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回应jiangying,因小易的复出而担心。
[打印本页]
作者:
chenxiaojie0110
时间:
2008-12-14 13:55
标题:
回应jiangying,因小易的复出而担心。
粗略的看了小易近来的文章,除了因作业引发的感慨和早熟与晚熟没有误导之嫌外,其他的文章几乎都是再用机械化的思维看待孩子,把孩子看成一个自己可以完全掌控的物,完全省去了社会及周围环境的影响,省去了事件对个体微妙的心理影响,以及孩子心理对事件的影响,在他的文章中这样的观点:“设计孩子的未来跟理财有很多相通之处,都需要
操控者
的前瞻与智慧。”比比皆是,而有些家长看到这样的字眼会热血澎湃,感觉孩子尽在掌握。
建立在这样基础之上的任何理论和方法只能是海市蜃楼,一个影像罢了。但这种影像是我们能够看到的,这也是我最担心的地方。因为很多看到影像的人会以为那是真实存在的东西。
即使是同样的教育方法,由不同的人来进行,也会有不同的效果,更别说不同的人对不同的人进行教育了。成功的教育方法我们可以学习,但成功的教育却无法照搬,因为教育因应不同对象而不同。
希望我们的家长不要被虚幻的影像所迷惑,真正的做到因才施教,让孩子健康(心理)快乐的成长。
作者:
hq1966
时间:
2008-12-14 14:15
小易是不是在转型期碰到什么瓶颈
作者:
chenxiaojie0110
时间:
2008-12-14 14:32
以一个操控者的心态教育孩子,则无法真正平等的对待孩子。没有平等的教育,如何实现孩子主动的配合。没有孩子的配合又如何实现对孩子的教育。不得不说楼主的绝大部分理论都是虚幻的影像,而这些影像骗得了很多家长的认同。别让一个还没有孩子的人,拿你们的孩子当实验品,这样会害了孩子。
作者:
ddxxsc
时间:
2008-12-14 14:38
哪一国是小易----偶尔来串门的摸不到头脑。。。
作者:
chenxiaojie0110
时间:
2008-12-14 15:48
出去转了一圈,接着聊。
一个孩子你教他的东西越多,他就会越有自己的判断和观点。你也就越难以掌控和安排。而且孩子不是电脑,你输入相同的程序会得出相同的结果。即使我们对不同的孩子教了相同的知识,也会因为孩子不同的性格特征、认知能力、周围环境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结果。而这种不同,必然产生不同的自我需求。小易机械化的方法根本无法解决任何问题,只会让人用错误的机械化的行动解决动态的问题,用这种方法解决有感情、有智慧的人的问题,结果会适得其反。
我们为什么要掌控和安排孩子呢?平等的对待他,在其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他为自己决定并为自己的决定负责。用我们的行动影响他,让他爱上学习,这就是我认为的做父母的最大成功。
作者:
education2008
时间:
2008-12-14 15:57
思维混乱会吃亏的。
你可以在论坛上大放厥词,慷慨激昂,但希望你私下里多点理性。
作者:
昨日乱昏山
时间:
2008-12-14 16:14
呵呵,老易是在集思广议,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给家长们趟趟道儿,给教育加点技术含量,给育材找个近道啥的,也没什么不好的。
作者:
leowelkin
时间:
2008-12-14 16:56
哈哈,又开始打“口水”仗————不对,是“键盘”仗!
这样才像鼠版————不,这样才是鼠版!
各抒己见,大家参考自己实际情况取舍吧!
作者:
shanlon
时间:
2008-12-14 21:18
大家互相扔砖头才好看。。。
不过希望砖头不要砸人, 要砸就砸向孩子们吧!
作者:
chenxiaojie0110
时间:
2008-12-14 21:54
原帖由
education2008
于 2008-12-14 15:57 发表
思维混乱会吃亏的。
你可以在论坛上大放厥词,慷慨激昂,但希望你私下里多点理性。
小易明显有点不高兴。
作者:
jjnbu
时间:
2008-12-14 22:31
感谢各种不同的声音,多谢分享。
作者:
education2008
时间:
2008-12-15 00:23
楼主,说实话,看你的东西我不是不高兴,而是莫名其妙,因为你好像并没有弄明白我在说什么。
比如下面这段话:
“其他的文章几乎都是再用机械化的思维看待孩子,把孩子看成一个自己可以完全掌控的物,完全省去了社会及周围环境的影响,省去了事件对个体微妙的心理影响,”
什么叫机械化的思维?我写东西一个出发点就是都尽量辩证,去绝对化。
比如,我认为:
不能把教育绝对化,光谈素质不讲应试,
不能将应试绝对化,光搞应试不搞素质,
也就是说,要尽量兼顾应试和素质,
那么,怎么兼顾应试和素质,我的观点是,
把教育与应试按其性质分开,
教育是教育,应试是应试,
教育是门艺术,应试是门技术,
不要用教育的方法搞应试,也不要用应试的技术搞教育。
同时指出,应试是手段,孩子的就业才是真正目标,
所以不应该因为应试耽误了特长的培养,让孩子成为优秀的庸才。
我觉得你根本就没仔细看我的东西,然后就乱扣帽子,说什么机械云云。
希望你还是看仔细一些,这样,写出的批判会更有说服力一些。拜托。
作者:
qqyou
时间:
2008-12-15 00:30
我们从小学什么辩证法
其实辩证法就是那诡辩的方法,去试图证明只有我是唯一正确的。
作者:
candiswang
时间:
2008-12-15 09:04
110好像学过心理学。她的观点比较人性化点。
作者:
yhbb
时间:
2008-12-15 09:08
标题:
回复 #13 qqyou 的帖子
辩论,我想大家以前上学时肯定玩过,就算没玩过也见过。
论点,不是决定辩论胜负的关键,而是辩论人的气势以及向对方扔砖头的力度和频率。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12-15 09:09
超前学习和过早灌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往往很多人把学习等于灌输,这才会有楼主的担忧.
不过楼主的担忧也很有必要,因为很多人确实把学习等于灌输.
作者:
梦幻妖精
时间:
2008-12-15 17:25
小易以前是个站在一定高度的前瞻者,是不是现在好像开始做实事了,看来脚踏实地不是他的长项
[
本帖最后由 梦幻妖精 于 2008-12-15 17:26 编辑
]
作者:
wishuhappy
时间:
2008-12-17 10:00
来得少,平时没有注意到小易的帖子。 不过
不能把教育绝对化,光谈素质不讲应试,
不能将应试绝对化,光搞应试不搞素质,
也就是说,要尽量兼顾应试和素质
这段话, 俺很是赞同啊。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