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由马虎谈起 [打印本页]

作者: education2008    时间: 2008-12-17 13:34
标题: 由马虎谈起
很多家长为孩子的马虎犯愁,这里跟大家讨论一下这个问题。这个小问题里面其实有很大的学问。

马虎的词典解释是草率, 疏忽大意。在老易看来,它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

有些人在生活上马马虎虎,不拘小节,可是在涉及钱财时却斤斤计较,心细如丝。由于这种现象具有
一定的普遍性,可说明马虎常常取决于态度而不是能力。

但是,我们还可以发现另外一种现象,就是未成年人或者年轻人经常做出草率的决定,经常犯疏忽大意的错误,
因此,家长才会经常为孩子担心。这说明,马虎也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心智成熟度的反映。

由于马虎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态度,所以我们经常把这两者弄混淆,如果教育者把这两种弄混淆,就可能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出问题。

我们都熟悉这样的词语搭配,

改变态度
端正态度
纠正态度

培养能力
激发能力
提高能力

可见,对于态度与能力,教育方法是不同的。前者显然更具有强制性,端正,纠正,显然是针对一种错误倾向,
错误行为。而后者更平和,更具适应性,时间上给人的感觉也更从容。

那么,成人的马虎与儿童的马虎有什么不同呢?成人更多是一种态度,而儿童更多是一种能力。

但是,由于许多父母是成年人,尤其是那种担任领导职位,经常需要纠正下属态度的领导,他很容易把儿童的马虎
看作态度问题,而想当然地用对待成人下属的方法对待自己的孩子。

不仅仅是马虎,比如爱玩,坐不住,其实对于儿童来说也更多是一种能力问题,儿童的注意力能力相当于成人的几分之一,
这是由其大脑发育程度决定的,跟态度无关。

西方说以儿童为中心,并不是说把孩子当小皇帝,实际上是说成人你不要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那套东西强加到
儿童身上,儿童有其自身的生长发育路线图,要以儿童的眼光看待儿童的发展而不是以成人的眼光去看。

而西方的给儿童自由,并不是成人不对孩子进行规划的自由。否则,西方就不会制定那么详细的教育教学大纲了,
那些大纲,不正是一种规划吗?关键是,你这种教学大纲是建立在什么样的价值观基础上的,是不是建立在
儿童为中心的价值观基础上。

如果这种大纲是建立在以成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基础上,那么,这种规划是非常可怕的。我们看到很多父母,为自己的
孩子建立了雄心勃勃的家庭教育大纲,如果这个家长有着正确的价值观且具有一定的知识,这种规划可能是可行的,
如果是建立在错误的价值观上,这种规划便是危险的,是必须反对的。

说到超前学习,超前学习本质上是家长或者教育机构的一种自主规划。这种超前是相对于国家部门颁布的标准大纲,
国家大纲也就是一种国家规划。国家规划一般来说是正确的,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是,每个孩子具有特殊性,这是一对
根本矛盾,是不可能苛求于国家大纲的。这个时候,如果孩子的智力显然高于平均,能力超前,那么,针对孩子的
能力做超前规划从理论上是可行的,但问题就是,这种新规划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对家长的能力是一种挑战,
如果进行错误的规划,还不如不去规划。

而另一方面,孩子的能力比较平均,如果按部就班的走,孩子根本没有可能在高考这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这时也需要
一些特殊的超前规划,所谓笨鸟先飞就是这个道理。这种规划也是许多父母热衷的,但是前提依然是,家长的规划能力
以及价值观问题。如果进行错误的规划,还不如不去规划。

这就像一个资质平常的运动员,想在大赛上取得好成绩,他错误地选择了服用兴奋剂,结果反而不如不去走这个捷径。
但另外的运动员,进行了科学的训练,结果虽然资质一般,最终取得很好的效果。

训练和规划基本属于一个范畴的东西,这是一种很中性的说法,本身并无绝对的是非,关键取决于谁在训练,谁在规划。
那种一提规划便大喊给儿童自由的人可能更多出于一种保护儿童的善意,就我本人而言,也是不会在大众的场合鼓吹
家长自主规划的。如果有超前规划的要求,最好是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

