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应该怎样学好数学?欢迎大家交流经验 [打印本页]

作者: qdylz    时间: 2008-12-2 15:21
标题: 应该怎样学好数学?欢迎大家交流经验
数学,是小学直到中学的一门主科,更是高考的重点学科。无论学文学理,高考数学是必考的。数学成绩好的,可以考满分,对于总成绩贡献巨大。数学成绩差的,其他学科再强,总成绩也好不到哪去。学好数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是怎样才能学好呢?个人认为,数学可以分成两部分,第一是算术,第二数学思维的构建,这两部分都应该从小打好基础。

待续
作者: qdylz    时间: 2008-12-2 15:22
一、关于算术

算术对于我来说,可以说有着切肤之痛。

上学时,我最头疼的就是算数了。多位数的运算一般会出错,小数点位数多的计算算对的很少。但那时小学复杂的计算很少,靠解应用题应付数学还算得心应手。

上了中学后,中学的数学计算一般不复杂,主要考查解题思路,中学数学一直是强科。以后学了化学,一开始还行,后来有了当量计算后,几乎所有的当量计算都保留好几位小数,把化学变成了算术,我基本上是列队算式,算错结果,从此对于化学这门课深恶痛绝。高考的时候,化学也很好地教训了我,只有这门课在我们班平均分以下。

记得有一次,父母让我去赶集卖苹果,因为算错了数少收了好几块钱,回家被妈妈狠狠教育了一顿。现在不卖苹果了,有时上街买菜,算得很慢也会算错,不过我多了个心眼,自己先算一边,得出结果后再问卖菜的多少钱,也不至于吃亏上当。

因为自己的深刻教训,不愿让儿子重蹈覆辙,很是留意算术能力的培养。第一次看到好像是在《哈佛女孩刘亦婷》这本书中,刘亦婷的继父为了训练她的计算能力,曾设计了一套很好的方法,把一副扑克拿出四种花色1-10共40张,一张一张累加至220,刘父买了秒表,画了表格,每累加完一遍都用秒表计时,将时间登记在表格上,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

以后还看到一位聪明的妈妈,也用这种方法,省去了秒表和表格,她和孩子同时练习,比赛谁完成得快,这位妈妈的聪明表现在她为了鼓励儿子常胜而故意在心里默念几个数以后再报出答案,用了不长时间可以平等比赛,妈妈已经不是儿子的对手了。

找一些口算题进行加强训练、用四张扑克牌加减乘除24等等都是好方法。总而言之,计算能力的培养就得靠多练,已入妈妈在怎么帮助我的女儿提高口算的速度?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hp?tid=130701&extra=page%3D1这一帖中有深刻体会,并已经取得了实际效果。

待续
作者: qdylz    时间: 2008-12-2 16:32
幼儿算术应该主要侧重于数的概念的建立和掰指头算数。

不主张过早进行应用题训练,因为数的概念的建立,主要靠对实物进行清点,过早出一些类似于奥数的应用题,只能引起孩子对于数的概念的混淆。

在数字概念建立阶段,也只有靠反复训练一种方法。反复清点,数数,先是10以内,再20以内,慢慢增加到100以内。以我儿子的经验,100以内最不熟练的是逢9进10的时候出错最多。正着数熟练了,再进行倒着数。倒数是减法的基础。

能数100个数就可以进行加减训练了。掰指头也有技巧,在进行加法概念演示的时候是可以两只手凑在一起的,懂了加法概念后要尽量避免这种方法。我儿子幼儿园老师教的方法就很好,把大数放在心里,比如计算8+5,把8放在心里,拍拍自己胸口念出8,小手伸出5个指头,9、10、11、12、13,数一个数手指头弯下一个。要是8+6,那就伸出两只手的6个小指头。做减法,也是把大数放在心里,伸出手指头倒数。当然,我也走了一些弯路。我把这个方法写出来,是为了那些看到帖子的家长不至于犯我当时同样的错误。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hp?tid=125025

会了上面的方法,最好再结合游戏来提高孩子的兴趣。我们用的是《玩中学》,如果全部算对就会得100分,我们会适当鼓励。里边还有数字棋的游戏,掷摋子决定走棋步数,掷完摋子还要算对计算题才能走棋,儿子玩得不亦乐乎。

