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给中国教育一记响亮的耳光 [打印本页]

作者: 天地平和    时间: 2008-10-30 12:05
标题: 给中国教育一记响亮的耳光
有这样一则有趣的报道:美国早期教育研究中心曾抽样调查了100位成功人士和社会底层人士的童年,其中有两位的童年遭遇相似而引人注目:其中一位小时候一次碰到家里分苹果,可是大小不一。他格外乖巧的把大苹果让给他的兄弟自己选择小的。自然他的行为会受到母亲的赞赏,作为这种行为的奖励,他分到了最大的苹果。另一位也同样遇到家里分苹果的问题,他的母亲为此开展了一个小竞赛,让他和他的兄弟们帮忙家里除草,谁除的多,就分更大的苹果,因为他表现突出,作为奖励他也得到了最大的苹果。这两位童年同样遇到分苹果问题并都得到最大苹果的人成年后却有迥然不同的社会地位。第一位最后成为一名罪犯,据他说,因为那次分苹果,他学会了撒谎和欺骗,从而导致他最终沦为阶下囚。而第二位则成为伟人,他就是著名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
在中国古代,也有类似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名叫孔融,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名儒,三国时代青州北海郡的郡太守,还先后担任将作大匠、少府、太中大夫等职,才华横溢,被誉为当时的“文章宗师”,成就为“建安七子”之首,历史上的一位名人。在他众多被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事迹中,以他让梨子的故事最为人称道。七岁的孔融因为在同样面临分果子问题时选择了小果子而成为中国古代谦让美德的典范,而“孔融让梨”的故事也作为中国启蒙教育的经典范例代代相传。谦让的孔融是如此为人们所熟悉,以至于人们忘记了“另一个”孔融的存在:孔融恃才放旷,得罪了曹操,最终以“不忠不孝”的罪名为曹操所杀。因为他口无遮拦,说天下之大,能者居之,所以被扣上“不忠”的罪名。又说父母同子女的关系如瓶中盛物,父母养育子女,如往瓶中装物,子女尽孝,如瓶子往外倒物,父母恩厚,则可多尽孝,父母恩薄,则少尽孝,瓶中之物清空,则无需再尽孝。姑且不论孔融是否不忠,单就“瓶子”理论来说,不仅同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念相违背,是大不孝,而且非常自私!!!
从国外那个让出大苹果却最终沦为阶下囚的罪犯,到童年让梨,中年“瓶子”的孔融,从德育教育的角度讲都可以说是失败的。尤其是孔融,从谦让无私到自私自利,是什么造成如此巨大的反差?!

在我们深入探究其间的原因前,让我们暂且搁置前面的故事,来探讨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问题:中国古代启蒙教育第一读本,是人们熟知的《三字经》,纵然现在能全文背诵的人不多,但它的第一句却也几乎妇孺皆知:
“人之初,性本善。”
那么人之初,是性本善吗?还是看实际的例子吧。有这样一则有趣的实验:
当人们遇到同事、朋友带着他们年幼的孩子时,常情不自禁的想去逗孩子,如果这个孩子碰巧手里拿着果子,就会不约而同的装作想要占有这个果子,以试探孩子是否受过良好的教育懂得奉献和分享。如果这个孩子年纪小,没受过这方面的启蒙教育,他就会把果子藏到身后,甚至吓得大哭起来,让父母和试探者感到尴尬。于是回家之后,父母就会教育孩子遇到这种情况要让出果子,担心孩子不理解的家长,还要格外加上一句:“你把果子给叔叔(阿姨),他们不会真要的。”于是受过这种或类似教育的孩子再遇到这种情况时,就会懂事的递上果子。实验以此为基础展开:
首先进一步试探孩子,接过孩子手中的果子。受过教育但没有经验的部分孩子会马上表现他们的不快,甚至大哭起来。
然后对剩下的孩子更进一步的试探,不仅把果子接过来,还放在嘴边,装出要咬的样子。那部分受过教育有经验但经验不足的孩子会表现他们的不快,甚至大哭起来。
最后,对经过以上淘汰剩下的,受过教育有经验且经验丰富的孩子更进一步的试探,不但接过果子,放在嘴边,还真的吃起来。那么除非这个果子是孩子不想要的,否则所有的孩子都只有一个反应――马上表现他们的不快,进而全都大哭起来。
这个实验的耐受程度和孩子所受的教育和经验成正比,受过越多类似奉献、分享教育,对这类试探越有经验的孩子越容易坚持到最后;同时,这种耐受程度和孩子的年龄成反比,越小的孩子越不容易经受考验。
――这证明,奉献和分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经验的增加而逐渐学会的。越小的孩子越自私。
中国以前有个传统的风俗,叫“抓周”。在孩子满周岁的时候,他的长辈们会在他面前放上各类物品,让孩子选择,通过他最终抓到的物品来推测孩子将来的命运。以此为题材再来一个有趣的实验:
在智力初步发育的周岁孩子面前放上他们喜爱的食物,比如蛋糕,但大小不一,让孩子选择。这个实验非常简单,结果也不复杂――所有的孩子在明白他们面前放着他们喜爱的食物时,都会不约而同的去拿他们拿的到,拿的动的最大蛋糕,个别孩子甚至去拿他们根本拿不动的大蛋糕。
――这证明,孩子在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时候,都是贪心甚至是贪婪的。
在西方哲学里,认为自私和贪婪是人的“原罪恶”,之所以称为“原罪恶”,不仅是因为这两种丑恶人性是人与生俱来的,是人的“天性”,而且这两种人性是导致其它丑恶人性的基础,由这两种“原罪恶”和它们衍生出来的丑恶人性导致了世间一切的罪恶。比如一个人很自私,自私到极端,就会不顾及别人的利益甚至生命,从而导致杀人。而导致他杀人的原因,几乎都是过度的贪图和贪欲,即贪婪,如果他贪图别人的财物,就会抢劫越货杀人;贪图别人的美色,就会强奸杀人;极度怨恨别人的言行,又贪图内心的安逸,就会报复杀人。如果一个人自私到极点,不但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利益,甚至以别人的痛苦为乐,就会导致最丑恶人类行径的产生:为自己快乐,而将他人折磨至死!!!如果他极度贪婪这种恐怖的快感,又不受约束,就会无休无止,成为连环杀人案件的罪犯,成为最可怕最凶恶的人。。。。。。
在佛教的教义里,也认为人生来就是贪婪的,这种贪婪是人世苦难的根本,所以必须通过修行来达到无欲无求的境界以脱离苦海。
不论是西方哲学,还是东方佛教,对人之初本性的认识是一致的,那就是:
“人之初,性本恶”!!!

