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我陪女儿读《黄帝内经》 [打印本页]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08-12-8 23:45
标题: 我陪女儿读《黄帝内经》
我陪女儿读《黄帝内经》

近段时间陪女儿读《黄帝内经》,《内经》目前市面上有二十几个版本,很不好选择。她选的是由《思考中医》作者刘力红博士推荐的版本,中国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影印本,没有标点符号,没有注音。读的方法是先校刊版本,自己查《黄帝内经》词典,并且与手头上十几个版本进行比较,自己标注音,标句读,十几个孩子一起校刊,有些字的注音很有争议,孩子们便要查阅很多资料,根据前后文的理解,最后勘定。版本勘定后才开始读和背。这种学习方法很适合大孩子,孩子们都学得兴趣盎然。

托女儿的福,我对中医加深了了解,以前对中医只是性向上的肯定,对中医的急症治疗效果却很怀疑。通过陪女儿学习中医,对中医的理论和临床产生浓厚的兴趣。也是缘分使然,我有幸结识了刘力红博士,刘博士在现今中医界闻名遐迩,他继承的扶阳派更是治愈了很多疑难杂症,尤其是急症,药到病除。更值得庆幸的是,我与刘博士引荐的神医刘有生善人亲密接触了15天,刘善人是号称“医门六祖”王凤仪善人的传人,在这15天里,我学到了很多,并由衷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赞叹不已。15天里,我亲眼见到刘老用讲病的方法治愈了癌症病人,我自己多年的胃病也在一场大笑之后,吐出血丝,不打针不吃药能治好病,这种体验很让人震惊。究竟《内经》里还有多少宝贝待我们挖掘?我真的感恩我们伟大的祖先给我们留下这么多神奇的经典。

15天,我们还学习了五行,并更加深入的对《易经》有所直观理解,也更加体验了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伦理方面,刘老话语朴实,但所到之处直指心性,铿锵有力。对我们这些根器差点的人说,却更有修身修性的下手处。刘老是农民出身,还不太识字,但我们这次去求学的最低学历是本科,大多是硕士、博士和博导。可见智慧之学是门实践的学问,在智慧通达者面前,世间的学问显得多么渺小。

好久没来论坛了,能贡献给大家的是推荐阅读《王凤仪嘉言录》,网络上可以搜索到的。望大家莫把它当普通的善书看,里面的宝贝多着呢。祝所有有缘人都有和美的家庭和健康的身体。


[ 本帖最后由 果行育德 于 2008-12-10 15:27 编辑 ]
作者: windrose2004    时间: 2008-12-9 09:52
谢谢您啦,真是好久没来了呢。
每次上读经栏来都很想见到您呢
无论是争论还是推荐的东西,都让人收益。希望能经常来给这里读经的家长孩子打打气。
作者: 阳光女人    时间: 2008-12-9 10:38
我一直很喜欢易经和中医,听果行老师推荐就继续研究了。
作者: paisley    时间: 2008-12-9 10:51
激动得冲上来问个好!好久不见了。

您女儿在学校适应吗?喜欢现在的学校吗?——八卦地问一句。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08-12-9 18:34
分享,想起一点说一点:

不许管孩子

我请教刘善人:怎么管教孩子?
善人答:不许管!更不许打骂!教育孩子首先要正己,然后才是教育,教育要靠“领”“养”“育”“导”,就是不能“管”,更不能打骂。

善人举例:有个男孩子喜欢踢足球,有一天他把自己的头发后脑勺部分剃了个光秃秃的长方形,这时候善人问他为什么剃成这样?孩子说为了赢球,球赛时用头型分散对方注意力。善人问:最后赢了吗?答:赢了,所以我现在去把头型变回来。善人分析:这孩子多聪明呀,家长可不能骂他。要欣赏孩子的聪明劲,再顺势把孩子“领”出来,善人跟孩子说:你很聪明,但以后我希望看到你用实力取胜,那就更好了。

顺自然

葫芦在葫芦秧上得,黄瓜在黄瓜架上得,是白菜就做好白菜,是萝卜就做好萝卜。孩子个个禀赋不一,要孩子做好自己的本分,立住本位,本立道生。学圣贤不要被圣贤吓住,立好本位,尽好天命,自己就是圣贤。

