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致大米--与大家讨论如何让孩子学习数学 [打印本页]

作者: qqyou    时间: 2008-12-19 12:12
标题: 致大米--与大家讨论如何让孩子学习数学
昨天才听说大米是个数学老师,还教奥数,那就给大米出一道题

哈,我快成了出题大师了,昨天给老易出题,考虑老易是文科的,就找个简单的

今天对号称专教奥数的大米,可就不客气啦

题目如下:

大米的年级要组织200个学生要郊外郊游,目的地距离学校30公里。大米很抠门,就租了一辆车,只能坐50个人,学生的步行速度为5公里/小时,车的速度为45公里/小时。为了最快到达目的地,于是采用步行和乘车相结合的办法。问最少要多少时间可以到达呢?

请大米说说,你教你的小学生,怎么做这道题?何种思路?不要告诉我解方程呀,小学生不会的!

其他朋友也可以做一做,我对大米没有信心,他最近痴迷于Doman,把脑子搞糊涂了,大家可以帮帮他。

[ 本帖最后由 qqyou 于 2008-12-20 12:03 编辑 ]
作者: 听语漫步    时间: 2008-12-19 12:22
大米很激进的
估计很快就成大米粥了
作者: wangtutu    时间: 2008-12-19 12:36
标题: 回复 #1 qqyou 的帖子
晕啊.都坐车吧.小孩走6小时才到,车4个来回都接走了.
你自己走吧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12-19 13:09
有意思
作者: shanlon    时间: 2008-12-19 14:46
不考虑换车时间:
30*200 / (50*45+150*5)
作者: shanlon    时间: 2008-12-19 14:48
大米怎么不给我启蒙的?
赫赫。。我还等着天天学习,好好向上呢!
作者: 砰砰响    时间: 2008-12-19 14:48
这道题, 车行也好, 人走也好, 一共需要走共计四个往返的路程.
8*30=240公里.

车也走,人也在行. 合速度是45+5=50公里.

则一共需要的时间: 240/50=4.8小时=4小时48分钟.

还郊什么游呀 .

[ 本帖最后由 砰砰响 于 2008-12-19 14:50 编辑 ]
作者: shanlon    时间: 2008-12-19 14:49
考题最无聊.............

还不如拍砖头好玩.........
作者: shanlon    时间: 2008-12-19 14:52
人在车上也走, 这好噢,
数学题变物理题了, 赞一个!

原帖由 砰砰响 于 2008-12-19 14:48 发表
这道题, 车行也好, 人走也好, 一共需要走共计四个往返的路程.
8*30=240公里.

车也走,人也在行. 合速度是45+5=50公里.

则一共需要的时间: 240/50=4.8小时=4小时48分钟.

还郊什么游呀 .

作者: 砰砰响    时间: 2008-12-19 15:03
标题: 回复 #7 砰砰响 的帖子
,再看看, 应该是走7*30=210公里

210/50=4.2小时=4小时12分钟.
作者: pianocrazy    时间: 2008-12-19 15:03
看到这样的题我就头痛……
作者: shanlon    时间: 2008-12-19 15:21
刚才没考虑空车回程时间, 重做

首先考虑是个追及问题, 其次不考虑换车时间

车要送4次

车/人一起出发, 到达A地点, 50人下车, 车返回
返回到a地点, 遇上150人, 载50人再前进
可以算出a位置为A/5, (因为车走的路程为人走的路程的9倍)

再追到50人处B地点, 放下50人返回
返回到b地点, 遇上后面100人, 载50人再前进
可以算出(B-A)距离等于a, 也就是A/5, (因为车走的路程为人走的路程的9倍)

再追到前100人处C地点, 放下50人返回
返回到c地点, 遇上后面50人, 载50人再前进
可以算出(C-B)距离等于a, 也就是A/5, (因为车走的路程为人走的路程的9倍)

再追到150人处, 到达终点D
(D-C)距离=a, 也就是A/5, (因为车走的路程为人走的路程的9倍)

回过头算车走的总距离:
D   C   B   A       a   O
总长度是8a, a=30/8公里
车走的距离
        A <-        0  (5a)
        A ->     a   (4a)
     B     <-  b  (5a)
     B  ->   c  (4a)
   C   <-   c  (5a)
   C   -> d  (4a)
D     <-  d  (5a)
车走的总距离=32a
时间=32*30/8 / 45= ???
作者: xiaoxin611    时间: 2008-12-19 15:26
原帖由 pianocrazy 于 2008-12-19 15:03 发表
看到这样的题我就头痛……


作者: xiaoyun69    时间: 2008-12-19 15:32
标题: 回复 #11 pianocrazy 的帖子
我不看题,反正也不会做,就看下面解答和拍砖的  

还有qqyou是文科还是理科?怎么什么题都会出啊  
作者: qqyou    时间: 2008-12-19 15:40
这道题,确实比较难,更难的是如何还要让小学生可以理解

回楼上,我是理科的,所以我的文字功底比较差,见谅。
作者: snowyiyi    时间: 2008-12-19 15:42
看题看得头晕了,就觉得学校组织活动还要让学生走得去,太不厚道了。
作者: shanlon    时间: 2008-12-19 15:44
教学的东西俺一点都不懂,等大米吧。。

估计大米正在上课, 要到晚上了.......
作者: qqyou    时间: 2008-12-19 16:57
原帖由 shanlon 于 2008-12-19 15:44 发表
教学的东西俺一点都不懂,等大米吧。。

估计大米正在上课, 要到晚上了.......


你还叫不懂,我对你已经很佩服了
作者: wangtutu    时间: 2008-12-19 19:00
题有问题.根本不用人走.
车一个来回(30/45)*2------50人
4次就把人都拉走了,时间4*(30/45)*2<6小时
人走要30/5=6小时.
只用车.不走

[ 本帖最后由 wangtutu 于 2008-12-19 19:26 编辑 ]
作者: qqyou    时间: 2008-12-19 19:37
原帖由 wangtutu 于 2008-12-19 19:00 发表
题有问题.根本不用人走.
车一个来回(30/45)*2------50人
4次就把人都拉走了,时间4*(30/45)*2


没问题,没问题,也是好办法

一看这个就是一个小懒蛋,哈哈

我们现在就是要尽快得到呀,就要有更好一点的法子了
作者: wangtutu    时间: 2008-12-19 19:50
标题: 回复 #20 qqyou 的帖子
那就是送一拨,车回到半路接走的人150人,再折回来接继续走的100人....
奥数真折腾人.
你想把大米折腾成大米花吧.
作者: 小意0523    时间: 2008-12-19 21:28
试着解下,不知对不对。

><
第一个来回,人车共行30X2公里。人行6,车行60-6。
><
第二个来回,人车共行(30-6)X2公里。人行4.8,车行48-4.8。
><
第三个来回,人车共行(30-6-4.8)X2公里。人行3.84,车行38.4-3.84。
>
第四次不用回了,车行(30-6-4.8-3.84)公里。

四次车行路程加起来,除以车速,就是时间了。
作者: 小米爸爸    时间: 2008-12-19 21:33
这个楼: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 ... tra=page%3D1&page=1
71楼说过原因了,你用这种方式去玩数学,不管是对大人还是孩子都是很痛苦的。
要不干脆告诉你算了,本题大米不会解!!大米数学“脑残”了!
大米好斗嘴?也许有。
偶基本不回答你本楼的数学及那个记忆楼的问题,自己好好玩玩吧。

[ 本帖最后由 小米爸爸 于 2008-12-19 23:37 编辑 ]
作者: 听语漫步    时间: 2008-12-19 22:04

大米没下锅
这楼成腊八粥了
快到腊八节了
也不错
作者: qqyou    时间: 2008-12-19 22:07
原帖由 小意0523 于 2008-12-19 21:28 发表
试着解下,不知对不对。

><
第一个来回,人车共行30X2公里。人行6,车行60-6。
><
第二个来回,人车共行(30-6)X2公里。人行4.8,车行48-4.8。
><
第三个来回,人车共行(30-6-4.8)X2公里。人行3.84, ...


这种方案时间还是略多了一些。12楼那个方案,可以做出准确答案来

[ 本帖最后由 qqyou 于 2008-12-19 22:09 编辑 ]
作者: zzfeihua    时间: 2008-12-19 22:30
上小学时最喜欢做这种搅来搅去的题,成天把我上初中的哥哥考晕。现在看见题一片茫然啊。
作者: qqyou    时间: 2008-12-19 23:04
原帖由 小米爸爸 于 2008-12-19 21:33 发表
这个楼: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 ... tra=page%3D1&page=1
71楼说过原因了,你用这种方式去玩数学,不管是对大人还是孩子都是很痛苦的。
要不干脆告诉你算了,本题大米不会解!!大米数学“脑残”了 ...