待续
作者: qdylz    时间: 2008-12-3 10:07
掰指头计算熟练的标准是20以内的加法减法准确率高、速度快。在结合游戏达到这一阶段后,可以进入心算阶段。心算先从大数加1、大数加2开始直到大数加大数,通过训练20以内的加减法可以脱口而出,几乎全背下来了。

这是从认数、数数、掰指头计算直至心算而达到的熟能成诵,与直接背诵20以内的加减法是有本质区别的。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有些孩子学前没有进行过掰指头算术训练,上学以后开始接触数字,为了赶上教材的进度,迫不得已采取背诵20以内的加减法,尽管计算能力可能与其他孩子不相上下,但是由于省略了必要的加减法概念建立过程,对于构建儿童数学思维是有极大影响的,做应用题就会遇到困难。而学前有过训练的则明显不同,因为训练的过程本身就是一道道应用题,做起来自然得心应手。假如再能做出一两道类似奥数的题目,可以极大地增加自信心,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因此,能够掰指头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这是学前计算能力训练的一个基本要求,达不到这个程度就会影响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而学前20以内的加减法能够通过心算脱口而出,则属于超前训练了。如果再超前一点,可以进行同步结合应用题的计算了。但应用题训练,是属于数学思维内容,在后面会有详细描述,这里提及只是说明这两方面内容的一个结合点。如果要说算术能力的培养,则应该进行乘法概念教育了。

待续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12-3 13:24
数学学习的方法无它,唯有尽量早的让孩子自我感受和学习.

扳手指,扳到一定程度,加减法就会了,不这个过程很漫长,也不是渐进的.很多家长急呀:"怎么还在数指头."其实这是孩子的智力还没发展到能进行加减法的原因.

如果孩子不能很早的数数,到了一年级还要数指头,要跟上现在的教学进度就困难了.

洋洋没有进行什么速算训练,不过昨天的计时作业,速度我很满意,1分10秒20道加法.
作者: phoenix    时间: 2008-12-3 13:38
从来没有这么深入的思考过关于掰指头和口算的关系,这么一想,掰指头也是有好处的,建立的是数量和数字的对应关系。
作者: qdylz    时间: 2008-12-3 16:41
有了加减法的概念以后,再进行乘除法概念教育相对简单多了。

乘法先从1的乘法开始,1的乘法也可以说是1的连加,这是加法概念过渡到乘法概念的必要程序。例如,有一个帖子“餐桌上的数学”提到根据家里人数摆筷子摆碗,就是练习1的乘法的好机会。每人1个碗,4口人几个碗?孩子可能是数数,也可能脱口而出,其实数数即是加法,1+1+1+1=4,脱口而出呢,也可以说是潜意识中的乘法,因为孩子找到了人和碗的一一对应关系。这时候应该不失时机地进行1×2、1×3。。。直到1×10甚至1×20的乘法,1乘以几即等于几个1的连加。反复训练直到孩子能够领悟。

然后进行2的乘法。2的乘法用筷子和鞋子就最好。每人一双筷子,2个人几根?三个人几根?等孩子明白2乘以几即等于几个2的连加后,即可用其他的实物演示3的乘法,4的乘法。。。。。。直到10的乘法。

以上用实物演示的乘法概念孩子都能理解可以进入99乘法表的背诵了。数学的学习可能只有这一阶段是枯燥无味的,但无论多么枯燥,乘法表一定要背得滚瓜烂熟,如果随便出两个数相乘,孩子均能脱口而出,乘法表的背诵就算过关了。

待续
作者: qdylz    时间: 2008-12-3 17:30
乘法表背诵以后,最好先进行乘法训练一段时间,直到将乘法巩固后再学习除法的概念。除法的概念相对简单多了,就是乘法的逆运算,4个苹果4个人分每人几个?2个人分每人几个。乘法表背熟了,除法概念通了,除法练习就很快了。开始教除法一定要用能够整除的合数作为被除数,如果孩子问起不能整除的两个数的除法,一定要告诉孩子这是不能整除的,答案是小数,小数要很晚以后才能学习,先给孩子留个悬念。也可以进行简单的不能整除的除法,例如1/2=0.5,就是一半。