不过在这个小圈子,由于是一种随意的聊天,也就没那么多顾虑了。

回到马虎。如果你能认识到粗心对儿童而言更多是一种能力问题,那么,你不妨改善一下自己的教育方法。孩子由于疏忽
错了一个题目,或者很多题目,不要暴跳如雷。让孩子觉得自己好像做错了什么。

由于能力所限,一些低龄的孩子还不能很好理解马虎这个词的精确含义。所以他无法理解你的批评,心中只有恐惧,不安。
对学习的厌恶就是这么来的,因为学习不仅无法带来快乐,而且会经常带来莫名其妙的灾难。在孩子心中,学习成了一个
恶魔,对它只有恐惧和敬畏。

如果你换一种思路,既然马虎是一种能力。你得弄清楚怎样培养孩子的这种能力。一方面认识到随着孩子的成熟,思维缜密度
也会越来越强,另一方面认识到,可以利用老师的红叉叉来帮助孩子提高能力。

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常识,许多认识的提高是通过试错来进行的。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其实对于孩子也是如此,一个红叉叉,
相当于试错一次,孩子下次就记住了,连续三五个红叉叉,就可能记住一辈子了。一个红叉叉有什么代价?应该不会损失什么吧,
损失的是家长的自尊而已。这是一种虚荣心,教育者要有长远眼光,不要被眼前的虚荣心所左右。

有个学生,读书时作业几乎没有认真过,认真的只有大型考试。所以小学时的评语永远有类似马虎,
粗心这样的字眼。作业和小测验从来都是马马虎虎,一遍过。老师给了几个红叉,谢谢老师,帮助加深印象,知道哪些地方是自己掌握不够的。
而很多人做作业的习惯是检查又检查,恐怕出什么错误让老师抓到。这样做说实话是很傻的做法。

你是学习的主人,老师是为你服务的,现在你可好,老师成了主人,你天天要
战战兢兢的为老师服务。你把本该由老师完成的任务自己完成了,一遍遍检查,在老师那里落了个仔细的美名,可结果呢?
你自己宝贵的时间被浪费,老师的时间被节省。老师当然喜欢你了。

而这个学生呢?节省了自己的时间,浪费了老师的时间,最后学得又轻松成绩又好。

所以说,孩子做作业不要给太大压力,做一遍,老师给了叉叉再做,不必责备,而是把这当成学习的正常组成部分。
让孩子习惯。应该担心的是老师给了叉叉也做不出来,那是学习能力问题。如果给了叉叉,然后一拍脑袋就做了出来,
这种马虎应该高兴,这说明孩子没有学习能力问题,而仅仅是追求了速度。追求速度没什么不好,速度快了,效率高了,
才会有更多的时间去玩。而有些家长好像跟孩子有仇似的,恐怕孩子作业做快了出去多玩一会儿。他更喜欢孩子在那里
长时间埋头做功课,殊不知很多时候孩子只是为了应付家长磨洋工,而心中满是怨恨。

而老师的红叉叉这时又成了帮凶。你看,这就是你贪玩的结果!

我以前时不时地批评一些老师留的作业。其实很多作业便没有做到以儿童为中心,脱离了孩子的认知能力。
当然,有些小天才的父母可能觉得这作业很简单啊。这就是问题的复杂之处。教育应该是个性化的,但许多学校
动辄五六十人,因材施教是不可能的事情。

教育是一环扣一环的,虽然家长可能想通了,对老师的红叉叉闻过则喜,但是,有些老师可能会对孩子冷言冷语,
甚至批评。那么,这时是对孩子的考验。孩子如果满不在乎,有一定之规,那么,许多他想得到的学校能够给予他
的资源将离他而去,像班干部,像小红花。我们能够要求一个孩子能够完全做到超脱吗?

