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原创】童年的回忆:玩具和游戏 [打印本页]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4-6-14 23:48
标题: 【原创】童年的回忆:玩具和游戏
6.1又给儿子买了很多玩具车作为礼物,儿子玩得开心得不得了,看这儿子一箱一箱的玩具,不由得又想起了自己的童年。 4岁的时候,我每天唯一的玩具是两个:一把木枪、一个小铲。木枪是木头制作的,特别像小兵张嘎里嘎子那的那把盒子枪,被漆成了黑色,枪把上有一红色的缎带(布带不是缎子的),每天拿着它在床上冲锋,终于有一天,在我受伤倒下的时候,那把手枪的枪把终于断成了两截,我大哭不止,后来用铁皮把折断的地方接上了。小铲,椭圆的,很小,平平的,前端已经磨的很多缺口了,不知道是那个年代的了,每天用它在四合院里挖土和泥,妈妈好不容易从干校回来了一趟,急急忙忙的又要回去,临出门了,我还在那里专注的用那把铲子挖土,姥姥叫我:妈妈要走了,你还不过来?我拿着铲子跑过去,像陌生人一样看着妈妈,没有说一句话。 这是我不多的关于幼时的关于玩具的一些记忆,没有汽车、小动物、娃娃,坛子上大多是70's的朋友了,那时候已经好多了,我妹妹就有一些会叫橡胶的娃娃和小动物什么的了,也有一些塑料的汽车了,一直都被我嫉妒的。 后来,大了,上学了,开始自己动手做玩具,材料都是就地取材,虽然简单,但也乐趣无穷,现在已经看不到这些玩具了,也没有人在制作了。现在把相关的使用的材料和做法慢慢的根据回忆在这里建一座楼,记载下来,以后孩子大了,和他一起制作一次。 等写得差不多了,再慢慢回忆小时候玩的游戏 其他朋友们有时间,也请和我在此贴一起焕回童年的记忆,能记得的就请详细些写上来,记不清了,提个头,也许有人还记得。 回忆也是一种乐趣。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4-6-15 00:04
永远念念不忘的,就是那链子枪了,尽管我儿子现在就有各种各样的枪,也是一打啪啪响,但是那个年代,会响的枪那可是太不容易了。 <font color="red">制作材料:自行车链子8个,幅条一根,粗铁丝数根,医用胶管或其他橡皮数根 <font color="red">制作方法:将两个自行车链子用幅条帽穿过作为枪头,其余链条用细铁丝固定作为枪管,粗铁丝弯成枪的形状,再制做扳机和撞针,用橡皮作为传动。 <font color="red">玩法:枪栓拉开,将枪头搬开,插入火柴一根,合上,扣动扳机,撞针撞击火柴,发出一声枪响,火柴飞出。 记得小时候去老姨家,和他们邻居小朋友一起吹牛,他说他的链子枪是用摩托车的链子作的,我就对他说我的一把抢是用飞机的链子作的,而且我哥哥还有一把链子冲锋枪可以打连发呢。  该玩具在学校里严禁,家里到不管。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4-6-15 00:08
下面再介绍一个更厉害的:火枪,现在绝对要被公安机关没收的,确实当时孩子打架也用过的。 <font color="red">制作材料:木头一块,铁丝几根,子弹壳一个,胶皮几根 <font color="red">制作方法:木头雕成枪的形状,子弹壳固定在前面(有人用高射机枪弹壳做大的,我使用普通步枪弹壳)、底部磨穿,铁丝作撞针和扳机,橡皮做动力 <font color="red">玩法:火药置于子弹壳内,凿实,用一火柴头置于子弹壳后部做引火,拉上枪栓,扣动扳机 绝对是一把火枪,声音很响,家里不让玩,偷偷的在僻静的地方玩。 火药的来源,主要来自于鞭炮。曾经自己制作过,配方来源于《地雷战》,木碳:就是烧大锅的碳;硝:是从墙上刮下来的;硫磺:来自于架电线的瓷瓶,砸开后里面有一块黄色物质,至今我也不知道那到底是不是硫磺;以4:2:1的比例混合,可是不成功。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4-6-15 00:31
男孩子,天性爱玩枪,上面两个太复杂,头一个枪身还是大哥帮助撾的,自己撾不动,第二个也是一刀一刀削出来的。下面介绍一个简单易行的,也能响。 <font color="red">制作材料:自行车幅条一根 <font color="red">制作方法:弯成枪型,幅条帽在上方 <font color="red">玩法:火柴头剥下,塞入幅条帽,用尾部顶住,找一个大树或者墙,猛力一敲。即发出清脆响声。 看似简单,实际也不容易,幅条很难成型,需要先在火上烧,然后敲打成型。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4-6-15 00:42
下面说不响的枪。弹弓(专指打纸子弹的)大家都玩过,简单的一根橡皮筋套在手上就能发射,简单的,用铁丝弯个弓子,小孩子都能做到。尽管发射子弹,但毕竟不像枪 <font color="red">制作材料:粗铁丝一根,橡皮筋一根(小女孩扎辫子的那种) <font color="red">制作方法:弯成枪形,前端为V型,后部有子弹架,做一扳机,拴上皮筋就可以了 <font color="red">玩法:纸叠的子弹,用皮筋拉至发射架,扣动扳机 专门用来打女孩子后脑勺,特点,还不如手打得准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4-6-15 00:58
说完弹弓枪,接着说弹弓,这个弹弓可是发射石头的,专门用来打鸟 <font color="red">制作材料:粗铁丝一根,橡皮两根,皮革一小块 <font color="red">制作方法:铁丝弯成Y状,皮革剪成椭圆,两端掏两个孔,两根皮筋固定 <font color="red">玩法:找小圆石子无数,装入子弹袋(一般是香包或烟丝包),取一粒置于子弹兜(皮革制),使劲拉长、瞄准、发射 弹弓的好坏,关键在于橡皮的质量,简单的用数根牛皮筋串在一起,打不远的,好一点的,用听诊器的胶皮管,略好,最好的是那种白白的橡皮带,最棒 小时候看小人书,湘西剿匪,一个小英雄,用弹弓打败一个持枪的土匪头子。备受鼓舞,每天用靶子苦练杀敌本领,准备长大了用弹弓去解放台湾。最后,坏人没打过一个,倒是麻雀打了无数(那时候麻雀还是害虫,现在可不要让孩子去打了,是保护动物了),现在回想起来,杀生甚多,罪过罪过。 后来偶玩射箭,发现幼时基本功尚在。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4-6-15 01:14
再写一种枪,就去睡觉啦,其他玩具明天晚上继续 这种枪虽然叫枪,但是和枪的形状相去甚远,倒是有点像是消防员使用的设备,不像现在的水枪,真的是枪的样子了 <font color="red">制作材料:圆珠笔芯一根(最老式的那种,不是现在的那种),注射用药瓶的橡皮盖一个,听诊器用橡皮管一根(那时候输液也用这种胶管很好找到的,找不到,橡皮手套的一个指头也可代替) <font color="red">制作方法:先把圆珠笔芯前面的小圆珠磨掉,从橡皮盖中间穿过,胶皮管一头扎死,另一头扎在圆珠笔芯的杆上 <font color="red">玩法:首次使用,先要用气筒将橡皮管充气数次,使其宽松(就像给气球灌气一样)。取下圆珠笔芯的头(小心,很容易丢的),插入水管下,橡皮盖恰好把龙头堵死,水就灌入橡皮管,逐渐充大,灌满后,将圆珠笔芯的头插回,就可以喷水了 用橡皮管的最漂亮,像一根粗粗的香肠,橡皮手套的就像一个球,还有同学使用过避孕套,哈哈,不知道他从那里拣的,不过效果很差,实在找不到橡皮管你也可以用这个试试看。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4-6-15 09:43
早上起来,又想起一种可以算枪的东西,补上,其他的晚上再写 看电影里,经常有特工或者印第安人使用一种吹管的武器,其实我小的时候就经常玩这个 <font color="red">制作材料:圆珠笔芯一根,细竹签一根,废纸一张 <font color="red">制作方法:简单,废圆珠笔芯去头,竹签削细,到能插入为止 <font color="red">玩法:撕一小块废纸,放嘴中嚼烂,用竹签填入笔芯中并捣实,用嘴在另一端吹气,子弹即快速飞出 准确无比,专打女孩子的脖子,挺疼的。
作者: zgl    时间: 2004-6-15 11:59
哈哈,大都玩过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4-6-15 14:42
哈哈,回忆一下,和我一起贴,时间久了,很多就像不起来了,在这里贴贴,尽量多想出点来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4-6-15 14:58
想几个车的吧,我儿子车最多了,各种各样,可是我的童年里车却是最少的,不是不喜欢,那时候画画主要就是画汽车和军官(不是共军,是国军那种带大檐帽的军官),可是玩具里,实在想不出太多的车来。 <font color="red">制作材料:粉笔头一个,瓢虫一只 <font color="red">制作方法:用小刀将粉笔头劈半,雕刻成车的形状,底部平面挖一个小洞 <font color="red">玩法:将课间抓的瓢虫,盖在车下 上着课,一辆辆小车在课桌上爬行。彩色粉笔最难找,所以大多数是白色的。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4-6-15 15:28
冬天照样是快乐的季节 <font color="red">制作材料:几块木板、粗铁丝两根 <font color="red">制作方法:木板钉成方形板状,铁丝箍在底部做轨 <font color="red">玩法:两根通条作为冰杖,在冰上或下过雪的马路上 那时每家有孩子的,冬天,家门口前都会浇出一块冰场,下雪更是快乐的事情,那时候的雪都要比现在的大得多。通条现在很难找了,都烧液化气了,通条和铁钩子就下岗了。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4-6-15 15:47
<font color="red">制作材料:线轴一个,钉子一个,橡皮筋一根,蜡烛一小段,铁丝一小段 <font color="red">制作方法:线轴一边钉上钉子,挂上皮筋穿过,蜡烛制成圆饼状,穿眼,放在线轴另一端,铁丝制成摇柄,挂住皮筋 <font color="red">玩法:摇动摇柄,上足发条,将牛车置于桌上,车会慢慢爬行 蜡烛饼起了减缓作用,免得掉到书桌下面去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4-6-15 17:00
哈哈,这个不是自己做的,就是普通的自行车,车太少,拿来凑数. 那时候基本都是28的车,26的很少,更没有现在孩子们有辅助轮的自行车。很小就开始学骑车,开始只是掏腿,就是在大梁下面骑,长高了开始骑大梁,最后才上座子。 后来有了自己的车,就学着拉兹玩飞车,推着车座子跑,然后从后面飞身而上。现在拿了车,再没有那种胆量了。
作者: zgl    时间: 2004-6-15 17:11
jerryhao+-->引用:jerryhao 哈哈,回忆一下,和我一起贴,时间久了,很多就像不起来了,在这里贴贴,尽量多想出点来
呵呵,是太久远了,想不起来多少,那时什么玩具都是院子里孩子自己做,扎风筝、做船、做地雷,哈哈,还有红缨枪的
作者: skyye    时间: 2004-6-15 21:00
加分置顶,欢迎继续。
对了,不知大家小时候玩过摔泥巴没有?乐趣无穷哦。^-^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4-6-15 21:08
skyye+-->引用:skyye 加分置顶,欢迎继续。对了,不知大家小时候玩过摔泥巴没有?乐趣无穷哦。^-^
有哇,我们那时候这样玩,每人一块泥,当然最好是胶泥。拿手搞成碗状(有点像现在的陶艺),但是底部要薄薄的,举起来往地下一摔,砰的一声,破一个大洞,对方要从自己的泥巴上拿下一块(尽量的少),拍成薄片,补上那个大洞,最后谁的泥多谁就赢了。泥巴虽然唾手可得,但是这样输了泥巴仍难过得不得了,这才是纯粹的奥林匹克精神,不为金钱,就为胜利。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4-6-15 21:55
刚才果老的帖子里提到了扎风筝、做船、做地雷,我就讲讲我们是怎么做这些东西的 现在给儿子的风筝都是买来的,小时候的风筝全是自己糊的,介绍一种简单常做的 <font color="red">制作材料:竹棍数根,报纸一张,风筝线一拐 <font color="red">制作方法:竹棍扎成“干”字形,报纸剪成脸型,粘在架子上,用报纸条粘成两串环形长链,粘在风筝下面做胡须,风筝上画好眼睛鼻子嘴,拴好挂线,连上风筝线 <font color="red">玩法:试飞,根据风筝的平衡,调整胡须的长度,直到调好就可以去放飞了,放的时候,经常拿一张小纸片折成对折,挂在风筝线上,它就会飞向风筝,这叫做送信。 小时候白面很少,但家里仍贡献出来给我们熬浆糊。风筝的线没有现在的尼龙线,都是家里拆被子的时候,拆下的棉线,并成双股并连接起来。放风筝使用的是用木棍做成的“工”字形的拐,我觉得比现今的摇轮要好用的多。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4-6-15 22:04
小时候主要是叠纸船,乌篷船、小船、帆船……我现在还能叠得来,放到小河里任它漂流。下面介绍的是一种自动船,有动力的,在脸盆里航行。 <font color="red">制作材料:铅笔头一个,圆珠笔芯以支 <font color="red">制作方法:铅笔头劈成两半,天然的一艘小船,在后面挖一个小槽 <font color="red">玩法:装一脸盆水,把圆珠笔芯头拔掉,吹一些圆珠笔油在铅笔头后的小槽内,放入水中,由于张力,小船自动前行。 要经常换水。
作者: skyye    时间: 2004-6-15 22:05
jerryhao+-->引用:jerryhao 有哇,我们那时候这样玩,每人一块泥,当然最好是胶泥。拿手搞成碗状(有点像现在的陶艺),但是底部要薄薄的,举起来往地下一摔,砰的一声,破一个大洞,对方要从自己的泥巴上拿下一块(尽量的少),拍成薄片,补上那个大洞,最后谁的泥多谁就赢了。泥巴虽然唾手可得,但是这样输了泥巴仍难过得不得了,这才是纯粹的奥林匹克精神,不为金钱,就为胜利。
哈哈,就是这样,还有的高手会用泥巴做成坦克、手枪、轮船等,然后晒干,再涂上颜料,哇,炫的不得了。 还有在软硬适中的泥地上分田地,至今小手指上还有一个疤,是分田地时不小心给洋钉扎的。 还有斗树梗,也很好玩。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4-6-15 22:18
小时候爱看地雷战,但没研制过地雷,盖因该东西威力太大,炸药也难搞到。但仍有一种叫做地雷的玩具。 <font color="red">制作材料:铁丝一根,橡皮筋一根,棉线一根,小竹签一根 <font color="red">制作方法:铁丝弯成半园,拴上橡皮筋,类似弓状 <font color="red">玩法:竹签插入皮筋中间,旋转数圈,系上棉线,请放地上,盖上浮土,然后躲得远远的,一旦有人来,拉动棉线,地雷即跳出 就是没响声。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4-6-15 22:30
skyye+-->引用:skyye  还有在软硬适中的泥地上分田地,至今小手指上还有一个疤,是分田地时不小心给洋钉扎的。
上学的时候铅笔盒里都会有刀子,那时候没有自动铅笔,也没有转笔刀,刀子必不可少。刀有两种,横刀和立刀,最爱用的就是立刀,雕刻东西全靠它了,另外就是可以用来分田地。 分田地我们是这样玩:在地上画一个正方形,中间划一条线,一人一半。轮流用立刀在对方的田地上一插,只要插中不倒,则可以沿插入点划一条线,将其土地分成两块,然后请他任选一块,另外一块则归自己。立刀没插中或倒了,则丧失机会。最后土地减少到一定程度则游戏结束,结束后还要挖开对方所剩一块地下面的泥土,看看他是什么心,要是挖到了砖头,则他就是红心,一般都是黑心。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4-6-15 22:36
skyye+-->引用:skyye 还有斗树梗,也很好玩。
斗树梗是秋天的游戏,我们叫拉牛筋,杨树叶的叶梗,选又粗又韧的,互相一拉,折了的为输。 窍门:拉的速度一定要快,还要找对方的薄弱部位。 平时放学专门拣好的叶梗,放到鞋子里,天天用脚踩着,两天后取出,叶梗又黑又亮,水分已吸干,但并不干燥。经如此处理后,牛筋坚韧无比。
作者: skyye    时间: 2004-6-15 22:38
你们的立刀跟我们的洋钉担负着同一使命,不过我们分田地的时候,洋钉是放在手背上,然后一甩,看能否插中对方的田地,难度系数比你们高哦,其它的规则就都差不多了。

