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咱论坛上电视了 [打印本页]

作者: 昨日乱昏山    时间: 2008-11-3 19:04
标题: 咱论坛上电视了
哈哈,今天在电视上瞧见了咱论坛,虽然只一个镜头,足以说明咱坛子知名度很高耶!
作者: hq1966    时间: 2008-11-3 19:13

  能透露是有关什么内容的吗

作者: 昨日乱昏山    时间: 2008-11-3 19:23
在上海卫视,一个纪实片里,题目是《九岁师爷》,有关私塾教育的,据说咱坛子为此有过一番争论。

[ 本帖最后由 昨日乱昏山 于 2008-11-3 19:51 编辑 ]
作者: fishpop    时间: 2008-11-3 19:49
大家多来发表高见,希望咱们的论坛越来越火
作者: 金时宇    时间: 2008-11-3 21:17
看来咱们的论坛也是有名气的。
作者: guki2008    时间: 2008-11-3 21:55
是嘛???很好啊!!!!!给楼主加分!!!!!!!!!!!!!!
作者: yanzifeilai    时间: 2008-11-3 22:31
会广为人知的,大家努力宣传吧
作者: qdylz    时间: 2008-11-4 08:27
我猜应该是现代私塾随笔huge57版主吧,就是袁鸿林博士。他的女儿袁小逸,自称猫姐姐,从4岁开始在家接受袁博士的私塾教育,英文和古文学都很棒,今年9岁,开始接受学校教育,直接上的初二。在上学前,曾在其父亲出差期间代课当老师,比其父更受欢迎。

[ 本帖最后由 qdylz 于 2008-11-4 08:35 编辑 ]
作者: dinglj_baby    时间: 2008-11-4 09:02
:) :)
作者: portia71    时间: 2008-11-4 09:02
这个论坛确实办得好,我都有些迷恋了
作者: yhbb    时间: 2008-11-4 09:12
原帖由 qdylz 于 2008-11-4 08:27 发表
我猜应该是现代私塾随笔huge57版主吧,就是袁鸿林博士。他的女儿袁小逸,自称猫姐姐,从4岁开始在家接受袁博士的私塾教育,英文和古文学都很棒,今年9岁,开始接受学校教育,直接上的初二。在上学前,曾在其父亲 ...


很好很好,中国这么多年的科考、教育制度(包括所谓的教育体制改革)真是要好好的反省一下了!

在保证教育的质量前提下,我个人原则上不反对教育的部分产业化,但,只是为了挣钱的教育产业毁的可能不是一代或者几代人,那可是关系到整个国家民族的大事,为啥就没有人管呢?

把子女送到国外或者私塾只是解决了很小一部分人的问题,绝大多数的孩子还是要在国内接受普通教育,不把教育的问题解决好,将来振兴国家民族的大业依靠啥,人人都知道的事情,咋就这样呢?
作者: hnlz123    时间: 2008-11-4 10:39
预祝坛子越来越好好
作者: 昨日乱昏山    时间: 2008-11-4 10:51
因为从来不大看电视,昨天扫了一眼电视居然出现了咱坛子Logo,激动万分,呵呵,就瞧了一眼片名,今天上网百了一下,大概是这个了:“
   9岁女童,拒绝学校教育,摇身一变,成了现代私塾里的女老师,带起了学生。被称为“神童”,初进学校考试却只获得中下成绩。她五年所接受的私塾教育是否成功?她未来到底会走一条什么样的路?《九岁女“师爷”》10月31日21:30,东方卫视《真情实录》播出。”正如qdylz所说。

[ 本帖最后由 昨日乱昏山 于 2008-11-4 10:52 编辑 ]
作者: snowyiyi    时间: 2008-11-4 10:55
祝福我们的论坛越办越好,能听到更多的意见建议,能收集到更多有用的资料。大家一起努力吧。
作者: nnliziyuan    时间: 2008-11-4 14:17
初进学校考试却只获得中下成绩。为什么
作者: 我爱五月2002    时间: 2008-11-4 14:37
酒好不怕巷子深!都网络时代了!
作者: fayfay1    时间: 2008-11-4 15:00
在报纸上看到过这篇报道,其实我也不太看报纸的
至于论坛,这是我目前最喜欢的论坛了,学到很多,整天泡在这里,主要是英语教育版块,不可否认,我也是个很功利的家长
作者: 小语妈    时间: 2008-11-4 22:38
看了楼主的贴,专门找了相关帖子拜读了一下,有愿意看的父母可以点下面的链接直接看看了。 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hp?tid=28196&extra=page%3D1
作者: irene_qin    时间: 2008-11-5 09:42
目前除了这个论坛,我是少有逛其它的论坛了,吸引我的东西太多了。
祝愿这个论坛越办越红火!
作者: zuoluo    时间: 2008-11-5 10:05
恭喜啊,愿论坛越办越好啊。
作者: 柳爸    时间: 2008-11-5 10:08
儿教论坛,这个还算是不错的。
逛这个论坛,我感觉是较轻松!
作者: Irene2005    时间: 2008-11-5 12:01
初进学校考试却只获得中下成绩,正常。我个人认为,这是家庭教育和应试教育的最明显的区别所在。侧重点不一样,期望不一样,当然会有差别。
作者: yhbb    时间: 2008-11-5 12:09
是不是始终要回到学校教育,离不开呢?
作者: 渊来是你    时间: 2008-11-5 13:03
会广为人知的,大家努力宣传吧
作者: qdylz    时间: 2008-11-5 14:04
原帖由 nnliziyuan 于 2008-11-4 14:17 发表
初进学校考试却只获得中下成绩。为什么