既然大米不屑去解这个题,那大家就不用悠着了,齐思广议吧。

但是还是想说几句,大米觉得学数学很痛苦,可是我从小的时候就很喜欢数学,喜欢做那些题,每解开一道难题,都像现在玩游戏的过了一道难关一样。感觉非常的愉快。其实我现在看年轻人打游戏,也会觉得奇怪,他们怎么就不怕枯燥呢,怎么就在那里打呀打呀,我是做不到,但反思一下,其实这些事情,道理是一样的。

如果你一步步地把这些山都走过去,找到好的方法,你就不会再觉得他是什么困难,而只会去体会那种乐趣。

那怎么让孩子去感受那些乐趣呢,是不是上一个奥数班就可以了呢。其实不是,很遗憾,就如同大米所说的,很多这种班子只能起到反作用。

有可能的话,就是我们做父母的,可以做一些事情,来帮助孩子

推荐大家去看看数学版qdylz版主他们那些帖子
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hp?tid=130239&extra=page%3D1&page=4
这个帖子里,有一个古老的鸡兔同笼问题,大家给了很多种解法,108楼,好多网友更是给了一种有趣的解法。

我小的时候也做过这类题,但没有那么多的思路。

前几天用好多那种思路,给孩子讲了讲这个题,说的孩子哈哈大笑,但他一年级的孩子,也就学会了一种解这类题的方法,我再出几道类似的,他也会解了。

看到那个帖子以前,我从来没有想过让我儿子做鸡兔同笼的问题,我觉得对他这个年龄还早一些。但有了这么好的办法,拿他这个年纪的,做这类题就没问题了。

什么是难呀,不会就难了,你学会了,它就不难了。

大米说的好,我们就是要让孩子玩数学,就像玩电子游戏一样,让他们迷上这个。

作为一位数学老师,应该比我们普通的父母,有更多的办法,为啥会哀叹呢?

[ 本帖最后由 qqyou 于 2008-12-19 23:13 编辑 ]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12-19 23:33
标题: 回复 #27 qqyou 的帖子
我很赞同

当年,我觉得物理和数学公式很内可爱

几何定理更可爱.

看着儿子这么小就总结数学规律,比我强,比我强
作者: qdylz    时间: 2008-12-20 00:31
夜深人静,喝了半斤烧酒回来,解解试试

这个题,首先考虑车行时间与人行时间相同,才能保证时间最短,否则,人等车,车等人,都会浪费时间。shanlon在12楼给出思路了,最后接送的一批学生和前面车接送的150人同时到达终点,才会保证用时最少。

按照12楼的思路解方程,很快会有答案。可是楼主规定不许解方程,这个。。。颇费些脑筋。。。


大胆设想吧,4批学生步行的时间都是相同的(这个很容易想到,根据前面所说要同时到达终点,每批学生坐车的时间都要相同,否则,坐车时间长的人肯定首先到达,根据前面所说,造成人等车,不能保证时间最短)。

如果用12楼的a来表示,那是解方程,所以不用字母表示。假设在满足前面所述条件的情况下,车送50名学生回来与150相遇时,150人所走的路程为1,那么车行的路程为1×45/5=9。可是,车的折返点在哪里呢?人车共同完成了路程1+9,折返点必然在(1+9)/2=5处;车回来与150人相遇时走了路程为9-5=4,车子共送了4次,返回了3次,车子行走的全程为5×4+4×3=32。那么,每批人行的路程就是32×5/45=32/9。

32/9为人行路程,车行路程为第一次折返点的路程即为5。那么车送50名学生回来与150相遇时,150人所走的路程1所代表的实际距离是30/(5+32/9)=30×9/77=270/77(公里)。

车行的总路程为32,即32×270/77(公里)。那么车行的时间也是到达时间:
(32×270/77)/45=256/77约等于3.324(小时)约为3小时19分钟。

[ 本帖最后由 qdylz 于 2008-12-20 00:39 编辑 ]
作者: qqyou    时间: 2008-12-20 00:39
12楼shanlon已经给出了很准确的分析,并且给出了正确的答案

其实这个题主要要考虑这几个方面:

要想到达终点的时间最短,就要考虑两个方面:1、全体学生必须要同一时刻出发,并且同一时刻到达目的地。2、每个学生乘车和步行的路程必须分别相等,而且车要满载。
作者: qqyou    时间: 2008-12-20 01:20
首先是分组,shanlon和qdylz都说了,分四组,因为200/50=4
然后就是设计方案,其实他们两个都说对了(我真的很开心,坛子里有像他们两位这样的高手),但用小学的方法,很难说的非常明白,如果解方程会更容易。不可以解方程怎么办呢,其实小学的很多东西,不解方程的话,可以用图来进行辅助。

我把他们的方案,简化成如下的图:



把整个路程均分为8份。两位也都说了车速是人速的9倍,因为45/5=9

这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人步行走一格,车可以走9个格子

那现在开始出发,按照他们两位叙述的,就是如下意思:

1)第一组先上车,,坐到E的地方下车,开始步行
2)车回到A点,恰好遇到剩下的150人(因为车正好走了9格,人正好走了一格)
3)第二组上车,坐到F下车,恰好遇到第一组人,一起继续步行(为啥恰好遇到,大家可以数数格子)
4)车回到B,接上第三组,把他们送到G下车继续步行(又是恰好遇到,我就不解释啦)
5)车回到C接上最后一组,直接开到终点,这时候其余三组人恰好(真讨厌,又是恰好)一起到了。

上面就是运送情况,下面开始计算时间:

大家可以看到,每一组人都是坐了全程的5/8距离的车,走了全程3/8距离的路

他们坐车的时间是  30×5/8÷45=5/12
他们走路的时间是  30x3/8÷5=9/4

总的花费时间就是5/12+9/4=8/3 小时,也就是2小时40分钟,也就是160分钟。

shanlon的解法也很简单,他的算法基于车一直在跑,只要算出车跑的总距离,除以速度,就可以算出花费的总时间了

时间=32*30/8 / 45= 8/3 小时,因为他数出来了了车来回总共跑了12个格子,看,计算很简练吧!

qdylz后来计算人走的路程的时候,出了一点小麻烦,看得出来他酒就是喝多了,估计写到哪里的时候,眼睛都睁不开了

这就是结果。明天我再介绍另外几种可取的解法。

[ 本帖最后由 qqyou 于 2008-12-20 01:33 编辑 ]
作者: qqyou    时间: 2008-12-20 01:40
写完答案后,才发现我忽略了一个大问题,那就是学生运过去了,大米这位老师怎么办!

早知道就写199位学生了 ! 出去郊游,怎么可以把老师给落下呢!

只好找些补救措施:

1、干脆挤上去,多一个人无所谓(教育孩子还是以身作则比较好,最好不违规)
2、大米跑步前进(不知道会不会被累死)
3、干脆找一辆自行车(正好锻炼身体,大家帮我算算,他骑行速度多少比较合适呢?)
4、把司机拉下来。大米亲自开车(必须要有B本呀)
…………

还有啥好办法,大家快帮我想想呀
作者: qdylz    时间: 2008-12-20 11:12
原帖由 qdylz 于 2008-12-20 00:31 发表
这个题,首先考虑车行时间与人行时间相同,才能保证时间最短,否则,人等车,车等人,都会浪费时间。shanlon在12楼给出思路了,最后接送的一批学生和前面车接送的150人同时到达终点,才会保证用时最少。

(这个前提有问题,正确的说法是在车辆把第一批50名学生送到折返点以后,车行时间与这50名学生的步行时间相同。)

按照12楼的思路解方程,很快会有答案。可是楼主规定不许解方程,这个。。。颇费些脑筋。。。


大胆设想吧,4批学生步行的时间都是相同的(这个很容易想到,根据前面所说要同时到达终点,每批学生坐车的时间都要相同,否则,坐车时间长的人肯定首先到达,根据前面所说,造成人等车,不能保证时间最短)。

如果用12楼的a来表示,那是解方程,所以不用字母表示。假设在满足前面所述条件的情况下,车送50名学生回来与150相遇时,150人所走的路程为1,那么车行的路程为1×45/5=9。可是,车的折返点在哪里呢?人车共同完成了路程1+9,折返点必然在(1+9)/2=5处;车回来与150人相遇时走了路程为9-5=4,车子共送了4次,返回了3次,车子行走的全程为5×4+4×3=32。那么,每批人行的路程就是32×5/45=32/9。

32/9为人行路程,车行路程为第一次折返点的路程即为5。那么车送50名学生回来与150相遇时,150人所走的路程1所代表的实际距离是30/(5+32/9)=30×9/77=270/77(公里)。

车行的总路程为32,即32×270/77(公里)。那么车行的时间也是到达时间:
(32×270/77)/45=256/77约等于3.324(小时)约为3小时19分钟。


引用中红色部分错了,第一处蓝色部分为修正。第二处修正如下:

车回来与150人相遇时走了路程为9-5=4,车子到达第一个折返点以后返回了3次,前行了3次,车子行走的全程为5×3+4×3=27。那么,每批人行的路程就是27×5/45=3。

3为人行路程,车行路程为第一次折返点的路程即为5。那么车送50名学生回来与150相遇时,150人所走的路程1所代表的实际距离是30/(5+3)=15/4(公里)。

车行的总路程为27+5=32,即32×15/4=120(公里)。那么车行的时间也是到达时间:
(120/45=8/3约等于2小时40分钟。

[ 本帖最后由 qdylz 于 2008-12-20 11:14 编辑 ]
作者: qqyou    时间: 2008-12-20 12:34
写这个帖子原意是和大米讨论孩子学习数学问题的,因为他要求我去解释数学是什么,抽象是什么等问题,我想用一些例子才比较好回答吧

现在既然他放弃了这个讨论,那我就和大家一起探讨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能力吧

其实看到1楼的那个数学题,很多家长第一反应就是好难呀,我可不想了,等着看答案吧

其实很多孩子遇到一些难题的时候,也是这么想的,而我们的家长,这时候的反应往往是对孩子的训斥:“你为什么不动动脑筋!”,“这么简单的题,你为什么不会做!”……

有些家长,不愿意思考这类题目的原因是,觉得自己以前的数学不是太好,所以就不去想了。但是你要知道,你的孩子目前的水平,可能还没有你的水准高,为什么他就要去学会这些,而你不能去学会呢?

