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大脑功能分区与小学阶段的全面培养 [打印本页]

作者: 柳爸    时间: 2008-11-13 22:55
标题: 大脑功能分区与小学阶段的全面培养
突然想到这么一个题目。
我喜欢思考,我在孩子幼儿阶段和小学阶段培养基点是什么?

在女儿幼儿阶段,5岁以前吧,我培养女儿理念是感官全面刺激,促进小孩的大脑皮层充分发育。
重点是眼耳嘴四肢和皮肤的刺激。如天天逛商场以刺激视觉,天天听磁带故事和音乐来刺激耳朵,看经典动画和各种运动等等。

5岁以后,我对女儿的培养开始有所调整,主要是针对小学阶段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目标来培养孩子。如早期的读经、舞蹈、二胡、绘画到后来的游泳、书法和学校的语文、数学学习,无一不是围绕这一目标展开。当然,每一门不可能由我来教,只能就请当地城市最好的老师来教孩子。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平均使用力量,这就需要每一时期有每一时期的重点。有时得停这门,加强那门,从较长时间跨度来看,孩子是每一门是一直坚持着的。三年下来,总的效果来看,孩子每一门都做得非常优秀。用孩子班主任的话说是:“你家孩子学什么会什么精什么”。

当然,这很容易引进一个话题:孩子累不?承受得了不?

网上的孩子我不好比较,周围的孩子还是可比较的,用一句话来评价:我孩子好象比他们都轻松点!为什么呢?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孩子所学没有重复,在各自领域不断的“温故知新”,各自不同领域对应大脑不同的功能区,用劳逸结合的概念来看,应该是一种休息放松。如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叫他洗衣做饭就是休息。“德智体美劳”和孩子所学各们相互对应,读经管“德”,学校语数学习管“智”,二胡水墨书法管“美”,游泳管“体” ,对应大脑不同的功能分区。

由于大脑神经网络的互联性可知孩子所学各门之间也可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反过来,所学多门也能促进大脑不同分区的充分发育,大脑是越用越活的。

而只抓学习的孩子或兴趣单一的孩子,由于大脑刺激面窄,其它没用的大脑区域会沉睡。时间越长,睡的越死,这可能是我见到的好多孩子小时候非常聪明,越长大成绩越差的原因差了。

培育孩子全面发展,要注意的有二点:
1.这得掌握一个“度”,就是要保证孩子的充足的营养和睡眠。早上最好睡到自然醒,这点我做的很不够,现在注意这事了;中午一定得午睡。晚上得早睡,晚睡最迟不过9.30。在营养方面,孩子能吃多少就让吃多少,想吃什么就让吃什么,一天的最好吃五次上(这和养小鱼小猪小鸡没什么区别)。这半个月来,孩子早上7.45去学校过早,中午回家吃两碗,下午5.00放学买3元蛋糕,6.15吃晚饭。8.30游泳回来喝一瓶果汁,吃三串油炸碎骨。9.30睡觉前吃1-2支香蕉或其它水果。看到孩子能吃了,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2.每一门的单位时间要讲学习“质量”。
如我孩子学二胡,以前老师要求一天练琴不少天一小时,坚持了二年多。现在每天练半小时,老师说,现在孩子琴艺进展神速,我想主要原因是现在框框少了,每天练15分“马步”-----空弦和音阶,孩子是拉给自己听,以前是拉给别人(我)听!
孩子读经,开始也是每天花一个小时,后来发现,半小时内效果更好。
孩子游泳,原来忽视基本功,和大孩子拼速度,拼训练量,和“对手”差距越拉越大,现在主抓基本功和动作,不求速度,不求大训练量,相反速度提起来了。
书画一周只用半天,水平没见降,
学校学习我是最不用操心的,每天放学回家,作业再多,孩子都能很快做完,我检查签字再改正。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都不错。