ps:继续想想还有什么好玩的,我明晚再来拜读。^-^
作者: skyye    时间: 2004-6-15 22:39
jerryhao+-->引用:jerryhao 平时放学专门拣好的叶梗,放到鞋子里,天天用脚踩着,两天后取出,叶梗又黑又亮,水分已吸干,但并不干燥。经如此处理后,牛筋坚韧无比。
呵呵,这一招没用过。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4-6-15 23:36
飞机和车一样,也是较难制作的东西,叠纸飞机是最常见的了不过有一种能飞的玩具就是竹蜻蜓 <font color="red">制作材料:线轴一个,竹筷子一根,线绳一根,竹片一块 <font color="red">制作方法:竹片削成螺旋桨状,在中心用烧红的铜条烫一个眼,即为竹蜻蜓 <font color="red">玩法:将线绳顺序缠绕在筷子头上,将竹蜻蜓插入筷子头,筷子插入线轴,左手握住线轴,右手快速拉动线绳,竹蜻蜓即升空 现在有类似的成品买,当时总是飞到房顶上去,可惜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4-6-15 23:55
又是上课的时候玩的开小差的玩具 <font color="red">制作材料:锡纸一小块,大滚珠一个 <font color="red">制作方法:锡纸卷成筒状,将滚珠装入,两端封口并摇圆 <font color="red">玩法:放在铅笔盒里,轻轻倾斜,小人就翻着跟斗跑 锡纸目前超市都有卖的,那时候主要靠高档的卷烟里,有一层锡纸,当时和衬纸是不粘在一起的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4-6-16 00:16
<font color="red">制作材料:野葡萄数粒,篦麻杆一根 <font color="red">制作方法:将篦麻杆头部竖向切为三段,弯成“v”型托 <font color="red">玩法:将野葡萄放在托上,在下面吹气,小球即上下翻越 现在制作的材料已经很难找了,不过可以用糖豆代替野葡萄,笔管代替篦麻杆,试试看
作者: zgl    时间: 2004-6-16 09:41
做过一次真地雷