名者命也

什么是命?名者命也,你有什么名就尽什么样的天命。譬如你有丈夫的名,你就尽丈夫的命,丈夫属乾,乾是天,天能包万物,这就是丈夫的天命,天命是“尽”的,而不是“要”的,你管家人就是问别人要道,“尽”好了名才算知道《中庸》“天命之谓性”。否则念一辈子书,书还是书,你还是你,终身不得受用。人时刻要知道自己的名,随时尽好自己的命,你是儿子,在父亲面前就要“尽”孝,你又是父亲,身份一变,你就要“尽”慈。在踏入家门的那一刻就要摆正自己的位,不要把单位里的习气带进家庭,家庭不讲“理”,讲理气死你,家庭和睦,要讲情。

(待续)

作者: mayavati    时间: 2008-12-9 19: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思语辉文    时间: 2008-12-10 11:18
你好,我是新人,看见前辈有回来了,很高兴,又可以有好文章看了。每次读您的文章我都自行惭愧。我的女儿5岁,在读论语,刚读到公冶长第五,每次看她没有好好读,我心里就有火气,实在忍不住了就吵她。(她做事情很慢的)

【我请教刘善人:怎么管教孩子?
善人答:不许管!更不许打骂!教育孩子首先要正己,然后才是教育,教育要靠“领”“养”“育”“导”,就是不能“管”,更不能打骂】
做不到啊是我自己没有正好吧。我该如何改正呢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08-12-10 14:12
标题: 回复 #7 思语辉文 的帖子
您好:
惭愧得很,我学的和做的都很不好。不过您问了,我试着答一下,您参考:

孩子读经是件好事,不能急躁,孩子没有好好读是怎么个不好?如果只是磨蹭,那就很正常,您慢慢引导就行了,您可以陪着她读,要多鼓励,语气要柔和,但态度坚定,别盯着孩子的缺点急于纠正,而是自己要求自己当得起妈妈,妈妈是世界上最温暖的名字,是对孩子最负责人的人,我们是不是给孩子温暖感受了呢?我们有没有用智慧去托起孩子呢?我们只要往内求,就能找到适合孩子的读经方法,孩子一定会受到积极的影响,慢慢体会到读经的快乐的。善人讲12岁前孩子的问题都是家长和老师的问题,我们还只能从自己身上反省呢,呵呵。。。
作者: olive448    时间: 2008-12-10 15:03
不是《皇帝内经》而是《黄帝内经》吧。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08-12-10 15:20
达天时

天时即是目前所处的时代,男女平等的时代,我们要好好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让它延续下去,但也要学好科学。天时不同,顺应方式也不同。

不收徒弟

善人讲:祖宗荣耀都毁在后代子孙上,道也毁在徒弟手中,所以不收徒弟,要学就学道,学圣贤。“根不劳,心不定,生出葫芦歪歪腚”呵呵,善人说话真是比赵本山还幽默。

低低的,矮矮的

高处有险,低处有道。性存天理,要柔和;心存道理,要平和;身尽情理,要矮和。

有一位儒门大家学了善人道,开始并不觉得有什么了不起,几年后悟了,写了一首打油诗:

善人叫我不怨人,
此是成佛大道根。
从今以后天天问。
你还怨人不怨人。

(果行感想:真懂牟先生的人必定懂善人道,他们是用不同的语言,表达一个东西,就看我们会不会学了。中国文化之平实就在这里,不出彩,简易。但却是高深的智慧,只要我们去实践,就能改变我们的生活,变化我们的气质,甚至治愈病痛。只有力行了,才明白了其中的原理,平实就是神奇,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08-12-10 16:03
人不外乎五种性格:木、火、水、金、土