大脑分区和全面发展,这可做出一篇高质量的论文来,如果说自己培养孩子有什么理念的话,这就应该是自己的理念吧,以前很少联系起来思考,看到目前网上这么多有关“增压减负”的贴子,不容我不认真思考一下自己的培养孩子理念,希望各位网友就这个话题谈开去,大家只有一个孩子,不允许走太多弯路!
作者: 瑞宝妈妈    时间: 2008-11-14 00:23
太好了,收藏了,以后教我儿子用的着!
作者: 听语漫步    时间: 2008-11-14 07:27
偏科
严重偏科
只重知识技能了
作者: woodhead    时间: 2008-11-14 07:45
嗯。。。柳爸的心得有理论,有实践,更有效果!
我补充一点自己的感受:柳爸本身就给孩子做了个很好的榜样,所谓学什么会什么精什么,我觉得没有柳爸的坚持,是做不来的。。。
作者: woodhead    时间: 2008-11-14 07:46
原帖由 听语漫步 于 2008-11-14 07:27 发表
偏科
严重偏科
只重知识技能了

愿闻其详。。。
作者: yhbb    时间: 2008-11-14 08:53
原帖由 听语漫步 于 2008-11-14 07:27 发表
偏科
严重偏科
只重知识技能了

忠言逆耳,不过不能只给评语,相信有价值的尚需展开:

等您上课......


[ 本帖最后由 yhbb 于 2008-11-14 08:55 编辑 ]
作者: snowyiyi    时间: 2008-11-14 08:56
看了您的总结,也想让孩子每天睡到自然醒,但好像不太可能哎。孩子老早就要起床准备上学了。
作者: jymm222    时间: 2008-11-14 09:38
很佩服柳爸有很多好方法,而且同大家分享和讨论.

提些我的看法:

"买3元蛋糕"
我不爱烹饪,不过以前在妈妈厨房之类的地方,看妈妈们说,外面的蛋糕放了什么什么添加剂,不可常吃.那些妈妈们喜欢自己做.

"喝一瓶果汁"
个人感觉还是吃新鲜水果好,据说还能锻炼牙齿和促进什么骨骼发育.

"吃三串油炸碎骨"
油炸的不可多吃.

"9.30睡觉前吃1-2支香蕉或其它水果"
水果睡觉前吃是否合适?是否能消化良好?据说早中晚吃的水果分别比喻为金银铜.

(当然,专家的研究,不一定适合每个人,甚至专家之间还经常反着说)
作者: 柳爸    时间: 2008-11-14 09:58
孩子下午放学后到吃晚饭前有段时间,现在学校门口小买部的东西便宜,多是0.5-1.0元一袋,但不敢买,而附近蛋糕店的食品看起来要新鲜些,因而孩子愿意买就让她买吧.
游泳中是不能吃东西的,有时要补充点能量多是喝果汁,如果有更好的替代,那就更好了
.游泳回来途中,吃点油炸或烘烤食品,孩子喜欢吃就让吃吧.我农村出来的,对吃没那么多顾忌.吃一阵子孩子自然会换别的口味.
睡前吃香蕉据说可降低血浆浓度,游泳的低氧训练会让血液浓度增加,所以教练说,睡前要吃香蕉,不能吃糖.
作者: 柳爸    时间: 2008-11-14 10:12
标题: 回复 #7 snowyiyi 的帖子
早上睡到自然醒,这是一种理想的状态。
以前我孩子一般6。30起来读经,会自己起。最近一月孩子是7。15左右起床,还是我们催起来的。
最近一月孩子明显饭量增加,如以前多吃素,吃鸡和牛肉类非常少,现在一顿能吃一碗牛肉,身体特别有劲。
多睡和多吃应该是有联系的,俗语“好吃懒睡”,有点道理。

当然,孩子读经得改变时间了。
作者: jymm222    时间: 2008-11-14 10:37
网络搜的:

"在进行高强度的训练前进食足够的糖、一定量的液体及低脂、低纤维食物,可促进胃排空及减少肠道不适、维持血糖水平、促进机体水合和提高糖原储备。有研究显示,运动前进食并没有负面影响。但经常运动的人员应该通过在训练期间尝试新的食物和饮料以确定最合适自己的进食时间。

  通常,运动比赛前所选择的食物应能提供500-1000kcal的能量,而糖占总能量的65%-70%。在赛前1小时内可进食少量的糖如能量棒、果汁(1∶3稀释)、含糖饮料或新鲜水果(香蕉等)。"

(我不反对睡前也吃香蕉,感觉香蕉比较容易消化,但我会把吃的时间安排得离孩子睡的那时远一些.)