两块红砖,一块掏空,一块刻出坑,叠放绳捆,将高射机枪子弹弹头拔掉(那时民兵训练多,偷的),把火药和大花炮里的黄药面到入,引线是花炮的捻子,呵呵,威力惊人,比较后怕!
作者: myedit    时间: 2004-6-16 09:45
zgl+-->引用:zgl 做过一次真地雷 两块红砖,一块掏空,一块刻出坑,叠放绳捆,将高射机枪子弹弹头拔掉(那时民兵训练多,偷的),把火药和大花炮里的黄药面到入,引线是花炮的捻子,呵呵,威力惊人,比较后怕!
你去伊拉克吧!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4-6-16 21:55
写到了吹的,来几个乐器。小时候乐器很少,也就是口琴、二胡、手风琴、笛子,所以成了乐盲,可是能出声的都是好玩的。柳笛简单的用一个柳树叶子就能吹响,可是要技巧,更容易的是槐树叶子。 <font color="red">制作材料:春天的柳树枝 <font color="red">制作方法:切下一小段柳枝,轻轻的拧,慢慢的把枝条拔出(其他季节很难做到),留下一个管,用小刀将一段仔细的刮掉外皮,约8毫米。 <font color="red">玩法:放在嘴里,像哨子一样吹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4-6-16 22:19
小葱比柳树条可容易多了,就是现在很难见到以前的那种小葱了,现在的香葱都觉得不合格,因此也再吃不到好吃的小葱拌豆腐了。 简单的,一段小葱,放嘴里就可以做笛子吹,这里要说的,是像国外小熊经常吹的那种笛子 <font color="red">制作材料:一根小葱,要选细长的,比较均匀的 <font color="red">制作方法:在尖部剪一个小小的口,然后除根部一段外,放到火上烤,直到很软为止,小心别烤焦了 <font color="red">玩法:一吹气,前面就会伸直,杜鲁杜鲁的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4-6-17 21:36
现在,和多人都玩飞标游戏,其实我们小的时候也玩这个 <font color="red">制作材料:针头一只,竹筷子一根,白纸一张 <font color="red">制作方法:将筷子截成合适长度,头部插上针头,尾部用刀子劈成“十”字缝隙,白纸裁成正方形,折叠为十字尾翼,插入缝隙 <font color="red">玩法:将大树,门板作为目标进行投掷 飞标旋转速度比现在买的成品要快的多,飞行很漂亮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4-6-17 21:45
尜,这个字可能很多人都没见过了,试试看谁能说出他念什么 <font color="red">制作材料:小圆木棍一根 <font color="red">制作方法:将圆木棍两头削尖,像枣核状 <font color="red">玩法:取宽木板一根做棒子,敲击尜的尖部,使其弹起,然后挥动棒子,将其尽力击出 有点像是打板球,选的木头要尽可能坚硬,最好是枣木。那时候在学校这是严禁的项目,据说是教室玻璃被打碎的元凶,尜被没收了,也会找一些小木棍去打。尜是一个典型的象形字,两头小,中间大。
作者: land    时间: 2004-6-17 23:11
jerryhao+-->引用:jerryhao 尜,这个字可能很多人都没见过了,试试看谁能说出他念什么 <font color="red">制作材料:小圆木棍一根 <font color="red">制作方法:将圆木棍两头削尖,像枣核状 <font color="red">玩法:取宽木板一根做棒子,敲击尜的尖部,使其弹起,然后挥动棒子,将其尽力击出 有点像是打板球,选的木头要尽可能坚硬,最好是枣木。那时候在学校这是严禁的项目,据说是教室玻璃被打碎的元凶,尜被没收了,也会找一些小木棍去打。尜是一个典型的象形字,两头小,中间大。
广东人叫做打不死
作者: cced    时间: 2004-6-18 09:39
我来个:水枪


