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造句子 [打印本页]

作者: 嘀哒嘀    时间: 2008-11-12 07:13
标题: 造句子
用既。。。。。又。。。。。造句

BB造的是:天既大又阔。
虽然是短句,我觉得似乎也不应该算错,老师打了叉。

。。。。不但。。。。。而且。。。。。
小明不但不写作业,而且也不劳动。
这一句也是打了叉,也许改成:小明不但不爱写作业,而且也不爱劳动。这样更贴切些,可觉得也不应该给打大叉的。

扩句子:我系上了红领巾。
BB改成:我系上了火红的红领巾。也是大叉。
也许火红没有鲜红好,但是文学上的形容词应该是可以活用的,觉得不该那么死啊?

小明演奏着乐曲。
BB改成:小明高兴的演奏着乐曲。大叉!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父子练字
    王羲之和他儿子王献之都是我国古代的书法家。

    他从七岁开始练字,几十年来一天也没有停止过。他每天都在水池边练字。由于他天天都要在水池里洗毛笔和砚台,时间长了,那一池水也渐渐地由清变黑,成了“墨池”,他也成了当时最有名的书法家。

    王献之从小就跟父亲学写字。一天,分问父亲,字字有什么秘诀?父亲指着家里的18口大缸说:“秘诀就在这里。你把这18口缸里的水写完就知道了。”

    王献之听了父亲的话,终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于是他日夜勤奋地练习写字,也成为一位有名的书法家。

联系上下文理解:
秘诀是:天天练(BB填写的)。大叉!
你认为王羲之成名的秘诀是:用心去练(BB填写)。大叉!

请大家帮助分析下,这些鲜红的大叉打的究竟有没有道理。

[ 本帖最后由 嘀哒嘀 于 2008-11-12 08:52 编辑 ]
作者: jlhsy    时间: 2008-11-12 08:33
呵呵,有意思。我觉得也都对啊!期待高人解答
作者: 葡萄树枝子    时间: 2008-11-12 08:49
标题: 回复 #1 嘀哒嘀 的帖子
遇到这样的老师,考试能及格就不容易了。
作者: 柳爸    时间: 2008-11-12 08:51
你孩子老师在训练"八股文"高手!
童言无忌,孩子的错也是一种"童趣".换个标准,让你大人写出孩子的"错"来,你还不容易做到呢.
作者: happy_99    时间: 2008-11-12 08:53
我也觉得老师批改得好象有点过头了,不知道评讲时老师是怎么说的,如果有道理呢,请宝宝下次按老师的来,避免考试被扣分。

单就阅读理解来说,我觉得宝宝的两个答案不完全正确。

秘诀是:在文里说了,父亲对儿子说:“秘诀就在这里。你把这18口缸里的水写完就知道了。”也就是说儿子当时并不知道秘诀,父亲的意思是把秘诀藏在水缸里了,那秘诀就是“藏起来的宝贝”

王父“从七岁开始练字,几十年来一天也没有停止过。他每天都在水池边练字。”所以,其成功秘诀才是“天天练”。

勤学苦练和用心练习有一定区别,前者更多地是从时间跨度上来讲,后者则更多地是从一时的态度上讲。
作者: 9143in    时间: 2008-11-12 09:27
这世上的事情都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更何况是模棱两可的题目判断。

老实说,这题目出的有意义吗?

孩子们的创造性就是这样被扼杀的... ...
作者: 爱小爱    时间: 2008-11-12 10:04
我大概有点发言权.曾经的语文老师. 不对之处请见谅.开解自己的话,毕竟离开有好几年了.
首先,孩子理解没有错.造句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孩子理解词义,掌握用法.孩子的答案在我看来没错,尤其是第一句的阔\第三句的火红用的很好!如果是我,是不会给大叉的,但是从语言学的角度说,都不算很对,或者说工整.
看第一句:天既大又阔。    在这个地方"又"改为"且"比较好!
第二句:小明不但不写作业,而且也不劳动。    此处如果写作:今天小明不但没写作业,而且也没劳动。句式上以及句意上都比较通!
第三\四句我不太明白这老师为什么给叉,也许是认为扩写的太短,有偷懒之嫌.或者老师有些过于八
股.