"我国运动员膳食指南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营养平衡;

  2.食量和运动量平衡,保持适宜体重和体脂;

  3.多吃蔬菜、水果、薯类、豆类及其制品;

  4.每天喝牛奶或酸奶;

  5.肉类食物要适量,多吃水产品;

  6.注重早餐和必要的加餐;

  7.重视补液和补糖;

  8.在医学指导下合理使用营养素补充品。"

(我看第8条没什么必要,又不是高强度训练的专业运动员.薯类不错啊,也挺好吃的又不麻烦,豆类也是.牛奶或酸奶本来很合适的,可惜被三聚氰胺害的.)
作者: 听语漫步    时间: 2008-11-14 10:46
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一直和柳爸讨论不到一起
我们成长的环境不同,视野不同,理念不同,目的不同
你目前的状况和我们院里一些孩子父母相同
作者: jymm222    时间: 2008-11-14 10:54
我的孩子一周两次,放学后练乒乓球,一般之前之后都给她吃香蕉和少量饼干/面包/蛋糕(都是买的,哪能样样自己做,天气暖和时候有时用馒头代替,自己做的).不知还有哪些水果,吃起来简单的.
作者: 柳爸    时间: 2008-11-14 10:57
从营养角度来说,水产品蛋白要比畜禽肉类蛋白更易吸收、污染更少。我老婆要怀孩子期间,荤菜类是以鱼为主的。
可孩子出生后到现在就是不喜欢吃鱼,很头痛。

    小孩子吃东西,可能还要心理暗示,如我在网上看到一贴,游泳运动员多吃牛肉和胡萝卜有利出成绩。女儿看了这条信息,就变得“喜欢”吃牛肉起来。
    喜欢吃碎骨估计是喜欢那种“碎”的感觉。

   我见过十个家长有九个说孩子吃饭是件头痛的事,什么补锌补钙就能让孩子多吃估计也是骗人的。
作者: 柳爸    时间: 2008-11-14 11:14
原帖由 听语漫步 于 2008-11-14 10:46 发表
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一直和柳爸讨论不到一起
我们成长的环境不同,视野不同,理念不同,目的不同
你目前的状况和我们院里一些孩子父母相同


你是北京大都市,我是湖北中部小城市;你是大家闺秀,我是乡村野小子;你是培养优雅的小贵族,我在培养比我要强一点的下一代;

有话“道不同不相为谋”,但我更相信“殊途同归”

谈不到一块的话,可先放一放,儿教论坛上高人多,经人一点拨,,过段时间说不定就能谈到一块了
作者: yhbb    时间: 2008-11-14 11:58
原帖由 柳爸 于 2008-11-14 11:14 发表


你是北京大都市,我是湖北中部小城市;你是大家闺秀,我是乡村野小子;你是培养优雅的小贵族,我在培养比我要强一点的下一代;

有话“道不同不相为谋”,但我更相信“殊途同归”

谈不到一块的话,可 ...

不要着急,不要着急,休息一会,休息一会。

我觉得自己只听了半句话,所以在等下半句,呵呵,所以不急!
作者: luck1    时间: 2008-11-14 12:13
我家小子今年8岁,也学二胡,学了不到两年。

楼主教育孩子很有经验啊。
关于二胡方面楼主有什么经验 ,愿闻其详。

作者: wangtutu    时间: 2008-11-14 12:19
从柳爸的若干叙述中,目前没感觉孩子的压力,感觉到柳爸的紧张和压力。
时间安排的太紧。跟军训一样。
但是柳爸对孩子的教育想法和效果确实值得称道。