电视没有看到,不知道中下成绩是怎么出来的。但是这位猫姐姐---一位中下成绩的初中生写的文章不知那些成绩好的人能不能写出来。

《读书札记——〈木兰诗〉中的雄兔与雌兔》

读原建平主编人教版《(新课标)文言文全解》初中卷(以下简称“原书”),我觉得该书《木兰诗》(也称《木兰辞》)的白话译文有些错误。原诗最后四句:“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白话译文:“雄兔两只前脚不时爬搔,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可是)雄雌兔两兔一起贴着地面跑,怎能辨别得出哪是雄哪是雌的呢?”(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年版,58页)此处涉及古诗文中经常使用的修辞方法——“互文”。古诗文,尤其是古诗,因为对仗、押韵、平仄、字数的限制等原因,上下两句或同一句中,看似各说一事物,实际上是互相呼应、互相补充或互相解释,这种修辞现象叫做“互文”。

比如,王昌龄《出塞》诗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前句是指秦汉时的明月和秦汉时的关,而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照在汉时的关上。因为这是一首七言诗,受字数限制,只能用这种方式互相补充。对此,前人已有述及,见《周振甫讲修辞》的“互文和互体”篇。又如,陶渊明《归园田居》:“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堂前屋后都栽植了榆柳桃李等树。)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主客都下马上船);“东船西舫悄无言。”(东西船舱里的人均静默无言)。《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上句省去了“皎皎”,下句省去了“迢迢”。“迢迢”不只是指牵牛星,亦指河汉女。“皎皎”不只是指河汉女,亦指牵牛星。这个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相同。其实,《木兰诗》多次使用了互文:“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将士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十年后终于返回故乡。)“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其上句省去“坐我东阁床”,下句省去“开我西阁门”。两句的意思:打开东阁门在床上坐坐,又打开西阁门在床上坐坐。原书对这几处的白话翻译,因为没有看出是互文,也都译错。鉴于此书是影响较大的教辅书,有必要在此指出。

也有人认为“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不是互文。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现代汉语词典》成语“扑朔迷离”条:“《木兰辞》:‘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雄兔脚乱动,雌兔眼半闭着,但是跑起来的时候就很难辨别哪是雄的,哪是雌的。比喻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这里的关键问题是,如何辨认兔子的雌雄。我曾问过多年饲养兔子的人。一般两个月以下的兔子,很难辨别雌雄。若该兔小便出口处呈圆形者,便是雄兔,若呈纵向豁嘴状,便是雌兔。长至三个月,就较易区别兔子的雌雄,因此时雌兔的屁股会鼓出圆包。还可比较其个头大小,一般个头大者为雄性。原书讲只有雄兔脚扑朔,难道雌兔就不脚扑朔吗?反过来,原书说只有雌兔眼迷离,难道雄兔就不眼迷离吗?实际上,像脚扑朔一样,眼迷离也是雌雄兔所共有的特征。我们所熟悉的关公形象,就是眯着眼睛,也叫“兔子眼”,却并未称他为“雌兔眼”吧?因此,“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应是互文无疑。无论是否跑动,仅凭脚扑朔和眼迷离,无法区别兔子雌雄。因此,出典于《木兰诗》的成语“扑朔迷离”,讲的就是情形复杂而难于辨别。

(2008-5-9)
注:此文已刊于《语文新圃》2008年第6期
作者: qdylz    时间: 2008-11-5 14:31
东方卫视视频http://6.cn/watch/10642775.html
作者: yhbb    时间: 2008-11-5 15:03
原帖由 qdylz 于 2008-11-5 14:04 发表

电视没有看到,不知道中下成绩是怎么出来的。但是这位猫姐姐---一位中下成绩的初中生写的文章不知那些成绩好的人能不能写出来。

《读书札记——〈木兰诗〉中的雄兔与雌兔》

读原建平主编人教版 ...


如此更加说明现行教育体制的问题和不足,而且相当严重。
作者: 9143in    时间: 2008-11-5 21:13
本论坛教育方法板块中现代私塾随笔版主huge57提供的视频(上海东方卫视)链接:

(其中论坛在第一段结束时出现)。将以下链接复制后粘贴在地址栏中即可。多些人分享吧。

好象不行 ,不好意思。自个儿过去看看吧。帖子主题:

东方卫视专题节目:哈利快乐英语角——《九岁女“师爷”》

Sorry 中... ...

