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高考制度的受益者与受害者 [打印本页]

作者: education2008    时间: 2008-12-23 12:45
标题: 高考制度的受益者与受害者
任何制度,哪怕是最糟糕的制度,也会有受益者与受伤者。
现在的高考制度,谁是受益者,谁又是受伤者?

一个生活在社会比较靠下的阶层,有聪明的头脑,又有极大动力想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孩子是这个制度的受益者。
一个生活中社会比较靠上的阶层,聪明程度一般,又没有太大动力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孩子是这个制度的受伤者。

对于前者来说,高考是个绝佳的舞台,绝佳的竞技场,在这个竞技场,一个社会底层的穷孩子可以获得尊严,
获得尊重,获得自信,获得知识,获得能力,获得文凭,获得几乎一切他梦想中的美好事物。

对他来说,学习再苦,也比不上在田里耕种的苦,比不上在矿井里挖掘的苦,对他来说,学校是天堂。
对这些人来说,只要能够上大学,基本上就算改变了命运,因为即使有严重的失业问题存在,但只要不挑剔,
找到一个工作还是相对容易的,最不济,作为大学生村官回到农村,命运也改变了许多。
这种投入,产出,无论如何都是合算的,况且现在学费降低了很多,负担一个大学生并不是一种很困难的事情。

从这部分人的角度说,高考制度是最好的制度,保证了社会的垂直流动,使得下层的子弟有机会流动到上层。

这也是许多这样的孩子,不惜一切代价来应对高考的原因。所谓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对这部分孩子来说,失去的
很少,得到的很多,那些所谓“素质”和“快乐”的付出对他们来说是不足挂齿的。

我们都知道山东,河南等地的高考分数高得惊人,在这些地方一个普通本科的分数能够在北京,上海进入重点大学。
原因在于,这些省份存在着这股强大的不惜一切代价的力量去搏击高考,如果全国统一来计算分数,北京,上海的
孩子重点大学可能想都不敢想。

受伤者是另一部分人,尤其是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这些孩子,不能说没有一点生存压力,也需要受到良好的教育
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但是,他们又没有不惜一切代价的动力和环境。换句话说,与前者相比,他们的顾虑比较多,
没有那种不惜一切代价的干劲。

如果把高考比作革命的话,这些人就属于革命精神不彻底的小资产阶级,而前者则属于革命精神彻底的无产阶级,
无产阶级在革命中失去的仅是锁链,得到的是全世界,可小资呢?失去的可能是本来不多的小资本,而得到的也未必
如其所愿。

是参加革命还是置身度外?有没有第三条路?今天小资们面对的困惑实际上并不新鲜。

好的趋势是,国家现在出台了一些有利于中产阶层的政策,像扩大自主招生,像英语开始考口语等等,
但大环境不变,对此不必太乐观。

我虽然有一些批评高考制度的文字,但总的来说,我对高考的评价是中性的。作为一种制度而言,他目前的存在是有
合理性的。但这个小圈子的家长,大多数是中产阶层,可以说,很多是这个制度的受伤者。而且,在受伤者之中,
也有程度的差别,比如,如果孩子有志于在文学,文化,艺术类发展,那么,目前的制度对其伤害最大,如果特长是动手
操作,而不擅长抽象思维,那么,其受到的伤害也是非常之大。

如果志向是科研人员,尤其是以研究为主的科研人员,那么,目前的高考制度对其的伤害可能相对微小。
原因在于,目前的教育体制,大学是比较偏重研究的,与中学衔接比较好,中学学的东西,大学时很多能够直接
用到,这种连续性能够保证其某种程度上学以致用。

而且在精神素质上,也就是情商培养上,科研人员所需要的严谨,耐心,踏实,也与高考锻炼的素质相匹配。

[ 本帖最后由 education2008 于 2008-12-23 12:49 编辑 ]
作者: shanlon    时间: 2008-12-23 12:53
一等家长出国忙
三等家长应试忙
二等家长四处忙
作者: pianocrazy    时间: 2008-12-23 13:17
首先感谢老易推出这个话题。

