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出题大家做(答对者奖励金钱100) [打印本页]

作者: qdylz    时间: 2008-11-17 12:20
标题: 出题大家做(答对者奖励金钱100)
本楼将出10道小学阶段的趣味题,让大家作答。本人出1200钱(论坛币)作为奖励。

一、本人出题8道,答案正确且理由充分者将获得本人奖励的100金钱。
1、8道题目将分8次给出。
2、答案以题目给出后72小时(三日)为限,只给答案不阐述理由的,不能获得奖励。超过72小时没有人给出答案、答案不正确或只给出正确答案没有阐述理由的,将自动宽限至168小时(一周)。
3、每道题目只有一位优胜者。答案正确且有相关阐述的,以网友评分人数最多者为优胜者;若评分人数相同,发帖早的为优胜者。网友评分期限为出题后240小时(十日),超过期限的评分不能作为评判优胜者的条件。
4、每位优胜者将获得本人奖励100金钱奖励。

二、网友出题2道,出题获网友评分最多的第一、第二名将分别被确定为金牌题、银牌题,获得奖励100金钱。
1、出题期限以本帖发出后168小时(一周)为限,网友评分以本帖发出后336小时(二周)为限,超过期限的评分不能作为评判条件。
2、出题同时必须将正确答案及分析以短消息通知本人,不发短消息或短消息中只有正确答案没有阐述分析的,不能获得奖励。
3、出题获网友评分人数最多的第一、第二名将分别获得奖励100金钱,若评分人数相同,发帖早的为优胜者。

三、解答金牌题、银牌题答案正确且理由充分的将获得本人奖励的100金钱。
时间以本人发帖确定金牌题、银牌题为准,其余同第一条的规定。
作者: qdylz    时间: 2008-11-17 12:21
标题: 第一题
《毛诗》、《春秋》和《周易》共94本,一群学生共同读这些书籍,平均3人合读《毛诗》一册,4人合读《春秋》一册,5人合读《周易》一本。问学生有多少人,三书各有多少册?
作者: jymm222    时间: 2008-11-17 13:12
1.人数必定3x4x5=60的倍数.
120人.
作者: jymm222    时间: 2008-11-17 13:17
60的1倍人数看书60/3+60/4+60/5=47(本),94/47=2,所以60X2=120(人)
作者: menghuan    时间: 2008-11-17 13:26
哇,这是小学题目吗?我这个大学生做起来也有点难。。。。。。 是智商问题?
作者: zhouqing    时间: 2008-11-17 14:31
我也不会做,不学习学习其它高手的讲解.
作者: secretgarden114    时间: 2008-11-17 14:50
这个在奥数课程里属于和差问题,属于难度比较大一点的,等我回去看看华罗庚数学啊
作者: wuhaitao_tl    时间: 2008-11-17 15:13
标题: 回复 #2 qdylz 的帖子
题目的描述还需要更严谨一些:

《毛诗》、《春秋》和《周易》共94本,一群学生共同读这些书籍,

如果大家都读《毛诗》,平均3人可合读《毛诗》一册;
或者如果大家都读《春秋》,平均4人可合读《春秋》一册;
或者如果大家都读《周易》,平均5人可合读《周易》一册。

问学生有多少人,三书各有多少册?

这样上述jymm222的答案才容易理解。
就是总人数可以按3人一组分组;也可以按4人一组分组;也可以按5人一组分组。
3、4、5的最小公倍数是60。60人按照上述分组分别可以分为:
20个3人小组;15个4人小组;12个5人小组;一共可读47本书。
如果一共是94本书的话,就一共有120个人;40本毛诗;30本春秋;24本周易。

[ 本帖最后由 wuhaitao_tl 于 2008-11-17 15:21 编辑 ]
作者: jymm222    时间: 2008-11-17 15:54
我觉得题目是完善的,"平均"就是将总数按份儿均匀计算,包含了"都..."的意思.
作者: happy_99    时间: 2008-11-17 21:12
我没做出来,今天晚上带儿子打乒乓球,回家的路上问他这题,他回答说:

设有X名学生,则毛诗有X/3本,春秋有X/4本,周易有X/5本,这三个数加起来是94,解完方程就得到答案。

这样解出来就是120人,则毛诗有40本,春秋有30本,周易有24本。

臭小子还行,用了不到一分钟,但他自己也承认,以前做过几乎一模一样的题。
作者: 金宝宝1212    时间: 2008-11-17 23:56
这确实是最小公倍数的题,3×4×5的最小公倍数是60
60人每3人一组看毛诗要20本
60人每4人一组看春秋要15本
60人每5人一组看周易要12本
20+15+12=47(本)
94本是47的两倍所以人数也应是60人的两倍即120人
题可能简化了同意8楼的完整性和分析
复制题目如下:
《毛诗》、《春秋》和《周易》共94本,一群学生共同读这些书籍,

如果大家都读《毛诗》,平均3人可合读《毛诗》一册;
或者如果大家都读《春秋》,平均4人可合读《春秋》一册;
或者如果大家都读《周易》,平均5人可合读《周易》一册。

问学生有多少人,三书各有多少册
作者: mls567    时间: 2008-11-17 23:57
十楼就是标准答案,现在孩子做的题目真不少
作者: qdylz    时间: 2008-11-18 06:11
标题: 第二题
桥下盗人分绢,每人分8匹,少7匹,每人分7匹,多8匹,问有多少人?分多少绢?(不列方程)
作者: jymm222    时间: 2008-11-18 08:16
有:7+8=15(人)
分:15X7+8=113(绢)
作者: qdylz    时间: 2008-11-18 08:38
原帖由 jymm222 于 2008-11-18 08:16 发表
有:7+8=15(人)
分:15X7+8=113(绢)