制作材料:听诊器用橡皮管一根

制作方法:胶皮管一头扎死

玩法:将没有封口的一端对着水龙头,用力抓牢,然后开水龙头,水就灌入橡皮管,逐渐充大,灌满后,就可以喷水了。

夏天玩是最爽的。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4-6-18 09:55
cced+-->引用:cced 我来个:水枪   制作材料:听诊器用橡皮管一根 制作方法:胶皮管一头扎死 玩法:将没有封口的一端对着水龙头,用力抓牢,然后开水龙头,水就灌入橡皮管,逐渐充大,灌满后,就可以喷水了。 夏天玩是最爽的。
哈哈,这个显然比我前面的那个水枪简陋了一点,很累的,我现在快想不起来什么啦,大家还记得什么好玩的,快提个醒,晚上我先开始写游戏吧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4-6-18 22:51
记忆里唯一花钱买的玩具就是玻璃球,一般的3分钱一个。 最好的是那种青绿色的,中间有些气泡的“青头”,“花瓣”很漂亮,中间有一瓣瓣彩色的纹,但是不够坚硬。“老面”是那种类似磨砂的,一般不用买,都是机器上做滚珠用的,很坚硬,但一般不带它玩,只能和“老面”玩。 主要玩的方法在地上挖一个圆洞,再画一个圆圈,比赛谁先入洞,有点Mini Golf的味道。也有厉害的,就是互相砸,看谁的更坚硬。 弹球属于一类比较文明,对公共没有危害的游戏,可是学校里照样没收。好像学校里对孩子们的游戏一直是反对态度,那个年代尽管每学习压力,学校也不许孩子玩。就象现在的父母一样,只愿意让孩子学各种“有用”的东西,而不愿意让孩子开开心心的玩。唉,生为中国儿童,就是一种悲哀。
作者: zgl    时间: 2004-6-18 23:40
斗鸡玩过吧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4-6-19 00:52
zgl+-->引用:zgl 斗鸡玩过吧
没有,但是小时候每年夏天都玩斗蛐蛐 先说抓蛐蛐的工具,罩子必须要有,要手抓,可能抓到的就不是全须全尾了,很没身价的;手电要有一个;蛐蛐掸子一个,是用一种像麦穗的草做出来的,用它把蛐蛐赶出来;还要备一些抓蛐蛐的纸筒。 次说蛐蛐的种类,蛐蛐有很多种,能咬架的主要是“姜米”,是那种圆圆的脑袋的;“猴头”则长着一个像极了猴子的脑袋,也能咬架,但一般是手拿着咬,“姜米”是不拿去和“猴头”咬架的,否则会“臭夹子”;还有一种“飞古隆庆”,像极了“姜米”,但是长了两对翅膀,会飞,有时候会拔掉翅膀冒充“姜米”,不过这种不厉害,没必要;一种略小的,叫“灶王”,经常在室内,不怎麽厉害;还有一种大个的叫“油葫芦”,咬起来也很厉害的。最好的“姜米”品种是“青头”。 再说抓蛐蛐的地方和方法,主要有几种。砖下面,抓起来最简单,因此觉得价值较低,偶尔能抓一个好的,白天就可以去,翻砖就是了,看到了赶快抓住。地下的洞,一般在农田里,找到蛐蛐的洞,灌水,没水就对着它撒泡尿,蛐蛐跑出来抓到他,抓起来不容易,显得比较珍贵。墙洞中,一般晚上进行,听蛐蛐叫的声音,就能分辨出是那种,专找“姜米”,悄悄的过去,定位他在那个洞中,手电照明,罩子罩上,用掸子慢慢将其引出。好的蛐蛐要根据其身位决定掸哪里,都是掸尾就回头的,头朝前,就要掸须引出。据说好的蛐蛐每天只叫一声,因此抓一个好的蛐蛐,要花数天时间来定位其所在的墙洞,浑身都是蚊子叮出来的包。 据说好的蛐蛐只分布在三种地方。辣椒地里:吃辣椒的蛐蛐能不厉害么?坟地:难得有人敢去,而且吃人的蛐蛐,吃蛐蛐还不是小菜一碟!老城墙下:为什么?不知道,大概读经的蛐蛐也厉害吧。 抓回的蛐蛐养在罐子里,那是的罐子多是废弃的牙缸、水杯,装入黄土并夯实,盖上盖子。抓回的蛐蛐要先进行内部比赛,类似全运会或奥运选拔赛,排出名次,盖子上写上排名。 淘汰的蛐蛐往往是两种命运,一种集中到一个大的罐头瓶里,就象是集中营,不给食物,让其互相残杀,最后剩下的可能就是最厉害的,完全符合优胜劣汰法则;另一种,是蛐蛐里的“见夹王”,一上来长着大夹子,很凶的样子,人家一比划,他就跑了,这种蛐蛐,往往被拔掉双腿,其腿作为好蛐蛐的食物,而该蛐蛐则作为训练其他蛐蛐的工具,现在体育界管这个叫陪练,唯一区别就是不会再把腿砍掉。 蛐蛐的食物主要是毛豆(不是本论坛里那位毛豆先生)和大米(那年代人都没大米吃,可是蛐蛐有),偶尔给与蛐蛐腿。 斗蛐蛐之前要先做好准备,不能饿到,否则没力气,也不能给吃饱了,否则就不咬架了,据说目前各公司老板深谙此道。 我们那时斗蛐蛐要门当户对,一号对决一号,二号对二号,决不搞田忌赛马。 最好的蛐蛐,精心照顾,天冷了会放在炉子边上,有的能养到春节而不死。 上面描述,蛐蛐的名字和名词均用的是本地土话,官方语言怎么讲,我至今未搞清楚,希望大家不会看糊涂了。
作者: zgl    时间: 2004-6-19 01:06
jerryhao+-->引用:jerryhao 没有,但是小时候每年夏天都玩斗蛐蛐 ......................................
我说的是一腿单立,另一腿盘起用两手端住了,漆盖冲前与其他小伙伴对抗,谁到地或提起的腿被打下为输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4-6-19 01:19
zgl+-->引用:zgl 我说的是一腿单立,另一腿盘起用两手端住了,漆盖冲前与其他小伙伴对抗,谁到地或提起的腿被打下为输
哦,哈哈,中国地大物博,方言众多 这种游戏在我们那儿叫做“撞拐”,大概取的是“像拐子一样互撞的意思”。“斗鸡”也不错,斗的还都是“金鸡”。 下课的时候,学生们都会分为两拨,按个子大小分均匀,前面画两条线,作为各自阵营,一声令下,搬拐上阵,被撞松手的就会被罚下。累了可回自己大营去休息。 撞拐的窍门是,先把膝盖放底,从下往上,挑他一个人仰马翻。
作者: zgl    时间: 2004-6-19 01:37
jerryhao+-->引用:jerryhao 哦,哈哈,中国地大物博,方言众多 这种游戏在我们那儿叫做“撞拐”,大概取的是“像拐子一样互撞的意思”。“斗鸡”也不错,斗的还都是“金鸡”。 下课的时候,学生们都会分为两拨,按个子大小分均匀,前面画两条线,作为各自阵营,一声令下,搬拐上阵,被撞松手的就会被罚下。累了可回自己大营去休息。 撞拐的窍门是,先把膝盖放底,从下往上,挑他一个人仰马翻。
哈哈,是这样
作者: 柔光宝宝    时间: 2004-6-19 01:42
俺小时候也有枪玩哦,哈哈,爸爸给我和妹妹卖的两把铁皮手枪,真枪那么大小,还有漆过呢。可是我和妹妹都不感兴趣。
可笑的是,爸爸只给我和妹妹买过一个布娃娃,结果,我俩把娃娃的脖子抢断了。 <img src='images/smiles/frown.gif' smilietext=''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 />
作者: zgl    时间: 2004-6-19 01:52
柔光宝宝+-->引用:柔光宝宝 俺小时候也有枪玩哦,哈哈,爸爸给我和妹妹卖的两把铁皮手枪,真枪那么大小,还有漆过呢。可是我和妹妹都不感兴趣。可笑的是,爸爸只给我和妹妹买过一个布娃娃,结果,我俩把娃娃的脖子抢断了。 <img src='images/smiles/frown.gif' smilietext=''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 />  
哈哈,jeeryd说的可都是男孩玩的,女孩就只有布娃娃、跳皮筋了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4-6-19 22:17
小时候集体的游戏除了撞拐,还有一种就是骑马打仗 和撞拐一样,人分两组,每组再由个子高的和个子较矮的搭配为一组,高的背着矮的冲锋,马不直接参加战斗,但控制方位,而由骑士互相攻击拉扯,被拉下马的,就失去了战斗能力。 经常打得人仰马翻,现在的父母看来,简直是太危险了,不过我们那时候,好像还没有见过因此而受伤的。
作者: 江湖    时间: 2004-6-19 22:41
zgl+-->引用:zgl 哈哈,是这样
----贴的什么呀    by skyye----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4-6-20 21:37
父亲节了,来一个给男子汉提气的游戏,就叫“抽老婆”这个老婆可不是娶来的,使自己制作的 <font color="red">制作材料:圆木一小段(最好是用铁锹把之类的现成硬木),滚珠一个,小棍一根,鞭梢一根 <font color="red">制作方法:圆木用刀子削成一头尖的形状,类似高脚杯的杯子,底部的尖端嵌入滚珠,鞭梢拴在小棍上,做成鞭子 <font color="red">玩法:用鞭子把“老婆”缠绕起来,用手扶正放好,左手按住“老婆”不动,右手把鞭子一拽,“老婆”就会急速地旋转起来,不断的用鞭子抽打“老婆”,保持旋转 对了,学名应该叫“打陀螺”,滚珠是自行车轴承里面的,经常在“老婆”顶面上用彩色蜡笔,画上各种颜色,旋转起来很好看。抽起来有很多技巧,可以控制其行进方向,甚至可以跳跃障碍物。 受气的劳工们,快去作一个打打吧
作者: sdwfkjk    时间: 2004-6-21 11:08
  童年的时光,让你一下子勾了起来,想起来就笑.
jerryhao+-->引用:jerryhao 想几个车的吧,我儿子车最多了,各种各样,可是我的童年里车却是最少的,不是不喜欢,那时候画画主要就是画汽车和军官(不是共军,是国军那种带大檐帽的军官),可是玩具里,实在想不出太多的车来。 <font color="red">制作材料:粉笔头一个,瓢虫一只 <font color="red">制作方法:用小刀将粉笔头劈半,雕刻成车的形状,底部平面挖一个小洞 <font color="red">玩法:将课间抓的瓢虫,盖在车下 上着课,一辆辆小车在课桌上爬行。彩色粉笔最难找,所以大多数是白色的。