可能我散漫惯了,我要是这样紧张,非神经不可。

所以,孩子的教育很大一部分和家长努力分不开。

我认为柳爸说得还是有道理的。不全盘吸收,借鉴一下。
作者: yiyiks    时间: 2008-11-14 12:24
原帖由 woodhead 于 2008-11-14 07:45 发表
嗯。。。柳爸的心得有理论,有实践,更有效果!
我补充一点自己的感受:柳爸本身就给孩子做了个很好的榜样,所谓学什么会什么精什么,我觉得没有柳爸的坚持,是做不来的。。。

非常赞同哦.
作者: wangtutu    时间: 2008-11-14 12:34
如果偏科是指心灵的成长,我觉得体育和音乐本身就可以帮助孩子心灵成长了。

偏什么?思考中。
作者: jymm222    时间: 2008-11-14 14:03
我们家是这么偏的(思绪太多,我想到哪说到哪 )

幼儿阶段,尽量到户外,那里有小鸟,青草,朝霞,晚霞,鲜花,蝴蝶,瓢虫,蜻蜓,树叶......,各种各样的色彩,形状和气息,孩子的听觉、嗅觉、视觉等器官也会接受到大量的全新的信息,并由此得到了锻炼和发展.
出不去时,我们有时也听故事,看动画片.

关于绘画,我都不想说了,我的孩子,幼儿园中班的画,是我最喜欢的画.现在小学3年级,在学校里上美术特长班,老师鼓动学生考级,我是不想考,不过大家都考,我们也体验一下考级是什么回事,报名后,老师打电话说,给孩子们指导指导,我们去了,老师让每人交300元,上6次课.后来才知道是这么指导的,每次课3小时,每个孩子选一幅例图,每节课模仿同一个例图,考级那天,就画那样的 .这......无语

书法.
给孩子买了钢笔字帖,孩子自己想练,有时候练练.

放学回家,进了小区,是这样回家的:
有时侯,让我先走一段,再猜猜她要跳几步.
有时侯,跳绳
有时侯,踢键子
有时侯,给蜗牛摘几根青草
有时侯,.做广播体操
有时侯,追赶小鸟
有时侯,......
(都是她自己要做的,自己选择做什么)

回家后,不马上写作业,吃点喝点.如果她爸爸回来了,吃喝后就写作业去.如果她爸爸回得晚,她就忙忙碌碌.我在做饭,也不知她在干嘛.忙乎好一阵子,她才写作业去.我这人比较好说话,只要能睡前完成作业,就不计较.完成了作业,就是合格的学生.

体育,打乒乓球.我觉得这个有互动,随时和对手斗智斗勇.自己赢了当然高兴,对手赢了,也会喊一声"好球".
作者: 柳爸    时间: 2008-11-14 14:08
标题: 回复 #17 luck1 的帖子
我孩子从五岁开始学二胡,现在学三年多了。从师一盲人,此人曾在中央音乐学院深造过6年,是二胡界泰斗级人物张韶的弟子。

我孩子二胡在当地同龄人中算是较出色的,二次蒲公英全国艺术大赛都是荆门市第一名,湖北省金奖,北京银奖。

儿童学二胡我作这家长的体会是:

1.每天都要练0.5-1小时
2.每次都要拉1-5空弦50次左右
3.每天都要拉1234567音阶的D调E调G调F调,来回拉五遍
4.练习以老师讲的为主
5.叫孩子多拉给自己听,而不是给爸妈听,这样的琴音会慢慢优美起来,音准也会慢慢好起来。
6.鼓励孩子拉的玩,想怎么拉就怎么拉,如学猫叫马叫和人说话的声音等等。

以后多交流,音乐我是一个外行,只是陪练久了也能说出个123来了
作者: jymm222    时间: 2008-11-14 14:17
再说说学习.

语文,我们买各种书,自己阅读.作文还写不好,但没打算上作文班,她喜欢阅读,而且我耐心好,我等.....

数学,自己买了奥数书,合适的时候就学着做几题,也不打算上奥数班.最近和我说,现在最喜欢数学了.从一年级起,她就说,数学老师的课没趣,现在能喜欢数学,我真高兴哪.

