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写给小小小鲸鱼:别着急向应试教育低头 [打印本页]

作者: education2008    时间: 2008-12-4 01:47
标题: 写给小小小鲸鱼:别着急向应试教育低头
应试教育是一条不归路。你可以向应试教育低头,而且应试教育也许是条不错的路,但我必须提醒你,应试教育是条不归路。后果很严重。

你说,“在孩子六岁甚至更早就能确定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未来从事什么事业,这样的家长,我只能说佩服,不是佩服他有这样的判断力,而是佩服他有这样的冒险精神。。。。。。 生活太多变数,十年前的自己怎么也预想不到今天的生活,孩子高考也是十二年后了,孩子成就自己的事业起码是二十年后了,,,我想过这个问题,只能说希望孩子全面发展,目标远大。家长能做的就是打好基础,让一切在孩子的未来都有可能。。。。。”

你整段话很有道理,但你选择向应试教育低头本身恰恰违背了你这个很有道理的看法。

应试教育是条不归路,选择了这条路本身,你就关闭了孩子其他路的可能。这个老师,他的思维方式完全是应试教育的思维方式,不知不觉中,你已经被洗脑了。

应试教育最大的弊病就是其强烈的排他性,因为你一旦进入这个体系,并且要求在这个体系拔尖,你就必须全力以赴,此时,每个学生都由学习者变成了运动员,而老师则由教育者变成了教练。这位老师,其思维方式基本上就是一位应试竞技场上教练的思维方式,跟教练一样,秒表是其最常用的工具,每个孩子都要被训练,目标是更快,更高,更强。

大家看过奥运会上的体操比赛,跳水比赛,每个动作都要被规定为某种难度系数,大家的动作都一样,但你的动作要更加稳定,更加到位,而且不能失误。
应试教育的本质就是如此,选手的低龄化是必然,竞争的低龄化也是必然。以前,竞技可能在10岁开始,但现在,可悲的是,一个6岁的孩子,就要被纳入这个轨道,开始其漫长的竞技生涯。再读读这段话,不觉得心酸吗?

“在孩子六岁甚至更早就能确定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未来从事什么事业,这样的家长,我只能说佩服,不是佩服他有这样的判断力,而是佩服他有这样的冒险精神。。。。。。”

你现在,所谓的向应试教育低头,实际上已经在冒险,已经在为孩子选择一条不归路,只是你已经被洗脑,不知道而已。

而且,严重的是,应试教育这条路恰恰可能是所有路中最为冒险的一个。首先,由于其具有严重的排他性,在孩子6岁开始,其他一切兴趣,爱好以及潜在特长都要为这个路让位,练田径队就练田径,再练体操就是不务正业了。这样,孩子潜在的其他可能就是逐渐痛苦的放弃,而且是不得不放弃。其次,严重的是,这个地球正在剧烈变化,知识的采集模式,传递模式,知识的价值定位这些与教育相关的根本问题都会发生颠覆性的变化,就像运动界一样,你辛辛苦苦练了某个动作,但突然之间,规则全变化了,这样,你以前全部的努力付之东流。第三,你也许10年都是顶级选手,但是,最后的大赛却由于失误一无所获,或者像刘翔一样由于伤病不得不退出。10年如一日的努力,命运却被几个小时甚至几分钟左右,这风险难道不够大?第四,你信心满满的进入这个领域,但是,若干年后你却痛苦的发现,你根本就没有这个领域称雄的天赋,你在这个领域很平庸,最后的结局就是陪太子读书,为他人做了垫脚石。第五,当你辛苦了十年,拿到了某个锦标,但又痛苦的发现,先前许诺的奖金没法兑现。被有关系,有门路的人把你应得的奖金私分。也许那个漂亮的考过八级的大学生保姆归宿还是不错的。

既然这条路有如此大的风险,为什么要低头?仅仅是因为孩子暂时遇到了一点小挫折,不能在这个领域拔尖了?或者说,家长或者孩子的虚荣心受到了些许打击?

