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会背了又如何 [打印本页]

作者: qqyou    时间: 2008-12-19 14:08
标题: 会背了又如何
孩子上学以后,突然对孩子有一个新的发现,那就是他的记忆力还不错。

其实平时在培养孩子的时候,非常的避免让孩子去背诵那些无意义的东西,不希望去锻炼孩子的机械记忆能力。所以从小到大,连唐诗宋词都没有被过。以前在幼儿园,看他能背诵一些儿歌、或者复述故事,觉得很正常,听的多了、有兴趣、自然就记下来了。弹琴也是这样,弹一段时间,他就不看谱子了,开始直接弹了,因为他把基本指法顺序或者曲调记住了么,过一段时间不去弹,他自然会忘掉。

上学以后才注意到,他的机械记忆能力还是不错的。每次讲新课,在课堂上,他就把课文记住了,晚上回来做老师留的作业,背诵的东西他从来不需要再去训练,直接就背出来了,而且滚瓜烂熟。

最近快要期末考试了,老师给出了一些练习题,昨天一做,就原形毕露了。

题目是这样的

梅·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淩寒独自开。
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填空,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填,我就不写原题了

遇到这个地方,他知道是Zhi,于是就写了“只”在上面,我们告诉他错了,于是他想起来我们告诉过他“一只羊”和“一支笔”的支,是不一样的,于是改成了“支”,结果告诉他还不对,他又看到了前面“数枝梅”,于是把“枝”字描了下来。结果告诉他,还是不对。

其实“知”这个字,目前还不是他们要求掌握的,但孩子确实会写,只是发“zhi”的字实在是太多了,他不知道该写哪一个好了。

孩子虽然被的滚瓜烂熟了,但实际上他还不能理解这些诗词里每一个字的含义是什么。这很正常,哪怕是成人,都未必可以解释得非常完整。

由此可见,在孩子小的时候,让孩子去背诵什么古文,真的没有太大的意义。背诵所谓经典,还不如去背诵唐诗宋词,毕竟那些还有韵律。更不如让孩子背诵一些英文故事,同样是机械的记忆,但是对孩子以后会更有用处。

那些古代的经典,不仅晦涩难懂,而且在现代社会,只会有消极意义,而没有任何积极意义,为什么还让孩子去学呢?

看一位坛友问学国学有用么,有感故写此文。

[ 本帖最后由 qqyou 于 2008-12-19 14:21 编辑 ]
作者: snowyiyi    时间: 2008-12-19 14:13
不过有些学科,背诵还是很重要的。最理想状态是理解的基础下背诵,能理解记忆也就快一些了。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12-19 14:14
孩子的机械记忆能力,天生就有,不用培养
作者: pianocrazy    时间: 2008-12-19 14:23
同一楼主的看法。我女儿的老师要求孩子背诵三字经、弟子规等所谓“国学”经典,孩子背了又背,还是没有背下来。原因很简单,首先这样的背诵孩子不理解,其次也没有多少兴趣,自然效率低下。

相反,我和女儿一起阅读英文故事书,并没有要求背诵,但是读上几遍就完全背下来了,因为孩子喜欢,愿意投入,效率自然高。
作者: shanlon    时间: 2008-12-19 14:30
自己在过分要求, 却去怪罪别人......

会背了, 就要会写, 会写了, 就要会解释........

不然的话, 就不应该去背, 然后就去怪背的人, 再去怪教背的人, 最后会不会去怪教小孩子说话的人呢, 然后是生孩子的人?


有个谜语: 什么东西永远填不满?
不是大海,也不是深井, 而是欲望


原帖由 qqyou 于 2008-12-19 14:08 发表
孩子上学以后,突然对孩子有一个新的发现,那就是他的记忆力还不错。

其实平时在培养孩子的时候,非常的避免让孩子去背诵那些无意义的东西,不希望去锻炼孩子的机械记忆能力。所以从小到大,连唐诗宋词都没有 ...

作者: wishuhappy    时间: 2008-12-19 14:34
原帖由 shanlon 于 2008-12-19 14:30 发表
自己在过分要求, 却去怪罪别人......

会背了, 就要会写, 会写了, 就要会解释........