而能否意识到这一点,则是中国式传统德育教育和以西方为代表的现代德育教育的根本不同!!!
中国式传统德育教育都是以“人之初,性本善”为基础出发的,而西方现代德育教育则是以“人之初,性本恶”为基础出发的。这是东西方德育教育认识“基础的不同”
在中国式的传统的教育里,从古至今受《三字经》的影响,都认为孩子天真无邪,象一张白纸,也就认为孩子所有的丑恶本性都是后天学坏的,于是在孩子表现出贪婪、自私的时候,不能够意识到这是孩子的天性。以为是后天学坏的,于是就想用成年人认为正确的行为模式去纠正、规范他们。可实际上贪婪和自私是人的“天性”,是“原罪恶”,是一切丑陋人性的基础,是一切罪恶的根源,根本克制了这两种人类的“天性”,就等于杜绝了所有的邪恶,这是只有圣人、神佛和得道的高僧才能实现的事,要经过长期大量的教育和自我心性修行才能够达到,叫一个年幼的孩子如何实现?!于是乎,为了符合成年人要求的行为模式,孩子们违背他们天性,违心的采取虚假的行为来博得长辈们的认可。而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导致孩子在具备贪婪、自私“天性”的同时,后天的产生“虚伪”的邪恶本性,从而学会撒谎和欺骗。而西方现代教育认识到贪婪、自私是人的“天性”,知道要想改变一个人的“天性”是需要长期的时间,大量的教育和自我修行才能达到的,所以在孩子们表现出贪婪和自私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控制”,然后是利用这种“原罪恶”去鼓励和引导孩子产生其它良好的天性和习惯。这是东西方德育教育因为认识“基础的不同”导致的“教育思路的不同”
认识“基础的不同”,导致“教育思路的不同”,反映在实际事例中就是“教育方法的不同”,最终导致“教育结果”的不同。
让我们结合文中提到的具体事例来说明:
在文章最开头的故事里,艾森豪威尔总统的父母在面临分果子问题时,首先认识到人的“天性”是贪婪的,所有的孩子碰到分果子问题时,实际心理都想得到那个最大的苹果。正视这一点,所以她利用孩子这种贪婪的“天性”进行引导,让孩子们懂得要想满足他们的欲望得到大苹果,就必须进行辛勤的劳作,谁的付出越多,得到的回报――苹果越大。也许采取这种做法的父母并非懂得这个道理,但是他们的教育方式却是先进的并成为现代德育教育的成功范例。这个范例的成功不一定非要他们的孩子成为总统,而是在采取这种教育方式的时候他们已经进步了,那就是正视人的天性,可以这样说:
――只有正视人类天性的德育教育才有可能成为真正成功的教育!!!
而那个罪犯的父母则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不明白在分果子时孩子们其实都想得到大苹果,当孩子违背他们的“天性”,违背他们真实的意愿去拿小苹果时,以成年人的行为模式去做思考认为他的孩子懂事,作为奖励,给予那个还在童年的罪犯大苹果。这种做法实际上是鼓励孩子为博得认同而采取违心的做法,从而实际上诱导了孩子“虚伪”本性的产生。当这种“虚伪”还得到奖励的时候,孩子也就自然而然的学会了“虚伪”的行为模式:撒谎和欺骗!!!因此这个教育方法作为失败的德育教育的范例而成为反面的教材。这种教育的失败不是失败在孩子成年后成为罪犯,而在于在开始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他们不仅没有认识到孩子的天性,还不能掌握孩子实际的心理想法!!!
――所有的德育教育如果在进行过程中不能掌握孩子真实的心理,都是失败的!!!
也正是因为让出大果子不是孩子真实的想法和真正的意愿,所以让梨的孔融在中年得到权势,不受约束的时候才表现他真实的想法,以“瓶子”理论透露出他的自私。孔融巨大的性格反差不是因为他在让梨之后所受的教育不到位,而是在他让梨的时候表达的就不是他真实的意愿。传为千古美谈,成为“谦让”美德典范的孔融其实名不符实!!!让梨中表现的“谦让”的美德其实是不存在的,表现的只是7岁孔融的“虚伪”和他的“欺骗”行为!!!
在文中开展的那个逗孩子,拿孩子手中果子的实验里(或许不能称为实验,因为这样的事非常遗憾的不时发生在日常生活里),失败的教育没有认识到孩子的“天性”是自私的,所有孩子在别人想要他们手里的果子,也是他们喜爱的果子时,都是不愿意的。父母无法短时间改变孩子的这种天性,于是就用成年人的行为模式强行规范他们,要他们递上果子,如果孩子这么做了,便认为教育成功。实际上,这和那个罪犯的母亲做的事情相同,都是要孩子违背自己的“天性”,采取违心的行为模式去博得赞同。从而诱导了孩子“虚伪”的本性的产生,学会了欺骗!!!有的孩子父母还格外交待:“他们不会真要你的果子的。”从而加速了“虚伪”这种丑恶本性和“欺骗”这种丑恶行为的成长速度。所以在现实生活里,这样去逗孩子是极其不明智的,很容易诱导孩子的父母去教导孩子学会“虚伪”和“欺骗”。而那样教导孩子的父母也是非常失败的,他们的失败不仅在于他们不明白孩子的天性,还在于他们剥夺了孩子表达真实意愿的权利!!!
――所有的德育教育如果不能在进行过程中让孩子大胆表达他们的真实意愿,也就无法掌握孩子真实的心理,也都是失败的!!!
那么如果不幸有一天,你带孩子在路上遇到了要这样试探你孩子的朋友,你该如何做呢?有一次,我在街上走,和我不相识的一位年轻母亲带着她的孩子遇到了这个问题,这位年轻的母亲的做法给了我启示!!!这位年轻的母亲对她的孩子说:
“阿姨很喜欢你的果子,把你的果子送给阿姨,妈妈再给你买一个。”
短短的一句话,代表一种教育模式的转变,精妙无比!!!因为这位母亲在遇到这个问题时,明白孩子的真实想法:她不想把她喜欢的果子送给别人,这种自私是孩子的“天性“。以正视和尊重这种天性为前提,她展开诱导,让孩子把果子送给她的朋友,同时给予孩子补偿!!!让她的孩子明白奉献和分享会得到回报!!!
无私的奉献是非常难以做到的,因为必须克服“天性”。在孩子的启蒙教育里,“控制”孩子自私的“天性”,学会奉献和分享,让孩子首先学会期待回报的“奉献”可以说就足够了,领悟无私的奉献那是之后长久时间里的问题。因此可以说这位年轻的母亲在教育孩子“奉献和分享”上是成功的!!!她的成功不仅在于她正视和尊重孩子的天性,还在于她明白孩子的真实意愿,明白孩子的真实想法!!!