天才是有的,但大多数的人都是慢慢培养出来的,我们不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就是天才,我们需要慢慢地去培养他们。

数学原本就是一个逐渐累积的过程。

哪怕我已经贴出一个答案来了,可能很多人都还觉得看不明白,尤其是一些做妈妈的,但我还是希望你们可以一句句的认真的去琢磨一下,争取把它想明白。否则,你就可能失去了责怪孩子的权利。

其实孩子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我们家长学习的过程。也许以后你不可能孩子会的你全会,但你必须要了解,你才能去把握孩子的成长。

前面的答案怎么用,是不是背下来就可以了?绝对不是,那只是答案的一种,前面两位朋友已经给出了更多的思路,随着孩子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他还有更多的好的办法,解决这类的问题,甚至把他推而广之,会考虑推广到500人怎么办,速度不是9倍,是7倍、11倍会怎么样,该怎么分段,是10倍又该如何解决……

数学就是在这样总结规律的过程。所以结果不是目的,关键的是理解、关键的是方法。掌握了这个方法,你不仅会算这道题,还会算类似的追击问题、划船问题……

这就是数学的归纳过程,也就是大米问我的,不知道我的这些说法,大米可以同意否?

总之,数学是一个触类旁通的学科,学好数学,绝对不是多做题就可以的。多做顶多是背过。而正确的方法是不断的接触各类型的题目,解决它并总结出规律。那样的话,你才可以真正的举一反三、事半而功倍、触类而旁通。

学习数学是很重要的,其重要性绝对不是因为考学的时候它很重要。其重要性在于数学是一个抽象的学科,他是把自然界的东西进行归类后,提取出来的具有共性的东西,所以它是一切现代科学的基础。

有人说我学文就不太需要数学了,其实也不尽然。其实那些文人们在讨论问题时,更喜欢用类比、借喻之类的文学手法,可读性、煽动性都还不错,但是就是禁不住推敲,其原因就是在语言里缺乏了最基本的逻辑。其实大家看古代的文字、寓言、经书……,就会发现其说理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强词夺理的过程,很少有任何逻辑,盖因为我们传统中少有数学思想造成的。所以哪怕学文字,也一定要把数学的底子打好,否则何以在现代社会立足。


数学就是一个个破解谜题的过程、是一个愉快的过程,希望大家有时间,去数学园地板块,一起去参与和体验这个快乐吧

[ 本帖最后由 qqyou 于 2008-12-20 12:42 编辑 ]
作者: 昨日乱昏山    时间: 2008-12-20 14:33
同意楼上的观点,感觉数学的触类旁通和语文的博览群书一样重要!
作者: 小熊嘟嘟    时间: 2008-12-20 19:44
标题: 回复 #34 qqyou 的帖子
说得真好啊
“数学就是一个个破解谜题的过程、是一个愉快的过程”很记得小时候解出一道数学难题的喜悦,尽管包含着一些虚荣和炫耀的成分
希望女儿早日能深刻的体会到这种学习本身的快乐
我家的情况可能有些特殊,妈妈对数学很感兴趣,爸爸对数学感觉一般!
已经把这段话COPY下来教育爸爸!
作者: qqyou    时间: 2008-12-20 20:22
标题: 再贴一种更加直观的算法
我说过了,其实方案只有一个,是否最优小学生还难以证明。

但解题的方法,就比较多了,需要开拓思维

把30公里路等分成8段后,数一下,汽车共开了32段(正方向开四次,每次5段,反方面开三次,每次4段),就是四个全程。然后30×4÷45即得8/3小时。
作者: qqyou    时间: 2008-12-20 20:30
标题: 再贴一种很特别的解法
用这种解法解题的孩子,尽管看起来很复杂,下一个爱因斯坦也许就是他

假设学生不动, 则汽车往学生方向开的速度为45+5=50, 汽车往目标方向开的速度为45-5=40

汽车往学生方向开时相对于学生所运动的里程与汽车汽车往目标方向开时相对于学生所运动的里程是相等的, 其中往目标方向开4次, 部分人乘车, 往学生方向开3次, 全体步行.

所以有:
全体步行与部分步行时间比例为(1/50)*3)/((1/40)*4)=(12/20)=(3/5)

全体步行的时间与全部旅行时间比例为: 3/8
部分步行的时间与全部旅行时间比例为: 5/8


所以总时间=(200*30)/[(150*5+50*45)*(5/8)+(200*5)*(3/8)]
=4800/1800
=48/18
=8/3 小时
作者: happy_99    时间: 2008-12-20 21:48
高手啊高手

改天拿这题问儿子
我认真地看了各种解法
除了那个图理解了
真还没懂其他的方法
特别是未来爱因斯坦的那个

感觉数学还真的需要点天赋
不过解题能力在一定范围内是可以通过见多识广来提高
作者: qdylz    时间: 2008-12-20 21:55
标题: 回复 #39 happy_99 的帖子
你儿子就有天赋
作者: qqyou    时间: 2008-12-20 22:11
原帖由 happy_99 于 2008-12-20 21:48 发表
高手啊高手

改天拿这题问儿子
我认真地看了各种解法
除了那个图理解了
真还没懂其他的方法
特别是未来爱因斯坦的那个

感觉数学还真的需要点天赋
不过解题能力在一定范围内是可以通过见多识广来提高


这都是大家思考出来的,我仅仅是总结

你的儿子很棒的
作者: 卓玛我爱    时间: 2008-12-20 22:58
先自我赞扬一番,俺曾经是文理兼修的,自小文化课不偏科的,初高中考试都可以百分制平均90分以上的。

问题是俺现在在小摊儿上买个水果买个菜常算不好账的。

难道养了孩子当爹妈的还要重新学一遍啊?

路漫漫其修远兮。。。。先悲一个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12-21 00:19
马后炮一句

这样的题其实不难,我一看就想到用图来解决

不过呢我养成了一个坏习惯,有了思路就懒得解,所以就没跟帖

大家BS我吧
作者: qqyou    时间: 2008-12-21 10:41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8-12-21 00:19 发表
马后炮一句

这样的题其实不难,我一看就想到用图来解决

不过呢我养成了一个坏习惯,有了思路就懒得解,所以就没跟帖

大家BS我吧


那位兄弟给这两位马后炮出一道难题,绝对不要小学的,最好类似ABC猜想之类的
作者: lucyss    时间: 2008-12-21 10:42
真心诚意请楼主介绍一下咋教儿子数学的呗?我儿子也是一年级,但我从来没有管过数学,因为我一直觉得数学是靠天赋的,所以从来不管。
作者: qqyou    时间: 2008-12-21 11:42
原帖由 lucyss 于 2008-12-21 10:42 发表
真心诚意请楼主介绍一下咋教儿子数学的呗?我儿子也是一年级,但我从来没有管过数学,因为我一直觉得数学是靠天赋的,所以从来不管。

要是介绍经验,可是不能找我了,一则我儿子数学并不突出,二则我们也没有对他做特别培训

其实Happy99的孩子,数学能力似乎很强,可以让他介绍一些经验

不过我倒是可以说说我孩子的情况和我们一般的做法

一则我孩子数学基本按照他现在学校的情况进展,以前学前班学过一些,目前也在上一个奥数班,来进行一些课本外的拓展训练和养成他的数学兴趣。

目前他也仅仅是加减法,简单的乘法他会用加法的方法做,除法除了最简单的基本还不太会。

平时做作业的时候,比较喜欢让他进行一些讲解,让他讲出来为什么那样做,鼓励他去找一些其他的解决方法。

从小到大都比较注意,不让一些明显有悖于数学思维的方法,去限制孩子的思维,不去刻意强化某一种解题的技巧。

平时给孩子找的游戏,会刻意的有所选择。最近孩子喜欢玩的,基本上都是解谜类的游戏。

数学这东西是一步步来的,似乎不必刻意去辅导,比较好的办法,就是能找一些各种类型的题目给他做,同时不要用“标准”的答案。把孩子的思维限制住,平时多问孩子一些为什么,让他能很好的说出他的思路来。

我觉得保持了好的心态、好的做法,应该不需要为孩子的数学发愁的。
作者: lucyss    时间: 2008-12-21 11:51
我家孩子除了学琴,没上其他兴趣班,一直犹豫是否给他报奥数,反正天天就玩了,关键是不知道从哪里下手。看来也得考察一下了。
作者: 皓月当空    时间: 2008-12-21 12:39
原帖由 qqyou 于 2008-12-21 10:41 发表


那位兄弟给这两位马后炮出一道难题,绝对不要小学的,最好类似ABC猜想之类的


请僵硬来证明:任何一个大于6的合数都可以写成两个不同的素数之和.