作者: sdwfkjk    时间: 2004-6-21 11:10
jerryhao+-->引用:jerryhao 父亲节了,来一个给男子汉提气的游戏,就叫“抽老婆”这个老婆可不是娶来的,使自己制作的 <font color="red">制作材料:圆木一小段(最好是用铁锹把之类的现成硬木),滚珠一个,小棍一根,鞭梢一根 <font color="red">制作方法:圆木用刀子削成一头尖的形状,类似高脚杯的杯子,底部的尖端嵌入滚珠,鞭梢拴在小棍上,做成鞭子 <font color="red">玩法:用鞭子把“老婆”缠绕起来,用手扶正放好,左手按住“老婆”不动,右手把鞭子一拽,“老婆”就会急速地旋转起来,不断的用鞭子抽打“老婆”,保持旋转 对了,学名应该叫“打陀螺”,滚珠是自行车轴承里面的,经常在“老婆”顶面上用彩色蜡笔,画上各种颜色,旋转起来很好看。抽起来有很多技巧,可以控制其行进方向,甚至可以跳跃障碍物。 受气的劳工们,快去作一个打打吧
好怖的名字,我们叫"打转儿"
作者: sdwfkjk    时间: 2004-6-21 11:13
柔光宝宝+-->引用:柔光宝宝 俺小时候也有枪玩哦,哈哈,爸爸给我和妹妹卖的两把铁皮手枪,真枪那么大小,还有漆过呢。可是我和妹妹都不感兴趣。可笑的是,爸爸只给我和妹妹买过一个布娃娃,结果,我俩把娃娃的脖子抢断了。 <img src='images/smiles/frown.gif' smilietext=''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 />  
“我俩把娃娃的脖子抢断了”,哈,争抢玩具,现在的孩子只知道再要一个.要到手后,就不再珍惜了。
作者: sdwfkjk    时间: 2004-6-21 11:17
jerryhao+-->引用:jerryhao 有哇,我们那时候这样玩,每人一块泥,当然最好是胶泥。拿手搞成碗状(有点像现在的陶艺),但是底部要薄薄的,举起来往地下一摔,砰的一声,破一个大洞,对方要从自己的泥巴上拿下一块(尽量的少),拍成薄片,补上那个大洞,最后谁的泥多谁就赢了。泥巴虽然唾手可得,但是这样输了泥巴仍难过得不得了,这才是纯粹的奥林匹克精神,不为金钱,就为胜利。
让我开心的笑着读贴,忍不住回贴
作者: sdwfkjk    时间: 2004-6-21 11:22
skyye+-->引用:skyye 哈哈,就是这样,还有的高手会用泥巴做成坦克、手枪、轮船等,然后晒干,再涂上颜料,哇,炫的不得了。 还有在软硬适中的泥地上分田地,至今小手指上还有一个疤,是分田地时不小心给洋钉扎的。 还有斗树梗,也很好玩。
挖刚(gang)泥(mi)是那时下学后的一件大事,到山缝里去掏,一点点团成块,好硬,制成的坦克、手枪易成型,结实耐用。
作者: sdwfkjk    时间: 2004-6-21 11:26
jerryhao+-->引用:jerryhao 斗树梗是秋天的游戏 平时放学专门拣好的叶梗,放到鞋子里,天天用脚踩着,两天后取出,叶梗又黑又亮,水分已吸干,但并不干燥。经如此处理后,牛筋坚韧无比。
这可能是最早的鞣革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皮革制作行业,怪了,那时没人知道“专利”这个词
作者: sdwfkjk    时间: 2004-6-21 11:32
zgl+-->引用:zgl 做过一次真地雷 两块红砖,一块掏空,一块刻出坑,叠放绳捆,将高射机枪子弹弹头拔掉(那时民兵训练多,偷的),把火药和大花炮里的黄药面到入,引线是花炮的捻子,呵呵,威力惊人,比较后怕!
小学时,我的同学因掏子弹内的那点药,一只手只剩了一个指头,从那以后,再没人敢做这种事了。
作者: sdwfkjk    时间: 2004-6-21 11:37
jerryhao+-->引用:jerryhao 尜,这个字可能很多人都没见过了,试试看谁能说出他念什么 <font color="red">制作材料:小圆木棍一根 <font color="red">制作方法:将圆木棍两头削尖,像枣核状 <font color="red">玩法:取宽木板一根做棒子,敲击尜的尖部,使其弹起,然后挥动棒子,将其尽力击出 有点像是打板球,选的木头要尽可能坚硬,最好是枣木。那时候在学校这是严禁的项目,据说是教室玻璃被打碎的元凶,尜被没收了,也会找一些小木棍去打。尜是一个典型的象形字,两头小,中间大。
我们这儿土语叫ler
作者: 陆桥    时间: 2004-6-21 11:38
准备建枪械库啦!
作者: sdwfkjk    时间: 2004-6-21 11:43
jerryhao+-->引用:jerryhao 哦,哈哈,中国地大物博,方言众多 这种游戏在我们那儿叫做“撞拐”,大概取的是“像拐子一样互撞的意思”。“斗鸡”也不错,斗的还都是“金鸡”。 下课的时候,学生们都会分为两拨,按个子大小分均匀,前面画两条线,作为各自阵营,一声令下,搬拐上阵,被撞松手的就会被罚下。累了可回自己大营去休息。 撞拐的窍门是,先把膝盖放底,从下往上,挑他一个人仰马翻。
那时身子骨弱,只能找窍门,挑是最常用的,要么就是从后面袭,好羡慕那些人高马大的就象一辆重型坦克,轧轧轧地横冲直撞,任你挑、顶、抬、压都无济于事。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4-6-21 13:44
sdwfkjk+-->引用:sdwfkjk 那时身子骨弱,只能找窍门,挑是最常用的,要么就是从后面袭,好羡慕那些人高马大的就象一辆重型坦克,轧轧轧地横冲直撞,任你挑、顶、抬、压都无济于事。
haha难得有个知音了,总觉得这个坛子里大多父母年龄比较小。没玩过这些呢,都插不上嘴。其实我说得热闹,当时我和你一样,属于身子骨比较弱的,撞拐的时候我总是躲在大队人马的后面断后,人家来了,我就赶快跑,经常还自己把自己绊一个跟斗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4-6-21 21:32
方宝就是用两张纸叠出的四四方方的东西(一张纸也能叠出),叠方宝的纸张主要有报纸、练习本的纸、画报纸、牛皮纸…,其中以牛皮纸叠出的方宝最佳。 玩的时候,要两个以上的人,一人把方宝放在地上,一人用手中的方宝去拍,只要把对方的拍翻过来,就算赢了。如果没有拍过来,就要轮到对方去拍,如此这般。 拍方宝的窍门是,轮对方先拍的时候,要把方宝的四边折一折,尽量放在平的地方。轮到自己拍的时候,要把上衣的最后两个纽扣悄悄的解开,然后把手抡圆了,连拍带扇,自然赢多负少。
作者: 八戒公子    时间: 2004-6-22 09:33
曾经有一杆红樱枪,找个木棍,削尖,找块红布系上,晚上和几个小伙伴扛着枪在院子里巡逻,远远看见一个人,忙隐藏在小树丛里,待他过来时从小树丛里一跃而出,大叫一声:“口令!”
我每次巡逻时都会斜背上家里的军用水壶,甭管里面有水没水。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4-6-22 13:17
八戒公子+-->引用:八戒公子 曾经有一杆红樱枪,找个木棍,削尖,找块红布系上,晚上和几个小伙伴扛着枪在院子里巡逻,远远看见一个人,忙隐藏在小树丛里,待他过来时从小树丛里一跃而出,大叫一声:“口令!”我每次巡逻时都会斜背上家里的军用水壶,甭管里面有水没水。
未经组织同意,你们就私自成立儿童团了!
作者: 丽莹妈咪    时间: 2004-6-22 13:22
斗树梗这门绝技一年前已传给女儿了。