可是非常遗憾的是,这种正视人性,正视天性,尊重孩子真实意愿,明白孩子真实想法的教育中国自古就不多见。在7岁的孔融违心的让出梨子,成为所谓的千古美谈时,这种不幸的失败的教育就基本定型并沿用至今。观察一下,你会发现,这种不幸和失败的教育每天都在上演,时不时的在生活中出现:
有一部动画片――《葫芦娃》,很好看的一部动画片。年幼孩子的父母往往鼓励孩子去看这部动画片,希望他们学会葫芦兄弟的团结和勇敢,而动画的制作者也期待通过这部动画教会孩子团结和勇敢。
对于这种希望和期待,我想用西班牙作家哥德尔书里的一句话来回应他们:
“孙子!!!你们不要妄想把天堂造出来!!!”
为何说这种美好的希望和期待是妄图创造天堂?!因为他们希望孩子学会团结和勇敢?!什么是团结?就是团队协作,要做到团队协作,就必须克服“自私”这种与生俱来的天性!!!什么是勇敢?就是要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去进行斗争,要不计较个人得失,就必须克服“贪婪”这种与生俱来的天性!!!要做到真正的“团结、勇敢”,从人性的角度说,只有圣人、神佛和得道的高僧才可以,连受过良好教育的成年人尚且困难,叫一个年幼的孩子如何做到?!可是怀抱这种希望的家长和动画制作者却期待通过总长不过几个小时的动画片去改变一个人的“天性”,去创造一个人性的“天堂“!!!多么荒谬!!!
这种期待是中国传统教育式的期待,他的错误在于没有明白孩子的“天性”和改变这种“天性”的困难,再一次妄图用成年人认可的行为模式去强行规范孩子,轻松的得到想要的教育成果,是不可能实现的“天堂”!!!

孩子的天真无邪是不存在的,因为“原罪恶”与生俱来,但是孩子年幼无知却是事实,他们在早年还没有什么“巧妙”的方法去实现他们的“原罪恶”所以显得单纯。但是孩子们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他们无法短时间内改变他们的天性,却可以在短时间内学会满足他们“贪婪”、“自私”天性的方法。观看《葫芦娃》的孩子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真正学会“团结和勇敢”,却可以短时间内学会蛇精,蝎子精勾心斗角的伎俩!!!
――所以从德育教育的角度讲,在没有教会孩子控制
“贪婪”、“自私”的天性的时候,不适合让他们去看《葫芦娃》这样的动画片,当然也就更不应该让孩子去看什么警匪片了!!!