[ 本帖最后由 皓月当空 于 2008-12-21 13:07 编辑 ]
作者: qqyou    时间: 2008-12-21 13:08
原帖由 lucyss 于 2008-12-21 11:51 发表
我家孩子除了学琴,没上其他兴趣班,一直犹豫是否给他报奥数,反正天天就玩了,关键是不知道从哪里下手。看来也得考察一下了。


这样很好呀,兴趣班就是有兴趣才去,没兴趣就不去的。

奥数还是有选择,有些是专门为了升学的,有些是刻意追求难度的,还是要仔细看看,其实这类班子不上也没什么,奥数的东西,父母也有能力教给孩子。一些父母让孩子上那个班子,也是为了图省事而已。
作者: leowelkin    时间: 2008-12-21 13:24
好热闹啊!建议移到数学专区去
个人认为,数学是培养逻辑思维推理的,解题思路比计算结果重要--懒人的借口,当年俺数学考试就是列式,基本上最后结果都是空白 ,所以12楼那个帖子俺喜欢!
作者: qqyou    时间: 2008-12-21 13:32
原帖由 leowelkin 于 2008-12-21 13:24 发表
好热闹啊!建议移到数学专区去
个人认为,数学是培养逻辑思维推理的,解题思路比计算结果重要--懒人的借口,当年俺数学考试就是列式,基本上最后结果都是空白 ,所以12楼那个帖子俺喜欢!  


您以前是不是叫“张铁生”?
作者: 小米爸爸    时间: 2008-12-21 14:36
别。。。别。。。别。。。。。,谁要是将这个贴移动到数学版, 我咒他上吐下泻。
作者: 小米爸爸    时间: 2008-12-21 15:00
才两天没来,qqyou这个泼腌赞破落户儿又在大放毒草!  看你一个人耍着可怜,偶来回你一贴。

很多家长第一反应就是好难呀,我可不想了,等着看答案吧

其实很多孩子遇到一些难题的时候,也是这么想的,而我们的家长,这时候的反应往往是对孩子的训斥:“你为什么不动动脑筋!”,“这么简单的题,你为什么不会做!”……

有些家长,不愿意思考这类题目的原因是,觉得自己以前的数学不是太好,所以就不去想了。但是你要知道,你的孩子目前的水平,可能还没有你的水准高,为什么他就要去学会这些,而你不能去学会呢?


就冲你这句话,俺就知那个孩子和家长真是快乐啊,她们那个学数学的兴趣与爱好正如雨后的大草正在哧溜、哧溜只冒啊?

然后我们的数学教育大业,就可以子又生孙,孙又生子的无穷无尽,终生教育成也。

数学就是在这样总结规律的过程。所以结果不是目的,关键的是理解、关键的是方法。掌握了这个方法,你不仅会算这道题,还会算类似的追击问题、划船问题……

这就是数学的归纳过程,也就是大米问我的,不知道我的这些说法,大米可以同意否?

总之,数学是一个触类旁通的学科,学好数学,绝对不是多做题就可以的。多做顶多是背过。而正确的方法是不断的接触各类型的题目,解决它并总结出规律。那样的话,你才可以真正的举一反三、事半而功倍、触类而旁通。

数学就是在这样总结规律的过程。结果不是目的,关键的是理解、关键的是方法




你的方法与你那个逻辑思维与方法在应该教育的技术层面上的确炉火纯青,赶得在太上老君

偶这个“脑残”的想问一下,你是不是在训练考试机器?哈哈!合了一句话,平庸的优秀。

培养解题高手?

数学就是一个个破解谜题的过程、是一个愉快的过程


能力具备了另当别论
你那道题连小意0523、happy_99这样极具智慧的网友都没解出来,看不懂你的很多思路,孩子如何能想出有关参照物的问题,解完这道题,不仿问问有多少个网友觉得这是个真正愉快的过程? 如果每天都这样来一呢?再想想我们的奥数书上有多少这样的题目,从小学到高中,每个学期都来一本?那怕就是小学,家长天天这样为了孩子操心,有几个家长能做到?这样的快乐有几个孩子能坚持下去? 我看还不如一根红领巾吊死算了。

不吊死也不如跟lhz,学FLG,哈,都开天眼算啦。再回记忆一下,你下面那句话,你是如何让孩子符合那个教育规律的,用你的枪砸你的破衣服,结果如何?请看下段:


但是,人的心理、身体、能力的成长依然是有其规律的。从怀孕的时候就开始进行胎教、从思维还未定型的时候,就开始灌输抽象的概念,孩子身体尚未发育完成的时候,就去进行某项工作或运动,都将是违背规律的而让孩子会受到损害。这是你在这个楼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hp?tid=134249&extra=page%3D1

里的一段话吧


[ 本帖最后由 小米爸爸 于 2008-12-21 17:39 编辑 ]
作者: 小米爸爸    时间: 2008-12-21 15:14
偶好不容易,平生第一次跳入那个数学版一看qzdy的神经题:---------"鸡,郎同缸",马上头晕眼花,再他细一看你的题目,立刻四肢不调。

俺在百度上一搜,吓,那些解法如雨后的小虫,四下直冒。连电脑的解法都有了,俺实在不会做,偶一想到,俺万一讲了第一种方法,你马上又说有更好的,我说了第二种,你又说有更更好的。。。。真是苦不胜言,好容易弄完了,你又来一个新的。鸡又生蛋,蛋又生鸡,真是害怕。

要不你先玩着,四五年后,小米大点了,她来学习,学习,用现成的算了!


还有那个奶奶的数学版在贿赂我们要解法呢,这些东西数学参考书,百度里面还不嫌多?要不去K12或人民教育出版社社论坛去发个贴,几天后,什么古怪的解法都有了,那里什么古怪的问题都有呢。我是不爱去的。

[ 本帖最后由 小米爸爸 于 2008-12-21 18:31 编辑 ]
作者: 小米爸爸    时间: 2008-12-21 15:21
最后俺还发现,你还没讲出,你那个数学逻辑思维,啥鸡爪归纳法与创造力,直觉脱勾了,拖拍失败了?

还有你讲的语言问题,我发现钱仲书的语言能力出奇的强,数学能力出奇的差,而冯。卡门,语言、数学、音乐能力都强。能否说明一下原因?

不会是钱仲书,吃摇头丸过度,头偏到一边去,回不了位啥?

[ 本帖最后由 小米爸爸 于 2008-12-21 17:44 编辑 ]
作者: 小米爸爸    时间: 2008-12-21 15:23
偶再8一下,小意0523天仙姑娘,看到你来过了,你是不是当了超版啊? 再给大米点数学资源如何 ?好让大米将泥巴和成,早晚写它娘的一本书。有好处了,儿教的娃娃都有糖吃,当然也可能自己卷了走啊!你看着办。
作者: 小米爸爸    时间: 2008-12-21 15:27
偶再8一下,wangtutu你是不是你就是那位klzc2002? 你又在高老庄养了几个娃? 02有幸看到响一下啊,圣诞,大米先问你一下啊。
作者: 小米爸爸    时间: 2008-12-21 15:28
偶再8一下,qqyou=jerryhao

true or  false?


回来就好,还是穿回原来衣服吧。

[ 本帖最后由 小米爸爸 于 2008-12-21 17:32 编辑 ]
作者: 小米爸爸    时间: 2008-12-21 15:31
偶再8一下, qdylz=qqyou

true  or  flase

它奶奶的,看你们俩人一唱一和跳了大半天钢管舞,分数加来加去,还没看到肉,火大!!
作者: 小米爸爸    时间: 2008-12-21 15:33
以上两楼如果用or连接,结果应是true.
作者: 小米爸爸    时间: 2008-12-21 15:34
看你们几个人一唱、一唱和,谋杀大米的数学呢。其实也没啥,时机成熟了公开一下总是有的,等等吧。

下雪啦,正玩得快活呢。冻死你们这些毒草。
作者: 小米爸爸    时间: 2008-12-21 16:02
总结全文,偶并不绝对反感奥数,那得有能力后,有能力后,奥数也是个不错的思维训练工具。

因此,你所说的逻辑思维及所谓的多解题、归纳、分类,都是小学高年级、初高中应试层面上的,并不能解决多数四年级孩子的奥数困难问题,那怕你累死累活得给弄进步了,随之而来的就是儿童对数学兴趣的整个儿的消失。

且你这种方法对2--6岁的多数孩子根本无效,而且过程痛苦,孩子也基本不理你,不买你的帐,管你家长解了多少题,

且象高考这种考试仅仅用你讲的那些方法及培养出来的思维,很难得到高分的,高考这样的考试,解题机器未必考得好,还是得有创造力、直觉、灵感。

你讲到了教育规律,教育是规律是什么?就是可活用的共性规律,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活用共性的规律教特性的孩子!

你对你的孩子讲了鸡、免同碗问题,因为可能你的孩子数学上的思维更强一点吧,你也有这个主体条件,你的方法将来基本也适合大米,因为我们都对奥数有所了解,但更多的家长及普遍意义上的早教家长呢,他们行否?值得怀疑!