不然的话, 就不应该去背, 然后就去怪背的人, 再去怪教背的人, 最后会不会去怪教小孩子说话的人呢, 然后是生孩子 ...


“会背,要求会写, 然后要求会解释”, 这个属于“过分要求”?

背的目的到底是啥? 为背而背?

我有点糊涂了。
作者: ldelly    时间: 2008-12-19 14:34
不太赞同楼主的观点。背与理解是两回事,背和知道意思也是两回事。到理解的时候,到知道意思的时候,自然就会知道的。有时背东西仅仅也就是训练记忆,不要想得太复杂。再者,要求背的东西,按通常的标准,应该也可以称之为“美文”吧?!背一些,记一些,没什么坏处吧?记忆是一切的基础哈。不是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吗?看起来“用不到的东西”,真正用到的时候就来不及了。。。
作者: shanlon    时间: 2008-12-19 14:35
这个老师误人子弟阿, 经典能背就背, 不能背就读, 所谓的读经典, 而不是背经典

不过能背的,就背吧.
比如他能背英文故事书的, 那就要求背吧,

难道你小孩子能吃三碗饭, 非只给他吃一碗么?
就能吃一碗饭, 非要逼他吃三碗饭?

什么时候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 在站在父母的高度去看问题, 很多事情都很简单的...
原帖由 pianocrazy 于 2008-12-19 14:23 发表
同一楼主的看法。我女儿的老师要求孩子背诵三字经、弟子规等所谓“国学”经典,孩子背了又背,还是没有背下来。原因很简单,首先这样的背诵孩子不理解,其次也没有多少兴趣,自然效率低下。

相反,我和女儿一 ...

作者: pianocrazy    时间: 2008-12-19 14:50
标题: 回复 #8 shanlon 的帖子
我的看法是“读”比“背”好。 读代表着字词与事物及其含义之间的联想,比较具体,有利于孩子的思维训练;而背则缺少了这样的联系,不利于孩子的思维发展。因此并不能说,读书是一碗饭,背诵就是两碗或者三碗饭。

以楼主提到的钢琴学习为例,钢琴老师是主张“视奏”的(相当于读),而不赞成“背奏”,除非你要演出。
孩子学习同样如此,难道就是为了背会给别人表演吗?显然这是不对的。
作者: xiaoxin611    时间: 2008-12-19 14:55
我不同意楼主观点,诵读有助于记忆,既然孩子长于记忆,少许要求就背下来了,经典的东西理解可以稍后,因为背诵时机是现在为佳,而理解需要孩子丰富的阅历,另外读写又是另一个新的要求了,随着语文文法的掌握和词汇量的增加,再写就容易了.
赞同背是因为有了幼年的记忆痕迹,日后再理解的基础上再强化就轻松了
当然,这也因人而异,比如本人记忆力急差,只能记个大概,所以想引经据典表述自己的观点就比较困难,所以经常罗嗦.嘻嘻
反正量力而为吧,凡事别太过
作者: wishuhappy    时间: 2008-12-19 14:57
原帖由 pianocrazy 于 2008-12-19 14:50 发表
我的看法是“读”比“背”好。 读代表着字词与事物及其含义之间的联想,比较具体,有利于孩子的思维训练;而背则缺少了这样的联系,不利于孩子的思维发展。因此并不能说,读书是一碗饭,背诵就是两碗或者三碗饭 ...



说得很好。 俺也觉得读经比背经好。 不过读着读着, 发现喜欢, 或者产生共鸣, 从而自然背下来, 或者产生了想背下来的欲望, 那真是件很不错的事情, 经典算是真正学到了。

话说回来, LZ的帖子要扔经典论坛里, 估计要被扔无数砖头。
作者: xiaoxin611    时间: 2008-12-19 15:01
补充一句,孩子的发展越来越多元了,而精力是有限的,必然要有所取舍.
钢琴的视奏与背奏的能力同样重要
背诵与阅读也并不矛盾
作者: xiaoxin611    时间: 2008-12-19 15:04
其实培养孩子要观察孩子适合怎样的方式,记忆的方式也各有差别的,如果用大人的方法套用给孩子,匹配就好,否则效果不佳
作者: qqyou    时间: 2008-12-19 15:51
原帖由 wishuhappy 于 2008-12-19 14:57 发表



说得很好。 俺也觉得读经比背经好。 不过读着读着, 发现喜欢, 或者产生共鸣, 从而自然背下来, 或者产生了想背下来的欲望, 那真是件很不错的事情, 经典算是真正学到了。

话说回来, LZ的帖子要扔 ...