理由呢?
作者: qdylz    时间: 2008-11-18 08:43
以后答题要注明题目

[ 本帖最后由 qdylz 于 2008-11-18 08:44 编辑 ]
作者: 田田爸爸    时间: 2008-11-18 10:28
来吧,我最喜欢做题l了
作者: 田田爸爸    时间: 2008-11-18 10:41
第一题:
学生人数是3、4、5的最小公倍数,因此学生人数是60的倍数;
60除以3、4、5分别得到20、15、12,相加得到47;
94除以47得到2,因此
学生120人、书分别是40、30、24本;
第二题:
题目专门写分7余八,有点绕人,实际上可以发现娟除以7和8都余1,因此娟数是7、8最小公倍数的倍数加1;
先试一试7*8=56+1=57,发现这时假如人数为8,被8除差7,但被7除只多1,因此,需要增加1倍,
即娟数为56*2+1=113,人数为15;
作者: jymm222    时间: 2008-11-18 19:08
如此,我来说说我的理由吧.

第二题

桥下盗人分绢,每人分8匹,少7匹,每人分7匹,多8匹,问有多少人?分多少绢?(不列方程)

1:“每人分7匹,多8匹”,就是说,每人分完第7匹,开始分第8匹的时候,有8个人可以分到第8匹。

2:“每人分8匹,少7匹”,就是说,每人分完第7匹,开始分第8匹的时候,有7个人不能分到第8匹。

综合以上两点,也就是,有8个人可以分到第8匹,有7个人不能分到第8匹。分到的和分不到加起来,不就是总人数了,所以有:7+8=15(人)。

(嘿嘿,不用试算)
作者: yhbb    时间: 2008-11-18 20:40
原帖由 jymm222 于 2008-11-18 19:08 发表
如此,我来说说我的理由吧.

第二题

桥下盗人分绢,每人分8匹,少7匹,每人分7匹,多8匹,问有多少人?分多少绢?(不列方程)

1:“每人分7匹,多8匹”,就是说,每人分完第7匹,开始分第8匹的时候,有 ...

这样解题才有点意思!
作者: chenxiaojie0110    时间: 2008-11-18 23:54
标题: 俺来出一题
有三个箱子,分别贴有梨、苹果、梨和苹果的标签。现在向每个箱子里装上16个水果,其一中装16个苹果,另一个装有16个梨,剩下一个装了8个苹果8个梨.且每一个箱子中装的水果,都与标签所标示的不同。如果想通过从箱子里抓取水果的方式确定哪个箱子装着什么水果,且每次只能抓取一个,请问你最少抓几次才可以确定哪个箱子装有哪种水果?
作者: jymm222    时间: 2008-11-19 08:24
有三个箱子,分别贴有梨、苹果、梨和苹果的标签。现在向每个箱子里装上16个水果,其一中装16个苹果,另一个装有16个梨,剩下一个装了8个苹果8个梨.且每一个箱子中装的水果,都与标签所标示的不同。如果想通过从箱子里抓取水果的方式确定哪个箱子装着什么水果,且每次只能抓取一个,请问你最少抓几次才可以确定哪个箱子装有哪种水果?

答:最少抓1次可以确定.抓标签为"梨和苹果"的.
作者: 田田爸爸    时间: 2008-11-19 09:09
楼主,后面的题目什么时候出啊?

上面的题目,抓1次标签为"梨和苹果",如果抓到苹果,可以推断,标签为梨的装的不是梨,只有标签苹果的装的是梨;
标签为梨的装的就是“梨和苹果”;抓到梨,可以类似推理。
作者: qdylz    时间: 2008-11-19 09:15
标题: 第三题
借用pyzry在华罗庚学校数学竞赛试题精选 这一帖里的一道题目(还是不解方程):

小明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从家步行去学校,打算在上课前5分钟到校。但当他走了1千米后,发现手表慢了10分钟,便立即跑步前进,到学校时恰好开始上课。小明后来算了一下,从家到学校一直跑步可以比全都步行少用9分钟,则他跑步的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 本帖最后由 qdylz 于 2008-11-19 09:25 编辑 ]
作者: happy_99    时间: 2008-11-19 09:18
桥下分赃的题,昨天问臭小子,但我把题目记错了

问:七人分布,剩八匹,八人分布,剩七匹,问有多少布?
答:最少多少布吧?