有没有更适合他们的办法?让他们不玩奥数而击败奥数,或用过哪个不痛苦的办法后,从此就能很快奥数轻松入门,不再觉得难呢? 这正是困惑大米多时的问题。

顺便告诉大家,大米基本不会让小米在四年级前奥数,不好,不好,不好!反正我不急。

[ 本帖最后由 小米爸爸 于 2008-12-21 19:57 编辑 ]
作者: 昨日乱昏山    时间: 2008-12-21 16:23
这贴子越看越好玩,小米爸爸嬉笑怒骂的还写出点东西,对我们这些数学低能的人有点启发,呵呵,最近坛子留行晒马甲,挺有意思!小米爸爸大义凛然的把这些马甲都剥了,好!写到这儿正好MP3里唱到:
就让往事随风都随风都随风心随你痛
明天潮起潮落都是我都是我都是我
就让往事随风都随风都随见心随你动
昨天花谢花开不是梦不是梦不是梦
作者: qdylz    时间: 2008-12-21 17:51
大米免费给数学版和本人做了宣传。

在此表示感谢!

我不是qqyou的马甲,

qqyou也不是我的马甲。

尽管大米有一双经过杜曼训练的慧眼,

可他的确是看错了!
作者: qdylz    时间: 2008-12-21 18:07
原帖由 小米爸爸 于 2008-12-21 16:02 发表
顺便告诉大家,大米基本不会让小米在四年级前奥数,不好,不好,不好!反正我不急。



大米要是让小米在四年级之后学习奥数,尽管去数学版。

要是觉得不方便现身打招呼,一定记得使用马甲。
作者: education2008    时间: 2008-12-21 18:27
科学家发现:数学天赋源自左右脑协作能力强

  美国和澳大利亚研究人员近日说,数学好的中学生左右大脑协作能力要强于数学能力一般的同龄人甚至大学生。

  研究人员共对60名男生进行了测试,其中18人平均年龄13.7岁,被认为是有数学天赋的青少年。

  测试发现,那些具有数学天赋的中学生,大脑两个半球在处理局部和整体视觉信号方面似乎没有明显差异。但在完成需要两个半球同时工作的任务时,速度要比其他测试对象快得多。

  研究人员指出,具有数学天赋的人两个大脑半球协作和互动能力更强,更擅长在两个大脑半球间传输和集成信息。这些能力对进行数学推理等非常有用。研究人员认为,一些人在数学、音乐或其他艺术领域所具备的超常天赋,有可能归因于他们大脑左右半球存在着不同的组织方式,结果产生了独特功能。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8-12-21 20:25
各位继续哈。。。。。。。。。
作者: qqyou    时间: 2008-12-21 20:34
哈,大米真是不鸣则以,一鸣惊人,就是鸣了半天没有鸣对地方

还去猜测QQyou是qdylz,我昨天还在夸qdylz难道我还能自己夸自己。还说QQyou就是Jerryhao,今天有人告诉我啦,说那个就是你说的老鼠,你不是每天都在和老鼠说话么,你去问问他呀。

怎么就好像除了那么几个人,其他的人都没资格和你讨论啦!幸亏这个还是QQ有,要是QQ没,那不就更没有资格了

[ 本帖最后由 qqyou 于 2008-12-21 20:35 编辑 ]
作者: qqyou    时间: 2008-12-21 20:55
尽管我让孩子学了奥数,但并不意味着我认为每个孩子都应该去学习奥数。

而且奥数并不意味着就是难题,其实那里面都是一些很有趣味的题目。

大米要是看过美国的小学生数学课本,也许会觉得很奇怪,怎么美国人的课本整天给孩子讲奥数呢?

就是因为我们的课本还缺乏了一些东西,所以我觉得让孩子学一些现在课本以外的东西,还是不错的。

总比把时间花在Doman上不是要强得多么。
作者: all4kids    时间: 2008-12-21 21:44
虽然俺解普通的数学难题还是有一手,不过到了初中后奥数的难题就直接把俺弄趴下了,到现在都抬不起头来
那些个古怪的定理
每次去上课都让我郁闷得,无地自容得。。。

不过还记得小学参加奥数考试的时候有一题曰烹茶:洗茶杯1分钟、洗水壶1分钟,烧火1分钟,烧开水5分钟,。。。。最少几分钟能沏上酽茶喝下去。。。
那时人小,很直,不带拐弯地直接把所有的分钟数加一块儿了。。。
从此学会了统筹。
至今印象深刻,做任何事,计划任何行程,都会考虑如何统筹。
昨天中午回家匆促,要给我自己买药并给公婆买返程车票,家门口还会候着一位钟点工。。。综合可用人手、路程、方式、时间,竟然给我统筹成功,赶在钟点工移师前到了家

从小到大,做的数学题海了去了,就这道题,让我刻骨铭心。。。
所以以后这类的题,不求多,让儿子做一题,有一得,我就很满意了。
奥不奥数,就再说了,俺家儿子小着呢。
作者: 小米爸爸    时间: 2008-12-21 22:39
原帖由 qqyou 于 2008-12-21 22:55 发表
尽管我让孩子学了奥数,但并不意味着我认为每个孩子都应该去学习奥数。

而且奥数并不意味着就是难题,其实那里面都是一些很有趣味的题目。

大米要是看过美国的小学生数学课本,也许会觉得很奇怪,怎么美国 ...




跟你说, 我不仅看过美国的数学课本,还看过美国天才教育课本,根本不一样,理念上有差距。但还没融化到我能完全表达出来的境界,所以我还不能以此讨论这些东西。

你反感杜曼,这也正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要改变别人很难,你看看66楼edu说得话,里面就有左脑与右脑的关系,左脑与右脑是个什么关系? 你自己也没有正面回答我那个钱仲书与冯。卡门的差异问题,为什么同为主要是左脑起作用的第一语言数学,会差距这么大,它们是不是有某种内在的关系呢?

我在你这个楼: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hp?tid=134249&extra=page%3D1&page=3
的64楼,我就讲过,你没吃过米饭,你如何知道吃米饭的滋味的,其实不是与你斗嘴,我讲的是客观的,而你说:“你是吃点毒药,你是绝对不会相信那玩意居然可以毒死人的了。”  这就是诡辨了,因为,你没吃到毒药,你是无法说出毒药的反应与滋味的,之所以你知道吃了会死人是因为,吃了毒药会死人是常识,但是我如果问你吃了量子是什么感觉?你除非吃过,否则你是说不出来真正的感觉的,因不你我都没吃过量子,因此后来大米就不与你争论了,觉得浪费时间,徒劳无益。我不可能也没办法去改变一个人的观点的。不知你认为如何?且孩子32个月了,正处于一个黄金的阶段,我没有太多的时间。

至于杜曼,我想,你基本用不上了,主要是对心理不利,但杜曼的东西那怕是对成人也是有效的,只是赶不上孩子了,所以我在一个贴子里的评分说shlaon说错了一大半。但是右脑理论及右脑与左脑的关系一定是存在的。如果你真的生第二个也许可以去深入的研究一下。杜曼的确在美国没有得到官方的认可,你说过了,EDU好几年前就说过了,但是它的效果也存在那里,我是亲眼所见哦。我曾与两位美国杜曼中心的妈妈交流过。的确对正常孩子有效。因此将jiangying骂杜曼时,我却发现jiangying这个贴子里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hp?tid=133735&extra=page%3D3,却说他的孩子在学珠心算,凡是上过七田班的部分妈妈想必知道,有杜曼点卡能力的人是不需要珠心算的,珠心算是杜曼点卡失败,或没有点卡过的孩子学右脑数学用的,它是比不了点卡的。这个问题也许恰恰是jiangying没想到的。

所以,大米就有点不想讲了。觉得没必要,但,后来还是与你玩了一回辨论。

我并没说除了老鼠、老虫别人就没有与我讨论的资格,只是这两者都很有独特的见解,且是大米的朋友,更熟悉罢了,

但起码我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磨嘴与扯皮,更希望实是求是,你的数学有相当的合理部分,比如你解题中数形结合的方法,都值得称道,但教育主体差异上的方法及手段的选择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所以我不完全赞同你的看法。你的数学应可以更进一步,其实美国数学课本的的思想也并不是你理解的那样的,我的语言可能很尖锐,这也是好心办坏事的一个成因吧。也许可以更平和一点。

不知道我这样说你是否满意。有机会可以再好好讨论一下。

[ 本帖最后由 小米爸爸 于 2008-12-22 01:13 编辑 ]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12-21 23:18
原帖由 小米爸爸 于 2008-12-21 22:39 发表


因此将jiangying骂杜曼时,我却发现jiangying这个贴子里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hp?tid=133735&extra=page%3D3,却说他的孩子在学珠心算,几是上过七田班的部分妈妈想必知道的,有杜曼点卡能力的人是不需要珠心算的,珠心算是杜曼点卡失败,或没有点卡过的孩子学右脑数学的,它是比不了点卡的。这个问题也许恰恰是jiangying没想到的,所以我在给在给听语的评语里说了,“正是、正是,脑残的人更。。。。。”


纠正两点,以免大米断章取意.

1.我没骂杜曼.在那个帖子后面也说了我对杜曼的态度,不反对不使用

2.我让孩子学珠心算不是学什么右脑数学的.洋洋快四岁的时候,加减乘除都简单的会一点,这个时候正好他把算盘拿出来当玩具,我也没管,一个晚上就把三盘清,九盘清学会了.我非常赞成用算盘辅助算术学习,当时对珠心算不懂,以为就是打算盘,就这样上的船.试听课,孩子把老师镇住了.可是后来呢,他学得极其的慢(我选的一对一教学),但是那些所谓珠心算学得比他快的年龄也比他大的,数学和算术都不如他.我甚至看到很多孩子的算术被珠心算搞糊涂了.比如有孩子一听到6就说两个(上面一个珠子加下面一个珠子).