心理学家喜欢对人的性格进行分类研究,分类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最好最妙的是还王凤仪先生的分类。他按五行把人的性格分为木、火、水、金、土五种类型,并在劝病中运用得出神入化,左右逢源。
      根据性格,人可以分为五种:木性人、火性人、金性人、水性人。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体形、举止、面相、说话音调等方面看出这个人是什么性格的人。下面是一个概括:
      木性人,身材细高,脸形上宽下窄,身体瘦而露骨、胳膊腿上青筋较明显,说话齿音较重;生气时,面色青而带杀气。
      火性人,体形丰满,枣核形脸、上下尖,中间宽、脸色发红、肉多横纹、毛发稀疏;行动急速;说话的声音较尖,舌音较重;生气时,面红耳赤。
      土性人,五短身材,背厚、唇厚、手背厚。方脸,蒜头鼻子;动作沉稳踏实;说话鼻音重;生气时,面色焦黄。
      金性人,身段灵活;长方形脸、颧骨高。面色白、眉清目秀、唇薄齿白;说话声音宏亮,唇音较重;生气时好冷笑,面色煞白。
      水性人,体形肥胖;猪肚子形脸,上窄下宽,面色淡黑;粗眉大眼、毛发深黑;行动迟缓;说话声音慢长而低,喉音较重;生气时面色阴黑。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08-12-10 16:05
五种性格的阴面,就是阴木性、阴火性、阴土性、阴金性、阴土性,这五种性格分别产生怒、恨、怨、恼、烦这“五毒”,也就是五种能使人致病的恶劣情绪。怒伤肝,恨伤心,怨伤脾,恼伤肺,烦伤肾,人体的一切病,不外乎肝、心、脾、肺、肾这五大系统,就是由这“五毒”生出来的。这一点是王凤仪老先生的独特发现。
      阴木性人易怒,就是看到别人违背了自己的意思而大发脾气,或者看到某些事情不合理而愤愤不平,不满的情绪发泄于外,火冒三丈,暴跳如雷,这时人的理智啊什么的全没了,严重时甚至会不顾一切地做出某些蠢事。
      阴火性人易恨,就是当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或欲望没能得到满足,或自尊心受到伤害的时候,耿耿于怀,没有机会发泄愤懑,便将其藏在心里,伺机发泄,盘算着如何报复,如何出气。这种心情就是恨。严重的恨,会一刻也忘不了,时时刻刻盘算着怎么报复,恨不能马上食其肉而寝其皮。
      阴土性人易怨,就是当自己受到欺侮或压抑的时候,当事情不顺心的时候,或当自己吃了亏的时候,有苦难言的那种心情。怨,只会怨别人,觉得都是别人不好,自己太委屈了,于是心里越来越憋屈,严重的时候很容易宜忌他人。怨人不会伤人,只会伤到自己。
      阴金性人易恼,就是在对待自己不喜欢又不能摆脱的人和事的时候的那种心理状态。恼人往往出于嫉妒,总觉得事情不顺心,说不出,道不明;有时做一点小动作,或表现出虚伪,又被人发现了,于是更加懊恼不已。
      阴水性人易烦,烦是一种窝囊、自卑的苦闷心境。自己无能,做事缓慢,却总是嫌别人不合自己的心意;遇事不果决,好犹豫,好后悔;严重的就是总在自我封闭中生闷气。
      这五种情绪都是由心产生的。心是皇帝,其他四个脏器是朝廷重臣,心的一举一动,与这四个大臣息息相关。心一怒,产生的一切后果由肝承担;心有怨气,造成的一切影响由脾负责;心恼了,肺就得吃不了兜着走;心烦了,肾就得为它买单;心中有恨,那坏了,没人担待得起,它只好自己负责。五脏本来都是有自己的本职工作的,现在要它们伺候君主,为君主产生的这些恶劣情绪负责,是额外安排的擦屁股的活儿,人家能乐意干么?五脏一不乐意,毒素就存下了;当五脏不堪重负的时候,那可不就伤了吗?
      于是,心怒了,毒气就入肝了,入肝后最终存在筋里头;心里有恨,毒气入心,最终藏在心血管里头;心中有怨,毒气入脾,最终分布在肉里头;心里恼了,毒气入肺,终于在肺管里头安家了;心烦了,毒气入深,最终藏进骨头里。五毒是攻伐五脏的元凶,而这些元凶是皇帝自己派出来的,这样的皇帝岂不是恨糊涂?所以罪魁祸首是心本身。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08-12-10 16:07
阴木不服人,少仁爱之心,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说话往往不考虑他人的感受,所以容易顶撞别人,不知不觉得罪了很多人,他还不知道呢。阴木自己都会有这种感觉,初次接触某个人,人家对他印象很好,觉得他是一个正直、爽快、有见地而且很优秀的人,可是交往了几次,别人就不愿意跟他来往了。他自己也不知道则是为什么。阴木还喜欢逞能,用王凤仪先生的话说,就是“出光棍”,“你出光棍,别人就要折你的光棍”,枪打出头鸟嘛,所以木性人容易招难。到了招难的时候,往日的朋友也只好装着没看见,肯帮忙的不多。怪谁啊?真的是世态炎凉么?恐怕不尽然吧。阴木发怒的机会多,往往对某人某事大发雷霆,怒气伤肝,所以容易得肝经病。
      阴火喜争理,急躁,贪心重,整天怀着侥幸心理,想得到这个得到那个。这种人说话,一方面喜欢跟别人争理,让人觉得他非常有理,别人不敢靠近;另一方面,他说话还能把别人的争贪之心逗起来。这就叫燎人,像火一样,争理的时候别人不敢靠近,主贪欲的时候他让人脑憨耳热。阴火的侥幸往往导致不幸,急性子人贪而不得,人生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此!阴火本身恨气就大,其命运和遭遇使他有了更多的可恨的人和事情,恨上加恨,心病来了。得了高血压、心脏病的人,可以对号入座。
      阴土笨拙、多疑、缺少诚信。他反应迟钝,而且理解能力很有限,遇事不能准确判断,于是本能地保护自己,那就是怀疑,以免上当。他自己因为不能用正常的途径说服别人,所以常常编出各种谎言作为自己的根据,以压倒别人。阴土说话非常生硬,强词夺理,使人喘不过气来,有种受压的感觉。说谎的人,是要有大本事的,至少要有超强的记忆力,他必须把自己说的每一个谎言都记住,不然以后说话就对不上号,就会露馅儿。所以谎话说得越多,身心上的包袱越重,能不受累么?阴土好怨,怨则伤脾,所以容易得脾经病,主要集中在消化系统的病。
      阴金虚伪、轻狂、嫉妒心重,这种人说起话来总是指桑骂槐,装作无心,实际上是在影射说话人,故意让对方不悦,又不好挑理,不好和他辩驳。这就叫刮人。阴金虚伪,爱占小便宜,不肯真诚地帮助别人,所以久而久之别人就会疏远他,遇事也就得不到别人的帮助,一不小心就成穷人了。阴金性的人好恼人,见到不喜欢的人,心里会有一种异样的感觉,用“如鲠在喉”来形容,很确切。恼人的时候喉咙里或肺腔会有感觉,肺于是伤了,肺系统的病,都是这么得的。
      阴水懒惰、愚笨,死气沉沉的,动不动就误解别人了,一个人闷地生愚气,跟这种人在一起总感觉没劲儿,没有激情。阴水稍一遇到麻烦一点的人和事就烦,这一烦,肾系统的病就出现了。