拍方宝,撞拐等这些玩意小时候也都玩过,不过这些可不敢教女儿。
作者: 骆驼狮子    时间: 2004-6-22 13:32
skyye+-->引用:skyye 加分置顶,欢迎继续。
对了,不知大家小时候玩过摔泥巴没有?乐趣无穷哦。^-^
小的时候,玩摔泥巴,真的很有趣,现在想来觉得挺可笑,为了一点泥,竞争的脸红脖子粗
作者: 八戒公子    时间: 2004-6-22 14:42
我来说几样吃的。不过涉及吃的,往往与“偷”有关。
先说偷萝卜,估计小时候的偷萝卜高手,长大了都可以进电影学院。
到萝卜地里,用眼角的余光迅速锁定目标,然后做眺望远方状,双手可插兜,可抱肘,可挠头皮,可那个鼻孔。用脚狠踢萝卜,大腿尽量保持不动,小腿也尽量保持不动,拼命运动踝骨(是叫脚脖子吧?),把萝卜从地里踢出来,继续做欣赏风光状,把萝卜踢到远处,有小树林的地方为佳。整个过程不可猫腰,不可正视目标萝卜,离开萝卜地时要悠闲,可配以口哨,歌声,如果着急可做欢快的跳跃,到亲爱的萝卜面前以后,切记:跑得要快!
作者: 八戒公子    时间: 2004-6-22 14:58
偷麦子
偷麦子高手,长大有可能成为诗人。
麦子在真正成熟之前有两个阶段吃起来比较香。
第一阶段,刚刚灌浆。这时的麦子生吃即可。找一处茂盛的麦田,先“喜看麦子千重浪”,同时看好某一小块长得好的,迅速卧倒,翻身,背朝黄土面朝天,有无数个麦穗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招摇,揪一个,揉一揉,吃,重复。吃饱为止。
第二阶段,麦子接近成熟的时候。这时最好放学时背着书包去,因为偷来的麦子要烤了吃才香。偷的过程与前相同,但要注意偷完的麦穗要放到书包里,要放在书的中间,这样从外表看书包还是规规整整的。至无人处,找火(我就是有点想不起来当时火是怎么找来的)。烤熟了吃。香!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4-6-22 16:51
偷萝卜的事情还真没干过,不过西红柿黄瓜是经常的,还有毛豆。可能大家都想不到,还会偷茄子吃,嫩的茄子生吃,是非常好吃的。刚灌浆的麦子生吃真的很好吃,甜甜的,烤麦子吃的火当然不是钻木取火得来的。当然是来自火柴呀,2分钱一盒。
作者: zgl    时间: 2004-6-22 23:57
偷麦子,把麦粒塞满嘴巴嚼呀嚼,最后成了白白的面筋,可以吹泡泡,算是自制泡泡糖/口香糖了
作者: skyye    时间: 2004-6-23 22:56
jerryhao+-->引用:jerryhao 方宝就是用两张纸叠出的四四方方的东西(一张纸也能叠出),叠方宝的纸张主要有报纸、练习本的纸、画报纸、牛皮纸…,其中以牛皮纸叠出的方宝最佳。 玩的时候,要两个以上的人,一人把方宝放在地上,一人用手中的方宝去拍,只要把对方的拍翻过来,就算赢了。如果没有拍过来,就要轮到对方去拍,如此这般。 拍方宝的窍门是,轮对方先拍的时候,要把方宝的四边折一折,尽量放在平的地方。轮到自己拍的时候,要把上衣的最后两个纽扣悄悄的解开,然后把手抡圆了,连拍带扇,自然赢多负少。
我们这里叫摔皮卡(呵呵,不知道是不是这么写的),还有拍画片,画片是要花钱的,我记得有什么如来佛,太上老君什么的。
作者: skyye    时间: 2004-6-23 23:05
说起游戏,想起来小时候玩的一比较惊险的,走独木桥,那是真正的独木桥。记得小河大约宽有近2m,一根直径比光盘略大的圆木横跨在上面,我们几个小伙伴没事就从这边顺着圆木跑到那边,有一个诀窍,就是一定要快,否则越慢掉下去的可能性越大,现在到是想不起来究竟有没有人掉下去过,只记得第一次跑过去后腿都软了,哈哈。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4-6-24 00:00
skyye+-->引用:skyye 说起游戏,想起来小时候玩的一比较惊险的,走独木桥,那是真正的独木桥。记得小河大约宽有近2m,一根直径比光盘略大的圆木横跨在上面,我们几个小伙伴没事就从这边顺着圆木跑到那边,有一个诀窍,就是一定要快,否则越慢掉下去的可能性越大,现在到是想不起来究竟有没有人掉下去过,只记得第一次跑过去后腿都软了,哈哈。
这哪里叫游戏,这叫淘气,像我们爬墙头之类的我都不敢写,怕误人子弟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4-6-24 00:08
前天讲了拍方宝,昨天因为出去办事回来太晚,未及继续,今天继续讲拍三角 三角是用烟盒叠成的,那时候每个孩子都会积攒很多烟盒,三角是一种玩法,可以像玩方宝那样拍,也可以把三角放在地上,用手去拍,拍翻过来,就能赢走了 那时候输了三角,比输了方宝要心疼,因为烟盒比普通的纸要难找 还真的没玩过画片,没有人卖,那时候属于“封资修”的东西吧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4-6-24 00:46
抓(我们那里发音叫Chua 3声,实在找不出那个字来)烟盒是烟盒的另外一种玩法,把烟盒叠成一种长方形的条状,双方各暗选几张烟盒来出,先玩的不是按照张数的多少,而是像打牌一样,按照面值的大小。面值是有约定的,像佳宾之类的地产烟,因为太多,面值仅100,玉兰等就是200,大前门、恒大等是500,三七、金花是1000,友谊、凤凰等是2000,带锡纸的就会是5000,中华之类的就是小无敌,过滤嘴的可能就是大无敌,外烟一般是大无敌,不过不包括阿尔巴尼亚的烟,那个只能算5000。 面值最大的先抓,就是把烟盒叠整齐的一摞,平放在手面上,然后向上扬起,手迅速反转,用手背接住,然后问对方要几张,回答后,将烟盒向空中抛起迅速抓住指定的张数。成功即可赢得所有烟盒。 当时练的那手法,绝对是一接暗器的武林高手。 女孩子一般玩“抓拐子”相对要简单多了
作者: tnt    时间: 2004-6-24 01:15
jerryhao+-->引用:jerryhao 偷萝卜的事情还真没干过,不过西红柿黄瓜是经常的,还有毛豆。可能大家都想不到,还会偷茄子吃,嫩的茄子生吃,是非常好吃的。刚灌浆的麦子生吃真的很好吃,甜甜的,烤麦子吃的火当然不是钻木取火得来的。当然是来自火柴呀,2分钱一盒。
我也吃过嫩茄子,麦子什么的,虽然是地里摘的,可是没感觉是偷啊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4-6-24 01:22
小孩子去摘那些,是很正常的,我们那时候都是连队种的地,实际没人管的,有见到的,喊两声,也是装腔作势,反倒更增加了些惊险。