可是中国式的德育教育不时上演这样的荒诞闹剧,是到了该给中国教育一记耳光的时候了,醒醒吧,中国式德育教育的执教者们!!!
作者: snowyiyi    时间: 2008-10-30 12:55
这不仅仅是中国式教育的问题,也是整个社会大环境的问题。
作者: yhbb    时间: 2008-10-30 14:09
曾经我也因为自己的孩子挺大方不是那么‘小气’而窃喜,现在要问自己:
问题1:一个人如果连维护自己的利益都做不到,怎么去维护别人的利益?
问题2:一个人如果能够维护好自己的利益,是否意味着他就会去维护别人的利益?
问题3:一个人如果他的能力只是照顾好自己,如何相信他会有多余的能力照顾好别人?
作者: helenest    时间: 2008-10-30 14:17
部分赞同楼主。
赞成让梨行为是在教会孩子虚伪和欺诈。
赞成西方人正视贪婪本性而鼓励孩子正当竞争的正面作用。
另外,我很赞成孔融的观点,也即天下当能者居之---民主思想的萌芽。
以及父母对子女无恩论。
作者: 天地平和    时间: 2008-10-30 15:03
我觉得培养真的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因为人们都有这样的误区,喜欢将自己的观点,行为模式强加于人,反映在社会大反面,就是专治,不民主,反映在孩子教育具体方法上,就是容易诱导孩子虚伪和欺诈。
说的简单,要在教育中,首先让孩子做大胆表达自己意愿和想法的人,其实贯穿始终真的很难,孩子是幼小而脆弱的,不起眼的一件事,就有可能破坏孩子形成的表达思想,意愿上的胆略变的虚伪起来,慎重对待孩子,与诸君共勉吧。
作者: nnliziyuan    时间: 2008-10-30 15:08
看了 不懂对不对 但发人深思
作者: 天地平和    时间: 2008-10-30 15:26
我的回帖呢?咋又被吃了,牙还真好阿,用的啥牌子的牙膏阿?
作者: yhbb    时间: 2008-10-30 16:46
为人父母一般都是想教孩子正直善良,但,环境变迁,竞争日剧,真是担心正直善良的孩子将来能否安然存活于世。

都讲与时俱进,怎样将传统的优点与当下情况结合起来教育孩子呢?
作者: 天地平和    时间: 2008-10-30 17:05
正直善良的心灵和人的生存技巧是两玛事,一个是品德,一个是EQ。

而至于如何将传统的优点和当下情况结合起来的问题,首先取决于父母的价值取向,虽然都喜欢说孩子的路孩子自己走,但实际上,父母的价值观融入到孩子的早期教育中,影响了孩子人生的走向。所以在8楼问这个问题前,首先应该想想自己希望孩子成为怎样的人!!!要教育孩子怎样的价值观念,引导他走怎样的路!!!

至于希望孩子成为怎样的人然后如何要引导孩子走这条路,有时间我再写帖子,可以先打个伏笔,还是从人性的角度出发,人们总是重视科学知识的教导,忽视德育的培养,可实际上,德育的培养真正决定孩子要走怎样的路!!!

人的贪婪是天性,难以消除,却可控制和转变,转变孩子的贪婪为贪欲,引导这种贪欲向良好的方向,同时培养孩子正确满足贪欲的方法,就决定孩子的人生发展方向。比如,引导孩子贪欲金钱,同时培养孩子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道理和努力奋斗的精神,那么孩子就从精神上具备成为一个商人的潜力,不具备这个精神的潜力,比如孩子的贪欲你希望是金钱,可没有引导,孩子的实际欲望是权力,那他有可能成为政客,但绝不可能成为商人!!!!!!!!!!!!!!!!!!!!!!!!!!!

[ 本帖最后由 天地平和 于 2008-10-31 11:50 编辑 ]
作者: hq1966    时间: 2008-10-30 17:38

  让梨有什么
  泰坦尼克号沉没的时候男士们要为妇女儿童让出一条命

  家里东西如果抢着吃
  我暂时抢得过老婆孩子
  老了以后
  就该孩子抢我们了

  不管东方西方
  基本价值观是一样的

作者: 天地平和    时间: 2008-10-30 17:46
原帖由 hq1966 于 2008-10-30 17:38 发表

  让梨有什么
  泰坦尼克号沉没的时候男士们要为妇女儿童让出一条命

  家里东西如果抢着吃
  我暂时抢得过老婆孩子
  老了以后
  就该孩子抢我们了

  不管东方西方
  基本价值观是 ...

