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砰砰响 于 2008-12-19 14:48 发表
这道题, 车行也好, 人走也好, 一共需要走共计四个往返的路程.
8*30=240公里.
车也走,人也在行. 合速度是45+5=50公里.
则一共需要的时间: 240/50=4.8小时=4小时48分钟.
还郊什么游呀.
原帖由 小意0523 于 2008-12-19 21:28 发表
试着解下,不知对不对。
><
第一个来回,人车共行30X2公里。人行6,车行60-6。
><
第二个来回,人车共行(30-6)X2公里。人行4.8,车行48-4.8。
><
第三个来回,人车共行(30-6-4.8)X2公里。人行3.84, ...
原帖由 小米爸爸 于 2008-12-19 21:33 发表
这个楼: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 ... tra=page%3D1&page=1
71楼说过原因了,你用这种方式去玩数学,不管是对大人还是孩子都是很痛苦的。
要不干脆告诉你算了,本题大米不会解!!大米数学“脑残”了 ...
原帖由 qdylz 于 2008-12-20 00:31 发表
这个题,首先考虑车行时间与人行时间相同,才能保证时间最短,否则,人等车,车等人,都会浪费时间。shanlon在12楼给出思路了,最后接送的一批学生和前面车接送的150人同时到达终点,才会保证用时最少。
(这个前提有问题,正确的说法是在车辆把第一批50名学生送到折返点以后,车行时间与这50名学生的步行时间相同。)
按照12楼的思路解方程,很快会有答案。可是楼主规定不许解方程,这个。。。颇费些脑筋。。。
大胆设想吧,4批学生步行的时间都是相同的(这个很容易想到,根据前面所说要同时到达终点,每批学生坐车的时间都要相同,否则,坐车时间长的人肯定首先到达,根据前面所说,造成人等车,不能保证时间最短)。
如果用12楼的a来表示,那是解方程,所以不用字母表示。假设在满足前面所述条件的情况下,车送50名学生回来与150相遇时,150人所走的路程为1,那么车行的路程为1×45/5=9。可是,车的折返点在哪里呢?人车共同完成了路程1+9,折返点必然在(1+9)/2=5处;车回来与150人相遇时走了路程为9-5=4,车子共送了4次,返回了3次,车子行走的全程为5×4+4×3=32。那么,每批人行的路程就是32×5/45=32/9。
32/9为人行路程,车行路程为第一次折返点的路程即为5。那么车送50名学生回来与150相遇时,150人所走的路程1所代表的实际距离是30/(5+32/9)=30×9/77=270/77(公里)。
车行的总路程为32,即32×270/77(公里)。那么车行的时间也是到达时间:
(32×270/77)/45=256/77约等于3.324(小时)约为3小时19分钟。
原帖由 happy_99 于 2008-12-20 21:48 发表
高手啊高手
改天拿这题问儿子
我认真地看了各种解法
除了那个图理解了
真还没懂其他的方法![]()
特别是未来爱因斯坦的那个![]()
感觉数学还真的需要点天赋
不过解题能力在一定范围内是可以通过见多识广来提高
原帖由 leowelkin 于 2008-12-21 13:24 发表
好热闹啊!建议移到数学专区去![]()
个人认为,数学是培养逻辑思维推理的,解题思路比计算结果重要--懒人的借口,当年俺数学考试就是列式,基本上最后结果都是空白,所以12楼那个帖子俺喜欢!
![]()
很多家长第一反应就是好难呀,我可不想了,等着看答案吧
其实很多孩子遇到一些难题的时候,也是这么想的,而我们的家长,这时候的反应往往是对孩子的训斥:“你为什么不动动脑筋!”,“这么简单的题,你为什么不会做!”……
有些家长,不愿意思考这类题目的原因是,觉得自己以前的数学不是太好,所以就不去想了。但是你要知道,你的孩子目前的水平,可能还没有你的水准高,为什么他就要去学会这些,而你不能去学会呢?
数学就是在这样总结规律的过程。所以结果不是目的,关键的是理解、关键的是方法。掌握了这个方法,你不仅会算这道题,还会算类似的追击问题、划船问题……
这就是数学的归纳过程,也就是大米问我的,不知道我的这些说法,大米可以同意否?
总之,数学是一个触类旁通的学科,学好数学,绝对不是多做题就可以的。多做顶多是背过。而正确的方法是不断的接触各类型的题目,解决它并总结出规律。那样的话,你才可以真正的举一反三、事半而功倍、触类而旁通。
数学就是在这样总结规律的过程。结果不是目的,关键的是理解、关键的是方法?