在学习除法的时候,整除的概念很重要,以后学习的最小公倍数、最大公约数都与整除有关,一定要进行强化。教整除同时要教质数的概念,反复演练直到100以内的质数都能记得牢固的程度。

加减乘除分别练习熟练,就可以进行四则运算的综合训练来提高速度了。个人认为2楼提到的4种花色加220和随机抽4张扑克加减乘除得24两种方法应该交替训练。因为加法是四则运算的基础,加减乘除得24对于整体提高运算速度大有帮助。

至于巧算、珠心算属于进一步强化运算速度的内容了。假如以上的训练能够很熟练,孩子的计算能力应付小学、中学的考试也算游刃有余了。但如果想更快,巧算、珠心算倒是可以考虑,但必须是在四则运算极其熟练以后,为了不和小学阶段的算术教学发生冲突,合理的时间最好是小学四年级之后。至于19×19的乘法表,个人意见和珠心算二者选其一就行了。
作者: 颀颀妈妈    时间: 2008-12-3 17:54
个人觉得孩子的数学学习,可能和天份或孩子的心智成长阶段有一定的关系.
有的孩子学数学会容易, 有的学起来就觉得难点儿.
还有一种情况, 孩子小时弄不懂, 稍大一些点时, 一下子就能全明白了.
可能这是孩子间的个体差异.

速算, 推荐一下史丰收速算法.论坛里介绍这个比较少点.
颀颀是这种算法的受益者.
学习加减法时, 速度可以达到七星级.
这种速算学习, 没有和学校的数学学习发生过冲突.
巧算, 强烈推荐论坛里有下载的速算秘决一书.

19*19的乘法表, 丫丫网的良犬发过一个flash软件, 很有用.
他三年级下学期时, 用这个软件让颀颀练习了十天,
100题全对, 用时3511秒.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让孩子试试.
http://bbs2.iyaya.com/talk/t-1-759653-0.html
作者: 健乐宝    时间: 2008-12-4 00:23
回想儿子的数学学习过程,我有时候觉得了解数的叠加可能对加减乘除的计算有帮助。比如2、4、6、8……,3、6、9、12……,4、8、12、16……,5、10、15、20……的叠加。平时多给孩子进行叠加的训练。我那时候好像是一直和儿子数路边的路灯,它是一个路灯有两个灯泡,就两个两个数,还有相册,一张相册就能放两张照片,他喜欢数一本相册能放几张照片就会两张两张数。3的叠加好像是看台历,3、6、9的数。5的叠加很简单就是直接5元5元的数。这样好像倍数的概念也能了解了。我记得最清楚的是有一次屑萍果,他问我什么时候屑好?我说10分钟,当时喜欢玩一个游戏,就是1分钟就是数60下。那他就问我,那10*60是多少啊,过了一会儿又问5*120是多少啊?我问他为什么要这样问?他说:10*60不就是5*120嘛!我仔细想想,叠加的概念其实经常是要用到的,所以平时生活中尽量能让孩子多接触一下。
另外我是不赞成孩子数手指的。一开始我就没教过儿子用手指来帮忙,儿子的计算从来不会用到手指,我估计到现在他可能还不知道用手指也能计算。我的建议是,在孩子一开始接触计算时,不要跟他们说:“你用你的手指算一下嘛!”直接让他们在心里计算,实再不行了,再用手指帮忙。
至于书方面,我还是推荐《新思维数学训练》一个年令4本书,没有基础的最好是从三岁看始做起,我觉得这本书是很有用的。
另版主很敬业哦!每个贴子都认真看过,也很注意收集哦!赞一个!
作者: nybj    时间: 2008-12-5 09:43
谢谢版主推荐的好帖子。看完后要好好消化,再好好实践。
作者: 小小皓    时间: 2008-12-20 19:24
好好学习学习!!!!!!
作者: happy_99    时间: 2008-12-20 22:13
好贴,赞一个。