。。。。。。。。。。。。。。。。。。。。。。。你的话真是让我汗颜,因为看来我的文笔实在太差了,洋洋洒洒数千字,没有让你这位超级版主明白我在说什么。。。。。。

[ 本帖最后由 天地平和 于 2008-10-31 10:39 编辑 ]
作者: hq1966    时间: 2008-10-30 18:08
原帖由 天地平和 于 2008-10-30 17:46 发表

。。。。。。。。。。。。。。。。。。。。。。。你的话真是让我汗颜,因为看来我的文笔实在太差了,洋洋洒洒数千字,没有让你这位超级版主在说什么。。。。。。190125



  很长的篇幅来不及看完
  看到哪说到哪
  体现了看贴回贴不同于看书的好处 


作者: 天地平和    时间: 2008-10-30 18:12
说到泰坦尼克,拿出来大家探讨下也好,不过最好看看我的秘密短信,给你的秋波呢,呵呵。

言归正传,泰坦尼克沉没时,有几百位谦让无私的绅士为女士和孩子献出生命,数量上说几乎超过中华上下五千年被传诵的人数总合,对于一个文明古国来说是件比较尴尬的事,是什么原因造成中华五千年的谦让美德只和国外的一艘游轮相当?!
作者: wangtutu    时间: 2008-10-30 18:26
太长,看了一部分.

我们教育孩子诚实善良,但是整个社会都在撒谎.
孩子能相信什么?
大人又能相信什么?
作者: 9143in    时间: 2008-10-30 18:34
有点儿,有点儿... ... 以点盖面,以偏概全之嫌。

君不见西夷多见虎狼之辈。华夏尚有温让之德。自私短视确实带给西方一些暂时的好处,将眼光放长久一些会发现历史上独见泱泱中华文化,其他的文明哪儿去了呢?

现代的教育恰恰是糊涂的模仿了西方的那一套。矫情的胡适之辈,自个儿饱读私塾却反戈一击污蔑所谓的八股文化。却舍本逐末,推广西化。造成现代社会(包括本人)少见坦荡荡大德君子,大都阳奉阴违,人前背后的“新”文化。

把丢掉的大西瓜捡一些起来吧,少做捡芝麻的傻事啊。你以为我们现在的处事方式方法和西方有什么不同?!
作者: wangtutu    时间: 2008-10-30 18:40
人之初,性没有善恶.而是自私.维护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自私.无可厚非.

忘记是哪个老师教的,反正记住了.老师说:

我们每个人都是经过与自己兄弟姐妹的千万次厮杀才存活下来的优秀个体.
我们是竞争的胜利者.------肩负使命
那些双胞胎什么的,是斗争---谈判----达到双赢的结果

中国教育虚伪在于掩盖人的天性--自然属性.
过度夸大社会属性----让大家都当君子嘛


中国教育没治了,受着吧. -------------


作者: 天地平和    时间: 2008-10-30 18:46
15楼,我在谈教育方法,不是在说教育成果,何况,你如何知晓中国的“虎狼之辈”就一定少于西夷的“温让之德”?无从比较的东西,说来何益?
少一些虚幻,多一些务实,在教育孩子方面也会让你受益非浅!!!
中国传统德育教育不如以西方为代表的现代德育教育,为什么?!我文章写的那么长,以致超级版主都没耐心看完,而实际上就两个字--务实!!!
现代德育教育正视人的本性,所以从实际出发的教育理念、模式都更加务实,更容易实现。中国传统德育教育的愿望是好的,可惜不能正视人性,教育不从实际人性出发,就如空中楼阁,美好可惜虚幻!!!
你就很虚幻的,说的一口半古半现代的中文,多一些务实好不?!

[ 本帖最后由 天地平和 于 2008-10-30 19:02 编辑 ]
作者: 天地平和    时间: 2008-10-30 19:00
原帖由 wangtutu 于 2008-10-30 18:40 发表
人之初,性没有善恶.而是自私.维护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自私.无可厚非.

忘记是哪个老师教的,反正记住了.老师说:

我们每个人都是经过与自己兄弟姐妹的千万次厮杀才存活下来的优秀个体.
我们是竞争的胜利者.- ...

放弃教育,就等于放弃希望,没有教育,没有希望就不可能进步!!!
作者: hq1966    时间: 2008-10-30 19:07
原帖由 天地平和 于 2008-10-30 15:26 发表
我的回帖呢?咋又被吃了,牙还真好阿,用的啥牌子的牙膏阿?

原帖由 天地平和 于 2008-10-30 18:46 发表
  ......
  中国传统德育教育不如以西方为代表的现代德育教育,为什么?!我文章写的那么长,以致超级版主都没耐心看完,而实际上就两个字--务实!!!
......



  不是耐心的问题
  时间分配的问题

  本来少少的上论坛时间基本花在审核新会员帖子上
  免得性急的会员着急
  鼠版有好几天没有看帖
  先粗粗浏览一遍

作者: 风之翼    时间: 2008-10-30 21:02
原帖由 天地平和 于 2008-10-30 19:00 发表

放弃教育,就等于放弃希望,没有教育,没有希望就不可能进步!!!



同意!
作者: yhbb    时间: 2008-10-31 08:52
标题: 回复 #9 天地平和 的帖子
说得有道理,我就是稀里糊涂上了十几年学,EQ一塌糊涂的例子(现实生活中受的教育那就多了去了,痛啊!),但是道德品质自认为还可以(得益于父母的身教,基本没有言传!)
作者: 燕知草    时间: 2008-10-31 10:09
教育孩子真实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吧,只要是正确的,迈出哪怕一小步也不错啊。一天迈出一小步,一年就是一大步。任何事情改正起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只要循着正确的方向走就是有希望的。
作者: 昨日乱昏山    时间: 2008-10-31 10:49
哈哈,有意思,才发现这个楼开讲座了,得扳个登过来听听。听听楼主给大家讲讲何为务实的教育,呵呵,是不是先把孔融的后半生给孩子们讲讲,再给他们讲他七岁让梨的事儿!