数学就是一个个破解谜题的过程、是一个愉快的过程。
原帖由 qqyou 于 2008-12-21 22:55 发表
尽管我让孩子学了奥数,但并不意味着我认为每个孩子都应该去学习奥数。
而且奥数并不意味着就是难题,其实那里面都是一些很有趣味的题目。
大米要是看过美国的小学生数学课本,也许会觉得很奇怪,怎么美国 ...
原帖由 小米爸爸 于 2008-12-21 22:39 发表
因此将jiangying骂杜曼时,我却发现jiangying这个贴子里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hp?tid=133735&extra=page%3D3,却说他的孩子在学珠心算,几是上过七田班的部分妈妈想必知道的,有杜曼点卡能力的人是不需要珠心算的,珠心算是杜曼点卡失败,或没有点卡过的孩子学右脑数学的,它是比不了点卡的。这个问题也许恰恰是jiangying没想到的,所以我在给在给听语的评语里说了,“正是、正是,脑残的人更。。。。。”
原帖由 小米爸爸 于 2008-12-21 22:39 发表
跟你说, 我不仅看过美国的数学课本,还看过美国天才教育课本,根本不一样,理念上有差距。但还没融化到我能完全表达出来的境界,所以我还不能以此讨论这些东西。
原帖由 小米爸爸 于 2008-12-21 22:39 发表
你反感杜曼,这也正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要改变别人很难,你看看66楼edu说得话,里面就有左脑与右脑的关系,左脑与右脑是个什么关系? 你自己也没有正面回答我那个钱仲书与冯。卡门的差异问题,为什么同为主要是左脑起作用的第一语言数学,会差距这么大,它们是不是有某种内在的关系呢?
原帖由 小米爸爸 于 2008-12-21 22:39 发表
我在你这个楼: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hp?tid=134249&extra=page%3D1&page=3
的64楼,我就讲过,你没吃过米饭,你如何知道吃米饭的滋味的,其实不是与你斗嘴,我讲的是客观的,而你说:“你是吃点毒药,你是绝对不会相信那玩意居然可以毒死人的了。” 这就是诡辨了,因为,你没吃到毒药,你是无法说出毒药的反应与滋味的,之所以你知道吃了会死人是因为,吃了毒药会死人是常识,但是我如果问你吃了量子是什么感觉?你除非吃过,否则你是说不出来真正的感觉的,因不你我都没吃过量子,因此后来大米就不与你争论了,觉得浪费时间,徒劳无益。我不可能也没办法去改变一个人的观点的。不知你认为如何?且孩子32个月了,正处于一个黄金的阶段,我没有太多的时间。
原帖由 小米爸爸 于 2008-12-21 22:39 发表
至于杜曼,我想,你基本用不上了,主要是对心理不利,但杜曼的东西那怕是对成人也是有效的,只是赶不上孩子了,所以我在一个贴子里的评分说shlaon说错了一大半。但是右脑理论及右脑与左脑的关系一定是存在的。如果你真的生第二个也许可以去深入的研究一下。杜曼的确在美国没有得到官方的认可,你说过了,EDU好几年前就说过了,但是它的效果也存在那里,我是亲眼所见哦。我曾与两位美国杜曼中心的妈妈交流过。的确对正常孩子有效。因此将jiangying骂杜曼时,我却发现jiangying这个贴子里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hp?tid=133735&extra=page%3D3,却说他的孩子在学珠心算,几是上过七田班的部分妈妈想必知道的,有杜曼点卡能力的人是不需要珠心算的,珠心算是杜曼点卡失败,或没有点卡过的孩子学右脑数学的,它是比不了点卡的。这个问题也许恰恰是jiangying没想到的,所以我在给在给听语的评语里说了,“正是、正是,脑残的人更。。。。。”
原帖由 小米爸爸 于 2008-12-21 22:39 发表
我并没说除了老鼠、老虫别人就没有与我讨论的资格,只是前两都都很有独特的见解,且是大米的朋友,更熟悉罢了,但起码我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磨嘴与扯皮,更希望实是求是,你的数学有相当的合理部分,比如你解题中数形结合的方法,都值得称道,但教育主体差异上的方法及手段的选择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所以我不完全赞同你的看法。你的数学应可以更进一步,其实美国数学课本的的思想也并不是你理解的那样的,我的语言可能很尖锐,这也是好心办坏事的一个成因吧。也许可以更平和一点。
不知道我这样说你是否满意。有机会可以再好好讨论一下。
...
原帖由 三年不飞 于 2008-12-22 10:14 发表
既然去了是找死,设想论坛应该增设一些版面了:
DOMAN版VS反DOMAN版
读经区VS不读经区
各自都有了根据地,然后大家一窝蜂从根据地出来到鼠版来打——争取中间动摇分子![]()
好看,精彩。![]()
原帖由 qqyou 于 2008-12-22 01:24 发表
和你相比,其实我是孤陋寡闻的。
美国的课本很多,每个学校用的可能都不太一样,这个有家长委员会决定。我只看过几种。从来也没看过天才教育的课本。我也没听说过美国人搞什么天才教育,也许唐人街有吧, ...