英语,没上英语班,课外书买了,都还没开始看.估计快了.期中考了100分,进入班级前6名(6个100分的同学).一年级可是要补考的,二年级勉强过关,总算有起色了,听,说,理解都不错.
作者: dodo9427    时间: 2008-11-14 14:40
我们家宝贝一直是放养的,主要是一放假就带孩子去旅游,看看外地的风土人情,没能象柳爸那样,对孩子严格要求,看来要多吸收借鉴啊
作者: 棠棠妈    时间: 2008-11-14 15:25
小孩学什么精什么,真是优秀啊.
不过我也从没想过给孩子请名师,反正学个兴趣,还有就是大家都提到的左右脑的开发,锻炼身体并减肥。加上孩子本身也是抱着来学着玩的心态,再说孩子资质估计也有限,所以我们是样样都学,样样不精。

说到让孩子上兴趣班,我想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没兴趣上兴趣班的,每样东西都会有些喜欢的人。陈景润天生就喜欢做数学题,我们看他活着没劲,但他自已在数学题中找到了无尽的兴趣。
再比如柳爸的女儿,人家就喜欢上,加上父母的引导,不给孩子上才是剥夺了孩子的乐趣了。我想关键是孩子是否喜欢,还有就是家长能否抱着让孩子开拓视野而不是争第一的心态。
所谓因人而异,孔子之所以成为千古名师,据说关键他是因才施教。

对柳爸教育中,就一点不能苟同,就是读经能教出良好品德。不过我只讲我的观点,也不想与柳爸讨论。
另外,我的想法是,要让孩子适当体会一下失败,小时候样样都优秀,长大后会不会不能接受不如别人或被人忽视。当然我不是指柳爸家的公主会这样,这只是我个人的经验及从一些报道文章中得到的想法。
作者: yhbb    时间: 2008-11-14 17:50
原帖由 dodo9427 于 2008-11-14 14:40 发表
我们家宝贝一直是放养的,主要是一放假就带孩子去旅游,看看外地的风土人情,没能象柳爸那样,对孩子严格要求,看来要多吸收借鉴啊

我们家差不多,放养为主!

小子四岁多已经走了西北、华南、华东,火车几万公里,飞了几回,汽车无数,到过黄河,跨过长江,玩了珠江和漓江,大海里面尝咸水,个子不高但精神,身体不胖但健康,没啥特长,跟一般孩子比,言行举止思维方式成熟且大气一些。挺好!

[ 本帖最后由 yhbb 于 2008-11-14 17:53 编辑 ]
作者: 听语漫步    时间: 2008-11-14 17:58
原帖由 柳爸 于 2008-11-14 11:14 发表


你是北京大都市,我是湖北中部小城市;你是大家闺秀,我是乡村野小子;你是培养优雅的小贵族,我在培养比我要强一点的下一代;

有话“道不同不相为谋”,但我更相信“殊途同归”

谈不到一块的话,可 ...


你既然这么说我就什么都不说了
作者: woodhead    时间: 2008-11-14 21:11
争鸣是鼠版的传统,也是特色。。。
支持畅所欲言,大侠者可以传道授业解惑,中侠者可以开拓思路交流沟通,再不济的也可以让后来人吸取教训。。。
我也争鸣几句:
读经管“德”----身教才是德,当然楼主的身教我相信是没有问题的。和小朋友伙伴的交往,也是孩子成长的一块基石。。

学校语数学习管“智”-------这个智未免太窄了。要给孩子一点自我阅读的时间,听语一直提倡的课外社会活动,参加社会实践,觉得也是孩子增长知识(见识)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胡水墨书法管“美”,游泳管“体”-----这个不太懂。特长是花精力时间金钱的,在精不在多, 两项足矣。。