惰性,很多时候是因为惰性。因为大环境如此,走出自己的路何其难也。所以正因如此,我们可以看到,天才总是少数,平庸者是大多数。
作者: 长用户    时间: 2008-12-4 05:29
标题: 别着急向应试教育低头
为了孩子的前途,必须有好的实力,不必在意小学教师的分数.分数问题留到初2后再注意.
我们上小学只是为了学籍.作业里只做基础训练,自练习2项爱好游泳和乒乓球1项特长ENGLISH.毫不在意小学教师的"专家意见".每天睡觉有10个半小时.
作者: woodhead    时间: 2008-12-4 07:28
说得很透彻。。老易总是一针见血。。
尤其是对那个老师的分析。。。大家都说这个老师,很好,难得的不错的老师。
我认为她很敬业,但是。。就是如老易说的,是个称职的教练。。
在一年级就这样,被作业的重负压得透不过气来,总是感到。。惊心。。
作者: secretgarden114    时间: 2008-12-4 08:07
道理是这样,但是想要不低头谈何容易,这里面的附加值太多,太多。我们家的三年级了,已经低头一多半了,也不知道能不能坚持到小学毕业,估计上了中学就会彻底低头了。
作者: snowyiyi    时间: 2008-12-4 08:34
我想大部分家长都选择了低头吧?无奈啊
作者: 心香如意    时间: 2008-12-4 08:40
那个老师说的道理听上去都是个理,但都是歪道理,有点急功近利。。。

素质教育很好理解:磨刀不误砍柴功,虽然前面慢一点,但把刀磨好了,到高中就非常轻松了;

应试教育是每个要经历高考、不能出国学习的孩子必走的路,是国情,不低头,但是必须也得面对,所以应试教育、素质教育二者兼顾。。。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8-12-4 09:05
将应试教育比喻为竞技体育,非常恰当。我完全赞同。
   但是,你谈到的最后的竞技结果,作为我来说,并不是我追求的,也不是我想得到的,,,,让孩子去学校学习,我更看重的是在学校这个小社会里,孩子所培养的社会能力,这也是为什么选择名校的原因,,,,现在你不掌控这个游戏规则,你的会社能力就没有平台,就会成为弱势群体,这绝对不是虚荣心的问题。
  那天FNW给我的留言,让我为之一振:该低头的时候还是要低头,头还是随时可以抬起来。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12-4 09:09
那个老师就是好

做作业时间长的原因就是因为慢.人家是在根源上找原因.

不速度归结于多训练,是不正确的,至少不完全正确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12-4 09:12
应试教育,有万种缺点,但都可见

所谓素质教育,完全没有可操作性
作者: happy_99    时间: 2008-12-4 09:16
其实,不正是素质项目让孩子们更早地在竞技场上去拼搏了吗?

游泳是素质项目吧?
乒乓球是素质项目吧?
体操是素质项目吧?
跆拳道是素质项目吧?
射箭是素质项目吧?

其实,僵硬早就说过,
现在的素质教育这个提法本来就有问题,
把“素质”这个人文的东西弄来数据化,
于是弄出许多指标来定级,
弄得孩子们辛苦不已。

鲸鱼家的孩子去掉一项“素质项目”
小鲸鱼就不会弄到10点半以后才睡觉了。

为什么大家要把目光集中在应该做的基础知识上,
而忽略了其实是过早地加在孩子身上的游泳呢?

小易提倡美式教育,
是不是应该回头去调查一下,
美国的游泳名将有几个是从4岁开始天天训练的?
作者: 老鱼儿    时间: 2008-12-4 09:29
不知道怎么给楼主加分?我还不会操作。

楼主写的非常好。我认为,应试教育不是弊大利大的问题,而是有弊无利的问题。

我说过,应试教育是一盘很大的棋,老师,孩子,家长,都是这个局中的棋子。无法独立思考,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

重要的是,这种教育方式,剥夺了人之所以为人应该具有的快乐与独立思想。那么,人活着的意义在哪里呢?

难道人活着的意义可以用分数来衡量?高的分数就能通达到幸福与智慧的彼岸?

不是的。高分不代表智慧,更加不代表幸福。让我痛心的是,现行教育体制的产品,包括我们,很多已经失去了感受幸福的能力。

而孩子,如此无力,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给他们。

至于说到社会往能力,建议小鲸鱼妈妈看下老卡尔威特的书。其中一些观点值得参考。我不认为现在的学校是一个好的社会模式,孩子能从中得到很大的锻炼。如果你的孩子是天才,学校把其它孩子都管成了庸才,那么,你的孩子会不会受到其它孩子的影响 ?

更加不用说现在学校中,许多潜规则早已大行其道。孩子会不知道吗?他们的心灵是否会受到污染?