阅读理解是语文今后的重中之重,我理解的方向是只会比重越占越大.
说回本题.不知道在这道题前是否有答题要求.比如用文中句子回答.
孩子的答题思路有.
本题99说的已经比较好了.
作者: snowyiyi    时间: 2008-11-12 17:18
老师打个大大的叉不对,应该跟孩子探讨一下吧。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8-11-12 23:15
原帖由 9143in 于 2008-11-12 09:27 发表
这世上的事情都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更何况是模棱两可的题目判断。

老实说,这题目出的有意义吗?

孩子们的创造性就是这样被扼杀的... ...

对于您的说法俺也有歧义.

小学语文,字、词、句是基本功,阅读理解是综合能力,不出这样的题目,哪出什么题目合适呢?
作者: 嘀哒嘀    时间: 2008-11-13 09:15
谢谢大家的参与,已经受益很多了。

99的这段话我还是没太理解,能否讲得更透彻些?恕俺愚钝

“单就阅读理解来说,我觉得宝宝的两个答案不完全正确。

秘诀是:在文里说了,父亲对儿子说:“秘诀就在这里。你把这18口缸里的水写完就知道了。”也就是说儿子当时并不知道秘诀,父亲的意思是把秘诀藏在水缸里了,那秘诀就是“藏起来的宝贝”

王父“从七岁开始练字,几十年来一天也没有停止过。他每天都在水池边练字。”所以,其成功秘诀才是“天天练”。

勤学苦练和用心练习有一定区别,前者更多地是从时间跨度上来讲,后者则更多地是从一时的态度上讲。

作者: happy_99    时间: 2008-11-14 09:28
呵呵,首先,我这也不是标准答案哈,是我自己的想法。

宝宝第一题的答案更适合用来回答第二题。

第一题,我感觉是考词汇,“秘诀”对于这个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是少见的,那么这道题是考他们能否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它的意思,所以回答时应该是答出词语的意思,而联系上下文,这个“秘诀”就是“秘密的,不为人知的诀窍。”

第二题才是考孩子们对文章全文思想的把握,这篇文章就是写我们做事应该勤学苦练,持之以恒。这在文章中已经有很多词语明确地表示出来了,就看孩子们能否理出来。

他从七岁开始练字,几十年来一天也没有停止过。他每天都在水池边练字。由于他天天都要在水池里洗毛笔和砚台,时间长了,那一池水也渐渐地由清变黑,成了“墨池”,他也成了当时最有名的书法家。

从上面加黑和划线的句子里我们可以知道,王父的“秘诀”是“天天练”

[ 本帖最后由 happy_99 于 2008-11-14 09:30 编辑 ]
作者: 一尘不染    时间: 2008-11-14 11:49
嘀哒嘀家的BB现在上几年级?
如果处于小学低年级阶段,比如一二年级,那么孩子的造句应该是不错的,除了最后一句:小明高兴的演奏着乐曲。(要注意分清的、地、得的用法)。老师的批改过于拘泥了
如果已经处于小学中高年级,三四年级,那么看来孩子的老师是比较严格的,说话造句注意语言逻辑,使用词语正确。。帮孩子多分析指正,毕竟严师才出高徒嘛
作者: 嘀哒嘀    时间: 2008-11-15 00:17
虽然大家分析都很有道理,可是我觉得BB现在越来越缩手缩脚的了,一年级时特别爱写作文,现在几乎总是说不会写,也不想写,不知道怎么去按照老师的要求写,孩子创作的欲望没有了,脑子里想的是怎么样才能写出符合老师的想法的文章。

特别是三年级这三个月来,从二年级时要求的一百多字,突增到三百字,对文章的结构和内容都在向八股式靠近,比如开头,结尾都要按照固定的那几种来写。比如结尾一定要写上:我很高兴
我很快乐、这真是快乐的一天、我以后一定要如何、我从某某或某件事中学到了什么、我要向某某学习。。。。。。。。