其实这个说明了一个道理,小孩子,总是要做些淘气的事情的,所以我们的孩子万一发生了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先不要着急,先想想我们小时候都做过什么,其实我们大了也没变成贼,完全不需要大惊小怪的,对吧。
作者: tnt    时间: 2004-6-24 02:07
一口气看完了你盖的这座楼,勾起了童年的点滴回忆。发出会心的微笑。谢谢jerry。。。
。。。这个说明了一个道理,小孩子,总是要做些淘气的事情的,所以我们的孩子万一发生了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先不要着急,先想想我们小时候都做过什么,其实我们大了也没变成贼,完全不需要大惊小怪的。。。。你说的太对了,我们家爸爸训儿子的时候就忘了自己小时侯还爬过屋顶呢。今天看了一个日本人的书,说要教会小孩子从小有“体谅之心”,就要从父母做起。你真是一好爸爸!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4-6-24 20:40
夏天了,最爱吃的当然是冰棍儿,那时候牛奶的是5分钱一根,小豆的和红果的是3分钱一根,吃完了还要把那根冰棍中间的棍儿保存起来,我们那里叫冰棍儿筷子,因为那时候是竹子做的棍很细,那些冰棍儿筷子可是宝贝,上学的时候都要盯着地下,见到冰棍儿筷子,都会拣起来,不是为了保持卫生,而是因为那是一种财富,现在的孩子如果拣一根,家长肯定会说:多脏呀,快扔掉!那时候可没有这种想法,每个人都保存一大摞。 玩的时候,实现每个人抓一把,然后比较谁出的多,谁多谁先玩,把两个人的冰棍儿筷子团成一团,竖着放在地上,一松手,所有的棍儿就交织在一起了。然后用一根冰棒棍去一根根挑其它的。如果能挑起一根而且不动到其它的,这根棍棍就归你啦!反之,就轮到下一位了。相较之其它的游戏,这就是十足的技术活儿喽。屏住呼吸,小脑瓜子快速转动,先挑哪根,可是要全盘考虑。
作者: 八戒公子    时间: 2004-6-25 08:17
jerryhao+-->引用:jerryhao 夏天了,最爱吃的当然是冰棍儿,那时候牛奶的是5分钱一根,小豆的和红果的是3分钱一根,吃完了还要把那根冰棍中间的棍儿保存起来,我们那里叫冰棍儿筷子,因为那时候是竹子做的棍很细,那些冰棍儿筷子可是宝贝,上学的时候都要盯着地下,见到冰棍儿筷子,都会拣起来,不是为了保持卫生,而是因为那是一种财富,现在的孩子如果拣一根,家长肯定会说:多脏呀,快扔掉!那时候可没有这种想法,每个人都保存一大摞。 玩的时候,实现每个人抓一把,然后比较谁出的多,谁多谁先玩,把两个人的冰棍儿筷子团成一团,竖着放在地上,一松手,所有的棍儿就交织在一起了。然后用一根冰棒棍去一根根挑其它的。如果能挑起一根而且不动到其它的,这根棍棍就归你啦!反之,就轮到下一位了。相较之其它的游戏,这就是十足的技术活儿喽。屏住呼吸,小脑瓜子快速转动,先挑哪根,可是要全盘考虑。
还有撮(chua3)羊拐、跳皮筋、跳房子、扔包,女孩子们玩得较多的游戏。
作者: 八戒公子    时间: 2004-6-25 08:20
接着说一种吃的,女同志们不要恶心,就是嘬蚂蚁屁股。
蚂蚁的选择比较有讲究,最好是黑色的,饱满的。。。长大以后才知道那叫什么蚁酸。
不过黄蚂蚁可不能嘬,曾经有一个同学给嘬晕了,轻微中毒。呵呵。
作者: 葡萄干    时间: 2004-6-25 08:47
怎么都是男生的游戏,女生的呢?论坛的妈妈们可要加油啊,可别被这些大老爷们衬得我们的童年像白开水似的。
作者: 葡萄干    时间: 2004-6-25 08:50
我先挑个头吧 不知有多少人收集过糖纸,反正我对童年最鲜活的回忆就是这了。相对邮票、火花这些高端产品,糖纸的收集可谓经济便利,而且不乏趣味。整个过程可以分为搜集、精选、制作和保存四步。 1、搜集:很简单,除了保留自己吃的糖的糖纸以外,通告所有亲戚朋友注意保留他们吃的糖的糖纸;敬业一点的,甚至在大街上看到哪个人正在吃糖,也可以尾随其后最终获取目标(我曾经敬业过,跟了好几条街呢)。 2、精选:从搜集的海量糖纸(有的高人可以达到几麻袋)中精挑细选出自己目前所没有的,特别要注意那些很稀有的糖纸,我曾集过一套西湖十景,记得第10景的糖纸就属于稀有之列。 3、制作:如果糖纸是新的,该步可以跳过;当然大部分糖纸都是粘粘乎乎、皱皱巴巴的,必须制作加工才能还其本来面目。制作过程可分以下两步:1)浸泡:放在水里浸泡直至糖纸变软,同时也有清洗作用;2)烘干压平:将糖纸压在几层吸水纸之间,使其干燥的同时变得平整;北方有个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有暖气管,我的做法是用糖纸包裹着暖气管,又快又好,不过在取下糖纸的时候要格外小心不要弄掉上面的颜色(其实现在想想,用熨斗最好,不过那时,您也知道,条件有限啦)。一般压得好的糖纸的标志是放在手心它会很快缩成一个小卷筒。 4、保存:将制作好的糖纸按动物、植物或者自成一套(如上述西湖十景)进行分类,压在废旧的书里或者讲究一点的,放在相册里。闲暇时,自己翻翻还是颇有成就感的。 如今,5分钱一颗的水果糖、1毛钱一颗的牛奶糖和那些朴实且有中国传统特色的糖纸早已销声匿迹,集糖纸这样的游戏估计也永远地成为了历史吧,也就只能作为象我这样的人怀旧时可以信手拈来的谈资。
作者: tnt    时间: 2004-6-25 10:04
jerry粘过知了没有?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4-6-25 11:44
八戒公子+-->引用:八戒公子 接着说一种吃的,女同志们不要恶心,就是嘬蚂蚁屁股。蚂蚁的选择比较有讲究,最好是黑色的,饱满的。。。长大以后才知道那叫什么蚁酸。不过黄蚂蚁可不能嘬,曾经有一个同学给嘬晕了,轻微中毒。呵呵。
是的是的,要选那种大蚂蚁,不过我不赞成叫嘬蚂蚁屁股,因为是把蚂蚁从中间断开,从肚子里拉出一个白色的包包,里面是酸酸的汁。 小时候可吃的东西实在太少,因此大自然的各种东西都成为了食品 榆钱没什么味道,但是量大,一串串的。槐花则有淡淡的甜味,春天的时候,就会爬到树上去摘很多,一把一把的吃。有些毒性,吃多了脸会浮肿。但是这两样也经常在家里做成饭吃,和棒子面一起蒸着吃,我们管它叫“苦咧”,哈哈,是挺苦的,小时候野菜吃多了,现在到饭馆里,看人家点野菜吃,都感觉好笑。 最能生吃的野菜还有马蔬菜,学名马苋齿,地里很多,玩饿了,拔起来就吃,没什么味道。 很多人不知道的就是泡桐花了,那个花是不能直接吃的,吃的部分是根部,把花拔出来,用嘴舔根部的那些蜜汁,微甜,带一股清香。
作者: 八戒公子    时间: 2004-6-25 11:54
tnt+-->引用:tnt jerry粘过知了没有?
我估计这个人啥都干过,要不怎么早早的就进了监狱呢?哈哈!
作者: 八戒公子    时间: 2004-6-25 11:56
[QUOTE=jerryhao]是的是的,要选那种大蚂蚁,不过我不赞成叫嘬蚂蚁屁股,因为是把蚂蚁从中间断开,从肚子里拉出一个白色的包包,里面是酸酸的汁。QUOTE] 这是家属让写的。我没吃过,家属说的时候两眼冒光,估计很好吃。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4-6-25 13:10
葡萄干+-->引用:葡萄干 我先挑个头吧 不知有多少人收集过糖纸,反正我对童年最鲜活的回忆就是这了。相对邮票、火花这些高端产品,糖纸的收集可谓经济便利,而且不乏趣味。整个过程可以分为搜集、精选、制作和保存四步。
我们也搜集呀,有一种玻璃糖纸是“活”的,可宝贵了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4-6-25 13:28
tnt+-->引用:tnt jerry粘过知了没有?
当然,今天晚上写它
八戒公子+-->引用:八戒公子 说的时候两眼冒光,估计很好吃。
酸酸的,当然很刺激
作者: 葡萄干    时间: 2004-6-25 13:40
jerryhao+-->引用:jerryhao 我们也搜集呀,有一种玻璃糖纸是<font color="red">“活” 的,可宝贵了
你的确是高人,能不能说说“活”糖纸什么样的?
作者: 葡萄干    时间: 2004-6-25 13:44
jerryhao+-->引用:jerryhao 是的是的,要选那种大蚂蚁,不过我不赞成叫嘬蚂蚁屁股,因为是把蚂蚁从中间断开,从肚子里拉出一个白色的包包,里面是酸酸的汁。
有点恶~[url=http://java script&#58; smilie(':am39:')]<img src="http://www.imagegarden.net/bbs/images/smilies/newsmilies/am39.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url]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4-6-25 14:06
葡萄干+-->引用:葡萄干 你的确是高人,能不能说说“活”糖纸什么样的?
就是放在手心上,它会慢慢的翘起来那个蚂蚁怎么会恶心呢,就像吃蛇胆一样,晚上我会讲吃知了猴和蚕蛹,都很好吃的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4-6-25 14:32
葡萄干+-->引用:葡萄干 我先挑个头吧
有空讲讲你们跳皮筋把,只见过没玩过,那是总看女孩子唱那些歌。 “二五六,二五七,马兰开花二十一”“江姐、江姐、好江姐,你为革命洒鲜血;叛徒叛徒朴志高,你是革命大草包””米多多多发米来、你的裤子掉下来、倒霉倒霉你活该、谁让你不系裤腰带“
作者: 葡萄干    时间: 2004-6-25 14:39
jerryhao+-->引用:jerryhao 就是放在手心上,它会慢慢的翘起来...
咳,就这呀,我还以为什么高科技呢。在我的那个贴里不是提到了吗?
引用:<<!--quote1-->...一般压得好的糖纸的标志是放在手心它会很快缩成一个小卷筒。