算了,那是人家的地盘,怎么好去砸场子。

不过他们要是过来,俺倒是不怕。因为其实问题不在背诵上,而在乎背诵的是什么东西,是对孩子有力的还是有害的。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12-19 16:07
标题: 回复 #14 qqyou 的帖子
你是谁的马甲?

转世多久了?

怎么看怎么象论坛的老鲨鱼
作者: qqyou    时间: 2008-12-19 16:08
原帖由 ldelly 于 2008-12-19 14:34 发表
不是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吗?看起来“用不到的东西”,真正用到的时候就来不及了。。。


其实要了解一件事情,最好的办法就是多思考,而不是听哪位古人说什么,那位名人说什么。

您这里引用的这句老话,在很多年里都是和合理的,为什么呢?

我们知道在古代,技术是不发达的,印刷术也很落后,一般人的家里书都是很少的(现在各位请回头看看自己的书柜,你现在藏书的字数,已经远远超过永乐大典的字数啦)。那学子怎么办呢?一曰抄,直接抄写下来。二曰背,记在脑子里。如果不做这两项,那要用的时候,就要“方恨少”了。所以中国的传统学习,就是死记硬背,遗毒至今。

再看看现代,所谓信息爆炸年代,没有一个人在有能力做什么《永乐大典》《四库全书》之类的大全了,最牛的图书馆,也仅仅是九牛一毛。但是我们有了互联网、电子技术、搜索技术,我在其他地方和别人谈史的时候,遇到需要资料,电脑里轻轻一检索,就出来了。那我们有限的大脑,为什么还要去记忆那些没用的东西呢?

所以现代社会要求的是知识的广博、多阅读,掌握工具的运用,掌握方法的运用,这也是为什么我在我的另一个帖子里,更加推崇美国小学的教学方法的原因,那就是人家的方法,更加适合于现代社会。

孩子是白纸,我们家长在引导的时候,如果不加思考,仅仅盲目的话,还真的不如什么都不做呢。

[ 本帖最后由 qqyou 于 2008-12-19 16:11 编辑 ]
作者: qqyou    时间: 2008-12-19 16:10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8-12-19 16:07 发表
你是谁的马甲?

转世多久了?

怎么看怎么象论坛的老鲨鱼


我叫阿Q,在各大论坛转战了很多年了,也算是老网民了

如今到了贵地,还望各位版主老爷多加提携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12-19 16:12
原帖由 qqyou 于 2008-12-19 15:51 发表


算了,那是人家的地盘,怎么好去。

不过他们要是过来,俺倒是不怕。因为其实问题不在背诵上,而在乎背诵的是什么东西,是对孩子有力的还是有害的。


我曾经去过砸场子,人家多和蔼的.还把我的帖子置顶精华

不过离开了那个场子,好象就没那么和蔼了
作者: qqyou    时间: 2008-12-19 16:30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8-12-19 16:12 发表


我曾经去过砸场子,人家多和蔼的.还把我的帖子置顶精华

不过离开了那个场子,好象就没那么和蔼了


算你遇到好人了,我要是去了,估计会遍体鳞伤的回来。
作者: yhbb    时间: 2008-12-19 16:32
标题: 回复 #18 jiangying 的帖子
那是人家给你面子,同时也维护自己面子,至于关起门来咋样,咱也就不必操心了!
我这是明显的小人之心,不过也相信真的有修炼到家的。
作者: yhbb    时间: 2008-12-19 16:34
楼主,要是真碰到那过目不忘的咋办?
作者: shanlon    时间: 2008-12-19 16:38
不准他背..
他要敢背下来, 打断他胳膊..
他竟然背下来了,如果写不出来, 敲脑袋100000000下.......