我迷糊了一下,怎么没办法算多少人啊?
但还是说:是,最少。

答:15匹三。

我一口饭哽在那里,不知如何说好,想想是哈。

晚饭后去打球,等再上网看题时,臭小子已经上床了。

今天再问吧。


哦,忘了,今天出差,周末才回,这几天都问不了他了。

[ 本帖最后由 happy_99 于 2008-11-19 09:20 编辑 ]
作者: chenxiaojie0110    时间: 2008-11-19 10:01
卖水:
有一商人有240斤水,当地的卖水的价格为0元/斤,每走一公里卖水的价格增加1元/斤(10公里处卖10元/斤,20公里处卖20元/斤,。。。),但商人每次最多只能带60斤水,而且每走一公里要消耗1斤水以保证不会渴死,若商人必须平安返回出发地,则这些水他最多能卖多少钱?
作者: chenxiaojie0110    时间: 2008-11-19 10:06
几人及格:
100人参加考试,共5道题,第1、2、3、4、5题分别有80、72、84、88、56人做对,如果至少做对3题算及格,问:至少几人及格?
作者: jymm222    时间: 2008-11-19 10:08
还可以做吗? 看到......忍不住啊
作者: jymm222    时间: 2008-11-19 10:12
小明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从家步行去学校,打算在上课前5分钟到校。但当他走了1千米后,发现手表慢了10分钟,便立即跑步前进,到学校时恰好开始上课。小明后来算了一下,从家到学校一直跑步可以比全都步行少用9分钟,则他跑步的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答:小明步行的速度:15分钟/千米.
走了1千米后,便立即跑步前进,到校用时比全都步行少用5分钟.
全都跑步,到校用时比全都步行少用9分钟.
就是说,走1千米比跑1千米,多用4分钟.
所以,跑步15-4=11(分钟/千米)
作者: jymm222    时间: 2008-11-19 10:23
100人参加考试,共5道题,第1、2、3、4、5题分别有80、72、84、88、56人做对,如果至少做对3题算及格,问:至少几人及格?

(猜测)
共5道题,第1、2、3、4、5题分别有80、72、84、88、56人做对.也就是共有80+72+84+88+56=380题做对.做错的500-380=120题.
至少几人及格,就是至多几人不及格.
一人错3题就不及格.120/3=40.最多40人不及格,那么最少60人及格.
作者: 蓝颖依依    时间: 2008-11-19 10:54
回答第三道题:
由“ 打算在上课前5分钟到校”和“发现手表慢了10分钟”可知,如小明不跑,则会迟到5分钟;
再由“ 到校时恰好上课”可知:1千米后 的路程跑步比步行少用了5分钟; 由“从家里到学校一直跑步,可以比全部步行少用9分钟”可知,前1千米跑步可少9-5=4分钟;
步行1千米要用:1/4*60=15(分钟
跑步只需:15-4=11(分钟)
跑步的速度是:1/11*60=5又5/11(千米/小时)
作者: 蓝颖依依    时间: 2008-11-19 10:57
我也来出一道试题
在一根长100厘米的木棍上,从左到右每隔6厘米染上一个红点,同时右到左每隔5厘米也染上一个红点,然后沿红点处把木棍逐段锯开,那么长度为4厘米的短木棍有(     )根。
作者: jymm222    时间: 2008-11-19 11:10
<卖水>那题,是否装水的工具只有1个,必须随身携带?

不会做......
作者: 田田爸爸    时间: 2008-11-19 12:13
第三题


首先看时间,表慢10分钟,准备提前5分钟到,结果跑步准时到,因此,后面一部分路程跑步节省了5分钟;
整个路程节省9分钟,可以推断1千米,跑步比走路节省4分钟;
走路1千米15分钟,跑步1千米15-4=11分钟;
跑步的速度是每小时:60/11千米;
作者: jymm222    时间: 2008-11-19 14:32
卖水:
有一商人有240斤水,当地的卖水的价格为0元/斤,每走一公里卖水的价格增加1元/斤(10公里处卖10元/斤,20公里处卖20元/斤,。。。),但商人每次最多只能带60斤水,而且每走一公里要消耗1斤水以保证不会渴死,若商人必须平安返回出发地,则这些水他最多能卖多少钱?

(这次不算答题,没有依据,凭感觉,纯粹瞎蒙)

感觉只有一个装水的工具,不然变数太多,没办法继续感觉下去.

感觉带得越多,相对消耗的水越少,那么一次带60斤.

感觉卖水要这样卖,到目的地一次卖出,然后喝着必喝的水回来.不然变数太多,没办法继续感觉下去.

60斤水,走到15公里处,卖出30斤,收入30X15=450(元),如此4次,收入4X450=1800(元)
(15公里处,是我列方程式,得出来的,不知怎么推算最大值  )
作者: jymm222    时间: 2008-11-19 14:56
在一根长100厘米的木棍上,从左到右每隔6厘米染上一个红点,同时右到左每隔5厘米也染上一个红点,然后沿红点处把木棍逐段锯开,那么长度为4厘米的短木棍有(     )根。

答:画图,归纳.从右边倒推过来.

每隔6厘米染上一个红点,那么有16个6厘米和1个4厘米.从右边起,每一个6厘米被后来5厘米的红点分成2段,规律是(5,1),(1,5),(2,4),(3,3),(4,2) .   5个一组重复出现,每组2个4厘米的短木棍.

16个6厘米,5个一组,那么有3组,剩下一个是(5,1).那么有3X2=6(根)
作者: yhbb    时间: 2008-11-19 16:05
标题: 卖水
原帖由 jymm222 于 2008-11-19 14:32 发表
卖水:
有一商人有240斤水,当地的卖水的价格为0元/斤,每走一公里卖水的价格增加1元/斤(10公里处卖10元/斤,20公里处卖20元/斤,。。。),但商人每次最多只能带60斤水,而且每走一公里要消耗1斤水以保证不会 ...


