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我们要培养出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打印本页]
作者:
柳爸
时间:
2008-11-10 20:39
标题:
我们要培养出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来这里,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培养孩子
因为大人的付出,孩子们在幼儿、小学、初中阶段是“正常”成长的,可说是在同一起跑线上,高中孩子们会分成文科理科,人生开始有了一个大致方向,到了大学,各人基本上确定了自己的终生职业,因为读大学都有一个“专业”。
大人辛苦的努力,是希望能看到孩子长大了能有一个好的前途,好的归宿。
种因得果,这世界的事永不是1+1=2这么简单,任何一件偶然事件都有可能改变孩子成长的轨迹。
来反思一下自己教女方式:女儿走的是一条小学阶段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之路。
其实这条路带有强制性。通过读经、民乐、游泳、书画学习等来补学校应试培育的不足。其实也可不这样做也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中国的经典都是前人生存智慧的总结,书上学来的不如实践中悟来的更有益;游泳培训不如每天溜冰玩耍骑单车更能锻炼身体;民乐书画本来同源,就是一种语言,以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罢了。。。想穿了这些,再来反问自己,让女儿学这些有什么用?
女儿的志向是要当一个科学家,这些年来她老是说她想当一个科学家,设计出一个机器屋。大人可不必当真,就象我们小孩子说自己长大后要当什么一样的。前几天她突然给我说:“不想当科学家了,因为科学家老是要出国,我出国了谁带照顾我的孩子?我们班上有个同学她爸妈出国了,没人管他,成绩从前几名掉到最后几名了。”我不敢想象这是出于一个8岁女童之口。
假设女儿长大了真的要当一个科学家,小学阶段学的这些能起到什么作用?读经是人心灵修为,二胡是业余爱好,游泳也是业余爱好,书画也是业余爱好,哪能有这么多业余爱好? 我看唯一的作用就是孩子当了科学家的思维比一般科学家的思维能力更丰富些。就象游泳中也能体会到二胡音乐节奏,拉二胡中能体会到《诗经》节奏一样吧。
如果不当科学家呢?如当个一般老师,学这么多只能是人生经历丰富一些罢了。如果当个公务员,学这些只能留在童年记忆中。
当然,孩子也可能在学的这些特长中选择一条深入走下去,如成为一个国学教授或研究员,成为一个二胡演奏家,成为了一个游泳运动员,成为一个书画家等等。选择其中任何一条路走下去,对家长来说有点象赌博:前面道路千万条,总有一条适合你。作出选择得判断出孩子在哪方面确有天赋和兴趣,一旦判断失误,对孩子的一生也只能是增加一些坎坷经历。
这样一来,孩子的小学毕业后成长就有三个关口:初中特长判断,高中文理分科选择,大学专业选择。
现在的小学阶段我们大多数孩子的学习包括三个方面:学校主课学习(语数外),主课特长学习(奥数、作文、英语),校外特长学习(体音美) 只不过是各有侧重。我看小学阶段是才最轻松的,因为都知道孩子应该怎么做,做什么。初中高中才是孩子真正成材的分水岭!一步错,步步错!
作者:
9143in
时间:
2008-11-10 21:02
有些沉重... ...
一个有责任的爸爸的内心的挣扎。
你从没有逼迫过孩子吧(我认为最重要的,这和填鸭式不同)?而且从您的几篇帖子看孩子还是乐在其中的。而且作为游泳队的小干部EQ不错啊。
想过没有?您女儿因为这些“业余”的因,也就有了各种不同的选择的果。所以到了您所说的成才的分水岭的时候,她便知道什么是喜欢的。
也就是说,你现在已经种下了让她以后能自行充分选择的因,她也同时有了融会贯通的潜力。佩服您啊。而且,人生充满奇遇,或者结果她既不是科学家也不是公务员或教授呢?还是让她和她的命运给出答案吧!