[ 本帖最后由 果行育德 于 2008-12-10 16:13 编辑 ]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8-12-10 18:21
原帖由 果行育德 于 2008-12-9 18:34 发表
分享,想起一点说一点:

不许管孩子

我请教刘善人:怎么管教孩子?
善人答:不许管!更不许打骂!教育孩子首先要正己,然后才是教育,教育要靠“领”“养”“育”“导”,就是不能“管”,更不能打骂。
...

这“不许管”说得有一种断不能的感觉,可见其份量。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8-12-10 18:27
还以为刘善人是一人姓名,但看到王善人,刘善人的,就觉得不应该是一个人的姓名,应该如刘老师一般的,某种称呼吧。
作者: sqzxszm    时间: 2008-12-10 19:05
参考一下,我很喜欢黄帝内经
作者: seagull123    时间: 2008-12-11 12:57
太佩服楼主了,能坚持读经关键就看家长的毅力了。这对俺有些难,遇到困难常常放弃,再过一段时间只好从头开始。向楼主学习。
作者: 石心    时间: 2008-12-11 22:58
终于盼来了读黄帝内经的,热烈期待更多的分享。
果行,长沙短暂一见,不经意间又是天各一方了,真羡慕你的际遇啊。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08-12-12 16:41
标题: 回复 #18 石心 的帖子
谢谢石心带来的德文书,孩子最喜欢那本德国风景。

德语学习资料目前显得比较缺乏,特别是语音资料和有声分级阅读资料,网上也找不到孩子合适的。她是和成年人一起从语法和语音开始学的,虽然德语语法是最难的,好在她小,不知不觉,语音现在也掌握得不错。只是口语和听力目前成了薄弱环节,怎么办呢?
作者: 磐·墨    时间: 2008-12-12 20:57
近来在读《完美的教养》,里面提倡的观点和果行说的刘善人的有极大的相通之处。越发觉得自己对母亲这个角色战战兢兢,真的很难不把自己从小被管教的模式套到孩子身上去,我是被爸爸的皮带抽过的……
现在和孩子生气就自己走到楼下去冷静五分钟回来,否则真怕自己会忍不住就动手或者口出恶言。
作者: 石心    时间: 2008-12-13 07:27
标题: 回复 #19 果行育德 的帖子
果行,别客气!就在我给你的cd里,有德国之声的那套Learn Deutsch, warun nicht。这个通过讲童话故事学德语,很有童趣,是我我本人最愿意学的一套教材,我还打算今年把1和2系列重新过一道并把后两个系列学了,这样我的德语应该在停滞几年后能进步一把。大家一起共勉哦。
口语和听力还真要多有语言环境才可以。记得有个人提供了德语有声书的网站...
不过其实人只要先把手头的好资料用充分了而不一定要收集一大堆而不好好集中去看,还是强烈推荐德国之声,别小看它哦。呵呵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08-12-13 17:13
标题: 回复 #20 磐·墨 的帖子
你是个好妈妈呢,孩子也培养得真好。