我的理解是:这是一元二次函数的最大值问题,(60-2x)x ,顶点的横坐标在15,所以最大值是450,四次就是1800。

[ 本帖最后由 yhbb 于 2008-11-19 16:07 编辑 ]
作者: qdylz    时间: 2008-11-20 08:22
原帖由 田田爸爸 于 2008-11-18 10:28 发表
来吧,我最喜欢做题l了

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hp?tid=130383&extra=page%3D1华罗庚学校数学竞赛试题精选

还没有做,有兴趣就去做一做
作者: koko_seven    时间: 2008-11-20 09:56
版主的好主题,不过好多题都不会做啊 ,以学习为主,可以教小孩
作者: qdylz    时间: 2008-11-20 10:40
标题: 第四题
如此精美的算式到底有没有道理?

第二题“桥下盗人分绢,每人分8匹,少7匹,每人分7匹,多8匹,问有多少人?分多少绢?”本人有一种算式精美的计算方式,不免陶醉其中,现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人数=7+8=15
绢数=7×7+8×8=113

关于人数,jymm222 已经进行了分析。
那绢数等于7的平方+8的平方是为什么?谁能讲得通道理?
作者: shanlon    时间: 2008-11-20 14:27
原帖由 chenxiaojie0110 于 2008-11-19 10:01 发表
卖水:
有一商人有240斤水,当地的卖水的价格为0元/斤,每走一公里卖水的价格增加1元/斤(10公里处卖10元/斤,20公里处卖20元/斤,。。。),但商人每次最多只能带60斤水,而且每走一公里要消耗1斤水以保证不会 ...


不用列方程的话, 好像只能穷举

14公里: 32*14=
15公里: 30*15=450, 总共卖4次=1800
16公里: 28*16=

bug 1:
带水过去1公里要用掉1斤水, 回来就身上很轻了也要用1斤水么?
bug 2:
如果一公里就差那么多, 不如修自来水管了。。。那才发达呢
bug 3:
如果当地0元/斤, 可以狂买阿, 不会才240斤水
作者: shanlon    时间: 2008-11-20 14:43
原帖由 jymm222 于 2008-11-19 10:23 发表
100人参加考试,共5道题,第1、2、3、4、5题分别有80、72、84、88、56人做对,如果至少做对3题算及格,问:至少几人及格?

(猜测)
共5道题,第1、2、3、4、5题分别有80、72、84、88、56人做对.也就是共有80 ...


60人肯定错误:

60人及格的算法是60个人都是全对的时候, 上面算法才能成立, 实际上最多56人全对
作者: shanlon    时间: 2008-11-20 14:54
原帖由 chenxiaojie0110 于 2008-11-19 10:06 发表
几人及格:
100人参加考试,共5道题,第1、2、3、4、5题分别有80、72、84、88、56人做对,如果至少做对3题算及格,问:至少几人及格?


先假设56人全对, 这样及格的人数才可能最少:
再假设剩下的44人起码都对了两道题目,错了三道题目, 这样不及格的人数才可能最多

剩下的44人中: 第一道错了的20人, 第二题错了的28人, 第三题错了16人, 第四题错了12人,
错了两道题目的数目=(20+28+16+12)/2=38人

所以至多38人不及格, 至少62人及格
作者: shanlon    时间: 2008-11-20 14:59
原帖由 qdylz 于 2008-11-20 10:40 发表
如此精美的算式到底有没有道理?

第二题“桥下盗人分绢,每人分8匹,少7匹,每人分7匹,多8匹,问有多少人?分多少绢?”本人有一种算式精美的计算方式,不免陶醉其中,现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人数=7+8= ...


jymm都说了: 7个人分到了7匹布, 8个人分到8匹布..自然是7x7+8x8
       (有7个人没分到第8匹布, 就是有7个人只分到7匹布)
作者: yhbb    时间: 2008-11-20 16:36
原帖由 shanlon 于 2008-11-20 14:59 发表


jymm都说了: 7个人分到了7匹布, 8个人分到8匹布..自然是7x7+8x8
       (有7个人没分到第8匹布, 就是有7个人只分到7匹布)


15个人知道了,总数一算不就知道:

总数=15×7+8=(7+8)×7+8=7×7+8×8
总数=15×8-7=(7+8)×8-7=7×7+8×8

我猜:可能是数字的巧合吧。
作者: chenxiaojie0110    时间: 2008-11-20 20:31
说明一下,卖水的问题,没说商人只有一个容器,也没说只能随身携带。但一次只能运60

[ 本帖最后由 chenxiaojie0110 于 2008-11-20 20:33 编辑 ]
作者: yhbb    时间: 2008-11-21 08:49
原帖由 chenxiaojie0110 于 2008-11-20 20:31 发表
说明一下,卖水的问题,没说商人只有一个容器,也没说只能随身携带。但一次只能运60



果然有陷阱,就怕这个。
作者: qdylz    时间: 2008-11-21 14:13
标题: 第五题



AABC*DEF=BBBBBB ABCDEF各是多少?
作者: shanlon    时间: 2008-11-21 15:35
111111=3x7x11x13x37
先考虑四位数和B, 前两位要一样..开始穷举
3*7*11* B, err
3*7*13* B, err
3*7*37*B, err
3*7*11*13, err
3*7*11*17, err
3*11*13*B, err

7*13*37=3367, 3*11*6=198, 666666
作者: qdylz    时间: 2008-11-21 17:11
标题: 第六题
假设某星球的一天只有6小时,每小时三十六分钟,那么318分时,时针和分针所形成的锐角是多少度?
作者: shanlon    时间: 2008-11-21 17:57
还要假设1: 分钟转一圈, 时钟转一格
假设2: 一天时钟转一圈(6小时)