我在那个帖子提到:数形结合的目的达到,通过珠心算巩固乘除法的目的没达到(珠心算进度太慢,不符合洋洋的学习习惯),目前,珠心算已经忘掉,计算速度快已经得到验证.
这里有几条:
a:数形结合是打算盘培养的,这个目的达到
b.通过珠心算巩固乘除法的目的没达到(珠心算进度太慢,不符合洋洋的学习习惯),
c.珠心算已经忘掉,

关于珠心算,我也不反对,但是珠心算应该在数学概念建立后学习,洋洋学珠心算初期,取得不错的效果,但后来却不适应珠心算只讲究速度,不管实际水平的教学方法,所以我选择停了.
作者: qqyou    时间: 2008-12-21 23:24
和你相比,其实我是孤陋寡闻的。

原帖由 小米爸爸 于 2008-12-21 22:39 发表

跟你说, 我不仅看过美国的数学课本,还看过美国天才教育课本,根本不一样,理念上有差距。但还没融化到我能完全表达出来的境界,所以我还不能以此讨论这些东西。


美国的课本很多,每个学校用的可能都不太一样,这个有家长委员会决定。我只看过几种。从来也没看过天才教育的课本。我也没听说过美国人搞什么天才教育,也许唐人街有吧,我不知道。

原帖由 小米爸爸 于 2008-12-21 22:39 发表

你反感杜曼,这也正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要改变别人很难,你看看66楼edu说得话,里面就有左脑与右脑的关系,左脑与右脑是个什么关系? 你自己也没有正面回答我那个钱仲书与冯。卡门的差异问题,为什么同为主要是左脑起作用的第一语言数学,会差距这么大,它们是不是有某种内在的关系呢?


我对Doman没什么可以反感的,我只是根据我的认识,认为那种极端的方法,会完全的破坏一个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影响孩子的一生。
关于人的大脑,人们对他的了解可能还不如对宇宙的了解更多,到底左脑右脑主管什么,信息在大脑中是以何种方式存在的……,这些问题,目前的科学尚未有很确切的答案。简单的把左脑管什么、右脑管什么来划分,完全是中国式的方法,不是科学的方法,根本不予采信。

钱先生是一个很好的作家,很多Doman的人爱拿钱先生照相记忆说事,可惜是杜撰,这一点杨先生在他的文章里说过,你自己去找找看吧。


原帖由 小米爸爸 于 2008-12-21 22:39 发表

我在你这个楼: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hp?tid=134249&extra=page%3D1&page=3
的64楼,我就讲过,你没吃过米饭,你如何知道吃米饭的滋味的,其实不是与你斗嘴,我讲的是客观的,而你说:“你是吃点毒药,你是绝对不会相信那玩意居然可以毒死人的了。”  这就是诡辨了,因为,你没吃到毒药,你是无法说出毒药的反应与滋味的,之所以你知道吃了会死人是因为,吃了毒药会死人是常识,但是我如果问你吃了量子是什么感觉?你除非吃过,否则你是说不出来真正的感觉的,因不你我都没吃过量子,因此后来大米就不与你争论了,觉得浪费时间,徒劳无益。我不可能也没办法去改变一个人的观点的。不知你认为如何?且孩子32个月了,正处于一个黄金的阶段,我没有太多的时间。


你说米饭的事情就是客观,我说毒药的事情就是诡辩,感情话语权都在你哪里呀,哈。

原帖由 小米爸爸 于 2008-12-21 22:39 发表

至于杜曼,我想,你基本用不上了,主要是对心理不利,但杜曼的东西那怕是对成人也是有效的,只是赶不上孩子了,所以我在一个贴子里的评分说shlaon说错了一大半。但是右脑理论及右脑与左脑的关系一定是存在的。如果你真的生第二个也许可以去深入的研究一下。杜曼的确在美国没有得到官方的认可,你说过了,EDU好几年前就说过了,但是它的效果也存在那里,我是亲眼所见哦。我曾与两位美国杜曼中心的妈妈交流过。的确对正常孩子有效。因此将jiangying骂杜曼时,我却发现jiangying这个贴子里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hp?tid=133735&extra=page%3D3,却说他的孩子在学珠心算,几是上过七田班的部分妈妈想必知道的,有杜曼点卡能力的人是不需要珠心算的,珠心算是杜曼点卡失败,或没有点卡过的孩子学右脑数学的,它是比不了点卡的。这个问题也许恰恰是jiangying没想到的,所以我在给在给听语的评语里说了,“正是、正是,脑残的人更。。。。。”


珠心算除了不适合给小孩子做数学启蒙外,其实还有些用处,4、5年级的孩子学学,或者成人学学,也都可以加快计算的速度,虽然在现代社会没啥意义。Doman那个东西,彻底毫无用处,只有害处。

原帖由 小米爸爸 于 2008-12-21 22:39 发表

我并没说除了老鼠、老虫别人就没有与我讨论的资格,只是前两都都很有独特的见解,且是大米的朋友,更熟悉罢了,但起码我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磨嘴与扯皮,更希望实是求是,你的数学有相当的合理部分,比如你解题中数形结合的方法,都值得称道,但教育主体差异上的方法及手段的选择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所以我不完全赞同你的看法。你的数学应可以更进一步,其实美国数学课本的的思想也并不是你理解的那样的,我的语言可能很尖锐,这也是好心办坏事的一个成因吧。也许可以更平和一点。

不知道我这样说你是否满意。有机会可以再好好讨论一下。
...


哈,我很喜欢你的风格,其实在我看来,那两个人和大家也没啥差别,只是比别人喜欢写点文字而已。
作者: woodhead    时间: 2008-12-22 02:24
唉。。。因为  doman  打架  也不是一次了。。
edu好像也持反对。。
我觉得,还是让事实说话吧。。。你珠心算你的,我doman 我的。。
作者: shanlon    时间: 2008-12-22 09:52
去DOMAN那边吵架不是找死哦?
比如去读经区说不应该读经
去数学区说不应该学数学.........

还是鼠版好, 水比较混!
灌水区都没这好玩的!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12-22 10:20
标题: 回复 #77 三年不飞 的帖子
鼠版就是吵架的地方

欢迎来吵
作者: shanlon    时间: 2008-12-22 10:29
DOMAN区是DOMAN的经验总结,和交流
反DOMAN也要搞经验总结? 搞交流?

咋说呢!

另,DOMAN区的爸爸妈妈是最辛苦的了, 你还去吵架,对得起他们么?

原帖由 三年不飞 于 2008-12-22 10:14 发表
既然去了是找死,设想论坛应该增设一些版面了:

DOMAN版VS反DOMAN版

读经区VS不读经区

各自都有了根据地,然后大家一窝蜂从根据地出来到鼠版来打——争取中间动摇分子

好看,精彩。

作者: wangtutu    时间: 2008-12-22 10:36
我现在觉得DOMAN挺好的,就是我没赶上.珠心算也没赶上.
现在有棋心算和手指快算了,大家学了吗?
我们还没学呢,大家有经验吗?


虽然现在觉得数学很麻烦,不过当年还是很喜欢的.
人老,脑子也老了.我是不学了.
等孩子自己认字了,就让她学奥数.
奥数是训练人思维的好方法,不是单纯的数学.
数学成绩好不好,都应该学.它是一种思维方式.
作者: qqyou    时间: 2008-12-22 13:32
大家要搞清楚呀,我可不去反Doman,我当然不认可Doman,也会说Doman不符合学习的规律,但我还不至于去呼吁取缔Doman,相反我在另一个帖子里说过,我和一些台湾大陆的Doman父母都还是好朋友,我很佩服他们花费了那么大的精力去关注自己的孩子(尤其是在那个还没有那么多Doman资源的年代),但这并不妨碍我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这里涉及了Doman主要还是因为大米,大米在Doman那里也被认为是另类,大概他属于要发展Doman的,在Doman那里属于修正主义分子吧。

所以大家喜欢Doman的就去Doman吧,我只告诉大家Doman的方法会影响孩子的数学思维,哪怕你根本不用Doman学习数学,怎么做那就是你自己的事情了,和我没有关系的。

我们还是去讨论方法,而不去涉及主义吧。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12-22 14:12
本来不想参与讨论的,被大米拉进这趟混水的。

昨天太晚,草草写了几句。今天来补充一下。

关于珠心算,洋洋是去年5月31开始学的,我的成长项目,是6月16日开始计划的。在项目基准中我写到:“似乎洋洋是10个月左右开始有意识说话的,他把钱包说成买,把球拍说成拍。不到两岁,已经认识不少字和并会数数,开始纠正到处存在的错字(主要是小没有钩)。2岁到3岁对数数特别感兴趣。3岁半的时候对写字入迷。”“数学:已掌握数字的含义,10以内加减乘除,多位数的概念,负数的概念和加减。进退位的加减还很熟练。认识时钟,星期以及月份等概念,时间观念较强。”
同年8月24日,我在《发烧后遗症》提到,洋洋已经能解简单的应用题
12月13日,第1期报告,我写到:“在学习珠心算,进度较慢。”今年6月的第2次报告,我用了同样的语句。
12月30日,《学前数学目标达成》,数学不再是我培养的重点。