其实刘善人还教了我们一些胎教和襁褓教、乳教、婴儿教,因为讲得太有趣了,忘了记笔记。大致记得在怀孕时要心存正念,要播种“好”的意念,这个先天的因素非常重要。善人还举了没“种好因”的例子,导致孩子出生后各式各样的病症。我当时问了侄儿的多动症,善人说要我侄儿的妈妈亲自带孩子去才行,病根在母亲身上,应该是怀孕期间,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所致。乳教的重点在于母亲心态一定要平和,不能生气时哺乳,生气哺乳有毒素。

婴儿期孺目天真,要教孝教悌,这叫灌“阳”气。学中医最首要的是要会辩阴阳,而人体的阳气越充足之人,身体越健康,头脑也越灵活。从小心胸宽厚,长大就不会小家子气斤斤计较,也就少生许多闲气,少生病。在家能孝悌,出外就必能尊敬长辈友爱朋友同学,功利点说,长大后做事违缘相对会少很多,遇贵人相助的机会却会多很多。呵呵。

相信这些你都知道啦,记下这些也是希望能与有缘家长分享。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08-12-13 17:17
原帖由 石心 于 2008-12-13 07:27 发表
先把手头的好资料用充分了而不一定要收集一大堆而不好好集中去看,还是强烈推荐德国之声,别小看它哦。


谢谢石心!你的建议真好,我这盲人摸象似的运动也真该结束了,还是有经验的你高见。接下来的听力就搞定德国之声。
作者: 克拉拉    时间: 2008-12-15 15:10
感慨万分。好好学习是最基本的哦。
作者: 石心    时间: 2008-12-15 16:21
真是个好帖!

关于黄帝内经的学习,我觉得家长可以从养生先学起。
这几天看了曲黎敏教授的《皇帝内经养生智慧》视频,觉得很不错。尤其她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让我很认同。
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3593346/

另外verycd上也有黄帝内经的纪录片。可以让大家对其有多方面了解。这个内容比较多,可以慢慢看。
http://www.verycd.com/topics/80173/

然后若要进一步提高,大家可自学内经。除了多读以外,可以结合看北京中医药大学王洪图教授的远程教学视频,其配套的书是人民卫生出版社的黄皮教材《内经讲义》

内经诵读
《中医四大经典之黄帝内经原文朗读》白云出岫[MP3]
http://www.verycd.com/topics/89589/

学完了内经可以再学伤寒论。也有先学伤寒的人。

中医也可以从学经络针灸或《医学三字经》入门。

我这次在长沙有幸认识了善伤寒的湖湘名医彭坚教授,他是湖南中医药大学退休教授。他的医德医术很让我敬佩。他去年的著作《我是铁杆中医》(人民卫生出版)也很值得一读。

其他那些雨后春笋般的热门养生书,随便买几本看看也罢,象“中里巴人”写的还不错。其他人写的也多,总之是良莠不齐。我看了某作家写的《不生病的智慧》,《温度决定生老病死》《父母是儿童最好的医师》。先两本书中互相重复,自己抄自己机的地方很多,后一本书书中唠唠叨叨反复重复的太多。虽然其中有颇值得一读的地方,但作者完全可以把内容缩成小册子。总之还是耽误了不少时间。算是了解了一下吧。大家完全可以只到网上去搜搜别人的读书笔记看看就罢了。

这是我个人对中医学习的认识,希望有识之士指点。这几年除了读经外我打算就自学中医了。希望大家多监督。

[ 本帖最后由 石心 于 2008-12-15 18:10 编辑 ]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08-12-15 17:59
标题: 回复 #25 石心 的帖子
没想到石心还学了这么多,赞一个!支持自学中医。

你给的那几个链接我大致看过一些,确实不错。曲黎敏教授的很适合初学者,浅显易懂。黄帝内经的纪录片可以全家一起看,适合加深对中医发展一个历史的了解。王洪图教授的一直没看完,听说是研究生课程,如果是这样,中医研究生水平也太差了点

《内经》是中医医书中最为重要的经典,它是中医的根,里面有无尽之宝藏。中医之上工“治未病”,这是中医的精髓。见微知著,明察秋毫,气色是否饱满,举手投足,语气语调,上工皆能判断出病症,并预见未来何时发病,发病有何症状,眼下应该如何预防。越钻研越会惊叹我们祖先的智慧,也越深入体会中国文化不论儒释道,在顶点都是相通的。