说了这么多,并不是说我有多完美的解决方法。只是想请大家思考。
作者: er00892    时间: 2008-12-4 09:38
好象有很多人不待见国内的教育,但我感觉国内的基础教育还是很好的,小的时候是需要多写多练.把这种过程多变些花样,孩子也会乐此不疲.对于应试教育,要外紧内松.
至于游泳,乒乓球啥的,要看你怎么练了,想要在这些特长上有所收益,所付出的不比学习少.没见那些孩子在一天紧张的学习后,还要继续挥汗如雨的再练上2到3个小时吗?一样没有乐趣的.
爱好是花 ,不是锦.如果非要织成锦,所付出的和学习同样多.再加上学习不可能荒废,连加起来,孩子要付出的比只学习的孩子多太多太多了.
低头就低头吧,没什么.在这时最重要的是理清自己和孩子要的是什么.谁不低头呢.一生中需要妥协的很多,需要舍弃的很多,没什么的.

[ 本帖最后由 er00892 于 2008-12-4 09:40 编辑 ]
作者: 听语漫步    时间: 2008-12-4 09:40
素质教育应该是一个人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的综合
作者: shanlon    时间: 2008-12-4 09:43
话说起来容易, 事情做起来难。

针对目前小鲸鱼的状况, 老易和老鱼能给个解决办法好么?

我想在中国的学校上学的孩子, 都会迟早碰到类似问题..
我们应该需要更多建设性的答案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12-4 09:47
标题: 回复 #11 老鱼儿 的帖子
在中国世面上的老卡尔威特的书全部是中国人伪作,这点楼主写书论证过,我就不废话了.

追求高分只是现行教育的极端而已,并不是应试教育的弊端.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12-4 09:53
几个月前,帮主给孩子买奥数书,还说叫孩子学钢琴是为了孩子的数学.

我当时就说:"我对未来鲸鱼的数学感到担心."
帮主:"我会把这个当作动力."

很遗憾我的乌鸦嘴暂时成为现实.

现在一年级,基础不好,问题不大,等高年级,基础不好,够受
作者: 听语漫步    时间: 2008-12-4 09:56
昨天晚上躺在床上
跟心雨玩了几道奥数题
结果心雨兴趣上来了
这不
我还得卖力去找一些下载
以前下载的都删除了
这种重复劳动
只有我们这些家长才会去做
作者: qdylz    时间: 2008-12-4 11:05
老易的帖子,是劝人们出世。

可是能够真正能够做到不“世俗”的有几人?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12-4 11:07
标题: 回复 #18 qdylz 的帖子
老易的帖子是反对一切,从学校教育,到读经,到袁博士的实践

可是能,出来说一个从小学编程,一点有建设性的建议都没有
作者: 老鱼儿    时间: 2008-12-4 11:25
我的小孩子,退学了。放到了袁博士那里。从孩子的状态来说,越来越好。与袁博士交流过多次,感觉到原来有些误解。那里学知识的速度极快,但是对于考试作业这一类不看重。这一点我非常同意。

美国也罢,欧洲也罢,都有许多孩子在家上学。他们是不满意学校整齐划一的教育方式。而我们,更有理由让孩子在家上学,因为我们的基础教育,比人家的差远了。大家可以看一些这方面的书,在市面上有不少。人家高中人做的事情我们大学生都未必做到。

如果要孩子在学校上学,一定要与老师做好沟通。比如我,我老早就告诉老师,我对孩子分数无所谓,我还希望老师能帮助孩子减少作业。

现时的快乐与未来的成功都很重要。

大家看看老蛋教育孩子的情况,还有东北范姜国一的情况,都不错。孩子长大,成为一个健康,快乐,自信,有责任感,有爱心,会自律的人,已是我们父母的最大心愿了。

我当时提出,希望孩子不考试不写作业,老师不理解。许多父母可能也不理解。

孩子学习知识是天性,不需要强迫,但也不需要精确。这些知识只是留个印象,做题做对了未见得就印在心里了,做题未做对未见得钭来要用的时候就用不了。
作者: 老鱼儿    时间: 2008-12-4 11:27
另外补充下,袁博士那里并非死读书。孩子运动量也很大。学习的知识量只有比学校大。但是课程设置比学校合理多了。孩子睡的时间 也比学校多。
作者: education2008    时间: 2008-12-4 12:27
袁博士的私塾实践现在我个人觉得没什么不好。在美国,家庭学校已经有成千上万了,现代科技使得这种家庭教育模式会越来越流行。学校这种低效的教育机构会在竞争中越来越处于劣势。我的一个朋友的孩子,现在读初中,毕业后就不打算上学了,现在这个孩子可以跟大学教授探讨哲学问题。好端端的一个孩子,为什么要让他白痴化?为了什么?为了跟那些已经被白痴化的孩子和谐相处,争风吃醋?