以上内容,在我的博客都完全可以查到。

洋洋的数学启蒙和珠心算完全没关系。但是从去年6月到12月这段时间对洋洋算术能力的加强确实也起到一定的作用,不过从今年开始就完全是在浪费时间。


关于doman,我的态度很明确,对于正常儿童,不能起到提高记忆力的作用,只不过正常儿童的记忆力本身就在,通过doman确实可以拓宽知识面。如果要拓宽知识面,用doman也没什么不可以,但我认为这不是最优方案,在自然界和社会中感受,应该优于doman。而且不用花时间去做什么卡。
至于用doman学数学,完全就是胡闹,与其用点卡,不如数豆子,数吃了几口饭,小孩子最敏感的是手和嘴,用手数豆子,嘴吃饭才是最好的刺激。
还说什么点卡优于珠心算,真不知道哪里来的?算盘的上珠代表5,而且有位数和进制关系,这些东西点卡有?
作者: 失落的唇色    时间: 2008-12-22 17:30
标题: 回复 #1 qqyou 的帖子
3 个小时差不多我也想不出来了
作者: 小米爸爸    时间: 2008-12-22 19:47
原帖由 qqyou 于 2008-12-22 01:24 发表
和你相比,其实我是孤陋寡闻的。



美国的课本很多,每个学校用的可能都不太一样,这个有家长委员会决定。我只看过几种。从来也没看过天才教育的课本。我也没听说过美国人搞什么天才教育,也许唐人街有吧, ...


今天好忙,没空来回呵,我简单的说一两句,有关美国天才班,看看下图就知。至于你为啥没看到过,我不知道?

至于钱仲书,我可有提到钱先生的照相记忆?我根本没拿这个说事呢,我根本就在说另一个问题。关照相记忆啥事?

2008-12-22_194058.png (27.81 KB, 下载次数: 0)

2008-12-22_194058.png

作者: qqyou    时间: 2008-12-22 20:43
原帖由 小米爸爸 于 2008-12-22 19:47 发表


今天好忙,没空来回呵,我简单的说一两句,有关美国天才班,看看下图就知。至于你为啥没看到过,我不知道?

至于钱仲书,我可有提到钱先生的照相记忆?我根本没拿这个说事呢,我根本就在说另一个问题。关 ...


哈,原来你说GT哪,搞得那么神秘,还天才班,哈哈

不就是我们学校里的重点班么,让智商高的学生集中学习一些更多的东西。这个原来我们中国的学校里都有哇,只是现在似乎不让搞了,只好偷偷地搞。
作者: 不要笑了裘裘    时间: 2008-12-23 08:47
标题: 哈,爱S这个鼠版啦!
刀光剑影中,横飞的板砖中,频频闪现智慧的火花!不过我实在是木头脑袋,对于大家说得数学题属于七窍只通六窍者,谁给开开窍啊,以便早日加入发言中
作者: 小米爸爸    时间: 2008-12-23 10:07
先顶,还没仔细看过,正忙,让大家好好看看这些猴子。
作者: shanlon    时间: 2008-12-23 10:15
赫赫。。俺紧张啥, 俺又不搞doman

只是说你提这意见都没经过大脑...

你要doman以外的教育方法, 又不是没有, 读经, 蒙式, 包括鼠版都是阿,
干吗整个反doman区? 把什么读经都变成反doman区的子版?

当然, 如果你是教育的所谓专家, 自然也可以搞个反doman区, 宣传搞doman的坏处,
否则就是所谓的画蛇添足了.....


原帖由 三年不飞 于 2008-12-22 14:59 发表


调侃一下,活跃活跃气氛么,shanlon太紧张了

我不反对DOMAN,对DOMAN是什么东东都搞不清楚,无从反对起。

反DOMAN版么,不是真的要反DOMAN啦,而是让那些认为DOMAN不怎样的开辟一块空地,普 ...

作者: shanlon    时间: 2008-12-23 10:19
开窍很简单的了..........

准备两个工具就够了.............






一把凿子, 一把锤子........................

原帖由 不要笑了裘裘 于 2008-12-23 08:47 发表
刀光剑影中,横飞的板砖中,频频闪现智慧的火花!不过我实在是木头脑袋,对于大家说得数学题属于七窍只通六窍者,谁给开开窍啊,以便早日加入发言中

作者: 小米爸爸    时间: 2008-12-23 14:18
再顶!! 让大家仔细看看!

管你是美国博士还是中国硕士都得经受论坛里家长的目光,当然也得经受我这个中国老土,大米加步枪的眼光。
作者: qqyou    时间: 2008-12-23 14:26
原帖由 小米爸爸 于 2008-12-23 14:18 发表
再顶!! 让大家仔细看看!

管你是美国博士还是中国硕士都得经受论坛里家长的目光,当然也得经受我这个中国老土,大米加步枪的眼光。


别光顶,花点时间,来点实在的,你不写东西,我都没有兴趣继续写了
作者: 小米爸爸    时间: 2008-12-23 14:35
我忙得很,过会看有没有空,有空就来,没空就算,让论坛里的很多家长多看看,看看,看看我们这些猴子。
作者: 小米爸爸    时间: 2008-12-23 15:19
1. 我只告诉大家Doman的方法会影响孩子的数学思维.(81楼)

2. 我可不去反Doman,我当然不认可Doman(81楼)

4. 我和一些台湾大陆的Doman父母都还是好朋友,(81楼)

5. 大米在Doman那里也被认为是另类,大概他属于要发展Doman的,在Doman那里属修正主义分子吧。(81楼)

6. 有人说我学文就不太需要数学了,其实也不尽然。其实那些文人们在讨论问题时,更喜欢用类比、借喻之类的文学手法,可读性、煽动性都还不错,但是就是禁不住推敲,其原因就是在语言里缺乏了最基本的逻辑。其实大家看古代的文字、寓言、经书……,就会发现其说理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强词夺理的过程,很少有任何逻辑,盖因为我们传统中少有数学思想造成的。所以哪怕学文字,也一定要把数学的底子打好,否则何以在现代社会立足。(34楼最后一段)


回应上面第一二个问题:

     杜曼会影响孩子的数学思维,是影响了数学的哪部分思维?是发散性思维还是钳式思维,还是其它的什么思维?是怎样影响的?请说出原因来?不能你说鹿是乌龟,鹿就是乌龟了,总得说明原因吧,请说明影响了哪些思维,是怎样影响的,为什么?

    看偶就在53楼理论及事实说明了你34楼那个数学方法上的问题,是创造力、兴趣等方面问题
   
    请从,理论、事实、大量的数据来说明,我是说大量数据哦,你是学数学的应知道概率统计里面有个大数定理。请举出你的理论、事实、数据来。

    上面的第二条也是你81楼的原话吧,你不反杜曼,可能是因为你没时间或其它原因,你也根本反不了杜曼,你能反我杜曼?你要是敢干涉我的杜曼,我马上就与你去法院的干活。

     81楼也就是上面第二条说:你不认可杜曼,   “认可”,就是认为xxx是对的,”不认可”,加“不”就是非,就是不对,就是认为:”XXX是错的,也就是认为"xxx完全不对”,即你认为杜曼的理论完全是个假命题,我再次请求你从理论、事实、数据说明杜曼是完全错的。

回应你上面的第4个问题

      索性告诉你吧,我也它妈的部分反对杜曼,我是说反对部分杜曼的理论,看我的博客名就知。但我是批判接受,不是完全反对,嘿、嘿,索性告诉你吧,杜曼还会改变孩子的其它两个方面的问题,要不你先说说这两个问题,,然后我再从理论、事实来说明如何,你先请。。。。。。。。。。。
   
        你不是在81楼说了吗?“我和一些台湾大陆的Doman父母都还是好朋友”你那么关心杜曼不会连这两个东西也不知道吧。

        要我说,那我就说:“在某些条件下,杜曼会影响孩子的思维”,我指有些条件下,但那些条件下,大米找个时间再找个地方自当从理论、事实来说明。不过呢现在呢,还是你先请。


回应上面第5个问题

       论坛里大多数都是不完全杜曼的,大米也是,因此修正分子很多呢。对大部分家长而言,对各种方法取长补短很重要的。且孩子是活的,因此应活用共性的理论教个性的孩子是很重要的呢。正统杜曼看不上我们没关系,它们是在妒疾我们。 怕哪一天大米揭了它们一些还没公开的底。

回应上面第6个问题
   
      我再问一下,竟然你说了语言与数学的关系,为什么钱钟书书写得那么好,应可以算语言能力很强了吧。数学为啥那么差?而冯。卡门数学、语言、音乐都特棒呢?看清楚了小子,我根本没扯什么照相记忆的东西。第三次重复本问题.