学中医,还要精通《易经》,业界有不通《易》必不通医一说,《易经》起蒙于巫术,自古也有“巫医同源”“医道同源”一说。“巫”在远古时代属高级知识分子,我读《内经》时总怀疑黄帝问医的那些人中,是否许多是当时的“巫”?呵呵,自家猜测而已。谁叫俺初入门呢,门外汉胡乱说说。

有人把伤寒抬得比内经还高,我不赞同,后来看到中医大家李阳波的一些分析,更肯定我的判断是正确的,《内经》才是中医的灵魂。

喜爱中医的朋友,还推荐两本书: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和《开启中医之门:运气学导论》 作者: 李阳波
作者: 石心    时间: 2008-12-15 18:20
果行过奖了。我什么都还没有学,只是打算开始学了。而且只能趁女儿睡了以后学。以我现在的条件也只能自学了,还请果行多提供些信息啊。不知有没有比王洪图教授课程更好的课程可以下载呢?

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机缘在推动我在学,其中有我对生命真谛的好奇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吧。
内经是中医的源头,所以先学内经应该是最好的。易经也要学。要学的太多,所以挑出重点,结合的来学。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08-12-15 18:36
哈哈,中医真的让人容易着迷,最近我也是不经意被它框进去了。我目前没有发现更好的教学视频,只是读内经和到“中医瑰宝苑”这个网址去淘宝,推荐你进去看一下。
作者: 阳光女人    时间: 2008-12-15 20:09
一个陪女儿读《黄帝内经》居然引出一堆母亲来学习内经,研究中医。看来,经典的力量真是无穷无尽啊。
我也是在陪女儿读《论语》的时候,喜欢上了孔子,知道了孔子五十而知天命,就开始研究《易经》(既然孔子这么赞赏易经,自有他的道理),从易经上又多多少少看到内经的一些理念,又想要学习内经。啊!!一环套一环啊!学无止境啊!不知为什么,我现在浑身充满力量,动力十足。一想到有那么多好书还没读,一想到有那么多的学问还没学,就恨时间过的太快。
    果行和石心推荐的书一定是好书。我要找时间淘来慢慢看了。谢谢两位,为我们指引道路。
作者: 石心    时间: 2008-12-16 06:41
原帖由 果行育德 于 2008-12-15 17:59 发表
没想到石心还学了这么多,赞一个!支持自学中医。

你给的那几个链接我大致看过一些,确实不错。曲黎敏教授的很适合初学者,浅显易懂。黄帝内经的纪录片可以全家一起看,适合加深对中医发展一个历史的了解。王 ...


果行推荐的第二本书已经有了。第一本书其实去年在烈士公园你的中医学生朋友也提高过,在书店也看到过,就是没怎么重视。
请问该买以下哪个版本呢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048573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015088

第一个版本李可老先生整理的是否只有上半部呢?
谢谢解惑了。
作者: 阳光女人    时间: 2008-12-16 10:40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哪个版本的好的,都是曲黎敏的,就有三个版本。请帮我指点一本。
作者: 阳光女人    时间: 2008-12-16 10:43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241303为《黄帝内经?养生智慧Ⅱ》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071769《黄帝内经·养生智慧  》

仔细看了一下目录,好像是两部书。我突然都想买下来。
作者: 阳光女人    时间: 2008-12-16 10:52
喜爱中医的朋友,还推荐两本书: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和《开启中医之门:运气学导论》 作者: 李阳波

这两本看起来比较深,我先不看。先从简单的看起。
作者: 张杨春雨    时间: 2008-12-16 11:09
最近也开始迷上中医了。SDETV山东教育卫士每晚10点多的名家论坛正在播出傅杰英的 中医体制养生,从中也学到很多东西,看来黄帝内经也是必读书了。
作者: xjx981224    时间: 2008-12-16 11:11
标题: 回复 #1 果行育德 的帖子
果行老师,每次看你的贴子都受益匪浅。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08-12-16 17:57
标题: 回复 #30 石心 的帖子
你给的两个链接都点击不成功,我手头上的是一位中医帮我买的,是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版本,下半部听说会明年出版。