作者: wishuhappy    时间: 2008-12-19 16:43
原帖由 yhbb 于 2008-12-19 16:34 发表
楼主,要是真碰到那过目不忘的咋办?



绝对有那样的神人!

探索发现的节目说了一位美国的科学家, 叫什么“金xx"的, 一生背了9000多本书, 后来人家研究他的大脑, 我们普通人的大脑是两边分开的, 人家的左右两脑是合在一起的,而且是天生的。

不过通常情况下, 神人也会产生很多问题, 比如抑郁症什么的。

那个节目还调查了不少极其有天赋的神童, 不是有多动症, 就是有抑郁症的,要不就是。。。。。看得俺叹息啊。。。
作者: qqyou    时间: 2008-12-19 16:51
标题: 回复 #21 yhbb 的帖子
天才总是有的,还有擅长倒背的呢,可以把一本字典都背下来,可惜我们都是普通人啊

不过换句话说了,他过目不忘也是有意识的,如果真的所有看到的东西,全部留下记忆,我估计这个人快要疯掉了。

过目不忘的人,其实可能也没有几个就生活的非常如意的,更不要说成为很成功的人士了。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12-19 16:59
原帖由 qqyou 于 2008-12-19 16:30 发表


算你遇到好人了,我要是去了,估计会遍体鳞伤的回来。




那时我还有点争强好胜,居然还整出这么个东东,现在已经没有好胜心了,还是看你们去争爽快些

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hp?tid=101295
作者: qqyou    时间: 2008-12-19 18:04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8-12-19 16:59 发表




那时我还有点争强好胜,居然还整出这么个东东,现在已经没有好胜心了,还是看你们去争爽快些

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hp?tid=101295


哈,写的还真有才

不过就是太隐喻了一些,你知道那些死脑筋的人,其实脑子都不太好使的,所以你才没有挨骂,得以全身而归。

不像我们农民,张嘴就是大实话,去了铁定被人家砸出来。所以打死我也不去,俺还想多活几天呢。

还是在这里好,万一有啥事情了,还有你老兄帮我撑着。
作者: ldelly    时间: 2008-12-19 18:55
原帖由 qqyou 于 2008-12-19 16:08 发表


其实要了解一件事情,最好的办法就是多思考,而不是听哪位古人说什么,那位名人说什么。

您这里引用的这句老话,在很多年里都是和合理的,为什么呢?

我们知道在古代,技术是不发达的,印刷术也很落后 ...



  说得好啊!工具,什么都不记,哪来的工具?所谓的背,记,也只是暂时的,分阶段的,并不是说背过了就等于要记一辈子。想想,小时候背过的书,你还能背得出来吗?当时也不是滚瓜烂熟吗?呵呵,人生几十年,什么年纪该做什么事,应该是分得很清楚的。单从背书这个角度,当成一种记忆训练又何偿不可?再者,大家都认为现行的教育体制有不合理的地方,但你能游离于这个体制之外?存在的,必定有其合理性....
作者: 卷耳    时间: 2008-12-19 22:41
不背,就怕连“只”“支”也不知道了,那就好玩了
作者: ibm22    时间: 2008-12-31 11:35
如果背诵是建立在理解之上的,孩子自然知道“知”,背诵是必要的,关键在于家长怎样引导孩子去做。
作者: happy_99    时间: 2008-12-31 13:40
理论上:
一年级要求背这首诗
而不要求能写“知”字

事实上:
小朋友能背这道诗
去不会写这个字

理论和实践有什么相悖的地方吗?(半玩笑性质的问题哈)

关于背诵
我儿子的话可能是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的吧

他在最初背古文时也有些不太愿意
被我连哄带骗地要求着背了一些后
自己觉得作用很大
怎么大?
他说的:
“老妈,以前我背一篇要很长时间,
现在,醉翁亭记不到三天就记得住了”
而我观察下来另一个好处是
他的阅读理解进步很大
在家里没做任何练习的情况下
应对学校的考试没什么大问题
但现在老师说要应对好中学的自主招生考试还要加点练习
还有一个好处是
现在的作业常常有补充名诗名句的题
好多题其实都来自三字经啊、论语啊、名篇啊等
背得多了,做作业就快了,玩的时间也多了
作者: qqyou    时间: 2008-12-31 14:05
如果只有古诗可以背,那就背他好了