至于时间的分配,我觉得还是要给孩子一点自我支配的时间(包括空间),孩子越大,就越放点手吧,学习也好,交往也好。。。会自我管理,自我学习的孩子,才是真正长大的孩子。。
作者: 昨日乱昏山    时间: 2008-11-14 22:20
哈哈,太精彩了,关于育儿之道是值得这样辩一辩的,这样的贴子看着有意思。感觉听语就像华山派,一招一式透着股轻盈和气质;而柳爸像少林派,练的都是硬功夫,招招务实。不知殊途是否能同归。不过感觉对于女孩子的培养个人还是倾向听语派。
作者: 柳爸    时间: 2008-11-14 22:33
标题: 回复 #28 woodhead 的帖子
有点怕回贴,特别是晚上怕回贴!
白天要劳心,晚上回贴也要劳心,晚上劳心容易失眠,人到中年,苦啊!
任何观点,宜粗不宜细,如大脑功能分区这一观点应该被大家都接受了吧,至于哪个区管什么?就不应该在讨论之列了。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归根到底还是人心的细化和深化,至于道理高深、智慧高深的人大脑的哪个区域发达些,我想也不应该在我们的讨论之列了。
德育我首推读经,但不等于读经就等于德育了,辩者喜欢在包涵与被包涵的空隙“挑筋”;
智育首推学校教育,但不等于学好语数外就是智了;
其它类推。
任何一门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管理、接触社会的过程,如学二胡,就有很多机会参加演出、比赛、交流等等,我孩子也走遍了半个中国,多是在特长比赛、演出、参展等活动中完成的,你能说这不是社会实践?

我这贴子的核心观点就是:小学阶段得要德智体美劳全面打基础,不可偏废,因为大脑分工不同,可互相促进,可为补充,让孩子越大越聪明!当然,每个家长的观念不同,做法也会有差异。但是做为家长应该有:小学阶段的全面教育的理念!
作者: luck1    时间: 2008-11-14 22:55
原帖由 柳爸 于 2008-11-14 14:08 发表
我孩子从五岁开始学二胡,现在学三年多了。从师一盲人,此人曾在中央音乐学院深造过6年,是二胡界泰斗级人物张韶的弟子。

我孩子二胡在当地同龄人中算是较出色的,二次蒲公英全国艺术大赛都是荆门市第一名, ...

真是名师出高徒啊!羡慕一下!
于红梅也是张韶的弟子。我们看过她的演奏会,很棒。

我们这儿也不知道谁是名师

以后少不了要向您请教
作者: 嘀哒嘀    时间: 2008-11-14 23:47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柳爸 2008-11-14 14:28 金钱 +2 没办法啊,其实上儿教论坛也是负担啊

很有同感,有时候确实如此。时间永远不够用。

柳爸的思想一开始我也很不以为然。直到前段时间偶然看了柳爸关于时间安排的那个贴子。这一篇里同样也有关于时间安排的问题。我认为科学的安排时间和家长的坚持是柳爸思想的重点。非常有启发。

也希望听雨漫步能放下成见,一起来探讨。很想听听你关于柳爸偏科的看法,能在你们两个之间找到平衡点和共通点,也许那就是大家所苦苦追寻的东西。
作者: 嘀哒嘀    时间: 2008-11-15 00:51
另外我认为如果孩子对那些兴趣班能够做到不以为苦,反以为乐的,就是成功!!!

反之,不管有什么成功的实际成果,比如得奖得名次什么的,如果孩子以为苦,那就是失败的。
作者: 嘀哒嘀    时间: 2008-11-15 02:46
关于创造性这一点,我也是赞成的。应该说现在的学校教育,基本是属于技能型的,或者说是技巧型的,特别是语文学习中,统一答案,没有创造性,全是应试技能的培养,僵硬以前说过,应试能力也是必须要培养的,只能说这是一种实用的,功利的东西,可是现实中似乎也是必要的了。

创造性的东西,从长远来说,重要性应该说是大于技能的。可是有时候创造力也是要基于一定的技能之上才能进行的。比如音乐的创作,如果没有基本的音乐教育,好象就谈不上创作吧?不过,幼儿似乎是例外的,他们具有天生的音乐创造力,我是很赞成这点的。