李可老中医是扶阳派高手,这本书是李老主校的,作者彭子益,清末民国年间著名白族医学家。彭子益从易经开始,到内经,到伤寒论,到神农本草,一线贯穿。他出生于名门望族,在他10多岁的时候,经史子集已经都读完了。最后跑到清朝太医院,得以见到一般人见不到的失传的或者是没有流传开来的医书,经过自己几十年的实践思考,发现了中医学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他反对中西医结合,他走的是古中医的路。所以李老说,中医的首要问题是继承,现在谈不到发展,连基本的东西都没有继承下来,发展什么?
作者: 石心    时间: 2008-12-17 18:02
我建议你先去土豆上或其他地方看视频。书先不一定买。因为书是根据视频总结的。而且网上有人做了听课笔记。 你可以找找。你自己也可以做做笔记。
我最近看的是养生智慧一,很好。其二还没有看。曲教授的讲座比较多,先看她最先讲的养生智慧一把。后来的有没有重复的,要看了后才知道。

原帖由 阳光女人 于 2008-12-16 10:43 发表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241303为《黄帝内经?养生智慧Ⅱ》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071769《黄帝内经·养生智慧  》

仔细看了一下目录,好 ...

[ 本帖最后由 石心 于 2008-12-17 18:06 编辑 ]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08-12-17 18:20
我买的是盗版,还是熟人介绍的,贪了回便宜 ,其实曲教授的我认为最好的还是看讲座,再结合穴位图和书读一读。
作者: 阳光女人    时间: 2008-12-17 19:15
原帖由 石心 于 2008-12-17 18:02 发表
我建议你先去土豆上或其他地方看视频。书先不一定买。因为书是根据视频总结的。而且网上有人做了听课笔记。 你可以找找。你自己也可以做做笔记。
我最近看的是养生智慧一,很好。其二还没有看。曲教授的讲座比 ...

我已经下单把一和二都买了。一共32元,还说送一张光盘,在当当上下单的。现在已在路上了。手比较快,昨天就下单了。视频还没有看呢!
作者: zhy2001    时间: 2008-12-19 00:03
从11月30号,开始和多多读《黄帝内经》,采取的是笨办法。每天1篇1遍,每篇共读9遍,每天共读9篇。不断积累,读到第10篇时,则不再读第1篇。

多多此前看金庸,对经络穴位比较有兴趣,且家有经络图。所以,多多读来倒还不是有太大的抵触。心得嘛,现在可还说不上。有了,再向各位汇报吧。
作者: 农妇1    时间: 2008-12-22 10:19
终于又见果行老师,谢谢您和您先生曾经对我们的指点。
作者: 农妇1    时间: 2008-12-22 11:15
关于学《黄帝内经》,说几句我个人的看法:所谓的专家教授“讲黄帝内经”,

应该是在她个人修养的基础和个人认识水平的基础上对《黄帝内经》的理解。

《黄帝内经》是一样的,但是“讲黄帝内经”就太不一样了。我觉得满天飞的东

西很难有真正的好东西。

向想学中医的朋友推荐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4226153/

上面这个是王正龙先生的一个音频,还有一个视频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 ... derby_9_page_1.html

建议大家两个都看。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08-12-22 14:48
谢谢您提供的链接,我是内经初学者,以后请您多多指教!
作者: 滋润无声    时间: 2008-12-22 16:38
,我最近也在看黄帝内经呢,可是看了头两篇就继续不下去了,基本上看不懂地说,有些内容反复读好想似有所悟,却不知对不对。
其实无论懂与不懂,都应通读几遍。
向果行学习,加油加油!
作者: 农妇1    时间: 2008-12-23 09:26
标题: 回复 #43 果行育德 的帖子
果行老师,“指教”我实在不敢当 听您一说,我耳热心跳(真的是这样)无地自容。您是我景仰的人。

我也是个初学者,王正龙老师讲《黄帝内经》也是刚刚搜到。

是我的心性不好,致使我的语言有些偏激生硬。
作者: susan_1201    时间: 2008-12-23 12:02
原帖由 农妇1 于 2008-12-22 11:15 发表
关于学《黄帝内经》,说几句我个人的看法:所谓的专家教授“讲黄帝内经”,

应该是在她个人修养的基础和个人认识水平的基础上对《黄帝内经》的理解。

《黄帝内经》是一样的,但是“讲黄帝内经”就太不一样 ...