对于建立数的直观概念
小时候读过一个故事
讲国外的一个数学教授
给邻近的孩子们义务辅导数学
请他们收集啤酒瓶盖子
很容易就让孩子们对10、100、1000、10000有了直观的印象

觉得这个方法很好是因为
它不但建立了小数的直观印象
还让孩子对而10000和以几何倍数增长这样宏大和抽象的概念有了直观印象
作者: 陶狗妈    时间: 2008-12-21 14:35
标题: 支持
楼主辛苦啦,虽然我儿子还没有学到乘除法,但收益很大!
作者: 美美元    时间: 2008-12-23 16:13
楼主太厉害了,
我全文精读了,谢谢,很有启发!
我很庆幸能找到这个论坛.

[ 本帖最后由 美美元 于 2008-12-23 16:14 编辑 ]
作者: 陶狗妈    时间: 2008-12-23 19:08
多做题,开发立体思维!
作者: 陶狗妈    时间: 2008-12-23 19:24
标题: 回复 #2 qdylz 的帖子
谢谢,谢谢楼主!
不知道有没有纠正孩子粗心的好方法?
作者: qdylz    时间: 2008-12-30 15:45
孩子粗心的毛病不是一天养成的。有可能由于孩子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没有一定的作息时间、没有一个好的生活习惯无序的环境中。所以家长要改善家庭环境,培养孩子良好的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家长还可以让孩子多做一些“细活儿”,如写毛笔字、描红等,这些都能锻炼孩子的细心程度。
作者: fdsa_1    时间: 2008-12-30 19:49
谢谢,很有启发.................
作者: joyfringe    时间: 2009-1-11 22:05
标题: 游戏数学
我的孩子对硬币特别感兴趣。可以和孩子做买东西的游戏,让她数钱和找零头。
作者: xwj369    时间: 2009-1-13 18:47
学习了..................
为了儿子的数学。
作者: poorbear    时间: 2009-1-17 07:40
好帖,认真学习,谢谢
作者: ker    时间: 2009-1-21 06:01
thanks for sharing
作者: lidazui    时间: 2009-1-21 19:56
我觉得你的方法需要实践的检验,我并不认为特别可行。
作者: yqzhyq    时间: 2009-1-22 00:59
我的孩子就特粗心,楼上讲的干细活的方法可以试一下。
作者: xl7202    时间: 2009-1-22 13:14
孩子的数学应该是学的还好,但总是考不好,这儿错一点,那儿错一点,不知怎么办才好。
作者: thlei    时间: 2009-1-22 16:26
非常好的,真是感谢无私的奉献。
作者: 博涛    时间: 2009-2-2 14:11
楼主是教育家
我家孩子数学最不好的就是速算
因为我觉得速算其实就是大量的题海战术堆积起来的结果
所以我从没给孩子训练过速算方面的题目
也不知道是好还是坏
作者: sshhmm2004    时间: 2009-2-2 16:49
看了qdylz方法也深有同感
我儿子幼儿园老师教的方法就很好,把大数放在心里,比如计算8+5,把8放在心里,拍拍自己胸口念出8,小手伸出5个指头,9、10、11、12、13,数一个数手指头弯下一个。要是8+6,那就伸出两只手的6个小指头。做减法,也是把大数放在心里,伸出手指头倒数。
说的不错,我也这样教儿子算算数,看着儿子不紧不慢地数半天,有时真着急,于是便想出了记住在数,再数加上小数的方法。很实用的。
有时也让儿子算牌上的大小点。
生活中也有很多的算术,处处留心皆学问。
作者: txjs362531    时间: 2009-2-8 07:52
“能够掰指头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这是学前计算能力训练的一个基本要求,达不到这个程度就会影响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而学前20以内的加减法能够通过心算脱口而出,则属于超前训练了。”
       版主这段话我不赞同,我在教学中使用自己总结出的一套教学方案,大班幼儿4个月左右就能熟练20以内加减(不是死记硬背口诀),不但一步加减脱口而出,连加减也相当快,数群关系理解很好,回答几加八等于十四,十三减几等于六也是脱口而出,你们还以偏概全认定是超前训练吗?
       不过我理解这种认为。目前几乎所有的计算教学都是在让孩子借助手指头,算珠,图片等等进行计算,从这些教学过程中来总结归纳幼儿计算能力的发展,就只能得出“孩子计算必须经历漫长的实物运算过程,家长必须学会等待”的结论。
       而我的教学中,则让孩子们迅速跨越了实物运算过程达到快速的抽象运算水平,是不是超前教育,就看我们孩子学的过程中是否快乐,兴趣是否浓厚,花费的精力是否太多,学到的知识是否能促进幼儿自身数学能力的发展。
       在此,我还要强调自己一个强烈的教学感触:让孩子扳手指或借助其他事物做计算也得适可而止,要及时引导孩子建立数群关系,否则,孩子依赖于把数字转化成具体数量,就会影响抽象数概念的发展,影响以后数学的学习。
作者: rechtzy    时间: 2009-2-9 17:18
标题: 多谢分享
学习靠平时,关键在于兴趣和习惯能力的培养
作者: rechtzy    时间: 2009-2-12 17:23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细心思考仔细检查的好习惯
作者: HMB    时间: 2009-2-18 23:16
太实用了。厉害!用这些方法教教女儿。
作者: 大拇指    时间: 2009-3-7 17:15
原帖由 txjs362531 于 2009-2-8 07:52 发表
“能够掰指头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这是学前计算能力训练的一个基本要求,达不到这个程度就会影响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而学前20以内的加减法能够通过心算脱口而出,则属于超前训练了。”
       版主这段话我不 ...