分钟应该转到一半的位置(180度), 时钟转到3点-4点中间位置(3点:180度, 4点240度)
夹角为240-180/2=30
作者: 金宝宝1212    时间: 2008-11-21 21:24
俺也出一题,以前辅导我小侄做的,大概是小学二年级(十年前的)这个题印象深。不是很难
题目是:一小学生拿尺子量一棵树的周长,量一圈要多出三尺,量两圈欠四尺。问这颗树周长是几尺?
作者: lisading    时间: 2008-11-21 22:21
这是几年级做的题目呀!怎么这么难呀,我小时候没学过奥数,还真不知道怎么做呢?有没有一年级学生做的呀,大家出几道啊!
作者: fpzhou    时间: 2008-11-22 00:01
树的周长是7尺
量一圈的多出3尺.以多出3尺进行第二圈测量,因为正好少4尺,所以第二圈周长就是 3+4=7尺,也就是数的周长
作者: 金宝宝1212    时间: 2008-11-22 21:54
回答七尺是正确的。小学二年级的本不是很难,只是稍微绕了点弯。
作者: happy_99    时间: 2008-11-23 00:09
今天出差回来,有机会问臭小子桥下分赃一题。

回答如下:

15人,
因为每人7匹多8匹,每人8匹少7匹,所以每人再多一匹时,就需要15匹,由此可得有15人
后面就不用算了吧。

后面的题还没来得及看,也没问他,明天再问吧。
作者: hq1966    时间: 2008-11-23 16:07

  发个题凑趣
  宝宝仔仔二年级下提高级试题

  有一架天平以及5克和30克的砝码,300克白糖
  问最少几次把白糖平均分成三份

作者: qdylz    时间: 2008-11-24 09:16
标题: 第七题
一艘船从甲地到乙地顺流航行,速度为60公里/小时;从乙地到甲地逆流航行,速度为20公里/小时。
问:这艘船往返甲乙地的平均速度。
作者: qdylz    时间: 2008-11-24 09:20
标题: 第八题
鸟兔同笼,数头32,数脚100。问鸟兔各多少只?(要求两种算法,不解方程)
作者: 傻丫头    时间: 2008-11-24 12:46
这个楼盖的真是好,我会每天来逛,来学习.谢谢楼主!
作者: shanlon    时间: 2008-11-24 13:36
三次可以完成:
第一次得到: 35克糖=35克砝码 和 265克
第二次平分:100克(+30克砝码+35克糖) = 165克
第三次得到: 30克砝码+35克糖 = 65克糖, 剩下100克

原帖由 hq1966 于 2008-11-23 16:07 发表

  发个题凑趣
  宝宝仔仔二年级下提高级试题

  有一架天平以及5克和30克的砝码,300克白糖
  问最少几次把白糖平均分成三份

作者: shanlon    时间: 2008-11-24 13:39
假设两地距离60公里, 顺流1小时, 逆流3小时, 平均速度60*2/(1+3)=30公里/小时
原帖由 qdylz 于 2008-11-24 09:16 发表
一艘船从甲地到乙地顺流航行,速度为60公里/小时;从乙地到甲地逆流航行,速度为20公里/小时。
问:这艘船往返甲乙地的平均速度。

作者: shanlon    时间: 2008-11-24 13:48
原帖由 qdylz 于 2008-11-24 09:20 发表
鸟兔同笼,数头32,数脚100。问鸟兔各多少只?(要求两种算法,不解方程)


以脚算鸟50只, 兔子多1只,鸟要少2只, 鸟兔总数少1只,
以32只总数而记, 兔子必然多(50-32)=18只, 鸟为32-18=14只



题外话:鸟头和兔头一样么?  数数也不数好, 分开数不就好了!
作者: 小马妈    时间: 2008-11-24 19:44
假设鸟兔一样多,则脚共有32x3=96.缺4只脚,(以脚算兔子多1只,鸟少1只,脚就多2只,鸟兔总数不变。)4÷2=2故兔为32÷2+2=18,鸟为32÷2-2=14.
假设全为鸟,则鸟为50只,但比鸟兔头总数多50-32=18只,(以脚算兔子每多1只,鸟就要少2只, 鸟兔总数减1只。),故兔为50-32=18只,鸟为32-18=14
作者: 皓月当空    时间: 2008-11-25 19:33
标题: 第八题
解法一:假设32只全是鸟,共有脚32*2=64,每只鸟比兔少2只脚,少算(100-64)/2=18,就是兔的数量,鸟的数量是32-18=14(只).