我是高考的受益者,但是很不希望孩子成为高考的受伤者。

对于高考的评价,我觉得要历史地看问题。高考出台的70年代末(我很老了,我就是那个时代的大学生),高考唤醒了多少年轻人的梦想!如果没有那时年轻人的梦想,现在的社会会是怎样?顺便说一句,那时候高考的竞争可以用惨烈来形容,录取率只有3%左右。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考制度固有的缺点越来越显露出来。我赞成改革高考,正像当初双手拥护高考一样。

总而言之,高考需要改革,但是高考的历史性贡献是不可否认的。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12-23 13:24
为什么不能不花很大的代价通过高考呢?

你不是说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嘛
作者: qqyou    时间: 2008-12-23 13:27
在一个当官是唯一目标的社会下,奢谈其他的东西,都毫无意义
作者: wangtutu    时间: 2008-12-23 13:34
社会下层是高考的受益者.
社会中层已经获取的一定的社会资源,完全有条件通过其他资源去换取特殊的教育资源.
所以说也算不上受伤者.
社会上层不用说,上升通道完全对他们打开.

如果社会的所有资源都被中上层占有,会发生什么?
流血事件呀.又一场文化革命即将开始...

其实现在社会流动机制很灵活,用不着非得高考才行.
高考已经不象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初期一样,那么迷人了.
作者: education2008    时间: 2008-12-23 13:39
不花很大的代价通过高考是有这种可能性的,但针对于个别家庭。
比如孩子用了一些手段,规划或技术作为辅助。

但是,高考是零和游戏,有人考上,势必有人落选。
如果大家都想走直线,新的竞争又开始了。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12-23 13:45
标题: 回复 #7 education2008 的帖子
很多人都走在错误的道路上,

那么走在正确路上的就有机会了,

现在的录取率比起我们小时侯高,

我当年能做到轻松,我相信我的孩子也能做到
作者: 八根儿    时间: 2008-12-23 14:37
高考——在不断的弱化这个民族的体质、头脑、精神。。。
作者: 九品莲    时间: 2008-12-23 16:37
自己家里亲戚有非常穷的,高考对于他们来说是全家人对未来的一种期望。有的孩子虽然考上,但是觉得不理想,又再复习一年,重新考。高中的花费对这样的家庭来说,负担非常重。经过几年的搏命,孩子在上大学后,放纵自己的几率大增,起码自己就亲见过几个。毕业后,不是名校的找工作还要靠父母到处托人找关系,工资还是可怜的一点点,我没觉得他们是多大的受益者。
作者: lulunancy52    时间: 2008-12-23 16:54
标题: 回复 #10 九品莲 的帖子
考上大学没有好好珍惜在大学的学习时光是学生和教育体制双方的问题。高考,对我和周围的朋友来说:改变了命运。谈不上受益受害,对于我们一群小人物来说:通过高考是改变在农村劳作,做“睁眼瞎”的一条重要途径------------高考作为一种选拔制度,有比较好的作用。只是,以分为本的高考指挥棒下,孩子的很多闪光点被埋没!!!
作者: xylonhong    时间: 2008-12-24 22:18
俺看到的尽是高考改变命运的例子,俺就是一例。但是现在天平越来越向大城市居民倾斜,看看自主招生。

当年俺们小县城每年考几个清华北大没有一点问题,但是现在呢?虽然一直在扩招,可现在一年考一个就是奇迹了。现在的高中学生比俺们以前辛苦的多,但是结果呢?不会是俺们县城的学生变傻了吧?