      如何引导孩子建立数群关系?是不是已经单独开贴了。盼告知。
作者: xuyumei    时间: 2009-3-9 14:17
无意中发现这么好的文章,谢谢了。
作者: liuli51    时间: 2009-3-24 16:39
谢谢你了谢谢你了谢谢你了
作者: yxylyyyh2002    时间: 2009-3-25 16:14
谢谢楼主了,回去试试啊
作者: 勤劳小蜜蜂    时间: 2009-3-25 17:05
爬楼学习,吸取大家的经验,多谢了!
作者: hubaichun    时间: 2009-3-25 20:49
我来儿教论坛几个月了,主要关注了幼儿英语和阅读方面。我最大的弱项是文科,因此这段时间特别重视培养孩子这两方面了。
眼看孩子下半年就要上学。我也需要来数学版取经。
我对理科的学习还是有点体会的。
伴随着孩子上学,继续和大家探讨数学方面的学习方法。

匆匆的看了几个帖子,发现29楼的帖子老师教的有问题,数学刚入门时试一试可以,不能作为一种技巧。不建议大家习惯性的用一些技巧,口诀,公式等死的东西。要踏实地练。
30楼分析的很好,有深度。孩子的数学学习要可持续发展,是为将来打基础的,培养动脑筋的习惯,不是简单考满分而已。
我记得初中时候论证某些习题,搞来搞去论证一篇,回头一看,嗨,书上有定理啊。一两个公式就ok了。虽然做了无用功但是这种搞法也很快乐的。

数学是很有趣的,挑战难题是快乐的,让孩子们喜欢上数学!

奥数是要学的,其实就是以前的趣味题,动脑筋题。不上正规班也要在家做做例题,最好带答案的。做的题必须对答案,错了要分析改正才会提高。做简单题练不出好脑子。
孩子的口算速度一定要重视。

[ 本帖最后由 hubaichun 于 2009-3-25 14:21 编辑 ]
作者: jxm1996    时间: 2009-3-26 08:30
版主介绍的很详细呀,谢谢!
作者: guagua1st    时间: 2009-3-26 20:19
收藏,慢慢体会,希望小宝能在这方面有所提高
作者: 偶然77    时间: 2009-4-4 21:36
原帖由 hubaichun 于 2009-3-25 12:49 发表
我来儿教论坛几个月了,主要关注了幼儿英语和阅读方面。我最大的弱项是文科,因此这段时间特别重视培养孩子这两方面了。
眼看孩子下半年就要上学。我也需要来数学版取经。
我对理科的学习还是有点体会的。
伴 ...