解法二:命令小鸟全部金鸡独立,兔全部抬起前2只脚,脚总数50只.这时鸟的头与脚一样多,每只兔脚比头多1只,50-32=18就是兔的数量,鸟的数量是32-18=14(只).
作者: 田田爸爸    时间: 2008-11-26 08:44
有一架天平以及5克和30克的砝码,300克白糖  问最少几次把白糖平均分成三份?
答案:好像没有说有几个砝码,假设只有各一个砝码吧;
第一次:用天平把糖平均分层两份
第二次,把其中一份再分成两份,每份75克;
第三次,在75克一边放30克砝码,另一边放5克砝码,并添加糖平衡后,5克砝码的一边就是100克白糖;
第四次,类似第三次,再分出100克白糖,剩下的就是第三份了。
作者: 小马妈    时间: 2008-11-26 21:19
有一架天平以及5克和30克的砝码,300克白糖  问最少几次把白糖平均分成三份?
第一次:用天平称糖35克
第二次,在35克砝码一边放35克白糖,另一边就是70克白糖;
第三次,在70克白糖一边放30克砝码,另一边放糖平衡后就是100克白糖.
第四次,类似第三次,再分出100克白糖,剩下的就是第三份了.
请问田田爸爸用天平把300克糖平均分成两份用几次?用天平把150克糖平均分成两份又要用几次?别忘了5克和30克的砝码各只有1个.
作者: 小马妈    时间: 2008-11-26 21:27
对不起田田爸爸:不用砝码是可以把300克糖平均分成两份
作者: 田田爸爸    时间: 2008-11-27 09:46
谢谢 小马妈的指导。
我觉得平均分成两份应该是一次完成。
作者: shanlon    时间: 2008-11-27 10:07
标题: 号称小学三年级的题目
1,2,5,13,34,89,(),()

如果我是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应该做不出来的
作者: shanlon    时间: 2008-11-27 10:08
标题: 三年级
把2004个正方形排成一行,甲.乙.丙三个小朋友轮流对这些正方形依次染色。从第一个开始,甲把一个正方形染成红色,乙把两个正方形染成黄色,丙把3个正方形染成蓝色,甲再把4个正方形染成红色,乙把5个正方形染成黄色,丙把6个正方形染成蓝色,……直到将全部正方形染上色为止。其中被染成蓝色的正方形共有多少个?
作者: qdylz    时间: 2008-11-27 12:09
标题: 第一题优胜者揭晓
第一题发布时间是11月17日,现在已经10天,现揭晓优胜者。

wuhaitao_tl 、田田爸爸都做对了,都得到3人评分,但wuhaitao_tl 发帖在前,因此优胜者是wuhaitao_tl

马上给转100分。
作者: qdylz    时间: 2008-11-27 12:13
已经成功向wuhaitao_tl 转出100分。
作者: zhouqing    时间: 2008-11-27 17:15
标题: 回复 #70 shanlon 的帖子
1  1+1 1+2+2  1+2+5+5 1+2+5+13+13 1+2+5+13+34+34  1+2+5+13+34+89+89
作者: 小马妈    时间: 2008-11-27 20:11
标题: 回复 #71 shanlon 的帖子
2004个正方形排成一行,甲.乙.丙三个小朋友轮流对这些正方形依次染色。首先确定染色几个由哪个小朋友染色?多少个?1+2+3+4+.....+62=1953 2004-1963=51故染色51个正方形由丙小朋友染成蓝色.丙小朋友染正方形个数:3+6+9+12+.....+60+51=681
作者: 小马妈    时间: 2008-11-27 20:13
标题: 回复 #71 shanlon 的帖子
2004个正方形排成一行,甲.乙.丙三个小朋友轮流对这些正方形依次染色。首先确定最后几个由哪个小朋友染色?多少个?1+2+3+4+.....+62=1953 2004-1963=51故最后51个正方形由丙小朋友染成蓝色.丙小朋友染正方形个数:3+6+9+12+.....+60+51=681
作者: seselly    时间: 2008-11-28 10:31
既然第一题有优胜者了,从第二开始:

人数:(7+8)/(8-7)=15(人)
分绢结果多还是少了是由于每人分的数量不同,结果相差的数除以每人分的数量差即得到人数。

绢数:8*15-7=113(匹)
    或:7*15+8=113(匹)
这个就不用解释了吧
作者: qdylz    时间: 2008-11-28 11:20
标题: 第二题优胜者揭晓
第一题发布时间是11月18日,现在已经10天,现揭晓优胜者。

田田爸爸在18楼jymm222在19楼 都做对了,都得到3人评分,但田田爸爸 发帖在前,因此优胜者是田田爸爸

马上给转100分。
作者: qdylz    时间: 2008-11-28 12:18
给田田爸爸成功转出100分。
作者: seselly    时间: 2008-11-28 15:57
第三题

小明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从家步行去学校,打算在上课前5分钟到校。但当他走了1千米后,发现手表慢了10分钟,便立即跑步前进,到学校时恰好开始上课。小明后来算了一下,从家到学校一直跑步可以比全都步行少用9分钟,则他跑步的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

分解每步比较清楚,不再解释了:
剩余的路跑比走少用的时间:10-5=5(分钟)
而全程跑比走要少用9分钟,则前1千米跑比走少用的时间:9-5=4(分钟)
1千米走要用的时间:1/4=15(分钟)
则1千米跑要用的时间:15-4=11(分钟)
则跑的速度为:1/(11/60)=60/11(千米/小时)
作者: seselly    时间: 2008-11-28 16:13
第四题


如此精美的算式到底有没有道理?