[ 本帖最后由 昨日乱昏山 于 2008-10-31 12:31 编辑 ]
作者: 天地平和    时间: 2008-10-31 11:27
呵呵,当代的中国社会价值观念是“权钱至上”,所以教育多服务于这种价值观,包括昨日兄,也认为孔融中年高官厚禄,封妻荫子,就代表务实教育的成功。

暂且不说我的帖子是说“德育教育的务实面”,也不说各省被“双规”落马的高官是如何务实,务实的手段是如何高明。

单说所谓追求务实的中国教育成果里,就有杀猪擦皮鞋的清华生,满大街走的没有文凭的暴发户、农民企业家。还有反面的教材:生长在国外没有受过中国务实教育,大学都没毕业的盖茨、爱迪生。不同的社会地位似乎就让务实的中国教育很有些尴尬。

用一位其它网站网友的话:“我们面对的教育(当然包括教育方法)是培养人才、考核人才、使用人才于一体的社会系统工程”,作为中国人习惯使用的人才考核标准--文凭,追求文凭的教育不务实吗?!

那么昨日兄如何看待上面的尴尬?!

[ 本帖最后由 天地平和 于 2008-10-31 13:45 编辑 ]
作者: 天地平和    时间: 2008-10-31 11:36
看我9楼的帖子,好像文章的主题也“锅边”到昨日兄崇尚的务实面了吧?!看的心动不?!

PS:“锅边糊”,我这的小吃,做的时候面糊往锅里一甩,贴在锅边上做熟了吃,好吃是好吃,不过到处粘,很不卫生。不过昨日兄似乎不喜欢品尝我的大餐,所以9楼里“锅边”了一回,粘到点务实的佐料,希望和你的胃口。有兴趣的话,来福建尝尝锅边糊哦。
作者: 昨日乱昏山    时间: 2008-10-31 12:28
不难看出天地兄引经论典的力推务实教育,呵呵,这个我也赞同,必竟孩子们最终面对的是社会,而不会凑在一起比谁会背论语谁读的名著多,可务实的深度、广度、从何年龄务哪方面实真的需要搬个登坐着听天地兄细细道来!
作者: 天地平和    时间: 2008-10-31 13:24
26楼昨日兄问到的问题说来话长,还真要搬个板凳,不过是想为自己搬,因为写长篇大论站着容易抽筋,在没有板凳无法长篇大论之前,姑且不说这么务实的话题,说个《特别关注》上的一则真实故事:

一位孩子的母亲和她年幼的孩子去国外定居,孩子上的国外的小学让她无法容忍,因为老师居然要一年级的孩子去写一篇关于人与社会为题材的论文,可是令她吃惊的是,她的孩子还真煞有其事的去图书馆查资料,最终完成了论文。于是她惊叹国外教育的先进,因为它可以让一个一年级的孩子完成抽象的论文。
我想,如果一天中国教育培养的一年级孩子在老师的辅导下也写了这样的论文,家长和老师一定会认为他们的教育获得巨大的成功,是教育方法的先进。而我看,未必!!!
记得有位专家论述各阶段学习的特点时说:
小学教育老师教为主;中学教育老师教为主,学生自学为辅;大学教育学生自学为主。而那个国外的学校实际是在让一年级的孩子去掌握大学生的学习方法,这才是真正先进的地方!!!
因为学的再扎实的知识,多年不用,都会淡忘,比如母语,天天讲,但如果不去动笔,就连母语的文字都会忘记,可是掌握了自学的方法就可以随时提高自己。


因为中国社会的普遍价值观念是“权钱至上”,家长、老师都在追求能实现这种价值观念的教育。置于现今社会,就是时髦追求”素质“教育,和以前的”文凭教育“”分数教育“有些区别,(因为社会上有很多没有文凭的爆发户,农民企业家等等人物让之前的教育很尴尬)。那么上面的故事对这种追求”素质“的教育是否有启发意义呢?!是否比当代中国的”素质“教育更不可思议实际却更务实一些?!

说到这里,和我帖子的内容已经有些离题了,不过家长老师都更关注这方面,所以说说,表现一下我的务实面。

回到文章的主题,德育教育的务实面,首先就是应该从尊重人的本性,尊重孩子的真实意愿和真实想法入手。而后学会控制和削弱邪恶的本性,利用原罪恶引导孩子培养正确,良好的品质--点到这里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对家长和老师有德育教育启蒙的意义。

最后要说的是,研究教育理论,研究实际务实的教育方法,根本上还有耐于实际的教育工作者,这是你们义不容辞的职责,不容推托,如果我一篇帖子就能阐明务实教育的深度、广度、从何年龄务哪方面实,那还要老师做什么?!那象昨日兄这样的老师是不是都应该滚蛋?!



