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education2008
于 2008-12-4 01:47 发表
应试教育是一条不归路。你可以向应试教育低头,而且应试教育也许是条不错的路,但我必须提醒你,应试教育是条不归路。后果很严重。
你说,“在孩子六岁甚至更早就能确定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未来从事什么事业,这样的家长,我只能说佩服,不是佩服他有这样的判断力,而是佩服他有这样的冒险精神。。。。。。
生活太多变数,十年前的自己怎么也预想不到今天的生活,孩子高考也是十二年后了,孩子成就自己的事业起码是二十年后了,,,我想过这个问题,只能说希望孩子全面发展,目标远大。家长能做的就是打好基础,让一切在孩子的未来都有可能。。。。。”
你整段话很有道理,但你选择向应试教育低头本身恰恰违背了你这个很有道理的看法。
我也认为鲸鱼的话很有道理,但是不认为暂时的低头有违初衷。
应试教育是条不归路,选择了这条路本身,你就关闭了孩子其他路的可能。(个人也不赞成应试教育,但是老易太绝对化。有一种聪明的做法就是在应试教育中做到游刃有余,所谓“小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这个老师,他的思维方式完全是应试教育的思维方式,(赞成)不知不觉中,你已经被洗脑了。(鲸鱼被洗脑了吗?请注意鲸鱼用的是“低头”,鲸鱼并没有赞成老师的观点,但为了小鲸鱼的情绪,只能对老师委曲求全。)
应试教育最大的弊病就是其强烈的排他性,因为你一旦进入这个体系,并且要求在这个体系拔尖,你就必须全力以赴,(严重不同意,jiangying来说说)此时,每个学生都由学习者变成了运动员,而老师则由教育者变成了教练。这位老师,其思维方式基本上就是一位应试竞技场上教练的思维方式,跟教练一样,秒表是其最常用的工具,每个孩子都要被训练,目标是更快,更高,更强。
大家看过奥运会上的体操比赛,跳水比赛,每个动作都要被规定为某种难度系数,大家的动作都一样,但你的动作要更加稳定,更加到位,而且不能失误。
(比喻有点恰当,但是没有看到区别,教练面对的人数少,而且比老师敬业,所以学生比运动员有更大的自由空间,运动员吃住在运动队,父母见一面不容易,而学生天天回家,父母好的方法可以影响孩子,运动员可是全天候交给教练了。)
应试教育的本质就是如此,选手的低龄化是必然,竞争的低龄化也是必然。以前,竞技可能在10岁开始,但现在,可悲的是,一个6岁的孩子,就要被纳入这个轨道,开始其漫长的竞技生涯。再读读这段话,不觉得心酸吗?(大部分孩子是可怜的,而小鲸鱼不是,论坛的好多孩子都不是。)
“在孩子六岁甚至更早就能确定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未来从事什么事业,这样的家长,我只能说佩服,不是佩服他有这样的判断力,而是佩服他有这样的冒险精神。。。。。。”
你现在,所谓的向应试教育低头,实际上已经在冒险,已经在为孩子选择一条不归路,只是你已经被洗脑,不知道而已。
而且,严重的是,应试教育这条路恰恰可能是所有路中最为冒险的一个。首先,由于其具有严重的排他性,在孩子6岁开始,其他一切兴趣,爱好以及潜在特长都要为这个路让位,练田径队就练田径,再练体操就是不务正业了。(暂时的让路,小鲸鱼的弱项就是口算和字的结构,每天10分钟足矣,根本没有把游泳、画画、英语、钢琴等全停下专门练这个,只是暂时的时间调整。)这样,孩子潜在的其他可能就是逐渐痛苦的放弃,而且是不得不放弃。其次,严重的是,这个地球正在剧烈变化,知识的采集模式,传递模式,知识的价值定位这些与教育相关的根本问题都会发生颠覆性的变化,就像运动界一样,你辛辛苦苦练了某个动作,但突然之间,规则全变化了,这样,你以前全部的努力付之东流。(我的看法恰恰相反,鲸鱼母子什么爱好也不想丢也没有丢,是暂时放一放,而且通过应试教育又多学了一种或几种技能,不是更容易适应变化吗?)第三,你也许10年都是顶级选手,但是,最后的大赛却由于失误一无所获,或者像刘翔一样由于伤病不得不退出。10年如一日的努力,命运却被几个小时甚至几分钟左右,这风险难道不够大?第四,你信心满满的进入这个领域,但是,若干年后你却痛苦的发现,你根本就没有这个领域称雄的天赋,你在这个领域很平庸,最后的结局就是陪太子读书,为他人做了垫脚石。(谁都不能拒绝平凡,在一个领域内拔尖或是称雄是很难的,即使菲尔普斯的父母也没有在他很小的时候将他培养成游泳世界冠军的想法。我从来不敢想我儿子将来在哪一个领域称雄。)第五,当你辛苦了十年,拿到了某个锦标,但又痛苦的发现,先前许诺的奖金没法兑现。被有关系,有门路的人把你应得的奖金私分。也许那个漂亮的考过八级的大学生保姆归宿还是不错的。(选择职业的问题,好多人大学毕业时都茫然,毕业后调整几个岗位才能固定下来,象比尔盖茨那样没有毕业就当老板的凤毛麟角。)
既然这条路有如此大的风险,为什么要低头?仅仅是因为孩子暂时遇到了一点小挫折,不能在这个领域拔尖了?或者说,家长或者孩子的虚荣心受到了些许打击?
惰性,很多时候是因为惰性。因为大环境如此,走出自己的路何其难也。所以正因如此,我们可以看到,天才总是少数,平庸者是大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