很想了解一下您女儿是怎么读经的?谢谢先。
作者:
听语漫步
时间:
2008-11-11 07:29
技能型人才&创造型人才
作者:
snowyiyi
时间:
2008-11-11 08:10
要培养怎样的孩子,关键还是看爸爸妈妈的心理状态。非常紧张孩子的家长一定不会放松的。我就不这样,我认为一张一弛比较好,一直紧张兮兮,孩子和我都受不了。
作者:
tigerqiu
时间:
2008-11-11 08:59
占位,早关注早学习将来可以少走弯路,嘿嘿。。。
作者:
mofashi006
时间:
2008-11-11 10:40
教育孩子,首先是做人,然后才是成才,这才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难把握的。
作者:
曹云
时间:
2008-11-11 10:46
感觉教育孩子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做父母的得跟孩子一起学习!
作者:
yhbb
时间:
2008-11-11 12:02
虽然我的孩子还没上小学,但我不认为将来我要担这么多心。
你可以说我为人父母不投入,不称职,但是我的目标就是让孩子尽量的开心和快乐,不管是生活还是学习,要达到这个目标我已经挺多事情去做去想了,哪里还有多余的精力去想这些?至于教他做人,明理,自立,自制等等也包含在日常生活之中,将来的事情我不去想,等到他长大成人,走什么样的路还是他自己去选择吧,我的任务就是在他成人之前做我认为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乐在其中就好了。
作者:
wangtutu
时间:
2008-11-11 12:40
孩子将来什么样,不是家长能操纵的.
想象自己的成长和父母的期望就知道了.
我觉得,家长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给他提供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的机会.
孩子到了社会上,受到那些影响,世界观和价值观会发生那些变换,都是我们无法预测的.
孩子现在能快乐成长,有勇气和能力克服困难.
即使将来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也能乐观向上,不被困难压倒.就足够了.
儿孙自有儿孙福.别瞎操心了
作者:
柳爸
时间:
2008-11-11 14:44
标题:
回复 #9 wangtutu 的帖子
等你孩子大学毕业了,也失业了,住在父母家,没钱找父母要,那时你有老了,除了叹息,还是叹息...
我多数同事的孩子就是这样,当然也不想看到孩子在家没事做的,
花钱啊,让孩子继续读研究生,读博士,一直读到孩子都要老了
还得为孩子操心婚嫁\操心工作\操心房子等等.
"儿孙自有儿孙福",哪来的福?
作者:
wangtutu
时间:
2008-11-11 15:38
标题:
回复 #10 柳爸 的帖子
你恰好说明一个问题.
孩子即使读书到博士,不能就业,自我生存,也是废物.
什么是就业?
为什么不自己创业?
只有中国的父母为孩子把自己牺牲了,
孩子也跟着牺牲了.
父母为什么要为孩子操心婚嫁\操心工作\操心房子等等.?
父母不能包办孩子的一切.
反正我没有靠父母给留太多物质上的东西.
我大学没毕业.母亲去世,父亲另娶.
父亲是不管我的.我也不要他管.
我和妹妹是靠自己完成研究生学业的.
如果孩子自己担当不起生活赋予他的一切,
你给他坐金山,他能怎样?
孩子的未来是由他自己选择的.
父母现在顶多给他创造一些学习的条件.
我倒是很佩服你为孩子的付出,我孩子的爸爸是学不了你的.
作者:
柳爸
时间:
2008-11-11 15:55
标题:
回复 #11 wangtutu 的帖子
我们的孩子长大了,社会就业压力会比现在更严峻:人口越来越多,岗位越来越少,听说男女65岁退休。
我估计将来专长型的人更会生存,大众型的人将很难找到饭碗。
社会是变化的,有些变化是可预测的。我们小孩候,父母会说:“好好读书啊,不好读书你就得和我一样种田”
现在的人教子女:“好好读书啊,你不好读书你就得去街上拣破烂” 。三十年间,人们最低生活就从种田做农活变成了拣破烂做乞丐。不管种田还是做乞丐,总归是有一个活法啊。三十年后,人们又将会怎么教子女呢?