给孩子辅导语文要比辅导数学痛苦多了。经常觉得自己在帮着老师一起掐灭孩子心中的灵感和学习的愿望
作者: dengll2001    时间: 2008-11-15 10:36
语文正是引导孩子多方面思维的科目,答案并不绝对吧,学校里的老师也不死板。
如果在小学里,学生就整齐划一的答语文题,那。。。。
在我的印象中,语文老师是鼓励多种答案的,一次试卷的批改有偶然性吧。
不是说不同的人眼里有不同的红楼梦吗,阅读理解应该是孩子的理解,不对的是作者
作者: happy_99    时间: 2008-11-15 12:58
标题: 回复 #13 嘀哒嘀 的帖子
我家孩子在作文上一直是比较痛苦的,从二年级到三年级也有你们宝宝的这种现象,结尾全是“然后我们就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刚开始我也想纠正,后来放弃了,因为弄得孩子不知道该怎么写了。所以后来只要不是语法错误,我一般都不要求改了。当然,错别字要改。
作者: 嘀哒嘀    时间: 2008-11-27 23:20
今天的句子,用“敌人”来造句。

BB写:敌人来了,他们冲了上去!         大叉

不知道这个句子为什么被打大叉,如果说是句子短了,可其它同时造的短句并没有被打叉。
作者: 克拉拉    时间: 2008-11-28 00:06
这个句子被打大叉,原因就我看来出在“他们”上,指代不明,是指敌人呢,还是我方将士。您再仔细看看。
作者: happy_99    时间: 2008-11-28 13:24
标题: 回复 #16 嘀哒嘀 的帖子
这个句子被打上叉,我个人揣测应该是句子里没有反应出“敌人”的涵意。

造句的一个功能是帮助孩子正确理解词意,所以一般要求句子里出现的词语要反应出孩子是理解了这个词的意义的。

比如,用“春晖”一词造句,那么通过这个句子,我们应该是可以看理解出春晖的意义的,所以:

妈妈的爱如春晖般温暖着我--这个句子是正确的,因为从句子里我们可以知道“春晖”的一个喻意是“母爱”,说明孩子明白了春晖这个词的意义及其使用范围。

但是
昨天我看了《春晖》这部电影--这个句子就是不正确的了。从这个句子里我们根本看不出孩子究竟有没有理解到“春晖”一词的含义。

我小的时候有一次自作聪明,把老师布置的所有造句作业都以“老师让我们用**造句”一句话来完成,结果……大家可想而知哈。
作者: 嘀哒嘀    时间: 2008-11-28 19:01
昨晚BB肚子疼,写完字词我帮着造了几个句子。有两个被老师打大叉。

值日..................今天该我值日.    老师在后面加上:我很高兴.   

令人想到孩子的作文,所有的结尾几乎都用这一句来结束.

发怒.................他是一个爱发怒的人.    老师在后面加上:这样不好.


难得看到老师这样认真.一般都是直接打大叉,根本不加以改动的,也许看出了字迹不是孩子的?
作者: 克拉拉    时间: 2008-11-28 22:10
唉,看你的改作文和造句的这两个帖子,真的有点郁闷,这样的老师实在水平一般,且观念落后。
如此的老师怎么才能应对和教育好现在的孩子???
作者: PEKO_O    时间: 2008-12-2 12:21
造句有点难度,我家孩子还经常写错别字!
作者: ice幼儿    时间: 2008-12-6 20:12
这个句子被打大叉,原因就我看来出在“他们”上,指代不明,是指敌人呢,还是我方将士。您再仔细看看。
作者: 陶狗妈    时间: 2009-1-21 03:07
这老师有没有搞错,孩子的句子已经很不错了!
作者: gaoweishuo    时间: 2009-1-23 22:59
可能是孩子没按照老师的要求,循规蹈矩的造句吧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