看看柳爸怎么接招。

[ 本帖最后由 嘀哒嘀 于 2008-11-15 09:03 编辑 ]
作者: xiaoningningya    时间: 2008-11-15 08:53
以前看过柳爸的贴,感觉这个爸爸太用心了,家长陪了不少时间和精力.所有的父母都想自己的孩子好,可是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陪这样的时间和精力,就拿我自己来说吧,宁学了小提琴也一年多了,可是我没有每天晚上陪练,总觉得有很多事会给绊住了.昨天5:30分学英语学到7:00也不想做饭了,就出去吃,吃的时候遇到邻居小孩生日,邀宁吃完饭去切蛋糕,宁就去了,一去就到快10点才回来,还练琴吗?今天要去郊外玩一下可能回来也很累,练琴可能又会被搁置了.类似这样的事一个星期会出现两,三次吧,该怎么做好呢?听别人说小学阶段最好的学习就是阅读和玩,我比较认同,所以我很多时候就用这个给自己作为自己的借口,因为陪练,陪学也不是一件舒服的事.
作者: 嘀哒嘀    时间: 2008-11-15 09:04
听雨怎么把贴子删了?很有见地啊
作者: 柳爸    时间: 2008-11-15 09:53
标题: 回复 #34 嘀哒嘀 的帖子
自恢复高考以来,我国的应试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自成体系,对孩子应试能力的培养可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考试也是人生必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升学要考,求职要考,出国要考,职称要考。。人口压力造成你必须以考来“择优”。
应试能力和创造能力好象是矛盾的,社会发展进步需要有更多创造力强的人来带动。

孩子天生具备创造能力,在现实应试大环境下,越长大,创造力的火焰就慢慢泯灭了。
值得庆幸的是,小学还有音乐和美术不搞应试,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音乐美术名存实亡。

这也是件好事,学校不重视就由家庭来重视好了。

先谈音乐,现在孩子音乐教育等同为乐器特长学习,哪还谈得上基础音乐教育?乐器特长学习都以考级为主要内容。几年学下来,考过了十级,也就是学会了别人作的几首曲。老是跟在别人的屁股后跑,何来创新?如二胡,现在二十多年了没人能创作出“好听”的曲来了,孩子们学的多是70年代前的曲子,我曾在国内最大的胡琴论坛讽刺现在所谓“二胡大师多是些演奏匠”,被人给骂了,轰出来了。因而现在指望音乐能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也很难了。

好在还有美术,我认为美术是目前培养孩子创造力的最好方式。因为孩子们画画是没有限制的,至少我我感觉我的孩子画画没什么限制,要说限制只是材质的限制,如水墨、贴画、刮画等。内容是没有限制的。这也是我现在没让孩子放弃画画的原因。孩子每一幅画都是一个创新作品。

国内美术这水我也涉的不深,孩子也没花什么精力,一周去书画学校画半天,只当是玩。
作者: 嘀哒嘀    时间: 2008-11-15 15:18
原帖由 柳爸 于 2008-11-15 09:53 发表
自恢复高考以来,我国的应试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自成体系,对孩子应试能力的培养可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考试也是人生必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升学要考,求职要考,出国要考,职称要考。。人口压力造 ...

说到画画,我觉得孩子特别应该晚学的就是素描了,应该早点接触还是国画,自由画,在音体美方面,不管学什么,如果不打算走专业的路,还是以培养兴趣为目的的好,特别是游泳,在强度上就更不应该有强行的要求了,当游泳成为一种兴趣爱好而不是为了去参加比赛的时候,孩子才能真正从中感受到游泳的快乐。
作者: prettyxin    时间: 2008-11-16 22:14
凡事贵再坚持,我做家长有些失职,因为我有时就忘了提醒孩子该干什末了,惭愧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11-16 23:30
原帖由 嘀哒嘀 于 2008-11-15 02:46 发表
关于创造性这一点,我也是赞成的。应该说现在的学校教育,基本是属于技能型的,或者说是技巧型的,特别是语文学习中,统一答案,没有创造性,全是应试技能的培养,僵硬以前说过,应试能力也是必须要培养的,只能 ...


不当斑竹以来,上EJ已经对我来说不是负担了.

偶尔看看就看到有人说我.不过,似乎不理解我的意思.

创造力是天生的,后天维持就可以了,而且中国人的创造力从来不差,不然也不会想到把那些什么什么加到食品里.我们缺的恰恰是标准化的遵纪守法.西方人创造力差,强项恰恰是标准化的遵纪守法.所以不要听老外的忽悠.应试能力的培养是必须的,不管是中国的考试还是美国的考试都需要这样的技能,但是区别在于,中国太聪明,应试的会和出题的博亦,做得太过了.