作者:
xiayuchen
时间:
2008-11-11 16:04
tong gan tong gan
作者:
梦幻妖精
时间:
2008-11-11 19:51
我们要培养出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这个题目很高深
作者:
whyouth
时间:
2008-11-11 20:25
科学家也许大都是多才多艺的,但家长费尽心机弄的"多才"+"多艺"混在一起不一定就成得了科学家.
读书时老师讲了一个笑话,说人们都喜欢把美女比喻长成鹅蛋脸,柳叶眉,杏眼,樱桃嘴.可真把这些东西找来配在一起,却不美了.
我觉得家长对孩子所谓的"兴趣"分类不够明晰.比如,小意的孩子小源,从三四岁起喜欢百科,尤其是其中的天文.这种自发产生的强烈兴趣,吸引着小源在小小年纪就在研究相关的科学知识,真正乐在其中.这才是真正的"兴趣",没有一丝一毫矫造,是纯粹孩子自发产生的,其中没有家长的暗示,孩子也没有讨好迎合家长的心意.
大家都想想,自己口口声声所说的孩子的兴趣,是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兴趣吗?当把自由地玩和"兴趣"摆在一起,让孩子选择时,他会选择"兴趣"吗?如果是,那才是真正的有兴趣.
作者:
9143in
时间:
2008-11-11 20:36
标题:
回复 #12 柳爸 的帖子
三十年... ...不知道。
三百年后,会说:“好好读书啊,不好好读书你就得去地球!”
父母乐观一点,子女轻松一点。父母谨慎一点,子女多学一点。
现代社会,为人处世为首,口才为要(看看布莱尔,克林顿退休后的收入,再看看机场里挤在一堆一起看翟鸿燊讲国学大智慧就明白了)。这怎么培养呢?
哟,把问题搞得更复杂了
... ...
作者:
柳爸
时间:
2008-11-11 21:46
标题:
回复 #15 whyouth 的帖子
"自己口口声声所说的孩子的兴趣,是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兴趣吗?当把自由地玩和"兴趣"摆在一起,让孩子选择时,他会选择"兴趣"吗?如果是,那才是真正的有兴趣."
孩子的真兴趣,孩子自己也未必真懂,父母未必真知道,旁人未必真明白。
传说中的天才是有的,他们童时超人之处只是在他们成名之后才得到“印证”。早教理论说,人人都可成为天才,现在有多少父母在孩子身上实践这一“天才理论”,但我更相信,天才与刻意培养没有多大的关系!
我更相信环境造人说,时势造人说。这句话好象与我贴子主题自相矛盾了,又怎么不知当代中国无数家长在培养孩子之道不是一个“大势”呢?先知先觉的毕竟是极少数,我绝对不是。
[
本帖最后由 柳爸 于 2008-11-11 21:47 编辑
]
作者:
柳爸
时间:
2008-11-11 21:55
标题:
回复 #16 9143in 的帖子
30年后的事不管了,不过孩子到五六年级时学习我还得花精力抓一下,
六年级时我和孩子都要认真考虑一下是否走专业特长路。也许孩子的真正特长不在全不在现在所学的特长之中。
作者:
shelley0000000
时间:
2010-11-15 13:21
早关注早学习将来可以少走弯路
作者:
HMB
时间:
2010-11-15 15:29
最近忙,偶尔上来逛逛。特别想知道柳儿的近况。
因为柳儿的游泳贴,停了小雨的游泳课,玩,何必太认真?现在知道停对了。时间太有限了。与其花精力刻意玩,不如让小雨玩自己更喜欢的。
小雨天天在进步,我的疑惑也越深。语数外,体美音......到底怎么做才正确呢?
作者:
ljs0788
时间:
2010-11-15 17:03
真的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家长累,孩子累。不过,只要孩子喜欢就行。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