[ 本帖最后由 天地平和 于 2008-10-31 13:42 编辑 ]
作者: 天地平和    时间: 2008-10-31 13:39
要和我谈务实的教育,9楼已经点到了,要首先看你务哪方面的实,如果象昨日兄一样希望务“高官厚禄,封妻荫子”的实不妨就先学习一下高官说话、提问”假、大、空“的作派,会用的上的。
作者: 9143in    时间: 2008-10-31 14:04
哈哈... ... 坐在井里也别忘了井里的好处,安全又凉快。

飞在天上也别尽惦记着地上的食儿好吃,这边厢风景独好。

我是说,客观来自于两边均衡的了解,不是看几篇文章就能窥其全貌的。手拿一根棒槌,一窍不通;看看一面大鼓,挺漂亮的。但是最好的方式是拿起棒槌敲下鼓,那才出彩。好的观点和好的东西一样,是平衡的,不是东倒或西歪的。

谢谢你的观点。希望看到更好的。
作者: 天地平和    时间: 2008-10-31 14:08
我记得《西游记》里有这样一则故事,一次八戒被妖怪抓住了,猴子去救他,先变了个虫子偷窥八戒的反应,八戒因为非常气愤,就大骂猴子。猴子现身后决定不救八戒,八戒说:“我骂你就是在求你。”
说实在的,我倒希望有个八戒针对我帖子的内容大骂我!!!因为我至少知道他非常不满而不是被捆绑着却安于现状。
睡觉去了,梦境是虚幻的,有时会让人快活但也有恶梦。。。。。。。
作者: 天地平和    时间: 2008-10-31 14:15
原帖由 9143in 于 2008-10-31 14:04 发表
哈哈... ... 坐在井里也别忘了井里的好处,安全又凉快。

飞在天上也别尽惦记着地上的食儿好吃,这边厢风景独好。

我是说,客观来自于两边均衡的了解,不是看几篇文章就能窥其全貌的。手拿一根棒槌,一窍不 ...


我未必在井里,虽然确实安全又凉快,兄倒是真的在吃地上的食儿,以为这厢风景独好。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妨展翅翱翔一下,你会看到更广阔精彩的世界,至少认识庐山的真貌。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上楼来吧,兄弟。
作者: qdylz    时间: 2008-10-31 14:19
记得那一年的国际大专辩论会的辩题就是这个--正方:人性本善;反方:人性本恶

^_^,辩论的会场从狮城转到儿教论坛了

等着继续看。。。
作者: abuhg    时间: 2008-10-31 15:51
其实
我是希望孩子诚实,坦诚
让不让由她的心声来决定,没有好不好

但是这个社会如果不告诉孩子人心险恶,如何让她以后在这个社会生存呢?
这不知道该是社会问题还是教育问题

但是一点,现在的教育肯定存在问题,当然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作者: 天地平和    时间: 2008-10-31 19:17
平民版主很有意思阿,只在评分里表达你的态度,不过在下愚钝,对“一半砂子”不能理解,不妨进来多说两句。

至于给我的土匪形象的加分,呵呵,辩论就是这样的,不过没有什么粗鲁和野蛮,比起从小喜欢选小果子,长大了喜欢讲半古文的朋友还是真诚很多,所以这“土匪”的称呼还是还给你吧。
作者: 八根儿    时间: 2008-10-31 21:15
好文!分析透彻到位!
作者: 天地平和    时间: 2008-10-31 21:55
原帖由 abuhg 于 2008-10-31 15:51 发表
但是这个社会如果不告诉孩子人心险恶,如何让她以后在这个社会生存呢?
这不知道该是社会问题还是教育问题


这里恐怕有点误解,让孩子明白人心险恶和教会孩子去做人心险恶的人完全两码事。

要是非要牵强的联系在一起,那我不妨说两句,文中和我的回帖中已经提到:

“在没有教会孩子控制邪恶本性的时候,不适合让孩子看《葫芦娃》这样的影片,因为他会首先学会满足邪恶本性的方法!!!”如果你教会了孩子控制邪恶的本性,那让孩子看《葫芦娃》就未尝不可了。

以文中的实际例子说,总统父母采用的分果子方法,不仅是在引导孩子良好品行的形成,也是在帮助孩子控制“贪婪”的本性,何出此言?!!!!!!!!!!
大量进行这样的正确教育,让孩子建立一种价值观念--所得和劳动成正比,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那么孩子在付出努力之后,就会习惯性的期待等价于他劳动的回报--这就是控制住了贪欲,也就是贪婪!!!如果同时培养孩子勤劳的美德,奋斗的精神和“君子求财,取之有道”的道理,就能够让孩子在成长后努力工作去争取前程!!!

在我看来,贪婪是人的天性,对凡人来说,大可不必完全消除,因为正是贪欲才有人类的进步,比如贪图安逸,人才会发明工具,最终不同于动物!!!当然了,完全控制贪欲还是很令人向往的,毕竟可以“壁立千刃”!!!

“壁立千刃,无欲则刚!!!”是我的追求,“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送给半古文朋友和平民版主,也与诸君共勉!!!


