就让你失去。
  总结来说,我还是来还债的,所以我获得谨小慎微。可以真诚地对大家说,我没有任何高兴的,这是真的,你看我的眼睛很真诚。哪怕是有人告诉你,你的书是全国所有所有图书销量排行第一,已经卖到几百万册了,我也没有什么高兴的,有时我在想,于我而言,这是一种负担,我希望时间倒流5年、10年,我还是在我住的地方,能够看看书,没事出去逛一逛,人生简单就好,我觉得是最好的。不需要太成功,越往前走,越如履薄冰,不堪重负,我觉得着这样就好了,书可以照旧卖,名声不要再大了。谢谢!
  记者:想问一下《明朝那些事儿》你打算出到几啊?
  当年明月:这是个问题,估计是7吧,有没有8不知道,但是快结尾了。于我而言,我就是想把它做圆满,我已经说过,我就是来还债的。债没有还清,不能回去。
  记者:出完了之后,你还有没有什么出书计划?
  当年明月:你问我我还真的不知道,虽然你也只能问我,但我也真不知道。就像有人问我,为什么朱元璋为什么起名朝代为“明”,我说你只能去问朱元璋了。我希望写完了,能够告诉自己做完了一件事。我把债还完了,我真的能够放心去了,当然不是真的去了,而是真的放心了。
  我把这件事做完了。我每次去南京我都要去明孝陵拜一拜,包括写完了我也要去明孝陵拜一下。话剧《明》在建组之前,由田导带领一群人,包括主演都去拜了,他们比我还彻底,而且还去拜了十三陵。我写完了这本书,我还是要去拜,你们采访可以跟着来,但是,食宿自己负责。我可以去告慰他,我把我能写的东西都写出来了,而且写的是比较客观的。我已经尽了我最大的努力,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或者是冥冥之中有人告诉我应该做这些事情。我想说这样一句话,我能够把它做好,把他做完。我觉得我了解的明朝历史和过往的事情都说出来,这样就好了,还债还完了。
  有时看历史我很感慨,因为很多人在历史中只有短暂的一瞬,历史很大,你很渺小,很多人一辈子可能在史书上就只是一句话。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人很少,我觉得我知道的这些人和事情,有些人很委屈,有些人很悲伤,无论如何他们没有开口的机会,我举个例子,像法医,法医是什么?要检查被害人。有个法医对我说他每次做这件事有责任感,被害人都不甘心,他看到了凶手,却不能说出来。我认为,历史研究者应该有这样一种觉悟,有很多的人和事他们作了很多,付出了很多,却没有得到回报,他们被埋没了,我认为应该宣扬那些能够宣扬的,唾弃那些应该唾弃的。对我而言就完成了责任。所谓还债,这是一说,真正在背后的,应该是这个东西。
  记者:你觉得你自己会是一个时空穿越者么?
  当年明月:你说我从古代穿越到现代,我宁愿换一下,我觉得从古代穿越到现代,我觉得没有意义啊,现代比古代发达啊。你说我从古代穿越到现代,给现代人讲古认的故事,估计没人听啊,大家都听环珠格格阿,而且我觉得现在时代比较进步,咱们还是从现代穿越到古代吧。
  提问:毛老师提到是你一开始是草根写史,而且越来读者群体越扩大,发现你的作品已经拍成卡通动画。从五岁的小孩子,到从政人员,包括各个年龄层次的人员,包括各个阶层的,对你的书都是很接受。那么你现在还认不认可草根写史这种说法?
  当年明月:“草根写史”两三年没有人提了,现在只能说是历史研究者用一种方式表达历史。至于卡酷动画,我不太满意,虽然有一定普及历史的作用,感觉还是较儿戏了,我比较传统,对于比较娱乐化的东西,不太能接受。东西应该怎样传播,我不想在多说了,祝他收视常红,希望这个节目没有给他的收视率填堵,我就已经很高兴了。
  主持人:对袁崇焕的认识
  当年明月:袁崇焕是一个名人么,已经被讨论了两三百年,难为我了,是一个有用的人,反正比我有用,挽救民族危亡,当然也犯过不少错误,我已经把我的想法都写在书里了,如果你有任何疑问,可以去看书。
作者: shanlon    时间: 2009-1-5 22:59
标题: 抽一段出来.........
  毛佩琦:
  书在学术上和历史观上,是否要提高到这个高度来评价他,我想大可不必,毕竟他不是学术著作,不要用学术著作来要求他。所以不要以学术规范、历史观等来束缚他。像我刚才所说他的两个特点:第一他接近史实,第二他表达了大众的喜怒哀乐,这就够了,在这个层面上,随着学养和见识增长,他的写作水平一定会更好,走向巅峰,这也需要大众参与对明月的塑造,塑造出一个我们时代,大家都欢迎的新星。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1-6 00:17
楼上摘得这些都很说明问题了,谢谢,我觉得我们没有什么分歧呀。
作者: fillete    时间: 2009-1-6 13:43
“毕竟他不是学术著作,不要用学术著作来要求他。所以不要以学术规范、历史观等来束缚他。”