其实还有很多优美且孩子可以理解的,为啥不选呢

让孩子既能记得住,又可以理解,不是更好么
作者: 君涵妈妈    时间: 2009-1-4 08:50
居然有人认为,背英文比背国学有意义。哎。。。。。
背英文那纯粹是为了掌握点英文知识点而已,哪里有什么深度和内涵。

有条件学好英文的人不用靠背英文,可怜的一点背的时间用来背点有内涵的吧。。。。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1-4 10:18
原帖由 君涵妈妈 于 2009-1-4 08:50 发表
居然有人认为,背英文比背国学有意义。哎。。。。。
背英文那纯粹是为了掌握点英文知识点而已,哪里有什么深度和内涵。

有条件学好英文的人不用靠背英文,可怜的一点背的时间用来背点有内涵的吧。。。。


哈哈,背英文至少可以营造个不具备的环境,尚有其用

背国学百无其用,尚害处多多

如果非要二选一,当然要选前者。
作者: 君涵妈妈    时间: 2009-1-4 10:36
晕。。。。。
无语ING。。。。。。。。。。。。。
作者: ilove0356    时间: 2009-1-4 12:00
背是学习不可缺少的一项,不能因噎废食.....
作者: yanzifeilai    时间: 2009-1-5 13:45
原帖由 happy_99 于 2008-12-31 13:40 发表
理论上:
一年级要求背这首诗
而不要求能写“知”字

事实上:
小朋友能背这道诗
去不会写这个字

理论和实践有什么相悖的地方吗?(半玩笑性质的问题哈)

关于背诵
我儿子的话可能是站在孩子的立场 ...

我同意happy_99的话,现阶段小孩的机械记忆力强,那就让他背,长大了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都会大有好处的.
作者: er00892    时间: 2009-1-6 08:59
同意happy_99,趁着孩子记忆力好,乘着现在年级低有时间,乘着孩子还听话,乘着孩子还喜欢,先背下来再说。至于理解,有了才能理解,才能反刍,才能融会贯通。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1-16 10:22
原帖由 hi5 于 2009-1-16 04:04 发表
背点国学经典还可以啦, 有情可原, 毕竟是老祖宗留下来的, 不能断了。 我就不大明白什么英文经典, 背莎翁的东东, 是不是有点太不靠谱了。

感觉这种目的性不强的背, 就是孩子反正没事, 就背呗。。。 就 ...


哈,那些鼓吹读经的人,为了表示自己不落后,不仅要读中国老祖宗的东西,外国老的东西也要读,在他们看来,老的东西就是好的东西。
作者: vickyhoney    时间: 2009-1-24 11:33
能背的就尽量背吧,不能背也不要逼得太紧。
作者: 畅儿妈    时间: 2009-2-6 23:16
小小年纪,背诵那么多枯燥的对他们来说也不理解的文字,真的很感慨!
作者: 菩提树下    时间: 2009-2-7 06:01
我觉得孩子总是从背开始的,就像小时候说国语,难道要他知道哪个字,什么意思吗,从会背到会写肯定要有一个过程
作者: tiantian1972    时间: 2009-2-7 20:26
该背的还是背,等大了自然就会写了。
作者: hhxx2006    时间: 2009-2-8 21:08
读经版那般推崇大可不必,但LZ只站在孩子一年级,而不是孩子长大成人的角度,果然是有些鼠目寸光.
作者: liangzhouyun    时间: 2009-3-29 01:12
会背又如何,不会填空那是学艺不精吧.小孩的记忆是机械记忆为主的,所以我们要强化训练他们的理解.
作者: hubaichun    时间: 2009-3-30 00:11
争论的很激烈。我就中庸一次。
事实上我是推崇背诵的,好处大家都知道,牢固地掌握一些知识的同时还可以锻炼记忆力。
做什么事情都要根据自己的出发点确定:你是想当文学家,作家,编剧,积累素材。还是为了锻炼口才,掌握知识,博文强识。是为了文科基础好,考试成绩高,还是为了以后口才出众,知识渊博,具备社会能力。
目的决定了行动。因此,有人背四书五经,红楼梦。喜欢研究古典文学,确实需要这么读经。
有人背诵莎士比亚,喜欢研究欧洲的古典文学,这也是一种理想与追求。
时间就是金钱,时间苦短,每个人的精力都是很有限的。
文学的东西很广,我们要为了实现我们的目标而选择。
这么说吧,你做的一切对你的期望有没有最直接的帮助?
有,那就干!
没有,赶快换!
作者: 可爱的瑶瑶    时间: 2009-3-30 21:00
原帖由 hubaichun 于 2009-3-30 00:11 发表
争论的很激烈。我就中庸一次。
事实上我是推崇背诵的,好处大家都知道,牢固地掌握一些知识的同时还可以锻炼记忆力。
做什么事情都要根据自己的出发点确定:你是想当文学家,作家,编剧,积累素材。还是为了锻 ...