[ 本帖最后由 education2008 于 2008-12-4 13:54 编辑 ]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08-12-4 12:56
原帖由 education2008 于 2008-12-4 12:27 发表
好端端的一个孩子,为什么要让他白痴化?为了什么?为了跟那些已经被白痴化的孩子和谐相处,争风吃醋?, ...

   
作者: happy_99    时间: 2008-12-4 13:07
原帖由 education2008 于 2008-12-4 12:27 发表
好端端的一个孩子,为什么要让他白痴化?为了什么?为了跟那些已经被白痴化的孩子和谐相处,争风吃醋?


在学校念书会白痴么?
敢问小易在哪家私塾上的学?
现在在学校的孩子都已经白痴化了么?
敢问坛子里谁家的孩子变成白痴了?

小鲸鱼在学校也很优秀,
心雨在学校也很优秀,
颀颀在学校还是很优秀,
……
坛子里许多人的孩子都很优秀,
不知道怎么会让小易得出这样一个“白痴化”的结论。
作者: education2008    时间: 2008-12-4 13:29
“白痴”可能比较刺耳。其实是个比喻的说法,是说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不是说没有思考能力。
独立思考的能力涉及到判断力,创造力,想像力等等,这些都是应试教育下的孩子比较欠缺的。

[ 本帖最后由 education2008 于 2008-12-4 13:58 编辑 ]
作者: fchn608    时间: 2008-12-4 13:51
孩子要学会思考,有不同见解,creative, 而在应试教育下很难达到。

俺们都5年级了,还没有向应试教育低头。除了玩儿音乐,玩儿摄影,又开始击剑了!音乐没有往考级的路子上走,钢琴,双簧管,合唱团都是孩子喜欢的;摄影是孩子自己钻研。击剑是他看完奥运会心血来潮的产物。

同意小易的说法,别着急向应试教育低头。这需要家长和孩子的心态和承受力。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达到的。
作者: pianocrazy    时间: 2008-12-6 09:47
(1)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在实施或事实上实施所谓”应试教育“的。
(2)应试教育实在是被人们夸大了。有许多东东本来并不属于应试教育,人们也往往倾向于贴上“应试教育”的标签。
(3)应试教育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没错。不过,孩子的创造力应该建立在坚实的基础训练(人们往往把它与应试教育挂钩)之上。
(4)中国的教育体制有问题,不过最大的问题不是这个,而是社会、家长的认识。应试教育说到底最终是由家长和社会(企业等用人单位)决定的。
(5)向老易请教:“更快、更高、更强”这个目标我看没有错,问题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方法,问题是是否能用考试成绩作为衡量这个目标的唯一指标,问题是有没有以及需不需要有这么一个指标来衡量。

[ 本帖最后由 pianocrazy 于 2008-12-6 09:49 编辑 ]
作者: education2008    时间: 2008-12-6 12:49
更快更高更强放到竞技上是合适的,但放在教育上往往很不适合。

比如,心算能力需要,但我们需不需要极快的心算能力,我想除非这个人将来的职业定位是摆地摊,否则,极快的心算能力是不需要的,
就连收银员现在也用计算器了。但是,因为现在是应试教育,应试很多时候比的不是真实的数学能力,数学思维,而是速度,熟练程度。
因为考场上是不允许用计算器的,就算给计算器,有时候真要做起题来,计算器未必有人脑快。所以,从“素质”的角度讲,应试教育的
很多事情都是在做无用功。
作者: paisley    时间: 2008-12-6 13:30
我发现这里对学校教育的观点常有极端,估计是个人对学校的看法只从自己眼前方寸出发。其实全国学校那么多,好学校与普通学校、沿海城市与内陆城市学校,只怕有天壤之别,用一个应试教育去囊括,太武断也太短视了。可能内陆一些学校还在空喊“素质教育”的时候,上海北京一些中小学早就落到实处多年了。

至少从happy99帖子里提到她孩子的学校的情况来看,这种学校我就很向往。
作者: education2008    时间: 2008-12-6 16:33
北京的学校我接触过,内陆的学校也接触过,学校的办学思路没什么区别,家长的思维也差不多。
作者: 灵儿妈妈    时间: 2008-12-6 19:09
楼主,我现在越来越分不清楚那些是应试教育,哪些是素质教育了?难道学校教育就是应试教育吗?是请教哈,别砸我
作者: lichaofeng2000    时间: 2008-12-6 19:18
请问有没有<别笑,我是英文单词书>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