[ 本帖最后由 9143in 于 2008-11-5 21:17 编辑 ]
作者: 可人妈妈    时间: 2008-11-7 16:43
我也看到啦,当时还大呼小叫地喊老公来看呢,心情老激动了!
作者: zhouqing    时间: 2008-11-8 11:59
会广为人知的,大家努力宣传吧
作者: dodo9427    时间: 2008-11-8 18:48
来咱这论坛,认识了很多高手,也学到了很多实用的育儿经验,感觉咱这个论坛人气也很旺,祝愿咱这个论坛越办越好,同时也谢谢各版块的版主的辛勤劳动
作者: 呆若木鸡    时间: 2008-11-8 20:34
支持论坛出名。支持目师
作者: yuhongrun    时间: 2008-11-8 21:14
我认为对孩子的教育还是在父母的理念,孩子自己可以选择的权利都是有限的,反过来孩子是否适应家长的教育理念,那要看孩子的特质,相辅相成。总之秉承私塾教育理念的父母要比其他秉承通常教育模式理念的人付出的更多,佩服佩服。
作者: huge57    时间: 2008-11-10 13:30
袁小逸上学记(第三月) (2008-11-02 22:30:16)
标签:清河学校 现代私塾 袁小逸 袁小逸模式 后续教育 杂谈   分类:9-14岁袁小逸模式班

2008年11月2日,周日

转眼女儿上学已进入第三月了。总结过去的两个月,我觉得有些问题渐渐在我思想中明朗起来。

第一,九岁前不搞应试教育不仅可行,而且非常有利。这个有利,可以从孩子的知识结构、思维和性情方面逐渐反映出来。从小逸现在对学校的适应情况来看,大概有一个学期的时间,就可以做到接轨。这一点期望她能从期末的各类表现中得到证明。

第二,我的私塾教育比之学校教育,在不搞疲劳战术和繁琐作业、没有考试这方面,显然能真正使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在几乎无压力中学习,能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健康发展。

第三,事实证明,私塾也能培养孩子的与人交往能力。小逸的社会性和交往能力一点不比学校孩子差。

第四,学校的作息制度,严重缺乏科学性和人性化,对孩子的健康很不利,甚至对孩子的学习和其他发展也是不利的。睡眠不足、闲暇不够,活动锻炼太少,会失去孩子的正常自我发展和建构的机会,使孩子平庸、低能和缺乏个性,也会导致不少孩子产生不同程度的性情和心理上的缺失,比如产生厌学和其他心理问题。



2008年11月6日,周四

为期两天的江西卫视专题拍摄,于今日下午结束。



2008年11月9日,周日

下周小逸要进行本学期的期中考试。谈到考试,女儿最近例外地说了不少,我把她的“猫论”摘录如下:



——刚开始到学校,就很倒霉,碰上了考试。因为家里重来没有考试,缺乏经验,拿着试卷,很多看不懂,也不清楚怎样答题,只好乱蒙。因为以前习惯于用电脑,写字速度太慢,还经常写不出或写不对想要表达的字来。心里一急,就是自己知道的题,也答不好,很多题还来不及答。最初的考试卷子发下来一看,差的只有40来分,好的也只有70来分,但内心还是很自豪——至少没有交白卷。现在渐渐感觉好起来了,分数也在慢慢提高,考卷也能做完了,虽然分数仍提高不快,但确实在提高中——原来考40来分的科学,现在提升到近60分了。我很有信心,会越来越适应的,觉得期中考试的分数会提高一点,但也不会太多。恐怕要到期末考试,才能更好一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5364b10100azx3.html
作者: rasse    时间: 2008-11-10 14:57
多希望我也有能力教我儿子,很不喜欢现在的应试教育
作者: 昨日乱昏山    时间: 2008-11-10 15:10
传说中的袁博士现身了?
尽管我们都不喜欢应试教育,
可我们还得把孩子送到学校洗礼,
让孩子越挫越勇,
私塾可以进行个性化教育,
可人是属于社会的,
最终还得回归社会。
作者: editorsome    时间: 2008-11-11 00:06
我在网上看过这个视频,时间不长,缓冲时间倒是很长,我不认为那个私塾成功,也不认为失败,我认为这是实验。他的成效很显著,但是偏科太很,有可能成专才。
作者: ylcookie    时间: 2008-11-11 10:25
我也沾沾自喜一下,呵呵,脸上有光啊
作者: 五月的樱桃    时间: 2008-11-11 16:48
好事儿好事儿啊,继续宣传。
作者: zyzjxcdj    时间: 2008-11-11 17:11
愿我们的论坛越来越好,人员越来越多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