好老师,遇到一个好老师很重要。如果能够遇到一个明事理,懂教育的好老师,这些问题也许会迎刃而解,

马虎,实际上是教育中的一个小问题,类似的小问题有很多。其实如果你仔细品味,每个小问题背后都有很多的学问,
都要涉及到以儿童为中心还是以成人为中心的价值观问题。

不管是以高考为导向的教育还是以留学为导向的教育,教育中都要坚持以儿童为中心,
如果坚持以儿童为中心,其实高考并不可怕,甚至会更有效率的应对高考。
如果不能坚持以儿童为中心,即便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号,即便打着名校的旗号,
孩子的教育也是难以成功的。

总之,儿童不是小成人,也不是小皇帝,儿童就是儿童,仅此而已。
作者: beansky    时间: 2008-12-17 14:14
习惯是一种很固执的东西,它的养成和改变都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实现的

所以,我很怀疑,平时很粗心的人,到大型考试时会很细心?

平时仔细又怎么会是浪费自己的时间,节省老师的时间呢?

LZ的帖子一半是很有道理一半是很没道理

[ 本帖最后由 beansky 于 2008-12-17 14:29 编辑 ]
作者: qqyou    时间: 2008-12-17 14:53
坚决支持楼主的看法

怎么对待这个问题,每位家长都该反思

我敢说,绝大多数做的都是不恰当的

对于小孩子,我们平常所说的“马虎”,实际上是常态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8-12-17 14:55
说到心坎里去了,
作者: wishuhappy    时间: 2008-12-17 14:58
可是俺看到孩子马虎, 比方9*9=81,就只写个8.  加法看成减法。。。 我就来气啊!

如果平时就马虎,马虎成习惯了, 那关键时刻,能认真仔细吗? 我表示怀疑啊!
作者: anewmm    时间: 2008-12-17 15:01
学习了, 我家女儿就就是个小马虎, 经常做题目会做一半然后后面不做了, 不知道注意力转到哪去了,头痛得很, 所幸的是打个大叉叉后能改正, 从贴子看来是态度问题, 不是能力问题.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12-17 15:02
小时候,我常把减看成加

还说减就是捡,1个再捡一个,就是2个
作者: education2008    时间: 2008-12-17 15:48
我试着回答一下这个疑问:

“习惯是一种很固执的东西,它的养成和改变都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实现的
所以,我很怀疑,平时很粗心的人,到大型考试时会很细心?”

这个问题有时间我会展开说,这里简单说几句。

从我们成人的角度很容易得出这样的逻辑,一个人平时吊儿郎当,关键时刻怎么靠得住?
因为成人的马虎主要是态度问题,态度决定了这个人就不想把工作干好,关键时刻肯定没戏。

但孩子不一样,孩子作业马虎常常是思维缜密度问题,他可能不喜欢做作业,但不至于说故意把
作业做错。所以由于马虎错了大多情况是因为他思维不缜密。但是通过老师的叉叉,他认识到问题了,
哎呀,这个我会,不该错,反而对问题的记忆会更加清楚,以后就可能避免这个问题了。

然后在关键的考试中,他就会把正确的答案做出来。

另一方面,真正到了高考阶段,孩子已经心智已经成熟了很多,儿童期理性思维不发达,到了青少年
期逻辑思维,理性思维发达,他会利用一套程序化的东西来对抗马虎。

那时的马虎,是另外一个层次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概念不清,熟练度不够等等,可通过专门化的训练
来补救。这时,错题依然是个宝贵的东西,很多学习高手都有错题本,这些东西比做对的题目更有价值。

这里你说的习惯,是跨越了儿童期与青年期的东西。儿童期有儿童期该有的习惯,青年期有青年期该有的习惯,
你不能说把儿童培养出青年人的习惯。习惯的养成同样不能拔苗助长,应遵循儿童为中心的原则。
作者: 小米爸爸    时间: 2008-12-17 16:08
学习了,本文是真知识。
作者: 子云    时间: 2008-12-17 16:44
读书时,N个老师说我'恍'得很!

记忆最深刻的一次是,小升初的数学最后一道应用题,没有要求四舍五入,我自以为是的做了(没看清题啊!),扣掉一点五分.