第二题“桥下盗人分绢,每人分8匹,少7匹,每人分7匹,多8匹,问有多少人?分多少绢?”本人有一种算式精美的计算方式,不免陶醉其中,现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人数=7+8=15
绢数=7×7+8×8=113

关于人数,jymm222 已经进行了分析。
那绢数等于7的平方+8的平方是为什么?谁能讲得通道理?
-----------------------------------

每人分8匹,少7匹,先每人分少一匹,需要7人都少一匹,即7×7,剩下的都可以分8匹了,人数刚好是(15-7)8.
作者: seselly    时间: 2008-11-28 16:54
原帖由 shanlon 于 2008-11-21 15:35 发表
111111=3x7x11x13x37
先考虑四位数和B, 前两位要一样..开始穷举
3*7*11* B, err
3*7*13* B, err
3*7*37*B, err
3*7*11*13, err
3*7*11*17, err
3*11*13*B, err

7*13*37=3367, 3*11*6=198, 666666

这题好像没有好的方法,用穷举,可以改进一下:
AABC*DEF=BBBBBB,AABC必不能被11整除,穷举时可以排除11.
作者: seselly    时间: 2008-11-28 17:50
第六题


假设某星球的一天只有6小时,每小时三十六分钟,那么3点18分时,时针和分针所形成的锐角是多少度?
------------------------

每小时的角度:360/6=60(度)
18分时,18/36=1/2,即半小时,分针刚好在3上(按该星球时间的钟)
时间也是3点,则时针在3到4之间移动了1/2,即:60*1/2=30(度)
作者: seselly    时间: 2008-11-28 17:56
第七题


一艘船从甲地到乙地顺流航行,速度为60公里/小时;从乙地到甲地逆流航行,速度为20公里/小时。
问:这艘船往返甲乙地的平均速度
------------------
2/(1/60+1/20)=30
作者: secretgarden114    时间: 2008-11-28 19:58
原帖由 qdylz 于 2008-11-24 09:20 发表
鸟兔同笼,数头32,数脚100。问鸟兔各多少只?(要求两种算法,不解方程)


1.假设32只都是鸟,共有32*2=64只脚
  实际脚的只数和鸟脚只数相差:100-64=36只
鸟和兔子的脚相差:4-2=2只
兔子有:36除2=18只兔子
鸟:32-18=14只鸟

2.假设32只都是兔子
32*4=128只脚
假设脚数和实际脚数相差:128-100=28只脚
4-2=2
鸟:28除2=14只鸟
兔子:32-14=18只兔子
作者: secretgarden114    时间: 2008-11-28 20:09
这里人气旺,小子有一道题不明白,我拿上来请教大家。
一个箱子里放着一些茶杯,有一个小朋友从箱子里往外拿茶杯,拿的规则是,每次都要拿出箱子里茶杯总数的一半,然后再放回一个,就这样,这个小朋友一共拿了597次之后,这时箱子里有2个茶杯,那么刚开始时箱子里有多少茶杯?
作者: seselly    时间: 2008-11-28 20:15
第八题

鸟兔同笼,数头32,数脚100。问鸟兔各多少只?(要求两种算法,不解方程)
------------
假设全为鸟,
则脚数:32*2=64(只)
脚差: 100-64=36(只)
得免数:36/(4-2)=18(只)
鸟:32-18=14(只)

解二:
假设全为免,
则脚:32*4=128(只)
脚多:128-100=28(只)
得鸟数:28/(4-2)=14(只)
免:32-14=18(只)
作者: seselly    时间: 2008-11-28 20:29
上面把兔写成免字了。

-----------------------------
有一架天平以及5克和30克的砝码,300克白糖
  问最少几次把白糖平均分成三份
--------------------------------
要三次:

1.天平一边放30克砝码,300克白糖全放两边至平衡,则得135克、165克两堆白糖

2.用35克砝码称出135克那堆白糖的35克,得一堆100克白糖

3.其余白糖放天平至平衡,得二堆100克白糖。
作者: seselly    时间: 2008-11-28 21:02
一个箱子里放着一些茶杯,有一个小朋友从箱子里往外拿茶杯,拿的规则是,每次都要拿出箱子里茶杯总数的一半,然后再放回一个,就这样,这个小朋友一共拿了597次之后,这时箱子里有2个茶杯,那么刚开始时箱子里有多少茶杯?
----------------------
2的597次方再加2?
作者: shanlon    时间: 2008-11-28 21:16
一直是2个, 拿走一半再放回一个...这是道文字题

原帖由 secretgarden114 于 2008-11-28 20:09 发表
这里人气旺,小子有一道题不明白,我拿上来请教大家。
一个箱子里放着一些茶杯,有一个小朋友从箱子里往外拿茶杯,拿的规则是,每次都要拿出箱子里茶杯总数的一半,然后再放回一个,就这样,这个小朋友一共拿了 ...

作者: seselly    时间: 2008-11-28 21:55
我也出一题,但这题是给大人们出的:)高难度哦~

12个硬币,其中一个为假币。给一天秤,要求称三次,找出假币,并知假币比真币轻或重。
作者: shanlon    时间: 2008-11-28 22:53
先取8个称,
如果平衡, 从剩下4个任取三个, 称8个中取一个真币, 共4个用天平秤
   如果平衡, 剩下一个为假币, 和真币再秤一次
   如果不平衡, 取刚才放一起秤的两个币用天平秤
     如果平衡, 假币必定为和真币一起秤的那个
     如果不平衡, 假币必定是和上次不平衡方向一致的一个
如果不平衡, 从其中四个取两个和一个真币, 另外2个和另外四个中取一个,再放到天平上
   如果平衡, 假币必定在另外三个币中, 取两个币秤天平
     如果平衡, 另外一个必是假币
     如果不平衡, 假币必然和第一次平衡方向一致的一个
   如果不平衡, 假币必然在与第一次平衡方向一致中的三个, 再取两个来秤
     如果平衡, 另外一个必是假币
     如果不平衡, 假币必然和第一次平衡方向一致的一个

abcd ? efgh, ijkl
= ij ? ka
    = l ? a (l假)
        =<>
    < i ? j (ijk假)
        < i假
        >    j假
        = k假
< abi ? cde
    = f ? g , (fgh假)
        = (h假)
        < (g假)
        > (f假)
    < abe假,如上
    > cd假,如上