2008-12-22_194058.png (27.81 KB, 下载次数: 0)
原帖由 小米爸爸 于 2008-12-22 19:47 发表
今天好忙,没空来回呵,我简单的说一两句,有关美国天才班,看看下图就知。至于你为啥没看到过,我不知道?
至于钱仲书,我可有提到钱先生的照相记忆?我根本没拿这个说事呢,我根本就在说另一个问题。关 ...
原帖由 三年不飞 于 2008-12-22 14:59 发表
![]()
调侃一下,活跃活跃气氛么,shanlon太紧张了
![]()
我不反对DOMAN,对DOMAN是什么东东都搞不清楚,无从反对起。
反DOMAN版么,不是真的要反DOMAN啦,而是让那些认为DOMAN不怎样的开辟一块空地,普 ...
原帖由 不要笑了裘裘 于 2008-12-23 08:47 发表
刀光剑影中,横飞的板砖中,频频闪现智慧的火花!不过我实在是木头脑袋,对于大家说得数学题属于七窍只通六窍者,谁给开开窍啊,以便早日加入发言中
1. 我只告诉大家Doman的方法会影响孩子的数学思维.(81楼)
2. 我可不去反Doman,我当然不认可Doman(81楼)
4. 我和一些台湾大陆的Doman父母都还是好朋友,(81楼)
5. 大米在Doman那里也被认为是另类,大概他属于要发展Doman的,在Doman那里属修正主义分子吧。(81楼)
6. 有人说我学文就不太需要数学了,其实也不尽然。其实那些文人们在讨论问题时,更喜欢用类比、借喻之类的文学手法,可读性、煽动性都还不错,但是就是禁不住推敲,其原因就是在语言里缺乏了最基本的逻辑。其实大家看古代的文字、寓言、经书……,就会发现其说理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强词夺理的过程,很少有任何逻辑,盖因为我们传统中少有数学思想造成的。所以哪怕学文字,也一定要把数学的底子打好,否则何以在现代社会立足。(34楼最后一段)
Jiangying原话
1.本来不想参与讨论的,被大米拉进这趟混水的。(82楼jiangying原话。)
2.目前,珠心算已经忘掉,计算速度快已经得到验证.(72楼)
这里有几条:
c.珠心算已经忘掉,
3.关于珠心算,洋洋是去年5月31开始学的,我的成长项目,是6月16日开始计划的。在项目基准中我写到:“似乎洋洋是10个月左右开始有意识说话的,他把钱包说成买,把球拍说成拍。不到两岁,已经认识不少字和并会数数,开始纠正到处存在的错字(主要是小没有钩)。2岁到3岁对数数特别感兴趣。3岁半的时候对写字入迷。”“数学:已掌握数字的含义,10以内加减乘除,多位数的概念,负数的概念和加减。进退位的加减还很熟练。认识时钟,星期以及月份等概念,时间观念较强。”
同年8月24日,我在《发烧后遗症》提到,洋洋已经能解简单的应用题
12月13日,第1期报告,我写到:“在学习珠心算,进度较慢。”今年6月的第2次报告,我用了同样的语句。
12月30日,《学前数学目标达成》,数学不再是我培养的重点。
以上内容,在我的博客都完全可以查到。
洋洋的数学启蒙和珠心算完全没关系。但是从去年6月到12月这段时间对洋洋算术能力的加强确实也起到一定的作用,不过从今年开始就完全是在浪费时间。
4.关于doman,我的态度很明确,对于正常儿童,不能起到提高记忆力的作用,只不过正常儿童的记忆力本身就在,通过doman确实可以拓宽知识面。如果要拓宽知识面,用doman也没什么不可以,但我认为这不是最优方案,在自然界和社会中感受,应该优于doman。而且不用花时间去做什么卡。
至于用doman学数学,完全就是胡闹,与其用点卡,不如数豆子,数吃了几口饭,小孩子最敏感的是手和嘴,用手数豆子,嘴吃饭才是最好的刺激。
还说什么点卡优于珠心算,真不知道哪里来的?算盘的上珠代表5,而且有位数和进制关系,这些东西点卡有?
(这是82楼jiangying整段原话,哈)
原帖由 丽莹妈咪 于 2008-12-23 17:17 发表
据我所知,记忆有分左脑记忆与右脑记忆, 大家说的Doman,读经等方法目的在于加强孩子的右脑记忆,右脑记忆不需要逻辑,也不需要理解,要的就是不求甚解的大量背诵。
那为什么要培养孩子的右脑记忆?大家知道 ...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