如果俺们小县城的学校也如某些大城市的某些中学一样,每年的清华北大保送生都有几十个,那么相信他们那些学生也可以玩出花儿来。

高考俺赞成,自主招生俺不赞成,自主招生自然而然的变成某些人的筹码而已。

注:俺目前生活在大城市。
作者: klcz2002    时间: 2008-12-24 22:37
现在的录取人数快700万了,有钱就行,高考是个P。

从幼儿园到大学,从国内到国外,家长有钱就行了。

高考基本上没有二十年前体现社会公平的意义了,就连学生宿舍也三六九等了。
作者: qqy0u    时间: 2008-12-24 22:55
二十年前的高考也只是所谓的体现社会公平了.

我所知道的一个人, 入学是某名牌大学的大专, 出来变本科了. 因为他家人认识校领导.
作者: qsqsqsqs    时间: 2008-12-25 10:03
楼主又一次说得很好,基本正确。补充一点:高考不仅是中性的,而且是必须的,因为垂直流动是社会稳定的前提。高考之所以牢不可破,当然不是因为它的中性,而是因为它的必须。它不仅给了底层出身优秀青年以进身之阶,而且给底层出身所有青年以希望,因为严格来说,出水才看两脚泥,最后结果没出来谁也不能说谁比谁优秀。反之,结果出来以后,失败者也可以自安。由于高考制度确保的底层出身精英被吸纳入社会中上层,因此社会结构才是稳定的。因此只要社会还是稳定的结构,就会有高考制度;反之废除了高考制度,也就是废除了社会稳定结构。

问题是城市中产阶级子女。如果硬拼,胜不足喜,败尤足虑。为什么胜不足喜?因为你至多可以保住父母辈的地位——在目前就业形式下这可能都要费出九牛二虎之力。为何败尤足虑?因为跌到比父母辈更低的位置是一种打击——你会觉得愧对父母;因为你不能像底层出身青年那样败而自安;因为你不可能适应更艰苦的工作或工作环境更艰苦的工作。

因此城市中产阶层子女的上策是全面发展,差异化发展(相对底层出身的青年的发展而言),出奇制胜。

这里我没有贬低哪个社会阶层的意思,完全是做价值中立的客观分析。而按照我说的那样做,则会使社会每个阶层的子女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前途,社会整体也会获得最大收益。
作者: qsqsqsqs    时间: 2008-12-25 11:04
所谓高考,也不是仅指最后那一次考试。它和其以前的一切目的驱动(以及同一目的下各种奇形怪状的或莫名其妙的差异化的或错误化的驱动)、思维模式、课程安排、教学方法、教学重点乃至学生的所有学习和生活习惯一起,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牢不可破的整体。因此较低的分数但因为某种关系入了更好的大学或相反,或直辖市的孩子能入较好的大学或相反,或选志愿时运气好得以录取到较理想大学或相反,都丝毫不意味着你对高考有所脱离,正如高考的失败者和胜利者都并不脱离高考一样。因此我所说的全面发展和差异化发展,就是指在“目的驱动(以及同一目的下各种奇形怪状的或莫名其妙的差异化的或错误化的驱动)、思维模式、课程安排、教学方法、教学重点乃至学生的所有学习和生活习惯”上有所变化。
作者: qsqsqsqs    时间: 2008-12-25 11:27
楼主说的有一点我有不同看法。楼主认为人口大省的高考录取分数高是由于底层出身青年更多造成的。我认为主要不是。人口大省分数线和三个老直辖市的分数线的差异主要是总人口和录取人数比例不同造成的,因为我们的录取人数是分配到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而且不是按人口均分的。之所以三大直辖市分配的比例高,唯一的原因我认为是为了缓解特大型城市内的新生代就业压力。
作者: cylcyh    时间: 2008-12-25 12:19
看了很伤心,难道现在不是高层次的在虐夺低层次的资源吗?干吗好的就不能变差,差的就不能变好,出生确定一生啊!
作者: jjnbu    时间: 2008-12-25 13:48
各位真能说,我嘴笨,每次只三言两语的,这里只是感慨,除了高考,其他可去的吃香喝辣的地方少啊,人家不认识,谁让进啊。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