里面也好多“你们都不懂”“我都不会,你们。。。”,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8-12-23 12:03 编辑 ]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08-12-23 15:51
标题: 回复 #45 农妇1 的帖子
您别客气,乍一看还以为您介绍的是“华南虎事件”的周正龙呢 谢谢您热心推荐啦
作者: guanyuee    时间: 2008-12-24 11:07
标题: 回复 #45 农妇1 的帖子
感谢您提供的链接,我也一直想听或看王的东西呢。
这里好东西真多。
作者: guanyuee    时间: 2008-12-24 11:11
标题: 回复 #42 农妇1 的帖子
感谢您的链接,一直想听或看王的东西呢。
这里的都是好东西啊。
作者: lily1624    时间: 2009-4-18 06:17
标题: 回复 #29 阳光女人 的帖子
看你"从易经上又多多少少看到内经的一些理念,又想要学习内经。啊!!一环套一环啊!学无止境啊!不知为什么,我现在浑身充满力量,动力十足。一想到有那么多好书还没读,一想到有那么多的学问还没学,就恨时间过的太快。"真是好啊,我什么时候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啊?!我总是自已先一想又要读经了就头大,儿子有时还比我自觉些,唉.什么时候我和儿子都能真正的喜欢上经典就好了!
作者: gdszzwh    时间: 2009-9-11 11:28
受教了,谢谢。希望看到楼主更多的贴子。
作者: paisley    时间: 2009-9-13 12:54
好文要多顶!:)希望更多人来分享。
作者: 62lwb    时间: 2009-9-14 22:33
我很喜欢易经和中医...
作者: samlimmm    时间: 2009-9-14 23:40
要读的经书真多呀,要是偶家的那小子早点出生多好,偶就可以早几年读经了。
作者: xjx981224    时间: 2009-10-23 17:15
真高兴又看到果行老师的贴子,每次看您的东西都受益非浅,希望多多看到您的贴子。
作者: hopespring    时间: 2009-10-23 21:15
陪儿子从头开始学习.他将四岁.希望在未来的几年内读到这本有用的书.
作者: de189180se    时间: 2009-11-24 19:19
中医真的是太超前了,超前的现代人都不能理解,以致不敢接触,甚至踩低以抬高自己.
黄帝内经原来可以这样读,受教了.
作者: huniuma    时间: 2009-11-25 19:41
非常喜欢内经,觉得还是倪海厦大师讲解的内经最好,原来优酷上有视频来着,后来因为侵权问题被删除了,可惜我还没来得及下,买的话一个碟就要一千美金呢,要是有人手里有这个视频能发上来共享就好了。
本人也想自学中医,也听说内经和易经是必读之作,可是老觉得易经很深奥,几次望而却步,大家觉得易经好学吗
作者: guijinhong    时间: 2009-11-25 20:53
我什么时候碰到中医高人
作者: prana2009    时间: 2010-1-17 07:34
标题: 回复 #1 果行育德 的帖子
请问是中医古籍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吗?我没查到中国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影印本,但看到有中医古籍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影印本。

孩子用这个版本学得如何?
作者: butterflyhnyt    时间: 2010-1-21 16:09
跟着前辈们的踪迹走了一道,呵呵,收益匪浅哟
作者: ZLX6601    时间: 2010-1-23 22:55
谢谢您的分享,学习学习。
作者: tangshuhuan    时间: 2010-2-16 18:27
受教了,谢谢。
作者: 悠云漫    时间: 2010-3-19 16:56
我们下面也是要读这个的,先来取经,谢谢分享!
作者: wynnzhang    时间: 2010-9-8 10:58
好贴顶上去!
作者: 三宝妈    时间: 2010-9-8 12:07
我一直很喜欢易经和中医,打算过3年退休专门学习,现在听果行老师推荐就开始继续研究了。
  请教“近段时间陪女儿读《黄帝内经》,《内经》目前市面上有二十几个版本,很不好选择。她选的是由《思考中医》作者刘力红博士推荐的版本,中国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影印本,没有标点符号,没有注音。读的方法是先校刊版本,自己查《黄帝内经》词典,并且与手头上十几个版本进行比较,自己标注音,标句读,十几个孩子一起校刊,有些字的注音很有争议,孩子们便要查阅很多资料,根据前后文的理解,最后勘定。版本勘定后才开始读和背。这种学习方法很适合大孩子,孩子们都学得兴趣盎然。”
  最后勘定。版本勘定能否发出来,学习
作者: 深海鱼    时间: 2010-9-8 14:53
555555,可以请教一下果行版主,买了没断句的版本后,该买哪些资料来参考断句呢
作者: shopping66200    时间: 2011-9-23 16:41
追着果版的精华看, 才发现果版和中医的缘分, 真是羡慕啊... 不过我也挺知足, 能遇见果版

再八一个, 果版, 你能教我如何判断一下我是啥性的人吗? 我找来找去, 对不准号啊.
作者: hnbc    时间: 2011-9-25 14:06
中国中药出版社的《中医启蒙》不错: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 ... mp;ref=search-1-pub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