不应该推动歪楼的。。。

小鲸鱼,“中学图书馆文库”这套见过么? 14本,够看一阵子了。。。 08年11月版的

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hp?tid=131645&highlight=%B4%F3%BA%A2%D7%D3%B5%C4%CA%E9%BC%DC

贴一个自己的闲书帖子~   大小通吃的~

[ 本帖最后由 fillete 于 2009-1-6 13:48 编辑 ]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1-6 15:46
原帖由 shanlon 于 2009-1-5 22:39 发表
史话和历史都不区分,
俺都不知道应该是你的语文不及格呢, 还是俺的语文不及格.......


当然是我不及格了,我无知,所以我就会查辞海,而不是自己给他乱定义

史话 shǐhuà
[history] 对某件史事或事物以叙述故事的形式写成的作品(多用作书名),如《淮海战役史话》、《辞书史话》

历史 lìshǐ
(1) [history]
(2) 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
(3) 沿革,来历
(4) 过去的事实

小说 xiǎoshuō
[novel] 一种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按篇幅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小小说(微型小说)


历史小说(歷史小説)
小说的一种。描写历史人物和事件以再现一定历史时期的生活面貌和历史发展的趋势。但所写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必须有一定历史依据。 鲁迅 《故事新编·序言》:“对于历史小说,则以为博考文献,言必有据者,纵使有人讥为‘教授小说’,其实是很难组织之作。”

演义 yǎnyì
[historical novel;historical romance] 以历史事实为基础,增添一些细节,用章回体写成的小说


从定义上来说,前两种明显是一个东西,仅仅是体裁不同、形式而已,历史不单单是二十四史、论文这种方式,我前面说了,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唐德刚先生的《晚清七十年》、茅海建先生的《帝国的崩溃》、《苦命天子》,李亚平先生的《帝国政界往事》等等,都和《明朝那些事儿》一样不是历史小说。而是历史著作,是正史而不是野史。

而《康熙大帝》《李自成》、《三国演义》等,尽管也在大的范围内尽量的符合历史事实,但毕竟是小说而不是历史。

所以可以拿着《明朝那些事儿》去学明史,但不能拿着《三国演义》去学三国史。

其实我的帖子,就是从《明朝那些事儿》到底是可信的历史,还是杜撰的小说、故事的差别来的。而楼上的几位都已经赞同了我的观点,并引用了相关的文章,因此我表示非常的感谢。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9-1-6 17:00
楼上好热闹。。。。
是历史还是不是历史,对于我们读者来说,当然宁肯作者写的是实际存在的而不是杜撰,,,就像我们看某篇喜欢的小说,我们会把故事的主角当作实际存在的。。。所以,我宁肯相信那就是曾经发生过的。。。。
当然,真正的历史,实际到底是怎样呢,也许不是我们所了解的那样,过去的记载,即使是考古的发现,训诂后的意思仍然有人为的成分,天知道。
   继续等闲书,马上就有大把时间,我等着要日以继夜的看。。。。
作者: Lindaw    时间: 2009-1-6 17:33
借小鲸鱼的地儿,请教一个问题:有人说林达的作品里有些与史实不符,想知道具体有哪些?
补补课
作者: 璇璇    时间: 2009-1-7 11:16
标题: 回复 #1 小小小鲸鱼 的帖子
《遇见未知的自己》,心灵修养方面的书,很不错的。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