作者: hsq2003    时间: 2008-11-1 01:35
刚刚浏览完,也想争鸣一下。我个人较为赞成西方的原罪说,也欣赏他们对人性缺陷的治理的操作方式。对人性缺陷的认识不仅直接,而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较之空洞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和“成为共产主义接班人”要务实得多。
作者: 八根儿    时间: 2008-11-1 16:41
不过,此处理也未必好:“阿姨很喜欢你的果子,把你的果子送给阿姨,妈妈再给你买一个。”

还是征求娃娃意见最直接:“阿姨想要,你愿意给她吗?”,如果娃娃不愿意,那么直接给对方说 sorry。。。
作者: tongtonghu    时间: 2008-11-3 17:05
我们要多听听不同的声音呵
作者: guxiao3482469    时间: 2008-11-3 17:12
很实用的方法,谢谢!
作者: 老等    时间: 2008-11-3 17:41
来看两眼,发两句牢骚
没忘记孩子还在国内~~~
作者: 仔仔妈    时间: 2008-11-3 22:26
我们的教育大多提倡虚伪试的谦让,
作者: leowelkin    时间: 2008-11-5 18:44
问的好啊!本来嘛!
作者: leowelkin    时间: 2008-11-5 19:17
不好意思,本来是回复3楼这个帖子,可能电脑问题,发上来才发现不知所云

“曾经我也因为自己的孩子挺大方不是那么‘小气’而窃喜,现在要问自己:
问题1:一个人如果连维护自己的利益都做不到,怎么去维护别人的利益?
问题2:一个人如果能够维护好自己的利益,是否意味着他就会去维护别人的利益?
问题3:一个人如果他的能力只是照顾好自己,如何相信他会有多余的能力照顾好别人?”
问的好啊
作者: 落雪飞花    时间: 2008-11-6 22:02
我个人认为,培养孩子的个性为重,只有让孩子感觉到快乐,开心的成长,天生我才必有用
作者: chenxiaojie0110    时间: 2008-11-6 23:48
用一个梨来区分人的善恶,俺觉得有点过分,自私而不侵害他人就不是恶。社会动物就应该是互利的(当然首先要满足自己的基本需要),因为群体动物只有相互协作才能生存下去,否则必死无疑。人类的与人为善(互利)就是生存合作的基础,人类群体内的竞争也是在善(互利)的基础之上,否则人类早就消失了。(动物在食物丰富时也很少发生争斗,人类群体间的就没法说了,因为人类的欲望太多,不只是简单的吃了)
孩子的天性肯定是自私的,但没有害人之心,就不是恶(当然也不能说是善),但人做为社会动物,满足自己的需要后,在群体内的天性应该是互利的(善的),所以说人之初,性本善。
再加一句,如果说人性本恶,最初的善从何而来。没有根源,从何而来。

[ 本帖最后由 chenxiaojie0110 于 2008-11-7 00:07 编辑 ]
作者: beansky    时间: 2008-11-7 13:13
原帖由 wangtutu 于 2008-10-30 18:26 发表
太长,看了一部分.

我们教育孩子诚实善良,但是整个社会都在撒谎.
孩子能相信什么?
大人又能相信什么?



我喜欢"平民教育"在上面帖子评分说的,正直善良也可以有生存智慧

[ 本帖最后由 beansky 于 2008-11-7 13:15 编辑 ]
作者: 柳爸    时间: 2008-11-7 22:22
没太认真看完,总是感觉是观点不敢赞同。
作者: shanlon    时间: 2008-11-18 17:30
教育如果就是一个苹果和一个梨这么简单的事情, 也轮不到大家在这议论
几千年有中外多少教育家只怕早有定论了
作者: shanlon    时间: 2008-11-18 17:47
1.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如果只逮前面的批驳, 自然无话可说, 读文章要读全, 不要断章取义

难道小孩子为了吃点东西饱肚子, 你非要说小孩子是罪恶的么?
难道大人衣食无忧,无惧肚子饱饿, 自然可以认为小孩子要吃苹果是不应该的, 也是罪恶的么?

小孩子从来不会占据比他需要还多的物品, 他如果只能吃一个苹果,那么他吃完了这个苹果就不要再要苹果了, 不管中外古今, 都是差不多的...
你再给他苹果他也不会要的, 至于要把苹果抢到手等到第二天再吃, 或等他烂掉, 这其中难道没有成人的影子?

2. 不能因为孔融长大了做了"坏事", 或说了不喜欢的话, 就把以前的做得功德都一笔抹杀
他成年后的思考或行为难道就因为让了一个梨给别人, 所以就无法救药了?
还不论他让梨的时候是什么状况:
他妈妈会给他一个更大的梨, 如果他让了梨给哥哥
他哥哥会把大的梨还给他
他自己已经吃饱了。。这么大的梨他根本吃不下去
他讨厌吃梨, 喜欢吃苹果
大的梨不好吃, 小的梨才好吃

为什么就归因于小孔融只会欺骗和撒谎呢?

3. 孔融的思想没研究过, 但看楼主所说,无非是要居上位者要有德..无论是父母还是领导, 好像也没什么错
就好像深圳的脖子门事件差不多...
作者: aimee9999    时间: 2008-11-19 11:14
哈哈,同意有不同的言论,如果大家说的都一样,那就太没意思了,现在有偏善的也有偏恶的,有没有站在中间的?
作者: tianqunping    时间: 2008-11-20 14:17
站在统治阶级的角度讲,只有大多数人品德都比较好,那么少数人才能为所欲为。有争的,有让的,社会才能和谐。《论语》写得太好了,建议学《论语》从娃娃抓起,国家太平。向全世界推广,天下太平。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