中庸有时也很美哈~~~
作者: 漂亮的小汽车    时间: 2009-3-31 12:36
小孩的记忆力确实非常好,如果我希望丁丁能背什么下来,一般都是教他读,多读几次,他不看也能说出来。我从来没说过,丁丁把这个背下来,只是跟他说:‘宝宝,跟妈妈读。“
他背古诗是这样的,我在家里贴上七张纸,写七首诗,美其名”七步诗“(他明白七步诗的故事),一般一天能跟读一次,二三分钟。三四天就背完了,非常快。而且,每一首诗我会讲一个故事给他听, 偶尔串改里面的句子,但不要逐字讲解,偶尔一两个词告诉他一下,他就都能明白。一个月轻松学三十首诗不成问题。
我试过古文让他一下多读几次,如两小儿辩日,拨苗助长什么的,他不太愿意,更愿意跟我读,也是三四次就背下来了。
所以孩子背东西造成别逼他,也别太功利(当然,我心里也是希望他背下来),一定要背下来见效果,多读几次,轻松一些的环境,当故事讲着玩,他会记得非常快的。
作者: all4kids    时间: 2009-3-31 13:28
其实孩子的记忆力大概是没有定规的吧。
有的孩子可以不理解地记忆,有的孩子就不行。
我儿子是不会去记忆自己不理解的东西的,经典的书和碟子在家里堆了好几年了,看样子还要继续堆下去,说不定孩子大了也不会用上——用是用过的,结果,儿子不停地打断了问,这是什么意思啊,那是什么意思啊,最后大人小孩都很累,都觉得无法继续下去了。
能不理解而记忆的孩子,就背下去,他还能自得其乐,也不错;
像我家飞飞这样,不理解的东西连读都不跟读的,也就只能由他去了。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3-31 23:09
接着说说这个话题。

我本身不支持读经,因此也不会让孩子背古文。孩子幼儿园的时候,老师让背过一段三字经,上学后小学老师让他们背过一段成语接龙,我慢慢才发现孩子背诵的能力一直都保留的很好,只要是押韵的东西,似乎他背起来挺快的。最近学校又让背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结尾的部分,老师还没带他们读,他就自己开始背上了,几天的时间,已经背得滚瓜烂熟。让他的话说,他们班最能背诵的女孩子,也没他背得好。

所以按照我的想法,那就是光会背还不行,还要搞懂大致的意思,于是就一句句问他,然后把我知道的典故和意思,和他一起讨论。

晚上突然想起来,我自己解释的到底对不对,于是到网上去找解释的部分,结果找到了全文,找了一段给他念了念,他决然被逗得哈哈大笑,要求我把整篇文章给他打印下来,他要看看。

下面转帖两部分,学校要求背的部分。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孩子哈哈大笑的部分

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经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惟多忧也,故灰心;惟行乐也,故盛气。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气也,故豪壮。惟怯懦也,故苟且;惟豪壮也,故冒险。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惟冒险也,故能造世界。老年人常厌事,少年人常喜事。惟厌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可为者;惟好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者。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老年人如僧,少年人如侠。老年人如字典,老年人如戏文。老年人如鸦片烟,少年人如泼兰地酒。老年人如别行星之陨石,少年人如大洋海之珊瑚岛。老年人如埃及沙漠之金字塔,少年人如西比利亚之铁路。老年人如秋后之柳,少年人如春前之草。老年人如死海之潴为泽,少年人如长江之初发源。此老年人与少年人性格不同之大略也。任公曰:人固有之,国亦宜然。