很多年后才知道,就这一点五分就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作者: pianocrazy    时间: 2008-12-17 21:53
孩子的马虎,既可以是能力问题,也可能是态度问题。正如老易所言,能力问题导致的马虎并不可怕,但是老易却忽视了(或者说不认可?)态度问题导致的马虎。态度问题导致的马虎,应该进行纠正。
作者: education2008    时间: 2008-12-17 22:16
回楼上:

你只看了半句,后半句没看。孩子的马虎,既可以是能力问题,也可能是态度问题。
而儿童的马虎更多是来自能力问题。

如果你觉得孩子的马虎主要是因为态度,那么,可能你对儿童的定义与我不同,
或者你有足够的理由证明,儿童的马虎多是由于态度不端。

不过在举例之前,建议你先试验一下,孩子是否懂得马虎这个词的真正含义。
如果孩子连马虎是什么都不知道,我想态度的塑造也就难以成功。

“马虎可耻”可不像“偷窃可耻”这么容易说清楚,因为很多时候孩子的马虎是
莫名其妙,说不清楚的,就像你不能指望一个3岁孩子吐字清晰像成人一样。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12-17 22:19
我当年马虎是态度问题

可是到了后来干事情却很严谨
作者: happy_99    时间: 2008-12-18 09:18
记得我小时候,
有段时间常见关于“特殊能力”的报导,
也叫特异功能,
其中有很多情况是父母认为自己和孩子有脑波相通功能,
原因呢?
父母不在身边,
孩子做不出来这题,
但父母往孩子身边一站,
一言不发,
孩子很快就把题做出来了。
这样的事情基本上在大家去验证时就重复不了,
所以,
这一特异功能从来就没有得到承认。

说实话,
现在我好象有点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儿了,
其实就是孩子的态度问题。

想玩儿了,
不想做了,
不愿意动脑筋了,
便说:“我不会。”
但是当我往旁边一坐,
或者我说:“好好想,不做出来不出去玩。”
很快,
啥不会的都会了。

英文阅读也是,
一会儿就来找我,
“这句话我读不懂。”
“真的吗?”
“嗯。”
“那再仔细看看……”
“哦,明白了。”

其实小易说的这个能力就体现在这里了,
这并不是学习的能力,
而是一种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孩子差是差在这两种能力上,
但确实不能一味地指责孩子,
这两种能力也是需要不断学习和锻炼才能提高的。
作者: 晃晃叮    时间: 2008-12-18 09:31
极度同意能力问题一说,因为没有哪个孩子想马虎、想做错的。学习
作者: 倚风无语    时间: 2008-12-18 13:59
原先我也这么认为。但毕竟还是不可以的,要怎么帮孩子纠正呢?
孩子四年级了,昨天竟然340+360=1000,十位上做的加法,百位上做成乘法了。孩子多次出现这种低级错误,和他讲了N次了,老是改不了这毛病,怎么办呀?急死了
作者: 梦幻妖精    时间: 2008-12-18 20:33
做完事情后,我们看看做的怎么样,评估一下。

这是思维的一个必须的步骤,通常叫反馈或者自我评估

通过评估,思维自动反馈,以达到思维的逐渐提高,这是个螺旋上升的思维方式

做完作业后进行必要的检查,是对小孩子最简单的自我评估训练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8-12-18 21:56
不会因为看了EDU洋洋洒洒的大段文字而否认儿童"马虎"是态度问题的根本认识

楼上HAPPY99的实际例子比较有现实意义,那才是儿童"马虎"的常态

至于因为" 概念不清"而得红叉俺不认为这归纳为"马虎",那才叫能力问题

"马虎"归根到底就是态度问题,俺的字典里对成人和孩子都一样,可以宽容,但事不过三
作者: education2008    时间: 2008-12-18 23:20
16楼,这可能是概念认识问题,不是马虎,马虎是明明会的疏忽了。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8-12-19 07:15
原帖由 education2008 于 2008-12-18 23:20 发表
16楼,这可能是概念认识问题,不是马虎,马虎是明明会的疏忽了。


16楼提到的那个加法可不是概念认识问题,那是标准的马虎问题

这个问题如果从一年级开始就放任自流就会有16楼家长到孩子四年级后还这般大喊"急死了".

EDU把他归纳为"概念认识问题"要不得.

楼上EDU提到很多学习高手有"改错本",是不会收录这样的错题的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