      请正面回答上面的几个问题。

[ 本帖最后由 小米爸爸 于 2008-12-23 17:44 编辑 ]
作者: qqyou    时间: 2008-12-23 15:42
标题: 古代传统的方法不可能学好数学
其实上面说了Doman、珠心算,以及没有提到的读经等等,如果你加以仔细分析,会发现他们在中国能有生存的空间,是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符合了中国古代的,也就是传统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学习方式的核心就是博记,也就是背诵。从一小点上私塾开始就摇头晃脑的背诵那些谁也不懂的经书。

传统学习的方式就是接收和仿效,学生学习依赖教师,动地接受教师传授,被动地接受书本知识,恪守标准答案,缺少深入探究和多角度思考,不易提出创新看法。

其实大家也可以看出,目前学校里最被大家诟病的,也都是这些传统的做法。

中国几千年,基本上没有对现代数学有所贡献,就可以说明这种传统的方法,适合数学的思想彻底相背离的,也是我们所要避免的。
作者: 小米爸爸    时间: 2008-12-23 15:46
真啰嗦,你到底回答了哪个问题?说简明点,我脑残了呢。
作者: 小米爸爸    时间: 2008-12-23 15:49
哈哈,这个理论与jerryhao当年与大米理论时何其象啊,你是当年参与杜曼吵架的的同一条阴沟的兄弟吧,好好想想噢,别下回又脸红了。
作者: 小米爸爸    时间: 2008-12-23 16:06

Jiangying原话

1.本来不想参与讨论的,被大米拉进这趟混水的。(82jiangying原话。)

2.目前,珠心算已经忘掉,计算速度快已经得到验证.72楼)
  这里有几条:
    c.
珠心算已经忘掉

3.关于珠心算,洋洋是去年531开始学的,我的成长项目,是616日开始计划的。在项目基准中我写到:似乎洋洋是10个月左右开始有意识说话的,他把钱包说成买,把球拍说成拍。不到两岁,已经认识不少字和并会数数,开始纠正到处存在的错字(主要是小没有钩)。2岁到3岁对数数特别感兴趣。3岁半的时候对写字入迷。”“数学:已掌握数字的含义,10以内加减乘除,多位数的概念,负数的概念和加减。进退位的加减还很熟练。认识时钟,星期以及月份等概念,时间观念较强。
同年824日,我在《发烧后遗症》提到,洋洋已经能解简单的应用题

12
13日,第1期报告,我写到:在学习珠心算,进度较慢。今年6月的第2次报告,我用了同样的语句。
12
30日,《学前数学目标达成》,数学不再是我培养的重点。
以上内容,在我的博客都完全可以查到。
洋洋的数学启蒙和珠心算完全没关系但是从去年6月到12这段时间对洋洋算术能力的加强确实也起到一定的作用不过从今年开始就完全是在浪费时间

4.
关于doman,我的态度很明确,对于正常儿童,不能起到提高记忆力的作用,只不过正常儿童的记忆力本身就在通过doman确实可以拓宽知识面。如果要拓宽知识面,用doman也没什么不可以,但我认为这不是最优方案,在自然界和社会中感受,应该优于doman。而且不用花时间去做什么卡。
至于用doman学数学,完全就是胡闹,与其用点卡,不如数豆子,数吃了几口饭,小孩子最敏感的是手和嘴,用手数豆子,嘴吃饭才是最好的刺激。

还说什么点卡优于珠心算,真不知道哪里来的?算盘的上珠代表5,而且有位数和进制关系,这些东西点卡有?
(这是82jiangying整段原话,


回应你第一个问题:

     我没拉你聊杜曼,是你自己加进来的。帮你纠正一下哦,看看本贴:
      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hp?tid=133897&extra=page%3D2&page=1

          24楼――35楼,别睁眼说瞎话,当然这是小事。既然说了,聊聊天也无仿。


回应你上面的第2――3话:

   什么叫:“珠心算已经忘掉了”,没学过能忘?你还是用过这个还不如杜曼的方法啊。
   上面红字第三段更说明了jiangying用过珠心算呢。这个也是小事。

   看了上面第三段话(红色部分),可知洋洋是学会加、减、乘、除了、点数了,,也就是说完成了数学启蒙了。祝贺你数学早教成功,这个大米说得是真心的,如有那点不对,大米道歉先,大米决不拿孩子说事,请原谅。

   但是大米也有个问题,你jiangying是如何知道,洋洋的数学启蒙就不是珠心算在起作用呢?有没有可能,我是说有没有可能,洋洋的数学启蒙就是珠心算起了很大的作用,除非jiangying能说明珠心算对洋洋的大脑完全不起作用,孩子的事儿出乎家长意料,或让家长想不到的事儿多了去,请jiangying说明。除非jiangying是大脑科学专家。不然请说明珠心算对洋洋大脑完全不起作用,看问题中的红字,这回我没断章取义,是整段的复制哦,因此我认为珠心算可能对洋洋的大脑起了作用。我不吃肉骂娘。

回应上面的第4段绿字部分:

    你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点卡优于珠心算”是怎么来的?真不知道就说明你根本就没去研究过点卡及杜曼七田的东西!瞎扯蛋?

    如果是假不知道,那就说出,这句话在哪本书,哪张光盘、哪份资料上?说出来就说明你说杜曼七田真的东西没有进制是扯蛋瞎。

    如果说不出那个进制在哪里,还是说明你根本就没去仔细研究而在蛋扯瞎。


再回应上面的第4段话蓝色部分

   "通过doman确实可以拓宽知识面。如果要拓宽知识面,用doman也没什么不可以"
   

    这就是你心中的杜曼?只能说明你根本不了解杜曼.那怕先是不管杜曼的东西好不好,
就是讨论杜曼本身的东西,你也说错了.


   去请教一下哪个杜曼的网友,看他、她不是不是认为杜曼就是在吸收知识,要不看看杜曼的书也成。


   起码,我们在讨论的时候得有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没有研究、实践就没有发言权。


   难道我们根本不认识张三,我们就去对张三评头评足?这与市井长舌何异?


   不信问问本论坛的FNW,她是你们的超版,也杜曼过的呢, 看看你是不是说错了。

[ 本帖最后由 小米爸爸 于 2008-12-23 18:35 编辑 ]
作者: 丽莹妈咪    时间: 2008-12-23 17:17
据我所知,记忆有分左脑记忆与右脑记忆, 大家说的Doman,读经等方法目的在于加强孩子的右脑记忆,右脑记忆不需要逻辑,也不需要理解,要的就是不求甚解的大量背诵。

那为什么要培养孩子的右脑记忆?大家知道右脑管创造力,右脑记忆是创造力的基础。只有右脑开通了,才能引发属于右脑属性的灵感,直觉和创造性。

而阿Q等朋友所说的,都是在于培养左脑记忆。左脑记忆和右脑记忆是相克还是相辅的?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作者: 丽莹妈咪    时间: 2008-12-23 17:31
发现这个论坛对Doman, 读经等方法持反感的都是些没有实际经验的朋友,除了没有经验,对这些早教方法也停留在肤浅的认识上,这不小米爸随便抓抓,就抓到了很多漏洞。

看大米一个人斗你们几个,忍不住上来挺他一下。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12-23 17:43
标题: 回复 #98 小米爸爸 的帖子
大米,不要断章取义。我从不否认洋洋学过珠心算,也不否认珠心算的作用。但不要端章取意的和右脑数学联系起来。也不要说洋洋的数学启蒙靠珠心算。

洋洋学珠心算前,就已经会加、减、乘、除了,这和珠心算毫无关系。在我们决定去试听珠心算课程的时候,洋洋在算盘上打三盘清和九盘清。

我不否认珠心算对洋洋有好处的,但和数学启蒙没关系,我的目的也绝对不是什么右脑数学,你说右脑数学,说启蒙,就是断章取意。
我亲眼见到有孩子的数学思维被珠心算搞混掉,而且不只一个,他们就是用珠心算给孩子启蒙的。

我说珠心算已经忘掉的意思,是指珠心算不过是个工具,和扳指头一样,过了这个阶段就不需要了。哪个成年人算1+1还要数指头?你要乱理解是你的事情。

关于你那个点卡优于珠心算的来历,我真不知道,也没兴趣去研究。有那时间,多带孩子出去拣几片树叶,也比闪啊闪的强。

我不想赶这淌混水,但请不要簖章取意说我骂doman,也不要把洋洋作为珠心算适合数学启蒙的例子。我没骂doman。也没用珠心算给孩子启蒙数学。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12-23 17:45
标题: 回复 #100 丽莹妈咪 的帖子
他就是个断章取意,还抓住漏洞?

我亲眼见到有孩子被珠心算搞混掉的。
作者: qqyou    时间: 2008-12-23 17:47
原帖由 丽莹妈咪 于 2008-12-23 17:17 发表
据我所知,记忆有分左脑记忆与右脑记忆, 大家说的Doman,读经等方法目的在于加强孩子的右脑记忆,右脑记忆不需要逻辑,也不需要理解,要的就是不求甚解的大量背诵。

那为什么要培养孩子的右脑记忆?大家知道 ...


我前面说过,大脑的研究目前还很初级,到底记忆是怎么存在的,为什么会消失,为什么还可能被唤醒,回忆起来,目前人们所知还甚少。所谓简单的、机械的把大脑记忆分为左脑右脑,基本上是中国式的无知的分法。

目前知道左脑受损害右半部肢体行动会受影响,可能还会影响语言的能力、右脑受损伤会影响左半部分肢体的行动。

某些认为右脑无用或者还可以开发的,看来可以把右脑去掉啦。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