> (同上)
原帖由 seselly 于 2008-11-28 21:55 发表
我也出一题,但这题是给大人们出的:)高难度哦~

12个硬币,其中一个为假币。给一天秤,要求称三次,找出假币,并知假币比真币轻或重。

作者: 小马妈    时间: 2008-11-29 20:39
标题: 回复 #86 secretgarden114 的帖子
597次后箱子里有2个茶杯,每次都要拿出箱子里茶杯总数的一半,然后再放回一个,所以597次拿走箱子里茶杯总数的一半未放回一个前为1个,那么596次后箱子里也是2个茶杯.以此类推故刚开始时箱子里有2个茶杯.
我想597次后箱子里应是3个茶杯,那答案应是2的597次方加2
作者: qdylz    时间: 2008-11-30 10:09
标题: 第三题优胜者揭晓
第三题发布时间是11月19日,现在已经满10天,现揭晓优胜者。

jymm222 在29楼蓝颖依依 在31楼田田爸爸在34楼都做对了,都得到1人评分,但jymm222发帖在前,因此优胜者是jymm222

马上给转100分。
作者: qdylz    时间: 2008-11-30 10:13
已给jymm222转出100分。
作者: 呀呀丫    时间: 2008-11-30 19:31
  俺也来试试

其它都有人回答了 俺来回答下面这个

一个箱子里放着一些茶杯,有一个小朋友从箱子里往外拿茶杯,拿的规则是,每次都要拿出箱子里茶杯总数的一半,然后再放回一个,就这样,这个小朋友一共拿了597次之后,这时箱子里有2个茶杯,那么刚开始时箱子里有多少茶杯?

刚开始箱子里有两个

第一种方法是尝试: 先尝试一下2个,拿一次,拿完发现没有变化还是2个,就是说无论拿多少次都可以,剩下都是2个。问题解决。答案是2

第二种方法是解方程: x时为开始时杯子总数,n为拿的次数,f(n)=(x+2^(n+1)-2)/2^n, f(597)=2, 解方程,x=2, 问题解决。答案是2

[ 本帖最后由 呀呀丫 于 2008-11-30 12:34 编辑 ]
作者: 呀呀丫    时间: 2008-11-30 21:19
原帖由 qdylz 于 2008-11-20 02:40 发表
如此精美的算式到底有没有道理?

第二题“桥下盗人分绢,每人分8匹,少7匹,每人分7匹,多8匹,问有多少人?分多少绢?”本人有一种算式精美的计算方式,不免陶醉其中,现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人数=7+8=15
绢数=7×7+8×8=113

关于人数,jymm222 已经进行了分析。
那绢数等于7的平方+8的平方是为什么?谁能讲得通道理?



这个问题是这样的,绢数并不一定是平方的和,而是成线性关系。解答如下,

不失一般性,假设题目为:桥下盗人分绢,每人分a匹,少b匹,每人分b匹,多a匹,问有多少人?分多少绢?”
人数x,绢数y
ax-b=y
bx+a=y
解得,x=(a+b)/(a-b), y=(a^2+b^2)/(a-b),

在本题中,a-b正好等于1,所以绢数 y=a^2+b^2, 这也回答了楼主的问题。
作者: qdylz    时间: 2008-12-1 00:36
原帖由 呀呀丫 于 2008-11-30 21:19 发表



这个问题是这样的,绢数并不一定是平方的和,而是成线性关系。解答如下,

不失一般性,假设题目为:桥下盗人分绢,每人分a匹,少b匹,每人分b匹,多a匹,问有多少人?分多少绢?”
人数x,绢数y
ax-b ...


楼上用的方程求解,不用方程可以用中国古代的“盈不足术”求解。

直接用楼上的假设,“桥下盗人分绢,每人分a匹,少b匹,每人分b匹,多a匹,”可知a>b。

先算人数:第一次分配比第二次分配多分了a+b匹,第一次分配比第二次每人分配的匹数多了a-b匹,
那么,总人数人数就是(a+b)/(a-b)。

再算绢数:a(a+b)/(a-b)-b=(a*a+ab-ab+b*b)/(a-b)=(a*a+b*b)/(a-b)

由于本题目中a=8,b=7,使a-b=1,致使绢数=a*a+b*b成立;
当a-b为大于1的自然数时,绢数=a*a+b*b不能成立。

尽管你用了解方程的方法,不符合题目原来要求,但你毕竟分析出了最关键的因素。
作者: qdylz    时间: 2008-12-2 09:08
标题: 第四题的优胜者揭晓
第四题出题时间是11月20日,shanlon 当日在44楼作答,对于绢数等于7的平方加8的平方进行了分析。呀呀丫11月30日在97楼作答,分析更为透彻,但时间已在出题240小时之后。
优胜者是shanlon 。
作者: qdylz    时间: 2008-12-2 09:13
标题: 第五题、第六题优胜者揭晓
没有任何悬念,还是shanlon 。见49楼、51楼。

shanlon 同学先别着急,等7、8题揭晓后一并给你币币。

[ 本帖最后由 qdylz 于 2008-12-2 09:17 编辑 ]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