作者: 葡萄干    时间: 2004-6-25 14:45
jerryhao+-->引用:jerryhao 有空讲讲你们跳皮筋把,只见过没玩过,那是总看女孩子唱那些歌。 “二五六,二五七,马兰开花二十一”“江姐、江姐、好江姐,你为革命洒鲜血;叛徒叛徒朴志高,你是革命大草包””米多多多发米来、你的裤子掉下来、倒霉倒霉你活该、谁让你不系裤腰带“
OK 跳皮筋恐怕是那个时代的女孩子从事得最多的一项活动了。记得我那时看见一个轮胎就两眼放光,期望着能搬回家剪成皮筋;还有一次上厕所也带着皮筋,起来的时候忘了,皮筋掉厕所了,那可是条质量上乘、不可多得的皮筋啊,忧郁了好几天呢。 皮筋一般由两、三个人撑着,从脚踝开始有并脚、一脚、二脚、三脚(数字表示两个脚踝之间的距离),到膝关节,到大腿,到腰,到头顶(我们叫小举),再到大举(也就是高高举起,这时都派最高的人上来撑皮筋)。一级过关后才能升高一级,所谓过关是针对一家(一组)的所有成员,如果有一个人没过,还可以由家里的另一位成员救她;救活就过,否则“死”,乖乖地去撑皮筋吧。 跳皮筋的花样太多了,实在不能一一枚举,而且我也不是高手,所以只能略举一二了。 第一种,名字忘掉了,但好像是最经典的一种玩法:开始(双脚位于皮筋的一侧)->踩一根->两根一块踩->双脚分开各踩一根->跳进两根皮筋之间->踩一根->出来->边跳边转身,用靠近你的那根皮筋压住另一根,踩的时候要有技巧,两根皮筋之间的空隙应足够大->双脚慢慢地将压在底下的那根皮筋放出来->双脚再跳进两根皮筋之间,注意这时皮筋不是平行而是交叉的->踩一根->出来->结束。 注意: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有一只脚犯规,就变成“瘸子”,由剩下的那只脚完成所有动作。 点评:这种玩法的难点有:1、三四脚时两根皮筋不容易踩不到一起,高手的做法是通过“蹭”,这其中学问大了去了,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的,所以不再赘述;2、放皮筋的时候容易两根一块放掉或者底下的那根放不掉;3、到膝盖以上很难完成,到大腿能完成的则均被视为偶像。 第二种,我们叫“蹦蹦嚓”:开始(双脚位于皮筋的两侧)->跳进两根皮筋之间->跳出来(双脚仍然位于皮筋的两侧)->跳进两根皮筋之间->跳出来(双脚位于皮筋的一侧)->勾住靠近你的那根皮筋跳过去,使两根皮筋交叉,但不踩住->跳出来->结束。 注意:这种玩法没有“瘸子”之说,一脚犯规就“死”了。 点评:这种玩法看上去简单,但实际上不然,主要难点有:1、脚踝这第一关就很难过,因为对方往往派出的是脚踝最细的那个撑皮筋,使得第一步“跳进两根皮筋之间”就比登天还难;2、大腿以上就越来越难,特别对个矮的人,需要超强的弹跳力。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4-6-25 14:56
葡萄干+-->引用:葡萄干 咳,就这呀,我还以为什么高科技呢。在我的那个贴里不是提到了吗?
我们那时候只有少数糖纸可以
作者: 萱妈    时间: 2004-6-25 16:46
jerryhao+-->引用:jerryhao 哈哈,这个不是自己做的,就是普通的自行车,车太少,拿来凑数.

那时候基本都是28的车,26的很少,更没有现在孩子们有辅助轮的自行车。很小就开始学骑车,开始只是掏腿,就是在大梁下面骑,长高了开始骑大梁,最后才上座子。

后来有了自己的车,就学着拉兹玩飞车,推着车座子跑,然后从后面飞身而上。现在拿了车,再没有那种胆量了。

我是十来岁开始学自行车,没人给扶着,推着车猛跑,然后窜上去,几乎趴着一阵直冲。那时候还是土道儿,路边有碗口粗的杨树,我常常冲着冲着就奔杨树过去了,情急之下,一跃离座,自己都没反应过来怎么回事呢,就站在了路上,眼睁睁地看车哐啷撞在书上。然后扶起车子,继续练习。
作者: 萱妈    时间: 2004-6-25 16:53
jerryhao+-->引用:jerryhao 哦,哈哈,中国地大物博,方言众多

这种游戏在我们那儿叫做“撞拐”,大概取的是“像拐子一样互撞的意思”。“斗鸡”也不错,斗的还都是“金鸡”。

下课的时候,学生们都会分为两拨,按个子大小分均匀,前面画两条线,作为各自阵营,一声令下,搬拐上阵,被撞松手的就会被罚下。累了可回自己大营去休息。

撞拐的窍门是,先把膝盖放底,从下往上,挑他一个人仰马翻。

我也玩过,不过当时比较单薄,总是很快溃败了,呵呵
作者: 萱妈    时间: 2004-6-25 16:57
jerryhao+-->引用:jerryhao 父亲节了,来一个给男子汉提气的游戏,就叫“抽老婆”
这个老婆可不是娶来的,使自己制作的

<font color="red">制作材料:圆木一小段(最好是用铁锹把之类的现成硬木),滚珠一个,小棍一根,鞭梢一根

<font color="red">制作方法:圆木用刀子削成一头尖的形状,类似高脚杯的杯子,底部的尖端嵌入滚珠,鞭梢拴在小棍上,做成鞭子

<font color="red">玩法:用鞭子把“老婆”缠绕起来,用手扶正放好,左手按住“老婆”不动,右手把鞭子一拽,“老婆”就会急速地旋转起来,不断的用鞭子抽打“老婆”,保持旋转

对了,学名应该叫“打陀螺”,滚珠是自行车轴承里面的,经常在“老婆”顶面上用彩色蜡笔,画上各种颜色,旋转起来很好看。抽起来有很多技巧,可以控制其行进方向,甚至可以跳跃障碍物。

受气的劳工们,快去作一个打打吧

亏你想得出这个名字,毒害孩子!
作者: 萱妈    时间: 2004-6-25 17:02
jerryhao+-->引用:jerryhao 方宝就是用两张纸叠出的四四方方的东西(一张纸也能叠出),叠方宝的纸张主要有报纸、练习本的纸、画报纸、牛皮纸…,其中以牛皮纸叠出的方宝最佳。

玩的时候,要两个以上的人,一人把方宝放在地上,一人用手中的方宝去拍,只要把对方的拍翻过来,就算赢了。如果没有拍过来,就要轮到对方去拍,如此这般。

拍方宝的窍门是,轮对方先拍的时候,要把方宝的四边折一折,尽量放在平的地方。轮到自己拍的时候,要把上衣的最后两个纽扣悄悄的解开,然后把手抡圆了,连拍带扇,自然赢多负少。

我们当时除了纸叠的,还有火柴盒的两面玩着也很好。
不过我倒没有想起来解开扣子扇,绝!
作者: 萱妈    时间: 2004-6-25 17:06
八戒公子+-->引用:八戒公子 偷麦子
偷麦子高手,长大有可能成为诗人。
麦子在真正成熟之前有两个阶段吃起来比较香。
第一阶段,刚刚灌浆。这时的麦子生吃即可。找一处茂盛的麦田,先“喜看麦子千重浪”,同时看好某一小块长得好的,迅速卧倒,翻身,背朝黄土面朝天,有无数个麦穗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招摇,揪一个,揉一揉,吃,重复。吃饱为止。
第二阶段,麦子接近成熟的时候。这时最好放学时背着书包去,因为偷来的麦子要烤了吃才香。偷的过程与前相同,但要注意偷完的麦穗要放到书包里,要放在书的中间,这样从外表看书包还是规规整整的。至无人处,找火(我就是有点想不起来当时火是怎么找来的)。烤熟了吃。香!

当时也烤过麦子吃,不过不是偷来的,是明目张胆坐在地头烤着吃,因为四下无人呀,不用偷偷摸摸地,呵呵
作者: 萱妈    时间: 2004-6-25 17:08
zgl+-->引用:zgl 偷麦子,把麦粒塞满嘴巴嚼呀嚼,最后成了白白的面筋,可以吹泡泡,算是自制泡泡糖/口香糖了

你不说我都忘了,真是快乐时光!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