而且现在的老师似乎不明白一个道理.不是题做得越多就越好,做题的多少和考试成绩不是单调上升的关系.提海战术就够了,没必要搞题洋战术,做太多题反而影响应试能力.
作者: 快乐昊昊宝贝    时间: 2008-11-16 23:35
标题: 回复 #1 柳爸 的帖子
全面教育,学习了,谢谢
作者: whyouth    时间: 2008-11-17 00:37
标题: 回复 #26 yhbb 的帖子
这个最好了,最合我意.可惜我懒啊,又没钱带着孩子到处跑
作者: 嘀哒嘀    时间: 2008-11-17 01:31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8-11-16 23:30 发表


不当斑竹以来,上EJ已经对我来说不是负担了.

偶尔看看就看到有人说我.不过,似乎不理解我的意思.

创造力是天生的,后天维持就可以了,而且中国人的创造力从来不差,不然也不会想到把那些什么什么加到食品里 ...

看看近百年来科技的发明创造,都是在西方。。。。。。。。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8-11-17 10:09
标题: 回复 #43 嘀哒嘀 的帖子
流程控制下的创造,才是有活力的创造.我们缺的不是创造力,而是流程意识.现代社会,流程意识远比创造力重要

对于孩子的培养,相对于创造力和标准化能力,我更看中后者.这年头靠创造力生活的人毕竟是少数,只有少数艺术家和科学家而已,而大多数的中流砥柱都是靠标准化能力生存和发展的.

何况,中国人从来不缺创造力.中国近代现代缺少科技的发明创造,问题不在创造力本身
作者: wangtutu    时间: 2008-11-17 10:20
标题: 回复 #44 jiangying 的帖子
听你讨论"儿童教育问题"挺有意思的,想法很独特.

好多天没见了,移情别恋了?
换地方当官了?
作者: haimian163    时间: 2008-11-17 10:29
学习,向大家学习
作者: dalingyang    时间: 2008-11-17 13:51
标题: 回复 #1 柳爸 的帖子
谢谢分享,很受用啊
作者: rwawah    时间: 2008-11-17 15:25
看了您的总结,也想让孩子每天睡到自然醒,但好像不太可能哎。孩子老早就要起床准备上学了。
作者: lisading    时间: 2008-11-19 18:31
能达到柳爸这个境界可谓是高了。但我是一位母亲,我也一直在寻找一个教育的最佳点。我女儿现在刚上一年级,刚进行了期中考试在班上中等。女儿上的是艺术学校,是寄宿的。但我选择是走读,每天早上7点从家里出发,晚上7:30分到学校去接。所以我就觉得每天早上和晚上都象是打战一样。早上怕迟到,晚上怕耽搁了睡觉的时间。早上自然醒是不可能了,差不多6:10就要起床,早上喝杯自己做的豆浆,再吃点别的东西,就匆匆忙忙去上学,晚上回家7:45分左右,在楼下的大广场跑两圈,马上就喝一杯牛奶,吃战点水果。因为数学口算速度不快,做50题口算题。这时就快8:30分了。接着就是要刷牙洗脸了,做好这些事后,也就是睡觉时间了。我女儿在学校学的是古筝,回家也没有功夫练习,学的状态可能也不是很好。因为刚上的一年级,我不想给她太多的压力。所以也没去学其他的兴趣。女儿的年龄有些偏小,现在刚到6周岁,按我们这边的话应该明年才能上小学,所以现在她能跟上班上同学,我的心放下了一半。但要达到你的境界我是望尘莫及啊!能针对我女儿的情况,请您提提好的建议,非常感谢!!!!!!!!!!
作者: lisading    时间: 2008-11-19 18:38
我可能自己就没有严格的时间观念,有时出去有事计划中要做的事就取消了。但有时想想也没这个必要,小孩子还是需要时间玩的。我的理念可能有问题。现在小孩太累了。
谢谢大家的分享,有好的方法欢迎指教。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