总结的真到位。以前我反对奥数,后来女儿练习册上有拓展题,我买了本奥数的书,是那种通过对比解法来演示思考过程了。看后就改变了对奥数的看法,正想着如何穿插进来呢。
作者: qdylz    时间: 2009-4-7 09:08
标题: 回复 #39 hubaichun 的帖子
原帖由 txjs362531 于 2009-2-8 07:52 发表
我还要强调自己一个强烈的教学感触:让孩子扳手指或借助其他事物做计算也得适可而止,要及时引导孩子建立数群关系,否则,孩子依赖于把数字转化成具体数量,就会影响抽象数概念的发展,影响以后数学的学习。


重新看了30楼的这句话,结合我儿子的学习算术经历,的确感到及时建立数群关系的重要性。那种把大数放在心里的做法,是一种跳跃,其跨越了数字拆分阶段。数字拆分对于建立数群关系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我儿子的算术等于走了一段弯路,现在又回过头来重新练数字拆分,先算10以内的。

至于30楼里说的连加、连减都很熟练,我觉得可能是集中训练的结果。自己在家里教孩子,没有相互比较和追赶的环境,一些训练是小孩所不喜欢的,只能等待孩子来了兴趣才进行教育,漫长的等待也是迫不得已。
作者: wyh888    时间: 2009-4-7 11:04

作者: 蓉蓉妈妈    时间: 2009-4-14 15:47
那种把大数放在心里的做法,女儿很快试用,请问楼主是如何培养10以内数的拆分
作者: jiaoyangsihuo    时间: 2009-4-14 22:13
我也正为儿子的数学着急,,
作者: 蓉蓉妈妈    时间: 2009-4-15 09:17
正在按照殷红博的书学数学,训练到第二天,从60倒数到1数不下来,不知有没有人按照殷红博的方法学习,共同来探讨。
作者: phoenix    时间: 2009-4-15 15:36
楼上妈妈是正规军,我这个野战部队一本正紧的书都没看过,去找一本看看
作者: hoopoe    时间: 2009-4-15 16:03
我家数学教育就是死办法,题型题库多样化,多接触多做各种类型的题(不过不是题海,有针对性的),这是我认为最有效的。毕竟天资聪慧的孩子是少数,我不能指望她一通百通,只能百题百通。
作者: myhoneyqiqi    时间: 2009-5-22 11:28
谢谢!受益匪浅!!!!!!
作者: kaola886    时间: 2009-5-22 15:13
其实,对于小学“数学学困生”来说,所有的知识似乎都有些困难,即使是哪些新学的知识即便这些知识和前面的知识没有多大的联系。尤其是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更是如此。如此恶性循环,使得学生对于数学学习失去了起码的兴趣和自信。
在我看来这部分学生缺少的是生活经验,是与数学知识紧密相连的生活经验。学生在解决问题(就是我们常说的应用题)时表现的尤为突出。
作者: 铅笔小虾    时间: 2009-5-23 00:02
好文章就要顶顶顶顶顶
作者: 添添09    时间: 2009-5-28 11:03
儿子三岁半了,对数字似乎兴趣全无,头痛哎。。。。
作者: zhouxxxxx    时间: 2009-5-28 12:41
,谢谢,很有启发!
作者: 寒雨江    时间: 2009-5-29 14:48
谢谢!学习了。
正在为孩子的数学着急
怎么样培养孩子学数学的兴趣
还需要多想想
请有经验的TX多指教
作者: 秋儿妈妈    时间: 2009-6-1 11:14
学习了,谢谢,儿子目前对数学挺有兴趣,就是懒,老想着玩,正想着怎么样才能让他更好地从玩中学呢,希望多指教。
作者: lelele111111    时间: 2010-9-14 17:09
看来,孩子的每一步成长,都是家长的功劳。
作者: lelele111111    时间: 2010-9-14 17:10
我家孩子现在五岁,如何系统地训练数学呀
作者: weiyu2001    时间: 2010-9-14 19:54
谢谢了,确实是好文章,要慢慢领会。来论坛里走走,突然发现处处都是强人,科科都有强爸强妈。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