作者: huhututu    时间: 2009-3-31 23:13
原帖由 qqyou 于 2009-3-31 23:09 发表
接着说说这个话题。

我本身不支持读经,因此也不会让孩子背古文。孩子幼儿园的时候,老师让背过一段三字经,上学后小学老师让他们背过一段成语接龙,我慢慢才发现孩子背诵的能力一直都保留的很好,只要是押韵 ...



您的孩子不也是上一年级吗?要背诵《少年中国说》?我们一年级的孩子在背“小鸟小鸟你轻轻跳”呢!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4-1 00:12
原帖由 huhututu 于 2009-3-31 23:13 发表



您的孩子不也是上一年级吗?要背诵《少年中国说》?我们一年级的孩子在背“小鸟小鸟你轻轻跳”呢!


学校要求的,下个月还要检查。

我也不知道学校让孩子们背诵这个干吗,也许是励志吧。不过把整篇文章看下来而不是节选的话,会更有趣。
作者: 丁淑一070215    时间: 2009-4-13 16:58
标题: 回复 #49 我爱飞飞 的帖子
我家宝就是这样的,你还没有读完,人家一直在问这是什么呀那是什么呀?
读一本故事书,有图画的,她会指着那根小草问,这是什么呀,它在干什么呀?
我说,你说这是什么呀,她会说:这是小草。
唉,故事没完继续。
但每天也会不定时的听一些三字经什么的,唐诗偶尔也背几首。一切顺其自然。她想听就给她读,有时候会一直听你读完两个故事,有时候会不停的给你打岔。
作者: HMB    时间: 2009-4-17 23:33
我女儿在背诵。我感觉死记硬 背比较适合我女儿。
作者: 琴利    时间: 2009-4-18 17:05
背也好,读也好,孩子要是喜欢,自然就记住了.我孩子就能被三字经和弟子规.
作者: 无事生非    时间: 2012-7-24 23:12
绝不赞同孩子背东西。

儿子暑假的语文作业有一些要求背诵的,我直接告诉他,什么都不许背。
实在想背,就挑喜欢的古诗和成语背一背拉倒。
作者: 我爱飞飞    时间: 2012-7-25 21:24
我知道孩子的记忆力很好,是发现他听了很多遍的儿歌,或者甚至听了不多遍但是他很有兴趣的广告,就可以顺口说出来。

但是,这个记忆力到底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呢?
我的大学同学里,有河南和浙江两省的状元,一个和我同屋,另外一个跟我做了四年的好朋友、好弟弟,我们经常一起占座,一起上自习。
他们的记忆力,说实话,我的确很佩服。不说过目不忘吧,至少比我熟记成诵需要的时间少很多。
但是日子久了,我就发现,他们并没有刻意的去背。不需要背,他们自然而然的就记得那些课文的内容。有一次我问同屋的那个问女孩子,她记得这些内容,到底有什么诀窍。她很奇怪的问我,这哪有什么诀窍啊,很自然就记得啦。
他俩年龄都很小,一个比我小半岁,一个比我小一岁半。对他们成为高考状元的原因,他俩都很迷惘,说不出为什么。而且我那个弟弟,他还因为家境的关系,从小就要做很多家务事。偶尔一起做饭吃,从来都是他做我看着。

所以我不太相信刻意的让孩子苦练背功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背诵可以说是天赋的一部分。强求,无非是用时间换背诵,而这些时间如果利用得好,完全可以发展孩子其他方面、他更有天赋的方面的能力。
拘泥于背,何苦!
作者: Martina-Mm    时间: 2012-7-25 22:23
有意思的话题。
作者: 我爱飞飞    时间: 2012-7-25 22:38
不过,话说回来,背功好,对考试的确很有帮助,甚至可以把孩子送进更好的大学。

何况,在什么山要唱什么歌,如果就是在体制内,强迫孩子不背,也是很机械的做法。不是人改变环境,而是环境改变或造就人。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